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系派預告文#明天還有完整版
「台大神人多」是選校派的一大原因,但選系派的康傑學長雖然不是台大人,卻是很多台大人心中的神人。
大學期間他不只修到台大管院最難申請的兩門課,還成為助教;Jen跟Jason一起當台大夯課CTPS「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助教時(第二頁)就非常敬佩他的思維、精神、各...
#選系派預告文#明天還有完整版
「台大神人多」是選校派的一大原因,但選系派的康傑學長雖然不是台大人,卻是很多台大人心中的神人。
大學期間他不只修到台大管院最難申請的兩門課,還成為助教;Jen跟Jason一起當台大夯課CTPS「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助教時(第二頁)就非常敬佩他的思維、精神、各方面能力,畢業後還是相互砥礪學習的好麻吉💪🏽
管顧業背景的他,連選系的心得都MECE的拆解成三點,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他的真摯與用心,不只對指考戰士有用,每個大學生都會受用無窮,快分享出去吧!
「選校選系一直以來都是都是最難的選擇題之一,在工作一年後回首,當初選填大學時,選系不選校是我驕傲的選擇之一!接下來,想從三個角度跟大家分享,分別是心靈感受、校際機會與市場動態。
❤️針對#心靈感受,系所會是接下來四年你朝夕相處的知識與領域,在一個你選擇且喜愛的領域,不只在感受上特別舒適,也利於你提升在大學的主動性或是學習的表現,未來反而更能幫你爭取更好的課程、實習或甚至是學校的機會,同時享受成長以及大家美好的大學生活想向;反之,若是為了學校而選擇了不感興趣的科系,朝夕都要與不喜愛的領域相處,不僅感受痛苦,另外仍需持續準備門檻很高的轉系考,不僅花費時間,反倒是失去了好好體驗大學生活的機會。
🏫 針對#校際機會,現在學校們為了爭取更多機會與資源,開始大量的策略聯盟與產學合作,學校的邊際已經開是越趨模糊了,因此學校的分別不再如以往明顯。
校際聯盟如台大-師大-台科大、清大-交大-陽明-中央等校際聯盟,不只可以互相修課、交換學生甚至日常都有校車通行鼓勵交流。
另外產學合作又分兩個層次—有企業與學校開設的課程與合作計劃。
針對課程,如「管理顧問業」的 @bcg 與麥肯錫 @mckinseyco 的顧問們在台大開設#SCAP, CTPS等教授顧問方法論的課程同時搭配真實企業個案的實作,同時開放台大、師大、台科大、政大四所學校同時修課,甚至更開放200位以上不限學校的旁聽機會。
針對合作計劃,如清大具備新創加速器,不同校的學生都能互相組隊申請入住,一起合作創業點子,而不限制只有清大的學生。從以上跡象已經看出,跨校修課、跨校合作已經是新大學生的常態了,其中,若是你能以選系為主,在喜愛的領域表現出色,成績、實務經驗等等都更讓你俱備優勢申請到更多想上的跨校課程與計劃。
💼 針對#市場動態,過往有許多行業,都有所謂的Target School或是口耳相傳的學校慣例,代表嚴格的學校血統或是背景限制,如半導體大廠僅收台清交理工學院、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商學院學生僅考慮台大與政大。
但隨著資訊的發達,以及學生心態的轉變,許多即使是在新竹、中南部、科技大學的學生多會主動透過跨校修課、網路資源應用與實習經驗,已經可以與傳統明星學校的學生分庭抗禮,而這些學生多半也持有回饋心態都會回去原本的學校帶領學弟妹,對接相對應資源,進雸提升告學校的學生實力、曝光與經驗,帶來正向的成長循環,所以現在市場上,半導體與科技業大廠多有台清交以外學生、投資銀行、管理顧問行業也開始有了清交商學院的學生。
傳統的Target School框架已經被打破,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深耕其領域變成你的實力、實力將帶著你朝向更裡想的目標、學校、知識與職涯邁進。
👉🏾總結而言,隨著校際機會的大量增加、市場需求的改變,以選系為主,培養自己專精的硬實力,將提供你自己更多的職場話語權與產業議價能力,幫助你大大朝自己的理想或夢想邁進。大學只是學習與成長的其中一環,但一定要記得,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you never lose; you either win or learn!」
🕴️黃康傑 Jason|清大經濟系17級・交大經管所・BCG波士頓顧問公司實習生・蝦皮購物儲備幹部
⭐️如果有任何想問康傑的問題,歡迎留言在下方!
👨🏻⚕️重磅預告|明天選系派完整篇有台大醫學系學長告訴你哪些情況下你不該選台大醫科!
#填志願#指考戰士#讀書計畫#讀書筆記#放榜#學測放榜#英文補習#英文學習#高中生#台大#台大補習班#高偉#飛哥#陳立#學測倒數#讀書帳#英文老師#學測倒數#衝刺#商業週刊#儲備幹部
交大交換心得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漫畫論壇回顧🔥「漫畫產業」第一回
◾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沈俊源:「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你對「漫畫產業」的想像是什麼?有哪些從業人員呢?漫畫家、編輯、出版社?在「漫畫產業」這個場次,邀請的講者們在漫畫創作及出版領域都十分活躍且特別,他們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大家熟悉卻未曾注意過的:帶給我們重要童年回憶的租書店老闆、獨立插畫經紀人,以及在漫畫推廣與跨業合作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出版人。本場次由深耕動漫社會學研究多年的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佩迪主持,並從臺灣漫畫產業發展史及社會學角度,與每位講者的分享主題對話。
------------------------------------
🔥論壇內容:
◾主持人 #王佩迪 開場
主持人王佩迪本身為社會學背景,研究主題與動漫有關,博士論文題目寫的是動漫御宅族的萌系文化。回臺後,持續進行動漫及性別相關研究,並在臺大社會學系、交大通識中心開設動漫文化與社會、動漫御宅學、動漫歷史、動漫文化與性別等課程,也編輯出版一系列動漫社會學著作:談御宅文化的《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有關同人活動及其文化的《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以及採訪臺灣漫畫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的《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
在教學及主編上述系列書籍過程中,王佩迪發現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漫畫家、同人創作領域相當活絡,臺灣漫畫在這幾年變得很活躍。政府的關注及補助為重要原因之一,但也因著大家長期扎根努力,才有今日逐漸開花結果。王佩迪感慨,剛學成歸國時還沒什麼人在談臺漫,動漫甚至被當成是沒用的、小孩看的東西,這十幾年下來變化真的很大。而由本場次三位講者的分享,正可帶我們看到臺灣漫畫產業幾十年來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
◾講者1: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 #沈俊源 現職小農
「史奴比漫畫屋」是大新營地區民眾耳熟能詳的老字號租書店,老闆沈俊源現在的身份是農夫,2018年因為租書店經營不易,忍痛結束這個陪伴他三十幾年的行業。
退伍後1990年便投入租書店生意的沈大哥,與人合夥或獨資,先後在臺南鹽水、六甲等地開設租書店,1997年回到老家新營創立「史奴比漫畫屋」。沈大哥表示,早期的租書店大多沒有營業登記,而他辦理營業登記,就是為了能安心經營、免受臨檢干擾。
「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說起開設漫畫租書店的契機,沈大哥充滿熱情地說。憶起童年時去的租書店空間:很小很小的屋子裡,有個阿姨在顧店,漫畫都放桌上,大家就坐在桌邊的小板凳看漫畫,時而開心大笑、交換心得;但由於當時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孩子們去租書店不敢讓父母知道,有時還得躲避學校訓導主任的突擊檢查,這是早年在租書店看漫畫的情景,而「偷偷看漫畫」的經驗,是沈大哥和五年級生共通的兒時回憶,但也是種樂趣。
沈大哥談起自家租書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講究「人情味」,和讀者間的密切互動,是早年租書店重要的經營策略。在那個還沒有電腦、全靠人工的年代,租書店經營者要了解讀者喜歡什麼,沈大哥會把每位讀者對書的喜好及習性都記住;爾後才引進電腦,從286電腦開始慢慢將作業電腦化。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同業中能獨樹一格、不能一成不變,沈大哥更將租書店內、外設計佈置得十分溫馨,讓客人可以很舒服地看漫畫。但隨著生意逐漸衰退,後期租書店也得兼賣飲料苦撐。
由沈大哥老家改建而成的史奴比租書店,內部空間保留老屋既有的飯廳、灶腳(廚房)和家具,沒太多裝潢,不大的空間內卻藏書量豐富,除了大量的漫畫以外,還收了許多頗具年代的老書,像是臥龍生、柳殘陽的武俠作品等等。幾乎所有臺灣老屋都難逃的白蟻問題,是史奴比租書店特有的困擾;曾有一套沈大哥珍藏不賣的《小甜甜》,就這麼硬生生被白蟻吃掉。也因此,當店面結束生意、臺史博向沈大哥收書時,雖然不捨,但也很高興「我的書可以放在更好的地方、更能享受它該去的地方」。
.
◾開漫畫店的甘苦談
因為從小就喜歡看漫畫,沈大哥決定與其花錢租書,不如長大後自己開漫畫店。沈大哥與人合夥開的第一間租書店位於臺南鹽水,沒想到開店第一年就慘遭水災,水淹到肚臍高,「對一個青年人來說,五萬塊已很不簡單,但那一年(淹水)就把我的書毀滅快一半!整個鹽水街頭都漂流著我們的書,漂去哪、有沒有被拿走都不知道!」雖然難過,仍勉強涉水撈回一些書,能撈多少算多少,還拿到嘉南大圳的圳溝洗書再風乾,繼續進書、繼續營業。
「每個鄉鎮都開一間店」、「希望每個地方都有我的據點」,是沈大哥最大的理想。繼鹽水之後,沈大哥又到六甲、麻豆、新營開店,並辦理營業登記。沈大哥表示,在新營開店時,生意已沒那麼好,整個新營有16家租書店在競爭;當時漫畫不算便宜,每一本漫畫對他來說都是種負擔。1990年開業、1997年登記,開業三十餘年於2018年吹熄燈號,沈大哥說來仍覺感傷。
.
◾租書店內的消費型態
租書店的讀者都愛看什麼書?租書店又進哪些書呢?
沈大哥表示,在鹽水開的租書店以小說為主,因附近有南榮工專;而新營店就以女性喜愛的作品為多,因為八成的客人是女孩子。當時漫畫店也是學生約會的場所,「從監視器裡,打啵的都看過。」但總體來說,女性讀者為沈大哥租書店主要的消費族群。
租書店生意最興隆時進書量相當大,店裡《少年快報》一次需進書50本以上,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每週購書,很肯花錢買漫畫。免費送書給一個帶頭的學生,透過他揪更多人來買漫畫,沈大哥笑說這是他的經營策略。當時還有很多公仔等周邊產品,是店家收入來源之一;像是小說旁的書籤就常被小女生偷剪走收集,讓沈大哥不得不想些遏止此行為的方法。
藝豐、東立等出版社和盤商是沈大哥的進書來源,其中藝豐是嘉義地區規模較大的盤商,距離進且方便;但由於當時漫畫出租店數量眾多,高人氣作品不易一次拿到需要的數量,沈大哥也尋求其他書商管道以因應客人需求。由此可見當年租書店這一行有多競爭,卻能維持生計;然而,「今日連要賣幾本書都很難,小朋友已經幾乎不看紙本、都在網路上看漫畫了,」沈大哥感慨道。
.
◾漫畫店榮景不再
店內「看書先付款上人,看後後付款完人,看書不付款下人」的警惕標語,反映了租書店經營上必須面對的困擾情況。此外,沈大哥說「偷書」也曾經是租書店的場景之一,但到後期「連偷書的都不來,就是這個行業已經生存不下去」。
漫畫店為何生存不下去?沈大哥認為電腦和遊戲的普及是對租書店業最大的打擊,從生意最好時每天營業額20萬、到後期每天只收200塊,必須去外面打雜打工來維持租書店和生活,而不得不將書店收起來。但沈大哥也表示,從早期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到今日可以討論漫畫博物館;租書店雖永遠打烊,卻也還是為大家留下一些老書做為博物館館藏,保存了讀者們的記憶。
.
◾主持人王佩迪回應沈俊源之分享
對主持人王佩迪來說,無論是童年過年親戚聚會時,為了打發時間去租書店租漫畫看,或是長大後到巷口的租書店看言情小說,還有熟記讀者喜好的老闆,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王佩迪將沈大哥開設租書店的年代,對照臺灣漫畫和漫畫產業發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正是臺灣漫畫的一個輝煌時期,聽說受歡迎的書甚至一本一次會印30萬本的量。但在更早之前的60、70年代,武俠小說、漫畫單行本、或更早如《諸葛四郎》等從漫畫雜誌連載開始的作品,其實是臺灣漫畫第一個黃金時期;現在許多年輕人不知道的原因,在於1966年漫畫審查制度之後,臺灣漫畫就產生了斷層,好不容易才在80年代開始另一波的臺灣漫畫風潮。
雖然日本漫畫從70年代盜版時期便大舉進入臺灣,但在90年代之後,臺灣原創的作品就非常多,王佩迪認為當時真的是很特別的情況;而在《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的訪談中,更聽說全盛時期漫畫租書店全臺有6000多間,但2000年以後數量慢慢減少,現今連1000間都不到。最後,王佩迪建議,漫博館的籌備不妨思考納入「回憶」的收藏,透過博物館,保存大家對租書店的共同回憶。
------------------------------------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我的奇幻租書店:臺灣租書店變遷特展」線上展覽 https://reurl.cc/Kjm5vp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29期:奇幻租書店 https://reurl.cc/R1pgQZ
🔸王佩迪主編,2018,《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臺北:奇異果文創。
🔸吳尚軒,2019,〈漫畫出版生死戰:從4000家倒到剩490家!租書店瀕臨絕種,對出版社最大衝擊是…〉。風傳媒,網址: https://reurl.cc/D6R7Le
🔸陳怡如,2018,〈那些年我們一起租書的日子〉。TLife,網址: https://reurl.cc/q8x24E
------------------------------------
🎉🎉漫畫產業的分享尚未結束!還有連載中的「毛豬漫談」專欄的插畫經紀人 #毛豬;及以社團及商業視角推廣漫畫未來數位有限公司總編輯 #韓京岳,帶領大家認識漫畫的生產、流通與行銷,敬請期待!
#漫畫論壇 #臺史博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學士學程 #感謝文化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交大交換心得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ppWorks 創業者真心話] Davidd 劉于遜, CHOCO TV 共同創辦人
「Davidd 是 AppWorks 加速器 #2 屆校友,認識他 7 年,知道他經歷與共同創辦人白手起家、題目碰壁了 Pivot、抓對趨勢找到 PMF、一路成長到公司被 M&A。現在離開創辦的公司,準備再次開啟創業新旅程。關於創業點滴,Davidd 梳理出自己的一套心得,透過這次創業者真心話系列,分享給大家。」by 本月編輯 Alyssa
.
.
問:『創業路上總會得到滿滿的建議。但回顧自己的經歷,如果現在的你,只能給初創業者 3 個關鍵字做為提醒,會是什麼?』
.
答:"Think Big, Start Small, and Fail Fast."
.
1. #ThinkBig 一定要永遠思考 Big,這個 Big 不單是數量級的 Big。
絕大多數的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但創業者,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所以很多時候的選擇,都是違反認知和人性的。哪怕全世界認為不可能、不理解、不認同,但你仍然深信不已,有紀律地去實踐。讓成果「被看見」,這就是創業的必經之路,也是我認為的 Big。因此,信念無比重要,才有可能啟發熱情、勇於面對挫折再突破。
回到 2011 年,當時 4G 及行動裝置正起步,加上網路吃到飽,有感在行動裝置上觀看影片這行為,一定是件會改變人們生活習慣,對比在那之前,觀看影音一定要在電視、電腦前,「行動影音」的用戶體驗,其實更符合人性、需求一定更加強勁。於是,哪怕沒有任何影視經驗和背景,我便抱持這信念往下開展、累積耕耘。
還記得當時第二屆 AppWorks Demo Day 上,我們的第一張投影片就僅寫了大大的四個字「行動影音」,大聲喊出我們要當這領域的專家領導者,看來是青澀的舉動,但其實我們想清楚了這方向非常可為,才因此顯得很大膽,這是我們的 Think Big。
相信你所看見的,就是 Big。
.
.
2. #StartSmall 規模化,是後來的事,真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如何明確走出第一步、且後續不會迷惘?你必須清楚定義事業的北極星 (North Star),通常是可量化的 1-3 個指標。無論內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時時檢視這些指標是否健康成長?如果有,階段性的混亂和不確定都會過去,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了。
回到我們創業初期,就算有了「行動影音」的信念,資源有限的我們,實際能做的非常有限。當時 YouTube 大量鼓勵開發者,透過提供的 Open API 開發更多元的影音應用,我們發現用戶面對成千上萬的影片,在行動裝置上非常不易搜尋、浪費不少時間。因此我們透過好的分類分級,讓用戶更節省時間、更便利收看喜歡的 YouTube 內容,陸續推出《30秒笑出來》《不好笑免錢》給想找笑料影片的觀眾、還有《MV 舞蹈教學》《音樂 MV 看到飽》《台灣演唱會》給喜歡舞蹈音樂的用戶,這就是我們的 Start Small。
有些題目聽起來不那麼 Sexy,且聽起來很不規模化,但因為就是這個 Small,讓我們開始了積沙成塔的過程,一系列影音策展 (Curation) 的 App,共累積超過 150 萬的下載量。
而我們選定的北極星,就是用戶點選 YouTube 影片的「觀看數量、觀看時間,以及平均每日停留時間。」定義清楚後,便義無反顧地做好服務。從一開始幾個 App,每月用戶平均停留 15-20 分鐘、創造 100 萬的點擊觀看,再透過每日更新、定期推播、首頁策展,讓用戶在個別 App 都能快速找到喜歡的內容,感受到服務的「溫度」,前面的數字便開始每半年翻倍成長。後來專注戲劇的 CHOCO TV,影片每月點擊觀看都是一兩千萬以上、平均每日使用時間達 20-30 分鐘,這都是我們剛開始做這題目時,不能想像的千倍成長,中間的辛苦,都換成「美好北極星」的實際成果。
第一步,一定很不規模化地低著頭走,但要時時刻刻清楚知道自己一直向著「北極星」走,才不容易迷惘。
.
.
3. #FailFast 嘗試本身就是個充滿錯誤的過程。
如果做一件事情不會犯錯,那極大可能就是嘗試的不夠、沒在創新。保持信念追逐北極星的過程,具體來說可簡化為「解決問題」:
- 解決客戶的問題,成就了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 解決內部組織的問題,成就了堅強的團隊、
- 解決外部產業的問題,就是成就了霸主的誕生。
而這些過程,很多時候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進三退二是常有的事,這就是嘗試失敗的必經之路。
面對失敗,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仍在健康狀態上?就要時時刻刻檢視迭代 (Iteration) 速度,也就是在類似的問題、或在相同的時間段裡,整體團隊處理解決和找到方法的能力,是否比過往更上一層 (甚至是顯著優於)。
如果能感受這個迭代 (Iteration) 強度,就可以變成強力武器,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很多時候最終決勝都是在這個迭代,特別在這變化萬千的環境中,尤其重要。
最初,我們試圖解決用戶找影片的問題開始,透過前面提到 Start Small 眾多不同影音分類 App,開始累積具 Traction 的產品;再來解決行銷發行問題:我們在各別 App 裡頭去提供 Cross Promotion 機制,也是現在常見的蓋板廣告,連續累積高命中率、大獲好評的 App;後來為了解決少資源採購海量版權問題,我們招募數據團隊打造了內容大腦 (Content Brain)、配合電視台有經驗的版權採購,參與海內外的電視展、電視節還有版權展會,累積了精準採購能力,並建立產業上下游關係。
到這個時間點,已經驗證團隊迭代的能力,是市場數一數二不容小覷的。再來就是在版權競爭下,挑戰解決原創自製內容的問題。從市場趨勢,大膽預估對的題材,像是 BL (Boy’s Love)、靈魂交換及都會愛情,找到製作戲劇非常有經驗的內容長加入,開始掌握內容 IP 開發的能力;到後來,我們已具備全面商業化能力。
這一步一步,講出來好像只是兩段話,但每一段的佈局到執行、確立擁有這樣的核心能力,都是每天挑戰自己、迭代 6-12 個月的痛苦過程。失敗的教訓和不安的夜晚,遠比開心慶祝的日子多上太多。
幸運的,團隊實力和實績,都得到了市場的認同,2018 是時候該加足火力全速前進,因此選擇了加入國際大集團。而後,耳熟能詳的 OTT 產業,都是很後面的事了。
讓自己找到好的方法迭代 (Iteration),讓 Fail Fast 變成一個勝利本事。
“Think Big, Start Small, and Fail Fast”
.
.
[本文作者]
劉于遜 Davidd (double d) 是連續創業者。2011 年從 AppWorks #2 出發,與黃崇傑及翁瑞廷創辦 CHOCO TV,透過大數據 與 AI 購買版權、投資廣告與自製劇,以相對有限資源在台灣線上影視服務產業崛起,2018 年為 LINE 旗下 Mirai Fund 千萬美元併購,改名 LINE TV,並擔任執行長。2020 年離開 LINE TV 轉為純股東持續支持,並重回 AppWorks 這創業起點,以第二屆學長和創業八年經驗回饋這個「大家庭」,並重新充電、吸收大地精華,期待再次啟航。
目前在 AppWorks 擔任產業專家 (Fellow),負責引導創業者思考大數據與 AI 應用,並提供 AI 相關投資案的專家觀點。成大統計系、交大經管所畢業,熱愛三鐵,單車環島武嶺各三次。
.
.
* 如果你喜歡這系列文章,記得「按讚追蹤」AppWorks 粉絲團,並設定「搶先看」,關注我們持續推出、為創業者企劃的獨家內容!
* 回顧上集創業者真心話,Johnny 蔡豐任,VoiceTube 共同創辦人:https://bit.ly/2DXyjWC
#AppWorks #Startup #Founder #OTT #創業者真心話
交大交換心得 在 鄭朝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竹中幫 幫忙- 有一種叛逆的特性】
我這個竹中小學弟張哲維#Davin Chang 是一位青創家,交大畢業之後,獲得經濟部的肯定,創辦了威碼聚科技公司。
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他,他跟我說他是不折不扣的魯蛇,求學過程二度被二一,創業過程非常的冒險犯難,我們在午後彼此交換心得,聊起了在竹中的往事,他跟我說,那是他奠定人格發展的時刻(哈,是叛逆嗎?),我們彼此都笑了出來⋯⋯
哲維以網路結合傳統洗衣業,開創新的商業模式,他說他的叛逆不是反骨,是不服輸,是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
#SparKlean laundry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parKlean.tw/
#SparKlean laundry官網 http://www.sparklean.com.tw
#青創是螞蟻雄兵
#加油青創我挺你
#誠慧健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