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人臉辨識流程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人臉辨識流程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臉辨識流程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臉辨識流程圖產品中有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魔鬼裡的天使 : 17.2與62.2》 多年前,當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團隊裡面有個年輕的孩子,私底下會暱稱我為「娘娘」。他起這個名字給我,沒有惡意,純粹覺得我就像宮廷劇中走出來,心細如髮、善於糾錯的娘娘,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也沒有辦法做得比我細緻。是天生的娘娘。 那時,我恐怕驕傲過了...

人臉辨識流程圖 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8 01:19:04

#雅思 #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 ‼️雅思監考人員訓練分享‼️ (以電腦考場為主)  💡那天參加了由英國文化協會授權高雄城市外語的雅思監考人員訓練!其實我原本以為監考很簡單就坐在那邊就好,沒想到!英國劍橋官方有極度嚴謹的系統與規範,有指紋人臉辨識、還有各種高規格的電腦系...

人臉辨識流程圖 在 PHANTAC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02:06:24

AIR JORDAN 4 X OFF-WHITE SAIL Virgil Abloh 帶著全新的簡約式創作重磅回歸,這次,他為 Air Jordan 4 的經典版型注入了獨特的設計。Virgil Abloh 的最新聯名款採用品牌已獲專利的前衛文字圖樣,以及柔和的顏色搭配,在巴黎與芝加哥舉行搶先看後,...

  • 人臉辨識流程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14:55:54
    有 141 人按讚

    《魔鬼裡的天使 : 17.2與62.2》

    多年前,當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團隊裡面有個年輕的孩子,私底下會暱稱我為「娘娘」。他起這個名字給我,沒有惡意,純粹覺得我就像宮廷劇中走出來,心細如髮、善於糾錯的娘娘,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也沒有辦法做得比我細緻。是天生的娘娘。

    那時,我恐怕驕傲過了頭,不是天仙娘娘,而是魔鬼晚娘。送上來的action plan常被我改到只剩下個位數的黑字是不用調整的,大大小小的活動,流程、佈置、動線、走位、撤離,吃的喝的用的,我能挑出上百個錯誤。

    我常對孩子們說,能不能多用點心,注意一下細節?孩子們總是似懂非懂,覺得哪有這麼多細節可注意。我只好不厭其煩地替他們拆解,把巨大的專案庖丁解牛,一塊一塊請他們煎熟。

    有天,我在交代完細節,轉頭離去時,從對向的玻璃看到其中一個孩子的表情,他把打得好好的領帶扯鬆,翻了一個輕視又莫可奈何的白眼,和剛剛畢恭畢敬的模樣,有天壤之別。

    當年氣盛,哪裡經得起這種刺激,轉身便出聲質問,有甚麼不服氣的,現在儘管說。那孩子很驚訝,可也沒有退縮,向我提出了一個挑戰,意思是,我能不能不要「一把抓」,把甚麼事情都管得死死的,他想以自己的方式,向我證明事情一樣可以圓滿達陣。

    我答應了。雖然那個專案,我們根本沒有試錯的本錢。出了紕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然而,我想起引我入門的mentor,曾對我說,「有時,選擇不做,遠比妳選擇做到吹毛求疵,還來得重要。若妳永遠學不會信任、授權,妳的格局就只是以井窺天。」

    之後,那孩子進步得很快,少了我的掣肘,他的確有兩把刷子。我每天戰戰兢兢,表面佯裝風和日麗。團隊裡有種踩踏在冰上的寧靜,擔心踩破了薄冰而滅頂,但不得不繼續前進。

    到了開行前會的時候,我把主控權交給他,聽他指揮若定,真沒甚麼可挑剔。終了,他態度謙恭卻又遮掩不住得意地問我,還有甚麼需要提醒的嗎?

    那是一個開放給消費者體驗的活動,也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大陣仗面對群眾,平心而論,他設想得很周全,唯獨一些我認為很關鍵的細節,想要再確認一次。

    我問他,既然要讓大家體驗,吃吃喝喝免不了分裝,也一定會髒手,現場有沒有提供濕紙巾、衛生紙給消費者?我們前線負責的人,有準備抹布、垃圾桶、垃圾袋那些備品嗎?我的觀點是,如果一個連基本衛生都無法維持的環境,怎麼能期待消費者會安心試吃,同時給予正向評價呢。

    他楞了一下,霎時,好像聽到了細微的薄冰碎裂聲。我接續問了行動廁所的安排,活動場地很偏遠,離最近可以上廁所的地方,要走上15分鐘。即便我們負責吃喝,不管拉撒,但凡這樣的場合,一定會有消費者詢問哪裡可以方便?這是基本需求。我們也可能有機會拉攏一些、原本只想借個廁所的過路客。

    孩子的臉色變了,說並沒有想到這些。為什麼還是會有妳想得到而我想不到的地方呢,我還以為這次絕對不會再被你挑出錯誤來了。

    我本無意讓孩子難堪,笑著回答,「誰叫我是娘娘。可娘娘也是宮女變來的,因為曾經犯過這些錯,有一些經驗值罷了。你已經想得很完整,這兩個細節,就用你的方式,把它們補好吧。沒甚麼大不了的。」

    這段往事,在我寫17號與62號的閘門爻辭時,又原封不動地回到我的心中。17-62接受的通道,豎立在我的圖面上,是我相當珍惜的天賦禮物之一,只是我之前不能明瞭,為什麼要叫做「接受的通道」?

    現在,我有一點懂了,因為,17-62善於濾析、更精通譬喻,我們統御與重視細節,可以把複雜生硬的事情,具象落實,溝通得活靈活現,讓收斂過後的意見或觀點,得以被大家所接受。17-62多半早慧,我身邊有許多具備這條通路的朋友,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底子深厚,聽他們說話,有如語音科普。

    只是,17-62的鋒芒,綻放的秘訣不在「早」,說得早、不如說得巧。我的17與62閘門,恰好落在紅黑水星,主宰了我的溝通特質,一件事情,我能整組拆開,講得很細微。難以消化的資訊,我會通通貼上標籤便利貼,組合成賞心悅目的詩。但,如果沒有等待適當的時機,或獲得詢問意見的邀約,驟然大鳴大放,只會得到我當年的那記白眼。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明明很能應付細節,但一想到過程中有這麼多細節需要搞定,總是讓我五心煩燥,而下意識地把細節拆分得更細,好確保沒有任何細節會被我遺漏,如此一來,往往讓團隊也跟著我緊張兮兮,反而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至今我仍然信奉老子的哲學,我唯一學聰明的部分是,應用17.2的巧勁,尋求關係同盟,創造自己的意見被彰顯的可能;戒慎62.2的執迷,別過份局限細節,捨本而逐末。

    魔鬼確實藏在細節裡,我不想當下放細節的娘娘,但想做一個在細節上進退有方的天使。願我的聲音與提醒,是天外飄來青羽,而不是愕然墜下巨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 歧視】

    17號閘門位於邏輯中心,以右眼的視角,從紛亂的想法,爬梳與建構成圖像化的概念,藉此獲得外界的順從與遵隨。位於理解迴路的一端,17號閘門擺盪在「統治」與「服務」之間,試圖為大眾在渾沌的當下,歸結出清晰的脈絡指引,以利建構未來。然而17號閘門座落的邏輯中心,並不具備動能,和薦骨能量中心也距離遙遠,僅能作為外在權威的參考,關鍵在於引導,幫助社會、組織、或他人,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而不在於堅持己見、指揮他人以此行動。

    易經中的「隨卦」,有相互順從,己有隨物,物能随己,彼此溝通的意涵。而所謂的依隨,必得順勢,有其原則和條件,才能達到馬首是瞻、一呼百諾的跟隨境界。

    17.2說服群體起而「追隨」的策略,在於透過關係,發展與發表意見的可能性有多少?唯有被外界詢問時,自身的意見才有被採納或奉行的機會,這也反映了二爻的投射天命,同時考驗是否能辨識正確召喚、再挺身而出的先天人設。

    若在未獲詢問之前,即滔滔不絕地表達意見,就很有可能陷入下降相位的局勢,一股腦地將自身觀點強行灌輸在對方身上,因而對既有的關係造成威脅,或意見很難被團體採納,導致孤立。

    健康運作的17.2,是懂得借力使力的,會尋求各種關係的結盟,讓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有被傾聽或被彰顯的機會,只是在此之前,必須充分理解17號閘門的本質,是用於服務社會群體,才能廣被信服,否則終會遭受悖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2 自制】

    我喜歡暱稱62號閘門為「貼標籤」的閘門,承接頭腦所擷取的影像,試圖為畫面命名、或定義看似陌生或複雜的事物,因此在喉嚨中心說出:「我認為…」這樣的論述,好讓大家在面對龐雜的未知時,能夠產生基礎的認識。

    62號閘門極擅長各式譬喻法,也能夠很快速地消化資訊,以「換句話說」的語法結構,將一件事情敘說得有條理,邏輯與因果無懈可擊。但也由於62閘門仰賴的是頭腦的畫面,頭腦所見,未必代表所有的真實,然而62閘門容易信以為真,迷失在頭腦所儲存的畫面碎片當中,固執地相信,「我認為我的意見才是對的。」並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62.2在面對「細節」時,上升相位嶄露的是,知道如何在海量細節中,率先找出畫龍點睛的「細節」,進行歸納、分類、標籤化與具象化,所謂「糾錯先抓粽子頭」,而不是一股腦沉浸在所有的細節當中,不分先後排序,是屬於「取捨得宜」的細節控,只要抓住關鍵重點,其餘細節不會窮追不捨。

    在下降相位,則反被細節吞噬,捨本逐末,容易對所有細節一視同仁,或者不知道自己為何偏執於細節,有將事情複雜化的傾向,不僅讓周遭的人無所適從,說出來的意見或指令,不易獲得接納,因此,在面對充滿細節的工作環節時,陷入焦慮與不安。

  • 人臉辨識流程圖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16:31:09
    有 0 人按讚

    從火星探測系統到輔助工業製程,美國工業用 AI 新創 Beyond Limits 如何在台灣做到技術在地化應用?

    李佳樺 2021/08/13

    從2012 年美國太空總署成功將探測車「好奇號」送上火星至今,已經過了3000多個「火星日」,肩負著火星探測的重要任務,8年來好奇號傳回許多對火星的重要觀察與發現。背後更不為人知的,則是好奇號的 AI 運算系統,其實是由美國新創 Beyond Limits 的團隊建立的,公司發展至今也將觸角伸到能源、先進製造等產業,建立 SaaS 服務,為產業提供 AI 輔助平台,2020 年更獲得 1.3 億美元的投資,拓點到台灣、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

    Beyond Limits 將 AI 應用到產業製程的契機,源自於當時跨國石油集團 BP 在墨西哥灣發生的漏油事件,企業希望導入 AI 優化決策過程,合作中也發現了石化能源產業的痛點,研發出石油配方建議系統、石油製程操作檢引系統等 SaaS 產品,不僅受到美國石油公司歡迎,日本市場也買單。

    有了日本的先例,這套美國研發出的產品,照理說要拓展到亞洲市場應該不成問題,不料到了台灣卻窒礙難行,甚至需要重新開發不同的產品。

    Beyond Limits 的台灣團隊究竟面臨了什麼挑戰?

    台灣市場與美國差異大,Beyond Limits 台灣團隊必須如創業般從頭研發產品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張中宜說明,台灣產業的先天特性,讓美國母公司已開發的產品都面臨市場可行性低落的問題,以石油產業的產品舉例,在台灣只有中油、台塑兩個客戶,且台灣的石油公司並不做研發工作,多半直接向國外公司購買配方,因此團隊必須在美國 SaaS 模式 的技術基礎下,研發出符合台灣市場、針對不同產業需求的商品。

    「Beyond Limits 在台灣設立公司時的處境,跟重新創業差不多。」張中宜表示,AI 應用產品的開發不僅需要能夠從零開始寫演算法的工程師,也要有懂產業製程的專家團隊,龐大的研發費用與對產業專家的需求,讓每一次產品開發都像募資活動,團隊必須透過產業訪談做足市場研究找到痛點,說服製造公司與他們合作開發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軟體。

    然而開發全新市場對張中宜來說並不陌生。

    她曾經在孟加拉創立幫助偏遠地區孩童課輔的非營利組織 e-Education ,第一年就讓偏鄉學子考上孟國最高學府卡達大學,更順勢搭上鼓勵企業與 NPO 合作的開放式創新風潮,讓卡西歐、 AI 新創、安永都找她擔任顧問,執行戰略布局或開發新通路的工作,面對 Beyond Limits 在台灣的難題,團隊選擇了電動車電池研發、面板機器手臂維修與人流異常預警系統等三個產業切入。

    延伸既有美國產品技術,尋找合適的台灣在地產業切入開發產品
    選擇電動車電池產業與 Beyond Limits 在美國石油產業的經驗有關,研發電池的過程與石油廠研發機油的邏輯相似,痛點都在於漫長的研發過程,就像做菜時要多次嘗試才會知道多少的鹽與油才是最佳的調配一樣,電池配方更要經歷至少半年的實驗,且實驗設計也要在無數次團隊與客戶的交鋒後才能成型,溝通成本相當高昂。

    使用 Beyond Limits 導入認知 AI 架構的電池配方建議系統,研發人員只要以自然語言輸入期望的電池規格、價格與電車轉速,系統即可在 43 分鐘內提供數百種配方與實驗方式供選擇,縮短約 2 千倍的研發時間。

    Beyond Limits 也在 7 月 29 日宣布與日本的三井物產公司進行策略結盟,以其認知 AI 的核心技術,協助三井投資的液化天然氣廠進行巨量資料分析,並整合作業人員專業知識與數位化作業模式,制定出精簡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日本三井整合數位策略部部長常務董事真野雄司氏說,透過與 Beyond Limits 的合作可以改善與再造營運流程,更有效率執行現有事業群的高附加價值項目。

    另外,Beyond Limits基於公司在美國既有的輔助風電機維修平台,投入面板機器手臂維修建議系統的開發,「雖然也想在台灣用同一套產品幫助風電產業,也與風電廠陸續接洽,但台灣的風電仍在建設階段,缺乏營運經驗,目前的維修需求也不高。」張中宜談到,市場開發的大方向是要在台灣尋找具備預測維修需求,且市場密集、成熟的產業,公司在與投資人仁寶電腦的合作中,發現光電面板產線中機器手臂的維修概念與風機維修類似,而且痛點也類似:包含高昂的維修成本、未經標準化的維修流程,以及依賴經驗的維修決策。

    目前輔助維修系統正與日本機器手臂原廠合作開發,由廠商提供維修資料與產業專家, Beyond Limits 透過 AI 分析維修數據,建立資料背後的邏輯推演,系統最終能判斷機器損壞的原因,並建議耗材種類與維修方式。從管理者的角度能降低維修、備料倉儲成本,對維修人員來說也有可依循的維修建議,長遠更能累積產業知識 ( domain know-how ) ,促進升級。

    以邊緣運算技術,與北捷合作開發人流異常預警系統

    而將技術從太空拉回到地面,Beyond Limits 也能在大眾運輸犯罪預警上有所發揮。他們與北捷合作,使用等同於在火星探測時、消弭與地球時差的邊緣運算技術,原理是透過分散式的運算提升效率,達成在監控系統的邊緣節點就進行異常人流的辨別,降低反應時間落差。

    張中宜舉例,正常的人流像是乘客擠進車廂內的固定位置,開始滑手機,異常的人流可能是人群往四面八方散去,產生快速移動的樣態,異常訊息可以在 10 秒內將送到中控室,大幅縮減以往需要 4 分鐘以上的訊號傳輸時間,也能避免踩到人臉辨識的紅線,未來希望擴張應用到大樓監控,或是銷往他國的大眾運輸系統。

    源自NASA,認知型AI成為技術優勢與門檻

    與其他單純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類數據並預測結果的數值 AI 系統不同,Beyond Limits 的 AI 服務融合了數值 AI 與符號 AI ,前者的數值 AI 是透過大量數據讓模型認知「此為何物」,而符號 AI 則是藉由邏輯定義數值 AI 判斷的結果是好還是壞,並加以做出決策與判斷,以電池配方為例,將實驗室過去的實驗數據導入數值 AI 系統後,會得出樹種配方組合,再藉由符號 AI 判斷個配方辦法的優劣,並給予客戶回饋與建議。藉由結合數值 AI 與符號 AI 兩大系統的結合,讓人工智慧的每項建議都能以人類可理解的思路解釋,輔助人類做最後決策,也使人機協作的製程模式成為可能。

    對於這項技術,張中宜表示這其實是源自於 NASA 將探測器「好奇號」送上火星後,由於火星與地球之間的數值傳遞有時間差,人類基本上不可能遙控好奇號,而且火星上的數據在這之前是 0,所以數值 AI 也無法運作,為了能夠讓好奇號自行在火星上探測與行動,勢必須要模擬人類大腦的認知型 AI 系統,當時才會開發出符號 AI。

    根據研究報告,2025 年工業用 AI 規模將達 160 億美元,其應用開發仍具高度可能性,Beyond Limits 在台灣也希望更全面地研發產品打進該市場。除了正在培養市場的風電產業外,未來也希望協助優化晶圓半導體產業的製程,團隊更積極與社會、產業溝通,讓社會了解 AI 進入產業能讓人類更有餘力進行創意發想與決策,也讓產業正視轉型需求,近期將與台灣新創基地合作舉辦 AI 科普講座,持續促進製造業的人機共榮合作。

    創業快問快答

    Q:服務的創意來源,是因為發生甚麼事情而有這樣的想法?

    A:台灣數位轉型瓶頸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用國際薪資招聘頂尖人才、台灣市場國際定位清楚、客戶分潤共創模式的商業模式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能見度

    附圖:BeyondLimits 台灣總經理 張中宜
    Beyond Limits 以數值AI及符號AI兩大關鍵技術,達到人機互補智能
    圖片來源 : Beyond Limits
    擠捷運
    圖片來源 : diGital Sennin on Unsplash
    圖說:BeyondLimits Hybrid AI導入流程說明
    BeyondLimits Hybrid AI導入流程說明
    圖片來源 : BeyondLimits

    資料來源: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7993?fbclid=IwAR2HbB5FrPIBoV9kDL27OnhNF-JDNzfYdsoLoVKn85yAA7GUjzDzI3y5Lw0

  • 人臉辨識流程圖 在 吳軒 Wu Xuan 手工皮包創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2 14:31:36
    有 155 人按讚

    【設計的意義】

    上禮拜我替Google做了企業教學活動(圖1)

    我平常比較少在聊設計的話題,

    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有誤解、也比較抽象。

    我自己是設計系出身的,

    但直到我畢業時我也沒搞懂設計的真正含意。
     
    -  
    我覺得這次活動是一個不錯的題材,

    可以跟大家解釋解釋何謂設計。

    這篇文章給所有設計系的學弟妹們,

    以及螢幕前對「設計」感到好奇的你。
     
    - 
    一般大眾對於「設計」的印象,

    不外乎造型好看、有美感、新穎流行、或是功能厲害。

    不管在室內設計、產品設計、髮型設計等等,

    以為把「設計」做好,

    就是搞得夠酷炫、弄美美的、賞心悅目就是,
    (然後就會說:哇~~好有設計感喔~~)

    然而這種只考慮美感、造型的思維,其實並不夠全面。
     
    - 
     
    設計的含意其實很單純,

    就只是「去規劃達成目標的方式」。
      
    -  
      
    這個「方式」跟什麼藝術、美學沒什麼直接關係,

    只是這「目標」,通常來說會包含它們而已。

    例如:
    髮型師會幫你修飾臉型、搭配髮色,讓你好看(圖2);

    婚紗設計師的會希望做的美美的,也是要讓你好看。
     
    當然也有「不要你好看」的設計:

    例如台灣街道常見的招牌就是一例~~(圖3)

    真他媽醜,但大紅大綠的倒是搶眼、閱讀辨識性很高,

    所以為了滿足老闆的「目標」,就只能做這種的設計了。
     
    - 
    再來舉一個例子:川久保玲(圖4)

    她的作品拜成長過程,以及戰後日本社會所致,

    就是這樣荒誕、醜怪、臃腫、病態、黑暗,甚至可怖、令人不安(自己GOOGLE更多),

    甚至你說她作品醜,也不為過。

    但她的「目標」就不是要美啊?

    是誰說設計一定要美的?

    她辦時裝秀是要傳達概念、媒體流量,

    這些衣服算是裝置藝術了,而不是要你穿上街捏~~

    人家與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是國際公認日本時尚的三巨頭,

    你覺得她會不懂設計?

    (雖然我是挺討厭她的,哈哈)
      
     
    - 
    說說這次Google活動,也是夠奇葩,

    因為疫情,全面改成「線上直播的父親節皮帶教學」。

    國內的員工、主管加一加要四五百份,

    並且發案到上課,只短短的不到一個月......。
     
    -   
    要去哪找這麼多材料?(因為疫情皮革貿易全部卡住)

    要如何加工這麼多材料包?(超級趕)

    要如何解決遠距教學的工具問題?(全部工具要先寄過去)

    要如何選擇適合的供應商?(品質好,貨又足)

    要如何控制教學的長度?(直播只有一小時,還要雙語教學)

    要如何控制皮帶的長度?(四五百人胖瘦不一啊)

    要如何顧好成品的品質?(不然砸了招牌啊)

    要如何控制材料包/工具組的內容?(體積與重量有限制)
    .
    ...
    ......
    你以為上蝦皮買個材料包,當天去教就好?

    光是每人要準備一套工具讓他們在家做,就搞死你了,

    各種問題族繁不及備載啊!

    更別說最重要的「預算」了.......。
     
    -  
    上面講了一堆,你會發現,

    「都沒提到什麼美感、時尚、造型。」,

    我得把這類有的沒的都搞定之後,

    最後才在造型輪廓上,"順便"點綴、融入一點美感。

    搞半天,其實設計一套完整的皮件,

    「做好看是最簡單的,其他的需求才是困難的。」
      
    - 
    所以一套成熟的設計,

    必須能「克服問題、滿足需求、兼顧效率、完善成果」。

    你可以好好地細品一下皮帶的照片。

    上面的各種細節,

    無不是為了克服遠距教學的各種問題,

    如果你有慧根,應該能看到我的巧思與用心,哈!
      
    - 
    總之這次如期的完成這場活動。

    從討論整個流程,細節都規劃周全後,

    開始設計造型、打版、做樣品測試、開刀模量產,

    每個環節不斷的奔走,與廠商溝通,

    準備了好幾個禮拜(特別感謝禾亞呂老師的協助),

    然而,當天上台一瞬間就結束了。

    我認真覺得, 

    做那直播好像風風光光的?其實沒啥了不起,

    我做的皮帶?也沒啥了不起(啊就皮帶嘛~~),

    整個工作準備過程,才是隱藏在背後真正重要的地方。
      
       
    - 
    總之,

    造型美不美、有沒有個人風格、或是「設計感」,

    那都只是設計中的一個小的環節而已。

    我認為「皮件設計師」,

    要的不只是會打版、會製作樣包,

    更重要的是「觀察、發現問題、與解決的能力。」
     
      
    大學的我,覺得把東西做好看就是設計的全部,

    出了社會才知道,那種程度只能叫"天馬行空",

    現實會把你狠狠打臉、再讓你好好成長的~~
     
    所以剛畢業的流設系學弟妹們,未來請好好加油XD
     
     
    -
    - 
    話說,我認為每個人在學校都上過設計課,

    它就叫做「作文」。

    要能闡述事實、引人入勝、起承轉合、循序漸進、傳達概念,

    這跟所謂的設計,是不是很像?

    在工作上,你肯定也有許多需要設計的部分,

    即使人們通常不稱你為設計師,

    說說看~~跟我分享一下吧!
      
      
     
    -  
    總結:
    美感只是設計的表面,

    學做皮包、皮件,或學習打版,也只是小環節,

    而其背後「設計能量」的支撐,才是必不可少的基礎。
     
    大家常說,在台灣總是不尊重設計,

    我是覺得,很多自己讀設計的也讀不懂設計啊(例如我==),

    更何況那些老闆、業主、奧客、酸民呢?XD
     
    誰再覺得設計不用錢,請把這篇文貼給他看,謝謝^^
    (沒錯,最後這裡我就是為了要推廣,而在設計你,y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