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但丁地獄之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但丁地獄之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但丁地獄之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但丁地獄之門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0萬的網紅生活倉庫 Life WareHous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了呢! 小編覺得如果想重拾閱讀習慣 最輕鬆入手的就是懸疑推理小說了🥸✨ 故事運用的文字不會過度艱澀 緊湊劇情也會讓人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 今天就來推薦大家幾本知名作者的作品 都是小編私藏的精彩之作! 1️⃣《地獄》丹·布朗 與《達文西密碼》同為蘭登教授系列 以但丁的史詩《神曲》作...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都知道但丁《神曲》這部史詩集 但是到底《神曲》到底是在講甚麼東西? 其實《神曲》這部作品是一個三部曲 分別為地獄/煉獄/天堂三個篇章為一部 今天就來告訴大家《神曲》中的煉獄篇 到底進入煉獄山以後你會看到甚麼? 靈魂接受七宗罪的試煉又是為了甚麼? 走到煉獄的終點伊甸園又會看到甚麼? 就讓我們跟著但...

但丁地獄之門 在 生活倉庫 Life WareHous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1:36:33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了呢! 小編覺得如果想重拾閱讀習慣 最輕鬆入手的就是懸疑推理小說了🥸✨ 故事運用的文字不會過度艱澀 緊湊劇情也會讓人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 今天就來推薦大家幾本知名作者的作品 都是小編私藏的精彩之作! 1️⃣《地獄》丹·布朗 與《達文西密碼》同為蘭登教授系列 以但丁的史詩《神曲》作...

但丁地獄之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

但丁地獄之門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36:35

『瘋癲者牽著眼盲者走路,就是這個時代的病態。』 . 彷彿擲向深淵的小石子,漣漪,在無法預視之處擴散,椎心痛楚,讓人淚流滿面,但不是哀悼腐朽肉體之敗壞,而是對於心靈空蕩之悵然。在「空」與「瘋」的平行交會處,我看到了身為人的悲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的無奈與「空遺」,其實正呼應著四百年前莎翁...

  • 但丁地獄之門 在 生活倉庫 Life WareHous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0 21:00:13
    有 10 人按讚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了呢!
    小編覺得如果想重拾閱讀習慣
    最輕鬆入手的就是懸疑推理小說了🥸✨
    故事運用的文字不會過度艱澀
    緊湊劇情也會讓人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
    今天就來推薦大家幾本知名作者的作品
    都是小編私藏的精彩之作!

    1️⃣《地獄》丹·布朗
    與《達文西密碼》同為蘭登教授系列
    以但丁的史詩《神曲》作為謎題背景
    延伸出一連串追逐解謎的刺激冒險
    懸疑和驚悚度可能不是滿分
    但邊讀邊查書中提到的藝術作品
    就像跟著去歐洲旅遊一趟
    可說是讀丹·布朗的最大樂趣😆👏

    2️⃣《梅菲斯特俱樂部》泰絲·格里森
    近年因《外科醫生》系列大紅的作者
    多年前出版的《梅菲斯特俱樂部》也再版啦!
    融合比較邪門的宗教、惡魔等等元素
    還有各種驚悚慘死的受害者
    相較其他作品不同表現迷幻神秘的氛圍
    讓人一頁頁緊張到最後一刻🤫

    3️⃣《空洞的十字架》東野圭吾
    長年霸佔排行榜的日本推理小說作者東野圭吾
    這本是小編最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
    以死刑爭議、道德觀念作為探討主題
    並以不同故事線描述不同角度的情感與掙扎
    小編當年看完只有滿滿的震撼
    是一本讓人延伸更多思考、後勁十足的作品🔥

    4️⃣《滿願》米澤穗信
    小編當年在便利商店隨手一買
    結果被大驚艷一番🤩
    由六篇懸疑故事組成、篇篇簡潔精彩
    每個角色不惜付出龐大代價
    只是想守護某些人事物、想完成某些心願
    書中精準刻劃人性與慾望的糾結
    劇情安排也都非常合理不出戲👌✨

  • 但丁地獄之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8 21:11:49
    有 23,856 人按讚

    《向時代,歷史,宇宙說話》疫情中致台灣重大傷病患者

    她,She,才四十二歲,兩個小孩,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去年七月醫生宣告她得了最惡的乳癌,兩個乳房全部切除,之後進行六次化療:接著一年半持續以人工血管注射標靶藥物治療。她的癌細胞走的是血液,如果轉移,直接到腦部、子宮、卵巢⋯⋯

    她的頭髮已經掉光,目前正在進行標靶藥物治療。每次注射之前,她得躺下來,頭部放著冰枕,因為標靶藥物會導致她全身疼痛高燒難耐。

    她每次痛苦到極點的時候,總是湧上兩個念頭。一個想死了,解脫:一個是孩子們送她出門至醫院祝福的表情。「媽媽,我愛妳!媽媽,加油!」

    總是在淚眼婆娑中,她結束了一切的掙扎,身體的,心理的。

    我問她害不害怕感染新冠肺炎?會不會怨怒政府把她排在台灣人口順位近五百萬人次之後?

    她的回答:我沒有力氣抗爭,這是老天爺的安排吧。對於我的孩子們,我已盡力為他們活下來。

    「但如果這是我的命運,我只能默默接受。」

    事實上,她在今年疫情來襲時,知道自己免疫力低下及醫院內感染的風險,已經各寫四封信給孩子們。

    第一封信,她若不幸染病。第二封信,她若離世,沒有機會向孩子們道別。

    第三封一年後給孩子們的信:對不起,讓你們成為沒有媽媽的孩子,希望孩子永遠記得媽媽的愛,如天上的星星。在黑暗中你們認真尋找,媽媽就在那裡,永遠永遠的陪伴你們。

    最後一封信,當他們三十歲時,才能看到。媽媽希望你們長大成人以後,珍惜生命的不容易,在乎身邊的人,若有了成就,媽媽替你們高興之餘,永遠不要忘記比你們困苦的人。

    寫完給孩子們的信,她,開始靜靜地過日子。

    隔段時間進出醫院,若遇到全身防護衣的醫療人員,向他們鞠躬感謝。她偶爾會聽一些音樂,她說在「文茜的異想世界」廣播節目中,她愛上了Loenard Cohen ,尤其他往生前的那首歌曲:「You Want it Darker」。

    而他,He,不到五十歲:他的心臟主動脈三年前剝離,手術沒有完成:目前他的血管瘤已經大到5-6公分,隨時有爆裂死亡的風險。他本來準備五月底動手術,但疫情來了,醫院先是內部感染,醫生只好推遲他的手術。他,希望手術前能打一劑Moderna ,為了避免感染,加上他有血管攻擊史,但依照政府的政策,他年齡太輕,他是重大傷病患者,他必須再等一下,可能幾個月,才有「權利」注射第一劑疫苗。

    幾個月的等待,賭的是他的心臟不會破裂,死亡之神會不會抓走他。

    不平嗎?

    他反而勸我放下。他説:這個世界本來有很多權力構成的悲劇,我們只能臣服於命運。

    於是彷佛預見未來的坎坷,他用鋼琴錄下了和天堂的對話。如果有來生,如果有靈魂,他彈奏李斯特但丁神曲,他演繹蕭邦夜曲。那裡有地獄、有天堂、有人間,無論在哪裡,總有一樁又一樁不幸的故事,奏響著命運。

    今夜銀河在夜裡流瀉著銀光,那是老天爺為他們流下的淚水嗎?

    當我説掌權者沒有理由如此冷漠對待他們時,他們説:文茜事情已了結。 你也是一個病人,平靜吧!

    或許他們是對的。或許我的不放棄,才是對的。

    在這裡,愛,已撞上生命的礁石,在權力面前,日日沈沒。

    所有的苦難,所有的創痛,所有的憂傷,已使社會變得愈來愈沈靜。

    我們都漸漸明白了,沒有什麼好驚訝,承認我們不是先進民主人權國家吧!不要再掙扎、不必再論述。

    所有的人,最後只能接受國家權力傲慢的審判。

    如今審判庭上站著的,已非昔日我熟悉的政治犯,而是台灣重大傷病者,他們有抗癌的鬥志,他們卻可能是無法躲過染疫的疲病之人。

    他們不是沒有活下去的渴望,而是沒有力氣再奮戰。他們抗爭的敵人是癌症、是心臟血管疾病,是生命的消亡:他們不是政治的抗爭者。

    他們是生命的烈士。

    知道他們的故事,我寫了一段文字送給他們:

    我流著淚給你們寫信
    我在樹林站立,為你們祈禱

    假如我能摘下星星
    一定把它送給你
    假如星星變成疫苗
    一定把它送給你

    你愛著生命,與疾病度過沒有間隔的時光
    就像在湖底裏憋氣,
    在疫情蔓延時刻能憋多長就憋多長

    你愛著生命,忍受所有治療的煎熬,
    難以言喻的疼痛

    哦,那不是煎熬,而是為愛而產生的力量

    願老天垂憐
    願掌權者聽你們的呼吸聲
    你們一直沒有淒厲哀號
    你們的力氣已經交給了疾病

    在愛戀這個世間與看透生死之間,
    你們焦著,你們猶豫

    空氣裡些許恐懼
    生命中隨時出現喪鐘

    你們仍愛著,咬牙地忍受著
    永不停歇
    在黑暗中,渴望一絲絲的曙光。

  • 但丁地獄之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9 21:30:06
    有 78 人按讚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