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今日香蕉行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今日香蕉行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今日香蕉行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今日香蕉行情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農藝女孩看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短期葉菜的價格真相] 昨日下了整夜豪雨,雲嘉南高屏的農友都苦不堪言,今天各大新聞媒體都出現了菜價暴漲的新聞,各種標題眼花撩亂,像是: ''豪雨成災,產地蔬菜量縮價大漲近三成''(中廣新聞) ''大雨亂菜價,均價每公斤漲10元''(自由時報) ''水淹中南部蔬菜產區,葉菜狂漲最高6...

今日香蕉行情 在 謝嘉宸✨Miya Hoshin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3 10:29:29

- 【知道為什麼不能惹生氣的健身女孩嗎? 記得滑到最後一張喔😏】 - 跟大家分享今日第一套的拍攝囉! 拍底片機的好處 就是可以快速的拿到成果 但因為無法修片... 完全考驗著攝影師的專業操作🔥 最真實的呈現人物本身 洗出來張張都是驚喜🤩 - 喜歡這中充滿生活感的情侶日常👫💕 「相愛,不一定要轟轟烈烈...

  • 今日香蕉行情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24 08:00:00
    有 237 人按讚


    [短期葉菜的價格真相]

    昨日下了整夜豪雨,雲嘉南高屏的農友都苦不堪言,今天各大新聞媒體都出現了菜價暴漲的新聞,各種標題眼花撩亂,像是:

    ''豪雨成災,產地蔬菜量縮價大漲近三成''(中廣新聞)

    ''大雨亂菜價,均價每公斤漲10元''(自由時報)

    ''水淹中南部蔬菜產區,葉菜狂漲最高6成3''(蘋果日報)

    ....等等,各種菜價新聞漫天飛,究竟真相為何呢?

    其實今年全球氣候升溫,包含了台灣也是,所有的農作物都縮短了生長期,像是香蕉,原本70天才能採收,在高溫的刺激下,今年卻56天就能採了;而葉菜類也是一樣的情況,今年夏季,氣溫持續偏高,短期葉菜類的採收期縮短,進入市場的產量變多了,因此價格一直偏低,甚至與過去五年的菜價相比都還算低的。

    而今下了一夜豪雨,各家媒體紛紛報導''葉菜價格暴漲'',此形容並不中肯,菜價不過是從原本低迷的價格,回到原本該有的水準罷了,與其說是豪雨讓葉菜價格暴漲,不如說是下雨讓菜價終於回穩了。

    觀念釐清:

    1.都是進口蔬菜,害菜價起不來?

    事實上,像小白菜、青江菜這類短期葉菜,及花胡瓜(大黃瓜小黃瓜)等瓜果類蔬菜,因為不耐儲運,無法用進口來替代,市場上都是當季國產的。耐儲運的種類是甘藍(就是高麗菜)、結球白菜、根莖類蔬菜,但今年因為菜價低迷,根本就還沒有進口進來。

    2.什麼是合理的菜價?

    讓農民有合理的利潤,不至於血本無歸;也讓消費者能買的起民生必需品,才是合理的菜價,菜太貴了,影響民生,菜太便宜了,農民無法生存。

    3.目前到底漲多少?

    根據統計,今日臺北果菜市場蔬菜交易量1,415公噸,較前一日交易日1,321公噸,增加94公噸,增幅7.1%;平均每公斤交易價格34.2元,較前一交易日29.0元,上漲5.2元,漲幅17.9%。預期漲價心理加上中元普渡需求,這樣的漲幅在合理範圍內

    4.台灣人吃的蔬菜哪裡來?

    全台灣所需要的短期葉菜有90%由雲林縣來供應,其次是彰化、南投、台中、苗栗,本次豪雨主要肆虐雲嘉南高屏,短期葉菜價格當然受影響

    根據氣象報導,豪雨還要下到下周三,葉菜雖然漲幅,但尚在兼顧民生的範圍內,希望大家多多疼惜農民,因為當蔬菜跌價的時候,農民也是虧損,雨前搶收起來交給中盤,農民也未必賺錢。

    參考資料: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2032/
    超大豪雨轟炸農田!農友隔空打氣「擦乾眼淚繼續再做」

    http://bipub.afa.gov.tw/afabi_open
    蔬果產銷資訊整合查詢平台

    http://amis.afa.gov.tw/main/Main.aspx
    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查詢

  • 今日香蕉行情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04 20:30:01
    有 285 人按讚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10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10 『環境』與『人脈』_05

    總結前兩週的想法,我對於新世代的音樂工作者在下一場音樂市場的戰役所能提出的具體建議是:壹. 請找到你志同道合的夥伴,集結大家的長處來打團體戰。貳. 珍惜你與夥伴各自的版權權利,以版權分配的方式來進行所有可行的合作。

    我在北藝大每個第一學年的第二學期,都要求全班同學以分組的方式、各組需要在學期內完成三首以上的原創音樂製作,以及相關的企劃概念設定、產品包裝的嚐試,並且要做出關於銷售面向的思考與分析。很有趣的共同趨勢是:各屆的同學都會直覺地想要將自己辛苦完成的音樂製作成品,放上免費的『Y』字頭影像平台來做最基礎的『推廣』,也都會很直覺地想要在『K』字頭或『S』字頭的音樂串流平台來做第一個『數位上架』的構思 --- 這是一種『制式反應』的正常邏輯,因為這些音樂平台擁有數量龐大的內容,像是一個一個巨大的帝國,『能將自己的音樂放上這些擁有商譽的帝國、成為帝國子民的一份子,好像比較容易向親朋好友交代自己做音樂的成績』。

    但如果你是一位剛剛起步的音樂人,也就是你還沒有什麼明確的『商業價值』或是『名氣』,而如果你也的確會關心這些串流帝國究竟會為你的音樂帶來多少實質收益而願意去研究一下這些帝國的分潤機制,你很容易就會發現,在你成為帝國子民一員的同時,你的音樂事實上並不能帶來『實際的收益』。請看看類似下面連結的文章:『https://blow.streetvoice.com/4806-%E4%B8%B2%E6%B5%81%E6%9C%8D%E5%8B%99%E6%98%AF%E6%AF%92%E8%97%A5%E9%82%84%E6%98%AF%E6%95%91%E5%91%BD%E4%B8%B9%EF%BC%9F%E5%8F%B0%E7%81%A3%E5%94%B1%E7%89%87%E5%85%AC%E5%8F%B8%E6%80%8E%E9%BA%BC%E8%AA%AA/ 』、『 https://udn.com/news/story/7088/2957160 』,或是直接打上關鍵字『音樂串流平台分潤』,去瞭解一下真實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把你的作品納入到巨大的分母以致於你幾乎像是不存在的存在,你應該很容易就瞭解,除非你已經是帝國系統內的『貴族』以上的身份,否則,你所有在音樂上的努力,其實是換不回讓你可以生存下去的等值金錢。

    在理解這個邏輯之下,聽聞北藝大的年輕同學們仍然會以這些帝國系統做為最直覺的選擇,我能得出的結論就是:壹. 暴政還沒有殘忍到人民必須起身來革命。貳. 其實同學們『直覺地』在明意識或潛意識層面,根本就不覺得自己的音樂可以換來該有的金錢。

    因為『反正也賺不到錢』,音樂的創作、製作似乎也沒必要那麼講究了;『雖然我也知道放在主流的串流平台其實也只是放心酸的,但好歹那還是個叫得出名號的地方啊』!我看著同學們在製作前端很辛苦地付出,但在銷售端卻是非常的失敗主義,我只能說,在這種歪斜的概念認知之下,要想建構出一個『新的音樂產業』,恐怕真的是很難了。

    所以我在課堂提了一個問題:『現在我們似乎都在假設我們的音樂不會換到等值的金錢回饋;但!萬一!萬一你的音樂真的賺錢了,你要怎麼辦?』

    我們來設想一種狀況:你知道你的音樂需要團隊合作,但你又覺得完成的音樂賺不到錢,所以那些被你找來『團隊合作』的人,你恐怕都只是不斷欠下人情債;而且,很多時候,在你知道音樂還可以『更好一點』的關鍵時刻,你會因為不好意思去要求這些『團隊合作』的人,所以,更多時候你只能將就地接受這些命運的安排,然後帶著若干的遺憾,將這些你明知到還不夠好的音樂作品就獻祭給串流帝國了。

    你看出這中間的問題了嗎?它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你因為覺得賺不到錢而採行的退讓策略,只會讓你更賺不到錢。

    而假設,在你找來『團隊合作』的人力,你竭盡所能地支付了若干的費用、但又遠低於市場的普遍行情,基於『香蕉與猴子』的邏輯,你最終也只是比前面描述的狀況好一點點,但又很容易陷入那種『降低成本法』的非議,我看到的惡性循環,真的不會好到哪裡去。

    最糟的是:萬一!你還真的賺到了錢!然而,之後,你會怎麼對待前面這些所謂『團隊合作』的人呢?『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享樂』,這幾乎是人性的鐵則,歷史上那麼多有名的團體最終都以單飛收場,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怎麼辦?前後左右都是問題,這新世代的音樂產業該要怎麼突破僵局?

    我的想法是:你不能用『按件計酬』的方式來開始你的音樂合作,因為大多數的人是無法以過去唱片公司的價位水平來開銷、支付製作成本的;但你也不能因為擔心『音樂最後會賺不到錢』,而用人情債的方式來『邀請』你找得到的、但工作水平還不夠的夥伴,因為那很難提高你的音樂作品產出水準,因此你的市場競爭力會很薄弱。

    相反的!你應該堅持『未來市場所能夠賺錢的產品,一定是製作水準優秀』的這個信念,盡全力去尋找一切可以提高你作品產出水準的夥伴來合作,而且堅持所有投入的工作都可以用可明確計算的版權分配比例,而不是單次買斷的『費用給付』,來對未來可能的收益提出對每一位參與者都合理公平的分配準備。

    幾乎所有在音樂產業工作過的專職工作者,都無法反駁『版稅收益』就長遠眼光來說,應該會比『工作給付』更合乎創意產業的投入特性;但很多時候,這些專職工作者會寧願用『工作給付』來核算自己的心血投入,原因只有一個:『你交給他的作品沒有好到讓他願意相信版稅可以好過工作給付』。這不是很合理的嗎?任何人、包括你我,如果要去說服你的合作夥伴願意相信你的發展可能性,你當然得拿出夠水準的作品,才能找得到夠水準的夥伴投入啊!如果你開始的原始物件只是一個一般水準的素材,然後你希望其他的專業夥伴要像投資一家公司或股票的概念,把自己的技術資本無條件投入來增加未來的市場競爭力,這不是非常天方夜譚的想法嗎?

    也就是說,這種以『版權分成』的合作模式,其實是一種非常需要自我要求的基本概念,而說到底,它才是『音樂』在建構的過程中,最自然的一種生態工法:『讓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最好的才華』,而消費者能夠在這種音樂產出的氛圍中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作品,這樣不是比較健康嗎?

    然後,你會需要一種特別的工具:最透明公開的分潤協定與即時的銷售資訊公佈、以及利潤分配機制!這是在說:所有參與音樂製作的夥伴,在版權的分配比例,是所有人都共知的,並且它以一種無法單方面篡改的方式,永久留存在一種載體中。而每一次的音樂作品被消費者購買,所有參與者都可以同時得知這個資訊;而消費的金額,將會在即時的情況下,依原先議定的版稅分配比例,直接匯入到每位參與者的戶頭。

    這個工具機制,將會是裂解舊有唱片產業系統的最重要武器!因為在上一個世代,唱片公司對於銷貨報表的數字永遠是諱莫如深,所有的從業人員,除了唱片公司系統高層之外,沒有人真的知道自己的產出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分成。時至今日,『資訊』成為最重要資財的此刻,『公開透明』已經是唯一的基礎度量衡。而這項工具,它並不是一種神話,相反地,在2017年3月間由音樂人吳柏蒼先生在他的部落格『DMinor』所發表的這篇文章:『區塊鏈如何幫助音樂人』(http://www.pochang.com/blog/2017/03/20/%E5%8D%80%E5%A1%8A%E9%8F%88%E5%A6%82%E4%BD%95%E5%B9%AB%E5%8A%A9%E9%9F%B3%E6%A8%82%E4%BA%BA/ ),就已經揭示這個資訊工程技術早已經如何被各種產業所重視與使用了。

    那麼,這些想法究竟有什麼機會可以被落實呢?我恐怕只能先以自身的例子來做說明:過去的大半年,我很榮幸被以『製作人』的身份,受邀參與了一位臺灣的傑出吉他指彈名家 (請容我先保留這位音樂家的身份) 正在製作的創作演奏專輯。我非常喜歡他的創作,也相信自己可以在他的音樂製作過程中提供一些小小的貢獻,而我們合作的唯一條件,就是我主動提出我不會用『製作人費』的方式來報銷我的投入,而是採用未來的版稅分配比例來計算。因為我看好他的原創素材,而如果我想要在他未來的音樂收益中得到更理想的數字,我們現在該做的,就是在製作的環節中力求最好的工作水平;我覺得,這對於他的音樂、我的付出,都會是一種雙贏的設想。

    另外,我在一個已經運用這三週來我所提到的所有概念所運作的音樂網站上,將會開始一個新的音樂專案。在這個專案中,我將只使用同一位我自己非常欣賞、喜愛的女性創作人 (還是請容我先保留這位音樂家的身份) 的詞曲創作,由我自己負責編曲與製作,然後邀請了一位過去三年中我一直在留意的女聲來擔任主唱,並且在我自己深深信賴的友人所開設的錄音室來完成一切錄製與混音,而上述所有主要參與者和所有邀請來協力的樂手,也都是用版權分潤的概念來一起完成。那將不再是我『受託』於哪一個製作系統所要完成的工作案件,相反的,這個專案將會是我們所有人一起投資、建構的理想作品。

    我看到一種趨勢,但我沒有權力要求你按圖索驥;然而,整個音樂環境正在激烈地變遷,舊有的人脈系統也幾經更迭、早就必須重新洗牌,來開展全新的可能。如果你也不耐煩於舊時代的思維,而且覺得自己真的有那個『三兩三』,我真的非常歡迎你隨時訊息我,我們就~一起上梁山!

    [註] 圖片取材自網路文章:https://www.pixpo.net/technology/0IFOaoHU.html

  • 今日香蕉行情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28 20:30:01
    有 210 人按讚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09

    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這些音樂家『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呢?

    上一週我們停在這個問句;這一週要接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很想請你先花不到三分鐘的時間,看一下這位『你可能在蝙蝠俠電影裡才認識、但他其實有非常深厚從業資歷』的電影演員兼音樂愛好者 --- Joseph Gordon-Levit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seph_Gordon-Levitt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7%91%9F%E5%A4%AB%C2%B7%E9%AB%98%E7%99%BB-%E6%9D%8E%E7%B6%AD ) 的一個訪談影像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MIZ-3sCB4
    他開始了一個 (嚴格講起來只有一個小節、兩個和絃) 很簡單的吉他 Pattern,然後,來自網路 (Internet) 各方的音樂愛好者,依著自己的觸感與喜好,逐一加入自己在音樂上的想法與執行,在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原本很單純的吉他動機,也可以被發展成為一段動聽而有意義的音樂!

    音樂,本來就可以用這麼單純直接的意念來『被完成』,在這個專案執行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些音樂家就是單純地、『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了!而,是什麼讓『音樂』後來變得不單純了呢?我偏狹地認為:當『音樂』與『商業行為』被綁在一起來看待時,它基本上就很難單純了。

    它牽涉了『利益』。

    那麼,會不會可以有一種方式,讓音樂家們即使『牽涉到了利益』,但還是可以『合理』而『公平』地在一起合作呢?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要回頭思考一下:當初這些『利益』,是怎麼被綁進音樂的過程與後來的演變。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09 『環境』與『人脈』_04

    當人類的文明發展到『音樂』可以被『技術性』地『重現』時,音樂就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提升與實質『消費』的對象:不論是中、西方的皇權系統所延聘的宮廷樂師,或是市井庶民樂於參與的戲曲、說書,這些『娛樂文化』的背後,都代表著人們願意支付一定的『金額代價』,來『交換』音樂 (或相關藝術) 所帶來的『情緒經驗』。而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裡,我們迎來了因為『蒸汽機關』所促發的地域交通發達,與留聲機的發明所成為『錄音技術』的濫觴,加之以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電氣系統』與資本主義衍生的『經濟壟斷』,讓原本是『個人化』、『小單位』的音樂產出模式,漸次被推昇發展為『系統性』、『資本化』的大型工業式產業,並且全球化地無遠弗屆。

    以我們個人來解釋:也許我們在高中時期很幸運地遇到幾位音樂同好,在課餘的時間裡一起胡亂地彈著樂器、唱著自己覺得很有想法、態度的原創作品,在校園相對單純的環境裡,一切都無憂無慮得好極了!到了大學或出了社會,我們突然意識到:『其實音樂好像也可以成為一種職業或工作耶』!而且,我們都注意到『唱片公司』好像會提供這些進入市場的機會,所以,我們的音樂創作忽然轉變成『獲取唱片公司的青睞』為職志,怎麼也要地想藉由『資本化』的唱片公司來『放大』自己的音樂能量,希望能在市場上攻城略地,建立起自己的音樂版圖。

    這個邏輯說來也沒什麼不對,追求市場極大化、獲取相對的利潤,本來就是利之所趨、人各有志的選擇;只是這種系統發展到後來,會演變成:『出錢的是老大』,所以唱片公司可以用『公司獲利』為最高核心價值,音樂的『純粹性』,很容易就被『商業考量』而輕易犧牲了。

    此外,唱片公司將支付給創作者的金錢,區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被法律所保障的『版權所得』類,這通常是給付給法律上所定義的『原創』,比較常見於詞、曲作者;另外一類是付給『原創衍生物』的一次性權利買斷,這幾乎是指音樂工業中的其他工作項目,不論你的工作專業項目是哪一種:編曲、器樂演奏、錄音、混音、後製、和聲執行…凡此種種,你幾乎都會在一個『市場行情』的價格數字下,簽訂你的勞務報酬以及『著作權利轉讓同意書』,讓唱片公司合法取得相關的所有權利,以便資本家可以在販售商品獲利時,不必再支付給你其他等比例的獲利所得。

    現在的問題是:壹. 音樂的構成元素中,『詞』、『曲』是唯一的原創屬性嗎?貳. 究竟是誰制定了『原創』與『原創衍生物』的界限?

    在這個已經第三次工業革命、上看工業4.0的今時今日,請原諒我對於資本集中的財團與『政府法令』之間的關係缺乏任何信任感!我很清楚知道:一個好的音樂作品,從最原點的詞、曲創作,到所有必要的製作環節,乃至於到商品的企劃包裝、行銷執行,每一個元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過去的唱片公司可以用『我是最大的出資方,所有的建造、營運、行銷成本都是我先支付,所有的風險也是我所承擔,我當然有資格制定對我最有利的權利條款』這樣的觀點來宰制產業運作,但,隨著『傳統產業』模式的崩解,新市場運作邏輯還莫衷一是的今時今日,我覺得有些結構性的問題應該要浮上檯面,讓有志之士可以重新認真思考一下了。

    『你真的覺得唱片公司還是拿出最大的資本、擔最大的風險在生產音樂嗎』?

    我看到的現實是:唱片公司不斷在想方設法壓低一切的成本,用最不會有風險的方式,企圖延續這個模式的『葉克膜』治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4%E5%A4%96%E8%86%9C%E6%B0%A7%E5%90%88 )。

    『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絕對只請得到猴子』!2012年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聽聞音樂界的『原創』前輩託友人代為致詞的話語瞬間 (https://star.ettoday.net/news/64418 ),身為從業人員的我,當然有一種來自賀爾蒙反應的爽感!但六年之後,我有著不同的想法:就算只能被視為『猴子』,我也不一定只能吃『來自於公司的香蕉』。

    我們可不可以再冷靜思考一下:現在我們在玩的遊戲規則,包括了『我應該用多少價碼去讓售出我的權利』這件事,究竟是不是資本集團給予的『洗腦』式教育?約莫在一、兩年前,一群臺灣現在在音樂產業第一線工作的編曲家們,在松菸文創集會了幾次,主要的議題,是想要藉由『從業人員團結』的集體意志,去說服唱片公司對於『編曲』這個專業工作的版權認定,從而去爭取『隨著銷售數字增加而可以遞增』的『版稅收入』。我覺得這是一個立意極好的議題,但當我提出下面這個問題時,事情就有點兒走不下去了:『現在假設我是唱片公司,我也同意各位的編曲絕對有資格以版稅的概念來計算;那麼,我可不可以將原先支付給各位的一次性買斷的權利金全數歸零,改用各位希望的版稅計算方式呢?』

    走不下去。

    因為現在在產業中活躍的音樂工作者,大多都已經習慣了『唱片公司買單我的工作』,席間有同業提出一種見解:『我們應該讓唱片公司理解,他們所支付的費用,是我們工作成品的單次授權使用金額,而版稅應該要依照實際銷售數字給予合理的分潤比例』。

    可是…問題是:『唱片公司不斷在想方設法壓低一切的成本』,而我們國人最擅長的本領就是『削價競爭』,今天如果你面對資本家提出的方案是在增加他的成本,他直覺的反應一定是去市場中尋找更低報價的工作者;而『唱片公司絕對是以公司獲利為最高核心價值,音樂的純粹性,很容易就被商業考量而輕易犧牲了』的這個真實面向,你真的覺得唱片公司會在意『這個音樂作品是某某某、而不是誰誰誰』所完成的嗎?

    我在想,這個邏輯的問題是在於:我們想在死胡同裡找到『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http://zh.harrypotter.wikia.com/wiki/9%C2%BE%E7%AB%99%E5%8F%B0?variant=zh-hk ),可惜,我們都只是猴子般的麻瓜。

    真要想翻轉這個邏輯,恐怕第一件事就是要『謝絕來自於唱片公司的香蕉』!讓我們來設想一種可能:如果我可以找到詞、曲作者、製作人、編曲、樂手、錄音師、錄音室,任何那些我所欠缺的能力面向,大家都把自己的專業能力當成是一種『技術資本』,共同投資完成一個『好』的音樂作品,而所有人都可以依先前議定的『版稅比例』,在作品販售的過程中共同去享有版權與版稅收益,這會不會比『去找資本家比誰的拳頭硬』要來得可行一些?

    事情是這樣的:羅馬帝國、漢唐盛世,不論他們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麼輝煌的成就,此刻都已經被壓在現代化的柏油馬路之下了;那麼,你覺得『唱片公司』這種體系,會是可以永遠以相同的運作模式存活下去嗎?我們都知道唱片的銷售量崩盤已經讓這種資本公司奄奄一息,但其實,人們還是會如同過往的歷史一般,去消費『娛樂』面向的音樂藝術 --- 他們只是停止消費從唱片公司所提供的制式商品!換句話說:音樂還是活著、被需要的,只是『供給』與『需求』的方式正在激烈改變著。在這次的演化中,如同過往所有演化規則一樣:『不能適應環境者終將被淘汰』。那麼,你會怎麼看呢?

    我的看法是:你的專業能力本來就是你的資本,你的心血創作本來就應該被保障它應有的權益。如果我告訴你:現在已經有一群在音樂產業中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者 --- 包括我在內,已經開始用『版權』的概念在彼此合作著,產出我們覺得自己最在意、滿意的音樂作品,銷售的市場端點不只在臺灣、而是全球的華人文化區域,你會不會覺得,這至少與過去已經驗證過的傳統模型有所不同呢?

    環境正在改變,音樂家們站出來建立新的人脈網絡,開展新的產銷模式,我認為是這個時代的音樂工作者不可忽略的必要認知!但…這一切究竟應該如何開始呢?

    (未完待續…… )

    ------------------------------------------------------------------

    後記1. 文中所提及的一切相關『版權』的知識,說起來,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法律見解與定義;如果對於其中有所疑義,我非常建議可以到『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官網:https://www.must.org.tw/ ,去取得進一步的認識。我想,知道怎麼去保護好自己的智慧財產,應該是很天經地義的事吧!

    後記2. 這一週除了例行的音樂相關事務進行之外,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有一位網友透過專頁的私訊功能,將他的詞曲創作寄給了我,希望能得到編曲的合作或是其他的編曲建議。我覺得的意義是:音樂產出的模型真的已經開始新的演進;在過往,這一類的作品,都是經由特定的公司系統或是製作人系統傳達過來的,但工業4.0所帶來的全新可能性,讓舊有的高牆、藩籬都無聲地垮倒,音樂人之間有著全新的溝通渠道,我們誰都不該忽略這個現狀,而聰明的觀察者,一定會高度應用這種便利性,去達成十幾二十年前想都想不到的成就。

    對於那位網友的作品,我做了一些誠心的建議與回覆;但我非常期待他會進行必要的修改再回傳給我,因為~我覺得他的主歌寫得很酷,我心裡的音樂毛毛蟲已經蠢蠢欲動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