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他化自在天成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他化自在天成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他化自在天成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他化自在天成佛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二堂課 翻转僵局的勇氣 楊蓓老師演講 20/06/2021 2:30 p.m. – 4 p.m. 馮以量記錄 #這是一篇百分百還原記錄 #完全是給楊蓓老師忠實粉絲們閱讀的 這堂課,有點難整理。這週內,我足足整理了三回。因為要認真聽及思考,才能聽懂老師說的話背後有一個很立體的脈絡。 這是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XMEN330 身心靈學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Om shrim hrim klim glaum gam ganapataye vara varada sarvajanamme Ganesh 象頭財神咒 ~每天聽,跟著念,財源廣進,大發利市~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Ganesha象...

  • 他化自在天成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6 23:40:15
    有 419 人按讚

    第二堂課
    翻转僵局的勇氣
    楊蓓老師演講
    20/06/2021
    2:30 p.m. – 4 p.m.
    馮以量記錄


    #這是一篇百分百還原記錄
    #完全是給楊蓓老師忠實粉絲們閱讀的

    這堂課,有點難整理。這週內,我足足整理了三回。因為要認真聽及思考,才能聽懂老師說的話背後有一個很立體的脈絡。

    這是老師自己省思生命的思考脈絡,她表達出來,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省思屬於自己的生命。 做完這個紀錄,我要開始寫一篇屬於自己的日記,做我自己對生命的省思。

    如是我聞。如是我記。

    #開始了

    1. #了解執著與堅持之間的差異

    回頭看看過去,也看看現在,這幾年其實比以前更忙碌了。自己年紀大了,有很多事情有點著急,覺得能夠多做一些就多一些,才不會感覺浪費生命。所以就不知覺就會讓自己愈來愈忙。

    我之前曾有過傳承的念頭,我對於心理輔導、心理諮商以及社會工作的專業,我這些年教過的學生們,我其實會希望有一種傳承的念頭。就覺得一路走來,雖然沒有走得像別人想像得這麼好,可是自己心裡有數,這些傳承的念頭其實是可以讓我的學生們可以省一點繞彎子的機會。那個時候,我其實有很強烈傳承的心情。那個時候,而我也做了一些事情。

    可是,在那個努力的過程當中,我很努力的想要把自己做好;可是經歷了自己體力不足,雖然心力還足夠。後來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專業文化整個趨勢,讓我有一些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而這些做的事情,會不會很像唐吉柯特自己拿了一個破矛然後對著風車,在那邊叫囂。所以在那個階段裏頭,我重新檢視自己以及環境(尤其是專業環境)。

    回頭問我自己:“這是我要的嗎?”

    這個檢視的過程裏頭,我覺得讓我釐清了什麼東西是執著、什麼東西是堅持。

    在這歷程裡面,我發現我自己,我發現我的堅持其實是讓我身邊的人,讓我周圍跟我有關係連結的人,可以都因為我的存在,而能夠有所助益、有所幫助。

    可是,我問回我自己:“那我一定要在這個專業裡面嗎?我在專業裡面,特別是我自己教書幾十年的經驗裏頭,我其實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無關乎是否成功、或者是否可以名利雙收。

    一直這樣堅持下去,當我到了60歲,我發現當初我的確對這個專業有很強烈的承諾。這承諾與我的堅持是有關係。我也發現這裏頭有一個連結,我站在我自己過去的經驗,站在自己過去投入的角色上,來看待我自己的專業堅持。

    所以,#我有一個領悟,#我問自己真的有必要那麼堅持嗎?

    我發現我對自己專業裏頭的人,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知道這些人,他們會去第一線面對需要幫助的人。

    我覺得我的情感是在於我希望這一些跟我有過連結的人,他們在第一線去接觸需要幫助人的時候,他們可以有一種裝備。那個裝備是讓他自己的能量可以源源不斷出現了,而不是要常常去靠我懂了這個技術、我拿了那個證照,好像才會有安全感。

    當我有這份發現的時候,我終於明白我這麼多年來的堅持,其實是來自於我非常非常憐惜我身邊這些跟我同行的人。因為我自己在這個行業裡面,我知道這裏頭的辛苦,我也知道這行業裏頭的殺傷力。所以我希望我這些學生們,以及曾經跟我有過緣分可以連結的人,當他去面對弱勢的人時候,他自己是可以有一個關關難過,他關關還是可以過得了的。

    有了這樣理解後,我漸漸才明白 #原來這個堅持裏頭,#有我自己的情感、#有我自己的使命。所以這也為什麼我後來接觸佛法、禪修,我沒有什麼覺得我這樣的一種跨領域是不妥的事情。我自己將它看成是觀念上的“打通”。

    所以這樣下來以後,我覺得我就不再堅持。因為在那個領悟當中,我明白了在那個階段裏頭是一個執著。

    所以執著和堅持這兩件事情,#當你今天不明白自己為何要這麼用力的時候,#它可能是一份執著。可是當你越往深處去理解,你自己為什麼要這麼黏在那件事情上,或是那個使命上的時候,我也曾經在這個過程上問過我自己:“如果我今天沒有做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會怎麼樣?我會懊惱嗎?我會痛苦嗎?”

    我也接受。

    有時候,我看到我自己的學生,在職場上,面對助人專業不可掌控的殺傷力的時候,我會心痛。然後,我也會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能夠幫得上忙的地方,我去幫忙。

    #我知道我的情感上的確有執著的地方。因為被我學生幫助的人,我反而沒有把他們放在第一優先。然後,我把我的學生們能夠全身而退,這件事情當作第一優先。我發現這個是一個執著。在當時我不認為那個是一個執著,我會說那個是堅持。

    可是這個裡面我就發現之所以它會執著是因為這裡裡面有我的情感所在。我不否定這種情感的連結,這種心痛的感覺。可是我知道,那個是我的執著。

    我可能不一定真的放掉那個執著。因為我想到現在,我還是想要當我的學生需要的時候,我還是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能做的還是會去做。可是,因為我明白這是我的情執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會太要求自己。我只能夠說,我把我能做的,都做到了。我寧可在一個範圍更大的堅持上,去擺放我自己的目標。

    這樣子一個轉變,讓我開始去區分堅持是什麼、執著是什麼。對我來講,它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它可能是一個逐漸在進行省思的過程。在這種情況是,你會發現自己自在很多。因為其實時時刻刻的反思、覺察,和自己對話,這是我的執著呢?還是我的堅持?

    這個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

    #當執著的時候,#這裡面有很多是為了要滿足自己的部分。我不否定,我需要去滿足別人。我也不否定我需要去滿足我自己。可是當這裡面有一些成分是我其實是要滿足我自己在在情感上的時候,我就會把自己放鬆。

    當我把自己放鬆的時候,我就看見,原來我就是有那麼一個有情感的人。#人活著有情感這件事,#我覺得是可貴的。

    我覺得我珍惜這份可貴,而且我也去做我能做的事情。可是不是我所有的力氣都要放在這裡。

    執著和堅持,不但是一個交錯進行的元素,而且是讓你時時刻刻去分辨事情。我目前在做的,而且我認定的,是不是真的是我想要的?這個部分,其實,我覺得是我年紀大了以後,自己其實覺得我自己也很珍惜。

    人年紀大了,體力有限。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先順序,所以那些事情盡多少力,而且盡力到什麼程度,可能都需要盤算。

    ****
    ****

    2. #如何符合社會的規範而形塑你自己

    用我自己已經進入中老階段的省思例子來說,你會發現我們的僵局,其實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建構了。

    因為在年輕時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這件事情,絕對不會有人和你說,你錯了。特別是年輕的時候,這些角色的形塑,這件事,其實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樣子努力讓自己 fit in 那個社會角色的期待的時候,其實我們很難在這個社會上逐漸的爭取到你可以生存下去的資源。

    當你如果把儒家的規範當作你的生命其中一個方向的時候,我覺得儒家的確幫了很大的忙,可是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我們的習性。不僅僅只是上輩子帶來的,還要這輩子被 shaping(形塑)。

    其實我們每個人看到過往的生命歷程的時候,在按照社會要你走這條路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的,走上一條讓自己覺得是對的道路。

    說的好聽就是形塑,說的難聽一點,它就養成了你的習慣,造成你的舒適圈。

    因為你今天不這麼做,你就不會跟被人一樣。你會跟別人不一樣,這個不一樣裡面,會帶一點貶低的味道。

    像以前的人啊,當你是一個左撇子的時候,你吃飯的時候,人家一定會說,嘿,你坐這一邊去,因為你是左撇子。

    這種事情的發生其實層出不窮。都是一些小事,#可是就是在這些小事當中,#一點一滴、#一點一滴,#我們開始建構我們對世界的觀感,#包括要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子的人。

    怎麼樣可以努力把自己做好這件事情,我會說:“我們前半輩子,真的都非常用力。 用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心目中還不錯的人。這一個過程,幾乎每一個人都走過。”

    可是等到它變成習以為常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被形塑成那個樣子。

    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舒適也在這裡。#你會發現你的自在也在這裡。#因為如果你是成功的話,#你就會真的能得到某種程度的自在。 可是,#當社會的規範,#當眾人的期待 #跟我們自己格格不入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痛苦了。

    #所以我們為何有這麼多人,在生命歷程當中,#哭著喊著要做自己。

    其實是因為前面形塑的過程所造成的,往往我們是不知不覺的。

    我剛剛用了兩個詞,一個是舒適、一個是自在、然後又加上格格不入。 那個格格不入,只會讓我們更用力、更努力。那我們從來沒有機會想過,那種喊着要做自己的聲音常常是很微弱的,因為外在的社會的期待其實是非常非常強大的。

    那在這樣的情形下,#什麼樣是一個好人,#什麼樣是一個合適恰當的人的這件事情,#其實一直不停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借著這個驅動力,我們可以讓我們自己,逐漸的做到我們認為一個我們認為理想的狀態。

    可是你也會發現理想狀態裏頭,我們面對這麼多格格不入的時候,事實上,是挺辛酸的。

    ****
    ****
    ****

    3. #尋思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管你是面臨到那些重大的創傷、重大的挫敗,或者是只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累積,你會看到這個裡面,人真的是活在那個僵局裏邊。可是那個僵局呢,常常不容易讓我們打破,或者是把它們給消融掉。

    所以,才會有很多的人在中年以後,開始有很多的反思、很多的追尋、或者是有很多的挑戰。 挑戰自己,挑戰或者追尋一些不一樣的路徑。

    那我相信很多的心理工作者,也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心理輔導領域來。希望自己在裡頭當中得到釋放也好、肯定也好。也幫助跟他一樣的人,可以從中得到釋放跟肯定。

    這樣子的歷程裏頭,#你會發現做自己的時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困難是你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哪一個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同的定義出來。

    可是,對於一個助人工作者來講,想要是一個稱職的心理工作者來講,對自己的要求,我相信相對有更嚴格一些。

    那,我這邊要說的事情是,其實我們在前面形塑的過程當中的時候,我會說,這個路其實不是白走的。而是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時候,你走過的路,它都會成為你的鏡子。

    所以人在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上去尋思,去回憶、去整理的時候,特別是你的整理愈來愈多。你會發現你的記憶,也會愈來愈多。

    因為我們的記憶,常常都是有選擇性的。#當你的整理愈來愈多的時候,#你才能夠漸漸看見一個比較整體的自己的時候。#當你漸漸看見一個比較整體的自己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回頭問自己:“那,我是誰?”

    #其實這個整理自己的過程,#其實是要看見自己過去是如何被困在一個僵局裏頭。

    那,看見了,而且是深刻看見的時候,那個會是一個轉機。那個轉機也常常會是一個當我們有一個看見完整的自己的時候,我可以重新出發了。

    那個時候,我們才會有比較多的材料,來告訴自己,我想要的路,往後我的堅持是什麼。 我過去的執著是什麼。

    當然這個東西沒有辦法,告訴你說我現在發現的堅持,可能我十年後,又覺得那個是執著。其實這個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我覺得無所謂。

    人在不同的階段,你有看清的歷程,有一個可以深刻反省你自己的歷程的時候,這個你得到的答案,那一定是當下你自己覺得最心安理得的。

    這個心安理得的部分,會讓你的心裡頭很踏實的去做你所謂的自己。而這個東西是不會停留下來的,而是一直不停的往前走的。在這個不停的往前走過程裏頭的時候,你也就漸漸地,可能又發現自己的執著。

    這個時候,你可能又有一些新的省思會出現。那這個時候,你再來統整你自己,然後再來把自己再看一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能又有新的堅持出現。

    我覺得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這個有趣,我覺得比較關乎在一個,#人他對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建構一個他自己比較喜歡的自己。這樣子的一個過程裏頭,他的建構裏頭,#他自己是不是心甘情願去做。

    我會這樣講的原因,是因為其實我也發現我們很多助人工作者,對於這個自己能夠助人這個件事情,有著一種,剛開始,你會覺得這是一種使命感。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為善啊。

    也就是在我們整個社會道德上來講,它真的是一個美德。可是今天你在助人的過程當中,如果你沒有真正回頭去看見你自己,其實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的時候,我們去助人的時候,就很容易掉到那一個助人的陷阱裡面。


    這也就是我書上講的那個光環。

    ****
    ****
    ****
    ****

    4. #省思助人者的光環 #避免掉入助人光环的陷阱

    其實我碰過很多這樣的人,帶著自己生命當中的一些印記,然後想要投入助人的工作。可是在投入助人工作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一個滿足,其實是一個彌補自己對於自己不足的部分的一個肯定。

    這個東西,我覺得以前我會說這個東西不為過。為什麼? 畢竟我們這個社會它是一個可以相互往來,可以你幫助我、我幫助你的社會。

    所以在這樣的互動下,可是這裏頭有一個很細膩的東西就是,當我們對於自己的堅持與執著沒有一個深刻的反思的時候,這一個助人的光環會讓我們反而掉到五里霧中。

    我們可能會有很好的技術、我們可能會有頭頭是道的說法、然後我們可以有相當程度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可是我要說的是,我想我現在要講的這個東西,其實是從我一開始所說的我關懷我的學生,還有關懷我周邊的人, 他們怎麼樣可以在面對第一線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至少自己是不會被傷害的很厲害。

    在這一個出發點上的時候,我們再回頭來看這個助人的光環陷阱的時候,這一個陷阱有時候會讓我們跳過了自己對於自己的,不管是覺察也好,省思也好;#跳過這個部分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助人的光環會讓我們覺得我們有一個很虛假的自我價值感。

    #而那個虛假的自我價值感,#常常也就會在你的執著與堅持之間,#混淆你的視聽。

    這個部分其實是,一個比較隱藏起來,然後我們有的時候不太去願意去面對的部分。因為不管怎麼樣,今天在一個社會當中,你今天如果成為一個專業助人者的時候,它是一個行業、它也是一個專業、然後它又是一個符合社會美德的行業。

    那這樣子的情形,會讓我們因為在那個裡面的能力,於是讓我們有某種程度的滿足的時候,這樣子的東西會讓我們反而障礙了我們跟人之間的一個直接的連結。

    這一個東西其實是一個,我會說,這是一個我們的陷阱。#因為助人工作這一件事,#我一直把它當成是修行來看待。

    ****
    ****
    ****
    ****
    ****

    5. 結語:#持續省思在堅持與執著里头的自己就是翻轉僵局的勇氣。

    所以今天我們從前面來講,執著跟堅持的差異。然後到你今天如何去符合社會的規範,形塑你自己。然後,到你回頭來尋思你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然後到,你今天成為一個助人工作者的時候,#你如何來面對你服務的對象,#而這個裡面,#你如何看待你自己,這件事情上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一連串下來:如果這個功課沒有做的踏實的時候,那個助人的光環,它就很容易被放大。

    當它被放大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它不但會形成在專業上的瓶頸、也會形成一個我們自己在看待我們進入老年的時候的一個限制。

    為什麼呢?因為專業上的瓶頸,我想這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為不管是你的投射也好,你的移情、反移情這些東西,它都會可能發生。那這個東西將會是你的專業上成長的瓶頸,我覺得這個都無可厚非。一定很容易就理解了。

    可是他怎麼樣會變成你進入老年的一個困境?其實是因為,我先說一個例子。

    我在道場裡面發現的,特別是在佛教的道場裡面。幫助人這件事,是有credit。然後,可是道場有道場的規則,所以在道場裡面,它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

    在這樣的一個小社會裏頭,當它用這樣的規則去運作的時候,它也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所有在整個社會里結構裏頭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我們常常會把宗教道場視為一個神聖的場域。那這樣的一個神聖的場域裏頭,跟那個所謂的助人的美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那這樣子的相輔相成裏頭,我們很容易就會用一個可能是宗教的立場、也可能是助人的立場,然後很自以為是地去把我們認為好的、我們認為自己覺得對的事情,框在別人身上。

    那,這樣子的一個事情,說實話,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挺粗糙的。因為,任何人來到道場、甚至任何人來到我們這個心理輔導的單位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其來有自。

    那這樣子其來有自的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作為一個助人工作者很清晰地去看見自己如果有某些執著點,特別是對宗教的執著點,特別是對道場的執著點;你就會用一個自己的姿態,去面對這些可能跟你不是同卦的人。

    這個點上,其實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需要自己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觀點從哪裡來。

    其實我們今天不管愿大、還是小;我們都會對於此時此刻的時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責任的。包括助人工作者。

    #可是這裡面我們要如何能夠很有自信的說出自己的觀點,#那個背後,#其實就有我們自己認定的堅持是什麼。 #你怎麼樣看待自己,#然後你怎麼樣看待你的服務對象。

    這些東西,它都源自於你自己這個人對於你的信念、你的世界觀是什麼。你對於這整個社會,你的社會觀是什麼。如果這些東西,它漸漸地可以在你的腦子裏頭擺脫掉過去整個社會對與你的形塑。

    有的時候,不一定是擺脫掉,#而是你有更深刻的看到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才能夠真的產生出來一個你要怎麼去應對這個社會及這個世界的立場。

    當這個立場出來的時候,那個會是你的堅持。

    因為在那個堅持裏頭,你對於自己、對於生命當中其他的人、你對於這個社會、甚至於你對於這個世界,你都有了一個立場。清楚,而且你知道你的先後順序的一個安定。這個安定的出現,我會覺得那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堅持。

    所以,所謂的自在是什麼,#那個自在是你清楚自己的立場。

    #你清楚這個環境是怎麼回事。於是呢,你也很清楚的知道,我要在這個裡面要發揮的堅持是什麼?然後我在這個地方盡力就好了。於是這個盡力可能會隨著你今天精神狀況比較好、體力比較好的時候,你就可以多做一些。

    如果今天你人的狀況不太好,你不能做的這麼多,那就少做一些。因為一個限定的狀態,一個穩定的狀態,會讓我們對於變動的事情,包括自己自身變動的事情,它都會有一個更寬闊的空間,來讓你自己可以變動。同樣的,你也可以有一個寬闊的空間可以來讓別人也一起變動。

    這個時候,我覺得人在沒有開悟之前,能夠有這種的生命態度,到老了,可能都還可以活到很開心。我想這也是我對我自己的期許。

    所以我身邊的一些朋友,跟我同輩,常常笑我:“楊蓓你看你幾歲了。到現在都還在幹這些事。”的時候,我也會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以前的急迫感,其實沒有了。

    #因為我不覺得人的一生當中,#他得把他所有的事情都做完。

    依我自己對我自己的了解,我是一個好奇心奇重的人,然後對一些事情,當我有興趣的時候,我就是會一直不停的想辦法去了解。

    那我在想,我這一輩子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了解到。所以呢,我能夠玩到什麼程度,就玩到什麼程度。

    可是,我清楚我自己的立場,我清楚自己的堅持,我也時時刻刻檢查我的堅持裡面是不是有執著?

    如果有的時候,我就調整一下。然後,可是呢,方向不變。這樣的時候,我想我就,活得忙碌,還挺自在的。

    所以這個僵局這件事情,其實不是不能突破,不是不能翻轉。

    那個翻轉的鑰匙,其實是在自己的身上,你能不能夠為自己找到一個穩定的立場,一個看得更清楚的堅持。

    我想有了這些的時候,人,安定下來了,一步一腳印。能走多少,算多少。而我自己呢,還在走著這條路。

    我覺得能夠有機會跟大家分享這個心路歷程,我覺得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整理的機會。 人在反思的時候,總是有收穫的。

    我也希望我自己的反省,帶動你自己的省思。 好嗎?

    #楊蓓老師演講
    #聽了滿心感動

  • 他化自在天成佛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1 17:02:47
    有 447 人按讚

    惡有惡報,你信?

    今天重溫一個大家可能已經聽過的故事:話說兩兄妹的家很窮,父母最後決定把孩子丟在森林中,是生是死就看他們的造化了。哥哥的聰明機智,沿途用母親給的麵包作記號,即使到了森林深處還是能帶着妹妹走回家。

    計劃未成功,兩老今回決定將他們丟到更遠的地方,想到路途遙遠,兄妹自不會那麼容易覓得回頭路!結果哥哥還是帶着妹妹平安回來。最後父母只好將他們帶到森林更深處,這次麵包記號都被鳥兒吃光了。兄妹在又餓又渴的情況下,赫然發現了一間以糖果餅乾建成的屋子,嘩!真是上天眷顧,兩人只管啃着一手抓來的餅乾,完全未察覺到屋內的女巫已來到兩人身邊。女巫把兄妹關起來,打算養肥他們之後大快朵頤,最終二人合力讓女巫丟進燒滿熱水的水缸中,他們帶着女巫的寶物和食物返家,跟父母團聚。

    從這個故事你看到甚麼?大團圓結局還是人性的醜陋?那屢次遺棄兄妹二人的父母有否叫你害怕?我實在說不出故事充滿人性光輝,反之,我看到一個隱惡揚善、宣揚愚孝的故事。童話的世界總是善惡分明、有因果報應關係,像農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般簡單,但在現實世界,「善惡到頭終有報」又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少人心存僥倖,不顧後果壞事做盡,相信只要做得巧妙,好處還多呢!所以,只要是有人的地方自會有作奸犯科、賣官鬻爵、弄虛作假等醜惡行為,這些歷朝歷代都有。

    善惡若不報 乾坤必有私

    對於在你我身邊天天上演、荒謬絕倫的醜惡行為,你有感到世事不公,黑白顛倒嗎?其實,世界從來就是這個樣子。當你了解到世界是如斯醜陋,當你嘗到不對等的因果關係,你還願意做一個好人嗎?今日,做一個正直的人,你同時要有被犧牲、被冤枉、被誤解、吃苦受難的準備,就如好人「西天成佛」必經的劫難。如果做好人竟然如此負面,在你決定豁出去之前,讓我送你在《西遊記》裏面的一句話:「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意思即是如果沒有報應,那代表天地就有私心了,但我們都知道天地無私,所以善惡報應也只是遲早的事。
    壞人得惡報不只是外在,更是內在,良心不安,不管外表多麼光鮮,內心深處充斥愧疚恐懼,精神受盡煎熬。心善的人也許會失去許多,但卻內心安寧,活得坦然自在。我始終相信「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是壞人必要找數!」置身一個混亂、邪惡當道的時代,只有咬緊牙關,努力挺下去,善待自己,善待別人。

    鄺穎萱

  • 他化自在天成佛 在 風水有關係~美女鑑定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4 20:16:11
    有 20 人按讚

    ❇️農歷九月十九日❇️
    🎉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浩浩紅蓮安足下,彎彎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拿著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

    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了。在中國說到觀世音菩薩,確實名聞第一,諺語有所謂「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說明菩薩與我們的緣深厚。西方三聖跟娑婆世界法緣無比的殊勝,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

    《無量壽經》上說,「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這兩位菩薩與我們這個地球有特別的緣分,他們曾經在這個地區住過一段時期,度了很多眾生到極樂世界去,緣分很特別!觀世音菩薩知名度高,代表他是人天大師,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教化一切眾生。

     一、觀世音菩薩聖號來歷及表法意義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觀世音菩薩?《楞嚴經》上說,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遇到一尊佛叫觀世音如來,教他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性就是我們的自性,佛法的修學到最終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念佛法門也不例外。

    「反聞自性」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祕訣,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修到明心見性。這是講修因。《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就是初住位次;在《華嚴經》裡面是以第七迴向位菩薩之身分為善財童子示現;《法華經.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是等覺菩薩。菩薩三十二應身,就是他的應化身有三十二大類,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眾生需要用什麼樣的身分去幫助他,他就現什麼身分,三十二大類,每一類都是無量無邊的。所以無論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修學這個法門成就的,都是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不是指定哪一個人。

    也許有人還會有一些疑問,既然是這樣,觀世音菩薩很多,現在有觀世音菩薩聖誕,觀世音菩薩成道,觀世音菩薩出家,這是怎麼一回事?

    難道這麼多的觀世音菩薩出生都同一天,成道也同一天,出家也同一天嗎?這是根據他應化的跡象,就是他化身來,往生之後大家知道他是什麼菩薩來的,然後就根據他來應化的出生、出家、成道,這個日期來做個紀念。例如我們看電影演的,像《觀世音菩薩傳》,大部分都是取一個故事來演,像以妙善公主來演繹觀世音菩薩。

    為何這麼多人喜歡觀世音菩薩,稱讚他、感恩他?

    就是因為世間人念觀世音菩薩,有急難時求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真的來幫他、真的來救他。《心經略疏》曰:「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立此名(觀自在)。

    又觀機往救自在無礙,故以為名(觀世音)。前釋就智,後釋就悲。」觀世音這個名號是從慈悲而來的,觀自在的名號是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而來的,就是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

    幫助眾生顯示大慈大悲,悲是讓眾生離開苦,慈是讓眾生得樂,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慈,離開六道輪迴、離開苦難是大悲;悲就是愛心。由此可知,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之本願宣說出來。

    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這種悲願。所以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能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

    🙏祈願師父上淨下空老法師。法體安康。正法久住。度生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分享此文。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佛友大德)和眾讀者(佛友大德)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正法流通。功德無量。 — 覺得感恩。

  • 他化自在天成佛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02 23:00:12

    Om shrim hrim klim glaum gam ganapataye vara varada sarvajanamme
    Ganesh 象頭財神咒 ~每天聽,跟著念,財源廣進,大發利市~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嗡。嘎那巴底耶。梭哈。」

    Ganesha象頭神
    創始之王;障礙之王;賜福之神
    也稱為:Ganapati
    屬地:印度
    象頭的象頭神可能是現代印度教萬神殿中最受歡迎的神靈;被數百萬尊敬。他也被佛教徒,耆那教徒和新異教徒援引。他對所有人都是仁慈和慷慨的。

    創始之王,在創辦任何新企業之前,都要先尋求象頭神的祝福。
    象頭神也是障礙之王,儘管有時也會引起憤怒,但有時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崇敬,因此消除障礙但也創造了障礙。 Ganesha的另一面是,必須在新的冒險活動之前將他消氣,以免他在您的道路上放置障礙。

    Ganesha向奉獻者們授予成功,勝利,繁榮,物質安慰,浪漫,愛情,更好的性愛以及超自然的力量和技能;但是,他也可以阻止所有這些事情,如果它受到侮辱和激怒,. Ganesha 是一種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人,很快就會給予幫助。 脾氣暴躁,但也很快冷靜下來,可以得到撫慰和安撫。 (但請記住一句古老的諺語:大象永遠不會忘記!)

    • Ganesha 是印度教儀式中首先崇拜的神靈。

    • 他是所有遊行隊伍中頭一個的形象。


    •他是所有印度教儀式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喪禮。

    歷史證據表明,象頭神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已為人所知。然而,在公元四世紀之前,倖存的描繪很少見。大約在公元五世紀左右,他才加入印度教萬神殿。
    據信,Ganesha已開始化身,成為叢林部落尊敬的亞利安前大象精神。除了他的其他禮物外,他還被要求保護免受象群侵害。他被吸收到印度教萬神殿中,成為希瓦(Shiva)和帕爾瓦蒂(Parvati)的兒子。

    • Ganesha 治愈身體,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疾病。
    • Ganesha 有能力從前世的業力中解放出來。
    • 他會被孤兒召喚


    象神(梵語:गणेश,音譯葛內舍;梵文拉丁轉寫:Gaṇeśa)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濕婆與雪山神女的兒子,戰爭之神室建陀的兄弟。由於象頭神負責統領眾伽那(gaṇa,一群侍奉濕婆的、喜歡搞怪的小神),因此他又名群主(gaṇapati,意即伽那之主)。他的外形為斷去一邊象牙的象頭人身並長著四隻手臂,體色或紅或黃,坐騎是他的老友、一隻狡獪的老鼠。在各種雕繪中,他一般是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
    對象頭神的崇拜非常廣泛,不侷限於原始的印度教與更早的婆羅門教;早期在佛陀時代,印度北方已經盛行原始密教,後原始佛教結合密教,出現最早的密宗,其中更演化出各大神祇的不同於當地教派思想、與修行之法,尤其在中原隋唐左右初期,印度高僧紛紛傳法向東遠播至中原隋唐朝,以及東瀛日本,向北則是由印度高僧有第二佛陀之稱的蓮華生大士傳播至西藏。
    後中原密教經過滅佛行動,如今佛教中只剩西藏與日本仍保有像頭神的祭祀與修行之法,而中國各寺廟已不復見。
    在早期印度密教,和在婆羅門教不同的是,以佛教"出離"與"解脫"為主要思想主軸,但卻有各種術法,其義旨在於幫助修行人"方便"修行。象神在大藏經"佛經密乘部"記載多處,其威能與術法不可思議,其旨,以方便法幫助修行者得其所需,印度密教翻譯的佛經其名號在中文翻譯為 "大聖歡喜天"是為善神。
    其起因是在久遠前象神曾向"密教祖師金剛薩埵"與"觀音菩薩"投誠皈依,發誓護持密教行者。後更與十一面觀音化身結為夫妻;其本尊法門被密宗的祖師集結,由印度早期發展而成完整的系列(後佛與密教因教義高深,不被當世接受,消失於印度史),由印度高僧傳至唐朝(唐密)再傳至東瀛(成為東密)。後來唐朝政治因素而滅佛,中國的密宗信仰湮滅,象神信仰亦然。
    但從佛經佛典當中,仍然記載許多法門以及其思想,尤其是《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或《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唸誦供養法》等等。可見當時的印度密教的象神和原始婆羅門教以及至今的印度教,象神的信仰已有差別。《天神乘與佛乘之別》
    其身有單身(二臂、四臂甚至多臂),在平常期多以財神(單身)之姿護佑眾生,若在密教圓滿次地上,則現雙身像以教化之(另一身是觀音)。
    其本尊乃王者身、善神,經典更記載:象神源始自"大日如來",經雲《此聖尊自在天。即摩訶毘廬遮那如來。為饒益無福眾生。權化示現此像》;亦提到,此神有善身與惡身之別(乃深秘義旨),本尊王身是善神,其亦化身邪神(常隨魔、障礙魔)以及驕傲的天神之姿,常被密宗金剛神(金剛薩埵、觀音菩薩、大日如來的化身)踩在腳下,象徵征服自我邪念、魔難、障礙的意思。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