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人生80才開始電影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人生80才開始電影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ourfox (sourfox)看板movie標題[好雷] 人生八十才開始 令人感動的對抗精...
這部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描述肯亞一位80多歲的老人堅持上學的故事。
2003年肯亞政府宣布為全國人民提供免費的小學教育,
得知此消息的84歲老人馬魯格於是步行兩小時前往學校,希望能入學。
但原本50人的小學已湧入了200名學生,
校方人員以各種理由拒絕馬魯格入學。
馬魯格沒有放棄,湊錢買了練習本、鉛筆和制服,
最後他對學習的堅持感動了學校的女老師珍(同時也是校長),
同意讓他入學。
但是,官方認為珍貴的教育資源不應浪費在老人身上,
家長也不願意讓他們的小孩和馬魯格一起接受教育,
許多聲音都要求馬魯格離開學校,珍老師也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老實說我一開始覺得只因為「他年紀太大」而拒絕讓他入學,
這個理由實在很弱,
但仔細想想,在教育已經普及的台灣,人人都擁有學習的權利,
我們才會覺得「任何人都有資格受教育」是理所當然的。
而在普遍貧窮、教育尚未普及的肯亞,有此反對聲浪也不無可能。
另外,隨著劇情進展,觀眾開始了解馬魯格的背景,
慢慢發現這股反對聲浪也許不只是年齡或教育資源不足這麼簡單。
馬魯格曾參與肯亞獨立運動,因而遭受殖民政府軍的拘禁與刑求,
他的家人更因此遭到殺害。
從電影中的一些片段可知,當初肯亞有些部族支持獨立,包括馬魯格的部落,
有些部族懼於殖民者暴力而噤聲,有些部族則選擇與殖民者站在同一方。
殖民者的人數不多,因此當初的獨立運動,
有很大部分是兩派不同立場的肯亞人之間的暴力衝突。
這些衝突所留下的傷痕,在獨立之後依然存在,
馬魯格的背景使得該事件不僅僅是教育問題,還包括族群衝突的問題。
不過很可惜,電影中只有輕描淡寫的帶過,
使反派的立場變得很薄弱又單一,得不到觀眾的理解。
之後,珍老師因為支持馬魯格接受教育而被調職下放鄉下,
馬魯格前往首都向教育部的大人物抗議,
然後珍老師就被調回來了。
當然馬魯格說的話十分有理,不過這也太容易了吧!
還有,馬魯格之前有說他堅持上學的原因,是他想親自讀懂一封總統府給他的信,
但是當珍老師回到學校後,他卻又說內容太難了,請珍老師幫他讀?
那你之前的堅持算什麼啊啊啊!
這邊我只能說是劇情需要,這樣觀眾才能知道那封信上寫了什麼,
不然難道要演到馬魯格小學畢業嗎。
可這手法也太粗糙了。
這部片的焦點有點模糊,
搞不清楚它是要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與人人都有受教權,
還是要鼓勵反抗強權的精神。
不過馬魯格和珍老師面對壓力時的態度確實讓我很感動,
身為獨立運動的參與者,即使被監禁、被刑求、家人被殺,
馬魯格也不願出賣同伴,不願放棄參與獨立運動。
當他面臨要求他退出學校的聲浪和脅迫,彷彿回到了那段遭受殖民者強權暴力的日子,
以前的他沒有低頭,現在的他,也不會屈服。
而生在和平年代的珍老師,她受過教育、有著很好的工作和生活,
但他堅持做對的事情,即使失去現有的一切,雖有遺憾,卻不後悔。
片尾,馬魯格一直想看懂的總統府來信,
內容是感謝馬魯格對肯亞革命的堅持和所做出的犧牲奉獻,
並表示政府將會對他遭受的不人道囚禁與虐待做出賠償。
馬魯格激動的聽著,這封信是他遲來的正義,對他的人生是莫大的肯定。
整體而言,本片雖有若干缺點,但仍很值得一看。
如果出成小說應該會更好看!
這部片中,過去對獨立運動參與者的暴力壓迫,
現代對馬魯格和珍老師的各種打壓和脅迫,
以及後來衍生出、馬魯格出名後有些人對馬魯格和珍老師收受媒體金錢、
為自身利益而作秀的質疑,
都讓人不禁聯想到最近台灣發生的一些事情。
希望我也能發揮像他們兩人一樣的勇氣,堅持做對的事情。
另外,台灣平常肯亞的資訊很少(只知道那是個產咖啡的地方?),
透過本片也可一窺肯亞的風景以及社會風貌,相當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2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