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伯利恆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伯利恆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伯利恆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伯利恆地圖產品中有8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真正的「自古以來」- 陶傑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政權爆發戰爭。拜登聲明支持以色列自衛反擊。中國外長則宣稱,歡迎以巴雙方派代表來中國相討領土紛爭。 中國有此氣派值得歡迎,特別是當中國要將「中國模式」擴展世界,重整世界秩序、企圖取代美國為首的許多「話語權」的時刻。 於領土紛爭,「中國模式」的申述很簡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找蔬食Travegg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嗨大家!不知道你們生日都怎麼過呢?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生日都會去捐血,也會抱一抱辛苦的媽媽 跟Yang交往之後,習慣在生日當天向公司請假 安排一些平常很想做但沒去做的事 或很想去一直沒時間去的地方 今年Yang難得自己規劃生日行程XD 他攔截了老爸打算丟向垃圾車的一大袋鞋子 捐給了#舊鞋救命 我把上...

伯利恆地圖 在 ✈️ ƒℓуιηgмαмα ✞ ℓιттℓє Rð¢к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06:46:01

工作帶我遊世界(三) 以色列🇮🇱 從沒有想過我的人生竟然會有機會✈️到聖經記載的地方😳親身去行苦路、耶路撒冷、哭牆、伯利恆...這是我用一個澳洲靚pattern航班去換回來的,當時知道的同事們都驚訝地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但這是我生完小石頭時難得有這個”能任性”的機會,去這個人生中很想去看看的地方,...

伯利恆地圖 在 Jade Tsai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3 19:16:35

「從來不知道,原來回家的路這麼遠」 。 這些都是從沒想像過的畫面與親身經歷。 朋友說著接下來的計畫是前往伯利恆。 從網路上查詢到的資訊,從地圖上定位後,開到右側的一個停車場,接著可以徒步進去或搭巴士,然後過去牆之後的計程車司機都不能相信。 有名的幾個塗鴉就分散在那些圍牆之後,要去尋找,沿著圍牆...

  • 伯利恆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1 07:16:01
    有 20 人按讚

    真正的「自古以來」- 陶傑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政權爆發戰爭。拜登聲明支持以色列自衛反擊。中國外長則宣稱,歡迎以巴雙方派代表來中國相討領土紛爭。

    中國有此氣派值得歡迎,特別是當中國要將「中國模式」擴展世界,重整世界秩序、企圖取代美國為首的許多「話語權」的時刻。

    於領土紛爭,「中國模式」的申述很簡單,就是以「自古以來」如何如何,四字判斷。釣魚台、香港、西藏、台灣,俱「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有人批評:此一「自古以來主義」,「古」到甚麼時候,失諸粗疏。

    但用來解決以巴紛爭,對付雙方的政治宗教糾結、加上知識分子各種意識形態論說的複雜化,中國式「自古以來」的領土觀念申述,就像古希臘阿歷山大一刀砍斷「戈耳狄俄斯之結」(Gordian Knot)的智慧,化繁為簡,手起刀落 — 世界上的事,許多畢竟沒有那麼複雜。

    巴勒斯坦自古以來就是以色列的領土。

    由聖經的「創世紀」,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收到神諭,在「應許之地」建立家園。此一領地範圍,包括迦南(Canaan)和巴勒斯坦。領土範圍在希伯來聖經中早有記載。在「創世紀」與「出埃及記」中,也有明言。

    此等經典,比阿拉伯文的「可蘭經」早出現至少六、七百年。自古以來,有明確佐證:耶路撒冷至今有大衛城,大衛就是公元一千年前以色列的君主。上帝差遣撒母耳去伯利恆、冊封大衛為以色列王。所謂「大衛用一顆小石頭擊殺巨人哥利亞」,此一典故人人皆知。

    如果亞伯拉罕和摩西相當於中國人的炎帝黃帝,大衛王就相當於猶太人以色列的秦始皇。雖然猶太人缺乏秦始皇及其後裔殘暴的基因。這一切就是「自古以來」巴勒斯坦及更廣泛的領土、屬於猶太人的歷史鐵證。

    以後凱撒大帝佔領了巴勒斯坦和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以色列王國淪為羅馬的殖民地。但是凱撒還冊封了猶太人的希律王(King Herod)「高度自治」。希律王得知伯利恆有一嬰兒出生,即將成為猶太人之王,遂下令全國殺嬰。其管轄範圍,也有清楚界定。

    因為羅馬帝國,令猶太人離開中東,遷徙到斯基提亞和巴比倫,然後進入羅馬,成為首都羅馬主要的經濟勢力。有點像 1949 年之後的香港,上海人帶同資金與工業技術逃亡來香港,聚居北角成「小上海」。但猶太人的足跡,隨著羅馬帝國的版圖遍佈整個歐洲,是故分散而聚居,以希伯來文和猶太教為宗,憑著高超的做生意技巧,斂積財富,然後受到歐洲國家的歧視和驅趕,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拉滅猶至高峰。

    戰後 1947 年 11 月,聯合國通過第 181 號決議,在舊有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 包括加沙地帶在內的 1.18 萬平方公里地域劃歸「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就在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周邊的埃及、敍利亞、伊拉克、黎巴嫩、約旦和巴勒斯坦游擊隊即聯手進攻,企圖扼殺以色列。

    當年僅這五國就有四千多萬人口,而以色列只有六十萬人,尚無正規的軍隊。然而,頑強的以色列人以陣亡近百分之一人口的代價,打贏了這場戰爭。

    從以色列建國的 1948 年到 1982 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共展開了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不但沒被毀滅,而且愈打愈強,並佔領了大批阿拉伯領土,其中包括 1967 年在「六日戰爭」中佔領了加沙。

    1993 年 9 月,以巴雙方簽署宣言。1994 年 5 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接管加沙,加沙 6 成左右的土地實現自治。
    2005 年 7 月 14 日,有大量以色列市民反對政府撤出加沙的計劃。 圖片來源:PEDRO UGARTE/AFP

    2005 年 8 月 15 日,以色列實施單邊行動計劃,開始從加沙地帶撤軍。當年 9 月 12 日,已完成撤軍,結束對加沙地帶 38 年的佔領,加沙徹底歸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至此,仁至義盡。

    2006 年 1 月,哈馬斯在巴立法委選舉中擊敗主導巴勒斯坦政壇將近半個世紀的「法塔赫」(Fatah)政黨,贏得大選。

    2007 年 2 月,哈馬斯與法塔赫簽署「麥加協議」,組建聯合政府,但哈馬斯以恐怖主義組織出身,拒絕交出軍隊,實現軍隊國家化。

    2007 年 6 月,哈馬斯與法塔赫爆發血腥內戰,控制了加沙。儘管國際社會多次譴責哈馬斯的恐怖活動,強調必須尊重以色列的生存權,但這個 1987 年成立的組織,始終拒絕承認以色列,目標就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哈馬斯控制下的加沙,變成了恐怖襲擊以色列的基地,各種人肉炸彈不斷在以色列爆炸。以色列人修築了 681 公里的圍牆,基本上堵住了人肉炸彈和非法移民。但哈馬斯並不死心,不斷從居民區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據統計,自以色列撤出加沙的 3 年半中,哈馬斯已向以色列發射了 6,000 多枚火箭彈。2008 年 12 月 19 日,哈馬斯與以色列為期半年的停火協議到期,12 月 27 日,戰爭爆發。

    以兩千年來的因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事實,以色列都是在被整個阿拉伯世界欺凌的一方。但以色列科技發達,男女平權,不但有女兵,而且有數以百計女數學家、女工程師、女科學家。以色列女總理夫人,以民主選出掌政權,比英國的戴卓爾夫人早十年。

    所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的,是以色列而不是哈馬斯。

    原文:CUP

    #政治 #宗教 #國際 #歷史

  • 伯利恆地圖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7 11:15:43
    有 93 人按讚

    #想成為國際志工嗎❓

    #想幫助非洲偏鄉的小朋友嗎❓

    在非洲偏鄉的朋友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自己村莊以外的人,甚至是其他種族的人,世界地圖只是課堂上看過、認識的許多國名。

    但現今有了飛機、網際網路、手機和電腦,讓地球村的連結變得不是這麼的困難;也因此國際志工有機會可以進入到非洲偏鄉,和當地人有更不一樣文化的交流和認識。

    當我們與不同的文化搭起橋樑後,原來和世界那麼近,也帶來更開闊的視野,讓非洲的孩子們能築起更大的夢想❤

    📣我想成為國際志工團的VIP:https://reurl.cc/kVL98d

    #你妳準備好跟我們一起去非洲了嗎❓
    #1798一起走吧

    沒辦法成為國際志工的朋友們別擔心~也可以將二手物資捐出來~
    ⬇⬇⬇⬇⬇

    【舊鞋救命寄送募集】

    在肯亞跟烏干達的交界的山上有一個學校,這是加拿大牧師Allen與當地居民合作蓋的學校。八成的孩子每天平均走路60~90 分鐘。"沙蚤"是沒有鞋子的孩子都有的疾病,也讓許多孩子也因此致命。小小的沙蚤,侵蝕著雙腳,也攔阻著夢想。每次與朋友募集來的舊鞋塞滿數十個行李箱,卻沒辦法滿足這裡兩百多個孩子的需要。

    每個奔跑嬉戲的孩子,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雙鞋👟

    不分國界的愛,讓你我身邊的二手物資,成為遠方的祝福。
    不讓疫情的困難停下我們的腳步,讓你我的堅持持續影響著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寄送時間:2021/01/22(五)~02/02(二)

    ⏰親送時間:每周一~周六 10:00-18:00

    🏠地址:243新北市泰山區新北大道6段79巷57弄8 -2號 / 伯利恆倉庫 收

    📞電話:02-7741-5519

    👉🏻送標籤下載: https://lihi1.cc/cY5lm

    👉🏻活動詳情: https://reurl.cc/j5q59D

    👉🏻捐款支持: https://reurl.cc/Q76Nl9

    #舊鞋救命step30
    #ActionforPassion
    #BetheChange

  • 伯利恆地圖 在 ㄧ大粒人妻慢活義大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9 12:19:22
    有 60 人按讚

    ✈️ 跟人妻一起遊🇵🇹里斯本 - 貝倫區
    談起葡萄牙絕對讓人想起的是歷史課本上教的「如果葡萄牙說自己是第一航海王,誰敢否認?」(疑~歷史課本有這麼說🤣)不得不說葡萄牙在航海史上開創多項「第一」,包括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開闢通往印度的新航線,麥哲倫的首次環航地球⋯等!

    記得台灣有個別稱叫福爾摩沙(Formosa嗎?就是傳說16世紀葡萄牙人航海時發現臺灣,便說出:「Ilha formosa!」(美麗之島!)因而得名。(但我查了資料,我們不是唯一的福爾摩沙啦!被他們喊出福爾摩沙的地方遍布五大洲好嗎?!🤪)葡萄牙人當時因爲真的是住海邊、管很大的佼佼者所以於全盛時代,在非、亞、美都擁有大量殖民地!

    今天我們再次回到里斯本,帶大家看看貝倫區這個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時,眾多航海家的啓程地,他們正是從這裡的港口前往世界各地的,其中不乏著名的探險家,如瓦斯科·達伽馬。

    貝倫區(Santa Maria de Belém)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個古老教區,距離里斯本市中心不遠,該地名在葡萄牙語中的意思是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

    在貝倫區內有著三座非常知名的歷史建築及ㄧ間著名的蛋撻店:

    1. 貝倫塔( Torre de Belém)- 16世紀的一座五層樓的防禦工事,它建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是用來紀念達伽馬成功航海世界一以及防禦位於貝倫區的港口,已被列入世界遺產之一,也是里斯本的標誌性建築。

    隨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葡萄牙里斯本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海港。當時有必要建造一些防禦工事來防衛里斯本及其港口。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被任命為防禦工事總建築師,在建築風格上很容易看出弗朗西斯科·德·阿魯達的風格,他大量使用了摩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藝術元素,比如說崗亭頂端胡椒粉盒形狀的炮台。
    為了顯示出國王的聲威,塔上裝飾了許多曼努埃爾式的象徵物,例如:厚的石繩環繞塔身、渾天儀或是耶穌十字。其中一座石雕犀牛相當引人注目,它在崗亭的底座上,顯示了葡萄牙航海家探索海外的功績。
    隨著時間流逝,貝倫塔失去了建造時的主要用途,在後來的幾個世紀中,它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燈塔。貯藏室被改造成的地牢,它也曾被用作為監獄。

    今天,它就像聳立在美國紐約入港處的自由女神像一樣,聳立在里斯本港口的它成為了葡萄牙的象徵。

    2.哲羅姆派修道院 (Mosteiro dos Jerónimos)- 是座非常華麗宏偉的修道院,可說是在里斯本最為大型的古蹟,在曼努埃爾式建築中最為成功的一例。1983年時與附近的貝倫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相傳在1497年,知名探險家達伽馬和其他船員在啟程至印度前的那一夜曾在此祈禱。後來由曼努埃爾一世計劃興建新院,以紀念達伽馬從印度有功而歸。

    該修道院於1502年開始興建,建築材料為當地出產的金色石灰岩,工程為期50年。該修道院的建造由(曼努埃爾式)建築風格的創史人- 迪奧戈·德·波伊塔卡負責,繼他之後接管的是西班牙人João de Castilho,他漸漸地把該修道院(曼努埃爾式)的建築風格構思改為(文藝復興)建築風格。該修道院的工程於1580年正式結束。在1755年,哲羅姆派修道院在經歷里斯本大地震的洗禮後,仍然屹立不倒,且並沒有什麼損毀。

    3.發現者紀念碑 (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是葡萄牙紀念15至16世紀航海時代的一個紀念碑,也是里斯本其中一個著名地標。座落於哲羅姆派修道院正前方,這個位置是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出海的地方。

    發現者紀念碑是由葡萄牙藝術建築師特姆及雕刻家裡奧普度所建造[1]。高52米被雕刻成一個以船為主體的船首形狀,東、西兩邊分別都雕有兩個葡萄牙方型盾徽;紀念碑北面則刻有一把大劍。由於紀念碑起初採用了易腐爛的材料建造,因此在1960年以混凝土重建,以紀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週年。

    整個發現者紀念碑以恩里克王子「站」在紀念碑的船首位置,在其東、西兩邊雕有32名航海時代的航海家、導航員、傳教士、詩人、作家及在各領域都有貢獻的葡萄牙人(人物有標註在東、西兩面的照片上,有興趣的可以點開像片解說)

    而發現者紀念碑的前方是南非贈送的以(鑲嵌畫)方式及採用不同種類的大理石鋪設而成的廣場由施利華(Cristino da Silva)所設計;廣場上鋪設了一個直徑50米的一個航海羅盤外,在中央鋪設了一幅標示了葡萄牙人在航海時代首次到達之地的路線及年份的世界地圖,像是馬達加斯加、澳門、帛琉等,充滿歷史紀念。非常另人佩服

    😋葡式蛋塔創始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來到貝倫區就ㄧ定要來吃正宗的葡式蛋塔。雖然在里斯本基本上到處都能吃到蛋塔,而且隨便一間都超好吃,但來試試創始版是ㄧ定不能錯過的!而且你知道嗎?這個遠近馳名的葡式蛋塔,是哲羅姆派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喔!主要是因為當時蛋白被廣泛運用製衣漿紗、過濾酒,色以剩下很多蛋黃,因此修道院的修女就發明這個流傳百年的蛋塔啦!

    修道院關閉後,在1837年時修道院附近的糕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開始販售這款蛋塔,因此也叫做「貝倫塔 pastéis de Belém」但不是所有蛋撻都能有這個名號喔!一定要是在這裡出爐的蛋塔才能這麽稱呼~

    我們一到門口就有人在排隊了,如果不是因爲疫情關係重創觀光業,這個隊伍肯定是要排個天荒地老的~
    一顆是€1.2(約台幣$41),ㄧ盒6顆,我們買了2盒帶回義大利再買1顆現吃~接過手時整個熱呼呼的,立馬吃了起來!

    我只能說:「這才是葡式蛋撻! 」好吃到不行~

    外皮超級酥脆,內餡超極濃蜜順口,而且重點是不是重甜的那種,超級剛好的甜度, 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真的是很實在的好吃!他們會附上肉桂及糖粉可以自己灑上,灑上肉桂粉的蛋撻真的蹦出新滋味啊!真的是來里斯本沒有遺憾了! 人生中對於蛋撻這塊已圓滿~

    有來里斯本的人一定要來嚐嚐!他們也有內用區,逛累了也可以到這裡來喝過咖啡配百年蛋撻休息一下喔~

    Ps.外帶的六入紙盒設計超棒的!就是用兩顆疊好,放入剛剛好大小的紙盒,不會因搖晃而碰撞碎裂,超棒的!

    地址:R. Belém 84-92, 1300-085 Lisboa
    營業時間:08:00–23:00

    貝倫區包含數個綠色空間,其中設有博物館,公園和花園,以及迷人的河畔環境,咖啡館和公共長廊。有來里斯本的話真的很推薦ㄧ定要留個半天來這裡走走

  • 伯利恆地圖 在 找蔬食Travegg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20 21:00:28

    嗨大家!不知道你們生日都怎麼過呢?
    我從大學時期開始生日都會去捐血,也會抱一抱辛苦的媽媽
    跟Yang交往之後,習慣在生日當天向公司請假
    安排一些平常很想做但沒去做的事
    或很想去一直沒時間去的地方

    今年Yang難得自己規劃生日行程XD
    他攔截了老爸打算丟向垃圾車的一大袋鞋子
    捐給了#舊鞋救命
    我把上次斷捨離賣出去的錢
    捐給了#嚮光協會
    傍晚到純植物性甜點店買了幾塊旦糕慶祝
    晚上與好朋友們一起共度晚餐時光

    非常簡單卻充實的生日行程
    以Vlog紀錄分享給你們~~
    想知道你們生日都怎麼過呢?留言給我們吧!
    (順便給我們一點Ideas 哈哈😉)


    🔸我近期愛用的純素彩妝

    1.Aroce’b艾珞皙 芒果杏桃裸顏防曬乳
    SPF50 ★★★ 物理性防曬(對環境較友善)
    https://aroceb.co/T200520-2.html

    2.Aroce’b艾珞皙 超持久完美抹刀粉底液
    SPF30 ★★★ 色號:霧光白
    https://aroceb.co/T200520-2.html

    3.The Balm- Smoke Balm Vol.4 三色眼影盤
    哪裡買:寶雅/康是美/Tomod's 幾乎都有設櫃

    4.Lily Lolo 光影雕塑修容盤(礦物修容 洗面乳就可卸除)
    官網:https://www.lilylolo.tw/
    妝容影片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I6dU4AcT8&t=184s

    5.Pure Anada 天然礦物眼線液(抗暈程度不錯 好畫好卸)
    哪裡買:https://purelylife.com.tw/product-category/cosmetics/eyes/
    (專門販售純素.無動物實驗.天然保養彩妝的網路商店)

    6.Inika 摩洛哥果油持色唇膏
    #Auburn Ambition(熱火)
    官網:https://www.pureplus.com.tw/pages/inika-organic


    🔸Step30 舊鞋救命
    https://www.step30.org/
    📍伯利恆倉庫
    地址:新北市泰山區 新北大道六段79巷57弄8之2號
    電話:02-7741-5519
    親送時段:週一至週六 10:00-18:00(週日休息)


    🔸嚮光協會
    台灣第一個透過創意教育+蔬食+環境友善的課程內容
    長期改善偏鄉孩童及其家庭生活的組織
    上次斷捨離二手拍22件已全數售出,總金額為$1578
    補了尾數湊滿2000元捐出去囉~~
    斷捨離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ufSu6Yj9A&t=178s

    📍綠帶純植物烘焙(我們最愛的純素甜點店之一)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171號
    電話:02 2747 7668

    📍Baganhood(與朋友聚餐的首選餐廳)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6弄11號
    電話:02 3762 25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 | CONTACT
    traveggo@gmail.com

    ▋追蹤找蔬食 | FOLLOW TRAVEGGO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
    Taipei Vegan Map 台北捷運純素地圖 https://reurl.cc/rlLp8N

    #素食 #蔬食 #找蔬食

  • 伯利恆地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06 08:00:00

    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

  • 伯利恆地圖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5-31 08:00:00

    節錄自"聖經考古"網站:
    苦路的來歷可追溯至主後14世紀,由聖方濟會修士Franciscan 為當時的朝聖者設計的。在1335年,聖方濟會成了聖地的管理者。他們的責任有兩方面:
    1. 在耶路撒冷聖墓堂和伯利恆的主誕堂定時舉行拉丁文的崇拜;
    2. 照顧歐洲而來的朝聖者,特別是發生衝突時,他們是朝聖者和本地權貴的中間人;另一方面,聖地的導遊。
    在14世紀時,朝聖者通常會留在耶路撒冷10-14天,他們會遊覽各地點。有見及此,聖方濟會漸漸發展出一套朝聖路程,繞圈子的參觀耶路撒冷多個地點。行程編排方便之餘,又要有系統,加上不同的傳說,行程增加了不少權威性。其中一個傳說,提到馬利亞在晚年時,會沿著這路程,查訪有關她兒子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蹟。這些的傳說,更使當時的朝聖者難以批判。
    當時的苦路,路程是這樣的:
    1. 從錫安山的聖方濟修道院開始
    2. 先看當時在城西的該亞法院和亞拿院
    3. 途中經過聖墓堂,之後往東出城,攀登橄欖山
    4. 從橄欖山下山,走到南面的西羅亞池
    5. 從西羅亞池再攀上西山,回到錫安山的起點
    6. 這個繞圈的路程上,加上聖經的經文和事蹟,幫助朝聖者的屬靈經歷。
    現在的Via Dolorosa是中世紀朝聖路之其中一段,當朝聖者離開聖墓堂之後,他們會向東行,路上有不同有關耶穌事蹟的站,例如:耶穌跌倒的石板、審判之門Judgment Gate,在那裡耶穌被判死刑被帶到城外的各各他(這門尤其重要,因為要表明主是死在城外; 希 13:12 ),士兵給耶穌酸酒的蘆葦(可 15:36 ),聖維羅妮卡之家 ,財主之家(路 16:19 -31),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架的路口(可 15:21 );耶穌遇見耶路撒冷女子的地點(路 23:27 -31);當馬利亞追上去見耶穌時跌倒的石級;耶穌被判罪的拱門;馬利亞小時候的學校;彼拉多之院(可15:1);希律安提帕之院(路23:6-12);法利賽人西門的家,那裡是抹大拉馬利亞被赦免(路 7:36 -50);聖殿美門(徒3:2);主的聖殿(路 2:27 );安尼之家,傳說馬利亞出生之處;近羊門的畢士大池(約5:2);最後,出城門到約沙法谷。朝聖者會停在每一個站祈禱和默想。朝聖者對歷史的真實性不大關注,導遊只是講道者,使旅客感到心靈的感動而已。到了15世紀,朝聖者不約而同地感到聖墓堂和彼拉多之家的一段,應具有特別的地位,因為在這段路程上,主為我們的罪慢長的受死,便將這段路倒轉而行,不但更合情理,更使朝聖者可以親自行在十字架的路上。這樣的做法,正式在1530年開始,當時由一位西班牙的聖方濟修士Antonio of Aranda描寫。只是,這段早期的苦路,只在3個站:
    1. 耶穌與跌倒的馬利亞相遇
    2. 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而耶穌同時對耶路撒冷女子說話
    3. 聖維羅妮卡為主抹汗
    當時是奧托曼Ottoman時期,教徒不能太公開表現信仰,朝聖者會分為小組,在不同的站上默禱思想。這種苦路朝聖感動了不少的朝聖者,他們回到歐洲之後,將之發揚光大,使不能到聖地朝聖的信徒也得到幫助,歐洲沒有禁止基督教,所以漸漸苦路加上了不少的創見,站的數目便加多了。到了14世紀,其中一個歐洲版的苦路─比利時的盧萬(Louvain in Belgium)─漸受歡迎,Jan Pascha得了靈感,寫了一本靈修書Spiritual Journey,之後在1563年由Peter Calentyn出版,這書第一次使用Via Crucis「十架路」一詞。接著在1584年,又引發另一位作者Christian van Adrichom寫了一本耶路撒冷地理的書Description of Jerusalem at the Time of Christ,這書被翻譯成各種歐洲語,非常受歡迎,直到19世紀,一直成為耶路撒冷地理的經典。 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列出的苦路站,與現今苦路14站相近,但是當時仍對耶路撒冷的苦路朝聖影響不大。 到了17世紀,Pascha和van Adrichom所寫的苦路14站靈修書深受到廣大歐洲基督徒歡迎。但是,當他們來到耶路撒冷時,發現苦路到了Judgment Gate便完畢,便感到失望,因為他們預期苦路的終站是聖墓堂。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方濟修士的解釋不被接受,所以某些修士為了迎合朝聖者的希望,便將苦路路線作修改。最後,到了18世紀,聖方濟修士Elzear Horn在1724-1744年間於聖地事奉,他同時又深受van Adrichom的著作影響。他是第一位把van Adrichom苦路放在當時的地圖上。這就是現在的苦路的最早版本,14站的位置與現今的各站位置大約相同,地圖上的圓形數字是18世紀時各站位置,方形數字是今天苦路各站的位置。苦路本身不是以歷史和考古來定義,而是以信仰為本,所以並不符合考古和歷史的資料。但是,它是歷代信徒響往基督經歷的表達,這正是信徒來朝聖的原因,朝聖之時,在默想和祈禱中找到屬靈的真實,正如Murphy-O'Connor一文標題所說,苦路是「信心的地理」(geography of faith)。
    但是,因著聖經考古學的發現,我們現在得到更多的考古資料,可以重新的找出耶穌當日苦路的路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