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但丁神曲中文翻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但丁神曲中文翻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但丁神曲中文翻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但丁神曲中文翻譯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

但丁神曲中文翻譯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39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

  • 但丁神曲中文翻譯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9 21:30:06
    有 78 人按讚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

  • 但丁神曲中文翻譯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22 17:54:16
    有 61 人按讚


    影響的焦慮
    我們常常以為文學是完全依靠想像力,尤其是某些文學天才的想像力而創造出來的,但是美國耶魯大學人文學科教授與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卻很早就提出,充滿想像力的文學從來都不是原創,而是被其它充滿想像力的文學影響的。
    其實布魯姆教授在上星期一(10月14日)以89歲之齡過世了,所以我這星期把他的書拿出來重讀。我一直還沒好好讀他的扛鼎之作《影響的焦慮》(_The Anxities of Influence_),倒是他後出的《西方正典》(_The Western Canon_)一書我反覆而間斷地看了不少次。《西方正典》一書的英文用canon來做為書中文學作品的代名詞,而非常用的經典(classical),乃是因為經典一字只能表達該文本符合了一定的傳統、型式和內容,而canon卻不只代表了重要性,更有著難以取代的純粹之義。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影響的焦慮」的進一步延伸。
    其實他在1973年出版《影響的焦慮》一書的主要批評對象,是1960年代之後所興起的新馬克斯學派、新女性主義學派、新歷史主義學派這些認為文學作品總是服務於國家、社區階級、宗教的利益(新馬克斯學派)、強加於男性的意識型態於女性(新女性主義學派)、或是強加白人與西方的價值觀給非白人與東方(新歷史主義學派)的這些他稱之為憎恨學派的理論家。他認為像是莎士比亞或是但丁的作品,不但就算經過翻譯和移植都還是能夠吸引每一種文化,而且其思想之強大與角色塑造之多元、隱喻象徵之豐富,都是超越歐洲中心的。不過他也提到,「但丁是詩人的詩人,莎士比亞是人民的詩人」,在普遍性與永恆性上,布魯姆教授認為莎士比亞所呈現的人物更是讀不完又看不盡。如果但丁寫的是神曲(_The Divine Comedy_),那麼莎士比亞寫的就是世人之曲(_Earthly Comedy_)。
    而憎恨學派給我們的,卻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莎士比亞(reduced Shakespeare)。所以他說這是傅柯(Michel Foucault)贏得了憎恨學派知識份子高度認同的原因。對布魯姆教授來說,傅科對莎士比亞的隱喻就是一個人人可編篆的書庫(所以他諷刺說如此一來John Webster也可以當莎士比亞了)。
    他則認為,是莎士比亞發明了人類。
    這句話看起來很好笑,但卻是影響的焦慮的要旨。這個要旨像極了湯瑪士.品瓊(Thomas Pynchon)的後現代小說裡那個看電視裡演律師的律師來學怎麼當律師的現實生活中的律師。如果說後現代主義告訴我們,我們這些在「現實世界」中扮演警察、老師、律師、醫師的實體,從小到大在「虛擬」的小說、電影、電視中已經模仿這些裡頭的角色或受其影響很久了?(哪個當殺手的不把自己當龍五?)。那麼所謂的莎士比亞發明了人類指的就是我們都在學著當人類(如何當羅密歐與茱麗葉、凱撒大帝、王子和國王、女兒和臣子、妻子和丈夫、酗酒者和搞笑的丑角),而影響的焦慮則可以說是推陳出新。
    所以在《西方正典》一書中,布魯姆教授在談莎士比亞那個篇章時才強調:「『正典』必定是『互為正典』的,因為正典不僅是由競賽而起,正典本身就是一場永無止盡的競賽,文學實力便在這場競賽中產生 . . . 但他的實力也只有在競技的過程中才能突顯。」

  • 但丁神曲中文翻譯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22 17:54:16
    有 61 人按讚

    影響的焦慮
    我們常常以為文學是完全依靠想像力,尤其是某些文學天才的想像力而創造出來的,但是美國耶魯大學人文學科教授與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卻很早就提出,充滿想像力的文學從來都不是原創,而是被其它充滿想像力的文學影響的。
    其實布魯姆教授在上星期一(10月14日)以89歲之齡過世了,所以我這星期把他的書拿出來重讀。我一直還沒好好讀他的扛鼎之作《影響的焦慮》(_The Anxities of Influence_),倒是他後出的《西方正典》(_The Western Canon_)一書我反覆而間斷地看了不少次。《西方正典》一書的英文用canon來做為書中文學作品的代名詞,而非常用的經典(classical),乃是因為經典一字只能表達該文本符合了一定的傳統、型式和內容,而canon卻不只代表了重要性,更有著難以取代的純粹之義。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影響的焦慮」的進一步延伸。
    其實他在1973年出版《影響的焦慮》一書的主要批評對象,是1960年代之後所興起的新馬克斯學派、新女性主義學派、新歷史主義學派這些認為文學作品總是服務於國家、社區階級、宗教的利益(新馬克斯學派)、強加於男性的意識型態於女性(新女性主義學派)、或是強加白人與西方的價值觀給非白人與東方(新歷史主義學派)的這些他稱之為憎恨學派的理論家。他認為像是莎士比亞或是但丁的作品,不但就算經過翻譯和移植都還是能夠吸引每一種文化,而且其思想之強大與角色塑造之多元、隱喻象徵之豐富,都是超越歐洲中心的。不過他也提到,「但丁是詩人的詩人,莎士比亞是人民的詩人」,在普遍性與永恆性上,布魯姆教授認為莎士比亞所呈現的人物更是讀不完又看不盡。如果但丁寫的是神曲(_The Divine Comedy_),那麼莎士比亞寫的就是世人之曲(_Earthly Comedy_)。
    而憎恨學派給我們的,卻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莎士比亞(reduced Shakespeare)。所以他說這是傅柯(Michel Foucault)贏得了憎恨學派知識份子高度認同的原因。對布魯姆教授來說,傅科對莎士比亞的隱喻就是一個人人可編篆的書庫(所以他諷刺說如此一來John Webster也可以當莎士比亞了)。
    他則認為,是莎士比亞發明了人類。
    這句話看起來很好笑,但卻是影響的焦慮的要旨。這個要旨像極了湯瑪士.品瓊(Thomas Pynchon)的後現代小說裡那個看電視裡演律師的律師來學怎麼當律師的現實生活中的律師。如果說後現代主義告訴我們,我們這些在「現實世界」中扮演警察、老師、律師、醫師的實體,從小到大在「虛擬」的小說、電影、電視中已經模仿這些裡頭的角色或受其影響很久了?(哪個當殺手的不把自己當龍五?)。那麼所謂的莎士比亞發明了人類指的就是我們都在學著當人類(如何當羅密歐與茱麗葉、凱撒大帝、王子和國王、女兒和臣子、妻子和丈夫、酗酒者和搞笑的丑角),而影響的焦慮則可以說是推陳出新。
    所以在《西方正典》一書中,布魯姆教授在談莎士比亞那個篇章時才強調:「『正典』必定是『互為正典』的,因為正典不僅是由競賽而起,正典本身就是一場永無止盡的競賽,文學實力便在這場競賽中產生 . . . 但他的實力也只有在競技的過程中才能突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