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伊甸園寓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伊甸園寓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伊甸園寓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伊甸園寓意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櫻桃的媚惑】🍒 《街頭歌手》(Street Singer,c.1862)是印象派大老-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早期意圖挑戰古典學院規則,表現改革意念的作品。 畫中人為一名在巴黎咖啡館表演維生的女歌手。19世紀的巴黎,咖啡館蓬勃發展四處林立,不僅得以小憩喝咖啡,...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阿努那奇人 #蜥蜴人 在蜥蜴人種族裏,有一種極為聰明的,阿努那奇人 Abbennakki,黑色人種的創造者。(個人註釋:這個種族的蜥蜴好像是分裂出去的蜥蜴種族,純種的蜥蜴是沒有性能力的,但是這個種族的蜥蜴根據非洲的傳說他們卻是有性能力的,因此個人推斷他們不是純種的蜥蜴)。是仙女座議...

伊甸園寓意 在 吳崢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19:07:33

日前獲得 deca joins 主唱 @chengchingjujuju 致贈新專輯«鳥鳥鳥 Bird and reflections»的黑膠唱片作為我們的新居喬遷禮,謝謝阿儒和酸❤️,我還跟阿儒說我們一定要像政治人物收到東西一樣拍照😂 最早是從「海浪」這首歌認識deca joins的,除了被他們...

  • 伊甸園寓意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0 07:42:51
    有 1,103 人按讚

    🍒【櫻桃的媚惑】🍒

    《街頭歌手》(Street Singer,c.1862)是印象派大老-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早期意圖挑戰古典學院規則,表現改革意念的作品。

    畫中人為一名在巴黎咖啡館表演維生的女歌手。19世紀的巴黎,咖啡館蓬勃發展四處林立,不僅得以小憩喝咖啡,裡頭也是巴黎時髦男女飲酒用餐、欣賞各式表演活動的地方。若按照它五臟俱全諸事皆宜的程度,或許可比擬為〝19世紀餐飲界的便利商店〞。

    ---------------

    這位女歌手很可能已經表演完畢,下工後正推門離開咖啡館回家。很明顯,裝有絞鍊的兩扇門馬上就會彈回原位再度闔上。

    那一天,或許馬奈剛剛結束與朋友的咖啡館聚會,或者上街閒逛尋覓靈感,而路過咖啡館門口見到這一幕。靈感一來,馬奈隨即向前攀談,邀請這位女歌者擔任麻豆讓他作畫,很不幸,不知為何緣故,馬奈卻被拒絕了。

    ---------------

    馬奈等印象派諸人有別於古典學院派最明顯之處,一在技法,二為題材。

    捨去神話、宗教與歷史人物等無法親聞的遙遠主題,印象派焦點轉向當代人生活百態。

    他們觀察、記錄巴黎人日常活動與周遭景色,以至於就連歌手從咖啡館推門而出的情景竟成為畫作題材。更不尋常的是,馬奈使用高達171公分的畫布,亦即真人尺寸來創作,破除以往風俗畫難登大雅之堂,僅採較小尺寸繪製的慣例。

    但是被女歌手拒絕了怎麼辦?

    由於留在腦海裡的印象太清晰,馬奈找來他最鍾愛的麻豆-維多利亞·莫涵(Victorine Meurent,1844-1927),在工作室架好場景之後,開始動筆作畫。

    ---------------

    只見女歌手推開門扇,看來若有所思眼神望向遠處。

    不過她走出咖啡館時,左手抱著櫻桃,同時得抓著樂器又拉起裙擺,就為了空出右手吃櫻桃。兩隻手同時要做這麼多事,搞得她整個人很忙碌,姿勢看起來既怪異又有點窘迫。

    櫻桃酸甜多汁的滋味,可能是她漂泊輾轉和四處賣唱的貧困生活中,難得的慰藉。使得她不顧禮節或便利與否,迫不及待抓起櫻桃邊走邊吃。從即將關上的門扇空檔,可以見到坐在咖啡館裡的客人,還有穿著白色大圍裙的侍者。

    早在1670年代中期,當咖啡開始在巴黎風行時,就有流動的咖啡小販帶著托盤、小火盆和其他工具,提供到府服務烹煮咖啡。當時他們便穿著黑色衣服,腰間繫上白色大圍裙,表現專業與整潔,這副打扮依舊沿襲至今。現在即使不穿黑衣,白色圍裙仍是侍者的標準配備。

    ---------------

    《街頭歌手》於1863年展出時,因為題材太新穎,筆觸太粗糙,曾經引來(自以為的)藝評家一頓狠批,例如Paul Mantz說〝不正常的畫法讓我們看畫時感到非常不舒服,女歌者的眉毛被畫成直直一條,還往下掉到鼻樑,看起來就像兩個逗號的陰影〞(because of an abnormality we find deeply disturbing, the eyebrows lose their horizontal position and slide vertically down the nose, like two commas of shadow.)。

    逗號的陰影…逗號的陰影…逗號的陰影…如此嘲諷尖酸,果真很有〝藝評家〞之風。🙄🙄🙄

    幸好還有左拉(Émile Zola)幫馬奈扳回一城,左拉說馬奈〝坦率地陳述眼前所見〞(state frankly what he sees.)。

    ---------------

    女歌者左手那包櫻桃也是重點。🍒

    櫻桃是代表天堂的水果,在古典繪畫具有崇高地位,與亞當夏娃偷吃的禁果涵義恰恰相反。尤其宗教畫裡的櫻桃象徵伊甸園,紅色如鮮血般的汁液,也意喻耶穌的聖血和受難,因為他的犧牲和救贖,人類得以再次希望進入天堂。

    宗教涵義之外,櫻桃的歷史也可追溯至許久之前。

    根據古羅馬作家兼博物學者老普林尼(Pliny,23-79)記載,櫻桃於西元前74年由小亞細亞傳入義大利。後來中世紀時也成為北方地區,包含法國、德國和英格蘭的飲食基本成分。櫻桃用途多多,不僅能夠鮮食,還會被製成果醬、糖漿和醃漬蜜餞,或者加以釀製,例如櫻桃白蘭地(kirsch)與櫻桃酒(maraschino)。

    寓意高貴又滋味甜美,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或者是17世紀的凡爾賽宮宴會上,櫻桃都是少不了的水果,凡爾賽宮甚至設有溫室專門栽種。

    ---------------

    不過馬奈無心借用古典喻意,反倒是運用櫻桃的鮮紅色澤、甜度、球形外觀,以及類似女性的圓潤曲線,讓人聯想到愛情;而女歌者將櫻桃放在唇邊的姿勢,顯得既隨意自在卻又如紅唇般挑逗性感。

    如此一來,馬奈成功捕捉了女子的媚惑風情。

    再者,櫻桃鮮豔的色澤在畫面安排上也具有絕對作用。

    馬奈使用大面積的米黃、棕、赭色、灰、綠和黑色架構出對比效果。在深沉的背景襯托下,女子的臉龐幾乎沒有血色,輪廓也顯得扁平,除了強調衣襬皺褶的黑線可用以增強圖形與線性效應,為看似剎那隨興捕捉的場景中平添嚴謹講究。

    黃色包裝紙和猩紅的櫻桃便順理成章成為畫面焦點。

    缺乏立體深度、線條明顯、題材平凡,再加上筆觸粗率,都有別於學院傳統嚴格講究透視、平滑肌理與崇高主題法則,難怪藝評家要來酸一頓。不過由此可見馬奈雖自詡古典一流,卻流露於作品裡的叛逆意志。

    ---------------

    約莫一年後,馬奈將以《草地上的午餐》(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1863)和《奧林匹亞》(Olympia,1863)為巴黎畫壇投下震撼彈,雖招致無數批評,然而也啟發了莫內(Claude Monet,1840-1926)等後進,正式開始藝術史的另一篇章。

    身為馬奈最愛麻豆,莫涵也擔綱演出《草地上的午餐》與《奧林匹亞》裡的裸女一角。

    因為過於大膽的裸體呈現,完全不以神話人物稍加掩飾,而是明目張膽表明當代,眼神又無畏直視觀眾,無論是馬奈或莫涵,都因此受到輿論無情批判,就連莫涵的身材比例也要被拿來消遣嘲弄一番。甚至有傳言莫涵名為麻豆,實則從事性交易,還有酗酒惡習,跟馬奈之間也有不言可喻的曖昧關係。

    真相究竟為何?🤔

    ---------------

    根據藝術史學家尤妮斯・利普頓(Eunice Lipton,1941-)研究發現,莫涵的一生並非當時人們刻意詆毀那般悲慘早逝。

    馬奈曾以莫涵為麻豆畫下9幅畫作,直到莫涵開始學畫之後,因為她的風格較偏向古典一流,無形中便與馬奈漸行漸遠。然而在那個對女性學畫有諸多限制的年代,莫涵卻曾有6次得到巴黎沙龍展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當她1876年以自畫像首度入選沙龍展時,馬奈卻落選了。

    1903年,59歲那年,莫涵終於入選法國藝術學院(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這項遲來的肯定總算見證了她無畏出身勞工階層,同時曾經身為人人鄙視的裸體小模,卻努力在藝術創作立志向上的成就。

    或許因為之前莫涵的裸體名揚全巴黎,導致願意收藏或者撰述她生平的記述相當少,目前所知,她只有一幅《棕枝主日》(Le Jour des Rameaux or Palm Sunday)保存於巴黎西北郊科隆布斯(Colombes)的美術館Musée Municipal d'Art et d'Histoire de Colombes內。雖僅一幅,從中已可見莫涵的技藝能耐。

    ---------------

    至於莫涵與馬奈是否真的有一腿?

    若是依照馬奈早已身染當時的不治之症-梅毒看來,萬一兩人真的曾經發生過肉體關係,梅毒傳染率如此之高,莫涵多半無法倖免於難。然而莫涵相當長壽,直到83歲才告別人世。

    因此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1906年,莫涵離開巴黎遷往科隆布斯,在她人生最後20年左右,僅有一位名為瑪麗・杜福(Marie Dufour)的女子作伴。只是流言依然不放過她,莫涵與瑪麗又被謠傳為同性戀,而除此之外,莫涵本人則是夜生活精采放蕩,甚至重操性交易舊業。

    唉,這些酸民到底煩不煩?😫😤😣

    ---------------

    儘管不清楚馬奈內心究竟如何看待莫涵的繪畫事業,然而莫涵18歲那年為《街頭歌手》擔任麻豆時,馬奈卻以櫻桃畫出了她兼具純真與媚惑的動人神態,為現代藝術史漸次揭開了序曲。

    ======================

    《名畫裡的盛宴》台北兩場講座〝主題和內容相同,地點不同〞

    ◆05/15(六)下午,已額滿
    購票:https://fb.me/e/AzTpNlKx
    **溫馨提醒,訂票付款後才算是完成購票程序哦

    ◆05/19(三)晚上,倒數卡位
    購票:https://fb.me/e/4Z0n68egs

    票務相關事項聯繫,請洽 #livart禮雅特國際 粉專私訊留言

    #畫作的食物故事多
    #2021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盛宴
    #Livart禮雅特國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 伊甸園寓意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3 21:00:01
    有 89 人按讚

    【異地的漂流者】
    ——廖偉棠1999-2005年意象與風格轉換
     
    ◎小編張詠詮賞析
     
    廖偉棠寫作時期至今(2020年),約稍可粗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99-2005、第二個時期是2006-2012、第三個時期是2013-2019,當然詩人本不能如此簡單的作分期。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余麗文曾指出:「他(廖偉棠)的詩歌往往呈現了一種流動性,那是一種形式上的流動、在時空上的流動、更或是空間上的流動。流動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讓詩歌跨越了固有的樊離」( 〈流動的廖偉棠,流動的城市詩〉)
     
    或如涂書瑋〈波西米亞台灣:地理漂移、情境建構與景觀碎片-廖偉棠的台灣行旅與地誌書寫〉所言:「當主體經由『漂移』連接域外,詩人(指廖偉棠)異質性的感知經驗與台灣原有的時空符號體系出現了象徵式的溝通或交換關係,這時候,建構局部的『情境(situation)』,成為了廖偉棠為異域的『地方』重新編碼,以抵抗普遍人類精神貧困的重要途徑。」
     
    在詩作與詩作連結的意象與情境本身為之交融並跨越城市、國家與時代的語言現象之前,我們或者可以試著就某一面向進行廖偉棠在特定時空下的詩質與意象討論解釋,但卻不能依此作為單一且完整的廖偉棠概述。
      
    本文因篇幅考量,將僅暫以第一個時期,亦即1999-2005年之詩作意象變化遣字為例,進行相關討論。
     
    詩人黃粱在〈浪蕩三地的苦天使——關於廖偉棠〉中提到與廖偉棠共同參訪的經驗,我認為正巧可以為此段時期做引言:
     
    「2004年廖偉棠來台,一夥年輕詩人同遊北投鐵真院與公館寶藏巖,今年5月我倆參訪面臨拆遷壓力的新莊樂生院,廖偉棠都以詩篇留下了心靈蹤跡,幾乎要在當代絕跡的吟遊詩人的本色,但寓意似乎不止於此。04年的《波希米亞行路謠》和05年《苦天使》兩部詩集,清晰刻劃了廖偉棠的詩學蛻轉與心靈變革。《波希米亞行路謠》歷史典故與生活現實在歌謠風的敘事魔法下,變幻出一系列組曲式即興剪接的詩歌影音;而《苦天使》的序文自剖:『我的苦天使,也許是這樣的天使,在冰雪中熾熱,乃至赤條條,乃至五內俱焚,抉心自食,驚覺其味焦苦,然而從遠處望來,只見我光明的模樣』。……前書是遍歷荊棘的私密歡歌,漂泊於流水舟車;而後者定靜將生活雕刻,仿似笑臉吞嚥石頭。」
     
    要談論此一時期,我們需得從〈一個無名氏的愛與死之歌——對 Bob Dylan 的五次變奏〉與〈致一位南比克瓦拉族印第安少女〉兩首詩作說起,前者獲1999年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後者則在隔年拿下2000年聯合報新詩大獎,並非是因為拿到大獎之故所以我們非要討論,而是此兩首與相同時期之詩作相比較,更有主題意象性的指涉,並同時在用字上更為斟酌凝鍊。
     
     
    一個無名氏的愛與死之歌 ◎#廖偉棠
    ——對 Bob Dylan 的五次變奏
     
    1
     
    如果我木立不動像一支路標你會帶我走嗎?
    如果我吹起笛子像一個男孩在哭泣你會帶我走嗎?
    你會帶我走嗎?鈴鼓手先生,如果你忘記了所有的歌。
     
    你的聲音沙啞而快樂就像一面真正的鈴鼓,
    它曾經在蘭波的非洲跳躍,美麗如瞪羚的舞。
    我不想睡也沒地方可去,除非你敲響,除非你敲響。
     
    我將會是隻被你忘記的醉舟,在旋轉,在旋轉 。
    如果我敲破了自己沉下了水底你會帶我走嗎?
    我不想睡也沒地方可去,印第安人的高速公路插滿了我全身。
     
    2
     
    「射他!快樂的印第安孩子們。」上帝對你的吉他說。
    如果我能在哪裏睡下,做一個夢,那只能是在61號高速公路:
    整夜我聽見我的回憶呼嘯而過,我的愛人們像星星墜落。
     
    鈴鼓手先生,我殺了一個人,他只不過說他是我的兒子
    可以跟隨在我的斗篷後面,為我的歌伴唱。
    我殺了一個人,他只不過在公路盡頭,拔出了我的槍。
     
    那只能是在61號高速公路,我做了一個漫長的夢:
    一隻黑鳥落在我的帽簷,變成了一個女孩,
    咬破了我的嘴唇。我殺了一個人,一顆染血的石子向我滾來。
     
    3
     
    是的,我曾經美麗而且唱着異鄉人的歌, 那又怎麼樣呢?
    我曾經是一隻暹羅貓在樹枝上留下我的笑,
    那又怎麼樣呢?她就像一塊滾石滾來,磨滅了我的名字。
     
    我曾是那向她乞討她的愛情的乞丐,也是那騎着紅馬
    忘記了自己要去的國度的外交家。
    她就像一塊滾石磕碰出火花,是的,那又怎麼樣呢?
     
    她現在是個大女孩了,就像牆上的一塊磚,
    那又怎麼樣呢?我走在斷牆的下面,等待着黑雨降臨。
    當子彈擊穿我的傘,黑雨充滿了我的心 ,像純潔的血流淌。
     
    4
     
    別擔心,媽媽,我只不過是在流血,呵呵呵⋯⋯
    你看我還能笑得這麼響!他們逮捕了我用更多的笑聲,
    他們折斷了我的吉他,黑雨將把他們的手洗乾淨。
     
    那是一個卡夫卡的早晨他們把我在高速公路上叫醒,
    那是一個甲蟲的早晨,他們把我無用的翅膀折斷。
    別擔心,媽媽,我看見妹妹在她夢中的列車上歡笑。
     
    我只不過在用監獄的烈火修補我的琴弦,
    當他們把我像一個影子扔到角落時,我還能唱我影子的歌。
    別擔心,媽媽,他們剝光了我的衣裳,卻為我打開了伊甸園的門。
     
    5
     
    伊甸園之門沒有果實在裏面,果實有沒有蟲子在裏面?
    我只不過想找一條溝渠靜靜的死去,他們卻為我打開了你的門,
    好讓我去回憶,去品嚐,血紅的果實的滋味。
     
    伊甸園之門有沒有天使在裏面,天使有沒有魔鬼在裏面?
    我的審判被禁止旁聽,我的傷口被禁止申辯,
    我嘗試為你唱一首麻雀之歌,那麻雀是一個天使被擊落。
     
    現在我被獨自拋棄在黑雨下,我自由了。
    伊甸園之門有沒有生命樹在裏面,生命樹有沒有死亡在裏面?
    黑雨撲熄着我唇邊的呼吸,彷彿一個雨天吻我的女人⋯⋯
     
     
    前者運用Bob Dylan轉設,語言流暢、突出且跳躍。評審蔣勳稱其:「這首詩具有原創性,他將Bob Dylan的歌轉變成心靈的調子,一再地重複那個絕對孤獨的荒涼心境。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完全被帶入那樣的情境。詩中某些語言的重複性也非常迷人。」
     
    而另一位評審鄭樹森則說:
     
    「事實上過去在海外、香港都有人嘗試寫Bob Dylan的變奏,而其中詩的意象看起來也很熟悉。但是這首詩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語言,這種非常散文式的語言相當平白,但在平淡白描中卻有轉喻、換喻;甚至矛盾語法,語言非常突出。這首詩脫離幾十年來寫詩多以意象為主、而不以語法為主的路向,這點相當有突破性。」
     
     
    致一位南比克瓦拉族印第安少女 ◎#廖偉棠
     
    我在憂鬱的熱帶看見你,
    在李維─史陀滴瀝著雨水的文字之間,
    像篝火熄滅後的餘燼般暗紅色的,是你的笑。
    你天真地笑著,猴子「魯西達」爬在你的頭上。
    苦澀的河水斷續地流著,又快到乾旱的季節;
    你是否聽到了你父親和兄弟們狩獵歸來的歌聲?
    星星籠罩荒涼的四野,而陽光
    還是照耀著你的臉,你瞇著眼。
    李維─史陀已經老去,印第安的森林、
    森林的神祇已經枯萎--那金剛鸚鵡的羽毛
    已經不能帶著一個孤獨的民族飛向遠方。
    在遠方,你也蒼老了,也許是最後一個部落中
    最後一個記得森林的傳說的老祖母了;
    沒有蒼老的,只有你留在人類學家照片中的微笑。
    以你赤裸的身體、你除了頸上
    一串蚌殼項鍊以外一無所有的幸福生命,
    你告訴他:昨晚你夢見什麼。
    一百年來你夢見什麼,一百年來你的族人夢見什麼,
    數千年來我們、這些終將消失的人們夢見什麼。
    老祖母,我們內心祭壇中永遠的少女之神,
    猴子「魯西達」爬在你的頭上,森林「母親」摟抱著你。
    就像你的母親--酋長的妻子用樹皮巾背著年幼的你
    走過一片片沼澤和荒原,遷移到一個新的世界--
    也許是一個更貧瘠的世界,但是新的世界。
    數千年對你算什麼,一串蚌殼項鍊,一句濕潤的
    求雨的歌將把你帶到時間源初的泉水深處。
    我們的文字與憂鬱又算什麼?
    當一個時代最終腐朽的風吹過,
    另一個時代嶄新的風又迎面吹來,我仍會記得
    你的傳說:
    男人死去後會變成月光下的美洲豹
    尋找著黑夜的乳房;
    而女人死去後,她們的靈魂
    會飄散於狂風暴雨之中,隨著洋流、
    時光的變幻,吹入大洋彼岸一個新生兒的唇間。
     
     
    這兩首詩中並無用難字並少用古典意象做喻,這一時期的廖偉棠曾說:
     
    「我熱愛音樂,我現在想將它轉為技巧,不只是內容。馬驊問其:你是說現在更重視詩歌裡的音律和節奏?廖:不,我想學音樂的自由吟唱、學民歌、學他們的精神。馬驊:我發現你最近詩裡的長句越來越多了,是不是也有這方面的考慮呢? 廖:對,這是不由自主的,符合呼吸的節奏。」(馬驊、廖偉棠訪問〈靠稿費和獎金生活的詩人〉)
     
    我認為同時亦貼切地說明了這兩首詩的不同。在《苦天使》、《黑雨將至》中(約莫2002-2005年間),我猜測也許是少掉文學獎的寫作壓力,廖偉棠更願意釋放出自己情感中對於字詞的融入,如以〈我們寫,寫不過生活〉與〈世界毀滅許多年了〉為例,開宗明義即說明,再如何比不上生活;活著。世界已經毀滅。
     
     
    我們寫,寫不過生活 ◎#廖偉棠
     
    我們寫,寫不過生活。
    無須羅列,你的身體比稿紙皎潔
    比夏天熾熱。也無須看
    那些看不見的人的臉色,
    我們生活,而生活像情人的觸撫
    雨水綿綿,濕潤我們的筆
      
    在這一刻敘事即開脫
    即打馬、潛水、看月亮和吃西瓜。
    而抒情卻代表了我們
    向東方人致敬:他們悄悄的掰下
    一棵石榴的片片玉石樹葉
      
    我們綻開,開得比小火車快,
    它們手牽手散步來著,
    在五道口鐵路,它們把欄杆放下
    它們說:慢一些,慢一些,
    哦我已心領神會,可是手中書卷
    在江河湖海中策馬揚鞭。
      
    輕一些,輕一些,
    向生活過和正在生活的人致敬。
    向農貿市場中被高高舉起的小茄瓜致敬,
    也向不三不四的流浪者致敬。
    哦,向你雨中的自行車致敬
    它是快樂的。
      
    別得了感冒,好生活
    得為我們付診費。
    雨停了不妨數一數我們的花蕊
    上面有多少個世界
    多少人已經噤聲。
    我願意在這一刻聽見真實的蟬鳴。
     
     
    我認為破題亦是廖偉棠詩風格上另一鮮明特色,尤其在越接近現今的詩作當中更可以明顯地發現,他的詩題並不會藏入難懂或需要解釋的意象氛圍,我認為詩人已經在詩作當中,將意象帶至其他的空間與場域——如同廖偉棠本身在中國、香港、台灣之間的游移,當詩作本身在不定性極高的狀態下,沒有明確指涉的詩題易造成讀者的發散與混亂,對於詩人想闡述的中心思維與理念,更無法表達與凸顯,為此而型塑了廖偉棠詩題淺白易懂的特色風格。
     
    例如:「無須羅列,你的身體比稿紙皎潔」「在江河湖海中策馬揚鞭。」「少年時一顆玻璃球在我手中裂開/隨即群星分崩離析。/其後我長大並飽嘗倖存者的苦味」、「我換過幾份工作(清理廢墟/或是修編殘籍)、愛過幾個人」、「木窗櫺的木、窗外廢墟和工地上的勞作」等句式,與前面相比較,可發現不僅用字遣詞明顯充滿中國古典意象,甚至開始出現字象意念較為繁複的字眼例如「木窗櫺」等語,另外〈三岔口〉一詩也很明顯。
     
     
    三岔口 ◎#廖偉棠
     
    人如何與影子鬥爭
    這一夜他們看得分明,
    總有這麼一夜,你活著突然像做夢
    做夢卻像表演:
    作為一個有匡國之志的游俠
    我潛龍勿用,卻在開幕處落單。
     
    投宿黑店,正好剖開
    身上小鬼的心肝,他翻著筋鬥出現
    仿佛災星,在我的天靈蓋亂轉。
    他送來的燭火,我一會
    就把它熄滅,反正碎步的小鬼
    在臺上凌亂。
     
    聲小小,待我枕刀
    弓腰,在這方寸之桌
    容下我的噩夢:夜氣凜凜
    窗外樹在游泳,我看不見
    這是哪年哪春?水聲嗡鳴
    我緊閉著眼突然和你打個照面。
     
    然後相撲騰,學鴿子飛,燕子旋,
    鑼鼓時靜時喧。我們舞著一樣的形勢
    在致死的決心中雌雄莫辨――
    刀在喝酒,拳是空拳。舊戲台
    展出灰塵。眼迷離,腳撲朔
    傷了我鬢邊的一朵花木蘭!
     
    且莫問,又是誰
    把你三年前的柳葉眉折彎。寂靜
    這夜已經無邊。別急,
    總有黑衣大漢閃躲一角,
    突然把我倆擺平。
    就這樣,你去夜深處撿燈,
    我再把自己滅了:我的命又分作三岔
    那在黑暗中垂釣的一位
    已經明白,準備收場。
     
     
    〈三岔口〉原為傳統京劇,原取自《楊家將演義》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為傳統京劇中短打武生的劇目,主要劇情敘述任堂惠暗中保護焦贊至三岔口夜宿,後與店主劉利華因誤會而引起搏鬥的故事。
     
    本詩有如親領我們觀看京劇一般,卻在京劇之外岔出意象,藉由中國古典與現在現實之間的跳接,比喻戲內同時意欲戲外,用字遣詞亦使用中國古典詞意如:「潛龍勿用」「夜氣凜凜」「水聲嗡鳴」「展出灰塵。眼迷離,腳撲朔/傷了我鬢邊的一朵花木蘭」恰恰好將現今與古代兩者融為一體,捏成一氣。
     
    最後我認為廖偉棠此一時期的古典意象特色融入,在現今詩質中仍存在部分線索,以鴻鴻對於《八尺雪意》的評論作結:
     
    「他以採訪與攝影謀生計,以詩謄寫生命史。這就不可避免把他引向了後來的現實主義道路。中國古典的養分,在他找到現實切入點時忽然躍入他的寫作當中。這和我們熟悉的,許多台灣現代詩人中年後對古典文化的回歸,大不相同。台灣詩人的轉向有如「回頭是岸」,是一種彌補現實隔閡的文化回歸,以古典文學的奶水哺育失落的鄉愁。廖偉棠則是剛好相反:他從眼見當代中國的現實苦難中,體會到古典詩人憂患意識的根由;對著古人的肖像,看見的竟是鏡中的自身。」
     
    以廖偉棠甚至以部分詩人而言,詩確實為生命,也因為文化性與深層的古典文化涵養,型塑有別於台灣詩人迥異面貌的獨特風格。
     
    -
    美術設計: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3.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異域 #現實苦難 #生活

  • 伊甸園寓意 在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5 09:33:15
    有 16 人按讚

    給宅在家快悶壞的你/妳: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展覽最後一天!
    忠泰美術館以最萬全的防疫措施,
    歡迎各位觀眾朋友的到來!

    #社交距離差不多等於看展距離
    #防疫不防藝

    特別感謝 吳東龍的設計東京。 老師的介紹與分享
    展覽錯過就看不到囉!

    ///////////////////////////////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
    2019.12.21 SAT –2020.04.05 SUN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全票120元、優待票10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更多資訊>>>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119

  • 伊甸園寓意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06 20:28:24

    #亞特蘭提斯 #阿努那奇人 #蜥蜴人

    在蜥蜴人種族裏,有一種極為聰明的,阿努那奇人 Abbennakki,黑色人種的創造者。(個人註釋:這個種族的蜥蜴好像是分裂出去的蜥蜴種族,純種的蜥蜴是沒有性能力的,但是這個種族的蜥蜴根據非洲的傳說他們卻是有性能力的,因此個人推斷他們不是純種的蜥蜴)。是仙女座議會的反對黨, 堅決反對制造人類,不過人類工程還是實施了。自認為他們超越真理,還總是不擇手段的升級他們的基因和DNA編程。在仙女座 Hatona 會議上,阿努那奇的談判人員拒絕接受星系聯邦發起的地球工程(earth project)的條件。他們發出指令給聖光、白光系統使者 emissaries,就是一些 Abbennakki 為了更新地球的DNA通過篡改靈長類動物的DNA。

    他們認為所有的生命 都應當更新到光能 light capacity,包括昆蟲,動物甚至植物。他們是許多非人形的智慧生物的始作俑者,像蝴蝶人,螳螂人 praying mantis 等等。他們住在一個挖空了的星球 Nibiru,機械化的世界,別名 Marduk。
    Nibiru 是跨星系的行星,軌道 galactic orbit 圍繞銀河系和仙女座。這樣中空,由液體高速旋轉凝固形成的星球附近的星系有好多,都是在仙女座 Andromeda 制造, 預設了長軌道。不好的事情會降臨到它經過的所有世界或者物體 object,比如瑪雅人說第五個太陽周期結束人類就會滅絕。事實上瑪雅的數學還不如牛頓。瑪雅人為蜥蜴人服務, 搞人血祭祀。

    Nibiru 按照周期應該於 2003 年接近地球。

    (個人註釋,我小時候經常看到天上有一顆極其閃耀的綠色星星,在隨後的幾天裏我親眼看到這個星星垂直掉落,從此再也沒有看到過這個星星,網上的資料nibiru在2003年被炸毀了,我看到綠色星星的年份似乎也是2003年,那時候還很小,那顆綠色的星星很有可能就是nibiru)。

    Nibiru 大約 12000 年接近地球一次。該星球離目標星距離合適的時候,Abbennakki 上到目標星上花幾個世紀的時間幹他們的事。到 Marduk 開始加速離開目標的時候,他們也返回老巢直到下一次光臨。在下次訪問前,Abbennakki 雇了一幫熊型人 bear 來觀察和監控目標星。熊是一幫具有機器腦的人肉機器人,執行 Nibiru 發射的命令。阿努那奇人混合人和熊的基因創建了大腳怪 Yeti。

    創造黑色人種:Abbennakki喜歡從低等動物新建高級生命形式,比如創造蝴蝶人與螳螂人,創造黑色人種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開挖礦石,主要是黃金,用來建設他們星球的防護罩。於是他們看中了猿類高強度的活力,選擇用猿類來新建高級生命形式。

    黑人是用猿類的基因創建的,黑人的基因由:Abbennakki(阿奴納奇族蜥蜴)於 靈長類猿類的基因為主體,輔以其他十二個不同的類人族基因創建而成。因此黑人擁有類似猿類高強度的活力與性能力,從馬拉松比賽中就可以看出他們從猿類基因中獲得的天賦,也因此黑人在外觀上有一些類似猿類,但實際上長得更像Abbennakki族的蜥蜴。

    基因缺陷:黑人基因被設定成生活在高溫,潮濕環境,壽命很短。其中加入疾病基因以防止他們發展出文明,使之無法自立,必須靠他們的創造者茍且活著。

    就目前的一些非洲的部落,依舊保持著崇拜Abbennakki蜥蜴神的習俗,下圖是非洲剛果的一位黑人,他們的習俗把自己的外觀弄得像蜥蜴人一樣。

    這個就是蜥蜴人的簡介,但是就有人問我:為什麼仙女座的議會要製造一批新人類來管制地球呢?這個問題答案如下:
    純種蜥蜴開著他們的空心星球,月球來到了地球的軌道,開始對地球的殖民。

    在地球上殖民的姆大陸(太平洋地區)。

    在地球上創造了恐龍作為食物,亞特蘭蒂斯則創造了哺乳動物,亞特蘭蒂斯認為恐龍肉食性破壞生態平衡,則大量屠殺恐龍,這成了蜥蜴與亞特蘭蒂斯第一次開戰的原因。
    為了地球的和平,第九次元的仙女座介入了地球的戰爭,在仙女座星系議會主持了談判,地點在Hatona行星。

    Hatona會議花了幾十年召集與會者,當時太陽系的戰爭還在打。最後,在他們的斡旋下,人類宗派和蜥蜴人殖民者達成協議。

    協議如下:

    一個新的人類品種將在地球創建。該物種包含所有對這個和平使命感興趣族群的DNA。以迎接新人類(地球人)。姆大陸的蜥蜴人同意這個協議,條件是用他們的身體作為新人類的主體。這是聖經中“讓我們按照我們的樣子創造人類吧”中的我們,復數。
    第一代成功的新人類是 初代智人,亞當。也被稱為蓋亞人。
    亞當保留蜥蜴人的雌雄同體,自我繁殖,雜食性,外觀上看上去卻像天琴座類人族中的男性。第一代新人類非常的聰明,擁有6螺旋DNA,擁有心靈感應能力,因為擁有心靈感應,則不受體內低頻蜥蜴DNA中的自私、嫉妒、憤怒等等基因反應影響,過著非常和諧的生活。

    第二代成功的新人類是 現代智人,亞當與夏娃。
    從第一代人類中分裂男女,這是亞當夏娃故事的寓意。
    證據是《聖經》,聖經中說亞當覺得在伊甸園中太寂寞,於是取走了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了夏娃。這個故事其實是在說從初代智人分裂成男女。

    亞當看起來像天琴座類人族中的男性,夏娃看起來像天琴座類人族中的女性。
    現代智人無法自我繁殖,需要像天琴座類人族一樣交配,雜食性,非常地愚笨,雙螺旋DNA,失去心靈感應能力,如果沒經過良好的心靈教育,完全被蜥蜴基因中的自私、嫉妒、憤怒等等基因反應腦控。

    蜥蜴討厭初代智人,因為太過聰明,不利於電子腦控。
    亞特蘭蒂斯發現蜥蜴對新人類體內的蜥蜴DNA頻率偷偷地進行增強時,則開始對蜥蜴進行第二次開戰。蜥蜴戰敗,逃離到了地球內部,姆大陸也在這場戰爭中沈入大海。

    接下來的就是蜥蜴人和光明會的關係,我遲點也會做一個影片關於光明會的。

    接下來的問題,我就問他:
    1. 你說的蜥蜴人會征服地球的事件是真的嗎?
    是真的,但是不會直接攻打地球,他們的混血,光明會,會努力控制地球,目前的Face ID只是控制的一個前奏,下一步是機器人,以及植入芯片到體內,到了植入芯片那一步,他們會控制全球各大主流媒體,吹噓植入芯片能夠治療感冒發燒的一些小癥狀,他們也確實會加入這些功能,但那些芯片的真正目的是電子腦控人類。能夠被同化的則同化,不能夠同化的則作為性奴與食物直至毀滅。
    沒有照片。

    2. 你給我看的喝水有用水晶能量,請問有什麼用途呢?
    把水晶切割成四面金字塔狀,放入開水中,等到開水變冷為止,水晶的能量能夠進入水源中,喝入體內能夠淨化身體,提升意識頻率。
    3. 請問你和其他人類有什麼不同嗎?
    他的回答就是:他的智力水平比平常人要高出許多,且因為他前世是亞特蘭蒂斯人,所以我的意識頻率比他身邊的人要高出許多,而且他能感受到我個人的能量振動頻率,
    他不會被現代人類身體中的爬蟲腦幹給控制,現代人類的大腦中的腦幹都是爬蟲族腦幹,爬蟲族腦幹生成自私,嫉妒等等低頻DNA反應。

    因為他前世亞特蘭蒂斯人,他完全能夠用我的意識壓制爬蟲大腦,所以他不會受那些低頻DNA反應影響,他上學期間,他身邊的同學都是被爬蟲腦低頻基因反應腦控的人,他們因為頭腦中的低頻DNA影響,喜歡嫉妒別人與偷別人的東西。

    他目前還沒有能親眼遇到一個像我一樣高頻意識的轉世者。

  • 伊甸園寓意 在 潘瑋柏官方頻道Will P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07-25 14:24:12

    2014 潘瑋柏《伊殿園》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主題曲:伊甸園
    7/25(五)下午2:00獨家首播

    潘瑋柏【伊殿園】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7/27(日)中午12:00 ibon獨家開賣!

    ibon 購票連結:
    http://ticket.7net.com.tw/index.php?class=funcnav&func=news&work=detail&news_id=2206

    如果不是因為好奇,而咬下了那口蘋果……
    亞當和夏娃怎麼會知道:甜的滋味。還有因為認識了甜,而開始分辨出,苦的味道。
    如果不是因為天生熱愛的表演慾,而咬下了那口蘋果……
    潘瑋柏又怎麼會了解,掌聲的甜,還有為了那些榮耀,而必須付出的眼淚與汗水。最後更用了十年證明,一個原本不被看好的V.J,因為從不放棄,跨越重重關卡,也可以成為跨界的天王。
    10張專輯的精華,12年舞台的試煉~
    讓我們一起走進潘瑋柏的「伊殿園」



    【伊殿園】是1個結束,更是1個開始
    【伊殿園】演唱會就是潘瑋柏宣告蛻變開始的殿堂!

    樂壇12年,出版10張專輯。繼「反轉地球」世界巡迴演唱會(2006年 起跑)、「未來世界」世界巡迴演唱會(2009年起跑)、「釋放自己」世界巡迴演唱會。


    睽違5年10/25再次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辦潘瑋柏「伊殿園」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演唱會的主題「伊殿園」的海報主視覺概念及創意。
    ★這次的演唱會取名為「伊殿園」,就是取材自伊甸園的寓意,他就像當時的亞當,不
    但不後悔,而且甘之如飴。更重要的是,伊甸園象徵的是毀滅、也是新生;那就是潘
    瑋柏想要告訴大家的:上一個12年,他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而努力,下一個12年,
    他會更海闊天空,他要為了證明華人音樂也可以進軍國際而拼命!

    ★「伊殿園」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我們將在這裡看見的,是潘瑋柏親手又創造
    了一個新的潘瑋柏,「伊殿園」就是潘瑋柏宣告蛻變開始的殿堂!

  • 伊甸園寓意 在 潘瑋柏官方頻道Will P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4-07-25 14:07:04

    2014 潘瑋柏《伊殿園》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主題曲:伊甸園

    潘瑋柏【伊殿園】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7/27(日)中午12:00 ibon獨家開賣!

    ibon 購票連結:
    http://ticket.7net.com.tw/index.php?class=funcnav&func=news&work=detail&news_id=2206

    如果不是因為好奇,而咬下了那口蘋果……
    亞當和夏娃怎麼會知道:甜的滋味。還有因為認識了甜,而開始分辨出,苦的味道。
    如果不是因為天生熱愛的表演慾,而咬下了那口蘋果……
    潘瑋柏又怎麼會了解,掌聲的甜,還有為了那些榮耀,而必須付出的眼淚與汗水。最後更用了十年證明,一個原本不被看好的V.J,因為從不放棄,跨越重重關卡,也可以成為跨界的天王。
    10張專輯的精華,12年舞台的試煉~
    讓我們一起走進潘瑋柏的「伊殿園」



    【伊殿園】是1個結束,更是1個開始
    【伊殿園】演唱會就是潘瑋柏宣告蛻變開始的殿堂!

    樂壇12年,出版10張專輯。繼「反轉地球」世界巡迴演唱會(2006年 起跑)、「未來世界」世界巡迴演唱會(2009年起跑)、「釋放自己」世界巡迴演唱會。


    睽違5年10/25再次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辦潘瑋柏「伊殿園」台北小巨蛋演唱會 ,演唱會的主題「伊殿園」的海報主視覺概念及創意。
    ★這次的演唱會取名為「伊殿園」,就是取材自伊甸園的寓意,他就像當時的亞當,不
    但不後悔,而且甘之如飴。更重要的是,伊甸園象徵的是毀滅、也是新生;那就是潘
    瑋柏想要告訴大家的:上一個12年,他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而努力,下一個12年,
    他會更海闊天空,他要為了證明華人音樂也可以進軍國際而拼命!

    ★「伊殿園」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我們將在這裡看見的,是潘瑋柏親手又創造
    了一個新的潘瑋柏,「伊殿園」就是潘瑋柏宣告蛻變開始的殿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