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作壁上觀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作壁上觀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作壁上觀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作壁上觀意思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辭強進推者,退也。」普京的無預兆退兵令西方錯愕之餘又鬆一口氣,因為北約骨子裡其實不想與烏克蘭走得太緊,只是為勢所迫,才會由初時作壁上觀變為啟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議程,所以會有人說,普京是不願把烏克蘭推近北約,才會毅然急流勇退。這麼說,北約改變態度算是立下了最大功勞,亦揭示了列強放棄綏靖才是遏止獨裁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即日起每周一至五,【王炳忠 忠言】在王炳忠臉書粉專及YouTube頻道每日上線,敬請鎖定!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YouTube頻道:ht...

作壁上觀意思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16:03:32

作壁上觀 作壁上觀,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句為「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能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從字面上理解是指等待楚軍攻擊秦軍,諸位將領都不要插手,而實際上這句諺語是帶有貶義的意思,用作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協助任何一方。 「作壁上觀」所指的是秦末章邯圍困趙王於鉅鹿的一場戰爭。...

  • 作壁上觀意思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4 13:55:24
    有 638 人按讚

    「辭強進推者,退也。」普京的無預兆退兵令西方錯愕之餘又鬆一口氣,因為北約骨子裡其實不想與烏克蘭走得太緊,只是為勢所迫,才會由初時作壁上觀變為啟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議程,所以會有人說,普京是不願把烏克蘭推近北約,才會毅然急流勇退。這麼說,北約改變態度算是立下了最大功勞,亦揭示了列強放棄綏靖才是遏止獨裁者冒進的效途。

    急流勇退的不止普京,還有俄羅斯反對派首領納瓦尼。被默克爾送回莫斯科後,他便展開了三星期的絕食,藉此在當地號召了連場反政府示威,期間已有幾千人被捕。對普京來說,這些麻煩可以用鎮壓應付,更大的麻煩是西方會利用納瓦尼大造文章,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而在幾日前更一度傳出納瓦尼行將就木的消息,他的手腳失去知覺,開始失去意志,實驗證明監獄強行所打的葡萄糖水沒有效用,他沒有被強行灌食。這個時候,納瓦尼等到了烏東退兵的消息,「很果斷地」結束了絕食,說自己已取得到最好的成果,給普京塞一隻大死貓。奪取了因果的解釋權,精神勝利就可行了。

    保住納瓦尼的命所以鳴金收兵?普京不肯這麼交換。而俄軍宣佈「我們的戰略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亦頗有納瓦尼精神勝利的色彩。說真的,澤連斯基以至一眾歐盟領袖其實都不肯定俄軍今次的戰略目的究竟是甚麼,才會以防範頓巴斯被吞併為前提全面備戰。俄軍雖然堅稱自己有境內軍演的自由,但這又怎解釋得了烏軍的折損?兩星期的刺探虛實,普京是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還是放棄了本來目標?

    留械不留兵,俄軍的意思是他們準備好隨時回來,下一次的侵略將會更加如火。就在此時,普京宣佈全民休養生息——全國五月停工,放10日疫假。

    續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0408043

    作者

  • 作壁上觀意思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0 10:47:33
    有 109 人按讚

    【盧斯達:網絡輿論圈的末日教派化 — 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然後呢?】

    高先電影院在政治壓力下無法播放《理大圍城》,網絡出現一樁插曲。一個受歡迎的黃絲專頁說,不要再欺騙自己,香港電影已死。又說其實網絡也不安全,網絡巨頭跟你香港人無親無故,只會袖手旁觀。帖文火了,在「好嬲好嬲、好驚好驚」的人群中傳播,後來又有一波反駁並且取笑那個專頁的反攻,傳到了我的同溫層。

    義憤填膺的網友說,該專頁評論事情的標準在哪裡?在外面民意五五開的時候,泛民堅持接受人大委任,留在「一年議會」,那個專頁反對外界「取笑議會戰線」,大叫「(對泛民)多點鼓勵,可以嗎」,香港電影難道不如議會戰線?為甚麼對香港電影就不多點鼓勵,仲一嘢批死佢?

    學著說「香港電影已死」的貼文,不只宣佈電影已死,還暗示游學修等人身體力行繼續搞電影,其實與相信法治未死的法律界人士一樣是不肯接受現實,但不久之前,該專頁又說,不要 blame the victim,不要取笑楊岳橋「人生更精彩」變了 dead body。然而其實外界不是取笑楊本人,而是像該專頁一樣,接受法治已死,指出一直有很多人不肯接受現實。如果說 dead body 是受害人就應該隱惡揚善,那今日香港電影也是受害人,隨意宣稱其「已死」,難道不是欠缺鼓勵?何時鼓勵,何時不鼓勵?

    你在上面看到邏輯標準如此不一致,是因為寫網絡帖文,一致性從來不重要,最重要是能夠收割那一刻大家的情緒。有這個剝削情緒受困者的才能和洞察力,帖文就能火。為甚麼火?因為香港人看到《理大圍城》被打壓,好嬲好嬲,好驚好驚,又無計可施,急著抒發,急著解脫,就需要一些人登高一呼,讓他們的內心慾望得到認同,即「香港已死」。「係喎係喎,係囉係囉」。那一刻就得以移情了,變得可以忍受,如此便完成一個心理防衛機制的循環。就好像你失戀,你改變不了情人一去不回的現實,但聽一首病態和自虐的情歌,得到共鳴,內心也得以移情,好過多了。

    故此類帖文在標準和邏輯不一致,根本是市場的忠實還原。因為市場就是人心,人心是情緒,情緒沒道理,變來變去。某時空人們需要說服自己,選舉很有希望,而自己投票都很重要,做咗嘢,KOL 就會樂觀積極,並且批評有異議的人。到現在為何一向樂觀、主張寬容(泛民)的 KOL 突然變成大厭世?純粹是因為「市場主導」。

    香港已非反送中那時光景,現在政府處於強勢,反對派被清洗,法庭日日重判示威者,大家也看不到即時的前景。很多人一家大細移民走人,很多 KOL 也離開了香港。人的思想,與他的階級和物質生活有絕對關係。人都不在香港,自然樂得輕鬆,但香港人很聰明,他們在意識上都要贏盡。所以他們對香港的看法,就 180 度改變,他們以論證香港已死的方法,來說服自己,離開香港是對的決定,甚至是優越過其他人的。

    這種因為生活經濟環境大轉變而導致的論述大轉變,是不會合邏輯的,因為人的邏輯一致性,往往比起理性主義傳統下的假設來得脆弱。例如以前為「議會寸土必爭」大吹法螺的網台主持,一移了民,就慢慢改變,最近還主張香港電台備受打壓至此,不如解散。然而根據寸土必爭邏輯,港台還剩一個正常人都還沒死,都有作用,為甚麼要自己放棄?

    上述網台主持的一時一樣,很容易解釋。因為有些人不在香港賺錢和生活了,就很容易變成主張香港已死,無得救,大家都一齊移民淘空香港,將香港焦土了就好。雖然跟他們以前的評論人設不一樣,但如果香港真的沒死,他們今日離開的行為,成本就虧大了。所以他們內心真是渴望香港早死早著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外國。香港不死,怎證明他們有先見之明?

    當然很多移民的內心應該沒那麼扭曲,這裡說的只是極少數議題操作者和廣播從業員。

    如何面對移民潮,一向是香港人的議題。面對過移民潮的老派人會說,走的人不要盼著香港會死,香港有景氣的時候又酸溜溜;留的人也不要一口咬定別人在外面會適應不良,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管走還是留,都應該祝福對方,善頌善禱。海外香港和本土香港,都應該掙扎和奮鬥,都值得在太陽之下有一席之地。

    這些平正溫潤的想法,不會火的。網絡有另一個玩法,這些我們都一早瞭得的。

    然而一開始說的帖文或者專頁,挖開來是很悲涼的。為甚麼該文一下就祭出「香港電影已死」?大命題總是需要大論證,但帖文出現說到底只是因為高先播不了《理大圍城》,只是「對刺激作出反應」,連小論證都說不上。不是說該片被打壓是一件小事,是大事,但這件事如何推導到「香港電影已死」?大力宣佈「港片已死」的同時,其實電影院繼續有港片上映。那算死了沒有?

    其中的深層邏輯,就是有任何港片被打壓,即港片發展沒有一帆風順,他們就會宣佈港片已死。這跟香港很多人的世界觀一致。如果香港的民主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不是自動波成功,他們就會作壁上觀,就會急流勇退、策略轉進。一遇上打壓,他們就會自暴自棄,自憐自傷。他們仍在說議會戰線、法治如何有險可守的時候,並不是真的一往無前信仰之,而是自己喜歡的代表還有得在議會玩。一旦自己的代議士都被排除了,他們就馬上不再信仰議會戰線和抗爭活動,由散發民主熱忱的志士秒變自暴自棄廢青,比起 2016 年之後的本土和自決派還要一沉不起。

    人在順境時是沒有性格的,只有在逆勢中你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的信念和行為是廉價,還是不廉價。說到底,很多人是因為第一次正式被現實洗禮,包裹香港利益共同體的羊水破了,生命的痛苦接踵而來,有些人頑強抵抗,有些人更願意躲回自己的潛意識裡繼續做出生前的夢,回到潛意識。潛意識世界沒有邏輯和標準,只有原始慾望和恐懼的無盡輪迴。

    尼采說:「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夢想是掩人耳目的兩極,理性和真實只會於兩者之間穿過。

    正因一時解脫不到,香港人會被外面拉得四處倒,長期處於六神無主的兩極。外面強力鎮壓,裡面自我瓦解,主流群眾還能回歸嗎?如果你看得夠多,你不會期望他們。群眾運動起來的時候,人人都是群眾;到退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粉碎,向來如此。

    2014、16 年之後,有些人不幸遭受第一波攻擊,但沒有全部心灰意冷,很多人繼續堅強和努力,最後他們的願景以另一種方式席捲大地。就算是現在身陷囹圄的人,都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一再強調要頂住、唔好死。在他們面前,不知道只旁觀紀錄片受打壓的一般人為何好意思越過電影業中人宣佈香港電影已死。

    有人認為萬馬齊喑,必須說出事實。少年們太年輕了。魯迅曾經寫過一個叫《立論》的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魯迅這是批判中國人和稀泥、不敢說真實話的現象。然而甩皮甩骨的人接收了,就會以為凡事都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就是「敢言」,久而久之,會變成末日邪教。存在主義提出一個思考實驗:一切生命都會煙滅,太陽系都會因為太陽在億萬年燒完之後,一同變成寂靜的死亡宇宙,那今日你為何還活著,為何不馬上自殺呢?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沒錯,但他死之前要做甚麼,在有限時空做過甚麼、留下過甚麼,比較重要。

    有人認為這些言論在毒害民智,我不想看得那麼孤憤,我寧願是認為香港人太受創了,需要精神毒品。有市場,自然產生供應。想吸毒想軟弱並不是罪惡,但若你遇上一些人,他們不斷接納並鼓勵你自憐和消沉,即使是慈眉善目的善男信女,也是生命的魔考,就像佛祖在樹下遇見的三個美女。如果你還在乎自己的「情緒主權」,如果你不想隨別人指揮捧自憐自虐過一輩子,最終人不能單靠毒品過活。

  • 作壁上觀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0 10:47:23
    有 39 人按讚

    【盧斯達:網絡輿論圈的末日教派化 — 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然後呢?】

    高先電影院在政治壓力下無法播放《理大圍城》,網絡出現一樁插曲。一個受歡迎的黃絲專頁說,不要再欺騙自己,香港電影已死。又說其實網絡也不安全,網絡巨頭跟你香港人無親無故,只會袖手旁觀。帖文火了,在「好嬲好嬲、好驚好驚」的人群中傳播,後來又有一波反駁並且取笑那個專頁的反攻,傳到了我的同溫層。

    義憤填膺的網友說,該專頁評論事情的標準在哪裡?在外面民意五五開的時候,泛民堅持接受人大委任,留在「一年議會」,那個專頁反對外界「取笑議會戰線」,大叫「(對泛民)多點鼓勵,可以嗎」,香港電影難道不如議會戰線?為甚麼對香港電影就不多點鼓勵,仲一嘢批死佢?

    學著說「香港電影已死」的貼文,不只宣佈電影已死,還暗示游學修等人身體力行繼續搞電影,其實與相信法治未死的法律界人士一樣是不肯接受現實,但不久之前,該專頁又說,不要 blame the victim,不要取笑楊岳橋「人生更精彩」變了 dead body。然而其實外界不是取笑楊本人,而是像該專頁一樣,接受法治已死,指出一直有很多人不肯接受現實。如果說 dead body 是受害人就應該隱惡揚善,那今日香港電影也是受害人,隨意宣稱其「已死」,難道不是欠缺鼓勵?何時鼓勵,何時不鼓勵?

    你在上面看到邏輯標準如此不一致,是因為寫網絡帖文,一致性從來不重要,最重要是能夠收割那一刻大家的情緒。有這個剝削情緒受困者的才能和洞察力,帖文就能火。為甚麼火?因為香港人看到《理大圍城》被打壓,好嬲好嬲,好驚好驚,又無計可施,急著抒發,急著解脫,就需要一些人登高一呼,讓他們的內心慾望得到認同,即「香港已死」。「係喎係喎,係囉係囉」。那一刻就得以移情了,變得可以忍受,如此便完成一個心理防衛機制的循環。就好像你失戀,你改變不了情人一去不回的現實,但聽一首病態和自虐的情歌,得到共鳴,內心也得以移情,好過多了。

    故此類帖文在標準和邏輯不一致,根本是市場的忠實還原。因為市場就是人心,人心是情緒,情緒沒道理,變來變去。某時空人們需要說服自己,選舉很有希望,而自己投票都很重要,做咗嘢,KOL 就會樂觀積極,並且批評有異議的人。到現在為何一向樂觀、主張寬容(泛民)的 KOL 突然變成大厭世?純粹是因為「市場主導」。

    香港已非反送中那時光景,現在政府處於強勢,反對派被清洗,法庭日日重判示威者,大家也看不到即時的前景。很多人一家大細移民走人,很多 KOL 也離開了香港。人的思想,與他的階級和物質生活有絕對關係。人都不在香港,自然樂得輕鬆,但香港人很聰明,他們在意識上都要贏盡。所以他們對香港的看法,就 180 度改變,他們以論證香港已死的方法,來說服自己,離開香港是對的決定,甚至是優越過其他人的。

    這種因為生活經濟環境大轉變而導致的論述大轉變,是不會合邏輯的,因為人的邏輯一致性,往往比起理性主義傳統下的假設來得脆弱。例如以前為「議會寸土必爭」大吹法螺的網台主持,一移了民,就慢慢改變,最近還主張香港電台備受打壓至此,不如解散。然而根據寸土必爭邏輯,港台還剩一個正常人都還沒死,都有作用,為甚麼要自己放棄?

    上述網台主持的一時一樣,很容易解釋。因為有些人不在香港賺錢和生活了,就很容易變成主張香港已死,無得救,大家都一齊移民淘空香港,將香港焦土了就好。雖然跟他們以前的評論人設不一樣,但如果香港真的沒死,他們今日離開的行為,成本就虧大了。所以他們內心真是渴望香港早死早著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外國。香港不死,怎證明他們有先見之明?

    當然很多移民的內心應該沒那麼扭曲,這裡說的只是極少數議題操作者和廣播從業員。

    如何面對移民潮,一向是香港人的議題。面對過移民潮的老派人會說,走的人不要盼著香港會死,香港有景氣的時候又酸溜溜;留的人也不要一口咬定別人在外面會適應不良,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管走還是留,都應該祝福對方,善頌善禱。海外香港和本土香港,都應該掙扎和奮鬥,都值得在太陽之下有一席之地。

    這些平正溫潤的想法,不會火的。網絡有另一個玩法,這些我們都一早瞭得的。

    然而一開始說的帖文或者專頁,挖開來是很悲涼的。為甚麼該文一下就祭出「香港電影已死」?大命題總是需要大論證,但帖文出現說到底只是因為高先播不了《理大圍城》,只是「對刺激作出反應」,連小論證都說不上。不是說該片被打壓是一件小事,是大事,但這件事如何推導到「香港電影已死」?大力宣佈「港片已死」的同時,其實電影院繼續有港片上映。那算死了沒有?

    其中的深層邏輯,就是有任何港片被打壓,即港片發展沒有一帆風順,他們就會宣佈港片已死。這跟香港很多人的世界觀一致。如果香港的民主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不是自動波成功,他們就會作壁上觀,就會急流勇退、策略轉進。一遇上打壓,他們就會自暴自棄,自憐自傷。他們仍在說議會戰線、法治如何有險可守的時候,並不是真的一往無前信仰之,而是自己喜歡的代表還有得在議會玩。一旦自己的代議士都被排除了,他們就馬上不再信仰議會戰線和抗爭活動,由散發民主熱忱的志士秒變自暴自棄廢青,比起 2016 年之後的本土和自決派還要一沉不起。

    人在順境時是沒有性格的,只有在逆勢中你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的信念和行為是廉價,還是不廉價。說到底,很多人是因為第一次正式被現實洗禮,包裹香港利益共同體的羊水破了,生命的痛苦接踵而來,有些人頑強抵抗,有些人更願意躲回自己的潛意識裡繼續做出生前的夢,回到潛意識。潛意識世界沒有邏輯和標準,只有原始慾望和恐懼的無盡輪迴。

    尼采說:「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夢想是掩人耳目的兩極,理性和真實只會於兩者之間穿過。

    正因一時解脫不到,香港人會被外面拉得四處倒,長期處於六神無主的兩極。外面強力鎮壓,裡面自我瓦解,主流群眾還能回歸嗎?如果你看得夠多,你不會期望他們。群眾運動起來的時候,人人都是群眾;到退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粉碎,向來如此。

    2014、16 年之後,有些人不幸遭受第一波攻擊,但沒有全部心灰意冷,很多人繼續堅強和努力,最後他們的願景以另一種方式席捲大地。就算是現在身陷囹圄的人,都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一再強調要頂住、唔好死。在他們面前,不知道只旁觀紀錄片受打壓的一般人為何好意思越過電影業中人宣佈香港電影已死。

    有人認為萬馬齊喑,必須說出事實。少年們太年輕了。魯迅曾經寫過一個叫《立論》的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魯迅這是批判中國人和稀泥、不敢說真實話的現象。然而甩皮甩骨的人接收了,就會以為凡事都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就是「敢言」,久而久之,會變成末日邪教。存在主義提出一個思考實驗:一切生命都會煙滅,太陽系都會因為太陽在億萬年燒完之後,一同變成寂靜的死亡宇宙,那今日你為何還活著,為何不馬上自殺呢?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沒錯,但他死之前要做甚麼,在有限時空做過甚麼、留下過甚麼,比較重要。

    有人認為這些言論在毒害民智,我不想看得那麼孤憤,我寧願是認為香港人太受創了,需要精神毒品。有市場,自然產生供應。想吸毒想軟弱並不是罪惡,但若你遇上一些人,他們不斷接納並鼓勵你自憐和消沉,即使是慈眉善目的善男信女,也是生命的魔考,就像佛祖在樹下遇見的三個美女。如果你還在乎自己的「情緒主權」,如果你不想隨別人指揮捧自憐自虐過一輩子,最終人不能單靠毒品過活。

  • 作壁上觀意思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1-16 15:59:17

    🔥即日起每周一至五,【王炳忠 忠言】在王炳忠臉書粉專及YouTube頻道每日上線,敬請鎖定!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王炳忠wbz
    ♦♦♦
    蔡英文向外媒宣告「中華民國台灣」獨立,等同自認「借殼台獨」已經成功。

    她又自己說已做好戰爭準備,要讓大陸武統付出高昂代價。這意思就是,她一直清楚「借殼台獨」會引發戰爭,就是兩岸學者李毅、邱毅都談過的「武統」可能,但別人說了叫「叛國」,她說了就是「顧主權」。

    但是「顧主權」的方式,除了「投票」,就是「讓大陸武統付出高昂代價」。話裡有話的是,台灣打不贏大陸,也談不上「相互保證毀滅」,只是讓對方覺得要付代價而作罷。也就是說,如果大陸自認口袋夠深,和台灣比誰更能承受代價,怎麼辦?

    我人微言輕,還不夠格做中共代言人,無法確知中共發動武統的考量。但我知道,以目前大陸民間及軍方武統聲浪的高漲,兩岸要恢復良性互動,乃至讓台灣融入東亞經貿整合,那是絕無可能。日本現在是作壁上觀,美國則先要台灣買美豬、美牛,再來就是高額軍購,至於要美國買台灣農產品、幫助台灣觀光,那是門都沒有。

    當然,這些都是不管大陸是否武統之前,台灣選民已決定願意承擔的代價。未來的日子,大家啃「芒果乾」當飯吃,啃的人津津有味,賣的人大發利市,真是一片榮景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