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不可說
我年輕時,曾被親人推薦一個身心靈的旅遊團,由於學費太貴,所以那時的我不由自主無法控制地問了介紹者相關問題。
比如:「課程內容是什麼?」
「去了我會得到什麼?」
「課程順序是什麼?」
「老師說的是佛經還是道家方面?還是新西方心靈學?」
當時的我,其實真的用很單純的心在提問,我...
🌟聊聊不可說
我年輕時,曾被親人推薦一個身心靈的旅遊團,由於學費太貴,所以那時的我不由自主無法控制地問了介紹者相關問題。
比如:「課程內容是什麼?」
「去了我會得到什麼?」
「課程順序是什麼?」
「老師說的是佛經還是道家方面?還是新西方心靈學?」
當時的我,其實真的用很單純的心在提問,我想不會有任何人在不知道到底要上什麼課的情況下花費將近5-7萬去國外上課吧!
但從那時到現在,我都會莫名反感的一種回應是:「不可說」。
沒騙你們~
我只要聽到這句話,都會不由自主地火大,並且認為是邪教派頭才會有的洗腦手段。
若真是正大光明之事,何來不可說?
後來我還是飛往馬來西亞去上了那堂課,可惜的是當時我對那課程的所有與會人員都抱持著警戒以及反感心態,導致我無法好好享受課程期間自我的開悟。
這幾年,翻開那時我紀錄的心情與雜記。
才了解到,其實課程沒有不好,只是我得看出商業包裝下我能學到的到底是什麼,因為悟點其實很接近了。
—
上個月我看到有人對金剛經上闡述「不可說」這段意思,才了解我對「不可說」的理解有多麼粗暴、片斷、愚昧。
不可說,並不是不可「說法」、不可「傳道」。
佛家認為無緣難渡,指的並非是與你無緣,而是以更高角度來看彼此因果連結、副本劇情揭露,才導致「就算跟你說了你也不懂」,或是你自我劇情副本還沒走到能讓你有更高視野角度看待一切苦難時,你也只會覺得他在講幹話、他是邪教、他是智障。
所以這是「緣」。
我與你在這個交會點上,有幸對談一番、認識一輪,你能理解或是開悟很好,若不能就代表就算彼此被宇宙安排成為彼此的旅途NPC也沒用。
但我或是你這個旅途NPC沒用沒關係,等你再更往前走、經歷更多,又會再遇到其他宇宙安排的走路工,那時也許就到你理解以及開悟的時刻。
沒有太晚、沒有太早、一切都是剛剛好。
佛家在解釋「不可說」指的就是「我的明白非你的明白、你的理解非我的理解」、「我們之間沒有校正精確,很難確認彼此的頻道是一致的」。
就像我的白不是你的白,可能我的是米白、你的是乳黃白。
彼此經歷的事情,彼此會頓悟的點、彼此對道的理解、或是彼此生命當中對人的警戒心,種種種種我們也可稱「命數」、「因果」、「業力」。
如果我在你還沒痛苦打過第三副本時,跟你說我打第四副本跟第五副本的總結,你只會覺得我在靠北。
如果我人在第一副本跟你說第一副本的探索結果,但其實你人已經在第七副本,根本就聽不懂我所描述的地圖到底是什麼。
—
不是不可說。
是「能說的太少,想說的太多」,但我們的生命歷程與理解如此不同,怎麼會有完美教科書或是SOP手把手交流??
每個人對自我生命課題的領悟,都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
每個人在打自己課程副本時,都是頭破血流、痛苦難當的在尋求突破與進化。
誰也無法真正感同身受誰的苦,誰也不能真正的為誰樂。
所以才有「想說的太多,能說的太少」—「不可說」
不是不願,只是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干擾你的命運副本任務。
才有「不可說」。
我當時只以字面上去定義他人以及評判他人,這是我最大的錯誤。
的確,我到現在還認為凡是神神秘秘的都很有鬼、半遮半掩的都不是好事。
但年紀越大,越能理解有些或許真是如此,有些則傾向各自領悟以及緣法。
這就很像以前我在學習工作技能時,前輩告訴過我一句話:「我告訴你的,都是我努力摸索出來的,這個可能只適合我,並不適合你,你要自己融會貫通想出自己的一套。」以及「從別人身上得到的你不會珍惜,唯有你痛苦拼死拼活學到的,才會永生不忘」。
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覺得這是至理名言。
—
同理,當你在闡述自身論點而不受到他人贊同時,你也可以想想是不是彼此站的角度以及對焦的鏡頭不同,導致彼此會有沒有交集的對談。
而你要因為這種根本沒對到頻道的對談生氣嗎?
你也不用教會他或是改變自己啊!每個人的頻道都不同,你可以了解:「喔!這個頻道在說這個啊!那我想想這個頻道對我有什麼幫助」
有時不是他們不對,也許人家就剛好是宇宙派來的NPC呢?你怎麼知道彼此的言論衝撞不是一次靈性進化的好時機??
戒躁、戒急
學會平靜下來好好看見!
剝除情緒下的那些外皮(比方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我對你錯、我是正義一方你是邪惡代表),想想你從這場衝突中學到什麼、看見什麼。
這才是真正覺察的功夫。
祝福一切
#願大靈與我們同在
Artwork by @andy.okay
佛家五戒 在 小約翰泰自遊 - 曼谷清邁就愛自由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萬佛朝宗🙌
明天是 #泰國萬佛節,傳統上會遵守佛家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逢佛節泰國不能賣酒,也禁止公開飲酒。
在泰國南部洛坤府,萬佛節這天,人們手持聖布貼著金佛塔繞行3圈,祈求平安好運,未來能上天堂~🙏
相關文章:http://john547.pixnet.net/blog/post/109471781
#MakhaBuchaDay #เวียนเทียน
佛家五戒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部份的宗教都有所謂的戒條,從不殺到不偷,甚至不淫的都有。這些宗教戒條也不需要甚麼大智慧或上帝才想到的,因為人類是社群生活的動物,不殺不偷不淫人妻等等,都可以簡單的用來維持社會迭序。
但除了維護社會安定外,他還有其他用處嗎?
我這裡不是說上帝喜歡守戒的人,或持戒有功德,下一世可以投生得更好。我是指:守戒對我們的個人成長有甚麼幫助?
若從自我成長的角度來思考,宗教信徒的守戒往往只是一個為了他人而守,因為佛家五戒的殺盜淫謊酒中,殺盜淫謊是傷及他人利益,酒可能自他皆傷。但,守這些戒基本上不是為了自己。
南傳佛教(和一些藏傳)入教時,比較自由,你可以思考選擇你要守五戒中的哪些戒;漢傳佛教則是捆綁銷售,一如教就五戒必守。看起來南傳或藏傳有讓你有自由選擇,但,這是方便法,不是讓你思考的戒法。
漢傳雖然要你守完五戒,但是強逼式的。基督教的十誡也是一樣。
守戒若要守得有利益,不是要守這些慣例式的戒條。
舉例,如果一個人天生性慾消沉,你教他守淫戒,不會對他的成長有任何幫助。一個平日都是性格軟弱,你教他守殺戒或偷盜戒,也沒用,因為他本來就不敢殺人或偷盜。
戒要守得有自我成長的功用,必須與個別價值觀或性格相關。
守戒是用來強化個人反觀內照的能力,沒性慾的人守淫戒,對他的觀照力一點的幫助都沒有。
聽說在印度教,一些師父是要你把你最喜歡的一個享受供養他。但,他說不需要真實的受你的供養。更準確的做法是你一入門,如果你最喜歡吃芒果的話,就發誓終生不吃芒果,這個做法比起一般囫圇吞棗的守五戒,會更能強化自省能力和意志力。
對一般人來講,守殺戒不會對他的自省能力有任何訓練,除非你是暴徒。
目前我們的社會如果你很容易常常動氣罵人,你要守的就是罵人戒(惡口),這才能針對性的提升你自我反觀的能力!這種不斷在臨要罵人之前,用戒為鏡來反觀自己內心,久之自己就不會只是一味機械式的一有氣就要罵。
而且最好也不是所有戒都要守,而是找一個自己情緒最容易犯的來守。
我記得我跟師父閉關唸咒時,我們的戒就是要禁語,而且是夢到自己講話,也犯戒。一犯,就得找師父,他會給予懲罰。所謂的懲罰就是要在佛壇前做全身禮拜多少次(次數一多的話,會辛苦)。
因為有了這個戒和犯戒的懲罰,我對於自己會否夢到自己講話,會變得超敏感,一夢到自己講了一句話,就會夢中心想:Shit,又犯戒了!
我對於壓抑人性的慾望沒啥興趣,但若借戒來提升個人的內觀力,則是一種值得投資的訓練,就如同人要做運動才能鍛煉到身體,有戒才能鍛煉到觀察自己起心動念的能力。
那,你可能會問:要訓練反觀自心的能力來幹嘛?
身體長時間不鍛煉,一旦健康殘敗起來,就苦不堪言。自省的能力長時間不鍛煉,你會越來越習慣不斷犯同樣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