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仰望星空派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仰望星空派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仰望星空派台北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丹眼看電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金馬57影展綜合短評與回顧】 世界上其他影迷恐怕很難想像,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島國上,竟然還能夠如此蓬勃地舉行著實體影展,而且還不只一場。從春季取消的「金馬奇幻影展」,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人們也逐漸習慣於審慎樂觀的防疫生活,從暑期的「金馬經典影展」、「台北電影節」陸續開出票房佳績,直到秋季的女性影...
仰望星空派台北 在 Benkyo Ink _ 勉強紋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0-16 12:08:57
仰望星空派(stargaze pie) 是英國的傳統菜餚,由沙丁魚,蛋,馬鈴薯製成,特色是所有魚頭往上突出,看似仰望天空而得名 感謝客人認領 #12月預約開放中 #線條刺青 #刺青 #tattoo #紋身#benkyoink #chenpin #工作室 #ink #tas #勉強紋身 #黑白刺...
仰望星空派台北 在 熊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4:35:52
進入💘男友熊大的世界巡迴之旅 這個展是我最心愛的𝕃𝕚𝕟𝕖 𝔽𝕣𝕚𝕖𝕟𝕕𝕤群唷🥰 每一個橫幅的照片都是我覺得拍起來好美的造景: 尤其最喜歡第一張霓虹燈牛仔🐎風 第二張等候行李箱🧳頹廢風 和第四張抬頭來個仰望星空🌃 我們三人好姐妹拍完逛完這一個展 似乎花了兩個小時呢💦💦💦 真的是每一個轉角都值得排隊等候...
仰望星空派台北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金馬57影展綜合短評與回顧】
世界上其他影迷恐怕很難想像,在台灣這塊小小的島國上,竟然還能夠如此蓬勃地舉行著實體影展,而且還不只一場。從春季取消的「金馬奇幻影展」,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人們也逐漸習慣於審慎樂觀的防疫生活,從暑期的「金馬經典影展」、「台北電影節」陸續開出票房佳績,直到秋季的女性影展、酷兒影展、高雄電影節、桃園電影節等,接續綻放。
而作為一年一度的壓軸大場,第57屆金馬國際影展共選映176部電影、453個場次,並在預售開賣後不久便突破了六萬多張票售出的佳績。與此同時,《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親愛的房客》、《無聲》等國片,也如接力賽般,一一締造過往幾年難以想像的票房佳績。除了影迷們「報復性消費」、「抱復性看片」的心理因素之外,也更加印證了影院電影經驗的不可取代性。
本屆金馬影展以開幕片《#同學麥娜絲》拉開序幕。老實說,身為黃信堯導演前作《大佛普拉斯》的粉絲,這部探討四名中年男子的渾沌與失落,並沒有打中我的心。即便畫面變得咖樂佛、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但故事的核心主軸並不清晰。焦點在四名角色之間輪轉,偶有亮點但缺乏收束力道,以致於整體達成的效應並沒有大於各部的加總,不免可惜。
類似題材的丹麥奧斯卡代表《#醉好的時光》則可以作為一個優異的對照。同樣聚焦四名中年發福、人生走入胡同的臭異男,《醉》以輕鬆詼諧的筆觸帶出了北歐國家日益嚴重的酗酒問題,但卻又不帶批判地直視了酒精「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實。麥滋米可森最後一段豁出去、「我們都曾年輕」的瘋狂舞蹈,為角色們帶來心靈的救贖,也示範了一個好結局的重要性。
說到狂舞,本屆閉幕片由兩部港片擔綱——《狂舞派3》與《手捲煙》。《#狂舞派3》為《狂舞派》的續集,並以續集電影罕見的聰明、具備充分自我意識的後設方式,為整個《狂舞派》宇宙拉高視野和高度。除了將消失的《狂舞派2》完美鑲嵌在電影之中,也積極面對明星光環、藝術創作的獨立與商業性、都市再造與社區文化意識等議題,甚至直接指控「地產霸權」對在地居民的生存權和自我認同的侵蝕,帶出背後更龐大的,對香港這塊土地的一個深深期許和警鐘。然而,或許是野心太大或是剪輯倉促,敘事上確實略嫌雜亂(竟還穿插了一段類似嘻哈文化緣起概論的紀實影像),最後的反高潮也不免令人有些不勝唏噓。
另外一部閉幕片《#手捲煙》則是演員導演陳健朗的首部長片作品,帶著傳統香港幫派電影的氣息,整體執行相當沉著穩當,選用不同族裔的演員代表「新香港」也頗有新意。與 2018 拍攝完的《狂舞派3》相比,這部在今年疫情期間拍攝完成的作品,更展現了香港現今日益嚴峻的社會景象。儘管故事仍是走商業類型路線,但在追逐戲和動作場景都有非常好的掌握(一場一鏡到底的打鬥戲,簡直媲美《捍衛任務》等級),林家棟氣場凌厲的演出也極具說服力。
今年金馬最讓我驚豔的作品,同樣也是一名新導演之作。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以兒時回憶,雜揉著馬泰邊界的鄉野奇譚和神怪信仰,交出了一部介於恐怖片和愛情片之間的《#南巫》。它排除了俗爛恐怖電影中常見的突嚇畫面,或刻意懾人的音效,完全以鄉間的死寂和空曠,和自然光的閃熠和侷限性,搭載著傳統皮影戲和宗教儀式所使用的樂器作為配樂(配樂也是導演本人所作,才子來著),讓人完全深陷其中的詭譎氣氛,看得非常過癮。張吉安在蔡明亮和阿布查邦的夾擊下硬是竄出一股生猛強勁的影像生命力,攝影、聲音、場景、演員、劇本面面俱到,甚至還隱約帶出了當地多元族群和信仰的矛盾隱喻,是一鳴驚人的優秀之作,也是華語電影圈一個響亮的獨特新聲。
另一部私心非常愛的作品,則是由旅美中國導演趙婷所拍攝的《#游牧人生》。趙婷承襲了她先前拍《重生騎士》的素人調度功力,讓奧斯卡影后法蘭西斯麥朵曼完全融入美國中西部一群逐工作而居的新游牧民族,講述著一個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破碎美國底層群像。趙婷以不可思議溫柔視角和人文關懷,去貼近這群不得不放下一切、堵上一切而驅車上路的人們。一部同時關於孤獨和連結的電影,溫暖不帶批判地看著生命中來去的過客,那些肩負著人生的包袱同時逐漸放手釋懷的孤魂,以及那些尋找歸屬和歸宿的人。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好喜歡大量的自然光、天地蜉蝣般的遠景、仰望千古的星空與恐龍。《游牧人生》是今年我最愛的電影之一,趙婷也證明了她既不是溫溫德斯,也不是泰倫斯·馬利克,她就是趙婷。
其他幾部也還算喜歡的作品也約略帶過:《#小狼居家守則》像《歡迎光臨奇幻城堡》,談美墨邊界新移民與兒童的生存悲歌。兩位年輕演員的表演自然且靈性十足,但最後的結尾顯得有些太便宜行事。《#靜寂的鼓手》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音效獎的一大競逐者,透過音效設計讓觀眾模擬聽覺障礙者以及電子耳蝸使用者的世界;Riz Ahmed 交出從影以來最佳演出,整部片也很成熟地處理一段感情如何被創傷經驗給影響,Mathieu Almaric 煮的早餐也讓人食指大動。《#親愛的同志》彷彿用帕威·帕利科斯基的攝影美學,帶著一種肯洛區的精神,講述著蘇聯政府迫害人民的故事。這類作品看多了,但這部片的巧思是透過共產黨一名高層女主管作為主視角,同時又有許多諷刺與幽默注入其中,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倒是結尾從民族情懷談回私人親情,顯得有些做小了。
即便兩者的切入角度和想傳遞的意念不盡相同,但《#默愛》接在去年的《燃燒女子的畫像》後問世,先天上就有些吃虧。然而相比《燃燒》,《默愛》仍有其可看之處,像是更樸實無華的日常描述,以及更充滿曖昧模糊地帶的情慾流動。凱特溫斯蕾的一記回眸眼神就能打動人心,可惜瑟夏的發揮空間就比較少,但整體而言還是賞心悅目、從容不流俗。《#Gunda》是一部奇妙的黑白紀錄片,沒對白沒配樂,拍的是農場上的豬、雞、牛。有的時候像在看蔡明亮電影,會自己腦補許多情境進去,就算沒有情節,黑白攝影也是極美。
而影展當然少不了補看一些經典老片,能在泰坦廳看《#恨》和《#蠻牛》(aka 馬丁的費里尼式渣男物語),真是一大享受,那個攝影美學真是橫空出世而歷久不衰。《#驚魂記》雖然以現今來看,一些解離人格疾患的病理和最後的 man-splaining 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考量到創作年代,那真的是無可挑剃的完美經典。而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戀戀風塵》,甚至是枝裕和的《#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也都讓人一頭栽進了上個世紀的台灣風景。充滿生命力的小人物故事,以及跨越時間的成長甘苦,都澆灌著這塊土地以及在此成長的新一代影迷。
本次金馬大概看了二十部左右,蠻慶幸大致而言都沒有踩到什麼雷。老實說,除了信義遠百電梯的撲朔迷離之外,我還挺喜歡在信義區跑影展的。然而,也因為看了很多晚上九點多的場(苦命上班族),因此回到家通常都是匆匆洗洗睡,沒有太多時間分享心得與影評。受限於排場衝突與時間有限,今年還有些沒看到的口碑佳作,像是新加坡的《#男兒王》、菲律賓的《#校園塗鴉派》,以及紀錄片《#迷航》、《#佔領立法會》等等,希望之後都能再陸續補上。
今年各位有看到什麼喜歡的、或是大雷的,都歡迎在下面分享一下喔!
-
#金馬影展 #金馬57
#GoldenHorseFilmFestival
仰望星空派台北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緣際會在認識了《甘願綻放》作者本人,菁芳是一位聰慧有學者氣質的女子。我們的兩本新書剛好在今年六月出版,朋友也拍下了兩人作品並排置放書店新書區的照片,好似同期畢業的學生。於是趁著赴台北洽談公務,約在出版社附近與她餐敘。彼此聊起寫作生活與出租大叔的陪伴工作,相談甚歡,萌生透過臉書進行文字對談的想法,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在真實世界對談。
***
菁芳問我:銀快,你睡前都看什麼書?
果然是個好問題
還不曾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原以為是簡答題,三兩句就能說完了。
結果認真想了很久,才發現~
愈簡單的題目愈不容易回答。
有人說,睡前讀書應該不好入睡,
我倒是沒這個問題,想睡的時候,
不管讀什麼內容,還是照睡不誤。
學生時代的話,數學參考書最催眠了
讀著讀著就會不小心睡著,
可能下意識在對抗數學試題,
我的數學成績是全班最差的,
經常在班上墊底,本能排斥數學。
有鑑於此,有陣子患上失眠症,
我認真拿起《費馬最後定理》讀讀看,
果然有效,不一會兒睡意襲來,
一覺到天亮,真心不騙。
往往認真想讀的書,愈容易想睡,
跟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
純粹為了在睡前打發時間的書,
反而愈看愈起勁,不覺得時間流逝,
猛然想起一看手機竟然已經凌晨四點,
幸好隔天不用上班,把書往床頭櫃一擱,
拉上被單,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
有時候,閱讀是為了孵夢。
我是個多夢之人,屬於淺眠的類型,
為了做奇怪的夢,有時會仰賴閱讀引導,
夢對我而言,就像意識上的空想旅行,
有些書,可以帶領我去平行時空,
體驗現實生活不可能接觸到的世界。
像是奧爾嘉·朵卡萩《收集夢的剪貼簿》
封面的文案上寫著:
「我在做夢,
我覺得時間走得沒有盡頭,
沒有以前,
也沒有以後。」
幾個人聚在一起圍坐著輪流說故事的畫面,
像是映在腦海中的黑白電影播放,
朵卡萩的輕鬆漫談的筆調
很容易把讀者給織進她的故事裡。
會選這本書閱讀是有理由的,
作為孵夢的導航裝置,它十分精準到位。
彷彿在闔上書本稍後做的夢,
也染上民間傳說的色彩,
波蘭那種帶有神秘性的寓言裡面,
我可以進入沒有被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國度,
毫無壓力的盡情造夢。
昨天我想多讀一點妳寫的《甘願綻放》,
一翻開篇名即是<讀一些老派的書>,
覺得有些熟悉的味道自書頁發散,
宛如打開了注滿精油的瓶子,
封存在舊時光裡的文字被召喚出來。
不由得想起青春時期
不曉得跟著誰的腳步
讀木心的散文《素履之往》
讀沈從文的《邊城》
讀溫瑞安的《山河錄》
讀方娥真的《娥眉賦》
我真是在夜裡讀的,
可能是夜晚靜得下心來,
與那些老靈魂特別容易接上線,
彷彿也在空中開啟了對話。
睡前會在書架上挖一兩本想讀的書,
挖掘的過程很有趣,明明是自己買來的書,
突然變得陌生起來,怎不記得買過這樣的書,
好像不曾翻閱過,是什麼機緣下買的,
壓根兒想不起來,最後決定放過自己。
也會發生好笑的事,
睡前認真在書架上挖掘,
好像要搬進位於地底下的防空洞
像核災後倖存的難民。
準備好了精神食糧
以為可以好好度過漫長的夜晚,
但不知怎的,
書挑完了準備上床擺好姿態閱讀,
這時偏偏睡意正濃,
老花眼鏡還沒摘下,
瞬間就睡著,
醒來時手裡還抱著那本書。
稿子寫不出來的夜裡,
索性找來小川洋子《文稿零頁日記》
試圖安慰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糟,
連心儀的女作家
也會有絞盡腦汁的時候,
與其連一個字都動不了筆,
不如就天馬行空的胡想亂寫,
說不定還可以蒐集到
未來什麼故事的靈感題材。
聽起來是個好主意,
覺得自己總要做點什麼才好,
閱讀可以安撫躁動不安的靈魂,
就這個層面上我相信
小川洋子的文字是我的藥箱。
最近重看《無名指的標本》
想到書中替別人的回憶製作成標本
這個特殊職業十分貼近作家這個行當,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
又和小川的《沉默博物館》有著相仿的性質
人們透過物件與記憶接軌,
懷念也好,沉思也罷,閱讀即是星空的仰望,
排列組合出無限的星宿與幻想編織的銀河,
那是多麼美好、多麼幸福的體驗與感受。
比起回憶錄,更傾向讀一些喃喃自語的心境小說,
像《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過於喧囂的孤獨》
或是以女性獨白體著稱,太宰治寫的《女生徒》。
覺得在夜裡讀起來更有魔性,
你幾乎可以聽見書頁間,
有誰默默的唸出書中的字句,
彷彿來自心的誦讀聲,
不免會被那樣的聲音吸引誘惑,
掉入書中的世界,像<葉櫻與魔笛>
我最愛的枕邊書
應當是費爾南多.佩索亞《惶然錄》。
對我來說,它是一本靈感之書,也是永恆之書,
它既是日記也是哲學筆記,是小說,也算隨筆,
它沒有辦法被好好歸類在某一種文體,
始終停留在某種未完成的時態,誘發創作者去思考,
灰色雲霧的背後應該藏著什麼未解之謎吧,
如果帶著這樣的心情睡著,總會孵出奇異而有神諭性質的夢。
又或者隨興所至,讀讀吳爾芙的《海浪》
波赫士的《歧路花園》
或是《銀河便車指南》系列
讀讀卡爾維諾的《帕洛瑪先生》
魔幻又精采的空想之旅《看不見的城市》
像是睡前的寧靜祈禱,莊嚴又帶有神秘性。
有人曾經向宇宙進行深沉的叩問,
而我們只要透過閱讀,
跟隨他們步履走過的節奏前進,
可以把心事都放下,
把凡塵瑣事徹底隔絕在門外,
靜享字裡行間多旋律和諧的相處,
如同巴哈的平均律與賦格,
從簡單到複雜,從個體到宇宙,
渾然一體,純然寂靜的感知世界。
像《愛因斯坦的夢》
像《g先生:關於宇宙創造的小說》
這些書給了造夢者一個寬闊的天與地,
靈感全面啟動的渦輪引擎,
不是能那麼快讀完的書本,
陪伴我無數個冥想的夜晚。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這一年,
我重讀阿爾貝‧卡謬的《瘟疫》
讀遲子建的《白雪烏鴉》,
夜裡讀來最是寒風澈骨。
聽說人在病入膏肓的時候
大腦反而會特別清楚,
就像新冠病毒的擴散,
強迫人們去思索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
書蟲如我,只願有書本伴隨自己
度過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如果你讀過李娟寫的《最大的寧靜》,
你會試著拋開既有的成見,
放下對世間所有的迷戀與執著,
以信仰般虔敬心情去閱讀字裡行間的美好,
漠北極荒之地的文學作品,
在大自然嚴酷環境下生長的牧民,
生命的意義就不再是嘴巴上說說的空談而已,
而是扎扎實實來自土地的聲音與靈魂的絮語。
我相信,睡前讀一讀《甘願綻放》的生活隨筆
有些老靈魂會被溫柔的文字召喚回來,
容我在此摘錄一段書中的文字:
「凡真實的皆是無可畏懼的,凡是無可畏懼的心皆能自由。真誠的友誼照亮了我們的恐懼與軟弱,讓我們不再活在虛幻的想像與自我瞞騙當中,因而能夠腳踏實地而自由無畏地活下去。」
能夠在睡前好好靜下心閱讀是幸福的,
尤其在紛擾吵雜的年代更顯珍貴。
文 / 銀色快手 不再失眠的夜晚
20200722 PM 12:21 桃園 寫作的房間
#許菁芳
#甘願綻放
#解憂書店
#銀色快手
仰望星空派台北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硬核老母」三大特色:
一、凡是男人能做的事,我們都能做;男人不能做的,我們還是能做。
二、凡是能一個人做的,絕不要第二個人幫忙。
三、凡是做不好的,非得努力鑽研到做好為止。
◎「中年婦女」十大箴言:
一、模範夫妻,全靠演技。
二、多給老公機會,等於放過自己。
三、你就假裝自己是單身,老公為你做了什麼都是驚喜。
四、老天讓我們嫁給男人,是為了來磨練自己。
五、忍一時風平浪靜,好脾氣一生平安。
六、我們不去住飯店是因為我們家有大床。我們不出去吃燭光晚餐是因為我們家有蠟燭。
七、一個家庭,只有媽媽開心了,全家才會開心。
八、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作業是婚姻的紐帶。
九、孩子長得好是媽媽基因好,孩子學習好是媽媽輔導得好,孩子所有的缺陷和毛病都是遺傳自爸爸。
十、如果你說因為結了婚就不再獨立了,那你本身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啊。
取自《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
各位朋友,晚安:
昨天「中年婦女之夜」,各位還沒參加的中年婦女,還有機會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85163278780872/
這本書我自己看了很舒壓,各位要知道,我常常聽很多媽媽談到自己的處境,我也有替代性的創傷。還好,這本書用這麼幽默的方式,把血淚化成笑談,讓我跟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有時候太逞強的媽媽們真的心裡不太快樂,原因不在於覺得自己太累,而在於自己的付出和犧牲並沒有得到重視和認可而產生的委屈感。」
在笑笑鬧鬧得到中年婦女認同之後,再輕輕巧巧好言相勸,勸勸中年婦女懂得愛自己。我喜歡這種寫法,我好久沒有邊笑邊點頭的狀態了。
祝願您,學會示弱,而不感覺軟弱!
*********************************
摧不垮的中年老母
【文/ 格十三】
大多數中年老母都有點病,有的大有的小。
這聽起來很不美好但實屬正常,一是到了該生病的年紀了,二是操心焦慮的事多,三是無暇照顧自己。
比如我吧,身懷多種小毛病闖江湖,上乘的頸椎病加上資深老鼻炎搭配一點世界級疑難雜症,連中醫都治不了,本以為已經強到決勝華山之巔了,定睛一看,身邊女同胞們個個都是好漢,有些甚至才三十出頭的年輕媽媽,都已經是藥罐子了。
慚愧,慚愧,是在下輸了。
除了這些明著病的,還有些暗物質的,比如十個婦女中有八個都擁有的「憂鬱」和「狂躁」交織,喜怒無常,這都是精神上的病,沒幾個當媽的能躲得過。
然而,病歸病,該做的事還是一樣沒少,矯情和孱弱好像不屬於這屆婦女。
前陣子看了一篇文章叫〈摧毀一個中年人有多容易〉,看完不禁唏噓,文章裡那些脆弱的中年人啊,估計都是男人。
中年老母是鐵做的,要想摧毀,起碼得用核彈。
這個社會正投射出一種莫名的假象,好像女人都沒有危機、沒有壓力、沒有煩惱、沒有撐起一個家似的……非常有趣的是,天天把中年危機掛嘴上的大多是男人,整天惜命怕死的也大多是男人。
比如我家一百公斤的巨嬰,平時看著可健碩了,看他活蹦亂跳的情形,我一直認為他能給我養老送終完了還能再活五十年。
可是,只要稍不留神一感冒發燒,這位大哥就嚇得像是要先走一步了似的,賴在床上,一臉惆悵,翻來覆去地哀哀叫。反覆研究醫生開的藥,把說明書讀十幾遍,萬一有個不舒服就懷疑藥物中毒了,要上醫院。
喊他吃飯,他無動於衷;叫他起床,他充耳不聞;讓他起來帶娃,他說:「我這樣一個病號,還怎麼能帶娃啊。」……
這種情況在我們這種中年老母身上是絕不可能出現的。
上週某個早上,我一邊忍著不明原因的肚子疼,一邊開車送娃去考晉級考,後來稍微好點了,就把肚子疼這事給忘了。第二天早上又疼,發現事情不對,把兒子送到爸媽家,交代完上午的功課和任務,沒精打采地自己跑去了醫院。
醫院人很多,等化驗和等照X光的間隙,我連續傳了三條訊息給我媽:一、該練琴了。二、中午早點吃飯,下午一點還要去上課。三、上課的地方不好停車,停到後面去。
總感覺我不在家,他們什麼事都搞不定。
檢查完了,確診膽結石+腎結石,醫生直接來了一句:「得動手術。」
回來後跟好朋友彙報了這件事,她飛奔到我家,跟我說:「不要拖,還是快動手術吧,我去年剛做過這個手術。」
她眉飛色舞地描繪了當時發覺疼痛和查明病因以及治療手術的全過程,像是在回顧美好的青春一樣。
她說:「你的結石有多大?」
我說:「十x八,你呢?」
她說:「你好像沒我大,我記得兩個都是二位數,醫生說我是他見過最大的。」
我說:「哇,你好大。」
兩個膽結石病友互相比較誰的結石更大,就好像別的年輕女孩在比誰的鑽石更大一樣。
你幾克拉的?才九克拉?沒我大……
前陣子,我姊夫三天兩頭來我家避風頭。原因是他公司被合併重組,他被派到某間分公司去任職,他認為是被打壓了,被排擠了,被架空了,一副職場失意的落魄樣子,終日鬱鬱寡歡,借酒澆愁,我姊老和他吵。
這種行為在我姊那種純爺們眼中一定是不允許的,她認為這不算什麼,總有辦法的,但是反覆開導都沒用。
那你辭職啊。
他又不敢。
所謂「被摧毀的中年人」,可能這也算一種吧,外力摧一下而已,毀你的是你自己。
反而是女人耐挫能力更強一點,什麼事都能當成雞毛蒜皮。
記得有一年暑假,我送姊姊和她五歲的兒子去機場,他們參加一個夏令營,出發的幾天前,姊姊腳扭傷了,最終還是一瘸一拐地上陣了。
我目送她扛著大包小包帶娃遠去的背影,就想了一個問題:如果換成我,我會怎麼做?是會跟孩子說「對不起,我去不了了,取消吧」,還是會和姊姊一樣,忍著病痛照樣上呢?
我想我也會選擇後者,體驗一下全程「金雞獨立」也是一種人生樂趣,值得後半輩子拿出來反覆炫耀了。
當媽以後,有太多時候並不是因為老想著什麼「偉大的母愛」而犧牲自己顧全家人,而是因為一種習慣,自然而然就那麼做了,因為母親的習慣就是照顧孩子。
在照顧自己和照顧孩子之間,習慣性地選了後者。
那些病痛啊、困難啊、坎坷啊,都無力改變這種習慣,於是,擊垮一個中年老母真的很難。
很多和我差不多年紀的老母,做出的驚天動地的大事能寫成小說。
比如為了躲過公司裁員而不惜又懷上二寶的。面臨這樣的人生轉折點,男人們可能任憑命運的裁決了,女人還有一技之長──懷孕了,裁不掉。
簡直是重新定義了「為母則剛」的意義啊,一旦當媽,惹不起惹不起。
中年婦女為了抗拒命運,照顧家人,膽子不是一般地大,思路不是一般地清晰。
幾個月前,我的老同學,被稱為「郭黛玉」的體弱多病的堅強老母,連夜排隊去給娃報名某搶手輔導班,結果排隊不到一小時就低血糖不舒服,眼看就撐不住了,趕緊召喚過來一個黃牛,談好價格,口頭協議+支付定金,一切搞定之後,放心地坐在地上暈了過去……
這是有多不愛惜身體,我們真不鼓勵這樣的逞能。
不過我現在也有體會了,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愛惜,是來不及愛惜,以為忙完了就有時間愛惜了。愛惜身體這件事有時候得排隊,因為總有更棘手的事等著做。
不是我們豁達淡然,是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難道有點小毛小病就從此臥床不起,自憐自艾,把孩子踢給家人,把工作全部放下,然後仰望星空感嘆命運無情,等候所有人來關懷安撫舉高高?
不存在的,我們這種已婚中年老母都是沙漠裡的戰士,不進則退,仙人掌裡擠出水來,先給娃灌上,才輪得到自己洗傷口。就算不小心倒下一會兒,也不忘了擺出優雅的姿勢,高聲吶喊:扶我起來,我還能再報一個暑假班……
◎十三說
人們常說「為母則剛」,這麼短小的一個成語,落實到生活裡,可就綿延不盡了。過去的公主病、小矯情、軟弱,在經歷了帶娃這場大型戰役之後,都會不知不覺地消失。
不過,有時候太逞強的媽媽們真的心裡不太快樂,原因不在於覺得自己太累,而在於自己的付出和犧牲並沒有得到重視和認可而產生的委屈感。
適當的示弱是生活的調味劑,在偶爾覺得很累、想輕鬆一些,甚至是想無理由地偷個懶的時候,試著對家人說:幫幫我。這不代表我們被摧毀了,這表示我們成了更完美的自己。學會示弱,學會表達訴求,不等同於軟弱。
.
以上文字取自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559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