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企管研究所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企管研究所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企管研究所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企管研究所出路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伊斯坦堡情旅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解密!「順時中」的土耳其企業其實是一家⋯⋯ ⠀⠀⠀⠀⠀⠀⠀⠀⠀⠀⠀⠀ 幾天前在發佈順時中那篇貼文後,不少人問我那到底是哪一家公司? ⠀⠀⠀⠀⠀⠀⠀⠀⠀⠀⠀⠀ 基於塞爾的工作隱私我當時沒有說是哪一家銀行,不過他們原本就很為員工、家屬著想。現在,我唯一能告訴大家的就是——他們是一家「伊斯蘭銀行」! ⠀...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2分之一強】專屬頻道會員→https://bit.ly/3cLDzZw 主題:學以致用?!學了沒用?!老外驚人學歷大公開!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MSgtZhXQc&list=PLyi-Ztspx3ak8Y5MFFS...

企管研究所出路 在 不務正業的超能力 | 職業訪談 | 斜槓經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05:52

​⠀ 最近因為Yahoo奇摩知識+要關閉,很多人開始回顧以前在上面問過的中二問題,前幾天也好奇打開自己以前問過什麼屁,除了國高中時問過一些很屁的電動問題之外,意外發現這段​⠀ ​⠀ -​⠀ 請問電機系未來多元化出路方向?​⠀ 小弟是目前就讀於中山大學電機系的學生,​⠀ 在電機系念的沒有說很差也沒有...

  • 企管研究所出路 在 伊斯坦堡情旅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1 21:30:37
    有 880 人按讚

    ▌解密!「順時中」的土耳其企業其實是一家⋯⋯
    ⠀⠀⠀⠀⠀⠀⠀⠀⠀⠀⠀⠀
    幾天前在發佈順時中那篇貼文後,不少人問我那到底是哪一家公司?
    ⠀⠀⠀⠀⠀⠀⠀⠀⠀⠀⠀⠀
    基於塞爾的工作隱私我當時沒有說是哪一家銀行,不過他們原本就很為員工、家屬著想。現在,我唯一能告訴大家的就是——他們是一家「伊斯蘭銀行」!
    ⠀⠀⠀⠀⠀⠀⠀⠀⠀⠀⠀⠀
    這下很好猜了,總共也只有六家😂
    ⠀⠀⠀⠀⠀⠀⠀⠀⠀⠀⠀⠀
    留步呀客倌們!別看到「伊斯蘭」三個字就準備走人,我們這個專頁就是以介紹土耳其文化呀社會為重心,好歹給萊拉一個機會,跟大家介紹一下大部分人都很陌生的「伊斯蘭金融」!也給自己一個認識它的機會吧~🤗
    ⠀⠀⠀⠀⠀⠀⠀⠀⠀⠀⠀⠀
    雖然日常生活中萊拉是那種買東西時錢會算錯,在家把錢藏在抽屜裡結果自己忘記兩年後被我媽挖出來的那種人,但是長期在塞爾的「碎念」之下(他的博士論文就是以伊斯蘭金融銀行為題),對伊斯蘭金融是有一點概念的!
    ⠀⠀⠀⠀⠀⠀⠀⠀⠀⠀⠀⠀
    在談到伊斯蘭金融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塞爾時常跟我說的一些工作理念,也就是為什麼他想進伊斯蘭銀行工作。
    ⠀⠀⠀⠀⠀⠀⠀⠀⠀⠀⠀⠀
    他大學主修企管,研究所學金融,畢業後銀行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當時的他也很嚮往,在思考要投履歷給哪家銀行時,他說了:
    ⠀⠀⠀⠀⠀⠀⠀⠀⠀⠀⠀⠀
    「我是個穆斯林(回教徒),希望未來工作也可以是「清真」的(在伊斯蘭中合法的意思),我不想變成讓別人房子被抵押或害人破產的幫兇,伊斯蘭銀行大概是比較適合我的選擇。」多年前,他便這樣進了現在的這家公司。
    ⠀⠀⠀⠀⠀⠀⠀⠀⠀⠀⠀⠀
    這裡並沒有批評一般銀行的意思,畢竟作法各有不同,他純粹是在表達個人想法和理想而已🙏🏻
    ⠀⠀⠀⠀⠀⠀⠀⠀⠀⠀⠀⠀
    而大家都知道伊斯蘭教對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有一套很完整的規範,從服裝、婚姻、財產、葬禮到遺產都有明確的權利義務,目的是確保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受到保障。
    ⠀⠀⠀⠀⠀⠀⠀⠀⠀⠀⠀⠀
    可以講的實在太多,在萊拉看來,伊斯蘭很多方面也許不再適用今日的社會,但在1400年前的時空裡,它確實是站在弱勢者的角度去進行社會改革的,而現代也有許多學者努力為它尋找出路,這方面大家有興趣的話未來萊拉可以多介紹一些!
    ⠀⠀⠀⠀⠀⠀⠀⠀⠀⠀⠀⠀
    總之,什麼都管的伊斯蘭在金融方面當然也要插一手💪🏻💪🏻因此就有了伊斯蘭金融的誕生!
    ⠀⠀⠀⠀⠀⠀⠀⠀⠀⠀⠀⠀
    ⠀⠀⠀⠀⠀⠀⠀⠀⠀⠀⠀
    ■ 什麼是伊斯蘭金融?
    ⠀⠀⠀⠀⠀⠀⠀⠀⠀⠀⠀⠀
    簡單來說它的宗旨就是——「盈虧共享,公平交易」🌓⚖️ 它禁止銀行收付利息,反對以錢滾錢的商業模式,並提供更有保障的投資管道給大眾。
    ⠀⠀⠀⠀⠀⠀⠀⠀⠀⠀⠀⠀
    當然,詐騙呀賭博呀、色情的、有豬肉有菸酒和有「武器的」(這裡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多少假借伊斯蘭發動戰爭的人了吧)都屬於違反伊斯蘭教義的商業活動,伊斯蘭銀行是不會和這些產業有往來的!
    ⠀⠀⠀⠀⠀⠀⠀⠀⠀⠀⠀⠀
    一旦發現有人利用這些不法的東西在賺錢,伊斯蘭銀行會怎麼做?把這些人賺來的錢,通通捐出去!!😂😂 他們會捐給當地的慈善機構或是伊斯蘭相關的文教協會,把錢花在社會上最需要的人身上👍🏻
    ⠀⠀⠀⠀⠀⠀⠀⠀⠀⠀⠀⠀
    ⠀⠀⠀⠀⠀⠀⠀⠀⠀⠀⠀⠀
    伊斯蘭銀行就是遵循伊斯蘭金融來進行商業活動的銀行,不只穆斯林可以開戶,所有人都可以哦!😊
    ⠀⠀⠀⠀⠀⠀⠀⠀⠀⠀⠀⠀
    萊拉用最白話的方式,把我對它的認識解釋給大家,當然,它背後還有很多我不懂、比較深入的專業知識,想研究的人可以上網找找書囉!
    ⠀⠀⠀⠀⠀⠀⠀⠀⠀⠀⠀⠀
    這一講太長了,趕緊收尾~🤪 以前聽過不懂的人亂說,說什麼伊斯蘭銀行是專門給 #娶四個老婆 的人開戶的,這到底!哪來的說法?🤣
    ⠀⠀⠀⠀⠀⠀⠀⠀⠀⠀⠀⠀
    大家對伊斯蘭銀行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聽完萊拉說明後,和你原本想的有什麼不同?留言告訴萊拉,和大家分享吧👇🏻
    ⠀⠀⠀⠀⠀⠀⠀⠀⠀⠀⠀⠀
    - - -
    ⠀⠀⠀⠀⠀⠀⠀⠀⠀⠀⠀⠀
    閱讀更多文章:https://leylajhang.com/
    訂閱我的頻道:https://reurl.cc/mn9YG7

  • 企管研究所出路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1-15 16:13:09
    有 159 人按讚


    【1/1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成功與失敗的分界點不在於教育、訓練與經驗,而是挫折復原力…。」
    SO~~挫折的發生能帶給你一個靜心思考的機會,
    了解自己、觀察外在環境,進而找到新的出路,
    記得適時為自己打打氣哦…。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林彥丞: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

    在國中階段,媽媽曾必須小心翼翼不過問林彥丞的功課,因為若是用這個標準衡量,「他什麼都不是,在父母眼中找不到一個優點,會全面崩潰。」
    他是每一堂課都睡、考試成績只會拉低班上成績的「千睡爺」和「拉拉隊」。這樣以考試成績來衡量的「壞學生」,是「沒有選擇」、「不必作夢」的一群。但是林彥丞和爸爸媽媽都不放棄探索,找回自信後,他什麼都不怕……
    - - -
    今年二十八歲的林彥丞,看起來陽光、健康,是個熱愛工作的「小老闆」。他推廣樂活式的健康生活,代理荷蘭百年老牌Gazelle自行車,引進歐洲家庭必備的自行車兒童安全座椅等配件,創業第一年就已賺回成本。沒有背景、沒有錢,林彥丞靠著「陌生開發法」創業,直接打電話、飛荷蘭談成代理權。
    林彥丞擅長替自己爭取機會、找資源,這是他在顛簸成長過程中練就的本事。很難想像這個充滿自信的年輕人,國中階段「看不見光,什麼都不在乎」。
    他是被台灣教育制度放棄、主流價值認定「沒有選擇」、「不必作夢」的一群。還好他的父母沒有放棄,協助他在「主流」和「學業」以外的廣闊天空,張開探索「興趣」的天線。高中當志工的經驗,讓他的探索天線第一次接收到「就是它!」的電波。林彥丞在那瞬間找回自信,體會到「我也不錯」的悸動開心。

    看不到光的青春期
    要不是媽媽汪詠黛為了出書,向兒子求證國高中的「事蹟」細節,林彥丞根本不願意回想那段很痛、看不見光的歲月。
    噩夢當然從成績不好開始。在台北的明星國中,他穩居班上倒數三名,外號叫「千睡爺」,上課聽不懂一直睡;又名「拉拉隊」,把班級校排名成績拉下來。一大串惡劣的行跡:作弊被抓到、回家後從不打開書包寫功課……都是因為沒有舞台,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
    在學校的挫敗和屈辱,林彥丞一股腦發洩在家人身上—飆髒話罵人,罵完跑回房間哭,留下媽媽在客廳哭,不輕易表露情感的爸爸則跑到車子裡哭。「全家哭了一缸子眼淚,大家都很受傷,而且經常失眠,」媽媽汪詠黛用「慘烈」來形容那段時期的親子「嗆聲大戰」。
    但是她去上人本的父母課程,相信「兒子有溫柔的眼神絕不會變壞」。也下定決心不再過問兒子的功課,「否則他什麼都不是,在父母眼中也找不到一個優點,他會全面崩潰,」汪詠黛說。
    父母開始學習「放心、放下但不放棄」,和老師合作,培養他「學業以外」的能力。晚上同學留校課輔,林彥丞跟體育老師學打桌球;省下補習費,去補籃球、學朱宗慶打擊樂。假日全家「四輪加二輪」(轎車後掛著單車),陪最愛騎單車的林彥丞,到處趴趴走;甚至買全副行頭,讓他加入大人的車隊。暑假打死不參加暑期輔導,便由爸媽出時薪、請朋友「假裝」雇用他當工讀生,從打工中體會努力才會得到的滋味。
    高中就讀台北陽明山上的私立惇敘高中,是爸媽替他做的選擇。因為林彥丞依舊「自我放棄、什麼都不管」,爸媽知道他考不上高中、念高職又沒有明顯傾向,「惇敘有綜合高中,可以讓他再試試,」媽媽說。

    高中覺醒,扭轉人生
    高二就讀資訊管理科,他開始找回自信。「以前又矮又胖」的他突然抽高,居然被全校第一名的學妹喜歡,「外表太重要了!」林彥丞第一次覺得自己好看。同時,比起其他更差的同學,他「稍微認真」,竟然能考到第一名。更重要的,寒暑假擔任導覽志工和遊學紐西蘭的經驗,讓「像吞了炸藥一樣」的火爆小子林彥丞,開始「醒過來」,想「扭轉自己的人生」。
    他到歷史博物館擔任達文西畫展的導覽志工時,發現自己喜歡人群、喜歡講故事,而且「全部人都圍在旁邊聽你講,講完大家都拍手,覺得自己好重要。」他從此愛上志工服務,並從國內服務到國外。
    從小不乏出國旅遊、打工經驗,獨立的林彥丞在高二的紐西蘭遊學營中,發現自己敢大膽開口用破英文和外國朋友交談。一次必須團隊合作的野地求生訓練更讓他開竅,英文是「求生」能力之一,也是他的強項和最愛。
    回來後,堅持要念大學,要主修應用外語。這是林彥丞最大膽的一次「賭注」。因為惇敘的商科課程,並沒有外語科的訓練,也不可能為他一個人改變。
    那時的導師邱瓊滿記得,林彥丞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不行的不敢臭屁」,他接受學校不會改變課程的事實,第一次自己向爸媽要求補習。一旦自己想要念書,擋也擋不住。「這輩子從來沒看過兒子那麼認真的白天上課、晚上補習,」汪詠黛忍不住眼眶泛紅。

    在課業之外的地方證明自己
    找到自己的喜愛和強項,林彥丞在龍華科大嶄露頭角。他還是一貫在功課以外的地方證明自己,硬是連續考取國際領隊執照、國內英語導遊執照。他擔任系學會會長,不錯過任何一個國際參訪的機會,更擔任青輔會第一屆國際推廣大使,接待來台學中文的外國學生。
    他在兩千名台清成交名校學生中,脫穎而出獲選進入微軟實習生計畫,讓他確認自己的優勢、更有自信。他更發現大學和技職體系的資訊落差太大,「我隨時上台大、清大的網站上找資源,因為技職體系什麼都沒有,即使有,學生也不在乎,覺得那是給好學生的。」他常看到技職生不敢大聲講出自己的校名,怕人家沒聽過。
    「我們的教育沒有給孩子自信,小朋友沒有自信就一直往後,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就是不知要從哪裡加強呀!」他常在演講中鼓勵台下的技職生,要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往往一片淚眼相對。
    同學都是「非常會考試的人」,但他一路用推甄方式進入東吳企管研究所;甚至還替自己爭取到德國交換學生一年,是東吳第一個非德文系的交換學生。
    面對台灣的教育主流價值,林彥丞選擇另闢蹊徑。他感謝父母沒有放棄他,「否則一定上社會新聞。」「技職生不一定要變成吳寶春、台灣之光才叫好,」林彥丞說,「做自己喜歡的,又可以幫助別人,就很快樂。」
    他的心因此愈來愈柔軟,路,也愈走愈順暢。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3383-林彥丞:哪個學生不想考出好成績?/)

    ***************************

  • 企管研究所出路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30 12:03:00
    有 117 人按讚


    【勇於追逐夢想】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APIAA院士 詹文男

      最近有位台大的學生寫了一封mail給我,他說『老師,我對未來很迷惘…』希望我能給他一些職涯發展上的意見。這讓我想起曾經看了一場音樂劇-隔壁親家,這是由已過世的作家廖風德所著之『隔壁親家』所改編,主要是描述台灣早期農村的許多小人物在新舊社會環境變遷中,價值觀的改變與內心的失落。

      故事描繪宜蘭水底寮農村,兩個情同手足的小男孩石龍與粗皮,以一張圖畫訂下真摯的友情約定,但各自長大成家後,卻因社會演變與差別的人生際遇,在種種衝突與矛盾下逐漸變質。不過第一代水火不容,第二代卻發生三段坎坷的愛情,此劇透過兩家在不同的生活情調中,配合老農、老兵、城市人的心聲,內容相當深刻,相信曾經歷過那純樸美好年代的3,4,5年級觀眾一定心有戚戚。

      劇情感人,成員的背景更令我感動。擔任此一音樂劇的藝術總監、編劇及作詞者楊忠衡先生是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畢業。劇中演石龍小兒子的江翊睿先生是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全力投身舞台表演工作,目前還擔任神秘失控樂團主唱,這在我們那個年代真的是相當少見。

      就在我分享這個故事與經驗給朋友之際,一位同事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她女兒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我想一想她女兒不是在美國大學念電機系嗎?後來才知道,對電機沒有興趣,畢業後放棄即將到手的優渥待遇,轉而修習音樂碩士、博士。最近將有鋼琴及小提琴的公開演出。

      當然,作父母的還是有些不捨,究竟原來的理工出路還是較穩定,未來音樂之路是否能夠讓生活無虞仍在未定之天。不過子女既然有此興趣與夢想,父母也只好轉念支持。這使我想到組織內一位負責MIS的電腦碩士,也已轉行全時投入音樂劇及樂團,相信其也經過一連串的掙扎過程。

      回想自己年輕時候對工作生涯的定位似乎也面臨許多轉折:高中時候對心理領域有很大的憧憬,根據聯合國的趨勢預測,2020年全球最大的問題是憂鬱症,心理醫生屆時應是最熱門的行業之一,因此大學聯考時就想將心理系當作第一志願。

      不過在填寫志願時,老爸說,這個科系畢業將來怎麼找到工作?只好跟現實妥協,改填寫就業應無問題的電機系。

      電機系的日子對我這種喜歡熱鬧的人來說,實在有點無聊,因此似乎有點逃避似的去選修中文系及商學院的課、玩社團,辦活動----等,但也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在一番自我省視後決定報考企管研究所,當時所有電機系同學都在準備工程相關的科目,只有我相當異類的在念會計、經濟這些過去從未接觸的科目,結果運氣還不錯,順利進入企管的領域。其過程不但充實,也樂在其中。

      這個社會已愈來愈多元,也愈來愈具包容性,基於自己的興趣,轉行追求夢想的人愈來愈多。之前一段廣告片,描述五位平均81歲的老人騎機車環島的故事,感動許多人,其提醒大家不論多少年紀,只要還活著,只要還能動,就應該勇於追夢!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