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什麼是逐格動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什麼是逐格動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什麼是逐格動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什麼是逐格動畫產品中有3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認真想〗宅文化在台灣原本遭受的歧視,筆者以為本已隨著動漫遊戲文化逐漸的主流化而淡去,但隨便一個不知真假的網路聲量操作,又再度讓噁宅、死肥宅的字眼重見天日,可見歧視真如黏在鞋底的狗屎,想清乾淨要花不少力氣和時間。 . 希望網路上對人有好感時不要忘了社交規範,更希望在人前摸頭燦笑不需要什麼勇氣。 .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RabbitAb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YOOO大家豪ouo 你們有沒有過剛買完東西回家後過不久發現它已經被開封了呢? (農曆七月((? 開玩笑的啦~ 這是兔子拍的第二部逐格動畫~ 什麼是逐格動畫呢? 逐格動畫的英文是Stop motion,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格一格的拍成照片,最後串起來變成一段動畫。逐格動畫的題材非常廣,有人曾以...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Anita 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5:51:49

。 睽違三個月 終!於!在上星期小孩們重返校園 經過一星期的洗禮 你是不是覺得小孩在學校缺個水壺還是一組好用的碗 或是和我一樣 小孩依舊在家和你四目相望 防疫期間每天下廚 你已經不知道還能煮什麼給小孩吃 來!來!來 你們的心聲都被聽到惹~~ 眾所期待的✨寶寶輔食選物團✨可以解決大家的心聲 開...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25:30

《#驅魔禁區》時代在演變,神父同樣也要進化 (7.8/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驅魔禁區》是一部科幻恐怖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演員卡莉波普、克里斯威廉馬丁主演,劇情講述年輕女子卡莉突然收到獄中母親陷入昏迷的通知,面對兩人過往的矛盾,卡莉依然決定前往...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XX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6:24:56

【梗你報新聞】2021-JUL. WEEK 4 國內外影視新聞回顧 ▶ 收聽本篇YouTube版本(直播存檔):https://xxyfilmcritics.pros.si/3jzf5z ▶ 收聽本篇PODCAST版本:https://pros.is/3l6wdp ▶ 【方格子】新聞圖文整理:...

  •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17:41:30
    有 12 人按讚

    〖認真想〗宅文化在台灣原本遭受的歧視,筆者以為本已隨著動漫遊戲文化逐漸的主流化而淡去,但隨便一個不知真假的網路聲量操作,又再度讓噁宅、死肥宅的字眼重見天日,可見歧視真如黏在鞋底的狗屎,想清乾淨要花不少力氣和時間。
    .
    希望網路上對人有好感時不要忘了社交規範,更希望在人前摸頭燦笑不需要什麼勇氣。
    .
    #摸頭燦笑的勇氣
    #張約翰

  •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19:03:29
    有 81 人按讚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21:00:33
    有 218 人按讚

    盛夏的驟雨  ◎宇多田光
      
    方夢途之中睜眼醒來
    即便闔眼,也再無法回到方才
    歷歷鮮明的世界,已悠然幻去
      
    將汗溼的我輕輕擁入懷抱──
    這樣,無數最初的經驗深深鏤刻心中
    比如向那搖曳新葉伸手而不意
    放馳對你的思念之際
    請告訴我要到幾時 悲傷才會消逝
      
    如今的我已不是孤身一人
    那麼一來也是幸福了吧。如此便好。
    ──即便我總這樣對自己說……
      
    在無望的戰鬥中垂死喘息,日子
    因慕戀著你而備受煎熬
    可一旦遺忘,我就不再是我了
    請告訴我 正確的道別方式
      
    又或者當我向誰伸出了手
    一瞬思緒猛然飛馳向你
    現在想問你的事情有好多好多
    滿溢而出、滿溢而出
      
    木葉催芽,日月逡巡
     不變的心意想傳達給你
    縱然我有自由,選擇變得自由
     送行者的身影它孑然佇立
      
    不經意間,一眾回憶
    將我亂暴攫獲不放
    我愛你、深愛著你
    盛夏的驟雨不停落下
      
    方夢途之中睜眼醒來
    即便闔眼,也再無法回到方才
    方才那個有你的未來
    我尋索著,邁向明日
      
    永不止歇永不止歇的雨
    永不治癒永不治癒的渴
      
    -
      
    ◎作者簡介
      
    宇多田光,日裔美籍創作歌手兼音樂製作人,嗓音厚實細膩。作曲、作詞、編曲、製作樣樣能行,有許多作品是他獨自創作兼製作完成的。作為日本人心目中的平成歌姬,知名度自不待言,她的First Love想必不是歌迷也都能哼上幾句。所以其實也沒甚麼好介紹啦!簡單一句:女神!
      
    -
      
    ◎小編雨倩賞析
      
    真夏の通り雨 (盛夏的驟雨)是宇多田光2011-2015暫離樂壇後的復出作品,與同時發表的花束を君に(多譯「將花束獻給你」)可謂姐妹作。它們首先以單曲形式提供數位下載,作品一出即橫掃海內外各大數位平台排行榜前兩名,並分別成為深夜新聞節目《NEWS ZERO》的片尾曲與晨間劇《大姊當家》(とと姉ちゃん)的主題曲,後收錄於專輯《Fantôme》。兩首歌皆以回應母親的死亡為主題,前者寄情深沉,後者溫暖雋永。
      
    歌曲從一次悵然的夢醒開始,鋼琴乾淨的第一聲音響宛若就是睜眼的隱喻。隨著旋律生長,「我」開始娓娓道來,一半自語,一半傾訴,在回放的記憶與無你的現實之間拉出時光恍惚的距離。告白的聲音好像一把刀,一刀一刀,逐漸鑿出對母親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模式或許是最接近我們「心裡的聲音」實際活動的光景吧!至少我是這麼想的。歌詞嘗試還原了最真實的心理活動,我們得以一窺,無論掙扎或告白都顯得格外真摯。
      
    《盛夏的驟雨》音樂和文字間的配合度相當高。它編曲簡約,以鋼琴為主體,再漸次加入弦樂與節奏帶出情緒──自窗前點滴細雨始,繼而雨勢漸大,以呼應情感的漲潮。另外,如果我們細聽歌詞表現時光流轉的那一段,背景安排了兩部小提琴,其中一部以大二度的音程演奏;由於大二度音程屬於不完全諧和音程,音響上的衝突感強化了內心潛伏的躁動。
      
    初次聽到這首歌曲時,便驚異於它是何其深沉而節制,欲節制而不能;鬱結與奔湧的情感,與驟雨的狂暴形成了對照。聽著聽著,原來窗外一派日光的午後,彷彿忽有雨的氣息。我們可以從她的歌聲中聽出一種向內收斂的力道,壓抑著什麼,終於還是如歌詞所言,溢出來了。與聲音相對,歌詞中用了數種方式反覆陳明著「我」無論如何也放不下「你」的心情;受苦而不願停止、有自由而不願自我釋放,這份愛在看似矛盾的選擇中尤其得到了深刻的體現。
      
    宇多田光曾在一次訪談中分享這張專輯的創作理念:「我想要唱日文的『唄』(うた) 」。「唄」與「歌」在日文中共享了一樣的發音,但相較於「歌」指向和歌、或泛稱有旋律的歌曲,「唄」更常用來指民謠或傳統音樂,演唱者會手持三味線,在盛夏的蔭影、島濱的夕照下輕輕歌詠的那種。
      
    除了作曲風格上的呈現,在作詞上也下了功夫。宇多田光本身擁有雙語背景,過去她以日語中夾雜英語短語的作詞方法聞名,並廣受好評(她的這種作詞風格曾對日本搖滾樂造成衝擊,有人視之為一種新發明的技術,但她本人則自認是一種慣性的逃避),從復出專輯《Fantôme》開始,她刻意放棄舊風格,展現「和風」的魅力。
      
    「我只要用真正必要的詞彙,並且那是以滲透著自然之美的日語寫成的、被認為優美的歌詞」
      
    她在〈真夏の通り雨〉中的實踐相當成功,這也是我在翻譯時力求重現的,留給大家自行體會。
      
    日語有許多特質是和漢語大大不同的。比如容許在定語前安置非常長的狀語,句子與句子間的分界容易混淆,頗易以形害意,我們也許就需要用到迴行的技術使它貼近漢語的閱讀習慣。(想起自己剛開始自學日文的時候常常因此看不太懂歌詞中譯,如今終於恍然大悟)。又比如,日語有五段音(就是大家說的aiueo),押韻相對容易,加上音響效果也往往牽動著一首歌的整體意境,翻譯時只能盡量照顧。又比如,曲折的語氣中言而未盡、搖曳如一縷細煙的,卻往往是最重要的,翻譯時只能在點破與不點破之間爭戰。
      
    「手を伸ばす」,向某個對象伸出手,是個日語中慣用的表述。這樣的身體語言隱隱然已成為日本文化之中的某個符號。我們可以在日本動畫或電影中看見人對著某個背影、天空、樹梢伸出手,彷彿在空氣無聲的流動中,未道出的話語與情感便默默自指尖釋放、溢散。歌詞中文法的使用也暗示著動作的順序與情感的發動。「手を伸ばし(て)、あなたに思おもい馳はせる時」──此句式是表達先有了一個動作(伸手),在保留著的情況下,並立發生了第二個動作(思念你)。我將之視為一種「興」的動態過程:目光的投注,伸出的手掌,本身就還原了即景生情的始末,並且暗示了情感被觸發時的「不經意」與「身不由己」。在歌詞中宇多田光兩次使用這樣的句式,起初是向枝頭新生的嫩葉伸出手,勾起年幼記憶中與「你」肌膚相觸的暖意;第二次是將手伸向某個(可以是任何一個)不是你的人,而這個暗示著需索的動作便再次提醒了最深愛的「你」之缺席。幻影恆常在日常中伺機而動,出其不意地現身,因而「我」總是在道別的練習中失敗,無法好好向前行,只能沮喪地向虛空喊話。
      
    日常各樣的道別本來不簡單,死亡尤然。宇多田光的這首歌也沒有解答,但它詩意的表演令我特別喜歡,也特別享受。驟雨雖則暴烈,也是仲夏時節的透明。
      
    參考資料:連結請見留言處。
      
    -
      
    美編:林泱

  • 什麼是逐格動畫 在 RabbitAb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8-02 20:59:26

    YOOO大家豪ouo
    你們有沒有過剛買完東西回家後過不久發現它已經被開封了呢?
    (農曆七月((?

    開玩笑的啦~

    這是兔子拍的第二部逐格動畫~
    什麼是逐格動畫呢?
    逐格動畫的英文是Stop motion,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格一格的拍成照片,最後串起來變成一段動畫。逐格動畫的題材非常廣,有人曾以食物甚至每天換推特的大頭照來做成逐格動畫。

    由於兔子才第二次拍逐格所以動畫還是不太順啦QQ
    希望有一天可以變成就像影片一樣順的動畫QWQ


    BTW兔子其實之前非常喜歡逐格動畫,建議如果也喜歡這種影片的話可以在YouTube搜尋"PES"看看喔!
    -----★-----★-----★-----分隔線-----★-----★-----★-----
    關於【兔子】https://www.facebook.com/TuZiABi
    關於【兔子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imabtzk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