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剩女該著急嗎?#脫單離我越來越遠?〕
影集「三十而已」前陣子貌似很紅,三十有各種美好之處,但趁著情人節這天,我們決定來跟單身又想婚的壯士們聊聊,為什麼要先下手為強...
▌ 誰是你的理想伴侶?
首先請壯士們留言告訴V編,如果今天你在 Tinder 上...
#八百回合經濟談
〔#剩女該著急嗎?#脫單離我越來越遠?〕
影集「三十而已」前陣子貌似很紅,三十有各種美好之處,但趁著情人節這天,我們決定來跟單身又想婚的壯士們聊聊,為什麼要先下手為強...
▌ 誰是你的理想伴侶?
首先請壯士們留言告訴V編,如果今天你在 Tinder 上跟三個同年齡的人都很聊得來,但你時間有限、也不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收入或其他資訊,要選誰來努力發展關係呢?
A. 台大財金系學士
B. 台大財金所碩士
C. 私立大學財金系學士
▌ 你在意學歷嗎?
人選擇進入一段關係的原因很多,選擇進入婚姻當然會有更多利益考量。
這個利益並不需要是金錢、也可以是快樂或安全感等等,但這個選擇應該要是雙方腦中的最優解。
所以說,既然關係到利益,就會討論到學歷了。
過年帶伴侶回家的人,或許常被親戚問說對象「大學讀哪」、「什麼科系啊」。
叔叔阿姨可能覺得這是收入或生活安穩的門檻,所謂「沒時間了解內在美、只好看外在美」,但對你來說學歷代表什麼呢?
不論你有什麼考量,許多研究都發現,教育程度是大眾在考慮是否要發展長期關係時,很重要的條件之一。
而若以有大學學歷的女性而言,大多則會希望伴侶至少有同等學歷。
▌ 你有多想婚?
再來,那穩交或結婚對你來說又有多重要呢?要去尋找對象、發展關係,都代表著資源的投入,包括時間、金錢、腦力等都有各種機會成本。
拿滑 Tinder 來說,看 profiles 就可以花上一小時、再加上聊天跟吃飯,要交往到對的人可要耗費大把青春。
我們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女性晚婚或不婚,部分也能歸咎於關係發展的預期收益不理想,比如寧可花時間來工作。
但各位異性戀女生,如果學歷很重要、結婚對你來說又在人生 TO-DO LIST 的話,數學跟我們說千萬別拖(哭)!
▌ 你很好,是世道不好
在台灣,20-29 歲的人口中,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女性有 753,692 人、男性則是 658,328人( 109年度內政部統計)。
比例接近 1.15:1 — 8 個女生對上 7 個男生,女性的數量成長速度又比男性更快。
而美國的數字更可怕。作家 Jon Birger 因為不解身旁條件優秀的女性為何想婚又沒有對象,著手研究後認為,部分歸咎在高學歷人口的性別比。
美國 22-29 歲且有大學學歷人口中,女性就比男性多了 33% — 基本上是 4 個女生搶 3 個男生的程度(假設大家都是想安定的異性戀;2012 年人口普查)。
以縮小版美國為例,假設一個社會只有 8 名女性與 6 名男性,比例約是 1.33 比 1,而這些人都是 22 歲的大學畢業生。
設想當他們都30歲時,或許有一半的男性已經結婚,這樣單身人口就剩下 5 名女性與 3 名男性,掐指一算,就會發現比例提高到 1.66 比 1 囉!
換到臺灣的情況也一樣,雖然情況沒有這麼誇張,但在女多於男的社會裡,單身男性的數量減少時,並不只是候選人變少,女性比男性的比率也同時提高的!
以同等教育程度且控制在同年齡層的配對來說,小學生統計學得知,年輕女性越晚結婚會真的越難結婚,也告訴各位女生,不是你條件不好,是世道不好!
▌ 小結
這是一篇情人節獻禮,給大家一篇輕鬆簡單的數學警世小實驗。
澄清一下,我們不是在呼籲女性都要趕快去滑交友軟體找對象,理性看文、理性結婚,編本人依然相信婚姻是浮雲。
但如果你追求有個美美的婚禮、或是想有美滿家庭,三十歲就有可能不是「而已」喔!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學 #政經八百 #懶人包 #大學生 #婚姻 #女性主義 #女權 #市場 #economics #economy #情侶 #婚禮 #學歷 #兩性關係 #愛情 #單身 #兩性 #脫單 #三十而已 #分手 #伴侶
▌ 參考文獻
Birger, J. (2015). Date-onomics: How Dating Became a Lopsided Numbers Game. NY: 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Fisman, R., Iyengar, S., Kamenica, E., & Simonson, I. (2006). ‘Gender differences in mate selection: evidence from a speed dating experimen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1(2), pp. 673-697.
內政部. (2020). 十五歲以上人口按年齡及教育程度. Avaiable at: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Accessed: 10 February 2020)
人口普查的統計數字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低度使用住宅9.96%創新「低」?內政部先把資料補齊吧!
根據主計總處歷次的10年空屋普查,從2000、2010到2020年,空閒住宅數從123萬上升到155萬再到了 #歷史新高的166萬,相當於在台灣每 6 戶就有 1 戶的空閒住宅。
雖然今年空屋率從2010年的19.3%降為18.5%,是普查以來首次下降。但是,人口增加的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空屋率仍然高達17.6%、17.5%及19.8%。
儘管空屋數量越來越多,內政部的可能成交指數(國泰建設)卻從67.76一路成長到95.26,再來到今年的127.3;591新建案Q2統計及國泰房地產指數Q2皆顯示,全台房價與上季相比微漲2%。六都除台中市,可能成交價均較上一季微幅成長0.18%到2.19%不等,新竹縣市則達5.07%。
如此怪異的現象,台灣民眾感受甚深,早已見怪不怪。
然而,內政部在9月13日大張旗鼓發布最新「低度使用住宅」統計結果,聲稱台灣空屋率創下 #史上新低的9.96%。
我就要請問內政部,「低度使用住宅」占比為9.96%,與普查結果的18.5%相差近一倍,到底哪一個數字才是對的?實際上,8月26日,內政部在我們召開的協調會上這樣說:
「內政部使用的是地政及建物登記資料,而登記移轉統計資料無法呈現建物實際使用情形,所以 #從未搜集過非自住統計資料;由於空屋的定義不明確,有統計上的困難,#低度用電也未必是空屋。」
既然內政部從來沒蒐集過非自住統計資料,低度用電也未必是空屋,那低度使用住宅低於10%,有什麼好高興的?
喜孜孜的內政部,有多麼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民苦痛,可想而知。
好吧,就算不談內政部在協調會上及新聞稿上的立場矛盾,台灣的空屋率確實首次下降到10%以下,難道9.96%很低嗎?
在一般已開發國家,為維持住宅市場運作,#自然空屋率為5%以下。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資料,紐約2011年的空屋率是3.12%,倫敦2012年的空屋率是3.9%。9.96%到底算不算低,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因此,今天上午,我和王婉諭委員、OURs 都市改革組織彭揚凱秘書長,一起召開「房價越漲囤房越多?說好的居住正義在哪裡?正視問題,提出對策!」記者會,提出三點訴求:
1⃣#公開更完整的資料、釐清囤房全貌:公開超過五年餘屋數及非自住家戶歸戶歷史資料都應公開上網,並定期更新持有十戶以上之個人及家戶所擁有之房屋總數相關資料。
2⃣立法部門盡速 #排審囤房稅法案:立法院已有多個囤房稅相關法案,應盡速排審。
3⃣行政部門應積極回應問題、#研擬院版法案:行政機關都應積極回應創歷史新高的166萬戶空屋,以及大量非自住房集中化的現象,並盡速研擬院版囤房稅法案。
我也要奉勸內政部,好好把空餘屋的統計做好、公開出來之後,再來討論囤房現象到底嚴不嚴重,好過拿出一個自己都不承認的數據,要台灣民眾相信「囤房問題有限」。
人口普查的統計數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915紐約時報
*【即將出版的新書稱美軍最高將領曾因擔心川普對華開戰與北京秘密溝通】
《華盛頓郵報》記者Bob Woodward 與 Robert Costa在即將出版的新書《危險》中寫道,在川普任期的最後幾個月中,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曾兩次私下給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打電話,保證川普不會為了爭取連任而攻擊中國。他還曾召集美國高級指揮官,提醒他們發射核武器的程式必須有他的參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us/politics/peril-woodward-book-trump.html
*【海地檢察官稱有證據表明總理與總統遇害有關】
海地檢察官稱,有證據表明該國總理與總統謀殺案有關,並已禁止他離開該國,直到回答相關問題。上周,檢察官向總理Ariel Henry發出傳票,要求他就曾接觸謀殺案主要嫌疑人作證。電話記錄顯示,Ariel Henry在前總統Jovenel Moïse被殺後的幾個小時內與嫌疑人進行過通話。Ariel Henry是迄今為止被捲入謀殺案調查的最重要人物,該調查已導致40多人被捕,但仍然疑點重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world/americas/haiti-henry-moise-assassination.html
*【Gavin Newsom的未來岌岌可危,選民蜂擁至投票站】
美國人口最多的州正在決定是罷免州長,還是讓他做到任期結束。加州人有很多考慮的替代因素,投票將在當地時間晚上8點結束。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4/us/california-recall-election-newsom
*【前美國情報官員承認在為阿聯酋人工作中從事駭客犯罪活動】
一份公佈的法庭文件顯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聘請的三名前美國情報官員執行複雜的網絡行動,他們承認犯有駭客罪行,並違反了美國限制向外國政府轉讓軍事技術的出口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us/politics/darkmatter-uae-hacks.html
*【因政府補助失業,美國去年的貧困率有所下降】
人口普查局報告指出,去年9.1%的美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低於2019年的11.8%。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的計算,這是自196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數位。這一數字是基於一項衡量政府專案影響的指標得出的。官方的貧困指標,剔除了一些主要的援助專案,上升到人口的11.4%。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business/economy/census-income-poverty-health-insurance.html
*【Covid-19 實時更新】
#阿拉斯加最大的醫院週二宣布,由高度傳染性的Delta病毒變種引發的無情的冠狀病毒爆發使急診室患者在他們的車輛中等待數小時,並迫使只能進行限制人數進行醫療。
#美國陸軍告訴部隊盡快接種疫苗,否則將面臨紀律處分,直至可能被解僱。
#英國的冬季病毒計劃包括為 50 歲及以上的人注射加強針。主要將在年底前,為所有 50 歲以上的人提供輝瑞-BioNTech 疫苗的加強注射,不管先前接種過哪一款疫苗。英國的大多數人都接種了阿斯特捷利康或輝瑞疫苗的二次注射。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他正在隔離,因為他的親近幕僚成員確診感染冠毒。
#古巴將開始為 2 歲的兒童注射疫苗。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為如此年幼的兒童接種疫苗的國家。
#紐約兩組公職人員的疫苗授權遇到了法律障礙,因為法官暫時阻止了這些要求如期在本月晚些時候生效。
#希臘對未接種疫苗的人實施了新的限制。禁止未接種疫苗的人進入咖啡館和餐館等室內場所,並要求未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員工自費進行定期檢測。
#不願等待聯邦批准,一些健康的美國人尋求加強注射。
#美國南部的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空間嚴重不足,因為Delta變異導致冠狀病毒病例激增,這是自去年致命的冬季浪潮以來從未見過的。現在,四分之一的醫院報告稱,ICU 病床已佔用 95% 以上,高於上個月的五分之一。
#新加坡開始向老年居民提供第三劑疫苗。隨著病毒病例激增,新加坡週二開始向60歲及以上的居民提供額外的注射。衛生部表示,大約 900,000 名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將有資格獲得第三劑 Moderna或Pfizer-BioNTech。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4/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
*【百老匯重新開放】
百老匯一些最大的演出,包括《漢密爾頓》、《獅子王》和《芝加哥》,今晚重新開演。“Lackawanna Blues”開始預演,Kristin Chenoweth客串“邪惡“。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4/theater/broadway-reopening-shows-nyc
*【隨著印度致命的新冠疫情的臨近,政治壓倒了科學】
2020年9月,也就是致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席捲印度的八個月前,該國的科學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早期的封鎖和此前的感染已經控制了病毒的傳播。然而,這份報告是政府任命的科學家刻意淡化風險的結果。根據現任和前任政府研究人員以及《紐約時報》審閱的檔,該國最高科學機構對研究結果進行了修改,以適應總理莫迪的政治目標:重啟印度遭受重創的經濟,並在來年春天的州選舉中為他的政黨啟動競選。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world/asia/india-modi-science-icmr.html
*【拜登敦促採取氣候行動:我們沒有超過10年的時間】
拜登總統警告說,美國僅剩下十年時間來應對全球氣候危機了,他在第二天訪問了遭受野火蹂躪的西部,試圖召集公眾和國會民主黨人支持措施他的政府希望能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us/politics/biden-climate-change.html
*【熱帶低氣壓尼古拉斯襲擊休士頓後 朝向路易斯安那州】
週二早些時候尼古拉斯以颶風強度登陸德州,給德州部分地區帶來暴雨和狂風後,接著朝向遭兩周前才遭艾達颶風打擊脆弱的路易斯安那州。據該中心稱,儘管未來幾天威力會減弱,但預計仍將帶來強風和暴雨。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4/us/climate-change
*【眾議院法案增加了達成遏制公司避稅天堂全球協定的機會】
美國民主黨高層提出了一項計畫,改寫跨國公司的稅收規則,使美國能夠與世界其他國家一道打擊避稅天堂。這是本世紀以來,對全球稅收體系進行的最大規模改革。通過這類立法對拜登政府至關重要。拜登政府正在領導全球談判,旨在通過在低稅收管轄區設立辦事處,限制企業減少納稅的能力。白宮表示,這一公司戰略剝奪了經濟體急需的收入。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us/house-bill-global-tax.html
*【恒大稱公司面臨“巨大”財務壓力】
恒大對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的承認讓已遭重創的股價在週二又跌了12%。在過去的一年裡,恒大股票的跌幅已達80%。恒大稱已聘請財務顧問為公司的未來“探討所有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家曾經的房地產巨頭已成為中國企業界最大的麻煩。它的命運威脅著房地產業和中國更廣泛的金融體系,考驗著試圖整頓中國企業文化的監管者的決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business/china-evergrande-advisers.html
*【觀點: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對臺灣意味著什麼?】
史丹佛大學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者佛里曼·史波利認為,美國撤軍阿富汗因此而推動北京“武統”的可能性並不高。美國20年的反恐戰爭為中國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期”,阿富汗戰爭結束只意味著它的終結。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14/china-taiwan-afghanistan/
*【“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改變韓國農村的“百元計程車”】
改變韓國農村的“百元計程車”。由於人口減少,韓國一個小村的公共交通系統難以維繫。為解決居民出行難題,當地推出100韓元即可搭乘的計程車服務,並被推廣到全國,推動了農村地區的公共交通變革。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914/south-korea-100-won-taxis/
*【俄羅斯積極分子推動將家庭暴力作為一個選舉議題】
38歲的律師、活動人士Alyona Popova正在競選俄羅斯下議院國家杜馬的一個席位,並懇請婦女反對普京的執政黨。她的一項提案將使所有家庭暴力行為受到刑事處罰。俄羅斯立法者在2017年投票決定減輕對此類罪行的懲罰。根據波波娃對俄羅斯國家統計局資料的分析,該國每年有超過1650萬的家庭暴力受害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world/europe/russia-election-domestic-violence.html
*【棉布環保袋真的環保嗎?】
研究顯示,一個有機棉環保袋需要被使用2萬次才能抵消生產它所產生的整體影響,這相當於連續54年每天使用同一個袋子。棉布環保袋的流行實際上可能帶來了新問題。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210914/cotton-totes-climate-crisis/
人口普查的統計數字 在 明報財經 mpfin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語道破王冠一】美少數族裔增 左右未來選舉 港掀起移民潮 影響教育醫療
早前美國公布了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報告,香港亦公布了2021年的人口統計數字。無獨有偶,兩個調查結果都出現了令人意外的結果。美國白人人口比例下降,少數族裔比例上升;至於香港,則因為移民人數增加導致整體人口下跌。王SIR表示,兩個結果其實都會對當地的政局或經濟長遠發展構成重大影響,不能忽視。
Youtube: https://youtu.be/vb3Pi03Avis
-----------------------------------------------------------------------------
如錯過王Sir「一語道破」視像研討會直播的朋友,現可登入以下連結,訂購課程重溫精彩內容:https://link.mingpao.com/69636.htm
📖 王冠一教授現正登陸Patreon,想收看完整版《一語道破》,歡迎訂閱! 立即細讀王Sir最新分析,一同拆解經濟疑難!
📖 王冠一 x 侯天同 《一字記之》節目現已登陸 Wong Sir Patreon。 Wong Sir 及侯師傅一齊輕鬆暢談環球經濟、時事民生,仲會同大家分享風水玄學知識,記得訂閱喇!
⏰ 逢星期一見於明報財經網
📌 即上王冠一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wongsir
📌 重溫舊文:https://link.mingpao.com/63778.htm
#明報財經 #一語道破 #王冠一教授 #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