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11的網紅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轉發新校長賀卡,祝福陽明交大人新年快樂、牛轉乾坤、步步高陞! - 各位陽明交大人: 在21世紀第21年的2月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成立。合校經歷了超過20年的探索,歷經張俊彥校長、曾志朗校長、吳妍華校長、吳重雨校長、梁賡義校長的醞釀與催生,終於在張懋中校長、郭旭崧校長及陳信宏校長任內合力完成。...

  • 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09:30:19
    有 154 人按讚

    轉發新校長賀卡,祝福陽明交大人新年快樂、牛轉乾坤、步步高陞!
    -
    各位陽明交大人:

    在21世紀第21年的2月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成立。合校經歷了超過20年的探索,歷經張俊彥校長、曾志朗校長、吳妍華校長、吳重雨校長、梁賡義校長的醞釀與催生,終於在張懋中校長、郭旭崧校長及陳信宏校長任內合力完成。我有幸能擔任合校後的首任校長,感覺肩頭上的擔子無比沉重,但我有信心在師生校友共同努力下,必定可以順利達成任務。

    我是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五屆 (1986年畢業) 校友,於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及生醫光電所任教。2019年中開始,我擔任籌設博愛校區「醫療財團法人憶卿醫院」之執行長,2020年2月由陽明大學轉任交大生科系,並兼任台聯大系統副校長。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對我而言,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與意義。

    交通大學身為高科技教育研發重鎮及產業的領導者,就像是新竹疾風中堅挺不拔的勁竹,而陽明大學對於追求學術卓越及偏鄉服務的熱忱與關懷,則像是唭哩岸山迎春時奔放燦爛的櫻花,2021年我們即將一起開創嶄新的篇章,如何讓原本不同的兩所大學在未來走向共同的道路?合校工作千頭萬緒,我認為為合校初始最迫切的任務是在最短期間內獲得兩校師生同仁校友對新學校的認同;有鑒於此,我們將啟動「一樹百穫」計劃,針對各項議題如新穎教學、科技趨勢、大學社會責任,乃至校歌校徽、校園美學等,擴大邀集師生與海內外校友共同參與討論,一起發想,以資訊科技作為激盪腦力的平台;透過匯聚、分析及整合意見,我們計畫於合校啟動後的第100天,向所有關心陽明交大的朋友們提交一份具共識基礎的合校願景- 這將是一份具十年展望前景的三年計畫藍圖。而在這份藍圖逐漸清晰之前,我們將借助師生校友對過去的記憶作為新學校的黏著劑以度過磨合階段;以校徽為例,陽明交大將暫時以中英文字之”NYCU”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作為識別,將設計交付專業,將歧見或認知差異以智慧與包容來逐步化解。

    傳承、深耕、融合、開創是合校的核心價值,陽明交大將以院系所及跨院研究中心為發展主軸,師生將是學校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中參與競逐的主角,行政團隊的首要任務是架構一個穩固的舞台,讓舞台上的表演者能盡情發揮以獲得最大成就與掌聲。

    陽明交大的九個校區將整合為雙主體校區,搭配產學共創校區及教學醫院群,由交大校區及陽明校區校務長領導的主秘、教務長、學務長、研發長、總務長、國際長的團隊,以及負責專案的副校長們為師生服務。我們將以最精簡的人員編制,發揮最大的行政效力與效率。除附設醫院外,學校也將與各教學醫院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尤其是榮陽交團隊經營多年、成效卓著,在未來生技醫療、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台北榮總絕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莫忘合校初衷,陽明大學的人文與專業扎根於向社會貢獻的使命感,交通大學的優勢展現在勇於突破的創業精神,合校後兩股力量匯流,陽明交大將打造淬礪成為一所「偉大大學」,這所「偉大大學」將會:
    締造創新 樹立價值、
    激發潛能 培育領袖、
    勇於調適 面對挑戰、
    引領轉變 發明未來。

    林奇宏 敬上
    2021年2月1日

  • 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3 19:35:44
    有 40 人按讚

    交大光電所不僅是全台第一個光電研究教學單位,更在1986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光電博士班;2000年獲得教育部為期四年、總經費5億補助執行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奠定交大在基礎光學科技、尖端光電子材料元件、寬頻光通訊、光電系統、光資訊儲存的雄厚學術基礎。而後更向下紮根,於2004年成立全台第一個光電工程學系,形成完整的光電高等教育體系。

  • 交大光電系統研究所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0 20:07:19
    有 9 人按讚


    國立交通大學7月10日頒發108學年度傑出校友,共9位於事業及社會具有傑出貢獻之校友獲獎,包括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院級計畫副總主持人江炳欽學長(控工70)、前智邦科技總經理李志強學長(機械79)、業成集團董事長暨總經理周賢穎(光電碩81)、信驊科技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林鴻明(EMBA 94/1e)、最高行政法院法官陳國成學長(科法碩94)、中華民國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學長(管科66)、創為精密董事長趙書華學姊(計科69)、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電物67)、華威國際顧問合夥人暨營運長蔡士傑學長(計科67)。

    江炳欽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及研究所,任職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36年期間曾擔任神龍計畫及光華計畫主持人,現為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院級計畫副總主持人。於中科院服務期間負責海用戰鬥系統整合規劃設計與發展,推動飛彈、戰鬥系統指管、通信、鏈路、電戰、雷達、水下科技、火砲控制以及戰鬥系統整合等國防武器系統研發研製工作。

    李志強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1999年進入智邦公司擔任技術經理,20年來歷任經理、協理、研發長、研發副總、總經理等重要技術與管理職,今年甫自智邦總經理職務榮退轉任美商亞馬遜服務。智邦科技在李志強學長的支持下,與交大的理學院與AI 學院成立「智慧科學於生醫與產業應用之合作研究」,預計以五年2000萬的研發經費,共同培育跨領域研究人才。

    周賢穎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光電研究所,現任鴻海旗下業成集團董事長及總經理。曾任聯友光電/友達光電處長以及群創光電協理。其專業的技術背景與豐富的公司營運經驗,更授命成為多家公司專業規劃者。不僅擔任富士康集團所有顯示模組總規劃負責人,並參與協助管理多家集團內公司的規劃與改造。此外,回饋母校不遺餘力,個人捐助交大光電系大學部學生獎助學金一千萬外,也促成交大與業成產學合作案,成立「業成交大聯合實驗室」。

    林鴻明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EMBA,現任信驊科技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林鴻明學長創立信驊科技,堅守「勇於創新,樂於分享」的信念,堅定走一條與其他人不同的創業道路,打造信驊科技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DNA。也因為對於創業的熱情,林鴻明已持續多年贊助交大思源基金會所舉辦的交大種子基金創業競賽,鼓勵年輕學子積極走向創業之路。

    陳國成學長是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法學碩士、博士校友,現任最高行政法院法官,並曾任智慧財產法院院長。其運用所學實證研究方法致力開展台灣科技法學發展,為台灣首批專業法院-智慧財產法院法官之一。任智慧財產法院院長期間,開創智財法院新風貌,為台灣專業法院之楷模。同時他也回饋母校擔任交大科技法律學院兼任教授,推動法學教育不遺餘力。

    葉明水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工學院管理科學系,現任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秘書長、中華民國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TECA)理事長、亞洲展覽會議協會聯盟 (AFECA)主席。其長期致力台灣會展產業發展並積極促進臺灣會展產業與國際接軌,使其榮獲美國IAEE會展領袖傑出成就獎,為台灣第一人,也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此獎項之會展領袖;同時他也曾獲2014及2010年度經理人月刊百大MVP最有價值經理人,以及獲頒「李國鼎管理獎章」。

    趙書華學姊畢業於交通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現任創為精密材料董事長,且擔任交大校友總會監事及交大思源基金會董事。曾任職宏碁電腦,擔任行銷經理期間,廣佈行銷據點並負責統籌中南美洲子公司業務,協助宏碁佈局國際。1991年成立鹽光公司擔任董事長;1998年成立創為精密材料,目前公司擁有100多項發明專利,也榮獲第23 屆與第25 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銅級獎的殊榮。

    劉揚偉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現任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學長曾創立主機板品牌Young Micro、南北橋IC設計公司ITE、ADSL IC設計公司ITEX;2003年回台擔任普誠科技公司總經理;2007年應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之邀成為特助,後一路升任,2019年升任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

    蔡士傑學長畢業於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現任華威國際顧問(The CID Group) 合夥人兼營運長。蔡士傑於1993-2007年加入埃森哲(Accenture)諮詢顧問公司,蔡士傑學長擔任埃森哲台灣區總裁暨大中華區高科技產業總裁時,負責拓展在大中華區IT產業的業務,他成功的建立高績效團隊,把台灣打造成埃森哲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重鎮之一。台灣半導體製造巨擘台積電,在和他及埃森哲多年的合作下,重視服務價值、提升服務效率,晉升為世界級的頂尖企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