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 美1780萬人無力交租還貸 恐流落街頭 失業凜冬夾擊 天下寒士難歡顏
.
如今全球多數核心城市面臨的同一問題便是居高不下的房價,形成了現代人生活中巨大的壓力,很多人一生不吃不喝也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庇護所,即便租屋亦住得不安穩。
.
在美國這一貧富懸殊的大國...
【@businessfocus.io】 美1780萬人無力交租還貸 恐流落街頭 失業凜冬夾擊 天下寒士難歡顏
.
如今全球多數核心城市面臨的同一問題便是居高不下的房價,形成了現代人生活中巨大的壓力,很多人一生不吃不喝也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庇護所,即便租屋亦住得不安穩。
.
在美國這一貧富懸殊的大國裡,貧困人口住房問題已成社會關注焦點。今年受新冠疫情和經濟低迷的影響,貧困人口面臨更加苛刻的挑戰,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付不起房租或房貸的人數多達1780萬,而其中30%的人將會被驅趕流落街頭。隨著美國疫情救助措施接連到期,房東的禁逐令也隨即失效,數百萬美國人將面臨驅逐風險,多重社會危機正潛伏爆發。
.
驅逐令
.
「驅逐令」是很多美國租客需要承受的威脅,基本上都會發生在極端貧困的群體中,且變得越來越日常化。一旦租客欠繳租金,驅逐就是房東的合法權利;房東只要對租客下驅逐令,搬家公司和地方行政官就會立即執行,強行讓租客在短時間內走人。在全美,一年內就有上百萬租客被驅逐出戶。
.
今年失業潮和經濟衰退令驅逐情況惡化,為了緩解疫情給租客帶來的打擊,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曾頒布「全國禁止驅逐令」,在9月至12月31日間,即便租客拖欠房租也不會被驅逐,延緩驅逐時間。
.
另外,特朗普在3月簽署通過《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向企業、個人和家庭投入2萬億美元的援助金,分發津貼和稅收救濟。同時,允許租客書面申請120天「禁逐令」的保護。然而該法案在7月時失效,當時多州的房東已取得「驅逐令」許可,準備趕走租客。
.
美國律師協會驅逐工作委員會主席本弗(Emily Benfer)表示,這次的情況比2008年次貸危機1000萬美國人流離失所更加嚴重,或將近10%的美國人口被房東驅逐。
.
無家可歸的租客難民
.
美國民主黨議員布許(Cori Bush)於1日發出Twitter貼文指,當日有數千人將被驅逐,失去住所的他們面臨生命危險。驅逐二字直接反映了美國租客現在承受的壓力和挑戰。
.
據《CNBC》採訪住在德克薩斯州的一位非裔單身母親拉廷(Alaina Lattin)表示,自5月以來,她被公司裁員後因失去收入而無法按時交租,最後被強制驅逐,與孩子四處流浪。拉廷指出,政府實行的「禁逐令」並未全面的和有效的幫助到租客。另外,亦有一高齡老人布魯(Marvin Blue)因患病丟失工作而無力交租,於是便申請社會保障產季救濟金,但等到救濟金批准後,房東早已使用驅逐令將他趕出租房。最後他只能住在自家車上或自助洗衣店裡。
.
在普林斯頓大學社會教授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的著作《掃地出門》(Evicted: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中提到,驅逐記錄將會是這些租客檔案上的污點,未來他們若要和房東打官司,這些不合格的信用評分和無法交租的歷史將令他們處在劣勢。這接連影響租客之後住處的條件,他們只能尋找住在低廉、惡劣環境的租房或貧民窟裡,從而難以脫離永久性貧窮,引發更多社會問題。
.
雖然租客在這方面是屬於弱勢群體,但房東也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房東需要靠租金來支付銀行房貸、維修費和交物業稅等,所以「禁逐令」對房東而言是在侵犯財產權。針對房東的困境,《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容許房東延期3個月的還款,若經濟狀況不佳,還可在申請12個月的延緩。
.
禁逐令難治根本 引發連鎖反應
.
這次的租客難民危機讓美國長年的貧富差距進一步嚴重,政府提出的「禁逐令」只不過是緩兵之計,實則無法根治,反而禁令失效後可能會導致社會連鎖反應,包括抵押貸款還款和房產稅皆會受到影響。同時,數千萬名美國人無家可歸或聚集在避難所,將助長新冠肺炎病毒在聚集社區的散播。
年底寒冬將至,多項經濟措施就來到期失效,美國租客難民或將徹底失去保護。至今,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傷害不見好轉,接下來的每日流離失所、露宿街頭的人數已經超乎想像。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環球視野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人口普查租屋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台住宅自有率78.6% 「這縣市」比台北還慘僅69%
#領口的荷葉編:租房vs買房大家怎麼選?
#房價 #住宅自有率 #租屋
人口普查租屋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十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 aka 空屋普查,在昨天發布了,這十年來,大家的生活有變得更好嗎?
其中有幾個數字,我想特別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比起十年前,空屋率從 19.3 降為 18.5,是普查以來首次下降,但是,空閒住宅總量,卻達到歷史高峰 166 萬戶。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這十年來,我們的空閒住宅增加將近 10.4 萬戶,而且 166 萬戶的總數,還遠比內政部營建署每年發布的低度用電戶數約 89 萬戶,多出近兩倍。除此之外,這次報告裡多了「偶爾自住」住宅,同樣高達 48.9 萬戶。
空屋率達18.5,也就是說,在台灣,將近每 6 戶就有 1 戶的偏閒置住宅。
問題還不只如此。
營建署長期調查的新建餘屋,有將近 8 萬戶的規模,在此次調查中是否有被主計處納入,我們會持續釐清;至於在租屋部分,過往政府一直沒有精確掌握全台灣租屋戶的母體,這次調查則有 87.6 萬租戶,究竟這些租屋數,是否涵蓋目前常見的整層分租態樣,我們也要再做了解。
我們認為,在這樣的調查數據出爐之後,主管機關應該要積極回應,到底創歷史高峰的空閒住宅問題要如何解決?租屋黑市的問題又要持續多久?這些都是人民迫切關心的!尤其在閒置住宅數目持續攀升的狀況下,房價跟租金還是不斷飆升,空屋越多房價越貴這種奇怪的現象,主管機關應該拿出辦法,不該再閃躲。
先前在巢運 32 週年時,我們找了 6 個單位共同討論目前不夠透明的囤房資訊,而這次主計處的報告,將也作為可參考的資訊之一。如何完整討論台灣的空屋囤房真相,我們都還在努力中,畢竟,這關乎了台灣每一代人的生活。
這份報告其實還提出了其他數據,顯示台灣這十年,來正走向單身社會、扶養比越來越高、幼托服務不足,以及空閒住宅率仍高等問題,都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正在承擔的困境。
十年過去了,大家的生活有變得更好嗎?
人口普查租屋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比10年前,你覺得生活有沒有變得更好?
十年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在9月1日發布了。
實際上,十年辦理一次的人口及住宅普查,在2010年已經改為 #抽樣調查,經費從11億銳減至4億,調查項目也越來越簡化。
因為家戶型態轉變、人口流動頻繁,「籍在人不在」的比率從99年19.1%,到現在增加到27.8%,採取抽查是否能準確反映出人口及住宅的變化,甚至有助於擬定有效的各項社會政策,令人懷疑。
不過,既然主計總處發布了普查結果,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年來,台灣社會有什麼變化?
🟡家戶結構轉變,單人戶增加,#平均每戶人數下降 至2.8人
與99年比較,單人家戶增加了45.5萬戶,占總體26%;平均每戶人數,也從3人續降至2.8人。同時,已婚人數的占比,也從89年的58.3%,一路下跌到55.4%。
🟡北部地區常住人口增加趨勢減緩,#台北市常住人口首次負成長
北部地區常住人口增減率,從民國99年的8.9%,下降至5.9%。其中增減率最大的縣市依序為新竹縣(21.2%)、桃園市(11.4%)、新北市(7.6%);而台北市的增減率為-2%,為89年以來首次負成長。
🟡#空屋率 從19.3%微降為18.5%,是普查以來首次下降
雖然空屋率略降,空屋數仍然創新高,較99年增加10.4萬宅。
其中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由於人口增加、空屋率偏低,分別是17.6%、17.5%及19.8%;住宅數量主要是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台中上升最多,基本上與住戶數增加最多的縣市重合。
🟡租屋比率不變,自有率略為下降,減少的自有率轉移到「不住在一起的配偶、父母與子女擁有」
租用者有87.6萬戶,占比10.9%,與99年持平。住宅自有率較99年的79.2%,略降至78.6%,而「不住在一起的配偶、父母或子女所擁有」的住宅比率,從99年的4.8%,增加至6%。
🟡幼托服務不足,學齡前兒童上幼兒園的比率仍不滿5成
儘管學齡前兒童上幼兒園的比率從99年的40.3%提高至49.6%,仍不到5成,其中北部地區比率最低,僅有48.2%。
🟡工作年齡人口首次負成長,65歲以上占總人口近16%
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較99年減少16.9萬人(-1%),為89年以來首次負成長;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占比達15.9%,較99年劇增122.6萬人,高齡獨居者也較99年增加了22.1萬人。
這次的普查顯示,台灣正走向 #單身社會、#扶養比越來越高、#幼托服務仍不足、#空閒住宅率 仍高的困境。
相比過去10年,你覺得生活有沒有變得更好?歡迎告訴我您的想法!
延伸閱讀:「普查不是抽查,台灣需要全面的人口及住宅普查」https://reurl.cc/vqym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