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作品的問題意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作品的問題意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作品的問題意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作品的問題意識產品中有19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756的網紅賴俊龍 Jason Universe - 傑森宇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九月與表演課」 九月的日子好像突然被啟動了什麼,時間走得又快了一些,像是雲霄飛車喀啦喀啦的爬到了最高點,前排的我已經過了頂峰,就等著整輛列車都爬過山頭,等著加速往下衝(怕)。 過去一個月最大的收穫,莫過於開始在下班後與週末去上表演課。 疫情前經紀公司幫我安排的課程,也在解封後一起開課。搞得喜歡待...

 同時也有10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80的網紅黃宇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虛空現下》是張進一步正視母語歌曲入流行樂被迫多跨的一道起跑線:在確定自己能和強勢語言「做到一樣」之後,隨之要找出自己「之所以不同」的核心。 這兩年,她目睹了網路霸凌對自己所仰慕者的傷害,從一開始的激越憤怒,到無法獲得回應的無邊沉寂,在惡意與悲傷的黑洞邊緣,她訴說一道抵抗情緒引力的心靈運動軌...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3:54:19

【 港味自慢 ── 世界養生組織 】 先旨聲明,今次文章的標題擺明玩食字 ── 「自慢」是日文「じまん」,跟「慢」完全無關,意思是自己讚自己,賣花讚花香,值得驕傲,假如出街食飯見到日式料理餐廳,招牌寫有「味自慢」,就是老闆都於店內推出的菜式信心滿滿。那麼「港味自慢」又是怎箇一回事?其實解作「香港人...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7:50:44

《為什麼社會需要鬼怪文化》 投稿人|謝沛縈 校正|林家宥 執行編輯|張語庭 ❙作者簡介 謝沛縈,一六‧台北投稿作家。目前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學士班。 - ❙現代社會中的鬼怪文化 以科學主義與理性思維作為核心價值的現代社會,仍充斥著屬於前現代(註1)的思考方式,例如鬼月不宜玩水的禁忌和「魔...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7:58:06

在這個彈丸之地,人鴿之間是否不能共存? 尖沙嘴天星碼頭對出空地近月成為打卡勝地,大型廣告牌前人來人往,繁忙時間更是水洩不通。然而這片空地重新變得熱鬧前,除偶有街頭表演,更是附近鴿子雀鳥的遊樂場,三三兩兩駐足聚集,待有人走近亦不會立刻飛走,稍稍讓開數步繼續啄食地上碎屑。廣告牌前不見鴿子的蹤影,唯抬頭...

  •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賴俊龍 Jason Universe - 傑森宇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8:04:17
    有 140 人按讚

    「九月與表演課」
    九月的日子好像突然被啟動了什麼,時間走得又快了一些,像是雲霄飛車喀啦喀啦的爬到了最高點,前排的我已經過了頂峰,就等著整輛列車都爬過山頭,等著加速往下衝(怕)。

    過去一個月最大的收穫,莫過於開始在下班後與週末去上表演課。 疫情前經紀公司幫我安排的課程,也在解封後一起開課。搞得喜歡待在家的本人開始過起好一段早出晚歸,宵夜漢堡王的日子🍔。
    任何形式的藝術課程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養分,無論是畫畫/聲音表演/肢體開發,其實在往外展現的表層載體之下,
    更多的是挖掘自我深層的面向。 那些非關理性的潛意識,肌肉記憶,基因密碼,或者是能量的知覺,都是為什麼越是好的作品,越是萃取自人生的深度與真實的程度。
    「演戲」的極致,就是讓觀眾覺得真實,而不是「扮演」。
    回到人生,我們無時無刻都扮演著自己認為該扮演的角色。 幾乎可以說是自動化的無縫穿梭在各種人設裡,只要活著,誰不是個好演員呢?

    很推薦自己正在上的兩家表演課程,一個是「拍手」 @clappinclappin ,一個是「新傳媒學苑」的 @haochichiu 邱昊奇老師的表演課。
    「拍手」會從頭手把手地教授關於戲劇製作的一切,很適合素人或者對拍片有興趣的朋友。
    而邱昊奇老師的課則是「表演技術」的問題排除,強度很高,對症下藥。
    兩種課程對我而言都是如獲至寶,非常享受。

    至於會在哪裡看到我的作品,敬請期待吧😎。

    #發覺自己的第一步
    #懂得對自己誠實
    #再來需要懂得觀察
    #最後用心感受
    #常有人說要當一個好的表演者
    #就是要學會用心生活
    #人不會每天都是華麗出場
    #而真正吸引人的故事
    #都是那些乍看不起眼的瞬間
    #所展現的強大共鳴

  •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21:00:30
    有 37 人按讚

    [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21:00:22
    有 598 人按讚

    這個企圖心與執行力已經完全與好萊塢比肩了。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在2001年曾推出商業巨作《黑鷹計劃 Black Hawk Down》,以1993年的索馬利亞內戰為背景。從來都以為種拍攝非洲內戰場面的作品是好萊塢的專利,但韓國人在20年後也以索馬利亞內戰為題,拍攝了《逃出摩加迪休 Escape from Mogadishu》,整體表現已經足以與好萊塢電影並駕齊驅。


    劇中,南韓與北韓當時都正在為加入聯合國角力,但兩方陣營各懷鬼胎,而索國政府貪污橫行,兩邊都要索求利益。就在此時,反抗時任總統巴雷(Siad Barre)的內亂爆發,一如大多韓國電影的主旋律,「兄弟鬩牆最後都得上演和解,意識到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兩方大使勢必結盟。但如何化解猜忌,走上和解道路,正是這部電影的看點。


    北韓人深夜投向敵營的戲(附圖),十幾人擠在一間房,不僅要凸顯雙方的「異」,也要彰顯彼此的「同」,無論在對白經營上,就連攝影、燈光與場面調度上,都能看見導演柳承完的細密構思。有幾顆鏡頭甚至有如卡拉瓦喬(Caravaggio)擅用的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使得作品本身竟帶有些許史詩況味。


    劇情本身對台灣觀眾或也能產生投射,在中共打壓之下,長期在非洲投入外交戰的艱困經歷,令人也頓時能產生一些既視感。但也誠如《逃出摩加迪休》所呈現,兩韓深入窮國索馬利亞做外交,自然不是搞慈善事業,彼此都有政治目的,而為達目的,提供錢財賄賂官員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必然。


    這些非洲國家之所以長期陷入窮困與內亂,都牽涉到資源分配的問題。朝向遠因來看,早期以部族劃分勢力範圍的非洲國家在西方國家的草率劃分之後,一個個毫無關係的族群被歸類為同一個國家,過去殖民者的暴力統治與以夷制夷策略,都對當地形成深遠影響。許多非洲國家之所以陷入亂局,正是因為族群之間沒有向心力,沒有根本的國家認同感。


    事實上,外國勢力只管這個國家掌權集團誰屬,拿錢餵下去就對了,當地百姓溫飽與歷史紛亂與他們毫無關係。片中刻意描寫南韓大使韓信誠被索賄時的無奈反應,便稍嫌做作了,有點刻意為了迎合韓國觀眾而將韓國人置於一個道德高位上。


    追根究柢來說,非洲終究還是被當作一個獵奇化的舞台,至於當地反抗軍真正的感受與訴求云云,在片中也被省略討論(但這麼做是正確的,因為改朝換代之後也沒有改變索馬利亞人的生活)。故事重點還是回到南韓與北韓之間的關係,然而就一部政治正確的路線來說,本片舞台讓觀眾覺得有新意,至於遭遇追殺的場景,都達到至高商業水平。與其說電影有什麼深層意義,不如說它的意義是民族上、產業上的,一種「好萊塢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的民族主義式怒吼。


    而且這次韓國人,也真的做到了。


    題外話,目前中華民國在非洲僅有一個邦交國史瓦帝尼。近年與未受普遍承認的國家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而這個索馬利蘭正是在片中發生的內戰之後宣布脫離索馬利亞獨立,目前政經發展穩定,與索馬利亞完全是不同世界。透過《逃出摩加迪休》,也能在國際外交議題,做出不少延伸討論。

    #逃出摩加迪休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黃宇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8 12:00:13

    -

    《虛空現下》是張進一步正視母語歌曲入流行樂被迫多跨的一道起跑線:在確定自己能和強勢語言「做到一樣」之後,隨之要找出自己「之所以不同」的核心。

    這兩年,她目睹了網路霸凌對自己所仰慕者的傷害,從一開始的激越憤怒,到無法獲得回應的無邊沉寂,在惡意與悲傷的黑洞邊緣,她訴說一道抵抗情緒引力的心靈運動軌跡。隨著曲序的推衍,新專輯以頗具爆發力的搖滾聲響揭序,一路從對鄉民語言攻擊的奮力質問,來到對已逝之人的深情憑弔,依照時序攤開面對悲劇的歷程,既是黃宇寒對自己止痛的呼告,也召喚所有為此感到無力者的共鳴。

    新作中自疑、對社群世代被過度注視處境的提問,都蘊含當代生活的問題意識。一切恰如她依舊選擇把客語放進主流曲風的原因,是意識到母語使用者的生命場景,已經與傳統客家歌謠生發的所在不同。製作上,放下吉他的黃宇寒與四位樂手以創作營模式共同創作,彼此即時以樂句來往切磋,也完成了不同於第一張作品的Band Sound印象。

    -

    黃宇寒Han 第二張創作專輯《虛空現下 Return To Reality》
    2021/09/01 正式發行
    ▶專輯購買:https://reurl.cc/83aXAj

    -

    ●專輯曲目:

    1.虛空 Fake 00:00
    2.社會現象 Social Phenomenon 00:32
    3.係無? Isn't it? 01:04
    4.影戲人 Theatrical 01:36
    5.下夜 Midnight 02:08
    6.太陽系 Solar System 02:40
    7.和天空問好 How are You? 03:12
    8.夢 Dreaming of You 03:44
    9.繼續走吧 Keep Going 04:16
    10.現下 Living in the Moment 04:48

    -

    ▶更多 黃宇寒Han 相關資訊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uhanmusic/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utehanhanh...
    Youtube........https://goo.gl/1xrAzN
    StreetVoice..https://streetvoice.com/dqdq212/
    Twitter..........https://twitter.com/cutehanhanhuang

    #黃宇寒
    #黃宇寒Han
    #虛空現下
    #ReturnToReality

  •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やわらか宇宙研究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23 11:41:46

    RPG1000本ノックとはRPG苦手系ゲーマーがRPGに挑む企画。
    101本目はPS4版「Horizon Zero Dawn」です。
    当時はゼルダの伝説 BotWと比較される事が多かったので
    正しく評価されなかったような印象も…兎に角ノックします。

    【RPG千本ノック!リスト】https://goo.gl/ed628U
    【ゲームまとめ動画リスト】http://goo.gl/eQDBwk
    【ゲーム入門系】https://goo.gl/JwjeFP
    【比較動画リスト】http://goo.gl/PgDGy8
    【チャンネルTOP】http://goo.gl/2bD2N9

    タイトル:ホライゾン ゼロドーン
    発売日:2017年3月2日
    対応ハード:PS4・Steam・Epic Gamesストア
    ジャンル:オープンワールド・アクションRPG
    プレイ人数:1人
    開発元:ゲリラゲームズ
    発売元: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価格:6,900円(税別)
    対象年齢:CERO:D(17才以上対象)

    【本作発売周辺情報】
    PS4でスパロボV・ニーア オートマタ・ULTIMATE MARVEL VS. CAPCOM 3・YU-NOリメイク・無双☆スターズ等と同時期。
    3DSで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南極カチコチ大冒険・バディファイト・モンハンXX…そこそこ盛り上がってる感じ。
    箱1はロクなの出てないけどWiiUはゼルダだけ出てる感じ。
    時期的にはスイッチが3月3日発売なので、その辺のローンチとかと同期。

    2017年と言えば、ハンドスピナーの流行。座間9人殺害事件。
    テレビでは直虎・陸王・ひよっこなど。
    アニメは、けもフレ・幼女戦記・メイドインアビスなど。
    思ったより昔の記憶だな…新型コロナ以前だからかしら。

    【ノック総評 前編】ホライゾン ゼロドーン【8/10点】
    発売当時はゼルダBotWと比較されまくって評価が低い印象が強かったが、
    ここまでプレイしてみて解った…これは比べられるわw
    だって似てる要素が多過ぎるもん。
    大して似た要素が無いドラクエ11(2017年7月29日発売)ですら
    「こんな段差を越えられないとかゼルダBotWでは有り得ない」とか
    「今まで当たり前だと思ってた事がこんなにストレスになるなんて」
    など、散々な言われようだった。それだけゼルダBotWがユーザーに与えた影響は計り知れない物が有った。
    それは他のゲームがダメなんじゃなくて、ゼルダBotWが異常なんだと理解していても、やっぱり気になってしまう部分で、ユーザーの価値観や基準に大きく影響を与えてしまったゼルダBotWという存在自体に問題が有るのだ。やり過ぎなのよ。完成度が高過ぎて周りに迷惑かけてる感じ。
    若手スポーツ選手が大活躍すれば、親に「あんたも〇〇さんと同じ年なのにねぇ…」とか言われるあの感じ。
    「そういうお前は〇〇社長と同じ年で何も成し遂げて無いよなw」なんて言おうモンなら大乱闘である。
    あるアニメで、とあるアニメーターが食事のシーンを担当したのだが、他のシーンとの足並みを揃えずに物凄くアニメ枚数が多くて完成度が高いシーンを作ってしまい怒られた、という話があるが、そういう感じとも言えるけど、本当は任天堂レベルの物を目指して頂かなくてはユーザーとしては困るという部分も有る。
    でも全部が同じになったら、ゲームに限らず多様性が失われてユーザーにとっても良い環境とは言えない筈なので「みんな違って、みんないい」で良いのである。

    ただ、ゼルダと比べて”間”を感じ辛く、中々「一区切り」がつかない状況は少々疲れる。
    ここで一旦装備を見直そうとか、スキルを整理してみようとか、要らない物を全部売っちゃおうとか、そういうタイミングが無いままズルズル進んでしまうのは、内容が濃いとかテンポが良いとも言えるのかも知れないが、一区切りつかないまま気が付くと疲れていて、ちょっと違う気がする。
    これは主人公アーロイの境遇に依る物なのかも知れないが、休息が無さ過ぎるのが問題だと思う。
    序盤から夜中にも寝ずに目的地へ向かう状況が有り、そこも凄く気になった。
    焚火で休むみたいな要素も無いし、大雨の時も行動が制限されるから休んだ方が良い、みたいな要素も無い為、天候や昼夜もお構いなしに走り回れるのは少々問題かと。
    狩った動物の肉を焚火で焼いて食ったり、それによってパラメーターが変化したりとか、
    休息中に拾った素材で装備を強化したりとか、そういう”間”が欲しかった。
    ストーリーは先が気になる要素が有るから、それを追う為だけにプレイするのも全然有りだけど、そればっかり追ってると疲れる。だけど、やれる事の多さに比べて序盤はあまりアイテムが持てないなど、あまり何も考えずにプレイしてると直ぐに上限が来る。
    無闇やたらにアイテムを収集して、後でじっくり装備のアップデート…みたいな事は出来ないので、まず何の拡張が必要なのかなどは、早い段階から意識しながらのプレイが必要になる。
    そういうの面倒だから嫌だわーって人には向かないかも。
    悪いゲームでは無いけど、遊びの幅には そこまで多様性は無いかもね。
    ゼルダBotWレベルの遊びの幅広さを求めるとなると…それはもうゼルダBotWをもう一度プレイした方が幸せである。

    そもそも本作がゼルダと比べて劣ってる要素が多い事が事実だったとして、
    ゼルダより後に遊ぶ価値が無いのか?と言われたら、それは絶対に違うし、
    作品として「ゼルダより劣ってるかどうか」という問題も出て来る。
    全く別の作品なんだから、別の作品として楽しめない事の方が損だしね。
    あと「主人公アーロイ」のブス問題。これもハッキリ言って気にするのは無駄。ブスじゃないし。
    「主人公がブスだからプレイしません」は、映画を観る基準が「見た目の良い女優が出てる物以外は観ません」と同等の浅はかさだよ。
    それで「映画ファン」を公言してるヤツは流石に説得力が無いので「美女映像鑑賞ファン」と言うべき。
    話が逸れてしまったが、本作を楽しんだ者でアーロイの美醜に関して言い続けている者は居るんだろうか?
    結局は直ぐに見慣れるし、直ぐに愛着も湧くし、気にするだけ損だと思うので
    フリプで貰ったのに未プレイの人は、とりあえずプレイするゲームが無いタイミングにでも触ってみたら良いじゃない。
    今の段階で既に「プレイする価値が無いゲーム」では絶対に無いと断言できるが、
    後編ノックでどう意見が変わるかは、まだ謎である。

    #PS4 #ホライゾン #Horizon

  • 作品的問題意識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05 17:45:00

    新北校園版 #血氧機,技職教育為防疫盡一份力!
    今年疫情發生多起「#快樂缺氧」,民眾開始意識到嚴重性,導致血氧機一度大缺貨。 @新北市教育局 與 #高苑科技大學 合作引入「#校園版血氧機」,並與 #泰山高中 團隊合作,讓師生在真實情境落實專業技能應用。
    日前辦理線上教師研習課程,一開放報名就被秒殺,非常感謝老師們的熱忱與參與。透過線上課程,老師們一步步指導 #侯Sir 操作方式。這次的作品非常厲害,透過電子資訊專業,將血氧測量結果傳送到Google和LINE雲端紀錄通知,是目前市面上仍無法做到的功能。
    去年疫情爆發開始,#新北市 技職高中的師生在短時間內研發、自製校園版 #額溫槍、#紅外線熱像儀、#高科技防疫口罩套 等作品。期待未來有更多技高師生能將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發展成新的技術與產品。
    #安居樂業 #侯友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