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重點書摘✏️Rwei
———
Book 📖 :非常潛力股 - 菲利浦˙費雪
_____
1️⃣5️⃣項要點,找到績優股
1️⃣公司是否擁有市場潛力充分的產品或服務? ??▶️至少在未來幾年能大幅增加銷售額
數十年維持驚人成長率的公司:
☑️幸運與能力兼具 ☑️因實力而幸運
2️⃣公司目前具吸...
整理重點書摘✏️Rwei
———
Book 📖 :非常潛力股 - 菲利浦˙費雪
_____
1️⃣5️⃣項要點,找到績優股
1️⃣公司是否擁有市場潛力充分的產品或服務? ??▶️至少在未來幾年能大幅增加銷售額
數十年維持驚人成長率的公司:
☑️幸運與能力兼具 ☑️因實力而幸運
2️⃣公司目前具吸引力的產品線,當成長特別強調,發揮殆盡時,是否再開發具潛力的產品或製程? ??▶️類似刺蝟原則,專注本業以及與之相關的領域,樹枝狀發展,而不是發展與本業不相關的新領域
3️⃣以公司規模來說,企業研發的成效如何? ???▶️將研發費用 / 銷售總額 = 每一元營收投入多少比例於研發費用
▶️計算公司在某個時期中,因研究成果而取得的營收或淨利。
▶️在這段期間,企業的研究組織相對於其研究工作量,是否有能力持續帶來具獲利的新產品。
4️⃣公司是否擁有高於平均水準的銷售團隊? ???▶️即便產品突出,如果不善行銷,終究難以發揮銷售潛力。
▶️公司對銷售人員的挑選與訓練,是否嚴格?
▶️公司是否重視銷售與分銷,是否持續提升銷售人員素質?
5️⃣公司有沒有高利潤率? ———————————▶️銷售唯有帶來利潤增長,才具有價值。
▶️追蹤連續多年的利潤率,當產業景氣好轉時,能產生更佳的利潤率。
▶️弱小的公司在經濟異常旺盛時,享有更佳的利潤增長,然而當經濟反轉時,會下跌的更快。
▶️判斷公司基本面是否有明確的跡象正在改變,如此一來代表此時的利潤率改變不是曇花一現。
▶️要了解利潤率的犧牲被用於何處,有可能是用於增加活動量(研究、行銷等等)藉此提升公司成長率。
6️⃣公司以甚麼行動維持或改善率潤率? ?????▶️調漲手段來增加利潤不是一個好現象,可透過持續的資本改造或產品工程的努力。 —————————▶️留意公司做了多少這方面規劃,尋找減少成本的"新方法"
7️⃣公司的勞資與人事關係是否理想? ??????▶️人事關係良好的公司,獲利能力較佳。
▶️員工流動率過高會多一筆不必要的花費➿
指標:
☑️公司相較於同地區其他公司的員工流動率
☑️相較於同地區其他公司的求職人數 ——————🔶關係好的公司會盡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解決勞資問題
🔶管理階層不以為意而久未處理的各種小事,最終會累積成大問題爆發
🔶高階主管對基層員工的態度是否負責。
🔶如果高層主管不尊重基層、不管基層死活,這種公司少碰為妙
8️⃣公司高階主管的關係是否良好? ———————▶️公司成敗關鍵依賴一群人的判斷、能力、合作。
9️⃣公司管理層是否具有足夠的板凳深度? ????▶️必須思考如何避免公司在失去關鍵人物後經營陷入困境(第四級領導人)
解決方法:透過企業本身制度、三個原則、找對的人,高階主管是否歡迎員工提出問題?並虛心討論。
1️⃣0️⃣公司的成本分析與會計控制是否理想? ???▶️公司是否能將總體成本準確且詳盡的分解?顯示各個部分的成本。
▶️絕大部份成功的公司不只有一種產品,而是一系列產品。
▶️管理階層應該確實掌握各種產品相對成本。➡️➡️*重要的不是提出詳細數字,"而是數字間的相對準確性"⬅️ ⬅️————————————————————————1️⃣1️⃣就所屬產業,公司是否具有某層面特別突出? 🔺生產技術?
🔺銷售與服務組織?
🔺客戶口碑?
1️⃣2️⃣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獲利前景? ????▶️公司是盡可能只爭取眼前利益,還是會刻意減少當下的利潤以建立口碑,因而得到更佳的長期整體報酬。
1️⃣3️⃣在未來,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進行股權融資,造成股本膨脹,侵蝕原有股東之報酬? ??▶️根據會造成多大損失,判斷投資標的是否還具有吸引力。
▶️無論是發行可轉債還是普通股,股權稀釋都能計算得出來。 ⚪️如果公司進行股權融資,但每股盈餘只有少許增長,代表公司管理層的財務覺得能力極差,因此可能不適合投資。
1️⃣4️⃣管理階層是否誠實,是否只報喜不報憂? ??▶️當遇到突如其來的困境時,無論公司原本預期利潤計算的多謹慎,都必定會失算。公司是否能坦然面對?加上理想的應變措施。
▶️這些過程的失敗最終會顯示頂尖公司的優勢而非劣勢。
👁🗨最好避開會隱瞞壞消息的公司。
1️⃣5️⃣管理階層的品性是否正直? ————————▶️管理階層是否付給自己及家人高於一般水準的薪水。或是將自身的財產以高於市價的水準出租或出售給公司 ⋯▶️公司讓供應商透過某家經紀商供貨,然而此經紀商是內部人士親友,且沒提供實質服務,傷害投資人權益。 ‼️最大的傷害:濫用職權發行
#book #非常潛力股 #invest #finance #note #knowledge #photography #l4l #network #sales #employment #money #每天都要發ig #今天也要發ig #taiwan 致敬 @fugletrade @futuresdog @stockfeel
人員流動率計算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勞工已經低薪了,結果有公司把全勤獎金計入基本工資,還用各種名目扣薪,導致正職員工一個月只領到21,000;
更甚者,員工不堪待遇不佳,要求補齊薪資,竟被公司被要求離職,最後當月做了24天,只領到11,000!
#拒當廉價勞工
今天上午開了一場「究責惡質雇主、拒當廉價勞工」的記者會,原因是前一陣子有勞工向我陳情,表示公司底薪22,500未達基本工資,加上全勤獎金2,000才超過基本工資;
但是 ... 有多位同事,因為漏打卡、請假,當天薪資被扣除之外,連2,000元的全勤獎金也被扣光!
再者,陳情人表示,該公司流動率非常高,很多員工來工作一個月,連勞健保都未被加保,第二個月公司才加保 … 有員工表示希望能領取足額薪資,卻被公司資遣,公司最後用日薪750(工作8小時)的方式計算給離職員工薪水,
日薪750!?即便是計時工讀,時薪都遠高於此!
#勞檢形同虛設
知道這件事之後,我請勞工局進行勞檢,沒想到勞工局上周五到現場勞檢,竟只帶回員工清冊,關鍵的 #出勤紀錄 #薪資證明 … 居然讓公司事後補件!
這實在令人非常氣憤,高雄年輕人低薪是不爭事實,如果高雄市政府還放任這種一直把年輕人當作廉價勞工在洗、用完就丟的公司,繼續違反勞基法、惡搞勞工,那我真的不知道,高雄年輕人為什麼要返鄉打拼!!!
對,我忘了說這家公司的名字:#日勝行銷顧問有限公司,地址在左營巨蛋對面,目前還在人力銀行上繼續徵人。
--
今天在記者會中,我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1⃣在現行制度下,勞工提出勞動檢查/勞資調解常造成工作權益的剝奪,導致員工只好隱忍。勞工局應針對過往紀錄不佳之企業列冊追蹤,不定期發動突襲勞檢。
2⃣勞檢應納入由員工自發組織之產業工會/職業工會陪檢制度,強化現場查核人員執行勞檢的法制能力及專業知能。
3⃣目前勞工局網站上的違反勞基法事業單位查詢,詳細資料只有108年6月以後公告的,希望未來能提供總表,甚至更進一步列出違法雇主的累計違法次數,讓市民求職時有更好的參考依據。
高雄的薪資條件已經偏低,如果還縱容這樣的企業,把人力當作奴隸,把員工當作免洗餐具,那高雄青年還談有什麼未來?
人員流動率計算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百元的秘密:商業模式創新為什麼值錢?
平常大家講創新經濟,言必稱科技創新、技術創新,高深技術、研究團隊、大筆研發經費、申請專利,需要高額投資才能做到。然而現在,美國、中國市場上重視「商業模式創新」,這是過去在台灣不太受到重視的領域,但是台灣也有商業模式創新的高手,我的好朋友新竹美嚴集團董事長黃登明就是一個例子。
登明在新竹是名人,他開了台灣最早的「百元剪髮店」,從2008年經營至今,已有五百多間分店。在台灣的250家「十分有型」百元剪髮店,每個月要剪六十萬人次。以一百元的基礎收入計算,每個月營業額到了六千萬元左右。前陣子聽他講了創業故事,太精彩了,那就是商業模式創新。
把痛點變黃金
登明原有十多家髮廊,美髮產業重度依賴設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最大。據登明說,設計師之間的薪資落差非常大,收入高的設計師一個月拿二、三十萬都有,收入差的設計師,一個月只有兩萬多塊。可是大家的技術往往沒有太大差別,真正的差異在於「客戶開發」。
「你怎麼讓一個客人在進店以後,坐下來剪頭髮之前,相信剪這個髮型如果燙了染了會更好看,那客人就會多做項目,剪、燙、染,衝高設計師的收入。」登明說,偏偏有很多設計師跟藝術家很像,剪頭髮時十分忘我,很多人就只喜歡剪髮,不愛說話,導致收入低落。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業務奇才本來就是少數。
「一個人領兩萬多,幾個月他一定撐不住,很多人後來去了工廠上班,很可惜,他們有技術。」美髮業是人員流動率很大的行業,收入太低只能走,但收入太高的人走得更兇,一個月薪資二、三十萬的設計師,他覺得自己獨立門戶更好,不需要和髮廊分成,羽翼漸豐多半留不住,這是髮廊經營者的痛點。
登明真的十分有商業頭腦,把痛點變成黃金,他想,不如我來開一家不用開發的店,就只要剪頭髮,不用講話、不用囉唆,客人進來以後快速選擇髮型,快速剪完,以效率、平價的服務為主打,把那些收入低、不愛開發客戶、又有技術的基層設計師集合起來,這樣他們也不愁沒有開發客人的能力。
於是登明開了第一家「百元剪髮店」,剪一次頭髮只要一百元,快速剪完。沒想到大受歡迎,第二個月就紅了,再開兩家店,一年之內擴張到了十家店,到現在增長到250家。而設計師因為剪得快,服務的人數多,收入反而好起來,一個月可以領到五萬元上下。
模式創新顛覆舊產業
這種商業模式創新在大市場是很受重視的,例如大家熟悉的Uber就是創新模式,以前世界各國都是計程車行壟斷短程載客服務,雇用靠行司機跑車,分成拆帳。但是Uber在2009年創立時,創始人發現,每天開車上班的人,車子裡還有幾個可以共乘的位子,可以分享出去,載送同樣路線的人去上班,增加整體運輸力(美國的大城市叫車非常困難,小城市或鄉下則是沒有多少計程車)。
進而Uber司機還可以在下班時間多載幾趟客人,作為兼職收入,甚至可以選擇某些商業街區的行程,專門利用下班載送時間結識商業菁英,所以很多白領上班族很喜歡這個兼職,跟一般計程車司機的工作心態有很大不同,也補充了大城市的運輸人力。
這就是標準的模式創新,本來有一門生意,但是提供服務或商品的形式改變了,滿足了更多需求,或是創造了新型態的供需,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是可能改變一個產業的,Uber不只改變了美國,在中國市場上,過去出租車的服務不足而且品質不佳,Uber的模式被當地的「滴滴打車」複製,幾乎顛覆了整個中國出租車產業,成為出門叫車的優先選擇,使用出租車的人反而成為少數。
一百元創造進入門檻
登明在中國市場上也很有進展,跟北方的大型連鎖超市「物美集團」合作,以免租金的方式,在兩千多家物美超市裡開設快剪店,剪髮一次10元人民幣,不到新台幣50元。我問他為什麼把價錢訂得這麼低?他說物美方面的股東也希望漲價,調高到20元人民幣,大概新台幣90元左右,也比較符合台灣的百元快剪價格,卻被他拒絕了。
「現在我們10元人民幣的價格,因為不用租金、開店不需要選址就有人流,不用大作廣告,利潤還有10%到20%之間的不錯水準。你當然可以調高價格,但是這樣會讓競爭對手也想進來。」
原來登明的秘訣,是把價格壓在別人不容易複製的界線上,即使有競爭對手想要模仿,想開一樣的快剪店,可是在沒有know-how的情形下,成本自然不容易壓低,那麼他們就會發現做這個店沒那麼好賺,利潤並不豐厚,就比較容易打消念頭,這就建立起進入門檻,讓競爭對手不容易進來。
「當初在台灣創業時,訂價兩百元的話,我想這個店也會紅,但是我必須拖延競爭對手進入的時間,為自己爭取最多時間,擴大生意,建立規模。」登明的理由很快說服了物美超市的股東方,對方也覺得他充分理解這門生意。
商業模式創新在大市場是有很高溢價的,因為模式創新可以很快顛覆舊有產業,淘汰掉舊的生意模式,創造產業革新。很多創投基金、企業基金都很願意投資這類創新,不一定非要高深的科技創新才是創新,商業模式也很值錢。登明給了我很多啟發,我也希望在亞洲矽谷計畫中,能夠多挖掘出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幫助更多的青年創業。
#庶民經濟 #宏輝的產業之旅
———
相關連結:
鄭宏輝觀點》一百元的秘密─商業模式創新為什麼值錢?
https://www.storm.mg/article/2725349
人員流動率計算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小結
對我而言,2019最大的比重是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近一年上百人的辦公室體驗,最大的收穫是交到幾個好朋友,另一方面就是對人性、制度有更真切的一層認識。
我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候爸媽照顧得很好,不會讓我們操心錢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有富裕到不明白需要為錢操心是什麼樣子,所謂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教科書上沒告訴我們的是,即使你在教育體制內力爭上游,游出社會後,圍繞你的競爭者,大多是出身比你好的人,他們大概不比你努力、不比你聰明,就只是身在那裡,擁有那些資源,佔著茅坑,想拉屎的時候就拉,不想拉時就抱怨一下茅坑不夠豪華舒適。
這份工作給我的深切感受便是如此,當然,辦公室內有幾個比我更劣勢的同事,對他們我只有肅然起敬、真心想認識,然而絕大多數,都是靠先天優勢,莫名坐落在這份工作上,領更多錢,做的卻更少,工作品質更是一蹋糊塗、接近可笑的地步,連同工不同酬都談不上,少工多酬?我和另一位同事都向管理層反映過此事,兩人得到一樣的回覆:兩手一攤,說公司沒預算。所以改變制度這件事大概不會有下文了。
看待這份工作的轉捩點大概是兩三個月前,剛從台灣回來,主管給了我少許的加薪,說因為我表現優異,原本有些感激涕零,但很快地發現薪資不平等的狀況,心中的不平衡難以宣洩。
十月是年底爆忙風暴前夕的平靜,我開始接受大量所謂高難度的訓練,學習處理需要複雜計算的款項,每次訓練都有點尷尬,因為一起學的都是比我資深的同事,但我總是學的最快最好的那個,加上組裡一口氣走了三個資深組員,這份工作壓力大強度高,流動率極高,所以我就這樣莫名其妙成了資深組員之一,也開始幫忙訓練新人,甚至訓練同期進來的同事,領的比我還多,覺得荒謬。
同時,原本組上的副手被調到別的部門,接手的是一個比我資深不到半年的同事,她的管理策略就是把所有繁重的工作丟給認真有能力的組員,對偷懶事情都亂做的組員放任不管,不久後一位要好的同事受不了向人資投訴,於是十二月初我生日當天,中午出去和前同事吃飯吃到一半,便趕回辦公室以support person的身分參與這場人資會議,結果也是不了了之,然而做對的事情通常便是如此,所以才這麼少人做。
另一事例是某天一早九點,一位沒什麼交集的同事過來問我處理某種款項的程序,我回答後她瞬間噴淚,因為她用了錯的方式,導致近兩百人的薪資受到影響,電話另一頭的行政人員氣得對她大聲咒罵,看一個二十出頭的女生哭到說不出話,英雄情結作祟的我異常冷靜地接過她的耳機,屆時電話那頭的人大概也冷靜下來,我道了歉、耐心解釋解決方法和補救方案,然後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修正所有的錯誤,那天早上那位同事大概在廁所和座位之間哭了一個小時,知情的組長和副組長卻完全置身事外,實在荒謬。
幾天後的年終派對,在我要走的時候,那位同事在半醉的狀態下拉著我的手,淚眼婆娑地對我說:「你是個好人,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兩人的交集也就止於此。
講了這麼多有的沒的,好像都在講我有多棒多猛卻懷才不遇,看來今年初剛找到這份工作時,說未來會努力保持積極正向,不再發哀怨文騷擾大家的這個承諾,是沒守住了。
不小心扯太多,大概是連放五天聖誕假期,終於閒下來讓腦子排毒一些,剩下的下回再說吧!
(圖為紐西蘭本土聖誕樹 Rātā,家裡望出去就是這棵開滿紅花的巨型聖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