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人格障礙症dsm 5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人格障礙症dsm 5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格障礙症dsm 5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格障礙症dsm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維思維WeisW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妄想型人格」又稱作「偏執型人格」!是「人格障礙」中的其中一類!之前也提到「人格障礙」有分為A型、B型和C型嘛!它就屬於當中的A型人格障礙,屬於偏奇怪或是異常狀態的類型! 妄想型人格障礙英文叫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PP。主要的特點是敏感多疑和充滿敵意 目錄:...

人格障礙症dsm 在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20:05:59

【#等我建立好關係】 #正視你的控制慾 #戀愛強迫症⁣ ⁣ 你會有癡迷於某個人的身影,而且愛得不能自拔、想要獨佔對方的感覺嗎?愛一個人本應是幸福浪漫的事,但對戀愛強迫症患者而言,這份沉重的愛可能會令他們迷失自我並變得焦慮,而且為伴侶和身邊人帶來莫大負擔。⁣ ⁣ 【甚麼是戀愛強迫症?】⁣ 戀愛強迫...

人格障礙症dsm 在 實用心理學丨心理測驗|心靈成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7 08:33:53

#憂鬱 #莫名想哭 @meetype.tw 疾病總是讓人感到不舒服、難受,而憂鬱症更是如此。憂鬱症曾被看作是世界三大疾病之一,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這個讓你「心情不好💔」的疾病。 * 憂鬱症😭是一種「身心影響」的病,意思就是你的身體和心靈同時都會受到影響。 也因此它除了是一種精神疾病之外,也可以說是「情緒...

人格障礙症dsm 在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02:55

【#心理健康不能等】#甚麼是人格解體障礙? 你有沒有試過覺得身邊所發生的事都不是真實的或覺得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都不是自己的呢? 這些情況叫做人格解體和現實解體。大約50%的人一生中至少經歷了一次短暫的人格解體或現實解體的經歷。但是,只有約2%的人符合人格解體障礙 (Depersonalizati...

  • 人格障礙症dsm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07:30:41
    有 50 人按讚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塑造自閉症的形象,大大影響了自閉症的社會印象。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也有機會看見自閉症與殺人犯、死刑犯、變態等社會新聞連結,最讓人擔心的,是過度簡化的資訊使得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產生偏差的刻板印象。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自閉症只是一個人的部分特質,自閉症並不等於偏差或犯罪。即使自閉症是天生的,但後天環境的教養與支持仍然是他們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看到媒體報導中出現自閉症時,請不要驟下判斷,避免直接將犯罪、殺人和自閉症劃上等號。
     
    日前臺北一名媽媽推著雙人嬰兒車搭捷運,卻遭某名男子毆打她的二歲兒子,她見狀大喊「你打他幹嘛啦!」並回打那名男子頭部。這起事件引起社會重視,由於那名男子患有自閉症,因此網路上出現一些貶抑自閉症的言詞,標籤化自閉症孩子,甚至有人羞辱自閉症孩子。
     
    在這起捷運毆打兒童事件後,有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淚訴另一個有自閉症孩子的朋友竟被親戚諷刺說:「你家自閉症小孩要管好,最好出門都不要放他單獨一個人,免得哪天無法控制情緒,跟新聞中那個捷運打人的一樣,聽說他跟你兒子一樣是神經病,其實政府應該設一個院所,把你兒子那種病的都關起來治療,好了才能放出去,不然放出來到處跑,哪天又無法控制情緒打死人,家裡可丟不起那個臉。」這番說法讓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心碎,也讓發文的媽媽想怒吼:「誰希望自己小孩是自閉症?他們不是神經病,他們是中樞神經受損。」[1]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也稱為「泛自閉症障礙」,主因是因為症狀多元,不同的病人症狀也會有所差距,因「自閉症」有汙名化之慮,所以醫界目前更常使用「泛自閉症障礙」一詞。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將自閉症稱為「星星的孩子」,不論是溝通方式,或是某些重複、固執的行為,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自閉症孩童通常會有幾個特點,像是與他人相處困難、難以理解社交暗示(臉部表情、講話語調、身體動作等),甚至常常情緒不佳、無法自己照顧自己。自閉症孩童的治療需要依賴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幫助他們正常發展、並調整不適當的行為,且協助孩童發展個人的興趣。早期發現、治療、復健以及跟教育體系密切合作,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大改善[2]。
     
    ■自閉症種類
    ►「廣泛性自閉症」
    自閉症大部分在幼童階段開始,目前發現自閉症的幼童智商會略低於整體平均,自閉症又能分成「高功能型」以及「低功能型」,「低功能型」在接收以及表達語言上較差,甚至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高功能型」則相反。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的人語言發展大多是正常的,主要的障礙是在動作技能以及肌肉發展上,部分亞斯伯格的人在智商上甚至高於正常人。
    ►「廣泛性發展障礙」
    這類型的人主要是在社交溝通、互動、重覆行為等各方面中缺少幾項顯著障礙,以致於不完全符合自閉症的診斷,又稱為非典型自閉症,某些高功能自閉症孩童能透過學習以及復健可以改善症狀,甚至使症狀消失,也算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3]
     
    ■「另類星兒」: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但他終生的研究興趣為藉由觀察來了解生命中隱含的定律。因為他對孩童的情緒發展的興趣及仔細觀察的成果,自1944年以來即逐漸報導一些與自閉症類似(具有社交技巧及溝通障礙)又相異(不同的人格特質及較優的認知能力)的亞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在1944年首次報告四位具有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困難的男孩,並稱之為自閉性精神病態 (autistic psychopathy)。亞斯伯格醫師在這一方面的觀點,與首位報告自閉症的Kanner醫師一樣,採用了Bleuler大師"autism"的來強調這些個案的強烈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及關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的特質。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然而一直到1994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及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後,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增加[4]。
     
    ■亞斯格症候群
    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在五十三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童年時期的他和同學無法相處,也常因聽不懂老師的指令而不快樂,喜歡畫畫的他,於是將畫畫當作人生的出口。在他五十多歲確診後,他開始對於過去種種釋懷,原諒自己和他人不同。
     
    日本歌手米津玄師特殊的名字也讓他在求學時期遭同儕欺負。後來他二十歲時,被醫生診斷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是一種智商中等或較高,自閉傾向不明顯,但是語言表達、人際互動能力有障礙的自閉症。米津玄師也曾在訪談中說,「在此之前,只覺得自己是個來路不明的怪物,被鄭重告知病名後,便坦然接受了。」
     
    而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太太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柯文哲罹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致他在公開場合有不得體的發言與行為表現[5]。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陳佩琪回憶起,兒子小學數學考試的題目是:「媽媽走路送小明上學,請問媽媽走了幾公里?」正確答案是:家裡到學校的距離乘以2,因為媽媽必須來回。結果我兒子卡住了,因為他想到,我媽媽要去上班,她沒有回家(亞斯伯格的人無法理解抽象概念的描述)。
     
    陳佩琪,講到家裡兩個大小亞斯,信手拈來都是笑話,但幽默背後,不敢想像裡頭堆疊了多少挫敗、孤獨、壓力、擔憂。
     
    柯文哲在一封寫給兒子的信也提到,「如果有什麼要告訴你的,只有告訴你要謝謝媽媽。雖然我是你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還好你媽媽的加倍付出而彌補過去了,真險!」這是一個難以傳達情感的亞斯父親的浪漫,像盞溫暖的燭火,在暗夜裡閃閃發光。[6]
     
    ■「擁抱多元,尊重差異」: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不捨的表示,台灣社會對自閉症仍有污名化,事實上,自閉症最大特徵就是「自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愛跟人互動,很自我、很乖,呼籲不要二度傷害他們。
     
    根據統計,國內自閉症患者中,約有70%屬於智商較差的中、重度患者,黃玉書指出,不少孩子都是經過復健、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才可能獨自出門、搭車,真有困難,也會主動向旁人求救,民眾遇到時,應該親切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而非恐懼他。
     
    另有2成左右的患者,屬於智商很高、甚至在某些領域有特殊專才的輕度高功能自閉症,外表完全與常人無異,這些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不乏醫師、科學家等高成就者,在國內還有不少擔任電腦工程師,只喜歡跟電腦互動。
     
    自閉症的孩子,絕對不會主動傷人!黃玉書說,跟任何人都一樣,除非他們遭受外界攻擊,否則自閉症孩子很安全、很乖,不會攻擊人[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親子天下 )「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2] 康健雜誌-康健知識庫【自閉症】: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367.html#data-2-collapse
    ∎[3] (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自閉症分類」:http://www.tpaa.org.tw/OnePage.aspx?tid=136
    ∎[4]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另類星兒----- 亞斯伯格症候群(兒童心智科 張學岑醫師)」: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E_CHL(ASPER).htm
    ∎[5] (親子天下)「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6] ( 康健雜誌 )「陳佩琪談家中大小亞斯伯格:柯文哲這樣安慰我」: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8312
    ∎[7] ( Anue鉅亨網財經新聞)「自閉兒被當狂魔 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https://news.cnyes.com/news/id/1075280
     
    ➤➤照片
    ∎「從雨人到柯P─家中寶貝是「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嗎?」:https://www.grandmasbear.com.tw/2017/12/28/grandmasbear-and-grace-column-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汙名化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 #泛自閉症障礙 #廣泛性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 #廣泛性發展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人格障礙症dsm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9 21:06:43
    有 16 人按讚

    #木的DJtime

    今天木的要來分享諮商室內的小觀察,文中故事為真實案例經充分改編。

    在諮商室內,海倫說著腦袋裡的那兩個人是如何影響著自己,這是我們的第八次諮商,在經歷了她的自傷與諮商關係破裂後,這是我們再次好好坐下來,聽她細數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H的個性很樂觀,她最近常常出現,她出現的時候我感覺不到自己。S有點壞,滿鬼靈精怪的,她覺得我本人很笨,什麼都不會,她常常很想自殺。」

    作為一名新手助人工作者的我,憑著過去對精神疾患的認識與知識,不斷的評估是不是有解離性人格障礙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的可能性,有沒有聽到真的聲音、聲音的頻率能不能判斷。帶著緊張與擔心,深怕一個不小心S帶走了海倫。

    在與海倫工作了半年後,逐漸的發現H和S不是個案所說的兩個人格,可以確認的是,這是兩種他身上所擁有的特質,自我依循著兩種不同特質來為自己發聲,這樣的她感受到安心。

    📍解離性人格障礙症
    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中,DID的特徵概述如下
    🔅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人格狀態,每種人格擁有相對持久的型式
    🔅至少兩種以上的人格輪流控制此個體的行為
    🔅無法記憶重要的個人資訊,失憶的嚴重程度無法以一般的健忘來解釋

    著名小說《24個比例》與電影《分裂》中的主角便是DID,不同的人格有著不同的個性與習慣,甚至連字體都很不同。

    🎭躲在人格面具下的真實特質

    海倫他無法以自己的身份發聲,來自於長期家庭的壓迫與批判,使得他學到唯有找人發聲才能夠被聽見。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並不是週遭的人都能為他說話,接受他的任性。所以啊,他需要找到生存之道,以H和S來展現自己,這些都是他的一部分,而我們需要陪伴他整合進自己。(怎麼整合,依著不同的學派觀點有所不同)

    📍寫在結案之後
    還記得那時候聽到H和S時我有多焦慮,加上其他外部系統給予的壓力,好急著想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要就醫嗎可是又不像,再加上督導說DID的機率真的不是那麼高,我的慌張淹沒了自己。

    更多的擔心是在於會不會當我跟海倫越談越多他的H和S,這兩個他口中的人格就越來越鮮明了。

    在站穩腳步後,慢慢發現了自己太快的跳到診斷與詮釋的位置,雖然他的描述真的鮮明到不行,然而在拼湊了蛛絲馬跡後,發現這是他說話的習慣。隨著談話到末尾,他也慢慢的嘗試以自己來發聲(前提是他的其他系統像是爸媽老師要合作),我們好好的說再見,與海倫一同細數他的改變。

    一點學習與工作的小觀察,絕對不是寫不出原定主題🤗

    對這個分享你想到什麼了嗎?

    #小事町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 #解離性人格障礙症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 人格障礙症dsm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03 08:00:00
    有 531 人按讚


    自戀、愛自己、自私、自我中心,
    到底有什麼不同?

    各位朋友,這篇內容跟7/14(日)在台北萬豪酒店的心理祭活動有關。我的場次是10:40~11:20,會跟柯萱如律師一起討論自戀與愛自己相關的議題。

    不過,因為有兩個人要對談,再加上主持人開場或總結的時間,我個人大概只有15分鐘的時間。所以我想先把部分內容先拿到這邊來談,要不然15分鐘大概把名詞解釋一下就差不多了。

    我會先從自戀型人格疾患切入,以下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8%87%AA%E6%88%80%E5%9E%8B%E4%B…

    *************

    自戀型人格疾患 (英語: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為 NPD)是一種永久性的人格疾患。患者往往會過度誇大強化自我的重要性,過度渴求別人的讚賞,缺乏同理他人行為的能力。患者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獲得權力、成功或提升外在形象。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患者經常無意識地利用身邊的人。這樣的行為通常始於青春期,陸續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中展現。

    一般需藉由精神科的專家進行一系列的訪談後,才得以診斷,目前認為大約有 1% 的人在某個年紀會形成自戀型人格。普遍認為,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自戀型人格障礙症屬於B群人格障礙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開始於成年期早期並持續至今,表現常有以下特點:

    1. 誇大自我重要性,例如誇大自己的才華並期待被人看重;
    2. 永遠專注於成功、權力、美貌、或是理想愛情等幻想中;
    3. 認為自己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人物或高位者所認可並與之相關聯;
    4. 需要過度的稱讚;
    5. 不合理的認為自己有特殊權力或獲得他人無條件順從;
    6. 處理人際關係時顯得自私,好以占便宜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7.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認同和感受他人的情感需求;
    8. 常嫉妒別人或認為別人嫉妒他;
    9. 常有傲慢行為或態度,顯得自高自大。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可能強烈羨慕某些族群,並渴望成為同類人,因而偽裝成對方,期待獲得等同的羨慕。

    *************

    曾經在版面上探討過,當父母為自戀型人格疾患,對子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當時有相當多迴響,讓我們知道要在陰影下活出自我,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很多努力。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2354121407937489/

    自戀型人格疾患是一種長期的狀態,如果能輕易改變,就不是自戀型人格疾患了。也不是溝通就可以有用,治療效果也不一定好,因為病識感也不高。

    一般認為,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自尊比較脆弱,這跟他們想要維持一個浮誇的自我形象有關。用比較通用且非常簡化的說法,是自卑所以自大。

    然而,自戀這個詞,不一定都是負面的涵義。也不是每個自戀的人,都有自戀型人格疾患。

    「正常和病態之間的區別在於,NPD患者的自戀特徵的表露事實上對他們周圍的人造成痛苦,令人無法忍受。」~英國NPD專家泰尼森·李(Tennyson Lee)博士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47708594

    以目前使用「自戀」這個詞的方式,尤其自拍風氣盛行的現代,對我來說,自戀定義為「正向的自我關注」會比較妥當。只是在程度上,行為表現上,會有相當大的不同。

    主辦單位能提供免費的三張「2019心理祭:罪生夢死(一般票)」,可參考網站上的內容。可以參與一整天的活動,價值1699,認票不認人。
    https://ppt.cc/fcjN6x

    請在以下留言,留言請回答一個題目:「自戀、自私,跟愛自己有什麼不同?」

    留言之後,請分享到個人版面,並且設公開。會在兩天之後,由主辦單位抽出三位朋友,進行贈票,並將名單公布在此篇po文下方。

    這沒有標準答案,由主辦單位依他們的標準選讀者贈票,我不介入。感恩主辦單位,讓許多對心理學知識有興趣的朋友,能齊聚一堂。祝福活動圓滿成功!

    .

    失落戀花園
    2019/07/14 心理祭:罪生夢死(大眾活動)

    ps. 主辦單位說,所有來賓都是提供免費停車服務,全館有320個停車位(停滿為止)。停車流程如下:開車進入飯店停車場於B1入口處需取停車卡(賓客需務必隨身攜帶),離場時現場的服務人員會協助作消磁,另每個樓層的電梯口都會有繳費機,需再過卡後便可免費離場。

    .

    心理祭客服信箱
    rockpsy@inbound.tw

    臉書活動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34646596949230/

    購票連結
    https://ppt.cc/fcjN6x

    .

    7/7(日)免費桃園公益講座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6128716368948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