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今天我想來跟大家分享這學期選到的三堂通識課。先打個預防針:
⚠️一個人如何選擇通識課深深引響著他對這個課程的評價⚠️
比如說常見的甜度、涼度,甚至是課程的性質(報告或考試)都會有差。所以大家應該還是盡量將目光集中在關於課程實質的描述上!
——————————正文————...
哈囉大家好,今天我想來跟大家分享這學期選到的三堂通識課。先打個預防針:
⚠️一個人如何選擇通識課深深引響著他對這個課程的評價⚠️
比如說常見的甜度、涼度,甚至是課程的性質(報告或考試)都會有差。所以大家應該還是盡量將目光集中在關於課程實質的描述上!
——————————正文——————————
🌹🌹🌹🌹🌹🌹🌹🌹🌹🌹🌹🌹
📕探索語言 (A1,三學分)
授課老師:邱振豪
課號LING 5705
學程:神經認知學程
推薦程度4
收穫程度4.5
🧋瘋狂的課程內容:
語言學與語音學的大雜燴!雖然我沒有學過語概,但我想這堂課應該也跟原本的語言學蠻不一樣。教授有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專長,也會操作各種語音學的機器,常常上一上課開始講自然語言(NLP)的東西,再上一上開始講快速傅立葉轉換(衝擊)。
🧋設計實驗:
這門課給我的收穫意料之外的多,除了之後學習外語會快很多之外,還能另外學習語言學實驗是如何設計的。期末的時候跟大家一起設計實驗真的很好玩,這堂課也能從許多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切入。
但這可能是因為我一直有在學習二外三外四⋯⋯外的習慣,所以才會深得我心。不知道對於其他人來說會不會反而是個沈重的負擔。
🧋課堂練習:
這門課沒什麼作業,但每堂課開始時會有一個約二十分鐘的語言學練習,我覺得對於進入當天課程主題來說是非常用心跟有效的方法。教授會找世界上具有不同特性的各種語言來設計題目,雖然寫不出來沒有關係,但對於真的想解題的人來說很燒腦。
🧋期末考:
期末考有點困難,除了會考手語概念之外,在前面每週資訊含量超大的投影片裡面也會抓一些東西出來考。但我想只要記得念,分數不會太差!
🍀🍀🍀🍀🍀🍀🍀🍀🍀🍀🍀🍀
📗生命的學問(A4,兩學分)
授課老師:孫效智、王榮麟、傅皓政、王冠生、何佳瑞
課號Phl 1906
推薦程度3(好累)
收穫程度3
🔸超多老師:
生命的學問這門課很有趣,它是哲學系通識,由五個教授一起教這門課,每個教授負責生命教育哲學架構中的一個主題,會被分到三週的課堂,知識含量非常豐富,CP值很高!
🔸靈修小組:
這門課有個很酷的機制是「靈修小組」,我們會透過寫日記跟教授還有組內的同學對話,教授會像是導師一樣找大家聊天甚至私下約吃飯。在過程中感受到很多支持,獲得一群夥伴,雖然這個也很看組內氣氛。
🔸有趣的事(?):
我期末要補交作業的時候寄信給助教,說我假日的時候「忙著探尋生命的學問」,忘了作業繳交時限已經截止,助教還讓我補教,人有夠好😂😂😂。
🔸期末考成績超難看:
最難受的是這門課超級硬⋯⋯除了每週有課後作業之外,也時常有課前作業,並且在靈修小組聚會的時候必須談論的靈修作業(其實就是日記,我本來就有在寫所以負擔比較小)。
期末考也是很需要念,改得很嚴。教授說如果期末考成績跟作業成績佔比對調的話,這門課會有九成以上的同學被當掉QQ。
🤖🤖🤖🤖🤖🤖🤖🤖🤖🤖🤖🤖
📘人工智慧與劇本創作(A16,三學分)
授課老師:朱靜美
課號Thea 2209
推薦程度1.5
收穫程度3
我想先說為什麼分數會偏低,這門課是戲劇系開的通識,將人工智慧納入主題來針對老年人、上班族、世界上的不同民族來開發語音助理。我個人認為這門課在上的時候會有點不知道老師要幹嘛,老師很有個人魅力但是容易在很多課程規劃感覺要有創意的地方,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跟價值觀。
🔅沒有ChatBot實作:
另一個可惜的是這門課沒有技術面的指導,雖然老師一開始就有講是專注在「即興語料的發展」,但到了學期後半在透過修辭學檢視自己寫出來的回覆時,容易感到無力且不實際。於是在期末的時候看到有的組別把LineBot寫了出來,其實最簡單的回話功能很快就能完成。
🔅關於期末報告:
我也比較不認同在課程後期有根據「民族性」開發各國語音助理的設定。民族性是否存在已經是一個具爭議的問題,而我們如何將一個複雜國家的異質性簡化也非常困難。因此我跟我的夥伴在期末報告的時候沒有照著老師的話做,反而去歸納個性之外的生活習慣與熟悉地景,希望透過這樣降低民族性使用的比率,結果反而拿到互評的第一名⋯⋯
🔅收穫很多的演講、認真的助教:
這門課其實有點難以評價,因為裡面確實有些不錯的內容,例如個案分析的部分總是可以開啟我們比較不同的想法,也針對各個平常可能比較少接觸的族群做研究。尤其是這堂課的兩堂演講都超級棒,助教也非常認真在批改作業,會參考學生的建議調整考試與上課內容。
人工智慧學系分數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歡迎加入清華人💜
🎉108大學考試入學分發今天放榜囉!最夯的 #AI人工智慧、#跨領域、#科技藝術 都在清華!
理工類組分數排名前15名中,就有5個學系在清華:電機甲、電資院學士班及資工系甲乙丙3組✨
「藝術學院學士班」今年第一次參加指考分發,就衝上不採計術科的藝設類學系第一名✨(藝設系設計組第二名、創作組第四名)
________
利奇馬颱風來了!準備回家防颱👀
最後,在留言處跟各位分享一張 #清華北校門 空拍照,可以一次看見簡冊立柱、三腳鐘和人社院鐘塔哦! (蔡禮安/攝)
#七夕快樂 ❤️🧡💛💚💙💜
#ILoveYou3000
#有情人沒情人都要開心喔 #拜託 #編編愛你們
人工智慧學系分數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2018年03月06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建甫
大學學測成績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有則新聞,1名女大生發文表示,弟弟考了71級分,想念理工科,但父母堅持要他考醫學系,不僅要他立刻開始準備考指考,甚至連補習費都準備好了,讓他弟弟壓力大到忍不住暴哭。
能夠知道自己性向的學生其實比較少。相反的是另外一種茫然,不但時有耳聞,而且近年特別嚴重。現在的考試設計,學測考的是基本能力: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5考科。申請時用這5科的成績來當基礎,只是有些科目給予加權,或者採用高低標的認定來篩選學生。因此學生及家長發現可以選填的學科範圍相當的多,但一個學校又僅能填數個,因此最後該如何填,常拿不定主意,可謂天人交戰。
原因是一般學生雖然已經高中要畢業,但是對於自己的性向依然模糊,所以選填志願的順序往往就是按照過去的分數、排名來做選擇。雖然也是因大數法則,把誤差給平均掉了,但也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來做選填,最後也造就了「落點分析」往往有一定的準確度。
對於這些舉棋不定或是感覺不能順遂地上自己期望的科系學校而感到天崩地裂的學子,我倒是要告訴你們,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人生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首先,現在大學系所課程的設計,必修學分已經大量減少,給學生很多選課的空間可以自己去選擇,適性去發展。專業知識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傳統分割專業的規則已經被打破,很多國內外大學有大一不分系,甚至整個學院不分系,打破科系的藩籬。例如「史丹佛2025」計畫中就明確指出,希望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自主學習,按著個人的目標,自行選取合適的課程,決定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與深度。
其次,現今社會需要跨領域的人才,需要懂更多通識的人才,因此只要在大學能熬過來,多學點,學得雜,也是好事。耶魯大學教授Richard Levin說,通識教育才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更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給予考生選填志願的參考原則是「無適也、無莫也」,也就是沒有絕對「是」,也沒有絕對「不是」。人生的路很長,變化也很多元,縱使不合,未來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去做變更,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去煩惱,不要杞人憂天。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然後又如願上了自己期望的科系。因為興趣是動力的泉源,有興趣去做的事情,往往可以吃苦耐勞,事半功倍;相對地,沒有興趣的東西,讀起來可能意興闌珊,需要勉強。但興趣也可能因為集中精神而燃燒起來,年輕人應該大膽去享受廣泛的知識教育,摸索創造及培養出個人的喜好。一開始如果沒有讀到自己想要的科系,再迂迴前進,也不是什麼壞事。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學的科目廣泛,而且期中、期末考試可能就是大半本書。所以上了大學要以理解的方式來讀書,而不是像高中時為考試的背誦填鴨。在大學很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於各類知識都有基本的了解,等到了研究所,再去追求專業的知識,也就是大學時要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摸索求知的習慣,作為一輩子的生活方式。
大學有些科目非常有趣,可能是從未接觸者沒辦法想像的,例如經濟學暢銷教科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Mankiw就說:經濟學是一門令人開眼界(eye-opening)的科學。而眾所周知,理則學教人邏輯思維,了解話術陷阱,避免被騙;哲學的思辨、心理學的透析,甚至電影欣賞,顧名思義讓你了解第七藝術等,都很有趣。念文科的也要懂一點人工智慧,也要了解App的程式設計。任何科系學生都需要強化軟體資訊能力,共同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
總之,大學的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教育。英文university所代表的就是宇宙廣泛的知識。高中生不要為了不能讀自己心目中的科系而垂頭喪志。大學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起點,大學是知識的寶山。時間過得非常快,4年時間可能一下就過去了,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手返。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