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計畫》揭開體制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 (7.8/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
⠀
文章太長忍痛刪掉第一段
⠀
作品常帶有濃厚社會現實主義,多半圍繞韓國歷史事件或反映種種社會議題的導演鄭智泳,在 2012 年講述韓國經歷 1980 年光州事件,民主運動人士...
《#黑計畫》揭開體制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 (7.8/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
⠀
文章太長忍痛刪掉第一段
⠀
作品常帶有濃厚社會現實主義,多半圍繞韓國歷史事件或反映種種社會議題的導演鄭智泳,在 2012 年講述韓國經歷 1980 年光州事件,民主運動人士遭到獨裁政府刑求拷問的電影《南營洞1985》之後,相隔7年又再度把真實社會事件給搬上大螢幕,推出改編自 2003 年韓國外換銀行收購弊案的《黑計畫》,呈現人們平時不常關心,認為跟自己生活沒有太多關聯,但卻真實存在、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重要事件。
毫無疑問,《黑計畫》又再次證明了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與強大,總是能以韓國過去的歷史傷痕或政府弊案的真實故事為基礎,透過人們對現實的無奈拍出一部部帶有強烈批判意味,以電影激起人們思考和開始關心相關議題的作品,無論是過去幾部極度催淚的《熔爐》、《希望:為愛重生》,或者讓人省思民主意義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認為他們對這類故事題材的高度掌握,都足以讓這些作品有資格被定義歸納成一個像是「黑歷史」或「反思」的新電影類型。
⠀
《黑計畫》把故事聚焦在一起因為職員偽造文書,讓銀行遭賤價售出的收購案之上,透過一位跟銀行毫無關聯的檢察官敏赫,在遭控性騷擾而試圖幫自己申冤,找出死者真正死因的調查過程中,因為意外發覺兩起案件之間若有似無的連結,驚覺自己只是被有心人士利用來模糊焦點,掩蓋背後殺人滅口的不為人知秘密,來把原本生硬複雜的金融題材來跟觀眾較為熟悉的殺人案件互相結合,光看整個劇情架構《黑計畫》就非常讓人感興趣。
看著《黑計畫》收購弊案的主線劇情,實在不難把它跟 2018 年上映,同樣以金融與國家內幕為主題,講述 1997 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國恥日」的《分秒幣爭》聯想在一起。雖然《黑計畫》把從 2003 年持續至 2012 年的真實「收購到售出」事件濃縮成電影中 2011 年的幾個月,跟《分秒幣爭》時間看似相差將近 14 年,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卻有著一脈相承的關聯性。
在 1997 年韓國政府破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融資協助所簽下的協訂,讓韓國開放讓外資介入金融市場、併購本土企業,雖然改變了韓國過去封閉的經濟結構,但也因為資本主義的缺陷而造成海外資金洗錢等金融犯罪問題。因此,《黑計畫》透過偽造銀行「資本適足率,BIS」來低價收購的金融弊案,詳細呈現政府機關與金融機關官商勾結的不公不義,讓檢察官敏赫從原先的旁觀者到最後完全投身其中,奮不顧身地揭開那隱藏在體制背後的社會黑暗面。
我想這就是韓國電影厲害的地方,儘管我們已經看了這麼多相似的題材,但仍舊能被《黑計畫》輕鬆又不失深度的故事風格給深深吸引,或許電影本身並不完美,但能夠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解釋艱深難懂金融術語,讓觀眾看見資本主義社會打著自由市場經濟的背後,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被少數權力階層的那雙「看不見的手」與那些根深蒂固的利益結構所控制,或許這都是每個人都必須清楚明白、關心,從個體聚集影響力去嘗試監督和改變的問題。
我喜歡《黑計畫》的角色塑造,完全能感受到編劇對劇本的用心與導演對劇情的掌握,讓趙震雄與李荷妮同樣具有理想的兩個人在故事中成為互相合作,但同時又能互相對比的存在,進而強化電影本身「是否能在誘惑中堅守自身正義與道德底線」的主題。我們會對片中律師娜莉面對龐大利益而無奈選擇妥協感到失望,也會被檢察官敏赫從一位原先只希望幫自己洗刷汙名的小人物,到最後因為身為一位執法者而奮力一搏的行為鼓舞,即便小蝦米終究無法敵過大鯨魚,但就像《黑計畫》這部電影一樣,達成喚醒人民且引發社會對議題關注的目的還是非常能讓人感動。
回到現實情況,Lone Star 這個 2003 年以 1.3 兆韓元低價收購外換銀行的「外資公司(?)」,因為曾在 2007 年希望以 5.9 兆售出遭到韓國金管會拒絕,雖然最後在 2012 年還是以 3.9 兆成交,但仍舊提起國際訴訟(ISD),要求韓國政府需賠償 5.3 兆韓元損失的官司直到現在還在進行當中。我想就如同《黑計畫》片尾所說,如果政府敗訴這個金額將由全體韓國人民共同承擔,我們在透過導演角度看見故事的全貌之餘,是否也該要主動關心自己身邊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我認為這都是《黑計畫》的主要核心。
整體而言,《黑計畫》利用這位總是以高亢情緒來面對所有事件,無論是自身冤屈,或者在調查弊案過程遭到施壓而憤慨不平的檢察官,來對比現今人們多半希望自己不要惹麻煩而縱容犯罪,還有這個只要有錢就好辦事的社會狀態,都不禁讓人反思自身對時事議題的冷漠。我們痛恨政府與財團的官商勾結,也對社會上不公不義感到憤怒,總是期待有個人能挺身而出,把背後隱藏的真相給公諸於世,但卻都沒想過如果自己也涉入其中,是否有勇氣揭發惡行,還是選擇跟他們同流合汙?或許片尾還是偏向煽情,但我想光是片中敏赫面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態度,就讓《黑計畫》具有相當高度的意義,而且韓國電影不讓人哭就不能被稱作韓國電影了,不是嗎?
#鄭智泳 #블랙머니 #BlackMoney #정지영 #趙震雄 #조진웅 #李哈妮 #이하늬 #이경영 #강신일 #조한철 #李聖旻 #이성민 #허성태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catchplay_film
企業併購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下專欄 #迪士尼帝國 #絕地大反攻
很多人說疫情加速轉型,但一年半來,事實是大大小小企業們努力嘗試,多數卻只能減緩衰退,很少能真的建造出再成長所需的二號引擎。
原因很容易解釋,新經濟發展二、三十年,從大平台到各細分垂直,Apple、Amazon、Google、Facebook 等在內的領域霸主們早已兵強馬壯、各據山頭。如今突入叢林的小白兔,不但難與其競爭,往往還得倒過來繳租稅給他們。
因此少數成功案例,就值得我們關注、學習。放眼全球,這兩年最令人讚嘆的轉型故事,莫過於由迪士尼擔綱的絕地大反攻。
時序回到疫情打擊最猛烈的 2020 年第二季,三分之一收入來自主題樂園的迪士尼,繳出了營收年減 42%、淨利率為負 40%、單季大賠 47.2 億美金的慘烈成績,是過去 19 年來,首次出現營業損失。況且,若不是 NBA、MLB 等職業聯盟因為停賽,延遲向其下的 ESPN 收取授權金,狀況還會更慘。
迪士尼股價也對應從 2019 年的 151 元高點一路跌到 85 元,讓市值從 2,700 億美金縮水到 1,690 億美金。在疫情還看不到終點的當時,大家都在懷疑曾經所向披靡的迪士尼帝國,是否從此一蹶不振。
令人玩味的是,也就在那之前不久、2020 年 2 月時,擔任迪士尼執行長長達 14 年,期間帶領該公司完成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等重大併購,以及開張香港、上海等主題樂園,讓市值成長高達 3.4 倍的英雄 Bob Iger 才剛毅然退休,換上大家不熟悉的 Bob Chapek,大敵當前卻是由新手掌舵,更讓大家不安。
但事實證明,27 年迪士尼經驗的 Chapek,是位有極高智慧的十倍勝領導人,在最壞的時間接手,卻把疫情這個厄運事件,化為恐龍轉身酷斯拉最大的動力來源。
汲取他在 2014 年帶領迪士尼推出 Imagicademy 系列 App,把旗下受歡迎的米老鼠等 IP 數位化,以寓教於樂方式服務兒童的成功經驗,Chapek 決定重壓 Disney+ 串流平台,做為轉型的旗艦。
但在全球 OTT 產業,已經有訂戶數高達 2 億的 Netflix,身為訂戶規模僅為其六分之一的後進者,迪士尼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首先是投入自身數十年積累下來的 IP 優勢,把迪士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星空等子品牌旗下的超強片庫,高達數千集戲劇與數百部電影,全部收納到 Disney+,確保在內容數量與選擇豐富度。
接著再利用既有 IP 中受歡迎的角色,延伸創作像是漫威宇宙的《汪達與幻視》、《洛基》、《獵鷹與酷寒戰士》,以及星戰系列的《曼達洛人》等影集。並且趁院線受疫情而停滯的同時,把如《黑寡婦》、《時尚惡女:庫伊拉》、《路卡的夏天》等強片在 Disney+ 同步上映。這些做法讓 Disney+ 能快速接收所有子品牌的觀眾基礎,無需重新找尋受眾。
有了超強內容,迪士尼同時在 Disney+ 平台功能與定價上,展現出顛覆 Netflix 的決心。
當對手只在高級版產品提供超高畫質、支援 4 裝置同時觀看等功能,Disney+ 直接把這些選項變成標配,同時間,還把使用者數量、可下載內容的裝置數都大幅升級。
內容與功能拉齊、超越後,Disney+ 卻在價格上選擇破壞,單月訂閱價只有 Netflix 高級方案的 5 折,相當於其入門版價位。
這些作為,大多都會犧牲短期獲利,但為求長期轉型非成功不可,迪士尼在 Chapek 帶領下,全力用整齊和諧的步伐,執行了這個大膽而目標明確的策略。
把性價比拉到如此高的結果,Disney+ 果然大受市場歡迎。在過去一年半展開驚奇的訂戶成長之旅,到 2021 年 7 月的最新數字,已經達到 1.2 億,年增高達 102%。同時間,Netflix 的訂戶成長則大幅放緩,從去年第二季的年增 27.3%,下滑到今年第二季的僅 8.4%。
到此為止,雙方的用戶數差距從六倍縮小到 45%,換言之,在未來一、兩年內,迪士尼有機會後來居上,奪走全球 OTT 霸主寶座。
在 Disney+ 發功下,迪士尼最近一季對消費者直售部門的營收年成長 57%,再加上疫情降溫,集團整體營收、獲利已回到去年第一季疫情前的水準。股價當然大受激勵,在早先寫下 203 元新高,之後保持在 170 元以上。市值則重新超越 Netflix,達到 3,300 億美金。
結論是,迪士尼的案例告訴我們,要成功轉型,領導者必須擁有高度的智慧與決心,能夠基於既有優勢,定義明確的轉型目標,並且要有適度犧牲原有事業與短期獲利,成就新事業長期發展的勇氣。
企業併購定義 在 Gamma 美股科技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odcast更新了】
#菜雞變司機
EP3:為什麼不該拿學校教的東西來投資?你只要學會這些就不用花大錢去上 ___ 了!(會計篇)
🎙️ Podcast 連結:https://gamma.soci.vip/
📩 免費電子報訂閱: https://bit.ly/39U5HKw
✍🏻 分析全文:https://gamma.to/notes/RlQonteyuo9mfv8Lxd2Y
🔖 各位投資人要謹記於心的是,會計學、金融、稅務等知識都只是投資的基礎,投資有 99% 的時間都應該花在了解一間公司的商業本質、產業狀況和了解自己在公開市場中參與的賽局(誰是你與你對做的對手,為什麼你比對方更有優勢)。這些知識都只是基礎中的基礎,了解這些知識後並不會給你任何投資上的優勢(因為公開市場上的投資人都知道這些基礎知識了)。
🔖 會計學 (Accounting):在學校,你會學到複式簿記 (Double bookkeeping)、損益表 (Income Statement)、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現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 和成本會計 (Cost accounting),也可能會在更進階的課程中學到移轉訂價 (Transfer Pricing)。
成本會計和移轉訂價只對那些在大公司會計部門工作的人是重要的,負責這些工作的人會獲得他們應得的報酬。但是對於一般公司投資人而言,這兩個可以說是最沒有用處的知識。
🔖 1. 資產項目 (Assets)
-現金與約當現金 (Cash & Cash Equivalents):有價證券 (Marketable Securities,市場流動性高的證券) 與現金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有價證券被當成現金與約當現金。
-應收帳款 (Account Receivable):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款項。應收帳款可以透過 Factoring 來改善現金部位。
-存貨:有許多方法可以來計算存貨,比如說先進先出法 (First In, First Out - FIFO)、後進先出法 (Last In, First Out - LIFO) 和移動平均法,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項目。但你如果你不是從事不良資產投資的話,那麼不用去在意這些不同的方法。
-淨土地、廠房和設備 (Net PPnE):資本支出 (Capex) 花出去後就會變成這個項目。這個項目可以被質押來獲得優惠利率的有擔保借款。
-無形資產 (Intangibles):這可以是從軟體資本化得到的商譽 (Goodwill) 或是來自併購行為的商譽。當資產負債表上有這個項目,攤銷 (被當做支出) 不會影響到現金流,所以當你發現一間公司有很龐大的無形資產和攤銷項目時,你應該要去觀察這家公司的 EBITDA 或是 EBITA (因為兩者都是計算攤銷前盈餘),把這兩個當成產生現金流能力的替代指標會是更好的觀察方式。
🔖 2. 負債項目 (Liabilities)
-應付帳款 (Account Payable):需要付出去的款項。
-債務 (Debt):這個項目是從銀行借來的資金或是透過公司發行公司債所獲得的資金。這個項目在計算淨負債時很重要。
-財務租賃 / 營運租賃 (Financial Leases / Operating Leases) :這兩個項目是否該被歸類成負債是有爭議的。但 Gamma 通常只要這兩個項目出現在資產負債表,就會把這兩個項目當成負債。
-遞延營收 (Deferred Revenue):這個項目對於 SaaS 公司而言通常是很重要的指標,可以當成在滿足客戶需求前,客戶所做出的訂單,並當成未來的債務。這是一個營收的領先指標,所以追蹤一家公司的遞延營收在預測未來的營收上是很重要的。
🔖 3. 權益項目 (Equity)
-少數股東權益 (Minority Interest):這是由少數股東所持有的股東權益,這大部分是由母公司所持有。
-股東權益 (Shareholder equity):這個項目只對一些很看重資產負債表的商業模式才重要(例如:金融機構就需要去注意的數字),因為他們被規定必須要維持一些資本項目上要求。除非你正計算一間公司在清算的情況下會如何 (商業價值是負的),不然這個項目其實不是很重要。
🔖 你只需要搞懂這些損益表的項目
-營收:每間公司對營收的定義都不同。當你使用一些會用到營收的指標,比如說 EV / Sales 並拿來比較多間公司,你會想要確保這些公司對於營收的定義都是一樣的。打個比方,$ADYEN vs $SQ vs $PTPL 或 $TTD vs $APPS 這兩種比較組合中,它們對於營收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兩個例子中,直接拿 EV / Sales 不會是一個估值的好指標。
#更多內容於全文中
企業併購定義 在 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成功不是藥,不能用吞的
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辛苦,所以脫貧的第一步就是改變思維。
怎麼說呢?有沒有發現,所有激勵課程都強調「只要你說能,你就一定能」,但喊完這句話之後,問題好像還是沒有辦法解決。
相對的,《Forbes 富比世》前十大富豪包含身價 1770 億美元的《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身價 1510 億美元的《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身價 1500 億美元的時尚界巨頭 LVMH 集團的CEO 貝爾納阿爾諾,其他還有比爾蓋茲、馬克祖克柏、華倫巴菲特、勞倫斯艾莉森、賴利佩吉、謝爾蓋布林、穆克什安巴尼等,好像從來沒聽他們說過這樣的「口號」。
以大家較不熟悉的第三大富豪 貝爾納.阿爾諾 (Bernard Arnault) 為例,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說的?
「在商業上必須學會耐心,也許我也不是很有耐心,但我學會等待某件事,並在對的時間得到它。」
「可負擔的奢侈品 (Affordable Luxury) — 這兩個英文字無法放在一起。」
「如果控制銷售通路,就控制了形象。」
「新創的目標不是一家新創企業,而是成長成一家大企業。」
「我感興趣的是推廣品牌,而不是我自己。」
「只有奢華品可以賺取豐盛的利潤。」
「幸福對我而言就是領導一個團隊,並且盡可能的引領他們邁向顛峰。」
好像都沒有半句話在熬雞湯吧?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只要多喝幾盅雞湯,人生就可以開外掛,最後大多事與願違,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如果雞湯有效,不就滿街都是富比世富豪了?
綜觀 貝爾納.阿爾諾 (Bernard Arnault) 上面所講的,全部都是赤裸裸的商業本質,背後都與效率、分工、價值有關,也都是商業模式的淬煉與打造。
阿爾諾 的行事作風雖然頗有爭議,被稱為「披著喀什米爾羊毛衫的狼」,不過事實上,他執掌集團 11 年就讓業務翻了 14 倍,淨利潤增長了 500%,旗下併購及整合的 60 多個品牌,包括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馬克·雅可布 (Marc Jacobs)、紀梵希(Givenchy)、芬迪 (Fendi) 和寶格麗 (Bulgari) 等,當其它奢華品牌衰退的時候,整個集團卻逆勢成長。
成功不是藥,不能用吞的,學會商業模式才能洞悉賺錢的本質,從 7 月 24 日開始,每週六下午2點-5點,我將在《希望學院.複習會》分享【商業模式】,下面就是本週六的綱要,歡迎一起來交流~
主題:是霧裡看花還是囊中取物 — 商業模式的九大精髓
時間:2021/7/24 2PM-5PM
綱要:
1. 商業模式的定義
2. 商業模式八大用途
3. 目標客戶的定義與方法
4. 從 STP 到 MSP
5. 市場細分的步驟
報名請上【希望學院大小事】https://lin.ee/zHqcvXT
小秘書貞儀會在線上回答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