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趨勢】冬天更需要運動!6個超夯室內運動器材推薦,天冷懶得出門在家也能隨時動起來
冬天氣溫劇降,整個人變得懶洋洋,不想要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脂肪默默囤積,趕快動起來!我們都知道養成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保健概念,如果長期缺乏運動,會造成身體逐漸失去正常機能甚至提早面臨老化,如新陳代謝緩慢、手腳冰...
【凱鈞話趨勢】冬天更需要運動!6個超夯室內運動器材推薦,天冷懶得出門在家也能隨時動起來
冬天氣溫劇降,整個人變得懶洋洋,不想要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脂肪默默囤積,趕快動起來!我們都知道養成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保健概念,如果長期缺乏運動,會造成身體逐漸失去正常機能甚至提早面臨老化,如新陳代謝緩慢、手腳冰冷、脂肪囤積等,但是外頭天氣超冷,加上受全球肺炎疫情影響,在需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此刻,許多人會轉而選擇在家運動,除了徒手鍛鍊之外,居家健身器材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因此這次要來推薦6款超實用的室內運動器材,即使不出門在家也可以隨時做運動!要特別提醒,冬天因為溫度低,身體的肌肉延展性與彈力會變差,進行任何運動前,務必要記得進行暖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喔!
💪🏻冬日運動的好處
1.促進脂肪燃燒
冬天食慾大增,整個人也會顯得懶洋洋,小心「好吃懶做」的下場,過完冬天整個人絕對腫一圈!其實在冬天運動正是體重控管的好時機,因為身體為了要保持溫暖,就必須消耗更多的脂肪,基礎代謝率提高,一樣運動半個小時,燃燒的卡路里就會比夏天更多,想要減肥的人,可得把握機會啦!
2.增強自身免疫
我們都知道適度的運動,能夠提升身體免疫力,冬天氣溫下降,這時候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所以在這時候特別容易受風寒、得流感,想讓人體免疫力正常運作,除了飲食要均衡,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生活作息正常少熬夜外,運動也大有幫助!建議平常可以做些中等強度的運動,讓身體微發汗、心跳加快,提高自身免疫力
3.強化心肺功能
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力、增加關節柔軟度,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在冬天運動,能夠增加血液流動,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此時非常適合進行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有氧操、游泳等,年長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建議冬天選在室內運動,並要適當補充水分,避免暴露在低溫的環境中,以免身體無法負荷
❤️依「部位」居家訓練推薦
#sonix音波律動儀×全身律動
律動訓練最早被使用於太空無重力的環境,藉由平衡律動、震幅不斷疊加等運動科學原理,來提升太空人的肌肉強度與骨質密度。sonix音波律動儀透過精密控制音波律動,讓自體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放鬆和伸展整個身體,放鬆肌肉和提高骨質密度等作為身體的日常保養,達到外在理想身型、內在健康活力的全新生活。能夠達到全身律動,也可以專注特定部位,操作簡便,設計4種自動模式,達到高效成果
#Johnson@Mirror 新概念健身魔鏡×背部&手臂
200+專業線上課程不斷持續更新,來自世界級的教練群,陪你一起燃燒體脂,V.I. coaching 高科技 3D 動態補捉技術,即時的運動姿勢校正與軌跡指引,每秒30次比對和教練之間的動作吻合度,在家鏡就能享駐家教練,想要鍛鍊背部及手臂,推薦可以選擇很受歡迎的拳擊課程,還能與親友一對一即時視訊連線,共同參與課程。平常未使用時,除了能作為鏡子使用,並內建時間與天氣顯示資訊
#FitWell電臀蹲專攻機×臀腿肌力鍛鍊
臀腿專攻設計,堅固的腳架,不必擔心重心不穩而摔倒,還有新手支撐輔助桿,穩固安全,一人在家也能練!為了增加全身的均衡訓練,在鍛鍊下半身時,可附加彈力繩,強化上半身訓練,底部附輪子可輕鬆移動。一機能訓練臀腿肌力、強化肌肉訓練、鍛鍊核心肌群,輕鬆練出臀腿的微笑取笑,在家深蹲,不必擔心姿勢不正確
#BH健走機×上下肢體協調訓練
搭配健走扶手桿能夠有效訓練上下肢協調,保持身體平衡,輕鬆慢走,減少跑步衝擊,0.5km起步,銀髮族也能輕鬆駕馭,採鋁合金材質優化機身乘載性,提升整體穩定性及延長使用壽命,小巧扁平好收納,佔地面積小,可放置在沙發、櫃子、床底下
#BLADEZ UC2 全身塑體核心划船訓練機×核心訓練
針對女性剷腹設計再進化,有氧、核心同時訓練,5段阻力運動更有挑戰性,靜音設計運動隨時可行,一機即能達到綜合訓練,塑造完美線條。佔地空間小,不需插電即可使用,簡單易操作,放在家中也不突兀。除了腹部核心訓練外,還能加強修飾掰掰袖以及打造緊實俏臀美腿,特別適合想短時間運動者
#SOLE (索爾) B94 直立健身車×腿部肌力鍛練
前置式 9 Kgs飛輪重量系統,踏板採用人工力學內傾 2度設計,採用 20 段磁石阻力系統,貼心適應性踏板調整。可達到肌力訓練、心肺訓練、坡地訓練、燃脂訓練、間歇訓練、體適能測試模式,如同健身健練般隨側給予專業的指導。不論是輕量運動、中級運動者還是運動狂熱者,1組手動模式及2組可記憶的自訂模式,可以自由的設定想要的運動模式及強度。霧黑色系融入家居,散發內斂與質感品味
#凱鈞話趨勢
人工血管手臂 在 血。拾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治療後體力恢復 影片版來囉!
讓我們從 #柔軟度 #活動度 開始
⠀
前篇提到👉治療期適度運動,有助於提升體力、加速代謝功能,讓血球生長較快較好
⠀
#再累都還是要適度輕緩運動
準備好身體狀態,因應接下來可能的破壞(沒錯!藥物打進去就是破壞不良細胞,再重生)
⠀
如果諮詢過醫療端(主治醫師)、訓練端(物理治療師)判斷現下身體狀態允許,別擔心,就跟著我們一起動!
⠀
循序漸進,恢復體力最安全👇
1️⃣柔軟度、活動度訓練 (本集!)
2️⃣核心訓練
3️⃣肌力訓練
4️⃣心肺訓練
⠀
Part-1 首集 動作相當簡單,道具也簡便
#按摩球 #椅子 #枕頭墊子 就可以進行
「足底踩球放鬆」、「抱月式」、「胸椎轉體」三項緩和動作
⠀
⠀
⚠️請特別注意⚠️
在做 #胸椎轉體 動作時,有 #人工血管那一側要輕慢緩柔,有不適感就別強壓肩膀
⠀
因為平放的那隻手臂要貼好地板,當旋轉有人工血管那一側的手臂,肩膀下壓到有點拉扯感時,就要停住,只要身體旋轉都會伸展到,不需要壓那麼用力
⠀
這個動作也 #不建議剛裝好人工血管的人做。可以等到你已經適應人工血管,甚至相處到常忘記它的存在時,再轉動「有人工血管那一側」
⠀
/⠀
後面集數陸續上架!
追蹤 #希望健身房HOPETV YT頻道
或是追蹤+按讚血拾人生,了解實際做動作的感受
這系列的示範者是我們 #血拾人 喔!🏃🏻♀️🧎🏻♀️
—
吃對+運動,治療期體能up up
分享最近看到的新書《#高效率癌症照顧心法》裡面有提到16招體能訓練的說明,以及搭配的營養食譜,搭配影片服用效果佳!
—
#人工血管 #癌後運動 #治療期運動 #癌後恢復體能
⠀
服裝提供:JAX WEAR
張鳳書粉絲團
50+健身薈
人工血管手臂 在 劉育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確定為末期腎病變之後,患者若不接受治療,存活期可能為數天、數星期、到數個月不等。目前治療末期腎病變的方式是洗腎或腎臟移植。
洗腎多分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兩種方式
大家比較常聽到的應該是「血液透析」,這也是台灣多數患者選擇的洗腎方式。患者需要先接受動靜脈相接的手術(通常在手臂),或在動靜脈之間用一條人工血管相連,大約手術後一個月可以開始用這血管洗腎。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9/renal-failure.html
—————
☆訂閱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KctXQ
◎免費註冊,網路掛號一指搞定!
https://www.careonline.com.tw/p/map.html
☆歡迎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surgeon.life/
◎超過78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https://line.me/R/ti/p/%40careonline
人工血管手臂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研院首推CES虛擬展示館 AI、機器人、數位醫療受關注
2021年01月11日 15:36
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11)日宣布,全數位化展出的CES 2021即將在美國時間1月11日登場,今年工研院因應疫情,首度以虛擬展示館參加CES 2021數位展,發表AI人工智慧、機器人、數位醫療等三大熱門技術主題,提供全新直覺式線上觀賞12項創新技術3D影像,吸引數十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
1.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以獨創的AI演算法針對環境、電池劣化、駕駛行為等動態變化對電池資訊做即時校正,直到電池組汰役前均可準確電池劣化程度以及剩餘里程,更可幫助電池平衡等控制策略提升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安全性與汰役再利用的價值。
2.類人雙臂機器人的仿生手掌
擁有仿生手掌抓取形狀不規則物件,拿書、名片、手機、或寶特瓶,連彈電子琴都可以,而且擁有兩隻七軸手臂,單臂總重15 kg、荷重比0.3、重現性0.02mm,動作靈活自由,提供類人作業能力,能從事多元工作。
3.UVC LED流動水殺菌模組
利用UVC紫外光具有殺菌的功能,透過特殊的機構設計,讓UVC紫外光對流過的水作殺菌,除菌率可達99.9%以上,模組並利用LED可高速開關特性,以水流動感應啟動,可省下約50%用電量,具啟動時間快、耗電量低、壽命長、無汞、尺寸小的特點。
4.心臟守護貼「全球第一台非侵入式守護心臟儀器」
可非侵入性測量肺動脈血流速、血液輸出量、心輸出量與心跳,評估人體血循環與心血管狀況,安全、快速、準確,還可以監測心房震顫並加以預防,具備微小化、高感度、低功耗的特色,可長時間監測收集心血管資料,讓醫護人員掌握健康狀況。
5.智慧感知照護衣
結合耐水洗導電紡織品與奈秒脈衝近場感測技術(NPNS),突破傳統智慧衣必須貼身量測的限制,以非接觸式微型低功率雷達即時感測心率、呼吸等生理數據,可應用在長者健康照護、醫療管理,減低醫護人力負擔。
6.iDarlingWeaR嬰幼兒智慧照護裝置
獲CES 2021 Innovation Awards,毋須接觸嬰幼兒身體或皮膚,將裝置穿戴在其身上,便可即時偵測並記錄嬰幼兒之心跳與呼吸,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嬰幼兒生理資訊,傳送到父母或照護者的行動裝置,隨時掌握嬰幼兒生理狀況,讓爸媽方便照顧嬰幼兒。
7.心照護穿戴裝置iCardioGuard
整合「複合式生理感測」及「心血管與心理狀態分析演算軟體」,透過直接量測胸口、經由心跳帶、運用電極貼片或結合智慧衣等方式量測,只需3秒鐘,就能即時偵測並紀錄心跳與呼吸;再透過藍芽裝置,將蒐集到的生理資訊,傳送到行動裝置,經由App即時了解身體狀態。
8.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全台第一台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包括重量350克、長度16公分,成功縮小超音波儀器,不需要任何線路就能操作,內建鋰電池,可連續使用1至1.5小時,並透過Wi-Fi可即時傳輸到手持裝置觀看,可依據情況搭配不同的超音波探頭,廣泛應用在內科、婦產科、復健科,弭平偏鄉醫療差距。
9.睡眠學習技術
WiFi Radar感測技術以非接觸的方式,運用低功率的電波偵測使用者的睡眠狀態與品質 ,當偵測人體進入深睡期後,透過設備播放白天學習資料,刺激大腦海馬迴將短期記憶轉化至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可應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狀態的偵測,可協助阿茲海默失智症早期診斷。
10.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 膚質檢測新利器
「手持式光學同調斷層掃瞄儀」是以非侵入式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技術」,即時呈現皮膚組織的斷層結構影像,提供表皮與真皮層交界面皺褶程度、膠原蛋白密度、血管形態、毛囊狀況等膚質型態資訊,能夠看到皮下2毫米皮膚組織狀況,解密皮下膚質快又精準,為保養品功效提供科學實證。
11.腰椎X光片智慧量測技術
運用「深度學習」和「影像處理演算法」定位出X光影像中各節脊椎的位置,透過各定位點精算出腰椎節X光影像關鍵參數,包括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等五十二個維度之量測物理量,及各椎節滑脫之異常偵測。
12.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診斷輔助分析系統
目前唯一可偵測四種主要的視網膜病徵,並清楚標示位置的AI判讀技術,可有效輔助醫師針對病變嚴重程度的判讀,結合醫師專業知識與人工智慧分析的人腦與AI雙腦協作,更有效率協助非眼科醫師進行糖尿病眼底影像的細微病變判讀,提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五個級別的分類模型。
附圖:▲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 睡眠學習技術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類人雙臂機器人。(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智能化手持超音波影像系統。(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睡眠學習技術。(圖/工研院提供)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ettoday.net/amp/amp_news.php?news_id=1896175&from=m.facebook.com&fbclid=IwAR3aiI_5KpctoXYjTJtC-AQ30s7eukvA-KZexe_vHusnqDiq1aDSgfCft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