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低鈉血症成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低鈉血症成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低鈉血症成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低鈉血症成因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龍姑娘話健康】夏日炎炎食物中毒的預防與應對 正所謂病從口入,大人或小孩子都曾試過吃了不潔或含有病毒的食物後全身發冷、腹部疼痛、拉肚子等狀況。現在正值夏天,天氣炎熱,食物如果存放不當,就會變質,一旦食用不當很容易引起腹瀉。最近身邊有好幾位朋友,包括成人、小孩,吃了餐廳懷疑沒有煮熟透的食物後,腹痛腹...

  • 低鈉血症成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5 16:43:11
    有 7 人按讚

    【龍姑娘話健康】夏日炎炎食物中毒的預防與應對

    正所謂病從口入,大人或小孩子都曾試過吃了不潔或含有病毒的食物後全身發冷、腹部疼痛、拉肚子等狀況。現在正值夏天,天氣炎熱,食物如果存放不當,就會變質,一旦食用不當很容易引起腹瀉。最近身邊有好幾位朋友,包括成人、小孩,吃了餐廳懷疑沒有煮熟透的食物後,腹痛腹瀉,有痛到臉色發白冒冷汗,緊急送醫的慘烈個案。

    腹瀉的成因有許多,症狀也分輕重。大部份的腹瀉都是由病毒性感染而導致,例如小孩吃手或手不潔去拿食物,而小孩在口腔期喜歡咬玩具的期間就特別容易發生。病毒性感染的腸胃炎比較常聽到的是輪狀病毒,但孩子如果有接受輪狀病毒疫苗,那麼再感染時,症狀會減輕,而這種病毒性引起的腸胃炎主要是靠自身免疫力康復。另有一部份是細菌性感染,例如生雞蛋或雞蛋製品有可能含有沙門氏菌,我們有時候會聽到聚餐後集體食物中毒等,除了腹痛、腹瀉外,常常會合併嘔吐,發燒,通常三天左右會慢慢好轉,但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通常較嚴重,有一些會惡化成腹膜炎或其他嚴重併發症。

    病毒性腸胃炎的大便通常比較稀、黃、清水狀,細菌感染的腸胃炎可能比較黏、臭、綠綠的或伴有血絲。若患者出現血便、或腹瀉次數超過六次以上,瀉到出現脫水症狀,例如嘴唇乾燥、8小時內都沒有尿,就需要就醫,由醫生判斷嚴重度,醫生會跟據狀況評估補液或給予藥物治療。(當然需要留意的是,如排便習慣改變,大便顏色變白色,或者血便,伴隨體重下降等等,也可能暗示身體有其他疾病,不一定只是吃錯東西而已,就不建議在家自行觀察,需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吃母乳的嬰兒,若一天大便許多次,這是正常的,但也要注意母乳儲放及解凍的方式,避免嬰兒進食變質的母乳。如果不是餵母乳,吃奶粉有腹瀉症狀,就有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

    此外,常常見到家中老人因食物吃不完,將之塞滿雪櫃,熟食和生肉在雪櫃中混合亂放,這樣不但起不到保鮮作用,甚至還會引起食物變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食物安全原則是,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以有蓋的容器貯存食物,分開生食熟食,食物要完全煮熟,特別是雞蛋與家禽肉類。若食物並非立即進食,最好在兩小時內把熟食及易腐壞的食物放進雪櫃,冷食存放的安全溫度在攝氏4度或以下;同時不應把剩餘的食物保存在雪櫃超過三天,不應翻熱超過一次。

    不管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的腸胃炎,最好是以支持療法為主,只有在預防瀉到脫水情況出現時,才考慮使用止瀉藥物。所以,如何陪伴病人/病童渡過生病的日子是非常重要的。腹瀉的居家照顧主要都是補充體液,預防脫水。若是喝母乳的嬰兒,不需要停止母乳,繼續正常份量餵食即可。若是喝配方奶的嬰兒,則可以暫時改喝無乳糖奶粉,直到腹瀉停止3天後,再換回原來的,或聽從醫囑。若是幼兒或長者,在補充電解質及水份時,可以考慮到藥房購買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用予補充。有些家長會讓小朋友禁食,但若孩子有饑餓感,一般都是可以吃熟蘋果、米粥、白麵包等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順其自然少量多餐的吃,才能讓腸胃逐步康復。若是孩子完全吃不下,可以煮稀粥後,撈取上面的米湯加鹽,當成水來喝,由於在腸胃炎期間,我們的小腸還是有吸收葡萄糖和鈉離子的能力,這種稀鹽米湯的做法,可以預防脫水,也可以吸收一點點的營養。

  • 低鈉血症成因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9 12:00:29
    有 215 人按讚

    【家庭醫學&職業醫學】~ 熱傷害

    上週真的熱到受不了!還好這週梅雨才涼爽了些...

    前幾天也看到一個熱傷害的案例...來門診時就很虛弱,覺得熱熱的,好像快發燒,自述從前一天晚上就有點喘,合併反胃的感覺,心跳也變快。

    病史詢問起來,沒有戶外暴曬的情況,但是家人補充,週末天氣很好,趁梅雨來之前把家搬好,一併整理室內環境。

    因為冷氣還沒安裝,所以室內較悶熱,加上重勞力的搬運。都是熱傷害的風險因子。

    〖危險因子〗

    A. 環境因子

    1. 氣溫高
    2. 溼度高 (汗水不易蒸發)
    3. 通風不良
    4. 環境中其他發熱源 (如:鍋爐)
    5. 重體力勞動

    B. 個人因子

    1. 老人或幼童
    2. 肥胖
    3. 酒精 (會加速脫水)
    4. 藥物
    5. 衣著 (如:不適合的工作服、個人防護裝備[SCBA])
    6. 慢性病患者

    〖如何預防〗

    1. 熱適應:

    剛開始從事戶外工作的人通常最容易患上與熱相關的疾病。

    2005年美國加州的OSHA就調查過25起熱傷害的案子。發現以下結果:
    A. 在幾乎一半的案例中,在工作的第一天就發病。
    B. 在80%的案例中,在工作四天內發病。

    這就是為什麼逐漸增加工作量或允許更多的休息時間,以幫助新工人和在休息後重返工作崗位的人,建立對高溫環境的耐受度,是很重要的。

    當然,在一般民眾也是相同,往往都是剛開始變很熱的時候,熱傷害的比例最高。

    像最近疫情,大家都往戶外跑;請不要看天氣好,就連續安排了好幾天暴曬嚴重的登山路線,例如:劍龍稜、桃源谷步道等等。也可能提高自己熱傷害的風險。

    2. 水份和電解質補充: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在持續流汗的情況下,應該慢慢把水份及電解質補進去;才不會事情忙完了,自己也脫水了。(特別注意,在大量流汗的狀況下,不要只補水,電解質很重要)

    3. 防曬:

    曬傷會加速脫水,所以記得防曬;不管你是躲到蔭涼處、用陽傘、穿薄長袖、塗防曬油,都有一定效果。

    註:最後強調,不要為了自己方便,把小朋友丟在沒有空調的車子上,特別是夏天;這種新聞每年夏天都會看到;你自己算算有幾個風險因子

    『氣溫高、通風不良、幼童』,這樣小朋友沒熱傷害也難。

    ※ 附圖介紹了常見的三種熱傷害

    〖熱痙攣〗

    是因在高濕熱環境下長時間活動時因流汗過多,促使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形成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

    導致身體不自主骨骼肌收縮 (就是一般說的抽筋),可以持續1到3分鐘。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應盡快送醫。

    〖熱衰竭〗

    「衰竭」聽起來好像快掛了?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熱傷害。成因為流汗過多,造成水分及電解質流失,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

    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但很少會達到40°C,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變成熱中暑。

    〖熱中暑〗

    熱中暑又分成兩種類型

    1. 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
    常見於缺乏對環境溫濕度改變適應力的族群,例如: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

    2. 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
    多為需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的工作者,例如:國軍、勞工、農夫與運動員。

    成因為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熱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

    附件: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熱危害預防手冊」
    https://www.ilosh.gov.tw/menu/1223/1235/1237/%E5%8B%9E%E5%B7%A5%E7%86%B1%E5%8D%B1%E5%AE%B3%E9%A0%90%E9%98%B2%E6%89%8B%E5%86%8A/

  • 低鈉血症成因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08:52:48
    有 299 人按讚

    「打嗝100次就會死」????
    打嗝打不停,小心潛藏致命危機
    https://tphhealthcare.blogspot.com/2020/05/100.html (有圖有真相)

    卡通《櫻桃小丸子》某一集,敘述小丸子爺爺友藏因為一直打嗝備感恐懼,因為他聽過「如果打到100下就會死掉」的都市傳說。

    在《蠟筆小新》裡也有類似橋段,事主是小新向日葵班同學正男。由於正男打嗝打不停,每個人把聽過的偏方全用上了,卻始止不住。最後正男打了第101次嗝,但沒有死掉。

    「打嗝100次就會死」說法是誇張了點。不過,要是打嗝打不停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你的身體恐怕潛藏致命疾病。

    案例一
    某天一位年輕男性朋友打電話給我,他說他這幾天一直打嗝,好了一陣子,一不小心誘發,又一直打嗝,實在很困惱。電話裡我問了他其他生理狀況,他既沒有吃不下、想吐的問題,也沒失眠的問題。
    我先提供幾個非藥物治療的方式給他參考,告訴他如果止不住,打嗝反覆發作,還是得來醫院一趟,我會幫他安排抽血跟胃鏡檢查。後來,他是用食指壓舌根催吐的方法,不到一分鐘打嗝就止住了。

    案例二
    多年前,遇過一位中年男性病患,他曾經因胃食道逆流就診,治療後狀況得到控制。有天,他突然跑來門診,說打嗝持續一周之久,去診所看兩次都沒改善,連睡覺都會被影響。於是,我幫他安排隔天做胃鏡和腹部超音波檢查,並開止嗝藥讓他回家吃,緩解不適。
    沒想到半夜我就接到醫院急診室通知,說這位病患因吐血急診,而且有腎臟衰竭尿毒情形,需要洗腎。我趕緊趕去幫他做了緊急胃鏡,才知道他吐血原因是頻繁打嗝引發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潰瘍出血,由於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凝血特差,所以才會血流不止。
    我先用胃鏡幫他止血,腎臟科也為他安排住院緊急洗腎,後來順利出院了。根據腎臟科醫師調查發現,病人他很可能是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健康食品,導致腎臟急性衰竭引發尿毒。

    ▍為什麼人會打嗝?
    打嗝可以適度紓解胃部壓力,是一種不自主的反射動作,也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其成因相當複雜,目前多半推測是橫膈膜神經與迷走神經受中樞神經影響而造成。
    至於,打嗝會有聲音是由於橫膈膜收縮時,胃內氣體(或食物)受擠壓而往上衝,為避免氣體(或食物)不小心跑到氣管,進到肺部,聲帶會自然閉合。打嗝時,感到呼吸不順,也是這個緣故。

    ▍打嗝與胃食道逆流的關係
    打嗝,讓賁門處於開啟狀態。一般人最能感受到賁門的開啟,除了吞嚥,就是打嗝。只是打嗝次數過於頻繁,導致賁門常處開啟狀態,還是會導致胃食道逆流發生或加重症狀。不過,若本身賁門的緊閉度、肌力、功能都正常,只要停止打嗝,症狀就會跟著消失。

    ▍打嗝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胃疾或脹氣│
    打嗝最常是胃疾引起,且多和胃脹有關,這是因為橫膈膜下方的胃脹大,易壓迫並刺激到橫膈膜神經。胃脹原因很多,像吃太多、吃太快、飲用產氣或碳酸飲料,吃飯配話等,都可能讓打嗝發生。
    │飲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影視節目裡扮演酒醉的人常有兩頰通紅、連續性打嗝等兩個主要特徵,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一方面是酒精飲品常含有大量氣體(如啤酒),另一方面是酒精會對神經造成刺激。
    │心因性因素或壓力│
    根據研究指出,心理壓力亦是打嗝的主因,容易緊張、焦慮、心神不靈、自律神經失調者或身心疾病患者,也是打嗝高危險群。

    ▍打嗝潛藏的致命危機
    打嗝有時是相對致命的疾病造成,像是代謝問題導致的離子不平衡,低鉀、低鈉、低鈣、高血糖等皆會造成肌肉收縮異常。尿毒症病人因尿毒無法透過腎臟排出,累積體內後刺激到神經,與糖尿病導致的神經病變等,都可能透過持續打嗝來表現。
    透過文獻報告指出,心肌梗塞或心包膜發炎可能會刺激迷走神經。此外,類固醇藥物、化療藥和無痛檢查使用的麻醉藥等,都可能引發打嗝。其中,部分化療藥物因具毒性,推判可能會刺激神經。麻醉藥引發的打嗝現象機轉仍無定論,但根據統計數據可知以男性、有胃食道逆流者居多。

    ▍非醫療級的止嗝方法
    其實,確實有一些非醫療級的止嗝方式,可以嘗試看看。但如果以下方法都沒有效,還是去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吧!

    │催嘔│
    這個方式診間臨床也常使用,醫生會用壓舌板壓舌根誘發嘔吐反射,在家裡則可用湯匙或食指指腹按壓舌根。通常三到五分鐘的刺激,打嗝會自然停止。
    │大口喝水│
    可以在五分鐘內連續且大口喝水(500ml)。目的是使口咽部附近的神經獲得刺激,以抑制打嗝。
    │舌尖頂上顎│
    這個動作可以降低打嗝的頻率,減緩持續打嗝產生的不適,亦能改善不自覺吞嚥口水,甚至清痰的習慣。
    │按壓穴道│
    嘗試按壓刺激鳩尾穴(胸骨最下端凹陷處),之前上廣播范瑞杰主持人分享的金手指治胃痛,就是用大拇指輕輕按壓這個穴道。此外,翳風穴(耳根部與耳垂後方的凹陷處)也是中醫常用的穴道。

    照片,:膠囊胃鏡檢查新科技(台北中山醫院,膠囊內視鏡中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