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elle* 12.9 years old girl 🥰
其實老啲嘅狗狗真係有佢哋嘅好處㗎。如果你想要一個陪住你靜靜哋做嘢嘅伴,Noelle 實在係一個完美嘅選擇。佢雖然慘被舊主人遺棄到政府部門,差點被人道毀滅,但沒有改她親人,可愛,文靜的性格。
Honestly older dogs ha...
🐼 *Noelle* 12.9 years old girl 🥰
其實老啲嘅狗狗真係有佢哋嘅好處㗎。如果你想要一個陪住你靜靜哋做嘢嘅伴,Noelle 實在係一個完美嘅選擇。佢雖然慘被舊主人遺棄到政府部門,差點被人道毀滅,但沒有改她親人,可愛,文靜的性格。
Honestly older dogs has their perks, if you are not a super active person, but is looking for a sweet and easy companion, Noelle would be such a good option. you'd simultaneously also give her a second life and second chance in life.
She was abandoned to the government kennels, we think she must have been abandoned by her ex-owner, but we will never know what the reason reason was, in any case, LAP had took her out, from the fate of being put to sleep, and she's now waiting for a forever home.
有意領養者請先於網上填妥領養表格 http://www.lap.org.hk/adoptformdog.aspx
完成後會有專人與你聯絡。
Please complete the adoption form online if you’re interested in adopting from LAP. http://www.lap.org.hk/adoptformdog.aspx
Our coordinator will contact you after processing the form.
如想了解更多,請與領養義工專員聯絡。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nimals, please contact our adoption coordinators.
————————————-————————————- ------------------------------------------------------------------ #rescuedismyfavoritebreed #dogstagram #thatsdarling #hkig#morningslikethese#vscohk#vscocam#livefolk #dogsofig #laphk #cute #fitspo#rescuedog #art #portrait #rottweiler #transformation#illustration #discoverhongkong#pbhk #stayandwander #instacute #optoutside #portrait #mutt
#adoptdontshop
人道毀滅好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911時的德國與梅克爾》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在聯合國授權下發動阿富汗戰爭。九個月後,小布希政府聲稱他不僅要將塔利班逐出阿富汗,更要為911中死去的美國同胞復仇。
當時德國總理施洛德已經些微嗅覺小布希想發動另一場戰爭的可能性:在受傷後,他要展現美國的強大。
施洛德意識世界浮現的新危機,他在2002年於競選場合,宣布:「這個國家在我的領導下,將不會為冒險活動效勞。」「我必須警告,小心戰爭遊戲,小心軍事入侵:這些我們都不參加。」
*施洛德抓住了德國人、也抓住了歐洲人的感覺。歐洲已經因為廿世紀兩次戰爭,拖垮了自己:歐洲不會輕易參戰。
但時任反對黨基民黨主席梅克爾是個謹慎小心的人,她長期主張:不得罪歐洲,更不能得罪美國。當施洛德對接下來美國可能躍躍欲試的新戰爭高舉反對旗,他的宣示得到了廣大德國選民的掌聲。
相對於施洛德,梅克爾初期的沉默,顯得無能,也欠缺魄力。
*梅克爾想在伊拉克戰爭這件事上找個折衷方案,但當時的美國已不是梅克爾能理解的,美國的好戰情緒已經到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自由派,都加入喊打喊殺的局面。那裡,沒有折衷方案。
正義與好戰,本來只有一線之隔。
梅克爾的初期的謹慎比較像一位科學家的嚴謹,她明白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國家,和美國對抗,沒有什麼好處。國際政治不是什麼追求正義,而是現實。但她多次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曾表示:她一直不懂,為什麼美國僅憑著不可靠的証據,就想証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受過嚴謹軍事訓練的國務卿鮑威爾,會在聯合國爭辯,甚至公然説伊拉克獨裁者海珊擁有一間「可航行的化武實驗室」。
*但為了抗衡執政黨SPD社民黨總理施洛德,基民黨內一些人開始也在此事發言,眛著良心說話。基民黨外交發言人Pfluger自認他可以為黨主席訪美加分,於是他也高調的說: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在歐洲內部及聯合國安理會為出兵伊拉克爭論不休時,梅克爾為了突顯自己,投書美國《華盛頓郵報》,文章於2003/2/20刊登。梅克爾當時選擇在美國公然和自己的總理唱反調:而且大膽的投書美國媒體。這篇文章顯示急於取得權力的梅克爾,巧言且違背良知的一面。
因為她自己打從心底,就不相信什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她只是想跟美國靠得近一點。
在文中她譴責施洛德耍選舉花招。
但多數的德國人對這篇文章評價不高,甚至猛烈批評耍花招的正是她。
德國國會議員高威勒詢問梅克爾:「在教宗與戰爭之間,妳選擇那一邊?顯然,妳選擇了戰爭。」這句話,成為經典。
那是梅克爾擔任反對黨黨主席,為了權力,冒進行為,而且心口不一,一次重大的失敗。
在即將釋去權力前,梅克爾現在的形象如一個擁抱人道主義的守護者。
但她不是沒有犯錯過。
她的好處是:她會在錯誤中,記取教訓,而非一意孤行。
——圖片:約旦攝影師鏡頭下戰爭中的阿富汗
人道毀滅好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殊關係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2010)的片名看似隱晦,但政界明眼人都知道,那是美國總統與英國首相之間關係的代稱。美國是由英國移民打造的國度,雙方也曾兵戎相見,但經過百年歷史變遷,成了兄弟之邦。
.
在二戰期間初期,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數度派密使說服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也曾親赴國會演說,對美國充滿溢美之詞。這看在當時英國朝野,可不是滋味,認為邱吉爾太親美,有損國格。但邱吉爾很清楚單靠自身力量,難以與納粹一搏。但到了美國參戰之後,邱吉爾也曾感慨日不落帝國已然消逝,「英美」關係未來從此將是「美英」關係。
.
在這部由金獎編劇彼得.摩根(Pete Morgan)(他在台灣最受歡迎的無疑是《王冠 The Crown》(2016-)系列)操刀的《特殊關係》當中,「關係」的主角換成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與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故事之初,布萊爾尚未官拜首相,卻獲柯林頓邀見。與其說是泱泱大國之間的交流,不如說是地頭蛇去拜碼頭。白宮助理見到他後笑說:「還不錯,他(總統)只遲到15分鐘,他肯定很看重你。」這是何其犀利的對白!
.
布萊爾由麥可.辛(Michael Sheen)詮釋,柯林頓則是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飾演;一邊是唯唯諾諾的英國紳士,一邊則像荷爾蒙四溢的美國老粗。關係之所以特殊,或許正是因為明明雙方關係不對等,卻又因為歷史、文化淵源同歸一宗而必得以禮相待。布萊爾很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因為他是英國首相,也因為他在初登大位,而柯林頓已有了豐富經驗。
.
故事當然迴避不了著名的醜聞,即柯林頓與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偷情案。當柯林頓初次被媒體揭發時,布萊爾正好親赴白宮訪問,被媒體問及對此事的看法時,看似是基於「特殊關係」,布萊爾出聲捍衛柯林頓。然而,彼得.摩根顯然不認為布萊爾是迫於壓力才表示聲援,在他看來布萊爾是真心相信他、也將柯林頓視為摯友。
.
突然,兩人的關係像是產生昇華,男人與男人在危機之下的惺惺相惜,其實就本質上,就像是《花漾女子 Promising Young Woman》(2020)裡集體性侵女同學的男人們之間的那種扭曲情感,不免令人作噁。直到事實證明柯林頓確實做了偽證,布萊爾雖然無言以對,但礙於身份地位卻也不可能貿然承認自己護錯航。
.
雖然角色的演出與戲劇情境,沒有對觀眾做出太多的暗示,節奏一直有種愜意感。但其實就彼得.摩根的暗諷之下,其實不難摸清他對布萊爾的看法。顯然,他不認為布萊爾是一個壞胚子,但他卻認為布萊爾太致力於扮演好自己的「小老弟」角色,以至於他甚至為此去修改自己的道德準則,來相信自己真正喜歡那個角色,猶如迎合霸凌者的小嘍囉。這是典型的認知失調。
.
一項證據可證彼得.摩根並沒有純心否定布萊爾,即片中針對巴爾幹半島局勢的激辯。布萊爾眼見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šević)在科索沃發動殘酷屠殺,基於人道考量,一心想要出面化解,於是想要拉攏柯林頓動用北約資源。布萊爾的念頭很單純,他希望自己任內能為推動和平留下遺產(而這正是柯林頓點醒他的)。當他真的如願推動之後,卻又放低身段,向柯林頓致歉,認為自己搶去他的風頭。
.
換言之,布萊爾真的是個好人。但好人從政對民可能是福,卻也可能造成禍害。柯林頓在卸任後,向布萊爾娓娓勸諫,因為他知道上任的將是共和黨的布希(George W. Bush)。他強調,共和黨人可跟我們民主黨人大有不同。柯林頓看出了布萊爾的問題,建議他對人仍應保有自主判斷能力。布萊爾卻傻傻說,布希新官上任,自己肯定能分享給他一些自己的經驗。
.
這部作品沒說之後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都記得布萊爾後來的選擇,繼相信柯林頓與陸文斯基什麼也沒有之後,他再次相信布希說的──伊拉克國內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在本片問世後六年,布萊爾公開道歉,為投入伊戰的決定負起全責。事實上,依照調查伊戰的齊爾考特報告(Chilcot Inquiry)顯示,開戰絕非當時英國的最後選擇,根本沒有證據顯示伊拉克擁有所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
許多人或會質疑,一個人何以影響歷史走向?但放大人物對時代的影響,乃是自古說書人、現代作家的極佳切入點,好處是能讓聽者、讀者、觀者更能興味盎然地了解歷史故事。將一切功勞與責任歸咎在布萊爾身上,不見得合宜,但從《特殊關係》之中,我們卻也不得不否認,上位者的手腕,多少對時代的走向、國家形象的塑造造成了深遠影響。
.
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最狠,他在伊戰後重批布萊爾「令人厭惡、忠誠、盲目,明顯地奉承」。不過,即便要批評他「盲目」,卻也不得不提他的「忠誠」。現在大家回首布萊爾,或許想到的就是一條哈巴狗。但彼得.摩根卻也無意將他描繪成惡人或懦夫,看完之後,每個觀眾或許都會覺得這樣的人,肯定會是一個完美的好朋友,可不是?但治國嗎?彼得.摩根讓故事戛然而止,但我們卻都不難猜測讓這樣的人訂定國策,國家會往何處行。
.
布萊爾不是一個無為首相,他至少曾經有過捍衛和平的嘗試,卻諷刺的在執政末期成為戰爭幫兇。這也再次呼應了彼得.摩根對他的觀察,布萊爾作為一個美國小老弟,沒有展現出自己應有的原則,既能迎合柯林頓,又能奉承立場大相異趣的布希。但也別忘了,這種「彈性」,卻也是他能長期執政的不二秘訣。《特殊關係》是政治故事的幕後揭露,也帶有濃濃自嘲,妙不可言,極品中的極品。
.
.
(附圖一為《特殊關係》劇照,圖左為飾演布萊爾的麥可.辛,圖右為飾演柯林頓的丹尼斯.奎德;附圖二,左為布萊爾,圖右為柯林頓。)
CATCHPLAY+ #特殊關係 #布萊爾 #柯林頓 #TheSpecialRelationship
人道毀滅好處 在 天天塗鴉身體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鄭家純 #雞排妹
這次我必須挺鄭家純(雞排妹)。
附上她的別稱只是因為更多人認得這個名稱。
因為性騷擾有灰色地帶存在,一直不想太高調的指明事件,還是怕誤傷一般人(?)
但看到第二張圖的那種說法,很明顯在某些圈子,這種侵犯別人邊界,把性騷擾當作節目效果已經多到被以為正當了。
時代會改變,100年前女人不能投票,清朝裹小腳離今日也沒有差很多年,幾十年前可以忍受的事,今天我們已經有更好的做法。
性騷擾由被騷擾的人定義,如果是無心的,或無意冒犯,說一句不好意思,以後注意就好。
覺得自己沒有錯,認為任何「不好意思」都冒犯了自己的自尊不想說也算了,為什麼會出現第二張圖那種說話?
顯然有些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考慮別人會不會感到冒犯。
開黃腔不是不行,但是當事人已經表態感到不適,這件事就完全不好笑。
幽默是高級人際技巧,而尊重只是人際關係中的基本。
連尊重別人都做不到,這不是幽默。
不開黃腔就沒有其他能呈現給觀眾的東西了嗎?
那這種節目也太空虛,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愛看綜藝節目…?
因為開黃腔真的沒有內容,也不好看。只有黃腔的無內容低俗節目,還不如抖音呢。
---
站出來需要勇氣,因為當出頭鳥有風險。
但是有人站出來,能夠鼓舞更多在黑暗中的人,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快要支持不下去了。
我沒法看著站出來的人被嘶咬而不作聲。
不是要攻擊誰,即使他們被指控是性騷擾。
但是必須重申
「當有人表達不適時,這件事就完全不應該繼續,這不是感到不適的人不識相。」
有人說不,就請停止。
繼續這樣「開玩笑」,是開玩笑的人不識相。
----
有些人會覺得,鄭家純女士有賣飛機杯,平常作風大膽,作為受害者似乎不夠「純」。
請問夠純的女生遇到這種事,有多少人有膽說出來?
房思琪類型的女生夠純夠格充當完美受害者嗎?
有多少乖乖女遇到這種事嚇到有情緒病?我就認識。
不信可以問問看心理業從業者。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再完美的「受害者」都能被檢討。
長得太好,在晚上出去,不小心引起加害者的注意……
請看看這。
https://dq.yam.com/post.php?id=8767
被性侵的人受害當下的衣著展覽。
發生這樣的事,從來都是加害者不能自控的問題。
千萬不要說「男生就是有衝動」,這對沒有犯罪的男性不公平。
假設所有男性都有衝動,為什麼有人能好好自控,有人就不能,一定要傷害別人?
沒有自控能力只能說是獸類了吧。
人類社會對待傷人的野獸從來都是人道毀滅。
在人類社會有潛在危險性的個體不立即銷毀,也應該終生隔離。
不要幫他們找藉口,很多時候這些犯罪者都是不想自控而已。
只要後果足夠嚴重,他們就能學會自控了。
因為他們不在意會不會傷害別,但害怕會有後果。
說到底,就是品格低劣。
---
這次我挺鄭家純。
不是要傷害那些把黃腔跟有趣畫上等號的人,而是必須為「不想被開黃腔」的人爭取拒絕的自由。
對於一般能自控的男性,支持鄭家純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任由她被攻擊,似乎走性感路線就是失去了一般保障,必須面臨種種難關和騷擾,有苦也必須吞下去……
那增加了走性感路線的成本,絕對不利更多正妹走大膽路線?
除非是喜歡開不合時宜的玩笑,以侵犯別人自由當作個人自由的人,不然,在這次事件中挺鄭家純都是有利的。
---
因為我們支持的是,有說不的權利,有選擇的權利,尊重每個人感受,不需要受社會標籤影響的權利。
這次保護她,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自由。
遇到這樣的事,無論男女都有權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