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702紐約時報 *【歐盟“電子疫苗護照”正式生效】 該護照將允許歐盟成員國的居民在完成疫苗接種的前提下更自由地出行,這對希望提振旅遊業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期待已久的里程碑。但各國對何時何地由誰來核查仍未達成一致,其認證的疫苗種類也引發了一些摩擦,當前被接受的四種疫苗僅包括輝瑞、莫德納、阿斯特捷利康和...

  • 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2 11:35:33
    有 2,591 人按讚

    0702紐約時報

    *【歐盟“電子疫苗護照”正式生效】
    該護照將允許歐盟成員國的居民在完成疫苗接種的前提下更自由地出行,這對希望提振旅遊業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期待已久的里程碑。但各國對何時何地由誰來核查仍未達成一致,其認證的疫苗種類也引發了一些摩擦,當前被接受的四種疫苗僅包括輝瑞、莫德納、阿斯特捷利康和嬌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world/europe/eu-digital-covid-certificates.html

    *【緬甸政變後疫情急劇惡化,感染人數飆升】
    翁山蘇姬此前的疫情遏制計畫被擱置,疫苗被優先供給士兵而非老人和醫護人員。緬甸正在為軍政府對大流行的忽視付出代價,根據軍政府公佈的數位,當前該國新冠檢測陽性率已達22%。專家指出,還有更多病例未被發現。更令人擔憂的是,該國與印度接壤的三個社區已經發現Delta變種。在已有大批醫護人員因抗議政變而罷工的情況下,緬甸的醫療保健系統可能會因疫情而崩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world/asia/covid-myanmar-coup.html

    *【嬌生公司稱疫苗可預防 Delta 變體】
    嬌生公司報告說,即使在接種 8 個月後,嬌生公司的冠狀病毒疫苗對高度傳染性的 Delta 變體也有效。這一發現應該會讓 1100 萬接種疫苗的美國人放心。該公司表示,與對原始病毒的有效性相比,該疫苗對變體的效力略有下降。但是這種疫苗對Delta變體的效果,比在南非首次發現的Beta變體更有效,這種模式也出現在mRNA 疫苗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health/coronavirus-johnson-vaccine-delta.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Delta變種正在蔓延的葡萄牙,在其最大的城市和旅遊中心重新實施了夜間宵禁。根據《紐約時報》數據庫,在過去 14 天裡,葡萄牙的平均每日病例數幾乎翻了一番,達到 1,600 多例,但仍遠低於1月每天超過 12,000 例的峰值。
    科學家認為,Delta 變體的傳播性可能是冠狀病毒原始毒株的兩倍。大多數現有疫苗似乎對 Delta 變體有效,但專家表示,隨著新變體的傳播,需要顯著提高疫苗接種率並採取持續的預防措施來控制大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聚集在體育場館、酒吧和酒吧觀看歐洲錦標賽足球比賽的人群已推動整個歐洲的冠狀病毒病例增加,引發了對另一波病毒浪潮的擔憂。
    #數據顯示,Delta變體並未推動英格蘭的住院率激增。儘管最近幾週冠狀病毒感染人數急劇上升,但住院率仍然很低。6月21日至6月27日,每週住院率為每10萬人1.9人,與前一周持平。
    #美國整體上,無法達到拜登在7月4日提出的疫苗接種目標,但已經有20個州達標。
    #非洲聯盟Covid-19問題特使,敦促歐洲放寬對疫苗製造商出口的限制,以便非洲國家可以購買更多劑量,並試圖阻止主要由更具傳染性的Delta病毒驅動的快速蔓延的第三波大流行
    #印尼總統佐科威宣佈了對爪哇島和巴厘島部分地區的新限制,以遏制迅速蔓延的Delta病毒,包括關閉清真寺、學校、購物中心和體育設施。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1/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川普集團涉嫌稅務犯罪被起訴】
    該集團被控在長達15年的時間內,通過隱瞞大額津貼和獎金來幫助其高管逃稅;該集團首席財務官AllenWeisselberg被控逃稅170萬美元,並面臨重大盜竊、稅務欺詐等其他指控,已向當局自首。川普本人沒有受到指控,但川普集團及其高管的被訴將把針對這名前總統的刑事調查帶到一個新的階段。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nyregion/allen-weisselberg-charged-trump-organization.html

    *【川普沒有被起訴,但指控仍然威脅著他】
    在所有的懷疑和預期之後,這並不是一個涉及俄羅斯的陰謀,廣泛的洗錢活動,也不是對敲詐勒索和腐敗的全面指控。相反,是一項調查揭露了所謂的濫用普通福利的行為,如租車、公寓和學校學費,讓川普的家族企業從房地產品牌帝國到刑事被告。這起針對前總統旗下企業的刑事案件,可能會給他的財政帶來打擊,而他仍然是紐約法院廣泛調查的焦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nyregion/trump-organization-indictment.html

    *【美國提議15%全球最低稅獲130個國家支持】
    世界各國朝大幅改革全球稅收計畫邁出關鍵一步,有130國和地區同意設定最低企業稅率,並對臉書和Google這類大型跨國企業的稅收分配規則達成共識。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歷經多年波折後,終於談成這項協議,為20國集團(G20)財長簽署原則性協議奠基。OECD表示,處理了稅務漏洞,將有上看1,500億美元的稅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business/global-minimum-tax.html

    *【稱佛羅里達建築狀態良好的檢查員將接受調查】
    Ross Prieto2018年11月向公寓業主保證,儘管諮詢工程師表示擔憂,但他們的建築似乎“狀態非常好”,這是調查人員在試圖確定導致6月24日失敗的原因時可能要審查的許多事項之一,造成至少18人死亡,140多人下落不明。至於是什麼導致了坍塌,目前還沒有什麼線索,專家們希望調查人員能夠研究一系列的潛在因素,包括推遲按照顧問的建議進行修復;設計或施工缺陷;地下土壤的任何問題;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一些外力(例如,一輛撞到地下停車場柱子上的車輛)可能影響了建築的一個關鍵結構部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us/ross-prieto-surfside.html

    *【拜登與倒塌事故中等待的親屬見面】
    拜登總統週四花了三個小時慰問在邁阿密海灘附近倒塌公寓中遇難或失蹤者的家屬,由於擔心建築群的其他部分也可能倒塌,救援人員當天大部分時間先暫停搜尋,他們對痛苦的親屬說“等待是無法忍受的”。拜登在鄰近飯店舉行會面,他表示,和一位剛剛失去丈夫和小男孩的婦女坐在一起,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另一個幾乎失去了整個家庭,看著他們,只能祈禱和懇求上帝讓奇蹟出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us/politics/miami-building-collapse-biden.html

    *【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短暫重聚,為戴安娜王妃雕像揭幕】
    週四,這對疏遠的王子擱置分歧,在倫敦肯辛頓宮出席了一個戴安娜雕像的揭幕儀式,紀念她的60歲冥誕。不過,這並非是一個和解時刻,威廉和哈利仍然幾乎沒有和對方說話。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world/europe/diana-statue-william-harry.html

    *【華盛頓州和奧勒岡州與高溫有關的死亡人數攀升至近 100】
    北美遭遇致命熱浪襲擊。近日以來,在美國的華盛頓州和奧勒岡州,與酷熱有關的死亡事件已攀升至接近100例。而從上週五到本週三下午,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至少報告了486例猝死事件,而該省往常的平均五日內猝死病例數為165 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1/us/heat-wave-deaths-oregon-canada-washington.html

  • 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14:45:00
    有 0 人按讚

    Netflix的「AI顧客科學」

    2021-03-04 14:33 聯合新聞網 / 能力雜誌
    【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是企業的重要工作,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深入理解顧客的需求、渴望、不安、疑慮與痛苦,並且從中尋求開發新產品及新服務的正確切入點,進而提昇顧客整體的消費體驗。因此,「直面顧客」是品牌創新的關鍵要點,絕對不能假手他人,一定要親力親為才能挖掘出隱藏於市場深處的成功祕笈。

    過去,想要直接與顧客進行溝通與互動相對困難,企業不可能一一拜會或致電顧客,因為需要動員的人力及成本太高,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採取間接的方式來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或是經由代理商、經營商、零售通路來負責銷售服務;或是由外包客服中心幫忙接聽顧客來電;又或者採取抽樣市場調查來理解顧客的基本圖像,這使得企業洞察顧客需求宛如瞎子摸象,往往只能知道市場部分的情況,不能全盤且深入的掌握市場全貌。

    現在,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推進,企業擁有越來越多元的訊息溝通管道與消費者直接互動,加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從旁協助,市場的顧客圖像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可視化,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不再撲朔迷離且難以掌握。

    根據微軟預測,到了2025年將有95%的顧客互動管道是通過AI來完成,如果預測成真,表示企業對於消費者旅程的理解能力將大幅度增強,無論是在搜尋、方案、選擇、下單、取貨、服務、維修、客訴的階段,顧客圖像都能夠取得更高的解析度,經營市場不用像過去一樣,在迷霧當中踽步前行。

    市場藝術家vs.科學家

    擁有清晰的顧客圖像,能幫助企業規劃出更加貼心的消費者旅程,屆時經理人評估經營績效時,不會再局限於單一層面,例如:訂單轉換率,而是可以更加細緻地從不同的角度與階段來剖析消費者的行為偏好。過去由於市場資訊嚴重不足,企業只能從銷售數字來評量市場成果,或者憑藉行業經驗與直覺來預估消費者的行為動向;現在由於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廣泛運用,使得企業更容易掌握顧客在實體與虛擬世界的數位足跡,無論是在實體商店、網站、APP、LIN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線上線下互動點,我們都可以取得比過去更多元的消費數據。消費者瀏覽過那些商品資訊?關注的要點是什麼?考察過哪些「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的看法?分享的使用體驗是正面還是負面?是否進行重複採購?

    實測驗證需求

    唯有「直面顧客」才能了解顧客,然後做出正確的服務體驗設計。啟動永無止境的追蹤使用者的偏好與習慣,並且經由實地測試來驗證顧客洞察的結果,是影音串流龍頭Netflix能夠在市場異軍突起的關鍵要素。正確使用數位科技使得Netflix在殺成一片紅海的影音市場開創出新藍海,這是Netflix創辦人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刻意培養出來的企業傳承。如果說賈伯斯(Steve Jobs)是「市場藝術家」,那麼哈斯廷斯就是「市場科學家」。賈伯斯所帶領的Apple基本上不做市場調查與分析,而是著重於創建起獨特的美學風格及培養敏銳的顧客感知能力;哈斯廷斯認為自己並不具備與賈伯斯同等的市場洞察力,因此,在其掌舵下的Netflix另闢「顧客科學」(Consumer Science)的新航向以抵達賈伯斯的美麗境界。

    同樣是「直面顧客」,Apple與Netflix的做法南轅北轍,不過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夠取得顧客歡心就是正確的道路,並沒有優劣之分,就像我們無法比較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好壞;無法論斷李白與杜甫的高低,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感性成分比較多的經理人可以考慮培養賈伯斯般的直覺感知;如果思維模式偏向於邏輯與數理思考,哈斯廷斯就是最佳的學習典範。學習不是全然的模仿,而是啟發自己內在本來就具備的潛能,至於採取何種直面顧客的演化路徑,最終還是要經營者不斷的在現場探索才能進行實證。

    相對而言,賈伯斯的做法是比較難模仿的,除了認真、用心、努力外,多少要具備某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因此,我們鼓勵大部分的經理人採取類似Netflix「顧客科學」的做法來設計服務體驗,畢竟不需要感性天賦的標準作業流程比較容易學習、理解與模仿,包含蒐集資訊、形成假設、定性定量、市場調查、A/B測試等階段的「顧客科學」方法是有一定的邏輯可以掌握,可以不斷的進行複製並且形成相同結果,想要效法賈伯斯以心印心的感性思維模式,恐怕要有相當高的悟性,沒有一定的感性天賦很難求成。

    迷戀顧客的5種途徑

    哈斯廷斯希望Netflix的產品經理能夠建立起大量實驗的組織文化,進而發展出令人驚嘆的顧客洞察力,從Netflix不斷的推進A/B測試就可以看出端倪。Netflix的產品團隊會由不同的市場定位與品牌展現方式發展出不同的行銷方案,並且每2個星期就要針對非會員拜訪的網頁進行A/B測試,借助消費者進行評價與判斷的反覆驗證,Netflix設法調整出有效的內容呈現方式,前Netflix產品副總裁吉布森(Gibson Biddle)表示,Netflix希望藉此持續不斷的提昇以下2項衡量指標:

    1. 試用比率

    非會員網頁的訪客中,約有2%選擇免費試用Netflix。

    2. 付費轉換率

    當免費試用結束,約有90%顧客會轉變成Netflix付費會員。

    對於Netflix而言,提昇試用及轉換比率的做法不能僅止於「聚焦顧客」(Customer Focus),而是要發展到「迷戀顧客」(Customer Obsession)的更高經營標準,此時落實策略佈局的重點不單是傾聽顧客怎麼說,不再是停滯於顧客現在的渴望與需求,不再是只追求顧客滿意。吉布森表示,「迷戀顧客」是要善用「組合式的研究技巧」(Mix of Research Techniques),將顧客安放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並且開始透過顧客的視角來看產品。吉布森發現利用科學方法來形成及測試假設,正是建立「迷戀顧客」文化的最佳途徑,這項努力使得Netflix在取悅顧客的做法上很難被競爭者複製。想要發展出「迷戀顧客」的組織文化,企業可以參酌吉布森所提出的建議,採用5種不同的途徑來超越過去聚焦於顧客的做法:

    1. 經由顧客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測試與學習

    2. 創造並落實非預期以及未來的市場需求

    3. 追求長期的顧客喜悅

    4. 成為新領域的先鋒以減少競爭

    5. 顧客喜悅為先,確保難以複製,較高利潤就會來

    這5個直面顧客的原則表面上很容易懂,不過要正確的執行並不簡單,因為有太多的主觀意識在影響經理人的判斷,Netflix的高層就曾經犯下這樣的思維錯誤。回顧2004年之際,Netflix在哈斯廷斯強力的支持下,推出Friends功能,Netflix的開發團隊堅信使用者必定樂於接受朋友的建議,而隨著使用這項功能的人越來越多,所形成的網絡效應就越強大。假設前提是藉由提昇顧客的好友推薦率,Netflix可以有效的降低行銷成本,取得穩固的市場口碑,建立起難以複製的品牌定位。

    6年的失敗教訓

    然而,事與願違,事後證明Netflix高層想當然耳的直覺判斷是錯誤的,其實該公司最終的績效目標是提昇「顧客留存率」,而好友推薦率似乎是最好的先行指標。當顧客將產品及服務至少推薦給1位好友的比率越高,應該「顧客留存率」就越高吧?這個命題並沒有經過測試證明是正確的,但是在眾人樂觀的想像之下,使得Friends社群開發專案得到長期的投資與支持,長達6年的時間裡,Netflix的高層都以為社群策略是相當值得投入的關鍵項目,絕對不能半途而廢,他們堅信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做出成績來,更何況該公司已經在社群專案投資這麼多的時間與資金,加上沒有人願意將創始人充滿熱情的提案扼殺於搖籃之中,於是Friends這個專案就這麼堅持許久。

    直到2010年,Netflix高層才痛下決心關閉這項功能,開發團隊終於意識到想要透過好友推薦來提高「顧客留存率」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根據推算至少要達到20%的好友推薦率才有可能實現。但Friends上線的初期只達到2%推薦率,再經過4年的努力也不過達到8%而已,離理想目標可說是遙遙無期。如果Netflix早些採用顧客科學的驗證方法來評估Friends的市場價值,或許可以有效排除直覺的偏見,訂定類似迷戀顧客的5種途徑不會太難,但是要落實原則往往會遭到人性謬誤的干擾。

    經營企業要完全不犯錯很難,關鍵是要建立起自我校正的管理機制,而直面顧客正是幫助我們不斷調整市場策略的最佳驗證途徑,Netflix在好友推薦上面的努力並沒有完全白費,最終證實使用者對於分享電影並沒有想像中熱切,況且有時候他們不過是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進行推薦,結果親友反過頭來吐槽使用者的品味太差,這一點恐怕是Friends開發團隊事前無法察覺的情境。同時,正因為如此,使得許多人並不太願意全然公開自己收視的影片。犯錯不一定是壞事,失敗是學習必然的過程,有助於我們察覺潛藏於市場深處的商業祕密,沒有Friends專案,誰知道朋友會吐槽我們自己呢?

    AI顧客科學

    經營過程中的失敗是常態,通常只要大方向是正確的,並不會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藍海佈局。多年來Netflix運用「顧客科學」針對直面顧客的行銷方案進行測試,充分發揮去蕪存菁的功能,有助於積極推升Netflix的品牌形象及產品開發的成效,該公司的影音串流服務因而獲得無數消費者的選擇與青睞。此外,近年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許多人寧願待在家裡觀看影集打發時間,Netflix的影音服務平台因此成為市場最佳的選擇方案,光是2020年的第1季,Netflix就增加了1,600萬名顧客,使得該公司全球使用者增加到1.8億名,更有效將Netflix的股價一舉推上492美元的歷史新高峰。

    談完失敗個案,讓我們來談談Netflix的成功故事,除吉布森所強調的「消費者試用率」及「付費轉換率」,如果再加上前文提及的「顧客留存率」,這3大績效衡量指標可說是Netflix最重視的市場經營指導方針,其中又以「顧客留存率」最為多數公司所經常採用,由於Netflix採取的是按月扣款的訂閱模式,如果訂戶對於平台所提供的服務感到不滿意就很容易退訂,因此,如何避免顧客流失就成為Netflix經營的關鍵要務,其實最簡單易懂的做法就是讓使用者永遠有好戲可看,保持每天追劇的良好習慣,然而說來容易,做起來可是困難重重。

    Netflix運用的是大數據追蹤術,每當用戶進入Netflix的影音平台,他的一舉一動就被「顧客科學」完全掌握,無論是活動時段、搜尋電影、觀賞類型、收看清單、中斷收看、觀賞時長、演員喜好、內容評論等都將會列入追蹤,種種數據經過AI演算法處理之後,Netflix就會自動生成推薦內容,就算是推薦同一部電影給不同的人,電影選單所展現的演員介紹海報也是擁有個別化差異的。其實Netflix的底層基因和Google很類似,2家公司主要目的都是讓顧客很容易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當然最好是能達到完全不用找,想要看的內容就能自動上門來的境界。

    根據使用者的數位旅程來分析顧客的行為偏好是目前的顯學,有助於企業創造個人化的貼心服務體驗,而且隨著AI工具的越來越平民化,顧客科學不再是Amazon、Google、Netflix這樣的大公司才能實踐的商業模式,未來有一天,就算是最不起眼的小公司也能操作同樣的工具。不過或許Netflix提出的「迷戀顧客」的5大途徑才是策略求勝的最終決戰點,畢竟取悅顧客才是最高指導原則,顧客科學則是強大的管理工具,誰是主,誰是從,我們應該分辨清楚才成。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68/5294010?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 低數據模式怎麼關閉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9 07:58:00
    有 10 人按讚

    逆勢之下,中國FDI何以躍居世界第一?- 沈建光

    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高關稅與不確定性,特朗普對華打壓也層層加碼,中國FDI表現卻一枝獨秀,外資流入不降反升,有何原因?

    疫情重挫全球跨境投資活動,中國FDI反而逆勢上漲。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在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投資監測報告》,2020年全球FDI流量同比暴跌42%,跌幅超過‪2008-2009‬年金融危機,為有統計以來最高。在眾多國家FDI顯著回落的情況下,中國FDI流入增幅4%,達到1630億美元左右,反超美國、歐盟和東盟,成為全球第一大FDI流入目的地。

    除了疫情以外,過去兩年,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高關稅與不確定性,也對中國產業鏈外遷形成壓力,特朗普對華貿易、技術、金融方面的打壓也層層加碼,中國FDI表現一枝獨秀,外資流入不降反升,背後有何原因?

    在筆者看來,疫情下中國經濟率先好轉、國內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展現、高端製造業逆勢上揚,均為穩定外資提供了理由,而在眾多因素當中,中國政府逆勢開放的政策贏得全球信心,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讓中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的自由化之路更進一步,開啟了外資佈局中國市場之路。

    具體來看,首先,對外開放政策加速落地。2020年逆境中,中國對外開放的舉措較多。對內,年初《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陸續落地,多地應對疫情出台財政激勵和租金減免措施穩定外資,全國和自貿區準入負面清單繼續縮小,金融業外資限制基本解除。對外,中國的主要行動包括簽署RCEP、原則上達成中歐投資協定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考慮加入CPTPP,這些協議、特别是中歐投資協定和CPTPP對中國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顯示了中國繼續開放的決心,為穩定吸引外資提供製度基礎。

    其次,國內疫情防控有力、經濟快速恢復正常,為外資繼續流入奠定基礎。與歐美相對寬鬆的防控相比,中國採取及時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擴散,二季度基本完成復工,是全年FDI流入仍能取得正增長的前提。從商務部數據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同比3月見底(-12.8%)後逐漸回升,至9月回正,與國內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拉動經濟恢復的節奏保持一致。相比之下,歐美疫情並未得到明顯控制,經濟衰退時間要長於國內。2020年,中國是唯一取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GDP增長2.3%,而美國和歐盟GDP分別下降3.5%和6.8%。作為順周期指標,FDI流量受基本面變化影響,與中國FDI正增長相比,美國和歐盟的FDI流入分別下滑49%和71%。

    再有,中國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良好的優勢在疫情中充分體現,抵禦產業鏈轉移的壓力。近年來,受要素優勢下降、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中國製造業出現外遷壓力。誠如筆者在FT中文網文章《產業鏈外遷,中國怎麼辦?》一文中所觀察到的,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有相當一部分向東盟諸國轉移,同時,美國近鄰墨西哥也擠佔了中國更多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甚至是疫情爆發初期,發達經濟體擔憂本土產業鏈弱、關鍵物資依賴進口的問題,政府出資鼓勵產業外遷。

    但2020年疫情之下,中國政府高效果斷的採取疫情防控,確保了國內供應鏈的暢通,後期發揮製造業門類齊全的優勢,有效填補海外供需缺口,不僅向全球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資、在線設備的商品,而且也在海外經濟深陷泥潭之際,向外輸出家電、傢具等可選消費品。經濟穩定、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良好等優勢彰顯,再次提高了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信心。從數據來看,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反超東盟,而早在‪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東盟更加受到外資青睞。

    還有,中國超大內需市場發揮著外資穩定器的作用。雖然近年來受制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的趨勢有所放緩,但得益於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外資對中國服務業的投資已有明顯提升。從FDI結構來看,2006至2019年,外資對中國製造業直接投資的佔比從55%降至25%,而對服務業投資佔比則從41%升至68%,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逐步壯大,消費轉型升級的大背景相稱。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零售市場增長迅速,已經十分接近於當前第一大零售國美國,並呈追趕之勢。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中國並未像美國那樣對居民實施大規模補貼,而是優先於保護就業、民生和市場主體,這導致中美零售市場規模差距短期內有所拉大。然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國內就業市場轉好帶動收入預期改善,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加速回暖特徵,10月單月零售市場規模超過美國。在此背景下,預期一兩年內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零售國,為吸引外資奠定基礎。

    最後,中國在高技術產業和數位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後發優勢,吸引外商投資競相湧入。雖然整體製造業直接投資下降,但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產業存在轉移壓力,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吸引力反而顯著增加。從中國商務部的數據看,2020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11.4%,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8.5%。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過去幾年韓國三星公司在中國陸續關閉了裝配手機、面板和計算機的工廠,但2020年反而在華新增投資54美元,轉而投入存儲晶片、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和動力電池等高附加值生產項目。

    此外,疫情催生居家辦公和線上娛樂需求,數位經濟發展及相關投資活動進一步獲益。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年全球訊息和通訊行業綠地投資金額同比增長18%,跨境併購金額同比增長216%。數位經濟在中國抗擊疫情、復產復工和經濟復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孕育多種新模式、新業態,產生大量投資機遇。

    當然,也要注意到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歐美日海外經濟體FDI流入失速的一次性因素。預期未來,伴隨疫苗全球範圍內接種加速、海外經濟復甦,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有望逐步回暖,發達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但截至2019年中國FDI存量僅僅相當於國內GDP的12%,遠低於美國、歐盟高達44%、67%的水平,長期看增長空間巨大。

    總之,逆勢之下,外資加速佈局中國實屬不易。當然,也要注意到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歐美日海外經濟體FDI流入失速的一次性因素。預期未來,伴隨疫苗全球範圍內接種加速、海外經濟復甦,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有望逐步回暖,發達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但無論如何,疫情之下,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鏈完備、高端製造業優勢、以及持續的對外開放政策,從長期來看,終將是吸引外商投資的基石。更何況,截至2019年中國FDI存量僅僅相當於國內GDP的12%,遠低於美國、歐盟高達44%、67%的水平,增長空間潛力巨大。

    展望未來,深化改革是兌現潛力的關鍵。可以看到,疫後國內消費復甦緩慢,其背後不同收入群體差距擴大是重要拖累,後續消費市場壯大有賴於收入分配改革;各項經貿投資協議簽署後,中國的配套改革進度將受到締約方密切關注,在市場準入、國企補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等方面的改革仍需加速推進;更進一步,數位經濟潛力巨大,在發展國內數位經濟的同時,還需加大國際協調,積极參与到國際數字規制的制定當中。

    原文:FT中文網

    #貿易 #經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