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伊甸共鳴3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伊甸共鳴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伊甸共鳴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伊甸共鳴3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香功堂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押井守談魔法公主 . 渡邊麻紀(影評人):「阿席達卡必須回到自己的村莊對吧?大家都在等他。為什麼他要留在達達拉城呢?做這樣的選擇,免不了要經過一番天人交戰。」 . 押井守:「我不是說了嗎?他(宮崎駿)討厭內心糾結的人。說起來,是因為故事無法收拾才讓它那樣結束。基本上它不是戲劇。因為沒有價值觀的糾葛...

伊甸共鳴3 在 F a t t y H o 何 流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17:24:22

第七十七個星期一系列 連動第五十五個星期一(Alternative version) 第五十五個星期一張圖細心看肥仔身旁其實還一個透明的肥仔 這個人就是他……我一直在悼念的人 每晚臨訓前特別易悲觀, 諗起自己人生既不幸,諗起默默忍受既一切事情。 很多事情過去了回不去,能回去的你說多麼好呢~...

  • 伊甸共鳴3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1 16:40:40
    有 175 人按讚

    #押井守談魔法公主
    .
    渡邊麻紀(影評人):「阿席達卡必須回到自己的村莊對吧?大家都在等他。為什麼他要留在達達拉城呢?做這樣的選擇,免不了要經過一番天人交戰。」
    .
    押井守:「我不是說了嗎?他(宮崎駿)討厭內心糾結的人。說起來,是因為故事無法收拾才讓它那樣結束。基本上它不是戲劇。因為沒有價值觀的糾葛。作為一部電影,它就像是不知道故事要往哪兒走一樣,不斷地在迷宮裡繞來繞去,而會變成這樣也是因為,這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早就有結論。也就是說,#文明是不可逆的,人類是靠創造文明而成為現在的人。真正有能力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人,連那是自然都不知道。因為假使沒有踏出過伊甸園,人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是人。工業化社會是人類發展的必然,人類只能靠著征服自然生存下去。可是他又不想否定與自然共鳴的部分。
    .
    他是在明白這所有的道理後製作《魔法公主》的,但即使理智上能懂,心裡卻不能接受。所以一定會分裂。他不去思考該怎樣以電影的形式解決那分裂的狀況,所以才會做成一部讓人看不太懂結局的電影。」
    .
    #押井守談宮崎駿的天才
    .
    渡邊麻紀:「山獸神用力一踩大地,花草立刻萌發。我幾乎忍不住要:『哇啊!』地叫出聲,真的好美。」
    .
    押井守:「那部份很貼近感官,好像連氣味都瀰漫出來了。那真是足稱官能性的呈現,非常性感。山獸神的部分我也很佩服,和《龍貓》裡樹木一齊朝天生長那一幕一樣。動畫世界真正的價值真的就在這樣的地方,就算有利用電腦動畫製作,也絕對做不出像那樣的畫面。那是宮先生才有,對動作的獨特感覺,或者該說官能性。植物也有情慾喔。宮先生真的很擅長畫植物,他畫植物要比畫動物好多了。」
    .
    #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秘辛

  • 伊甸共鳴3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26 08:23:42
    有 79 人按讚


    一,【求 K 歌字幕版】好似話,好嘅歌,唔單止係要來聽,更加係 #識唱一齊唱

    一,思想,就好似 RNA ;語言,就好似病毒。

    二,文字、說話,係語言嘅一種存在,係語言嘅一種載體,但廣義咁去體,音樂都係一種語言。

    三,當音樂加上說話,不得了,就好似 H?N? 一類,傳播嘅對象同途徑都唔同晒。

    四,受感染嘅一刻,其實大家個腦海都跟往唱,甚至之後有不斷 Loop 嘅情況。

    五,從演進學嘅角度,視 virus 做奸邪之物,叫「病毒」,太著色,太人類本位喇。本來存在就有競爭,要 #畀啲掙扎

    六,思想嘅感染,亦應作如是觀。當日伊甸園裡面嘅「智慧之樹之果實」,食咗可以辨是非,知恥辱,咪就係思想囉。

    七,思想,係先感染,後傳播。

    八,唔同嘅人,受唔同嘅思想感染,感染後嘅反應都唔同。

    九,理性嘅做法,係選擇性咁去令自己受感染,產生抗體,我叫呢個做思想嘅疫苗。

    十,實情係我哋都係受某啲思想嘅影響,亦都係傳播者;呢個係思想嘅存在嘅方法。思想同病毒一樣,係冇可能完全消滅於人世。

    十一,選擇傳播啲乜思想,都係反映一個人嘅品味、價值等等。呢首歌,係會令香港人有共鳴嘅,識得唱,咪一齊唱囉。

    #時代之歌 二次音樂

  • 伊甸共鳴3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10 14:02:04
    有 45 人按讚


    各位捧油大家好,我是打油君。

    今天是選前最後一天了。到了明天,人們會魚貫走向投票所,投下神聖的一票,為過去這一年的焦慮劃下暫時的句點。如無意外,這篇文章則是選前打油君的最後一篇長文了。

    我想說聲謝謝。

    一年前的我,憤怒而無助,自囿於狹小的生活世界,在家庭和工作之間載浮載沉。雖然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憂心,卻同時感到深入骨髓的無力。開始寫作,本來只是想找一個出口,就算關在暗無天日的鐵屋裡,也要發出不甘心的吶喊。卻沒有想到,有這種感受的,從來就不只有我一個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此起彼落,終於變成喧嚷的合唱。今天的我們不再自我懷疑、不再分崩離析,不安仍在,但是前後左右並無膽怯之人。

    我看似話多實則內向而不擅長人際交往,向來鮮少回應各位捧油的留言。然而大家一路走來的鼓勵與共鳴,我從來沒有錯過。請原諒我的口拙,並收下我的感謝。

    ✻✻✻

    話說,在這個時刻,你們焦慮嗎?擔心明天選舉的結果嗎?我懂,但是請不要焦慮。這四年下來,台灣其實越來越堅強。並且,請容我自以為是地說一句,台灣比你們想像的還要堅強。

    我是這樣理解過去幾年台灣的變化的:馬政府時代,對外,政府對兩岸關係的詮釋跟不上年輕世代的國家想像;對內,國家對個人的無節制暴力帶來了憤怒的反撲。台灣社會在我的前一個世代掀起的社會反抗,似乎繞過了我這個年紀的許多人,在更年輕一些的世代裡瀰漫昂揚。經過了比我年輕一點的野草莓、比我年輕不少的送仲丘和太陽花,一股由下而上、由憤怒的個人組成的社會力量,最終決定了2014的縣市長選舉和2016年的總統大選的基調。年輕、本土、進步的力量看似大獲全勝。

    然而在社會的另一個角落,對馬政府失望、忌憚新生社會力而缺席上一場大選的人,其實一直都在那裡。陰錯陽差地,他們在一個超越常識、甚至破壞常識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就像幾年前的年輕人一樣,一個一個站出來集結成強大的反撲。在此同時,原本看似勢不可擋的年輕本土進步力量,其實打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地整合過。在2016以前,他們有同樣的憤怒,一點星火就可以變成燎原之勢;在2016以後,不同的政治、社會改革目標和對改革進程的想像讓他們陷入對彼此、甚至對自我的懷疑。

    於是就有了2018。看似突如其來,實則蓄積已久的潰敗,對於新一代的社會力量來說,既是其缺乏內部聯繫感的結果,也是足以讓聯繫感進一步斷裂的原因。在選戰之前,已經有各種路線之爭;在選戰之後,當然更有各種自我懷疑與抓戰犯。那一年的年底,是這股力量最脆弱的時候。

    在那個當下,我們可以選擇分裂、自相殘殺、甚至投靠當時的贏家。然而多數人冷靜了下來,爭辯仍在繼續,但是共同的目標也隨之日漸清晰。更重要的是,爭辯與共同目標的並存,把2016以前相對缺乏橫向聯繫、在集體的情緒爆發中營造共同體錯覺的「行動的社會」(active society)逐漸連結成有歧異但能溝通、就算溝通失敗仍然擁有共通的目標感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

    問問自己吧。一年過去了,你還自我懷疑嗎?一年過去了,你身邊的朋友變多了嗎?

    我的朋友變多了喔,就是你們啊。

    我認為,經過這一年的敲打,此時此刻是這股社會力自誕生以來最堅強的時候。

    ✻✻✻

    所以,在明天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

    沒什麼別的,就是繼續成長茁壯下去。

    如果選舉結果不如人意,我們繼續團結這個日漸凝聚的社會力量,繼續爭辯、但也繼續尋找共同點。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繼續保護這個國家。

    如果贏了呢?我們繼續團結這個日漸凝聚的社會力量,繼續爭辯、但也繼續尋找共同點。選出了我們的政府,就要繼續監督它。這一次不要失去方向感,人民之間的社會連帶要比以前更強大更健康。要做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選戰的激情裡有太多傷痕需要癒合。

    蔡英文昨天說,選舉過後,無論結果如何,請擁抱身邊的韓國瑜支持者。而我想強調的則是,請擁抱在過去幾年中為了這片土地不曾放棄苛責政府的公民團體。

    然後,請擁抱跟自己有同樣信念卻投下不同政黨票的人——如果你沒有打從一開始就那樣做。

    所以,不管輸贏,我們都是做一樣的事,不是嗎?

    那又何必焦慮呢?

    就安心而堅定地固票、催票、明天去投票。這一票為什麼是「神聖」的一票呢?社會學家涂爾幹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裡說,人們對神聖性的認識,源自於他們意識到了一個存在於他們之中、超越他們的個體存有、帶領他們向前走的東西。對於這個共同體,原始部落假借以圖騰,啟蒙時代名之為社會。

    明天這一票,是奮勇前行的共同體的印記。

    ✻✻✻

    這一年來,打油君的大頭貼從來沒換過,這張圖是保羅 · 克利的畫作〈新天使〉。在哲學家華特 · 班雅明的筆下,他有另一個名字叫「歷史的天使」。在班雅明的描述裡,歷史的天使是一面凝望著其佇足之地的斷井頹垣、一面被來自伊甸園的暴風捲起,背向未來而不甘願地飛翔著。

    班雅明後來在逃離納粹追捕時,自殺於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他對歷史天使的描述,標示了西方文明對「人能否成為歷史的主體」最悲觀的瞬間。

    這是我在一年前,成立這個粉專時的心情。那今天的我呢?

    不久前的某天,在文章寫到一半,看著這幅畫時,我突然意識到:對我們這些觀畫者而言,歷史的天使固然是望向我們身後的廢墟,我們卻是面向他所背對的未來啊。

    我們一起往前走好嗎?團結我們的社會,把這個國家守下來。不只這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

    We can do no other.

    Here we stan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