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休閒事業經營系在幹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休閒事業經營系在幹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休閒事業經營系在幹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休閒事業經營系在幹嘛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Kevin Lin 林義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篇文章是出差時,在飛機上寫下來的感受, 想說沒機會投書,乾脆投自己FB, 看看十年後這篇文章是幼稚?還是遠見? 敬請大家指導。 我們台灣體育的寫實現況 這是一支又高又遠的全壘打~~~~~~ 最終中華隊以7:0打垮韓國,讓韓國不愉快!真是爽快,可是,大家知道嗎? 選手螢幕前得到了掌聲,...

  • 休閒事業經營系在幹嘛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13 12:54:02
    有 491 人按讚


    這篇文章是出差時,在飛機上寫下來的感受,
    想說沒機會投書,乾脆投自己FB,
    看看十年後這篇文章是幼稚?還是遠見? 敬請大家指導。

    我們台灣體育的寫實現況
    這是一支又高又遠的全壘打~~~~~~ 最終中華隊以7:0打垮韓國,讓韓國不愉快!真是爽快,可是,大家知道嗎?
    選手螢幕前得到了掌聲,也讓所有政治人物貼近,頻頻在自媒體上表露著「台灣之光」,一定要支持體育。
    實際上呢?
    球員開心與民眾迎接勝利,背後我看到的更多是未來他們路在哪裡?他們知道過了這道門後,接下來10年,甚至退役後的舞台在哪裡?保障呢?
    十幾年前,體育從教育部升格成為體委會,換湯不換藥,所有的業務工作一樣在體育教育領域範圍,也因如此,對於世界上體育動脈成長根本毫無概念,成天只喊著要奧運金牌,鑽石陣容,於是,十幾年過了,業務一樣在「教育範圍」,當然,不久後又縮編回去到教育部,打成原形變成體育署,以後,體育運動就是教育的一切。

    體育運動是什麼
    21世紀了,體育運動不是只有教育,不是只有訓練跟賽務與全民運動。
    體育可以包括在教育裡面,也能到觀光,也能到產業,更能到經濟議題上發揮。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運動產業是目前在世界產業總體經濟,每年還可以4%持續成長。Plunkett Research的統計,2016年全球每年運動休閒相關產業的總產值達1.5兆美元,從2005年以來的全球運動休閒產業每年以5.7%的幅度成長。依此推測,到2020年,配合東京奧運的帶動下,全球運動休閒產業的產值有機會達到兩兆美元門檻(聯合報 2019)。
    想一下,若我們保守估計,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4%代表什麼?是某世界大品牌4%廣告產品嗎?!
    當然不是,這可是全世界運動產業經濟4%成長率,如果可能的話,劃分4%結構中,其實你可以看到有許多貢獻都來自於台灣人之手,包括運動機能紡織、運動機械製造、職業運動、運動服務業、運動觀光、運動飲食…..。

    這個世代體育已經轉變 怎麼說?
    台灣是一個島國,天然資源極少,所以我們只能靠發明科技來爭取世界經濟地位,而體育產業,過去有傳統機械腳踏車製造,紡織廠等參與世界經濟體,撐起台灣一片天,當時代逐漸改變,上述這些工廠早已經逐漸轉型,舉例:腳踏車是交通工具變成生活休閒與競技運動精品,紡織從棉襯衫開始創造環保機能布料滿足世界運動品牌,這樣的產值,早已經超越500億台幣,若再加上運動服務業、經紀及職業、廣告、觀光、運動數位科技等…我們可以想到是,體育運動產業每年在台的產值早已突破800億大關?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產業到哪去了?

    我們需要體育運動產業鍊
    答案是,各自苦撐,各自生活。因為沒有產業鏈政策。
    為什麼,而這樣結果造就了什麼?
    我國對於體育兩個字只在專注於「運動教育」這碼事,所找到的專家學者都是「教育出身」背景,對於產學跟稅務、體育經濟及跨領域產業轉型、法學理論都少有概念,即便有概念,也都是找人問了算,本身並無血戰沙場經驗,因此,過去原體委會獨立出來後,再度被收編到「教育部」,我們可想而知,體育運動總是被列到「邊緣人」角色。

    教育是教育,體育不是教育而已
    即便前兩年進行所謂「國民體育法修正」,從法條來看,也都以體育教育思維進行改造,甚至大家可以翻閱「運動發展條例」的歸屬單位,編列到教育部。 想一想,教育是百年公共事業,怎麼會是商業?若以教育看體育是否過為短淺? 而教育怎麼懂經濟?怎麼知道如何應用稅務及資本市場來正興體育運動?
    那麼實務呢?更慘!!!

    體育運動需要觀念升級
    因為大家嘴巴所說:運動產業! 根本就沒有這個產業。我們可以翻閱相關機關,哪一個屬於「運動產業法」?可知道是東湊湊西補貼,一點頭緒章法都沒有, 可怕的事,當全世界都已經走到運動黑科技區塊市場,我們呢?還停留在舊思維,體育相關法規無所適從,所以在體育上奮鬥的熱血青年只能獨立作戰。
    我們常鼓勵青年人創業不要做「小打小鬧小確幸」,大家知道嗎?運動呢?小打小鬧嗎?問題是運動產業要結合資本市場時,根本沒有稅法可套用,就算要IPO公開募資也只能掛到「觀光股」還是「文創」?等於產業硬擠,借一個框框名上市,硬把體育運動產業搞成牛頭不對馬嘴成為觀光文創。
    實例:前幾年就一個運動服務產業「健身工廠 柏文8462」不就是觀光股?健身產業就是運動服務業,怎麼健身這件事跑去觀光?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這是柏文8462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就是因為我們在經濟部上根本沒有運動產業,等於沒有家。
    好,我們就看,柏文8462掛上觀光股也沒什麼不好,要是你經營事業以IPO為目的,那有車就上,也算成功。

    台灣體育運動需要政策支援
    另一個案例,或許我們資本水池就是比他人小,前陣子商周才報導座落在南台灣一家製造飛輪運動器材公司被美國超級獨角獸Peloton併購案。
    我個人看了這新聞只想到兩件事,在台大就讀商學院時,教授就跟我們說:創業有兩條路走,一條是被併購成功,一條是創立品牌成功,台灣通常為前者最快,但是最可惜。
    如果將教授所言,上述被美國大廠併購應該很開心才是,但站在民族自立自強立場,我認為政府要負最大責任,為什麼?因為我們投資相關的法制上,對於產業創業者最沒有善意,原因在於我們股票都是10元10元在買賣,不像西方國家可以用0.1元進行股票買賣,保護創業者,我們很可惜,很多產業我們明明都是世界冠軍確坐等併購,把一生所付出的血汗拱手讓人,創業者,創什麼?誒~這是畢生奮鬥的夢想,誰不想把自己孩子留下來?我們靠的是實業起家~~~~

    體育運動悲劇不斷輪迴
    這樣的因果關係變成什麼?
    變成運動產值全都流到所謂「不對位置」經濟價值,若我們在把立場拉高來看,經營公司常以「利潤中心制」來管理營業部門,試問,當一個部門每年產值都很小的時候,你還會注重他的改變?他的企圖?以及給他資源?
    更可怕是,當資源是你的,但要掛到他人成就時,影響不只是「運動經濟」這件事,還影響到天下所有人對於「運動員」的印象。 到底我家孩子當了運動員,念了體育相關科系,出來要幹嘛? 絕大多數家長我想,都應該是「沒前途」吧。

    下一個十年的體育運動
    他是產業,他是產業,他是產業,有產業才有價值,才有人願意投入,才有人更願意受體育教育,有體育教育,就有競技人才,就有國力。
    體育運動產業,早已經進入到下一個世紀,已經不是過去只有教育這件事來作為探討,倘若我們能將體育獨立出來,升格到國家經濟層面,深入教育層面,能影響的不只是現在,更是未來符合世界潮流。
    我們再也不要看到哪位選手退役後,生活窮困,鋪柏油、倒垃圾、開小吃店,甚至在媒體前說著:我需要工作。首當紅時,被列為沾光對象,光環退了,人也散了。

    體育需要專業立法,需要體育法
    過去十幾年,政府馬首是瞻,投資了科技產業,大力鼓勵製造業產業轉型,鴻海不就是這樣出現?台積電呢?倘若沒有當初優惠政策、產業鏈整併及租稅優惠等,會有「台灣科技島」這樣美名?
    這已經是好幾個十年的過去,一般人要看到好幾個十年以後,好難,立法者應該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倘若大家只為自己的利益前途著想,沒人捲起袖子揮汗創世紀,我想,我們只能把大好優勢拱手讓人。
    2019年,在科技加持下,我們成為世界產業運動大國,但缺乏有專業、實務經驗人士投入國會,整併產業,設立專法,因此讓每年全球體育運動產值1.5兆美元白白流逝。中華隊加油~
    今晚電視正在瘋狂轉播,刷開FB and IG大家都在拍手叫好「中華隊打敗韓國7:0,讓韓國不愉快」。
    快樂後十年後呢? 如果我們再不重視體育運動,我想我們的體育學弟妹們,包括我自己,永遠走不出「邊緣人」位置。

    強烈呼籲,體育專法專立,才是永續。

    2019/11/13 林義傑 沒有情緒的寫出來

  • 休閒事業經營系在幹嘛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13 12:54:02
    有 510 人按讚

    這篇文章是出差時,在飛機上寫下來的感受,
    想說沒機會投書,乾脆投自己FB,
    看看十年後這篇文章是幼稚?還是遠見? 敬請大家指導。

    我們台灣體育的寫實現況
    這是一支又高又遠的全壘打~~~~~~ 最終中華隊以7:0打垮韓國,讓韓國不愉快!真是爽快,可是,大家知道嗎?
    選手螢幕前得到了掌聲,也讓所有政治人物貼近,頻頻在自媒體上表露著「台灣之光」,一定要支持體育。
    實際上呢?
    球員開心與民眾迎接勝利,背後我看到的更多是未來他們路在哪裡?他們知道過了這道門後,接下來10年,甚至退役後的舞台在哪裡?保障呢?
    十幾年前,體育從教育部升格成為體委會,換湯不換藥,所有的業務工作一樣在體育教育領域範圍,也因如此,對於世界上體育動脈成長根本毫無概念,成天只喊著要奧運金牌,鑽石陣容,於是,十幾年過了,業務一樣在「教育範圍」,當然,不久後又縮編回去到教育部,打成原形變成體育署,以後,體育運動就是教育的一切。

    體育運動是什麼
    21世紀了,體育運動不是只有教育,不是只有訓練跟賽務與全民運動。
    體育可以包括在教育裡面,也能到觀光,也能到產業,更能到經濟議題上發揮。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運動產業是目前在世界產業總體經濟,每年還可以4%持續成長。Plunkett Research的統計,2016年全球每年運動休閒相關產業的總產值達1.5兆美元,從2005年以來的全球運動休閒產業每年以5.7%的幅度成長。依此推測,到2020年,配合東京奧運的帶動下,全球運動休閒產業的產值有機會達到兩兆美元門檻(聯合報 2019)。
    想一下,若我們保守估計,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4%代表什麼?是某世界大品牌4%廣告產品嗎?!
    當然不是,這可是全世界運動產業經濟4%成長率,如果可能的話,劃分4%結構中,其實你可以看到有許多貢獻都來自於台灣人之手,包括運動機能紡織、運動機械製造、職業運動、運動服務業、運動觀光、運動飲食…..。

    這個世代體育已經轉變 怎麼說?
    台灣是一個島國,天然資源極少,所以我們只能靠發明科技來爭取世界經濟地位,而體育產業,過去有傳統機械腳踏車製造,紡織廠等參與世界經濟體,撐起台灣一片天,當時代逐漸改變,上述這些工廠早已經逐漸轉型,舉例:腳踏車是交通工具變成生活休閒與競技運動精品,紡織從棉襯衫開始創造環保機能布料滿足世界運動品牌,這樣的產值,早已經超越500億台幣,若再加上運動服務業、經紀及職業、廣告、觀光、運動數位科技等…我們可以想到是,體育運動產業每年在台的產值早已突破800億大關?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產業到哪去了?

    我們需要體育運動產業鍊
    答案是,各自苦撐,各自生活。因為沒有產業鏈政策。
    為什麼,而這樣結果造就了什麼?
    我國對於體育兩個字只在專注於「運動教育」這碼事,所找到的專家學者都是「教育出身」背景,對於產學跟稅務、體育經濟及跨領域產業轉型、法學理論都少有概念,即便有概念,也都是找人問了算,本身並無血戰沙場經驗,因此,過去原體委會獨立出來後,再度被收編到「教育部」,我們可想而知,體育運動總是被列到「邊緣人」角色。

    教育是教育,體育不是教育而已
    即便前兩年進行所謂「國民體育法修正」,從法條來看,也都以體育教育思維進行改造,甚至大家可以翻閱「運動發展條例」的歸屬單位,編列到教育部。 想一想,教育是百年公共事業,怎麼會是商業?若以教育看體育是否過為短淺? 而教育怎麼懂經濟?怎麼知道如何應用稅務及資本市場來正興體育運動?
    那麼實務呢?更慘!!!

    體育運動需要觀念升級
    因為大家嘴巴所說:運動產業! 根本就沒有這個產業。我們可以翻閱相關機關,哪一個屬於「運動產業法」?可知道是東湊湊西補貼,一點頭緒章法都沒有, 可怕的事,當全世界都已經走到運動黑科技區塊市場,我們呢?還停留在舊思維,體育相關法規無所適從,所以在體育上奮鬥的熱血青年只能獨立作戰。
    我們常鼓勵青年人創業不要做「小打小鬧小確幸」,大家知道嗎?運動呢?小打小鬧嗎?問題是運動產業要結合資本市場時,根本沒有稅法可套用,就算要IPO公開募資也只能掛到「觀光股」還是「文創」?等於產業硬擠,借一個框框名上市,硬把體育運動產業搞成牛頭不對馬嘴成為觀光文創。
    實例:前幾年就一個運動服務產業「健身工廠 柏文8462」不就是觀光股?健身產業就是運動服務業,怎麼健身這件事跑去觀光?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這是柏文8462的問題嗎?當然不是,就是因為我們在經濟部上根本沒有運動產業,等於沒有家。
    好,我們就看,柏文8462掛上觀光股也沒什麼不好,要是你經營事業以IPO為目的,那有車就上,也算成功。

    台灣體育運動需要政策支援
    另一個案例,或許我們資本水池就是比他人小,前陣子商周才報導座落在南台灣一家製造飛輪運動器材公司被美國超級獨角獸Peloton併購案。
    我個人看了這新聞只想到兩件事,在台大就讀商學院時,教授就跟我們說:創業有兩條路走,一條是被併購成功,一條是創立品牌成功,台灣通常為前者最快,但是最可惜。
    如果將教授所言,上述被美國大廠併購應該很開心才是,但站在民族自立自強立場,我認為政府要負最大責任,為什麼?因為我們投資相關的法制上,對於產業創業者最沒有善意,原因在於我們股票都是10元10元在買賣,不像西方國家可以用0.1元進行股票買賣,保護創業者,我們很可惜,很多產業我們明明都是世界冠軍確坐等併購,把一生所付出的血汗拱手讓人,創業者,創什麼?誒~這是畢生奮鬥的夢想,誰不想把自己孩子留下來?我們靠的是實業起家~~~~

    體育運動悲劇不斷輪迴
    這樣的因果關係變成什麼?
    變成運動產值全都流到所謂「不對位置」經濟價值,若我們在把立場拉高來看,經營公司常以「利潤中心制」來管理營業部門,試問,當一個部門每年產值都很小的時候,你還會注重他的改變?他的企圖?以及給他資源?
    更可怕是,當資源是你的,但要掛到他人成就時,影響不只是「運動經濟」這件事,還影響到天下所有人對於「運動員」的印象。 到底我家孩子當了運動員,念了體育相關科系,出來要幹嘛? 絕大多數家長我想,都應該是「沒前途」吧。

    下一個十年的體育運動
    他是產業,他是產業,他是產業,有產業才有價值,才有人願意投入,才有人更願意受體育教育,有體育教育,就有競技人才,就有國力。
    體育運動產業,早已經進入到下一個世紀,已經不是過去只有教育這件事來作為探討,倘若我們能將體育獨立出來,升格到國家經濟層面,深入教育層面,能影響的不只是現在,更是未來符合世界潮流。
    我們再也不要看到哪位選手退役後,生活窮困,鋪柏油、倒垃圾、開小吃店,甚至在媒體前說著:我需要工作。首當紅時,被列為沾光對象,光環退了,人也散了。

    體育需要專業立法,需要體育法
    過去十幾年,政府馬首是瞻,投資了科技產業,大力鼓勵製造業產業轉型,鴻海不就是這樣出現?台積電呢?倘若沒有當初優惠政策、產業鏈整併及租稅優惠等,會有「台灣科技島」這樣美名?
    這已經是好幾個十年的過去,一般人要看到好幾個十年以後,好難,立法者應該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倘若大家只為自己的利益前途著想,沒人捲起袖子揮汗創世紀,我想,我們只能把大好優勢拱手讓人。
    2019年,在科技加持下,我們成為世界產業運動大國,但缺乏有專業、實務經驗人士投入國會,整併產業,設立專法,因此讓每年全球體育運動產值1.5兆美元白白流逝。中華隊加油~
    今晚電視正在瘋狂轉播,刷開FB and IG大家都在拍手叫好「中華隊打敗韓國7:0,讓韓國不愉快」。
    快樂後十年後呢? 如果我們再不重視體育運動,我想我們的體育學弟妹們,包括我自己,永遠走不出「邊緣人」位置。

    強烈呼籲,體育專法專立,才是永續。

    2019/11/13 林義傑 沒有情緒的寫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