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暑期實習生招募 緣由: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是ㄧ推動人類學民族誌方法跨領域應用的非營利FB專頁,由宋世祥老師(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創辦,目前與陳懷萱老師(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王廷宇老師(輔大博物館所)共同經營。在過往幾年,持續透過講座、工作坊、出版推動...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暑期實習生招募
緣由: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是ㄧ推動人類學民族誌方法跨領域應用的非營利FB專頁,由宋世祥老師(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創辦,目前與陳懷萱老師(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王廷宇老師(輔大博物館所)共同經營。在過往幾年,持續透過講座、工作坊、出版推動人類學的跨領域應用,希望能幫助人類學相關領域畢業生開拓職涯道路,也推動讓業界與一般民眾認識人類學民族誌方法的價值。
本年度宋世祥老師捐出《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與《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厚數據的創新課》版稅收入,希望能鼓勵新一代人類學或是相關科系學生與業界接觸,並一同為今年8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夏季活動進行策劃與執行。
實習工作內容:企劃舉辦【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年8月底夏季活動,講座或是工作坊(線上or線下,活動經費NT20,000)
實習工作期長:自7/12起至8/31,每週8-10小時,共七週。基本上線上工作,若疫情趨緩會約線下討論。
實習期程規劃:
Week 1-3 (7/12~30) 團隊建立、活動企劃與舉辦概述、相關業界資源轉介
Week 4-7 (8/3~28) 活動籌備、活動行銷、活動執行、活動檢討反思
名額:4名
申請資格:目前正就讀人類學/民族學/博物館學/社會學相關系所,有志跨領域應用民族誌方法之學生。
申請方式:請準備「履歷」、「申請自述」(statement of purpose)這兩項必備資料,另外作為加分項目的非必備資料可以附上申請人的「作品集或能證明能力作品」、「參與研究計畫、調查計畫相關資料成果」、「參與展覽或活動策劃之成果介紹」等。「申請自述」請簡述申請動機、自身優勢、人類學與民族誌方法之相關經歷、職涯想像、想於實習期間獲得之成長,並請一定要回答:「想要在八月嘗試舉辦的活動、原因與內容簡述」。
福利:職涯諮詢、業界經驗分享、業界人脈引介、設計思考培力、贈書等
提醒:本團隊為非營利、非正式組織,並不提供「支薪」與「勞健保」,僅邀請未來有心一起參與經營【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的年輕夥伴一同加入。加入團隊之後,共同協力百工人類學家團隊推廣人類學大眾化的線上線下活動,本團隊將會盡力協助實習生團隊成長,提供資源(如業界人脈、策展經費、相關技術能力)與社群連結與實踐的舞台。
面試資料投遞期程:請於7/6日中午12:00前將申請文件文件請寄宋世祥老師信箱 cafesea1020@gmail.com
面試名單公佈:7/7 18:00 於【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粉絲頁上
面試時間:7/9 1900~2100 於Google Meet上進行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成員簡介:
宋世祥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曾任《經理人》專欄作者。專長:人類學民族誌方法跨領域應用、設計思考等。
陳懷萱 國立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學博士。擅長人類學與戲劇跨領域應用。
王庭宇 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人類學系訪問研究者。專長:人類學博物館應用、策展規劃。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暑期實習生招募
緣由: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是ㄧ推動人類學民族誌方法跨領域應用的非營利FB專頁,由宋世祥老師(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創辦,目前與陳懷萱老師(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王廷宇老師(輔大博物館所)共同經營。在過往幾年,持續透過講座、工作坊、出版推動人類學的跨領域應用,希望能幫助人類學相關領域畢業生開拓職涯道路,也推動讓業界與一般民眾認識人類學民族誌方法的價值。
本年度宋世祥老師捐出《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與《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厚數據的創新課》版稅收入,希望能鼓勵新一代人類學或是相關科系學生與業界接觸,並一同為今年8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夏季活動進行策劃與執行。
實習工作內容:企劃舉辦【百工裡的人類學家】2021年8月底夏季活動,講座或是工作坊(線上or線下,活動經費NT20,000)
實習工作期長:自7/12起至8/31,每週8-10小時,共七週。基本上線上工作,若疫情趨緩會約線下討論。
實習期程規劃:
Week 1-3 (7/12~30) 團隊建立、活動企劃與舉辦概述、相關業界資源轉介
Week 4-7 (8/3~28) 活動籌備、活動行銷、活動執行、活動檢討反思
名額:4名
申請資格:目前正就讀人類學/民族學/博物館學/社會學相關系所,有志跨領域應用民族誌方法之學生。
申請方式:請準備「履歷」、「申請自述」(statement of purpose)這兩項必備資料,另外作為加分項目的非必備資料可以附上申請人的「作品集或能證明能力作品」、「參與研究計畫、調查計畫相關資料成果」、「參與展覽或活動策劃之成果介紹」等。「申請自述」請簡述申請動機、自身優勢、人類學與民族誌方法之相關經歷、職涯想像、想於實習期間獲得之成長,並請一定要回答:「想要在八月嘗試舉辦的活動、原因與內容簡述」。
福利:職涯諮詢、業界經驗分享、業界人脈引介、設計思考培力、贈書等
提醒:本團隊為非營利、非正式組織,並不提供「支薪」與「勞健保」,僅邀請未來有心一起參與經營【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的年輕夥伴一同加入。加入團隊之後,共同協力百工人類學家團隊推廣人類學大眾化的線上線下活動,本團隊將會盡力協助實習生團隊成長,提供資源(如業界人脈、策展經費、相關技術能力)與社群連結與實踐的舞台。
面試資料投遞期程:請於7/6日中午12:00前將申請文件文件請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信箱
[電子郵件地址已隱藏]
面試名單公佈:7/7 18:00 於【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粉絲頁上
面試時間:7/9 1900~2100 於Google Meet上進行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成員簡介:
宋世祥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曾任《經理人》專欄作者。專長:人類學民族誌方法跨領域應用、設計思考等。
陳懷萱 國立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專案助理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類學博士。擅長人類學與戲劇跨領域應用。
王庭宇 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人類學系訪問研究者。專長:人類學博物館應用、策展規劃。
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類學過去傳統所強調的文化相對價值、換位思考、地方知識等論點,經過了20世紀70年代之後針對這些知識背景背後的殖民思維與權力不對等的自我反思之後,新世代的人類學訓練已經讓人類學徒都有著自我反思與批判的習慣,這也是這個學科的吸引人之處。在這個脈絡下,許多人類學研究都會以帝國、國家、建置、治理等話題作為研究對象,只不過,現在這些研究已經不再是為了粉飾殖民或國家權力不對等的著作,而成為了「知己知彼」、揭示權力不對等的處境與機制,以此來描述與分析該如何面對與理解權力不對等的情況。反政府主義的人類學因而成為前述這些研究者沒有明說的知識論共識,長時間研究歷史與國家治理的人類學家James Scott就直接將自己關於反政府主義與人類學觀點的論著集結成書。本次小編推薦的正是這本反政府主義人類學的中文繁體翻譯版,希望大家會對反政府主義以及人類學這兩個批判性與反身性思考體系的結合感到興趣。
----------------------------
當國家緊扼人民的命脈、財團資本控制世界,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艱困世道中,
人類學大師斯科特以29篇幽默的靈光片段,捍衛地方性知識、常識、個體創造力與自發性的無政府主義思維,
帶領我們審視世間百態,用不同眼光看歷史、尋找政治生活的另類出路!
詹姆斯.斯科特相信,默默無名的小人物才是創造歷史的主角,無論馬來半島的小農民、不願臣服的東南亞高地少數民族,亦或是東歐社會主義統治下的尋常百姓。斯科特對於國家保持戒心,因為統治者往往編織出一套正當化其特權的理由,從新石器時期的農業帝國,到二十世紀掌握了現代科學與追求發展的現代政權,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與生態浩劫。無政府主義者的核心信條之一,即是平民百姓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合理而公正的社會秩序,而不需要依賴立基於強制力的國家體制。這一本充滿日常觀察智慧的小書,肯定能將無政府主義的思維帶入二十一世紀。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活在政治無所不在的今日,我們更需要理解無政府主義的發展與理想是怎麼一回事,才能察覺人們的生活是如何被政府、政黨與大型企業共同形成的結構所影響,也才有機會自我解殖,看到自己的能動性與社會發展的可能。本書用一篇篇深入淺出的短文,如同操作手冊般帶我們重新檢驗當今社會的運作,為理想主義留下一片淨土。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在這本書中,斯科特(James Scott)從農民運動的觀察與政治批判出發,討論國家,階級,治理,暴力,結構,行動策略等狀態,一方面組合成為利維坦巨獸的穩固,卻又提示人民面對壓迫時的可能逃脫策略。斯科特擅長分析階級差異下的「底層政治」(infrapolitics),對他而言「無政府主義」是一種歷史思維方式,也是不與政府與國家統治發生合作下的相互性。我們若從「無政府主義」的角度對不同階層的社會行動「逆行理路以爬梳」
(read against the grain),將會看到非精英階層的能動性,以庶民行動的歷史辯證重新打造意義的偶發性。如果葛雷伯(David Graeber)書寫的是當代無政府主義的行動綱領,則斯科特寫給我們的是歷史條件下無政府主義的鏡像碎片。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斯科特(James Scott)的這本小書不是嚴謹的學術作品,但卻是想要理解他從1960 年開始以來,一本又一本充滿原創性與挑戰性的經典,不可或缺的指南。我們這些長期跟隨他、受到他啟發的學徒,一直都感受得到他的著作背後那種無政府主義脈動,但是真正讀到大師娓娓將他的政治哲學坦誠的鋪陳,還是一種令人激動與感動的經驗。
高度的推薦給所有關心未來的政治如何可能的人,希望這本書能夠溢出校園,讓一般讀者也能加入討論。像斯科特這樣的學者,在當代已經是寥寂的晨星。
──林開世/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近年我一直在想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存在的國家嗎?有需要管東管西的政府嗎?有需要一個以愛國為前提的政權嗎?面對這種政府,除了奮力抗爭外,我們還能做什麼?有什麼「另類」被管治而不失尊嚴的可能性?斯科特(James Scott)持續出版學術研究著作,探討政府的思維及行動模式,也討論弱者的「武器」以及被管治者的「抵抗藝術」。看不懂嗎?不要緊!這本書是他以普羅大眾為對象的一本小書,從他的日常生活、閱讀及(相對)少量田野、文獻資料出發,以「碎片」的簡單概念分享他對無政府主義的思考和期待。這是我讀過最接地氣的斯科特著作,邊呷一口咖啡邊讀此小書,總有會心微笑的時刻。
──鄭肇祺/芭樂人類學寫手之一、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tonsanbookstore.cyberbiz.co/products/9789863448860?fbclid=IwAR1xVeXQxmjBEyctpG9j_WrQZM_JF130F8yLWF61wK7V2o-UUqJnjyz97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