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賣碳權竟然比賣電動車還賺?#讓特斯拉賺翻的意外之財〕
我們和壯士分享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 2021 年第一季,靠著出售碳權獲利 5.18 億美元,創造 4.38 億的淨利,如果沒有碳權這項綠色收入,特斯拉還是虧損的呢!
(忘記的壯士請點👉 4 ...
#八百回合經濟談
〔#賣碳權竟然比賣電動車還賺?#讓特斯拉賺翻的意外之財〕
我們和壯士分享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 2021 年第一季,靠著出售碳權獲利 5.18 億美元,創造 4.38 億的淨利,如果沒有碳權這項綠色收入,特斯拉還是虧損的呢!
(忘記的壯士請點👉 4 月 30 日的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碳權,這個比賣車還賺錢的酷東西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就要來帶壯士們認識它!
▌ 什麼是碳權?
認識碳權之前,要先認識一種「鼓勵企業減少排放汙染物」的制度,叫做 Cap and Trade。
先看字面:Cap 的意思是「限額」,Trade 的意思是「交易」。
而 Cap and Trade 的意思就是:由一個核心機構(通常是政府單位)制定一定時間內,企業可排放的污染物總上限,並分配排放額度給受其管轄的所有企業。
在這個「Cap」的限制下,各企業可以自由「Trade」所分配到的可排放額度。
重點是:不論交易結果如何,每一家企業都不能排放超過自己擁有排放額度的汙染物,否則會吃到鉅額罰款!
舉例來說,假設 A、B 兩公司每年都會被分配到 10 公噸的汙染物排放額,而 A、B 兩公司每年固定會排出的汙染量是 15 公噸和 2 公噸。
這時 A 公司可以向 B 公司購買 5 公噸的排放額(15-10),以避免因為超額排放被罰。
在各種應用 Cap and Trade 制度的汙染物中,發展得最完整的就是二氧化碳,而各企業拿到的碳排放額度,就稱為「碳權」!
總結來說,「碳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又稱為「碳排放額度」(Carbon Emission Credit),代表一間公司能夠排放多少單位的二氧化碳,是一種管制碳排放總量的工具。
▌ 碳權成立的前提
碳權之所以成立,是因為每個企業多減少一單位碳排放的成本不同,aka 邊際成本曲線不同。
舉例來說,同樣是減少一噸的碳排放,A 公司的成本可能比 B 公司的成本更高。
利用不同的邊際減排成本,成本低的人多減一些碳,成本高的人少減一些碳,就可以使效益最大化。
▌ 從經濟模型認識碳權(強烈建議以下部分搭配圖 6-8 服用!)
在圖 6 的模型中,R 為二氧化碳的減排量、Req 為歐盟規定各國需達成的碳排量、P 為碳排放市場的交易價格。
首先,由於邊際成本會遞增,因此邊際成本曲線(MC)是一條負斜率的線。
我們在此例中假設德國能以比瑞典「更低」的成本減少碳排放,也就是瑞典的邊際成本曲線的斜率會大於德國的斜率。
先看圖 6 中的右圖,瑞典的目標是減排量達到 Req。如果瑞典只靠一己之力減排,當減排量達到 Req 時,它的每單位邊際成本遠高於交易價格 P。
也就是說,如果瑞典能用每單位 P 元的價格向他國購入減排量,補齊它所需要的減排缺口,就能夠節省成本!
說時遲那時快,佛心減排大國來啦!
圖 6 的左圖是減排大國德國的 MC 曲線。
德國的目標減排量同樣是歐盟規範的 Req,但這對德國來說根本是一塊蛋糕。
當德國的減排量達到 Req 時(X 軸為 Req),MC 曲線甚至還沒和市場價格 P 相交。
聰明的壯士們看出來了嗎?德國還可以持續投入減排,直到邊際成本上升至市場價格 P 為止。
結論是,瑞典只會靠自己減少 R* 的排放量,還剩下的部分(Req-R*)則以每單位 P 元的價格從德國購買減排量,以達成目標減排量 Req。
瑞典節省的成本是:自行減排所需的額外費用(Δ d-e-f)。
而德國也能從它額外的減排中獲利:它不僅達成歐盟要求的減排量 Req,還能將自己額外的減排量以每單位 P 元的價格出售給瑞典。
盤點德國在這次交易後,總收入是長方形面積(Req-1-2-R*),減排總成本是梯形面積(Req-2-3-R*),出售減排的淨收益是面積(Δ1-2-3)。
▌ 碳排放市場的實際案例
從 2021 年起,歐盟規定每輛新車每公里的碳排放額為 95 公克,如不符合規範,每超過 1 公克碳排放,會被罰 €95 歐元的罰款。
福斯汽車(Volkswagen)今年一月就因不符合歐盟規範,吃了一張高達 1 億歐元的巨額罰款。
相較於罰款,碳交易市場上的碳權價格就便宜非常多!1 公噸 €30 歐元,等於每公克只有 €0.00003 歐元,和罰單每公克 €95 歐元相比差了將近 317 萬倍呀!
所以為了規避罰單,大部分車廠都會選擇跟幾乎是 0 排碳量的特斯拉購買碳權。2020 年特斯拉的碳權交易所得為 16 億美元,是 2019 年碳權所得(5.94 億)的 2.69 倍 。
▌ 結語
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共識下,「碳權」成為眾多經濟體採取的作法之一。
其實除了發展碳交易最完整的歐盟之外,中國、美國、紐西蘭也都正在嘗試運用碳交易制度降低碳排放哦!
這禮拜我們從經濟學模型的角度分析,向壯士們介紹「碳權」為什麼能夠起作用,但其實碳權也是有缺點的,還有沒有其他制度比碳權更有效率呢?之後獨編再跟大家介紹!(留言還有字!)
人一己百意思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真的太屌了,殊難想像,活在21世紀還可以聽到這種言論,「你不認同我,我就diss你」,大概只有張亞中能做到。國民黨是百年大黨,有精神、有理念當然是重中之重,但實務上的運作還要靠制度維持,不是隨心所欲的人治主義。私慾凌駕黨意,是絕對無法容忍,更不能因為一人而妥協。
.
張亞中此言此行,完全暴露了獨夫的心理,心想只要當了主席,就可不經黨意機關,恣意霸凌黨員,擅專提名。不合他意、「思想不純」只能再見掰掰,有如文字獄橫空出世。張亞中的主張不啻打亂選舉佈局、破壞黨內民主,更昭示著重要決策務必圍繞主席的一己之私,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
看完這段專訪,你還想跟亞中老師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嗎?他沒用「思想有毒」問罪於你、把你搞爛搞臭,你就要偷笑了na。
人一己百意思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人創富”的作者是于為暢先生。
我最早知道于先生,是2008年他舉行的百萬部落客活動。部落格大神級人物,貴婦奈奈與對手爭奪第一名。當時,綠角財經筆記才成立兩年。
十幾年過去了,風雲人物或許已經人事全非,但于先生走在推廣網路寫作的路上,仍然始終如一。這本書就是他多年來看法與經驗的總整理。
書的一開始是他關於金錢的看法。注重賺錢,而非省錢。找到願意投入的工作,融入生活之中。自己掌握快樂的來源等。都很有意思。
但全書最核心的內容,當屬如何憑一己之力,開創事業。
作者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持續的寫作,然後在網路上發表,讓別人看見。
寫作是釐清思路的過程。你要把剛才學到的東西,剛看完的書,寫成一篇文章,自然就會更深入、更有系統的,把觀念與內容再次爬梳與整理。
要持續的寫作,也等於要有持續的輸入。當你養成持續寫作的習慣,你其實很可能走上的是持續進步的道路。
而且不能寫在一本簿子上放在自己桌上。這樣,沒人知道你,也沒人知道你懂這些。
你要利用網路的力量,讓眾人看見。
需要留意的是,許多人在開始從事網路寫作時,會非常注意文章的品質。覺得寫不夠好,不夠格,就不想發表。深怕沒有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這裡,作者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有位陶藝老師,將全班分成兩組。第一組的成績以數量決定,課程結束,你做出愈多數量的作品,成績就愈好。第二組則以品質決定分數。假如學生作出一個高品質的作品,將得高分。
結果最好的陶藝作品出現在那一組呢?數量組還是品質組?
數量組。
因為品質組的學生一直想著要做出做好,一擊即中的作品,反而一直遲遲沒下手,也造成自己一直沒練習。
數量組的學生心態放鬆,知道做愈多愈好。放手作,儘量做,心中有點靈感就做。這帶來不斷的練習與更好的雕塑技巧,最後反而在一堆作品中,產生了品質最好的作品。
這符合我自己的部落格寫作經驗。一定要多寫。不要自行事先判斷那個主題觀眾會有興趣或感到無聊。
有時你覺得相對無趣的東西,卻引起廣大迴響。有時你個人覺得比較沒用的知識,可能多年來,卻一直有人在查詢。
重點是持續的輸出。
但這也不代表可以為了輸出,而滿口胡言或是無病呻吟。至少要寫出正確的訊息,或是言之有物的內容。
作者本身可以每日更新,每天產出一篇新文章。這是非常要求體力與投入的事情。假如你的輸入量沒有大到讓自己可以每個工作天產生一篇新的文章。沒關係。不要為了寫而寫。一週寫兩篇、或是一週一篇。持續的寫。也有累積的效果。
面對廣大的網路讀者,作者也特別提到不要太過再意”點讚數”、”粉絲人數”這些虛名。作者稱其為”虛榮指數”。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在網路上吃得很開,然後開始以為自己可以從網路上賺錢。
其實這些數字跟你的事業,未必直接相關。作者就舉了一個有上百萬追蹤者的IG網紅,賣T恤只賣出幾十件的悲慘案例。
重點是不要完全順著演算法,觀眾的口味,整天就只想寫可以獲取高點閱數的文章。而是要依照自己的興趣與意願去寫。在特定領域寫得好,而得到讀者的認同。
不過依自身興趣,也不是說可以完全不理會觀眾。
假如你的網路事業想要一點金錢收入的可能,必需能為他人解決問題。
整天寫文章講自己生活的流水帳,不會有人願意為此付錢。
但假如你的文章讓人發現你可以幫人解決問題,這就有帶來收入的可能。
這本書也詳細解釋實際經營的各種細節,譬如免費與收費內容的分界、訂價策略、應該避免的常見錯誤等。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人一己百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好意思 那麼晚才po出八月七日新書發表的影片 因為之前十幾分鐘好像收音有雜訊 所以我一直在想是否要一起po出那天演講草稿
其實我那天很想跟大家說的是: 如今是各種風向亂吹的年代 有時我也會被吹到頭昏腦脹 自我懷疑 但我後來想這時最重要的是穩住自己的節奏 不要亂 成為一個偶爾可以群舞 更要是一個可以獨舞的人(這是我對自己的勉勵)
為何人在邊緣 仍可以自得其樂?
(新書《邊緣人手記》八月七日發表的演講草稿)
當我總感覺煙花易冷,我怎麼在一個充滿熱血與正能量的世界生存?
因為身為一個觀察者 實在很有趣
就在前幾天 我有個好友看完《邊緣人手記》後傳訊息給我 說:「我沒有想到你成長歷程這樣坎坷?」
我那時愣住一下 我應該沒覺得自己太坎坷 或我很久沒想過這個念頭 因為好像因為早年類似「挫折」的經驗
可能就是沒有大家認為的「美滿家庭」
或者是標準的「快樂童年」反而造成我這個人有個特殊的視角
就是從頭到尾 沒有在中心點過的人
而且因為這觀眾視角 讓我對人生有種樂此不疲的觀察精神(而且意外地會有諧星的細胞)比方不小心在禮堂鞠錯躬
好像人生也是個集體實驗室 好像八零年代這樣熱錢發燒 九零年代的空虛 到21世紀變這樣 焦慮的年代
我們在一個百家爭鳴 卻人人邊緣的時代
現在人人都是沙丘上的王座 但那海水的溫度 與浪潮都是後面的機制操控的 你紅固然是因為你有能力 但你同時更快更容易感到匱乏與殘缺
數據隨時都在掃你 掃我 掃掉一部作品 一個網紅 甚至掃一個時代 掃掉一個國家 以前歷史的確是這樣掃掉人的 只是它現在會讓你聽到嘩啦或咚隆被丟進垃圾桶的聲音 所以搶地盤的焦慮感愈深(虛擬世界是個新大陸)
但這始終會有一種被遊戲機制愚弄的感覺 好像你我就是自動販賣機的罐頭 你是寶礦力 我是木瓜牛奶樂利包(於是我被扭得更厲害) 然後彼此問對方你今天流量有更好嗎?可是都更改不了我們卡在遊戲機制裡的存在
生存或存在感好像很難抓住 一閃即逝的年代 我經過這完全不同的這三個年代
卻覺得非常有趣 雖然我在這兩年的當下也感到未知的惶然
輿論雖然澎湃 但內裡充滿殺氣戾氣 儘管當下我也會感到未知 比方疫情牽動的種種 好像有什麼將要改變了 但它還是難以掩蓋我內心那種「觀察真的好有趣」的心情。
我為何從反派寫到今天的邊緣人
但我後來想想 我從頭到尾 從反派寫到今天的邊緣人 都是希望別人如果有一天落入我這本書中寂寞的狀況 或是有一天覺得自己找不到共鳴 我有一個書寫的慾望是:「那你要不要試試看我這個方法?」
當一個觀察者 但要拿著小板凳 向跑道戲台下的邊緣位置 當一個出神的觀眾試試看?
而且要像導演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寫的:「當一個合格的觀眾。」
我一開始寫《反派的力量》的確是因為我內在的反動 我覺得社會氣氛的正能量太過 甚麼人都要往光明面看 但試試看一直看太陽 這種行為真的會變睜眼瞎 同時這樣一昧地遮掩內在的傷口或陰暗 真的會讓一些人自欺欺人 會很痛苦 所以我那時有股衝動要寫反派
那我今日為何要寫《邊緣者》並且要把筆當手術刀挖出我的前半生
我試圖用一個很清冷的角度 去寫那些照理說跟我很有關的事情 我為何要這樣做 因為人生際遇大體上還是清冷的 每個人的驟變 其實都是海中浪 孟克的尖叫 是無人知曉的
所以我如果要寫實 忠於我當下或事後的體會 那份無人知曉的狀況 的確是冷清的 但我有一份熱情時 如果你今天 就我的讀者 如果也發現際遇殺你個措手不及 或是你的哀傷或寂寞無人知曉時 我只是有分熱情 讓你知道 你不是唯一的一個
然後今天有一個人這樣 或許有一個別人眼中不太美滿的童年 但那些都跟他(就我啦)沒甚麼關係 因為他有一個讓自己很開心 或樂此不疲的方法
或許就很像卡夫卡說的:「我撥開人生的廢墟、斑駁的東西,來告訴你我所看到的東西。」我就是想撥開那些殘破廢墟的東西 來告訴你所看到的 那個閃亮亮 很值得的東西
培養一個快樂的 但之前你可能要受挫 我成長的路上 一路都有來自寫作者的救援
我記得有一個街頭訪問 有一個女生說:「書店搬家對他沒甚麼關係,因為他不看書。」我會記得那則新聞的原因 是因為我那時當下想跟她講:「恭喜你 那你很幸運。」
我曾經經歷過必須要跟書求救的過程,就是在我外公的書櫃 在我哥我姊留下的唱片裡 我一度喊著「救命啊」 以這樣的心情找到了書 然後我一路都不放手 一路都把書當成救命藤蔓 是這樣長大過來的
我記得那時我從外公書櫃找到了史記 紅樓夢 歷史雖然是強者杜撰的成分多 但總要嵾些真實 但那時最大的啟蒙是紅樓夢 後來去東方書局 一直看書 像找到救命繩一樣地一直看
我記得有朋友問我妳那麼小 怎麼看得懂紅樓夢 是 我是沒看懂 但有種書就是厲害到 你沒看懂 但你看懂的 足以拯救你 薛寶釵的不安 林黛玉為何要哭(他根本沒有生存資本)後來白茫茫一片真乾淨時 我真覺得真是爽快 它讓我看到一個入世的出世者
也提醒我 我原來可以既入世又出世
它讓我知道 有些書跟電影一樣 你現在沒看懂沒關係 它會跟著你一起長大 千萬不要跟別人求取答案 讓你有一天發現你看懂了 這本書一直活在你心裡
卡夫卡 蛻變 卡謬 異鄉人 沙林傑 我不屬於現世 蒼蠅王讓我畢業 然後村上春樹讓我知道我感到的虛妄並不是假的 那種現代化的孤獨 被他理解了 所謂末日的想像是甚麼 海豚旅館那層樓又是甚麼 他完全寫盡20世紀的空虛
於是因為看書 就有一雙洞穴眼 像地鼠一樣知道地面上何時雪融了 甚麼時候枯枝要掉下來了 甚麼時候春天來了 要結果子了 那些所有細節都吸引我
我母親對我的影響 (我書中有幾篇寫道我母親的失智症)我母親是我最重要的人 她保護了我 撐下來 告訴我這世界啥都沒變 但我也起了保護她的念頭 我要快樂與堅強
如果沒有她 我應該無法成為一個「外向的內向者」或真的會很自閉
我跟這社會的連結不太深 朋友也知道我不擅長說話 別人要的東西 我都沒甚麼感覺 以前考50幾名也沒感覺 考到第十我也沒感覺 別人考壞了在哭 我也沒覺得如何
或別人喜不喜歡我 我也沒太大感覺
我應該就是一個在大會操裡發呆的人 在球場上會去看觀眾的人
但因為有保護媽媽的心 我起碼要正常一點 所以我本來就是個怪胎體質吧
因為有了這念頭 我死命地看書自修 我骨子裡反抗學校制度 我就自己列書單 齊格蒙包慢 傅柯 昆德拉 卡爾維諾 托爾斯泰的安納卡列尼娜 莫泊桑
我其實一開始 從小沒有覺得自己很邊緣 或者說我這個人根本沒身處中間核心過
但發現時 自己已經是很邊緣了 我如何從一個很安靜的人 就像柏青為我寫的序文一樣 他說看到我時 有時是面具下空無一人 我其實不在那裏
「我不在這裡的咒語」
我專心的地方跟別人不一樣 我很容易走神 (一個自帶地下室的人)
比方別人在看電影裡一對男女在談戀愛 我可能會注意到那地上有蟲 我跟別人都畫不同的重點 我就是一個劃錯重點的人
我是個同時入戲 又同時是個觀眾的人 忍不住各種角度的看 對我來說 作品看得懂 看不懂都沒關係 就像抽象畫一樣ˋ它會內化在你心裡 讓你懂你必須懂得那部分
如果有人告訴你全部了 並且說這就是正確答案 那就真的很接近一無所知了
我的筆很冷 因為心很熱
我朋友小樹說 我很疼愛那些反派 寫小丑就是因為我難過他跟這世界太較真了 朋友知道我這部份很溫暖 甚至有點不切實際的浪漫
因我的學校 我精神潔癖很重 也讓我去觀察人性 讓我很習慣棋盤上的思考
就是哪個人哪個年級 他可能在棋盤上的哪一個位置 以蒼蠅王的角色分布去推演人的社會地位跟角色 政客目前在哪一格 他的打扮跟喬裝應該如何配合拉爾夫 或專制者傑克
關於我的家庭的事情 讓我感受到甚麼是煙花易冷 所以我沒有太容易很high
有人問我 我要甚麼 我回說 我要的就是現在這時候啊 桌上有紙有筆 我就有一個安寧的世界 我的工作就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 這是我比較能想像的「自由」
但我真的比較像刺蝟 以為伸展著小刺 就可以保持一己的安寧 裡面有一粉色很軟的靈魂 如果一用筆 或碰到同類的邊緣人 我那裏面的核心就會像被擊破一樣
必須要寫出來 或搶先一步寫道 如果身為怪胎 或孤獨的人 可以會碰到什麼 要做好什麼準備
然後我在前方搖著火把等著你 並且揮手 告訴你有人走在前面喔 我要的與我所擁有的寫作衝動 大概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