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何謂大乘經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何謂大乘經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何謂大乘經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何謂大乘經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法鼓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念佛禪】 何謂念佛禪 一、念佛即禪的法門 (一)從禪出教,藉教悟宗 念佛通常被認為是淨土法門,為什麼變成禪了呢?其實沒有一樣特定的東西或法門叫作禪,因為中國禪宗是「以無門為法門」,而念佛根本就是禪法中的一個項目,所以不需要特別把淨土法門獨立出來。 禪宗包羅涵容,是正確的大乘佛法,並沒...

何謂大乘經典 在 法鼓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8:46:54

【學佛Q&A】何謂四聖諦?​ ​ 所謂四聖諦,一是苦的事實,二是苦的原因,三是滅苦的方法,四是滅苦以後所得的結果。​ ​ 人生在世,從生到死,有苦有樂。不過,樂是苦的代價,也是苦的開始,所謂苦盡甘來,所謂良宵苦短,都說明了樂的本身,是用苦換來,樂的情況不能持久,佛法稱為壞苦。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作苦...

  • 何謂大乘經典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0 20:00:00
    有 951 人按讚

    【線上念佛禪】

    何謂念佛禪

    一、念佛即禪的法門

    (一)從禪出教,藉教悟宗

    念佛通常被認為是淨土法門,為什麼變成禪了呢?其實沒有一樣特定的東西或法門叫作禪,因為中國禪宗是「以無門為法門」,而念佛根本就是禪法中的一個項目,所以不需要特別把淨土法門獨立出來。

    禪宗包羅涵容,是正確的大乘佛法,並沒有說自己一定是什麼宗,只是中國人自認為這是禪宗、那是淨土宗,或是什麼宗。

    就整體佛法來講,有兩句話非常重要,就是「從禪出教」、「藉教悟宗」。「從禪出教」就是以禪修而明心見性,也就是開悟,然後由開悟而說法。我們現在之所以有佛經可讀、可誦、可看,就是因為佛陀在菩提樹下打坐,修行禪法,因此明心見性、大悟徹底而成道。成道之後說法度眾生,說法的內容被記載下來,漸漸流傳,變成經典,這就是「從禪出教」。所以明心見性這句話,可說是從佛陀開始的;而禪宗講的明心見性,使用的也就是佛陀成道的語言。因此禪其實是從釋迦牟尼佛開始,不是中國才有的。

    「藉教悟宗」則是說,若依照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修行,最後也能明心見性。這個「宗」就是「心」,佛心眾生心,是同一個心;那是智慧、清淨、慈悲的心。

    從禪出教、藉教悟宗是佛法基本的原則,不管哪一個宗派都是如此,即行解並重,也就是觀念和方法,這叫作「法」。我們經由觀念和方法來達成解脫的目的,因此,在我來說,一切法門都是走向同一個目標,就是離苦得樂,消業除煩惱。一切佛法的原則就是如此,也就是禪。因此,不要誤解淨土與禪是對立的。

    禪的意思是要我們除煩惱得智慧,從娑婆世界這個不清淨的環境轉變為清淨的樂土,念佛不也是如此嗎?它就像話頭禪用話頭、默照禪用默照一樣,念佛禪只是是用念佛的方法而已。如此不僅淨土宗能生西方淨土,禪修也可以生西方淨土;而念佛禪依然要修淨土,任何一個法門都要進入淨土。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 何謂大乘經典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1 14:00:01
    有 1,191 人按讚

    【學佛Q&A】何謂四聖諦?

    所謂四聖諦,一是苦的事實,二是苦的原因,三是滅苦的方法,四是滅苦以後所得的結果。

    人生在世,從生到死,有苦有樂。不過,樂是苦的代價,也是苦的開始,所謂苦盡甘來,所謂良宵苦短,都說明了樂的本身,是用苦換來,樂的情況不能持久,佛法稱為壞苦。其他的生老病死等,叫作苦苦。人生的事實,本身就是苦果。苦的種類很多,苦苦一共有八種: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五蘊熾盛是指身心互相交迫而有生死的連續。

    苦的原因稱為「集」,是因為自己不瞭解世間一切都是假的而厭苦欣樂,求到了樂,還得求安全,永遠不覺安全,那就貪得而無厭了。迷信有錢能使鬼推磨,那就拼命地賺錢。有錢的不肯用,沒有錢的拼命追。這都是苦的原因。今生為了厭苦而求樂,所以造作殺、盜、邪淫、妄語種種業。造種種業,在因緣會合時便受種種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苦的原因。下面我們要講滅苦的方法。滅苦的基本方法是八正道。我們要離苦應修正道,修正道必須具備正知正見:深信世間一切現象均不離因果的定則;思惟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能相信因果就不會貪便宜或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也相信真正要離苦成佛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能體驗到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緣起的、無常的,就能勝不驕、敗不餒,成功是大家的幫忙,眾緣所成,而所成就的事,也是常常在變。比如我們現在是煩惱凡夫,將來可能成佛,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啟發一切眾生自己本身的善因緣、善福德而去度眾生。信因果、明因緣,就是正知正見和正思惟。

    有了正知正見之後,要有正確的修行:第一,要有正當的職業,凡是跟殺、盜、淫、妄、酒五事有關的職業,都應該盡量避免。第二,要有正當的生活方式,不沈迷於吃、喝、嫖、賭等靡爛的生活。第三,要有正當的言語行為,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除此之外還得努力持戒,努力修定,努力求智慧。凡是有損於人的事絕對不做;凡是有利於人的事非做不可,算是菩薩戒的精神。持戒清淨,並以禪定的方法,使得身心經常處在平衡的狀態,才能使信心堅固,努力讀誦經典,聽聞佛法,如法修行,便能開發智慧,有了智慧,方能滅苦。滅苦以後所得的結果,以小乘來講是解脫生死,從我們這凡夫世界生死之中出離。大乘的解脫,則是仍在凡夫的世界度眾生而不為凡夫的煩惱所困擾,這叫作大涅槃。

    ---本文摘自《佛教入門》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ML56V

    #學佛Q&A
    #何謂四聖諦
    #佛教入門

  • 何謂大乘經典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9 10:00:00
    有 675 人按讚

    🛎【學佛Q&A】請問初學佛者應從哪一部經、哪一個咒語先持誦起呢?

    🤔問:佛教的經典、咒語極多,請問初學佛者應從哪一部經、哪一個咒語先持誦起呢?有人主張「一門深入」,即持誦一部經典並如實修行即可,但也有人主張深入經藏,請問應依循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答:這個問題,可參考聖嚴法師所著《學佛群疑》中的「如何一門深入?」與「何謂專修與雜修?」二文,限於篇幅關係,僅節錄部分內容。

    「佛教的三藏聖典浩如煙海,雖皓首窮經,盡畢生之力,也無法盡學其精奧。因此,自古以來,學佛之人探究經論是有選擇的。在初入門時,可以從概論的書籍及通論和通史性的著作著手,以俾知其大端;而後即應該有所選擇,依據個人的心向、興趣,從事某一部經和某些相關的經,某一部論和某幾部相關的論,某一部律和相關的律書,如此盡一生之力,學習、修持、研究、弘揚,就可以成為一代大師;爾後繼者再循著他們的成果續加鑽研,即造成分宗分派的現象。」

    「其實,佛法貴在一門深入,不論用顯、用密,誦經、持咒、作觀、禮懺,或念任何一佛、一菩薩的聖號,修任一法門,只要持之以恆,就會有感應,即能達成修持的目的。也就是說,念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念觀世音菩薩也能往生西方;念觀世音菩薩能消災免難,念阿彌陀佛也能消災免難;作觀能入定、開智慧,持名念佛和念菩薩聖號,也能入定而開智慧;其他以此類推,如誦《金剛經》也能開智慧、消災、免難、除障、生西方。所以,《楞嚴經》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就是介紹二十五位大乘羅漢及菩薩,各人專修一種特定的法門,結果都能一門深入而門門深入。這就像觀世音菩薩是耳根圓通,他修音聲法門而通達一切法門。」
    -------------------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09期
    ◎圖:鄧博仁 攝

    更多學佛Q&A https://pse.is/ML56V

    #學佛Q&A
    #初學佛者
    #佛教的經典咒語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如何一門深入
    #何謂專修與雜修
    #金剛經
    #楞嚴經

    https://business.facebook.com/ddc.com.tw/posts/2470388439677267?__tn__=K-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