[爆卦]你是否會想起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你是否會想起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你是否會想起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產品中有40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0的網紅畫說有一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穿越靈魂的追尋,一場生命的環形攻守】 或許太早就聽過「靈魂之窗」一詞,現在怎麼想都是眼睛的代名詞,國語辭典上甚至註解的如此理所當然,順便附上保護您的視力等例句。然而,這個「窗」,究竟從何而來? 注視他人眼睛,彷彿可以看到對方的靈魂深處,眼神間也很容易透露出自己的內在心情。原來那麼早以前,祖先就已...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愛玲 筆下的《傾城之戀》,寫的是來自上海的失婚婦人白流蘇遠赴香港,與回流的浪盪子范柳原在愛情角力中找回真情的故事。 張愛玲深愛《紅樓夢》,她的作品也處處有着《紅》的影子,在大歷史下的私歷史。 《傾城之戀》是兩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遇上日軍侵佔的歷史洪流,是舊時代女性在新舊思想中的掙扎,是無根浪子面...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Why Not Readi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4:09:09

⁡ sw📖 no.200 #靈魂穿越手稿 ————————— 之前在限時動態做過一個問卷,包括我在內將近八成的人都是同時讀好多本書,依據心情的不同文章類型的不同,搭配隨時滿坑滿谷的待讀書單,一起同時並進好幾本書應該是常有的事。然而,「靈魂穿越手稿」是一本翻開第一頁之後,會完全無視手邊正在閱讀的所有...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來吧!焙焙!/ Come On! Bay Ba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10:27

【獨立創作青年的成長故事:關於這次策展書籍的一些隨筆】 之前因為剛好也能搭配宣傳「回到現在」巡演(抱歉取消了),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大立百貨的蔦屋書店和我們聯合策劃了個展,主要是選一些在成長過程中啟發了我們創作的私房經典。這個展在高雄蔦屋書店只到八月底,有機會在附近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當初花了一點心...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胖胖龜 胖讀時光 閱讀 書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8:48:21

葉有慧 #葉有慧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自己的傷口,自己在意的人事物, 用外表評斷一個人過於膚淺, 但常常我們執著於這個膚淺。 了解每一個的故事, 才能知道對方做這個決定的原因, 也許我們就是需要多一份理解。 喜歡張西 @ayrichang 的文字, 帶入深深的情感, 用精準的文字...

  •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8 00:07:09
    有 2 人按讚

    【穿越靈魂的追尋,一場生命的環形攻守】

    或許太早就聽過「靈魂之窗」一詞,現在怎麼想都是眼睛的代名詞,國語辭典上甚至註解的如此理所當然,順便附上保護您的視力等例句。然而,這個「窗」,究竟從何而來?
    注視他人眼睛,彷彿可以看到對方的靈魂深處,眼神間也很容易透露出自己的內在心情。原來那麼早以前,祖先就已經知道,我們是個體,眼睛就是那扇接收外界,與人深度交流的一個媒介。

    #靈魂穿越手稿 ,就是講述那麼一個透過眼睛,進行穿越百年的追尋。

    然而,故事開始前由本書的裝幀師聲名:「這本書不是我寫的,是我偷來的。」原因是他從一位男爵夫人手上收到詭異的散裝書稿,被交代不准閱讀內容,然而就在他工作完成之時,男爵夫人被謀殺了,雙眼被人挖去。驚恐的裝幀師回頭想起,男爵夫人交給他的手稿正畫有一顆大眼睛,於是忍不住好奇心,開始閱讀起這本你我手上的內容。

    講述人死亡後進行穿越輪迴的故事很多,但活著的穿越,是一項古老而逐漸失傳的技藝。18世紀的太平洋小島模里西斯,他們的原住民就有著能夠透過眼睛,進行靈魂交換的傳統。

    「我叫阿露拉,我是記得的人;你叫克瓦胡,你是遺忘的人。好幾輩子之前你曾經是我心愛的人。」
    我很喜歡這一段小小卻富含詩意的開頭,預告了超越150年來的命運追隨。之後的所有故事都跟這兩人有所關聯...

    三個文本,來自三個看似不相干的故事。一開始本書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兩種閱讀方式」吸引人的眼球。
    我先用了一般線性閱讀,要直至最後一個故事阿露拉口述開始,才驚覺這些如何穿針引線,書中的波特萊爾、可可香奈兒、華特班雅明都是現實中的人物、工業革命與巴黎萬博會,甚至二戰都是發生過的歷史,虛實難辨。然而用男爵夫人的方法閱讀,卻彷彿在看一齣雙視角電影,一邊想著,現在圍繞在我身邊的這些人,是否上輩子都跟我有著什麼樣的緣分?

    「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真要說的話,我個人比較喜歡線性閱讀,那種前面看似不相干,最後所有角色串起來的情感堆疊,就是為了找尋茫茫人海中的那個你。

    /
    「穿越靈魂必得有去有回,不可一去不返。」
    阿露拉追隨著不小心穿越的克瓦胡,然而一個遺忘的人要如何記憶?如同轉世前就喝完了孟婆湯。阿露拉就在一次次地被同樣穿越卻遺忘一切的克瓦胡所傷,一次次的心碎卻仍然不放棄的守護他,然而輪迴後強求的緣分真的還是你原本所愛的人嗎?又或者,是一場恐懼所做的一切都白費功夫,而選擇的不得不?

    每次穿越,所挑選的對象肉體將會被你佔據,原本那人的魂魄,就這麼被困在一個迷茫盡頭,那要花多大的勇氣才能對這讓你活著大半輩子的容器轉身離去?還有那每次穿越後知道回不了頭的愧疚。

    /
    若人世間有著適時的淡忘,才能體會到人跟人之間得來不易的緣分,知曉靈魂相通的瞬間欣喜,也能夠在緣分盡了後,透過時間與遺忘,不再執著。
    不斷的想在一世世中抓住記憶中的那人,是一場無止盡的環形攻守,那麼永遠「記得」就會是一場刻在生命底層的苦痛。

    故事裡面還有故事,打開書,你也彷彿注視著阿露拉與克瓦胡的眼睛,與他們一同進入生命中最久遠的追尋。

    《靈魂穿越手稿》- #亞歷斯蘭德金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2021booklist #reading #crossings #alexlandragin #好書推薦 #奇幻小說 #說書 #穿越 #靈魂交換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畫說有一天

  •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葉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21:52:50
    有 1,683 人按讚

    認識林婉瑜,
    是因為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作家的交流參訪活動,
    記得那是一個要住在外面的,三四天的活動,
    所以我跟林婉瑜曾經一起去腳底按摩。

    在林婉瑜之前,
    我從沒固定追蹤過一個詩人,
    (可能蘇東坡跟杜甫的詩會勉強背出幾首)
    但她是一個非常非常特別的人,
    不只是寫出來的詩,
    而是整個人,
    是那種讓人想要知道她今天做了什麼的那種人。

    林婉瑜最近出版了散文集<可能的花蜜>,
    聽她說,因為出版日期是6月18日,
    剛好在疫情封鎖當中,
    也因為疫情關係,
    實體書店都沒有進書。

    我好想吶喊:
    各位書店的採購們,這不合理啊,
    天上的詩神正抓著頭走來走去,感覺不開心!!

    以下,如上次訪談艾加凱磊那樣,
    我跟林婉瑜也作了一次線上來回的訪談,
    分享給你們--

    1.
    葉揚:
    有許多人對於詩人的日常生活,有各種幻想,
    是否能談談同時當著詩人的妳,在生活中實際的樣子?

    (會問這一題,
    是因為不論是當母親或是當妻子,
    都是很實際的事,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
    就是花時間在廚房裝水,做二十顆冰塊……)

    林婉瑜:
    一開始被稱為「詩人」其實是不太習慣的,
    那是一個穿長袍馬褂眺望遠方的我嗎?
    是一個浪跡天涯冒險不羈的我?

    有空的時候,我會開車到高速公路兜風,
    放眼望去、前方沒車的時候,
    把油門踩到底,
    把自己喜歡的音樂開得很大聲。

    還有我會去買花,一週一次,
    買厄瓜多進口玫瑰搭配美國大康乃馨,
    進口花卉的飛機都是禮拜一飛抵台灣,
    所以禮拜一去可以買到最新鮮的。

    厄瓜多玫瑰花瓣多層繁複,
    開起來碩大無朋,簡直像牡丹那樣隆重澎湃的感覺!
    買回家以後,慢條斯理整理那些花,
    搭配顏色、修剪裝瓶,
    是讓自己平靜、沉澱的過程。

    2.
    葉揚:
    與妳剛認識時,
    妳曾提起妳妹妹生病的故事,
    當時讓我印象深刻,
    是否可以多談談,
    妳的妹妹給你帶來的影響?

    林婉瑜:
    我的妹妹從小讀書都是第一名,
    就連身高都比我高出許多,
    她考上台中女中時,
    比女中的錄取分數多了二十多分,
    不過,後來她因為重度憂鬱和一些心理因素,
    沒有讀完女中。

    2014年,
    我寫了〈世界的孩子〉這首詩,
    送給孤單的人。

    希望像妹妹這樣流離無依的靈魂可以感受到: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與眾不同的,
    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都是被祝福的。

    〈世界的孩子〉這首詩,有這樣的詩句:

    我也是被愛的
    被整個世界所愛
    被日光所愛
    被層層襲來的海浪所愛
    被柔軟適合躺臥的草地所愛
    被月光以白色羽絨的方式寵愛
    被夏夜晚風這樣吹襲
    幾乎要躺在風的背面一起旅行

    雖然經常
    孤獨地哼歌給自己聽
    我是世界的孩子
    有人喜愛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
    羅比剛轉進一個新的幼兒園時,
    沒有朋友的時候,
    他也經常唱歌給自己聽,
    羅比說他唱的都是挪威的森林。)

    3.
    葉揚:
    妳是我心中的好心情作家,
    讀妳的文字,能讓人不由自主地愉快起來,
    妳曾經感到茫然,人生無以為繼嗎?

    林婉瑜:
    一開始寫詩的頭幾年,
    因為剛好也是我媽媽生病後來過世的過程(罹患癌症),
    那時期的我習慣性失眠,挫折感很深。

    常有朋友或讀者提到,
    我的詩帶給他們溫暖和撫慰、力量和快樂。
    在我書寫的過程中,
    我創造出來的詩句,
    其實首先是安慰、鎮定了我自己。

    我創造了詩中的情境,
    主要是去擁抱當時有點疲憊、失落的自己。

    記得有一次,
    妳傳了一篇妳在雜誌上看到的訪談給我,
    是性侵受害者談到我的詩,還有手抄我的詩的照片。

    偶爾,我會去IG瀏覽讀者分享我的詩文。
    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其他人的生命裡產生意義,
    那種感覺是特別的。

    葉揚:
    在壞日子裡,妳都做些什麼事情?

    林婉瑜:
    20歲的時候遇到困境,
    容易陷入長時間的低潮;
    現在受困的話,
    比較想讓自己冷靜下來,
    去分析為什麼不順利、癥結在哪、如何解決。
    因為希望自己早一點回到好的狀態。

    4.
    葉揚:
    妳的先生「江」的職業非常有意思,是調查官,
    關於這個事,可不可以多說一些呢?

    林婉瑜:
    當我的親友知道江是「法務部調查局」的調查官,
    他們問過、說過的話像是這樣的:

    「工作內容會不會危險?」
    「可不可以幫我調查某工廠?」
    「我想報案。」

    葉揚:
    哈哈哈,我看到他,
    可能也會忍不住想要報案。

    林婉瑜:
    大約20年前,
    江考上「調查局特考」以後,
    在展抱山莊受訓一年,
    然後分發。

    葉揚:
    在展抱山莊受訓時都學些什麼呢?

    林婉瑜:
    法律,射擊,游泳,擒拿,行動蒐證等等……

    #好想一家三口去學這個啊

    葉揚:
    那麼,當初你們是怎麼認識的呢?

    林婉瑜:
    我們是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

    我還記得,我和江見面以前,
    介紹我們認識的朋友對我透露:
    「江先生是公務員,在調查局工作。」

    我還擔心地反問朋友:
    「他會不會呆呆的?」

    朋友回答:
    「不會喔,江先生蠻活潑的。」

    他做過府會組(市政府和市議會)組長、北區組長。
    他們有時去做一些調查工作,
    其實是需要隱藏自己的身分,假裝成路人,
    所以他不喜歡我在臉書曝光他的照片。

    5.
    葉揚:
    江先生是否曾經在家庭生活中,
    發揮他強大的調查能力?

    林婉瑜:
    因為工作上經常在辦案,
    所以拿有關法律的事問他,
    他多少會知道,可以給一些蠻實用的建議。
    然後他很會找東西,
    家裡大大小小一時之間找不到的東西(鑰匙、印章、眼鏡等等),
    要他去找,很快就找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工作上需要去搜索的關係XD

    6.
    葉揚:
    妳的家人理解詩人這份職業嗎?

    我不是來自書香世家,
    父系家族的長輩或親戚中,
    有商人、有工廠主管、有土木工程師、有電腦工程師,
    完全沒有藝術創作者或寫作者。

    我父親年輕的時候擔任「可口奶滋」餅乾廠的廠長,
    他曾經帶我們去參觀餅乾工廠,
    對我來說,有一部分童年回憶是充滿餅乾香甜的氣味。

    我的母親是家庭主婦。

    他們不瞭解文學,
    也許可以這樣說:
    他們會比較瞭解具體實際的部分,
    譬如,我的詩被收入國文課本裡、作為課文,
    或者我幫哪個歌手寫了歌,
    這種比較具體的事件,
    他們比較能理解。

    創作的技巧和內容,
    比較抽象內在的部分,
    他們就很陌生。

    葉揚:
    家人曾經反對妳當一個詩人嗎?

    林婉瑜:
    我爸很妙,
    我跟他說,
    接下來我的詩會和一個電視劇合作,
    他立刻問我:
    「你要去演戲了?」
    完全狀況外。

    不過相對的,
    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我還蠻享受自己一個人在創作的世界漫遊,
    不需要身邊的人更多關心,
    也不需要干涉或慰問,
    就讓我自己一人去完成它。

    7.
    葉揚:
    妳在文中經常提到自己的三個孩子,
    對妳來說,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林婉瑜:
    其實孩子出生的頭幾年不太適應,
    尤其老大知霖嬰兒時期特別沒安全感,
    24小時都要看到我,否則就哭鬧。

    當她學會爬以後,把她放到遠處,
    也會無時無刻朝我爬過來……
    那時覺得好崩潰啊,
    常在心裡對她說:「離我遠一點啦!」
    很想有自己的時間。

    她11個月大的時候,
    曾經誤吞ㄇ字型訂書針,
    送到急診室取出來;
    國小時曾經連續發燒11天住院……

    現在她高二,身高和我一樣高了,
    讀衛道中學的甲班,未來想念理工。

    回想他們幼小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
    時間慢慢的賦予他們、贈與他們個體的獨特性,
    譬如知霖從一個啼哭黏人小怪獸,
    變成一個喜歡看英文小說的街舞社社長。

    老二貝貝經常被學校派去參加作文比賽。
    老三小龍很喜歡數學,
    有一次他在一張紙上畫了很多神祕圈圈和符號,
    說:「這不是十進位,這是極進位!」

    這些都讓我覺得很妙。

    我覺得,孩子會帶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開始以為孩子會像我們,
    後來發現,他們是截然不同的個體,
    對一件事,他們的理解或表現,
    有可能是我們完全沒想過、沒預料到的。

    譬如現在看到知霖的物理很好,覺得很神奇,
    我以前上物理課都在發呆,
    只看得懂課本封面的物理兩個字。

    8.
    葉揚:
    我的孩子前幾天開始上小學了,
    他要去的那個學校裡有什麼,
    會遇見什麼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
    我們都無法預料。

    對於即將要展開新旅程的,幼小的孩子,
    這件事妳的想法是什麼呢?

    林婉瑜:
    我常覺得,
    你對羅比說的話、你和他相處的方式,
    對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啟發性的。
    羅比是個幸福的小孩、很有創造力的小孩。

    我想到一首我的詩〈童話故事〉。

    這首詩對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提出現代觀點的思考,
    曾經被美國Connecticut大學的詩歌翻譯期刊譯為英文,
    也收錄在三民書局的國文課本中、成為課文,
    我想羅比可能也會覺得有趣:

    〈童話故事〉

    1
    小紅帽最介意的是
    她其實喜歡
    藍色的帽子
    可是奶奶說 女生要戴紅色

    2
    睡美人蠻累的
    只想繼續睡
    偏偏就有人一定要來吻她

    3
    自從村民知道
    誠實的樵夫獲得了金斧頭銀斧頭
    現在湖底都是
    村民們丟的斧頭

    4
    第一隻小豬 蓋了海砂屋
    第二隻小豬 蓋了輻射屋
    大野狼從煙囪掉進第三隻小豬家的火爐
    所以第三隻小豬的房子
    成了凶宅

    5
    青蛙王子不太適應 和公主的婚姻生活
    他想變回從前那隻青蛙
    那隻單身的青蛙

    6
    放羊的孩子大叫︰「狼來了!狼來了!」
    只是這次
    沒有任何人相信他說的話

    狼慌張的跑到同伴身邊說︰
    「怎麼辦?我剛剛看到一個人類!」

    7
    龜兔賽跑的獎品是
    一箱紅蘿蔔
    所以烏龜又從終點慢慢的 把紅蘿蔔扛回去
    交給在路邊睡覺的兔子

    #好有意思的詩
    #想到烏龜爬半天最後得到紅蘿蔔
    #那無奈的感覺如此鮮明啊

    後記:

    除了詩以外,
    我也很喜歡讀林婉瑜跟孩子的紀錄,
    比如說:

    她的大女兒知霖曾經在週記上寫過:
    又要段考了,好煩喲,
    如果段考是一個人,
    我要揍爆他的臉。

    還有小龍喜歡一個女同學,
    他的說法是:
    那個女同學的臉可愛,
    肩膀也可愛!

    這些文字都收錄在她的新書〈可能的花蜜〉中。

    而自從林婉瑜講述了她離世的母親,
    不瞭解文學但很支持她的父親,
    她與三個孩子的奇妙笑語,
    跟調查官之間的愛情鬥智,
    她就成為我,
    無論如何會繼續追蹤的創作者。

    最後分享我特別喜歡的,
    關於林婉瑜在婚前去相親時遇到的故事:

    F男:
    他是和媽媽一起出現的,
    他遞上名片自我介紹,
    可能因為我說話的聲音小,
    每當我回答什麼,
    他媽媽就會把頭壓低、把臉湊過來,
    想聽清楚我說的話。

    短暫半小時談話,
    氣氛因長輩的過度關心而緊張了起來,
    只要男人說了什麼,
    他媽媽的眼光就掃射向我,
    等待我的回答,
    並且不時湊過來看我的表情,
    像是分析我的話語成分般審視著我。

    我想到電影《Men in Black》裡的「雙頭男」,
    F男脖子上也有兩個頭啊,
    大頭是他、小頭是他媽媽。

    如果F下次約我見面,
    他媽媽一起出現也不用意外。
    一起看電影的話,
    想必他媽媽的頭會湊過來吃他的爆米花、喝我的可樂。

    #可能的花蜜 #林婉瑜
    #這本可愛的書歡迎大家上網路書店支持喔

  •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09:16:27
    有 33 人按讚

    今天是我的新書《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上市的日子,歡迎各位捧場,實體跟網路書店都可以購買喔!

    博客來:https://bit.ly/3zcDkSo
    MOMO:https://bit.ly/2XyM07L
    誠品:https://bit.ly/3ATa2J1
    金石堂:https://bit.ly/2W1eXJo
    讀冊生活:https://bit.ly/3syB7yf

    #歡迎支持喜愛的獨立書店訂書:https://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新書分享會報名資訊在此,需要事先報名,名額有限,歡迎參加:

    解憂瑜伽課——張以昕《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新書分享會

    時間:10/3(日)下午1500-17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2樓多功能展演空間(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主講:張以昕(本書作者)
    與談: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https://kishuan.org.tw/activity_detail927.htm

    ———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是一本生了兩年八個月的孩子。
    首先,我要感謝這本書的兩位編輯,鏡文學的毓瑜在寫作階段的陪伴,在感到挫折、沒有信心時給予鼓勵,讓我能繼續走下去,並為我媒合出版機會。有了她,這本書才得以順利成形。
    而在出版階段,有鹿文化的彥如則是第二次合作,一樣地讓我感到安心、貼心、暖心,包辦一切大小事,2020、2021兩本書,兩個肩膀都讓我靠,實在太幸運了!
    這本書能夠寫成,我必須感謝前男友,最初鏡文學找我時,我還在戀情中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寫作。後來我們分手後,為了轉移注意力,立刻想到這件事,並在一週內談妥並簽約。
    雖然書的內容跟他無關,不過還真要感謝當年感情觸礁所帶來的創作動能,回想起來,這段感情真的讓我成長非常多。
    再來是我的爸媽,2019年簽約完,剛開始寫的時候遇到過年,回家後每天面對word進度龜速、非常忐忑,計畫中的十萬字對我來說,猶如一座陡峭無比的大山,不知能否在約定的一年內爬完。
    我媽總是安慰我:「沒關係,寫不出來就把預付授權金退回去,沒什麼大不了的。」因此我每次很憂慮的時候都會這麼告訴自己,八個月後才終於順利完成初稿。
    那天晚上,如釋重負、疲憊而喜悅的我在靜坐時跟上師說:「謝謝您幫助我完成了,接下來它是否值得出版,與更多人結緣,就由您來決定,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願意全部交給您。」寫作的過程很孤獨,祂陪我淨化自己的心,寫完後,也要輕輕放下所有的執著,這是屬於創作者的修練。
    今年七、八月出版前,在彰化做最後的修訂,感謝父母包容我焦慮暴躁的情緒,當時在寄出一校前,拜託爸爸幫我去外面印一份留存,他接過後凝望書稿,沒有說話,露出淡淡的笑容,一切盡在不言中。
    2019寫書的那年,我去了兩趟印度,且都是獨自到學院閉關,帶給心靈很大的力量,也為這本書建構更豐富的層次與故事。沒有那兩趟旅行,就沒有最後兩篇的創作。
    可見一個人分手後,如果認真面對自己,實在會有非常多美好的事發生。深深感謝喜馬拉雅瑜伽傳承老師們的教導,我將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擷取融入這本書的故事當中,希望能讓更多朋友瞭解瑜伽的心靈層面,以及練習真正的目的。
    我還要特別謝謝郝譽翔老師,她是我文學和創作的啟蒙恩師,我在東華修她的第一門課是「現代小說創作」,在我交出人生第一篇八千字的小說作品後,老師給我很多肯定及鼓勵,還希望我能朝出一本書的方向去努力,十九歲至今我都還記得她的話語。
    這本書是用短篇小說的形式寫成的,好開心終於真正交出那堂課的作業了!因此第二本再度邀請老師擔任推薦人,更感謝老師答應在十月的新書分享會與我對談,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也圓了多年來的心願。
    還要謝謝幫我寫序的吳妮民醫師,雖然未曾見過面,但我讀完稿子後非常感動,她的文字是如此地真誠而溫暖,真的好喜歡!
    同時非常感謝這本書的推薦人:欣倫老師、亞里、張光斗、張瑋軒、小黎、Janus Tsai、劉冠吟。每當彥如告訴我名單上又多了一位推薦人,都讓我喜悅許久,再度謝謝你們的應允及協助!
    最後要謝謝我在瑜伽界、文壇認識的所有老師、學生及朋友,實在太多要感謝的人了,沒辦法一一列出,謝謝你們的幫助,以及無私、真誠的分享,才能成就一本書的誕生,在這裏向您們致上最深的感謝!

    #瑜伽練習者求生指南

  •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24 16:59:06

    #張愛玲 筆下的《傾城之戀》,寫的是來自上海的失婚婦人白流蘇遠赴香港,與回流的浪盪子范柳原在愛情角力中找回真情的故事。 張愛玲深愛《紅樓夢》,她的作品也處處有着《紅》的影子,在大歷史下的私歷史。

    《傾城之戀》是兩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遇上日軍侵佔的歷史洪流,是舊時代女性在新舊思想中的掙扎,是無根浪子面對不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不禁讓人想起,那麼我們這個時代呢?在我城動盪不安中,人是如何自處?如果出走,又是否還有回望的鄉愁?

    這次借《傾》的故事,放在2019年香港重新演繹微電影,我們特邀宋以朗先生借出居所,在古韻中,感受張愛玲筆觸。固然篇幅有限,難比小說豐富,更莫論其內蘊精神價值。但我想,對於香港,對於香港人,就如書中所說:「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拍攝那日陽光依舊,陽台仍栽着張愛玲最愛廬山一角的兩株花草。

    #傾城之戀 #宋以朗 #張愛玲一百年 #宋淇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7 22:00:13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你是否會想起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1-21 21:45:11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黛西顯然依舊依戀著蓋茲比,然而同時卻又態度曖昧──她舉棋不定,不知是否該就此放棄不怎麼完美的婚姻(以及相當完美的物質生活,以及「慣於」此類生活的惰性)。而蓋茲比呢?伊格言說,他比黛西單純得多;毀滅他的並不只是他對黛西的純愛,還有對純愛的貪婪。那貪欲如此純真無邪,璀璨耀眼,如同鮮花、香檳泡沫或豪宅中川流不止的人群般指向永恆的虛空。問題在於,對純愛的貪婪是有罪的嗎?對幻象的迷戀真是有罪的嗎?

    故事中緊接著發生了一場現實定義中的「罪行」。湯姆、蓋茲比、黛西、尼克一同開車進城去,準備前往另一場聚會──對吧,我們說了,當然要想辦法把所有人都湊在一起才有戲;那也是好萊塢通俗電影的敘事技術之一:快速升高角色間的衝突以導向結局。炙人的暑熱隱喻著所有人內心的焦躁,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一場致命車禍發生了,同車的蓋茲比和黛西不小心撞死了人,而執掌方向盤的正是黛西。

    對,「死亡」和「罪行」緊接在這繁華宴席之後。這當然也是為了召喚最強烈的對比:一切事物皆瀕臨毀敗,而城市的無數幻影正試圖將其自身之輪廓隱沒入漫無邊際的蒼茫暮色之中。怯懦的駕駛黛西隱瞞了此事,因為有人十分樂意幫她隱瞞;那就是痴痴愛著她的蓋茲比。他乾脆謊稱自己就是駕駛,替黛西頂罪。在這罪行和死亡的場景之後,費茲傑羅如此描寫敘事者尼克與大亨蓋茲比的最後道別:

      我們握握手,我慢步離去。走到樹籬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轉過身去。
      「他們是一群混蛋!」我隔著草坪對他喊道:「他們那群人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你!」
      我一直很慶幸當時說了那句話。那是我對他說過的唯一一句讚美,畢竟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贊成過他。剛開始他只是禮貌地點點頭,接著他臉上綻放出那種容光煥發的會心微笑。他那件華美的粉色西裝在白色臺階的相襯下顯得特別鮮豔。我想起了我第一次來到他這棟豪宅時的情景,那是三個月前──當時他的草坪和車道上擠滿了猜測著他是靠什麼罪行賺得大錢的面孔,而他就站在臺階上,隱藏著他那無罪的夢想,揮手向他們道別。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人為何總愛上不該愛的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