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代表性捷思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代表性捷思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代表性捷思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代表性捷思例子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21801-Q21820) Q21801: 龔 Sir, 岩岩上完你的投資班,多謝你悉心既教導,真係獲益良多! 我上完堂之後有d問題想再請求下你 1. 想問下「盈利」同「股東應佔溢利」分別在於咩?因為我記得你講過佢地是不同的,尤其想自己計 EPS等等數據既時候應該點揀? ...

  • 代表性捷思例子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6 23:00:03
    有 121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21801-Q21820)

    Q21801:

    龔 Sir, 岩岩上完你的投資班,多謝你悉心既教導,真係獲益良多!

    我上完堂之後有d問題想再請求下你

    1. 想問下「盈利」同「股東應佔溢利」分別在於咩?因為我記得你講過佢地是不同的,尤其想自己計 EPS等等數據既時候應該點揀?

    2. 另外見到有同學問你增長率既時候,你用左年度化增長率 (上堂時都唔見你講過)而唔你用複式增長率 (CAGR)去計,想問下應該咩時候用邊個?

    因為增長率不同,有代表性盈利可以差好遠

    e.g. 388
    年度化增長率:
    5年增長 (9.11-4.76)/4.76 = 91.4%
    年度化增長率: 91.4%/5 = 18%

    CAGR:
    (9.11/4.76)^(1/4) -1 = 17.6%

    感謝龔 Sir!!!!

    龔成老師︰

    1) 財報上「盈利」,多數係包含「股東應佔溢利」和「非股東權益」。前者,就係股東真正可分到的盈利部份,也是你用來計算EPS用的。

    後者,係一些非集團可佔有的盈利部份,這部份會在集團盈利中除去。

    2) 其實2者係一樣,個計算方法如下。

    (9.11 / 4.76) ,再開方(5-1),只後將答案再減1,就係得出個增長率+17.6%。

    你見之前18%,只係我將小數位進左位,其實背後答案係一樣+17.6%。

    ------------------------------------------------

    Q21802:

    龔sir你好,我想請教一下你。我買股票已有一年多,但資產不是升值很多,甚麼很多資金都放在股票裏拿不出來。因此想問下你我而家的投資組合是否有問題:

    0005 @800股 (36.28)
    883 @4000股 (8.11)
    1211 @500股 (192)
    2013 @2000股 (12.6)

    3800 @1000股 (3.65)
    6618 @100股 (110)
    9633 @600股 (66)
    9988 @100股 (287)

    我覺得我買ge股票都好散,每隻都買小小咁,如果我而家加注,應該買邊隻?另外,我亦考慮買一D收息股或儲蓄保險,有穩定的資產增長。

    麻煩龔sir有時間可以比D意見我!感謝!

    龔成老師︰

    投資股票,就等同買入一間企業,就算再優質的企業,要時間去升值。1年只係一個短期的時間,你唔好預期會有明顯的效果。

    我地係投資增值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現時持股,大部部都係有質素和增長力。若你係年青至中年人士,這些股票係合適。

    但收息股(包括匯控 - 0005)類,就不宜持有太多,因為佢主要係收下息,增長力較弱,會拖慢你財富增值效果。

    "保險"主要係用來防守,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儲蓄成份架保險,唔係唔可以買。如果你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好低,或者完全無投資能力,這類保險都有持有價值。

    但始終係財富增值角度,佢幫助好有限,一般我都就唔建議太多。做財富增值,應集中投資在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效果才會理想。

    中海油(0883)質素中等,不宜持有太多。

    其次,我發現你好集中係潛力股類(除了0005, 0883, 3800外),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就算你偏向年青,潛力股都只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3成以下。到你學到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調高。

    未來時間,你先要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而持股中,保利協鑫能源(3800)係較麻煩一隻。現時暫時停緊牌,因為佢仍未出到業績,將公佈業績的日期延遲了幾次。

    最近現任核數師更請辭,我對這類股票,會較有保留。但由於現時停緊牌,暫時乜都做唔到,只有等。

    初步睇佢的財務數據,都幾弱,相信日後就算復牌,股價都會受壓,要有心理準備。

    ------------------------------------------------

    Q21803:

    呀sir! 其實我好認同您 投資係長線 唔係短炒 所以我將來投資果喲優質股 我都會長擺係到 如非必要都唔放

    不過 我想問下呀sir 您之前提過升一倍放一半 但如果我只入左一手 放一半會出現碎股問題 甘係唔係代表其實我要係低位入兩手或以上?我用緊富途牛牛做買賣 佢又好似唔比賣一半

    另外呀sir 您堂上講到話一隻股票 好似港交所(388)佢既質素甘高 甘佢股價一定長期向上 甘如果我宜家唔入市 將來佢升到好高(假設$600)

    甘我係唔係會錯過宜家既入市時機?

    同埋呀sir ,我上星期又買左喲新股票,暫時有:
    9988@$203 一手
    2638@$7.83 一手
    VOO @377.04 兩手

    我黎緊會繼續定期定額投資VOO 同埋留意大市 入呀sir您上面推薦既優質股 如果長遠甘做 係唔係一個好既投資策略?

    唔該呀sir 因為黎緊畢業要搵野做 要係搵野做前學識投資 問既野比較多 唔好意思 唔該您呀sir

    龔成老師︰

    其實優質股,只要佢一直質素都無明顯變差,我地長線去持有,永遠都係最有利。

    而升一倍放一半,主要係比一些較保守投資者,等佢地可以先收回成本。或者一些初學者,佢地未能完全掌握何為貴,才會用這個策略去沽貨。

    至於港交所(0388)這類優質股,長線預期係會一直上升。但我地唔可以因為咁,就不理價值平貴,直接入貨。因為若然買貴左,雖然最終都會升,但成個回報就已經差好遠。

    因此,我地都要緊守平貴原則,去有計劃地入市。如果你好驚真係會錯失入貨機會,你可以用月供儲貨,咁就可以。但當股價去到異常貴,好似之前比亞迪(1211)成本2XX,就會連月供,都不適用。

    而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還未畢業,相信是一個年青人,你現時正值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除了盡力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外。也要把握這個黃金時間,做好財富增值部份。

    策略上,應該要進取少少,可以較集中「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港燈(2638)係收息股,增長力唔高,你不宜持有太多。

    至於其餘2隻,都係適合。但長線計,我地唔好成個組合,只集中係2, 3隻股票身上。

    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高於組合30%,同一股不能高於組合15%。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由於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將來你投身社會,可能會較忙。但唔好因為離開左學校,但忘記了學習。投資係需要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知識,才會做得好的。

    ------------------------------------------------

    Q21804:

    你好岩岩上完你第6堂, 好有沖動去用你條FORMULA去中銀網選股, 不過我好貪下, 會先唔用PE

    自己篩完一堆搞左兩個鐘之後, 有隻見到好想問下你意見: 8137 - 洪橋集團

    另外想問問,除咗你堂上教的公式,有冇一D網站/一條公式岩宜家用可以快搵到D一次性受疫情影響的股票? 比如之前問你果隻大快活

    就會因為PE/ROE問題而篩走左,甘可惜左反而

    龔成老師︰

    洪橋集團(8137)雖然過到大部份篩選準則,但你要留意佢過往股價都幾波動。

    而且,市盈率都一直維持偏低水平,代表市場對佢睇法好一般。你再仔細睇,佢盈利其實主要來自一些公平值變動,唔係實際收入。

    因此,佢投資價值,並不如表面睇咁高。

    之後課堂,我會教你點睇年報,你就可以理解到,這隻股票箇中問題。

    網站方面,暫時我見都係中銀個網會較好用。至於這個篩選並唔係完美,的確會有可能篩走一些優質股。也會好似8137,誤入一些投資價值一般的股票。

    但這個已經算係較有效率方法,特別係對初學者,會較易掌握。

    之後,你再配合基本面和仔細分析財務數據,已經好大機會,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股票。

    ------------------------------------------------

    Q21805:

    龔sir,您好。我經常留意你的facebook,特別是龔成問答信箱。最近買樓問題很煩惱,可以請教一下您嗎?

    本人33歲,先生(33歲),育有一對年幼子女(幼稚園),目前2人合共有現金200萬,先生月入5.4萬(5年後可加薪至8萬),我是sales,平均每月3萬幾,沒有股票、物業。

    現在同家人一齊住,大概還可以一齊住5年。之後搬出來,會請工人。我們現打算置業,有幾個唸法:

    1. 直接買3房,但只可以買到30+樓齡的舊樓,八成按揭,只可即刻自住。(擔心舊樓不保值)

    2. 唔理地區、大細,買400萬樓,5成按揭,放租,之後換樓(擔心之後樓價升,難換樓)

    3. 買2房半新樓,八成按揭,即刻自住,有機會再換3房。(都係擔心難換樓)

    目前呢5年沒有迫切住屋問題,只是先生錯過左兩次置業機會,擔心樓價再升難而置業,而且即使現在開始供樓,也要供到退休了。現在儲了一筆首期想盡快上車

    現在未置業,每月開支約3萬。若置業後搬出來住+小朋友返學,每月開支大約7.5萬

    最終目標有一套三房樓自住,有機會再置業作收租用途。請問龔sir我應該點做好

    龔成老師︰

    以你現時情況,用方法1和2都係可以。

    至於3,我就唔係咁建議。因為好多時新樓都會有一定溢價,令你變相買貴左。

    方法1,30+樓齡唔一直定無投資和升值潛力,但就好睇個物業本身質素、地區、交通配套、是否大型屋苑等。另外,你要留意佢幾時會做大維修,這個潛在成本,你必需要注意。

    至於方法2,都係可以,先買一間較細屋,去以資產追資產,從而減低樓市波動,對你將來換大屋的風險。

    但大前題,你這間細屋,都要有一定質素和升值能力,最少升幅能跟大市同步。之後,你再利用月供優質股,去累積更多資金。到有一定數量,就可以入市,以細屋換大屋。

    由於這間是你自住屋,所以入市與否個重點位,係你是否"供得起"。只要你確保可以長線都"供得起",而佢又符合你長線生活所需,咁就無問題。

    最後,我建議你置業時候,要考慮埋個財富組合的平衡性,唔好過於偏重任何資產類。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最好你係置業同時,一定要留一定優質股進行增值,成個組合才算平衡和健康。

    ------------------------------------------------

    Q21806:

    Hi 龔Sir, 我想問下美國有機會加息嗎? 如果加息對香港樓市有冇影響? 謝謝

    龔成老師︰

    過去一段長時間,全球維持一個較低利率水平。但長遠計,息口必然會重新回升。

    雖然,我地唔知幾時會發生這件事,但都要為這個情況,作好準備。

    香港樓市現時處於合理區頂,但當出現加息,市民供樓成本上升,必然會直接影響入市資意欲,令樓價下跌。

    但我認為香港樓,長期香港樓市,依然會維持向上,好難跌好多。

    首先,我用身邊的朋友去分析(因為佢地都是適婚年齡的),我見到一個現象,唔少朋友結婚後,買唔到樓,要同父母用住,這幾年都係咁,而且人數不斷增長。

    佢地正在儲錢,正在等樓價跌,只要在適當時機,就會搬出去住,你知道這是甚麼?這就是潛在的購買力,而且不斷累積!

    香港樓長期供應不足,需求正不斷累積,這將會令樓價保持向上,跌少少,又會升過。

    ------------------------------------------------

    Q21807:

    請問1029鐵貨前景如何?我多年前0.8買入,後來0.3又買,前後有十几萬股,近解套之際政策降温,又面临大股東賣股份……是福是祸,宜守定是宜走换一隻其他的股票呢?

    龔成老師: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鐵貨(1029)經營採礦業務,專注在俄羅斯遠東及中國東北地區開採、開發及經營工業商品項目。

    佢擁有多個項目組合,著重於開發礦場、生產及加工鐵礦石及鈦鐵礦,過往業務只是一般,雖然都有生意,但盈利上落較大,有時出現虧損,投資價值唔算好高。

    整體分析,只是一般般。賣出會較好。

    ------------------------------------------------

    Q21808:

    我有3個問題想請教老師:

    1. 新手投資 + 加強儲蓄能力 想問我可以先睇老師邊啲既書藉,除咗實體書,會否有電子書可以係iPhone睇?

    2. 關於投資盈富基金既平均買入價, 以下係我唔同時間唔同價位買入,但平均買入價一路上升,請問個原理係點樣,因為越買越貴就唔敢買..

    $24.18x500
    $27.42x500
    $29.26x500
    $28.2x500

    3. 請問如何計算到宜時既股票屬於貴定平?

    龔成老師:

    1)你可以睇《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

    上述都是最入門及適合你的,另外,我部分書有電子書,如《股票勝經》
    https://www.enrichculture.com/products/9789888395767

    2)最重要睇長期的,月供往往要5年以上,最好都3年,因此你預需要因為短期的價格上落,影響左策略,只要大方向正確的就得,當然,如果我地評估到現價貴,就可能會減少金額或停止月供,但在一般情況,你保持月供就得。

    3)要計企業的價值,過程比較複雜,好難三言兩語就講到,就算在我的股票班,都要講5小時,裡面會講3種估值方法,有難有易,但同學都用到的。

    簡單來說,你要考慮企業的生意、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同時要比較行業,考慮這企業的經營情況,之後的環境又會如何。這都是計算的基礎。

    例如,我地會考慮佢有多少生意,有多少盈利、現金流,有多少資產,從而計算該業務值多少錢,同時會推算將來的盈利情況,去推算這企業長遠的價值。

    如果要深入計算,基本上要好仔細的研究企業,要分析好多財務數據用比率,先至有較完整的答案。

    ------------------------------------------------

    Q21809:

    龔成sir,想些問題想請你指敎!小弟剛出社會 有十幾萬美元在投資 我睇左好多關係財富嘅書籍 知道汽車其實係負債

    因為會令你現金流出,但我最近對某品牌汽車感有興趣 ,想擁有自己嘅汽車 但我知佢係負債 唔應該擁有 但我真係好中意 每次見到架車 都好想要

    但同時又知道唔應該擁有 每次心情都好忐忑 如果係你會點做令自己舒服啲

    龔成老師︰

    你要分清楚,何謂「想要」和「需要」。

    「想要」純粹係你個人感覺,或者想滿足自己一些欲望。

    「需要」係有一些客觀因素,你係要持有這個物件,以達成某些實際目的。

    簡單咁講,如果你係自顧人士,開車接單送貨。「汽車」就係你生財工具,可以為你創造價值,唔係一個負債。

    若你只係覺得鐘意、或者只係想用佢作消閒娛樂,無創造出實際價值,就係你負債。

    我唔係話,你完全唔可以用錢,去做一些娛樂性消費,但我地要平衡。最好係先做投資增值,有空閒錢,再考慮消費,咁會較好。

    你其實可以用一個方法,就是「定目標」。

    例如完成了一個財務目標,例如有$20萬、$100萬等等,你就可以用買車去獎勵自己,這樣就可以平衡,同時令自己更有效追求目標。

    我地運用財富的法則,「先增值,後現金流」。

    ------------------------------------------------

    Q21810:

    成哥,我本身有留意8473,因為睇佢符合轉主板條件,0.4買左佢,點知港交所轉例,改做盈利要三年8000萬,

    而家跌左,我仲未賣,而家心情好灰。

    其實我買之前都覺得佢唔係妖股,係靠實力既股票。我個人認為彌明生活百貨管理得好好,我自己作為男仔陪女朋友去呢間鋪都覺得佢好,

    另外佢作為零售,在疫市黎講算係好強,加上佢籌備緊做美容院,我個人認為佢會有發展空間,雖然買貴左,但我認為可以繼續持有,呢種心態正確嗎?

    我明明有睇你書,但我輸左俾人性

    龔成老師︰

    你用生活所見,去初步分析一隻股票,係正確。但記住,我地是否投資一隻股票,主要考慮佢長線企業質素。

    而能否升主板,跟企業本質無關,雖然轉版能提高了市場價值,但在更多時間,只是炒作,因此,你唔應該作為考量點。而且,這些消息好易相關股份,成為炒作對象,令股價被不合理推高,要小心。

    彌明生活百貨(8473)業務不過不失,發展能力中等,不是高增長的類別。

    以佢現時的經營情況,算是合理價,但這股始終規模不大,加上近年的盈利有下跌情況,存有風險。投資係可以,但不建議太大注。

    另外,政治相關因素,都會令這股波動,要明白股價風險,政治因素是好難預測的。如果你持有太多,宜減。

    ------------------------------------------------

    Q21811:

    首先多謝你之前的指導,另外想問1088中國神華及3339中國龍工前景如何,可長期持有嗎?

    還有3658新希望服務,剛抽到一手,是優質股嗎?

    龔成老師︰

    中國神華(1088)始終有一定規模,但政策不是好支持行業,的確會對佢有影響,但已經在股價反映左。

    另外,由於佢地的產品自主力較弱,因此不算好高質。所賣出的是商品,當中沒有差異性,令佢地處於被動狀態,只能睇市場價,沒有價格自主的能力,這令佢的獨特性有限。

    所以整體來講,這股不算差,但又不算非常好,唔好對股價有太大的期望,主要係收息的。可長期持有,但不建議太大注。

    中國龍工(3339)主要業務為製造及分銷輪式裝載機、壓路機、挖掘機、起重叉車及其他基建機器。佢的產品有出口至俄羅斯、中東、澳大利亞及非洲等地。

    雖然近年生意不差,但以過去5年計,生意與盈利都有波動情況,這點不得不注意。而企業的賺錢能力算是中等。

    以企業的質素來計只屬中等,現時不貴,股息率都算吸引,但業務波動是風險,因此投資不能大注。但長線基本上可以的。

    新希望服務(3658)係中國綜合物業管理及民生服務運營商。

    佢為住宅物業、商務物業及其他類別非住宅物業提供物業管理服務,亦向非業主提供增值服務(包括案場管理服務。現時在管樓面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物業管理項目全部位於中國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

    近年企業發展不差,生意與盈利都有一定的增長,不過,企業規模始終不是好大,獨特性未算強,投資價值算是中等,未算好吸引。

    你只係一手,唔算太多,可以長線持有。

    ------------------------------------------------

    Q21812:

    老師,想講吓投資以外的事。我今年29歲,本身在一間蚊型工程公司工作,人工比大學同學低幾個point。

    不過最近老闆想移民,所以佢想我留低幫佢打理生意,等佢走咗之後生意可以繼續營運。(我原本想完成part time master degree 就揾工)本身公司响香港得3個員工,

    啫係我,我上司同埋我同事。上司都有好大機會2年之後移民,之後就應該由我接手大部份公司業務。老闆將我人工加咗50%,

    而且會有分紅(公司營利嘅某個百分比)同公司股份俾我地。我諗咗幾日,決定試吓留低,因為我覺得接手一盤生意機會唔係人人有,如果可以學習營運整間公司,

    相信都係好難得嘅經驗。雖然老師嘅新書有提及只有辭職並全職創富才是財富增值的最佳方法,但我仍想嘗試一下營運這間公司。老師有何看法呢?

    龔成老師︰

    其實我覺得係一個唔錯的學習機會,你可以親手營運一盤生意之外,仲要唔係孤身作戰,而係有有經驗架人指點,我覺得有嘗試的價值。

    我書中講全職創富,除了自己做生意外,都仲有其他幾個方法。所以,你都要睇翻,自己本身個大方向係點。

    如果你係想向做生意方向發展,這個是一個唔錯的學習機會。

    加上你現時29歲,最緊要試多D野,保持進步,從你長遠人生的角度,這次是很好的進步機會,會對你成長有用,加油!

    ------------------------------------------------

    Q21813:

    你好,我而家計劃緊置業結婚及提早退休

    本人28歲 與另一半工作穩定,總月薪約50000,扣除開支及家用,每月可儲25000。

    資產方面
    - 2層內地二線城市收租物業,總市值約180萬,租金回報約2%。2013年以約40萬購入,預期該地區具長遠發展潛力,每年增值約8-10%,
    近年內地樓市升勢強勁,正猶豫是否現時賣出一層套現。

    - 港美 優質+潛力股票+主要指數ETF,總市值約40萬,科技類(eg科網、半導體、電動車)約佔40%;傳統金融、醫療、能源、消費品類約佔50-55%;
    另外投資約5%黃金、白銀ETF+加密貨幣。持倉變動甚少,期望長期穩定增值10-15%。

    - 已累積3年股票投資經驗。

    - 現金約70萬(包括應急資金20萬)等大冧市掃平貨

    - 負債約10萬

    - 已購買足夠保障的危疾、醫療及人壽保險。

    目標一:預期在5年內以首置、高成數按揭買入市值800萬內市區樓作結婚自住之用。

    目標二:希望40歲前累積1000萬淨資產(當中包括1層香港自住物業)。

    我可以用咩方法完成以上目標?
    唔該成哥

    龔成老師︰

    首先,係開始投資計劃前,你要睇翻你負債部份。如果個息率係較高,你要先處理好,否則會拖低長線投資效果。

    現時你持有2間內地物業,租金回報率只係一般。雖然你預期有增長力,但由於你計劃5年內要在香港置業,如果再加上這2間內地樓,你成個組合就會偏左係物業類,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若果你覺得這2個物業,長線升值能力會唔錯,你保留都可以。但往後新資金,要集中係股市,以免太偏中係單一資產類,因而造成風險。

    現時你每月儲蓄和現有資金,可以用優質股去增值,為你中短期買入香港物業和長線退休,去作準備。

    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你先用每月5成儲蓄,即是用$12500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大市現處於合理水平,現有50萬現金和每月儲蓄,就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才大力度掃貨,並長線投資。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25000 + 90萬資產(40萬股票和50萬現金),若你在5年後買入物業(假設你會動用120萬),到40歲時大約會增值至680萬。

    再加上你3個物業,相信都有機會,可以達成1000萬的目標。

    ------------------------------------------------

    Q21814:

    現有9988, 700, 388, 有考慮1810, 其他要研究下,總是留不到现金?!

    2382, 1177, 2845 可幾錢考慮買入

    未有時間可上你堂,你那些書我應該睇呢?

    龔成老師︰

    你上述的持股,整體都係較有增長力。但你要明白,佢地增長潛力大之餘,不確定性都會較高。

    若佢地發展理想,回報當然好。但當發展不似市場預期,股價就會有較大向下調整的壓力,你要主要這個風險。

    現在舜宇光學科技(2382)、中生(1177)和GX中國電車(2845),算係合理區頂至略貴水平。

    你最好等佢地回多1成,才開始小注入貨,值博率會較高。

    以下是我的13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9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7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5版)
    《50優質潛力股》(第4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3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2版)
    《80後千萬富翁》(初版)

    你可首先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

    ------------------------------------------------

    Q21815:

    你好龔成老師,本人最近先開始投資屬於初哥。

    現在持有以下股票:
    700騰訊 $625 600股
    300香港交易所 $459 400股
    941 中國移動 $52.8 1500股
    1177 中國生物製藥$7 3000股
    1810小米 $24.5 400股

    請問以上股票是否可以一直持有?

    最近騰訊業績是否不大好?

    這些股票您有什麼意見給我,可以在什麼地方注意,還請老師指點迷津。

    龔成老師︰

    你以上股票,都係有質素,但有2個問題,想你注意翻。

    首先,你才29歲,應以增值為主。中國移動(0941)係收息股,增長力好一般,不適持有太多。

    另外,你而家太偏重左係潛力股(0700,0388,1177,1810),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你算年青,潛力股可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但由於你投資經驗較淺,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3成以下。到你學到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調高。

    未來時間,你就要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至於現有持貨,由於優質,故不用沽出。只要用新資金,去慢慢拉平均個價,咁就可以。

    騰訊(0700)發展正面的,業績都無重大問題。

    只是近期中央打壓大型企業,令佢股價較波動。但相信政府,應該唔係想佢地做唔倒生意。只係希望加以規管,在可控和對整體經濟安全的條件,去賺錢。

    此股有長線質素無大變,你記住我地投資一隻股票,係睇佢長線質素。一些中短期因素,如果無令佢長線質素轉差,就算股價出現波動,你都唔洗太在意,你照長線持有就可以。

    ------------------------------------------------

    Q21816:

    老師,我溫習緊notes,有d唔明

    1) 388,823 屬於水桶幾?佢地係特殊例子,高派息率,但潛力較大

    我這2隻都持有,比例應該怎樣配置?

    2) 原本我一家打算去澳洲,但佢封關,無得入境。

    為了移民,於是賣樓,但當時打算入籍澳洲後才買澳洲樓

    所以去年10月賣出hk大單位,今年1月時買入hk細單位收租,大約每年2.7厘回報

    手持hk 100萬用來買股票,亂咁買左d, 依加上左你既堂,想學習下點樣配置

    另外,澳洲封關,現打算去UK, 原因為亞仔升學,因亞仔(小二)越來越討厭返學,亂做功課,成日欠交,但佢好聰明,無乜溫書都有85~100分,只是不適合被填鴨

    如果去UK, 用hkd 100萬做首期,還是keep on買股票?

    sorry寫得有d亂,因為原本去澳洲移民,依加轉UK...近日都好較心亂

    龔成老師︰

    1. 港交所(0388)係水桶1,而領展(0823)係水桶2。

    一般水桶1,派息比率係應該偏低。因為這些企業,都尚在發展階段,需要保留較多盈利去作發展。

    但港交所(0388)由於佢業務性質特別,本身行業又係有壟斷性,唔需要留太多盈利,都可以維持其優勢,因此佢派息比率會較高,係正常。

    房托類根據規定,佢必須派出最少90%盈利作股息,因此我地會視為水桶3。但領展(0823)有點特別,佢有別於其他房托,只係用組合物業收租。

    領展還會定期翻新有潛力物業,去提升佢價值,從而令租金有所增長。因此,我地會視為水桶2,有派息之餘,都有平穏增長能力的類別。

    若你係中年人士,港交所這類水桶1,最多可佔組合40%,若你投資能力較一般,可以再下調。水涌2會作為力,再配以少少水涌3,就算得上係平衡。

    2. 當你完成課程後,你可以因應自已能力、年紀和風險承受力,去試下配置。如果不懂定平貴,就先月供或分注。總之,唔好急住去投資,要量力而為。

    再有唔問,就係INBOX再問我。

    至於,100萬點樣用,我會比較偏向建議你用來在英國置業。

    從投資角度,你應該考慮這筆資金的機會成本,投資係乜野地方,先可以將佢係合理風險之下,利潤最大化。

    若以香港樓和香港股市做例子,現時租金回報率低,股市值博率較高,故資金應留係股市。

    但由於你要移居異地,應該先以安頓好生活,減低不明朗因素為優先。加上英國普遍樓價,無香港咁貴,值博率都會較接近。

    因此,如果你找到合符你長線生活需要的自住物業,又可以供得起,咁你置業先係可以。到你未來生活一切安定下來,有閒錢時,才再投資增值。

    而一刻,你應該保留較多資金,去處理你英國新生活上的問題。優先從生活上考慮,投資放後少少,我相信會較好。

    ------------------------------------------------

    Q21817:

    龔兄(1)千萬富翁本書最尾詳解5條致富方法, 如果我唔跟次序去睇得唔得, 先睇股票後睇其他ok ?

    (2) 你嘅書裏面提到有錢人經常運用財富系統[借]去創富, 假設我已經做曬自身風險評估,想問下如果我先買咗自己嘅信貸評級報告,

    然後先去銀行或者財務公司,咁樣係咪好過佢哋主動去查我嘅信貸記錄(聽人講畀人主動查好似會對評級有影響) ? 其實喺銀行借同喺財務公司借邊度合適? 如何取捨?
    感激解答

    龔成老師︰

    1) 實戰編,你可以先睇你目標的類型,係可以的。

    但建議你最終係要睇晒,有助於你了解和幫自己定位,去計劃將來。

    2) 以我所知,銀行定你自己去做評級報告,係唔會有分別。至於借銀行定財務公司,一般銀行利息會低D,而且會較方便。財務公司唔係唔得,但你要了解清楚是否持牌,和產品相關細節。

    如果係整體成本較低,你都可以考慮。

    通常我自己會視借貸投資,是我最後一張「皇牌」,真的有需要時才會動用,即是見到一個明顯的投資機會,全世界都平貨,值博率好高時,才會動用。

    但現時大市只係合理區,明顯未係機會,若想用借貸投資,建議再等等。

    ------------------------------------------------

    Q21818:

    你好龔成老師,本人48歲,丈夫49歲,有250萬現金本身做定期存款多年,現在因為冇利息,希望賜教方法,唔想有風險或者超低風險,

    有一層自住樓,(欠按揭80萬),有150 萬股票,有110萬銀行保本保險儲蓄,一層大陸順德細樓(已經付全數)50 萬,20萬基金(低風險),謝謝。

    我是主婦,丈夫做生意,有一個三歲小朋友,自住樓約值700 萬。

    股票包括 5,2018,3175,405,700,270,2888,1733,2318,1800,1833,6088,2314,6127,2845,2812,2820,2238,1658,1186,3800。

    龔成老師︰

    其實就算投資最穏健和保守的股票,都係會有風險,只會係多與少的分別。

    若你係完全唔想承受任何風險,你可以投資定期,儲蓄保險、美國國庫債券、IBOND等低風險產品。但缺點係,佢地增派息率唔高。

    以你現時年紀,應該都要做少少財富增長,才算理想。但若你真係唔想承受太多風險,只買上述產品都係可以。

    如果你可以承受少少價格波動的風險,你可以將部份資金,投資「收息股」。

    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大市現處於合理水平,那250萬資金,你可以先用多50-80萬,以"分注"形式慢慢入貨。餘下資金就等大跌市機會出現,才大力度掃貨,並長線投資。

    至於你現有持股,其實好多波動性都好大。以你較保守的投資取態,佢地唔係咁適合你。

    騰訊(0700)、平安好醫生(1833)、昭衍新藥(6127)、GX中國電車(2845)、三星中國龍網(2812)、GX中國生科(2820)都有質素,但係不確定性較大,股價預期會好波動,建議你不要持有太多,甚至將佢地全部換成收息股,或者一些適合你的產品。

    平安(2318)、粵海(0270)、瑞聲(2018)、IT HON TENG(6088)、廣汽集團(2238)、中國鐵建(1186)係平穏增長型,波動性會細D,但風險會比收息股高。你自己再衡量下,是否持有,還是同樣換至其他地方。

    F三星原油期(3175)我無對這基金有特別研究,佢係追蹤油價相關的指數。

    中短期油價會好波動,風險高。但長遠計,油價唔會好似現時的低位水平。

    因此不是無投資價值,但你最好仔細了解這基金和佢追蹤的指數先。同埋,一定唔可以大注。

    易大宗(1733)、渣打(2888)投資價值不高,建議換至其他投資項目。

    保利協鑫能源(3800)現時暫時停緊牌,因為佢仍未出到業績,將公佈業績的日期延遲了幾次。

    最近現任核數師更請辭,我對這類股票,會較有保留。但由於現時停緊牌,暫時乜都做唔到,只有等。

    初步睇佢的財務數據,都幾弱,相信日後就算復牌,股價都會受壓,要有心理準備。

    餘下無提及的股票,都係收息股,若你可承受少少價格波動的風險,長線持有就可以。

    最後,你要留意持股總數,以你資金收量,組合大約10-15隻股票好了。過多你會好難定時審視和管理,對你會不利。

    ------------------------------------------------

    Q21819:

    你好!龔成老師,本人38歲想請教一下如何調整現有投資組合,邊D適合長揸,邊D應該沽出/減持?

    股票組合如下: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3) 3024股@ 17.30
    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330)600股@ 50.00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939)3000股@ 8.00
    金利豐金融集團有限公司(1031)4000股@ 6.00

    工商銀行—H股(1398)4000股@ 7.00
    醫渡科技(2158)1000股@ 65.15
    京東健康(6618)50股@ 71.00
    阿里巴巴-SW(9988)500股@ 250.00

    另外如果想加入比亞迪電子(0285),吉利汽車 (175) ,阿里巴巴-SW(9988)作長線投資,現價可入嗎?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38歲計,應以增值為主。建行(0939)和工行(1398)只係收息股,增長力唔高,不宜持有太多。

    思捷環球(0330)當多年前,環境改變令佢「生意持續下跌」,佢的質素已經改變,佢已經要進行止蝕的動作。

    金利豐金融(1031)質素一般,建議慢慢換至其他優質股較好。

    醫渡科技(2158)有潛力的,可長線。但佢依然係在燒銀紙狀態,係一個扣分架地方。整體算係有質素,但要注意風險,投資時唔建議大注。

    你現貨可持有,但暫時唔好再加注了。

    其餘持股,都係有質素和適合你年紀,長線持有就可以。

    至於想再加入比亞迪電子(0285),吉利汽車 (175),都係可以。比亞迪電子(0285)現價偏貴,回多1,2成才算合理區頂,才可開始小注。而比亞迪電子(0285)現價算合理區頂,無貨可先小注,到有明顯回調,才正式入貨。

    阿里巴巴(9988)雖然現價合理,但由於佢已經佔你組合較高比重,個別企業不應佔組合15%以上,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故你暫時不要再加注。

    另外,你而家太偏重左係潛力股(2158, 6618, 9988, 0285, 0175),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你算年青,風險承受力較高,但潛力股也最多只宜佔組合約5成,餘下應集中係平穏增長股。若你投資經驗較淺,潛力股比重,要再調至3成以下。到你學到一定投資知識,才慢慢調高。

    未來時間,你就要加大翻平穏增長股部份,令組合更平衡。

    ------------------------------------------------

    Q21820:

    你好,龔Sir, 很後悔不早點認識你的專頁,因為跟住你的投資方法,幾個月已經見到明顯的增長,真心感謝你願意將你的心得經驗不吝分享。

    現有一問題在猶豫:(現37)6年前買了一份投資保本的保險供10年(還要供4年)因當時幫朋友無留意回報,現發現每年投入5萬,10年後多1萬,

    而且供滿期後再放多5年先會多20萬,現在停供會蝕7萬,但因今年(最遲明年)會置業需要資金,請教阿Sir會如何安排?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理財,要做到「攻守兼備」,保險、備用現金等是防守,但防守部分不用太多,餘下資金就應進攻。保險最大的作用是「保險部分」,反而投資作用一般不大,即是買保險,最大作用是醫療、人壽、財產等的風險轉移,將你不想承受的醫療費用等不可預測支出,轉嫁比保險公司。

    因此,你要視乎翻你持有的投資保本的保險供,當中的特性,以及本身的預期回報,其中保險的作用。

    從投資角度計,你保本保險回報,唔算理想。

    同一筆資金,若利用優質股去增值,長線好大機會可以跑嬴這份保本計劃。

    當然,你這計劃的好處,就係保本和較有保證回報。而投資股票,股價始終會有波動性,有一定風險。

    但由於你係有實際置業需要,而資金又不足,那你只能選擇停供。

    以你37歲,應先做好增值部份,我較建議先用優質股增值。但若你係好保守架投資者,買儲蓄保本保險,都係可以,但最好不要太多。因為佢會拖慢你財富增長步伐,你要明白這點。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 代表性捷思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7-24 14:12:56
    有 73 人按讚


    無需“自律”也能高效工作的6個方法!

    許多講自我提升、成長的文章,總會重複著那些陳腔濫調,最後就說:道理大家都懂,做不到?那就是你不夠自律。這種腔調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都屬於“正確的廢話”。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除了感覺“啊,好厲害”,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更好的方式是什麼呢?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套“Edison 鍛煉法”。它是從需求入手,在幫助你解決日常需求的情況下,插入一些微調,逐漸的,幫助你適應並轉移到新的工作方式上。

    ▌01吃青蛙(Eat a frog)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手上在做別的事情,腦海裡卻時常閃過一些放不下的念頭:可能是一個任務、一個問題,或者一些難以介懷的事情。

    它們總在你不經意時闖入腦海,一直難以徹底消除。

    比如:

    •下星期就要提交方案,但還差一個重要的idea沒確定;

    •大後天有個重要的演講,一直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沒準備好;

    •又或者,半個月後就是紀念日了,但還沒想好買什麼;

    •……

    這些縈繞在腦海中的煩人問題,就稱為“青蛙”:它們未必是最重要的,未必是最緊急的,但卻一直讓你心神不寧。

    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一個建議就是:

    在每一天的工作裡,優先去處理它們。這就叫做“吃青蛙”。如果說有一個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那一定非這一條莫屬。

    我們總會習慣把困難的事情留到後面,直到 deadline 再一鼓作氣去趕工。

    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契可尼效應”的作用,它會一直影響、干擾著我們,不斷造成“注意殘留”(attention residue),佔用我們的認知資源。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訴大腦:我已經把它安頓好了,暫且告一段落,讓我們專注在其他事情上吧。

    你不一定非要解決它,甚至未必要給出一個結果,最關鍵的,是讓大腦知道:我已經花時間精力去處理過它了,這個“任務”已經完成。

    這樣,就可以有效安撫你的大腦,釋放出被佔據的隱性認知。

    具體而言,可以參考這套步驟:

    •01 在前一天晚上臨睡前,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這不僅有助於找出青蛙,也有益於睡眠。

    2018 年一篇發表在 JEP General 上的論文揭示:在臨睡前列出第二天的待辦事項,能幫助人更快地入睡,睡眠品質也得到顯著提高。

    甚至,列出的事項越具體、詳盡,提升的效果就越明顯。

    原因非常簡單:造成入睡壓力的一個潛在原因,在於大腦知道“我們有未做完的事情”,這會持續導致神經系統的興奮 —— 而列出待辦事項,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焦慮,取消大腦的高水準啟動狀態。

    •02 第二天工作前,檢視清單,找到一件最困擾你的事情,為它設定一個期限。

    這個期限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

    可以是半小時、1小時,乃至2小時 —— 看它是否重要,以及你有多忙碌。重點在於:

    在這段時間裡,心無旁騖,不要受其他事情影響,專注投入在“青蛙"上,並且把你的思考過程寫下來。

    比如:你的青蛙是“紀念日送什麼”,那不妨在紙上寫下:可能的選項,每一項的優缺點,排除掉哪些可能性,還可以去問什麼人……

    哪怕毫無進展,光是把它寫下來這個動作,就能有效地緩解你的焦慮。

    •03 一旦期限到了,立刻停止,不要再去想它。開始做其他工作。

    大量研究表明:在明確的時間壓力下,人會有效地減少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

    舉個例子:

    心理學家 Sophie Leroy 發表於 2009 年的研究表明:更高的時間壓力,可以幫助人們更聚焦,從而對任務完成程度的評價會更高,降低任務的注意殘留。

    這是我一直在實踐的做法。可以說,是門檻最低、又最立竿見影的技巧。

    ▌02 延遲(Delay)

    最可怕的時間殺手是什麼?聊天。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什麼都沒做,但突然就下班了”?很多時候,原因就在於:我們被各種即時的、低效的聊天,不知不覺之間佔據了大量時間。

    原因非常簡單。回想一下你的狀態,是不是這樣的:

    工作,微信閃了,回復資訊,等對方回復,注意力切換到工作,微信又閃了,繼續回復,再切換到工作,周而復始……

    發現問題所在了嗎?真正消耗你時間的,不是“回復"和“聊天",而是“切換"。

    你以為你在工作,你的時間的確也很充實,但實際上,它們都花在了切換上 —— 你的工作記憶,不斷重複做著“清除 - 寫入”的工作,不斷地被迫調整到新的狀態。真正用在工作、思考、執行的時間,極其有限。

    高效最大的敵人,不是拖延,而是分心。

    分心意味著什麼?

    你的大腦會被迫塞進一大堆碎片資訊,你的狀態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你會永遠告別“心流”,甚至,一旦你習慣了這種模式,你會再也難以做到“專注”—— 因為你再也“坐不住了”。

    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想辦法把“同步”的聊天,變成“非同步”的資訊處理。

    當你開始工作時,關掉微信,靜音掉手機,儘量遮罩掉外界干擾。

    不要急著去回復資訊,而是專注在工作上,每1個小時,起來休息一次、活動一下,這時,集中處理之前的消息。隨後,再開啟一個新的迴圈。以此類推。

    要實行這種工作方式,需要滿足幾個前提 —— 你不妨告知需要跟你緊密聯繫的人,讓他們理解並尊重你的工作習慣:

    •01 不要開啟碎片式的對話,而是把需要處理的資訊,寫在同一條裡,一次性寫清楚,注意好結構、邏輯,發出來。

    比如:
    •Hi,Joshua,有幾個問題需要確認一下:

    •1)……

    •2)……

    •3)……

    •麻煩在下午4點前回復,有空回復即可,謝謝!

    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為彼此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值得落實。

    •02在某幾個固定的時間點,檢查所有資訊,並一次性徹底回復。

    可以是半小時一次、一小時一次,也可以安排在午飯、下午茶、晚飯等固定時間,依工作的靈活性和自由度而定。

    一般來說,由於人的注意力集中峰值有限,1-2小時檢查一次較為適宜。

    •03需要同步討論問題,請事先約好時間,不要突然來找。

    舉個例子:你有一個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需要跟我討論,那麼請提前約一下時間,我可以事先做好安排。

    到了時間,我會把注意力切換到咱們的討論上,排除掉其他的干擾。

    這樣,對雙方都更有益。

    •04除非有極其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得到回復,否則請不要打電話、語音。

    電話或語音是一種“自我本位”的做法:它方便的是自己,麻煩的是對方。

    除非真的極其重要、緊急,否則儘量慎用,用書面或約時間的方式去替代。

    ▌03 啟發式決策(Intuition)

    啟發式是人類固有的認知“捷徑”,它會造成許多思維的偏差。

    •比如:我們會傾向於從鮮活、印象深刻的案例出發,去支撐我們的論斷,這就叫做“可得性啟發式”。

    •再如:我們會傾向於關注重大的、顯著的個例,從而錯誤地推斷整體趨勢,這就叫做“代表性啟發式”。

    這些都是它的負面後果,也是我們大腦“偷懶”的結果。

    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時候,巧妙地運用啟發式進行決策,可以幫我們節省大量精力。

    畢竟,如果遇到一個問題,都要非常理性地建模、權衡利弊,那……未免也太累了。

    但是,運用不是套用,有效的做法是什麼呢?

    是事先給自己設定好幾條簡單的規則,當遇到對應情景時,直接調用這些規則,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這就叫做“直覺決策”。

    那麼,有哪些設定啟發式規則的技巧呢?心理學家 Alice Boyes 提出了幾個例子,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01我的時間價值是__

    計算一下自己的時間值多少錢,填在後面的空格上,比如“50元/小時”“400元/天”。

    然後,當遇到需要花時間去做的事情時,思考一下:這件事情能為我帶來多少收益?如果我不自己做、而是請別人來解決,需要花多少錢?

    如果收益小於價值,不要去做。如果價格低於價值,儘量請別人來做。

    這條啟發式規則,能非常有效地幫你過濾掉諸多瑣碎、無意義的小事。

    你會發現,許多讓你煩惱的事情,這麼計算、代換一下,其實都不值一提。

    •02一有心情和時間,我就__

    許多人會告訴你,要去衡量任務的重要性、劃分優先順序,但其實,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我們心裡一清二楚。

    所以,更有效的做法,不是繁瑣地去一個個任務分析、標記,而是給自己定下規則:只要有空、有心情,我就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請把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填在後面的橫線上。

    無需特地去安排時間,只需要設定這麼一條規則,就可以讓自己清楚:我需要聚焦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需要去推動進度的。

    •03當我有心情去收尾時,我就去收尾。

    這是一條很取巧的規則,但也非常有效。

    什麼意思呢?有句話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我們總是習慣於開始一件事情,但卻不喜歡把它“做完”。

    也因此,我們的待辦事項裡面,一定充滿了“還沒有結果”的事情。

    所以,這條規則,可以把你從繁重的時間分析、任務管理中解放出來。

    你無需再把它們安排得滿滿當當,就這樣放著吧,什麼時候突然想到了、並且有心情去做,再把它收尾就行。

    我們不是專家,也不是機器人,沒必要對自己過分苛刻。

    ▌04例行開關(Switch)

    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就是用一些具有儀式感的小習慣,讓自己建立“條件反射”,告訴大腦:我要進入某種狀態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總會在下午2點左右,泡一杯紅茶,喝兩口,然後全力以赴開始工作 —— 這時,這杯紅茶就是一個“例行開關”。

    哪怕有一天狀態不好,我也可以通過這個習慣,讓大腦適應“全力以赴”的狀態。

    另一個例子:

    有人比較容易分心,所以,當需要長時間專注時,就到星巴克去,點一杯美式 —— 這也是一個“例行開關”,就會告訴大腦:接下來要開始專注了,請將外部的打擾和內在的分心暫時遮罩掉。

    它的重點在於:把某個動作,跟某個情境,建立一個高度的關聯。

    久而久之,當你再執行這個動作時,大腦就會自然回憶起相關的情境,從而進入你需要的狀態。

    它的要點如下:

    •01設定一個動作,作為你的例行開關。

    動作必須要簡單、易行、無門檻。

    可以是泡一杯茶或者咖啡,可以是某個特定動作(比如擴胸、拉伸),可以是在紙上書寫,也可以是散步10分鐘……諸如此類。

    只要在需要時,能夠時刻行動,就可以。

    •02養成習慣,在這個動作之後,進入你想要的情境。

    像前面的例子:剛開始的時候,你或許需要付出一點點努力,讓自己沉浸到某個狀態裡。比如“全力以赴”和“專注”。

    但一旦有規律地重複,它就會成為你的習慣 —— 你無需再提醒自己,也無需再刻意行動,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夠誘發大腦,為後面的情境做好準備。

    類似的例子還有:寫完第二天的待辦事項,就上床睡覺。

    只要持續給自己這樣的暗示,哪怕你一開始睡不著,慢慢的,也能達到到點睡覺、改善熬夜和失眠的效果。

    •03在這個情境之外的時間,儘量避開這個動作。

    比如:我習慣了喝紅茶,然後全力以赴,那麼,在不需要全力以赴工作時,就儘量別喝茶。

    原因很簡單:神經元的聯繫是成對的。

    你把“喝茶”和“全力以赴”建立了聯繫,無論啟動哪一個節點,都會同時啟動另一個;但如果這時插入第三個節點,結果就是,原有的聯繫會被削弱,轉移到新的聯繫上來。

    試一試,設置幾個這樣的“例行開關”,你會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控制力高了許多。

    ▌05持續性收益(Ongoing return)

    我們的大腦,總是喜歡即時回饋和短期收益的,這是它一切行為的驅動力。

    但有時候,稍微克服一下這種模式,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自由。

    當然,我不是指諸如學技能、背單詞這種事情 —— 這有點陳腔濫調了 —— 你要思考的是: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下一周的工作,稍微更輕鬆一些?

    這樣,就是將短期回報,變成一種持續性、易得式的回報,這可以最大化地減少我們的行動阻力。

    本質上,它順應的是大腦追求穩定、省力的底層驅動,並借此來優化我們的工作模式。

    具體而言,可以考慮三種做法:

    •01範本化

    針對自己日常的工作,不妨思考這幾個問題:

    •哪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哪些東西是需要改變的?

    •我可以如何把它固化下來?

    這就是一個“範本”。

    比如我會要求團隊的成員,在向開發和設計提需求時,有一份對應的需求範本。每次下需求,按照範本寫清楚即可。

    這不但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保證需求的規範化,最大程度保障雙方的溝通效果。

    •02流程化

    針對已經做完的任務,不妨思考這幾個問題:

    •我做這件事情的步驟是什麼?

    •有哪些環節可以優化?

    •下一次再做,我可以按什麼樣的步驟來?

    我會要求團隊:每次結束了一項任務,都做一個簡單的複盤,把流程寫下來。

    如果是舊的流程,就思考可以如何去優化。

    這份成果,就是團隊的寶貴經驗。它不但可以指導團隊的實踐,也是可遷移、可複用的,可以成為方法論的一部分。

    •03清單化

    針對一個重複性的專案,不妨列出一張清單,把需要關注的地方寫清楚,並逐個核對。

    最簡單的例子:

    •和客戶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需要詢問哪些資訊?寫成清單。

    •測試一個產品原型時,需要做哪些操作?需要留意哪些細節?需要符合什麼標準?寫成清單。

    •諸如此類。

    把這些清單收集起來。這些都會是你寶貴的知識財富。

    ▌06中立思維(Neutral)

    最後,簡單提一下“中立思維”。

    什麼意思呢?許多人經常會患得患失、自我批判,尤其是內向的朋友,這種現象會非常明顯。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在內心裡對自己說:我的表現怎麼這麼差;別人會不會介意;我當時要是如此這般就好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

    這種思維有一定作用,但沉溺於此,會持續造成壓力和焦慮 —— 我們會不斷活在自我批判中,難以留出精力,去應對未來的新挑戰。

    所以,不妨試一試:學會用中立的目光,去反思和審視自己。

    亦即:只分析,不批判。

    不妨用這樣的句式去做自我反思:

    •在過去的__________事件中,

    •我採取了___________的做法,

    •如果有下次,我可以試試____________。

    慢慢的,你會感受到改變:你可以擺脫對自己的枷鎖,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煩惱,往往都源於內心。

    因此,解決的鑰匙,也在於內心。

    以上6點,就是一套完整的“Edison 訓練法”。

    它未必有多麼神奇的效果,能讓你脫胎換骨、效率爆棚,但每一步,都會讓你從中感受到收益和動力 —— 你無需強迫自己“自律”,而是會發自內心地去完善它們。

    這才是自我改變的關鍵。

  • 代表性捷思例子 在 財經狙擊手 - 股市阿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02 21:35:34
    有 256 人按讚


    [阿水的投資雜談 - 第三集 (神奇飆股、期貨反轉指標?! )]

    大家好,我是股市阿水,
    今天又要來跟大家分享第三集的投資雜談、神奇指標

    這篇很適合剛接觸投資這個花花綠綠世界的朋友們
    也歡迎分享,但請轉載請附上粉私團來源或寫這是由"股市阿水"所提供

    這邊提到的神奇指標
    是我最近聽到一些朋友分享給我的

    大致上的流程是這樣

    他說:

    "他聽某一個高手說,當外資的XXX來到了兩萬,就代表這行情要走多方了
    而如果爆增或者來到五六萬以上,就代表這行情要走空方了
    很厲害,他也大概看了一下,似乎盤勢果真大部份是這樣
    以後他可不可以用這個來操作股票或者期貨?"

    我想大家看到這邊,一定很想知道這是什麼指標對吧?
    阿水我也不賣關子

    我可以很直接跟大家直接說:這個指標是什麼完全不重要,這,就叫投資盲點。

    什麼叫投資盲點呢?

    若要很詳細的說,其實這是我們人天生的缺陷,也就是我們天生與生俱來
    讓我們認為:這樣應該沒有錯的事情,它,偏偏錯大了。
    而會造成這種神奇指標的問題,它本身也是一個複合型的慣性思考陷阱

    也就是說,造成我們誤認的這種情況,它是由我們腦中很多個不正確的直覺與想法造成的。
    這當中比較大影響的是
    1. 空想性錯覺
    2. 選擇性知覺

    第一點空想性錯覺,就好比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前陣子的新聞嗎?
    有一個老闆從監視器中看到了他的店門口有一張很可怕的鬼臉盯著他看,他怕到完全不敢出去查看,於是打電話報警,警察到了現場發現
    其實只是剛好是角度問題,就只是一個桶子跟腳踏車造成了從監視器中
    會好像看到一個鬼臉兇狠的看著監視器

    第二點選擇性知覺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眼中會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在這個舉例中,就是會發生所謂的
    ﹝先射箭再畫靶﹞的情況

    這類神奇指標,其實充斥在我們的投資市場中,
    我們常會因為別人告訴我們某某參數、某某意義告訴了我們什麼事情
    所以當往後我們投資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參考這個東西去做判斷

    但通常結局都不是很好

    當中牽涉到的思考陷阱也包括了像代表性捷思所造成的問題,這個我們之後的雜談再來討論

    那你會問,不對呀,水哥,你那朋友不是也有看一下走勢跟這個指標的對照嗎?他不是也覺得滿同步的嗎?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東西了
    這些我們人天生容易出現的不正確思考方式,在一般生活中最多造成一些偏見跟誤解,但拿來投資,問題就很大了

    請讓阿水我來把問題的層面拉到投資的角度裡面來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投資方法與技法,一定要先知道幾個重要因素

    1. 實際入場點
    2. 入場點到出場點中間的震盪
    3. 如何知道錯誤做停損
    4. 群體回測數據為何
    5. 資金策略為何

    也就是說,首先假設這個指標跟你說要反轉了,舉例來說,現在指數一直在下跌,你看到了這個神奇指標,這只是一個”大概數”
    它跟你說大概到兩萬左右,這行情要走多方上漲了,
    但指數一天可能有一百點的震幅,我到底要在哪一天下單?如果三天都是指標兩萬怎麼辦?

    可能一來一回,這個入場點就差了三四百點,
    再來,第二點,如果我看了這個指標進去操作,那他一定會有一個我從進場到獲利出場的震盪期

    就好比我們買股票,不太有機會一進場就漲停直接鎖死到天邊吧?
    每天都會有上下震盪,

    那,我們怎麼知道這個震盪是在我們控制中的震盪,還是這已經是反轉的震盪了
    就好比剛剛的例子,指數一直在下跌,進場後指數還是有漲有跌,但下跌居多
    我們該認為這是市場即將反轉的訊號,還是其實我們這次的進場是錯誤的?

    也因此我怎麼知道自己這次做錯了,不該再持有,該停損了?

    最後,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人家說的指標,是經過多久的回測?是最近?是過去十年?那會不會有最近失效的問題?
    而資金策略也影響我們,我們該用多少資金進場,我的進場曝露了多少風險?我的最大損失會是多少?

    有人看到這邊可能會想問,嗯,想這麼多,那不要投資好了

    不,阿水要強調的只是前半段,當我們看到或聽到有人告訴我們一個技法很好用,一個指標很神奇

    請先思考一下,有沒有很明確的進退場方式,有沒有很明確的可以知道,我這次做錯了,我下次再來,你有沒有很明確的知道自己承受了多少風險

    一個指標若只跟你說,要漲了,要跌了,
    不一定沒用,但你要搭配的投資商品可能就要慎選了

    你若選擇期權這類需要精準進場點的,光知道要漲了,要跌了,並不是一個有用的指標,就好比一台飛機要空投補給品,差個一公里還OK,
    但絕對沒辦法接受你把東西從原本丟到台北市某一棟建築數卻丟到了台中一樣

    但若你是中長期的投資策略商品,例如ETF,或許就能從趨勢中去抓一些進場點,因為即使中間震盪,你的損益並變化並不大

    最後,阿水提醒大家,聽一些所謂神奇指標,一定也要搭配上你的個性,
    例如你本身就沒空看股票,也不喜歡殺進殺出
    結果硬是要聽一個教你短線抓轉折的方法
    先不論這個方法是真是假有沒有用,

    但他就不符合你的投資個性,當你虧損時你會覺得煩燥,而且也會對於需要這麼短線進場與出場覺得壓力很大

    世上沒有最好的投資指標,只有經過回測與實證,適合你自己的指標才是好指標
    與其四處打聽,不如用數學及統計的角度,做好資金控管,了解商品特性,做自己喜歡的長度商品。而且當你越了解技法,你看的東西越全面,你自己就不會想太多,
    如果你越勉強自己操作那些看起來很賺的方法與技法,但你一點都不熟,而且也不適合你的投資步調,你只會很容易沒辦法照表操課,到最後操作的一團亂,然後繼續找尋一下個神奇指標,這樣不是太像跑在籠子裡的倉鼠了嗎?

    記得,跳出圈圈,你才能看到全面。

    阿水雜談,我們下次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