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產品中有1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vocus.cc/eoiss/612b6daffd8978000154cc84 方格子 https://tinyurl.com/22tf9fhs Medium ======== 今天講到第四,說白了就是,我們想要的是翻身,不是賺錢。年輕人不懂階級中的文化要素,所以一切簡化成錢,除了...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Yoga Speaks for Itself,你有在練瑜伽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馬爾他的瑜珈療癒師:Sima。 Sima畢業於政大斯拉夫語學系,在獲得波蘭政府獎學金後,前往獲得波蘭羅茲大學社會學碩士。Sima曾經在波蘭盧布林大學漢學系擔任中文老師,2020年搬到了馬爾他,也持續活躍於瑜伽教學中...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胡金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5:56:51

吃過飯,還沒洗鍋碗,先坐下來看同仁快遞的最後一校稿。下週建檔,進廠,8月10日上市!時間過得好快啊,7月又快過了一半。5/14至7/14,整整兩個月了。很快要8月了。 這是小布希,咦?打錯字。是小布!布琮任的第一本中文專著(完全用中文寫的,特別強調,不是翻譯的),《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48:25

曾撰寫國立編譯館版本《認識臺灣》 (社會篇)教科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林富士,因胰臟癌於 6/22 日辭世,享壽 61 歲。​ ​ 林富士教授出生於雲林,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研究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史、醫療史、文化史、數位人文學。著有《紅色印象》、《...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中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33:50

- 也許我也曾是那樣的人吧,也許現在的我也仍有部分是那樣的人吧,但我知道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受傷是你知道的事,我知道的事,他也知道的事啊。 「我知道婚姻平權很重要,但我沒有要支持,他們不要煩我就好。」 「就是原住民他們現在在爭取應該要有的權利,自治自主,他們本來就台灣的住民。」 「幹他媽的都這些人...

  •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07:18:20
    有 1,145 人按讚

    https://vocus.cc/eoiss/612b6daffd8978000154cc84 方格子
    https://tinyurl.com/22tf9fhs Medium
    ========

    今天講到第四,說白了就是,我們想要的是翻身,不是賺錢。年輕人不懂階級中的文化要素,所以一切簡化成錢,除了媒體宣揚的以外,這年代消費主義促使年輕世代,用消費定義自己也是主因。

    但年紀慢慢上去,人生體悟多了,會看到很多社會跟文化資本的累積問題,有錢的確還是很重要,但對有小孩的人而言,自己的無形資本轉移不過去會更痛苦。

    多數人對賺錢執念很深,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家境本就一無所有,有錢就瞬間升格,把自己的位階拉上去。另一類是台灣被塑造的軍公教階級,理論上應該是沒有非常在意錢錢錢的中產階級,但因為文化底蘊不足,導致品味沒上去。

    呃,別再說啥我侮蔑什麼,我家就是這種典型。周邊看到每一個深藍底的,對文化以及品味,幾乎都還是用錢去看待,能夠從歷史文化跟各種社會切入點,去細細感受到「人文」的,真的很少很少。

    這也沒辦法,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章,逃難過來的,除了我爹這種在中國就有中學以上學歷的,其他人呢?

    只是這種話講多了很難聽,畢竟青年軍體系,跟政學系那種知識分子,佔的比例並不高。而現在的第二代到第三代.......也才剛剛進入有錢脫貧沒兩代人,累積不出那種人文素養。

    所以,一切談錢最直接,生命中沒有比錢更高的價值。

    你以為台灣很慘?不,中國那個文革後一切歸零的更慘。

  •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5:00:10
    有 71 人按讚

    ▰ #Podcast:《非虛構故事坊》全新第三季 ​
    ——🅽 🅴 🆆!追尋1960到70年代沖繩的臺灣女工​

    由鏡文學文化組副總編輯 #李志德 所主持的Podcsst節目《非虛構故事坊》,在上一季中我們談過獨裁者的歷史、自然科普等議題的非虛構寫作主題,全新一季將帶給大家地理人文、歷史、科普、傳記不同面向的議題集作品探討,讓我們繼續不出門也聽到跨時空的世界!​

    在第三季第一集中,邀請書寫《離.返.留.守》(春山出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的 #邱琡雯 教授,聚焦於一段台灣鮮為人知、差點消逝的地方歷史。位於臺灣 #嘉義大林 的農村地區,是怎麼和超過一千公里 #沖繩南大東島 產生連結?竟有大批臺灣女工季節性跨海短期打工砍甘蔗?​為什麼並非男性出國賺錢,而女性移工賺美金返家,家庭地位卻沒提高?在創作非虛構作品之前先讀小說,用意又是什麼?

    🎧️ 現在就收聽!《#非虛構故事坊》S3EP01|到琉球砍蔗賺美金 六七Ο年代台籍女移工的《離返留守》​ ► https://bit.ly/3nzkORq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0 22:27:13
    有 270 人按讚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17 08:00:00

    🔥Yoga Speaks for Itself,你有在練瑜伽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馬爾他的瑜珈療癒師:Sima。

    Sima畢業於政大斯拉夫語學系,在獲得波蘭政府獎學金後,前往獲得波蘭羅茲大學社會學碩士。Sima曾經在波蘭盧布林大學漢學系擔任中文老師,2020年搬到了馬爾他,也持續活躍於瑜伽教學中。Sima相信yoga is for everyone,瑜珈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一定會有不同層面和不同程度的幫助。是「走跳波蘭」粉專的共同創辦人,同時是Podcast「聊療瑜珈」的主持人。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Sima如何在波蘭工作、進行瑜伽教學的經歷。

    0:00 Intro
    3:48 斯拉夫文系畢業後,Sima決定離開台灣出去闖蕩的契機?
    5:27 到波蘭攻讀社會學系、在當地漢學系教中文後,為什麼沒有持續在人文社會這條路上奮鬥,而選擇了瑜伽呢?
    15:02 如何決定想練的瑜伽派系?
    20:27 瑜珈療癒師在波蘭需要職業證照嗎?
    23:16 在馬爾他當瑜伽療癒師跟其他國家有什麼不同嗎?
    25:59 Sima對瑜伽療癒師的專業有什麼期待?
    29:57 歐洲人與台灣人學瑜伽的動機有什麼異同嗎?
    32:05 Sima做過最難的瑜伽動作是什麼?
    36:49 開始經營聊療瑜珈的契機
    42:12 是否有打算回台灣發展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Facebook Group@離島人交流群

    🏠 離島人Homepage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小額贊助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Ep112- 瑜珈旅遊:Sima
    #瑜珈 #馬爾他 #simayogatalk
    🔗 https://simayogatalk.com/

    🏆經歷
    - 聊療瑜珈podcast 主持人
    - ”走跳波蘭“共同創辦人
    - 波蘭 瑜珈療癒師
    - 波蘭 瑜珈老師
    - 波蘭 盧布林大學漢學系中文老師

    🎓 學歷
    - 波蘭 羅茲大學社會學碩士
    - 台灣 政大斯拉夫語學士

  •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25 21:00:23

    歐洲是現代社會制度與思想的發源地⠀
    潘孟希長期在德國求學,是什麼讓她決定去德國的?⠀
    而在人文薈萃的歐洲,為何又選擇了社會學呢?⠀

    在社會學的專業訓練下,潘孟希在八個小時外的異鄉不斷自我辯證、重新塑造自我身分的認同⠀

    外國的月亮我不知道有沒有比較圓⠀
    不過西太平洋島鏈中間的小島生活的確比較方便⠀
    離島人很期待可以和潘孟希聊聊透過專業訓練分析離島後的身分認同塑造⠀
    希望可以給離島人們作為自己身分認同塑造的借鏡與參考⠀

    EP018- 慕尼黑職業觀光客:潘孟希
    -政大附中⠀
    -海德堡大學政治系 社會學系⠀
    -慕尼黑大學的社會學碩士生⠀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 人文社會學系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15 19:58:11

    本集主題:「來去府城透透氣:一九三○~一九六○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文松 副教授
       
    內容簡介: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街,第二項為看電影,第三項為吃點心,第四項為找朋友,第五項為叫按摩。這五項節目如果缺少一項而回家,就感覺像不到過臺南市,或感覺丟掉什麼東西在臺南。」——吳新榮
      
    看電影、打麻雀和下圍棋,這些看似日常的休閒娛樂
    卻是日治時期草地文化人最重要的文化滋養與社交活動
      
      本書所收錄的文章,從日記出發,試圖探究日治中期一個(群)地方知識人(社群)的日常生活史。那些被時人視為無關正事的「日常生活瑣事」,反而能讓我們深入認識殖民地處境下,臺灣人與日本人的日常交涉多元面向,以及臺灣人的心境,並且在空間上,帶我們思考臺南府城對於周邊偏鄉僻地草地人的存在價值。今日臺南作為文化觀光重鎮,吳新榮醫師的日記也能讓我們看到一甲子前府城文明是多麼時髦,作為一座文化燈塔,是如何撫慰著殖民統治下文化人的心靈。
      
      吳新榮出生於二十世紀初期,正是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穩定期,童年到壯年都是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渡過;然而到了二次大戰一結束,迎向中晚年的吳新榮,和當時所有「後殖民」的臺灣人一樣,在充滿期待興奮的心情,迎接另一個從半殖民地政權終於走向「世界四強」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
      
      吳新榮的人生跨越了這兩大時代,在文學創作與政治參與上,都可以看出他的個人價值取向;同樣的,從他生平所從事的日常生活休閒娛樂中,亦可映照出社會、時代,當然還有他心路歷程的轉化軌跡。在不同的日常生活音符伴奏之下,電影、麻雀和圍棋,無疑也演奏出吳新榮在時代洪流下的草地醫生生命樂章。
      
      在一九四○年代時,對於三十多歲的吳新榮來說,每週到臺南市區看電影,不只是休閒,還是吸收世界最新文化最重要的管道。即使當時交通不那麼方便,他仍風雨無阻。對於這一位極具時間概念與歷史感的草地醫生而言,這些看似無關政治、無關歷史、無關文學,甚至無關醫療本業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也凸顯出在「殖民地處境」下如何創造出極具政治性的日常生活,面對此一似乎命定的處境,打造出具備違抗、平衡與自由放縱精神的「臺灣人社交娛樂空間」性格。
      
    ◆關於吳新榮
      「雖然生活的威脅臨額,我們也不忘是個文化人。文化人不是高尚生活的人,也不是學理深奧的人;文化人應當和時代的煩悶而煩悶,和人類的苦痛而苦痛。」——吳新榮
      
      吳新榮(1907年11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臺南州北門郡(今臺南市將軍區)人。臺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臺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
    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作者介紹:陳文松
      日本東京大學總合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博士,曾任教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講授臺灣政治文化史、日治臺灣史、區域研究。其研究領域包括殖民政策史、地域社會,以及日常生活(娛樂)史。著有〈從「總理」到「區長」:與日本帝國「推拖頑抗」的武秀才洪玉麟――以洪玉麟文書(1896-1897)為論述中心〉、〈日治臺灣麻雀的流行、「流毒」及其對應〉等論文,及《殖民統治與「青年」》一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