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FS (Management) Study Tips
General Notes:
(1) MC 好重要,因為1題佔2分,差唔多重要過你Paper 1 後面d短答,對你Paper 1個分舉足輕重
(2) MC 至少都要岩25/30,唔係就冇5**架啦 (當年我都係岩岩好25/30哈哈...
BAFS (Management) Study Tips
General Notes:
(1) MC 好重要,因為1題佔2分,差唔多重要過你Paper 1 後面d短答,對你Paper 1個分舉足輕重
(2) MC 至少都要岩25/30,唔係就冇5**架啦 (當年我都係岩岩好25/30哈哈
(3) 唔好信教科書,因為都多內容錯,或者係有紕漏,因此唔建議將重心放在背誦教科書
(4) 但當然,有咩concept唔識,望吓教科書解釋都係1個good starting point
(5) 一係信Andy Yeung,一係信 HKEAA Marking Scheme,一係2個都信,
(6) Last Minute 最大效益的溫書方法:去背DSE Marking Scheme,一定快過你溫書/補習Notes
操卷方法:
(1) 操Paper 1 only,主要係MC,一定一定要目標攞到25+ MC 岩
(2) 個人認為paper 1短答算好straight forward,操唔操由你,我個人建議淨操MC + Accounting,因為我會想將更多時間放落背paper 2 d concepts
(3) 操卷方法:望題目,諗points,諗elaboration,對Marking,唔洗落手落腳背。
(4) 有時間落手做埋SQ,但輕鬆d就直接諗elab、對marking就算
(5) 呢科唔洗點努力操Paper 2,時間管理真係冇太大問題,識就識,唔識就唔識,我手字咁慢,check完卷都有半個鐘訓教。
(6) 都係直接諗elab、對marking就算
(7) 最重要答題方法:point + 你個point個關鍵定的定義+按照情境再寫多次個定義(+有咩好處/壞處 + 例子),其實最重要真係應用番個情景就會高分。
Priorities for Compulsory part:
(1) Accounting (Paper 1最易攞分的部分,所有格式都一定要記,而且唔同的比率其實都好蠢,睇吓明左就好易攞分)
(2) Management (1間公司唔同的key parts要識佢地其實做乜啦同埋重要性,Smart? POLC? 唔同領導風格好與壞?)
(3) 營商環境 (PEST? CEPA? 唔同擁有權?社會責任同商業道德?)
(4) 個人理財 (強積金制度?淨現值?唔同生命周期的理財規劃?唔同的消費者信貸,同佢地的好與壞?)
Priorities for Elective part:
(1) Marketing
- 最易背,雖然少少流於吹水,但其實只要將d terms背埋就好concrete haha
- 至少佢佔分都唔會少
- 而且題目偏淺,如果最後果part 2選1,有1題關mktg事,必揀
- 冇重點,因為全部都好易考,又唔難溫,溫晒去啦。
(2) 財務管理
- 呢part 係難少少的,普遍學生讀完都唔知讀左d咩,或者係冇溫呢part
- 所以你想容易d高分,呢part 做好d,5 or above走唔luck
- 進階比率分析同EOQ 一定要背晒d equation
- 最重要其實都係有咩唔同的融資方式,同埋佢地的好與壞處
- 第二重要就唔同資本投資評估有咩方法,同埋好與壞處
- 其他就盡你所能咁溫啦
(3) HRM
- 都係要背的吹水野,真係簡單野
- 但考的比重未必好似mktg咁多
- 重點都係唔同員工編制方法同埋好與壞處
- 第二大重點就係唔同的steps,例如人力資源規劃、遴選、員工考績,算d攞分,背吓野就得
- 第三大野就係培訓與訓練,例如有咩program,有咩方式,有咩好與壞,
- 最後就係報酬管理,例如唔同報酬方法的定義,好與壞,同埋點解會岩某種工種
- 其他都係盡力/有時間就溫啦
人力資源管理教科書 在 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零工經濟下,新世代的管理者,可能是演算法,不是人。
當企業成長趨緩、新創家數變少,員工數減少、組織生命周期下降;勞工意識抬頭、社會保險成本增加、同時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全職工作的職缺,正瀕臨絕種,取而代之的就是零工經濟 (gig economy)。簡言之,在某些領域,企業不再僱用更多的正職員工,改採業務承攬 (contractor)之非典型僱用。有些人為了賺錢,也必須用自己的專長與時間,身兼數職,而不在固定場所"上班"。
這種企業不僱用正式員工,員工也不隷屬任何企業的典型例子,就是Uber。Uber設計一種演算法,隨時追踪司機的流向與載客數據,利用人類不喜歡間斷或等待的慣性心理,讓司機馬不停蹄地一筆又一筆接單。司機還沒有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就會收到下一筆訂單,司機也會不自主地接下去。在尖峰時間,系統會自動提高價格,激勵司機在上下班時接單,賺更多,Uber也同時賺進25%的佣金。在離峰時,系統會引導司機前往有需求的地方,不讓司機在路上閒晃。如果司機想要關機或下線,系統會提示你離收入$$$還差一點點$$,真的確定要下線嗎?
很多學者認為 (包括我自己),科技是協助提升人類工作績效的輔具,不是取代。但賓州大學知名的HR大師Peter Cappelli教授卻認為,像Uber運用這類演算法而非聘僱經理人來管理人力,這不是取代,什麼叫取代? 或許未來人力資源管理教科書的章節,很快就會新增這樣的場景與演算法背後的邏輯。
http://hreonline.com/are-algorithms-good-mana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