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也想嘗試斷食120小時,可以先看看我的個人心得(史上最文長)
因為某天看不下去鏡子裡的自己,所以挑戰五天斷食(120小時)完全不吃東西,每天只喝2000cc的水!(可惜我第四天就堅持不住了😭)
⭐️簡述一下原理跟好處,想斷食的你也許能多堅持一些:
古人一天一餐,甚至原始人的食物來源取自...
-
如果你也想嘗試斷食120小時,可以先看看我的個人心得(史上最文長)
因為某天看不下去鏡子裡的自己,所以挑戰五天斷食(120小時)完全不吃東西,每天只喝2000cc的水!(可惜我第四天就堅持不住了😭)
⭐️簡述一下原理跟好處,想斷食的你也許能多堅持一些:
古人一天一餐,甚至原始人的食物來源取自能不能獵捕到食物,相對於現代人,因為工業革命讓農業發展迅速,糧食供過於求,一天三餐變得正常,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天三餐是不是太多了,也許是商業模式進行,太多的美食誘惑。
所以斷食不賺錢、不會被商人喜歡。
「胰島素」是減肥最重要的因子,胰島素很高,就會儲存能量(脂肪),讓你變得肥胖;胰島素很低,就會🔥燃燒脂肪,此時肝臟裡面,脂肪酸會開始「生酮」,酮可以讓每個細胞利用~
(有沒有生酮,可以買酮紙測試尿液)
所以要降低胰島素,就是要斷食。
第二天斷食,是最難熬的,但身體會產生「生長激素」,生長激素讓你維持青春、替換老化細胞,皮膚變好,此時去健身房健身更有效果,要是生長激素很低,整天舉重也沒用。
同時細胞會進行「自體吞噬」,也就是回收老舊、損壞的細胞、細胞不死,是完整的回春過程,回到更年輕有彈性的自己。
第三天斷食,身體開始感覺很好。
第四天活力充沛。
第五天想要運動。
如果第七天斷食,得癌症機率會降低70%,甚至更多,因為癌細胞會餓死🤭
⭐️我的斷食紀錄:
8/11第一天,體重69.15,整天喝水、完全無飢餓感,一下子就過去了,大概是因為前陣子跟朋友吵架,斷食了兩天不吃東西😂😂真的氣到,所以算是提前訓練過了一次,輕輕鬆鬆。
運動量是幾十下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左右腳單腳站立一分鐘3輪(不簡單)。
8/12第二天,體重68.2(有點開心),起床肚子稍微有些咕嚕叫,我就灌水!然後一直跑廁所~
找事情做,剛好因為最近搬家,今天下午沙發、電視櫃來了,所以運動量是花了半天搬運跟組裝,流了超多汗水,接著小睡一下,然後持續到半夜3點才睡覺(個人習慣,看美股🥱)
8/13第三天,體重67.3,如同影片所說,能量有些充沛,同時繼續無限灌水,然後聞一下朋友叫的麥當勞炸雞、薯條⋯⋯夭壽!好香,翻他白眼🙄️。
晚上睡前量了體重66.8,開心大叫!
然後半夜完全睡不著,明顯感受到肚子正在燃燒、悶悶的,身體反覆發熱,但是因為知道是生酮在燃脂🔥🐷,所以希望它多燒一點,讓我的游泳圈消失~
8/14第四天,體重65.8,頓時心裡感到非常可怕,若是一個月不吃,我會不會只剩35公斤🥲,也太難看了吧。此時除了整天喝水、也喝了一杯711黑咖啡,下午去新辦公室幫忙整修、撕壁紙,但是最後還是敵不過多次眩暈、食道反嘔,加上公司附近(遼寧街)有不錯的生鮮蔬菜、牛肉,所以⋯⋯買回家煮了!爽快😂🤪🥳🥰🤧
✅總結:
堅持了4天,從8/10(21:00)斷食到8/14(18:00),共計93個小時,體重69.15➡️65.8,瘦了3.35公斤,量力而為才不會出事🥲
深刻感受到過程中比跑馬拉松還難受一點。
不過想著接下來「生酮飲食」的菜單,一定能持之以恆,因為放眼望去菜色太豐富了,目標是維持62公斤,加上運動來增加肌肉量,至少讓體態輕盈有線條就好。
⭐️最後想補充的是:
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脂肪多寡、舊有的飲食習慣、或是原本有一些疾病的人,請斟酌要不要進行斷食,因為效果跟結果都大大不同。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想要斷食,絕對要「量力而為,不要勉強自己」,因為心情快樂最重要🥰
⚡️建議半年做斷食一次,
不能斷每天、真的會成仙。
引用出處: @taikestory
YouTube 搜尋「斷食120小時會怎樣?」
伏地挺身架好處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喝水呢?
我們家的冰箱有水了
我知道日本人沒有什麼喝水的習慣,渡部桑也知道台灣人大多有喝水的習慣
在喝水這一點上,我們沒有磨合或衝突,是因為我不知不覺被渡部桑同化
夏天就喝冰箱的麥茶、冬天就泡熱飲
即使我對渡部桑說過很多次喝水的好處,自己卻漸漸越喝越少
然後幾個月前,我和幾位嫁給日本人的台灣太太聊喝水的話題
有太太說「我先生也不愛喝水,但我後來影響他,改變他的習慣,現在他都會跟我一起喝水了」
我很佩服「太厲害了。我們家是我被我先生影響,現在我都不怎麼喝水…」
回家後渡部桑問我玩得開不開心,我提起這件事
隔天,渡部桑就默默搬了一箱水回家
我以為他是三分鐘熱度,但一直到現在還是一樣,所以今天拍了照片記錄這件事
說到日本人不愛喝水,討論很容易變成「為什麼日本只愛喝冰水」「為什麼日本不喜歡常溫水」
關於溫度的討論網路上已經很多,就不在這篇提了
(不過我也覺得同樣的一杯水,冰的比常溫來得好喝,冰冰的喝較察覺不出異味,重視口感的日本人就更是了)
(溫度的討論,看飲水機最看得出台日差異,日本的飲水機是沒有溫水按鍵的,但是台灣有)
要改變維持了二三十年的習慣是不容易的事
我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習慣去套用在另一半身上「你應該要愛喝水啊,喝水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
這件事是文化習慣的差異,比起爭論或吵架,我比較想了解為什麼
身邊的日本朋友、包括渡部桑都跟我說過,日本從小就不會教育「人需要有意識的喝水」
渡部桑說,以前運動完時,日本是規定不可以喝水的
我驚訝「為什麼?我們是相反,運動完後要喝水,補充流失的水份」
他「我也不太確定原因,我查一下跟妳說」
查了資料後,才知道大約3、40年前,日本的確會教育學生「運動完不可以喝水」
有以下原因:
1、喝水會更累,更加感到疲勞:
這一點我們也不解其根據是從何而來,但的確不少人都有聽過
2、怕會水中毒:
喝下過量的水會稀釋體內的鈉含量導致水中毒,嚴重甚至致死
在運動後特別容易豪飲狂飲,所以數十年前日本是推崇「運動完,要經過半小時後才能喝水」
3、戰後精神主義:
為了鍛鍊,讓孩子們學會「忍耐」,讓孩子們知道戰爭及戰後資源缺乏,不是要什麼就有什麼
當時的社會環境,體育方面不流行以運動科學根據的訓練,而流行「磨練」
簡單來說就是操就對了,挑戰身體的極限、青蛙跳、伏地挺身體罰等
以前的社團教練、體育老師都是嚴厲指導,不會有好臉色,不合理的規定也得吞下去
這些在現代都被淘汰了,現代重視運動科學,很多研究都會提醒過度操練的負作用,像是橫紋肌溶解症等
另外,現在還有很多日本女生相信「運動完喝水會胖」也是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是對於減肥這議題,日本早有太多不可思議的說法與偏方,也是見怪不怪了
除了以上原因,日本人(比起台灣人)還是不愛喝水
大家知道日本的水道水是可以生飲的,就是水龍頭一打開就直接喝
以渡部桑來說,他覺得水道水不好喝,不管什麼溫度就是不喜歡那個味道
也有些日本人是衛生疑慮,不放心喝水道水
再來就是我自己推測的,日本人有時不是不想喝水,而是不方便喝水
日本沒有邊走邊吃(喝)的習慣,很少看到路上喝水喝飲料的人
因為「行儀悪い」(沒禮貌、不好看、沒教養)
要喝水、喝飲料,就找到地方坐下來好好地喝
我常去的親子廣場也是,和寶寶玩的空間不能喝水,要喝水,就要去餐廳區才可以
我會有意識地為了喝幾口水,就在餐廳及遊戲區跑來跑去,但其他日本媽媽們覺得麻煩,就乾脆不喝水了
有次,終於看到帶著保溫瓶的媽媽,以為她和我一樣是自己帶水出門
閒聊下才知道她帶的是紅茶,當下我也是想到「日本人真的很不愛喝水呢」
我的保冷瓶只用來裝水,因為不喜歡水壺有其他飲料的味道
但渡部桑的拿來裝咖啡,我一開始覺得奇怪,後來發現好多日本人的水壺裝的都是咖啡或茶類
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如果是傳統規定很多的企業,是不能明目張膽喝飲料的
但喝水是生理需求,公司也無法規定不能喝水,只好規定「不能喝除了水、無糖茶之外的飲料」
在這種嚴格的工作環境下,日本人更不想只喝「無聊的水」,比起水,會選擇喝麥茶、綠茶等
之前紅極一時的透明奶茶,更得上班族歡心,倒在杯裡旁人只會以為是在喝水,堪稱沉悶上班族的小確幸
我之前的公司雖然沒有明言規定不可以喝飲料,但也是頗傳統的職場
我和女同事閒聊時,說到「上班時好怕一喝水就會一直跑廁所,可是不喝水又怕會得膀胱炎」
(雖然上廁所也是正常生理需求,但太頻繁去怕會引人注目,所以多少會注意一下)
女同事笑「我已經得膀胱炎了」
話說回來,渡部桑查完資料後,也有說「現在的日本不像以前一樣那麼不愛喝水了」
現在提倡喝水的重要,少量並多次補充,體育社團也開始要求學生帶水壺
「昨天的常識,不等於今天的知識」觀念不斷更新,所以日本人不愛喝水可能只是我個人的刻板印象也不一定
以上,對於日本人喝水的觀察報導
http://watanabe1108.pixnet.net/blog/post/19691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