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天氣之子》Weathering with You | ★★★☆
大人們,你們真的什麼都懂嗎?
.
在《你的名字》上映半年後,新海誠曾在受訪時表示:他的新作品將會是一部從年輕人角度出發的故事,描述他們如何與這個被大人控制的世界對抗,呈現當今世界面臨的種種危機。
.
確實,《天氣之子》除了保...
#影評《天氣之子》Weathering with You | ★★★☆
大人們,你們真的什麼都懂嗎?
.
在《你的名字》上映半年後,新海誠曾在受訪時表示:他的新作品將會是一部從年輕人角度出發的故事,描述他們如何與這個被大人控制的世界對抗,呈現當今世界面臨的種種危機。
.
確實,《天氣之子》除了保有新海誠一貫美到不能再美的大景畫面,美術、光影效果、甚至還將雨水等流體呈現地令人嘆為觀止;但去除了這些我們所謂「畫面很漂亮」的評價,《天氣之子》還剩下什麼?經過一晚沉澱,我想這部作品有很多隱喻,足以觀察出新海誠真的是一位非常害羞內斂的創作者。
.
從故事的開頭,呈現了不斷下雨的東京,新聞媒體不斷用「創下氣象觀測史」來形容這場似乎停不了的豪大雨;再到故事線描述了帆高這個逃家少年,以及努力打工的少女陽菜,兩人同樣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努力在這個繁忙的都市中求生。
.
故事中也透過須賀圭介和夏美兩位在小型雜誌事務所內工作的角色、陽菜的弟弟小凪、刑警等配角,帶到了當今日本社會普遍存在於年輕世代的問題。
.
逐年嚴重的氣候變遷、失業率高、就業環境困難,就算是努力卻怎麼做都被大人所阻擋。快速剪輯的蒙太奇,呈現了不論是帆高、陽菜、圭介、夏美,這幾個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物,撐起了一整個世代所承受的不只是社會現實,還有來自上一世代所留下的遺毒,有時候甚至還會被貼上「年輕人不努力」的標籤;這些林林總總的鳥事,是你們這些大人懂得嗎?
.
真正深陷這個世代泥沼的年輕人們,新海誠完全瞭解你們的痛苦!許多潛台詞,在新海誠羞澀的敘事口吻下,透過角色們的遭遇,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想要為這個世代發出怒吼的渴望。
.
這場在東京發生的豪大雨,低氣壓的形成似乎不只是科學角度的「低氣壓」,而是整個世代對立下所產生的無助感,每個人都被打壓、在一種低迷的氣氛中掙扎。圭介那句「人年紀大了,就不得不選擇事情的先後順序」,聽起來是多麼地諷刺又無奈?確實,我們有時候為了生存不得不對現實低頭,還是玩著社會習以為常的遊戲規則,讓這個惡性循環繼續下去。
.
縱使人類的科技再進步,高樓大廈蓋得密密麻麻,新聞報導著「打破紀錄的豪大雨」、網路充斥著討論,卻有誰能夠突破人們最基本對天氣的渴望呢?當祈求「放晴」變成每個人都想要達成的願望,轉而求助於超自然力量,那麼我們能夠確定這個社會是朝著更先進、更進步的方向前進嗎?我想,這還是證明了我們人類在這個宇宙裡仍然渺小,我們又何必將時間浪費在世代對立這種無聊的事物上呢?
.
而故事的主軸還是聚焦在帆高與陽菜這對年輕男女身上,甚至是將更多劇情比重放在帆高如何追回陽菜,讓他在「世界」和「愛情」兩者間作出選擇。電影最後的高潮,讓所有角色串聯起幫助帆高的舉動,讓人感受到十足熱血的感動。試著想想,我們有多久沒有為了一個單純的愛戀衝動了呢?拋下所有現實,拋下所有狗屁倒灶的鳥事,努力地為某一個我們所執著的事物,不論是愛情、友情、親情,看著帆高不顧一切地往目標狂奔,我們其實都能夠輕易地被這種熱血所感染。
.
新海誠利用了一場極端氣候,幾個角色的配置與其互相的關係,來告訴整個日本他認為「新世代屬於年輕人」的思想宣言。但在敘事手法上與過去作品相較之下更顯隱晦,反而利用更多美麗的大景,搶走了一般主流大眾的眼球。《天氣之子》確實是另一部屬於「新海誠」特色的作品,有著令人歎為觀止的美術、畫面,但也凸顯了這位害羞的創作者,內心澎湃、想說的話很多,但卻又被自己的個性所綁住,最終用一種「不好意思」的方式來表達。
.
我並不會認為這是新海誠的優點還是缺點,因為這就是屬於他特有的風格特色,一旦去除了這種隱晦口吻,讓他用更直接的方式表達內心想要講的話,那麼也就失去了新海誠作品獨特的韻味。觀眾們能做的就是去欣賞他在創作這個「想為年輕世代發聲」的作品中,體會他所想要傳達的意念,並去利用不同角度觀點思索我們這個社會,世代與世代間的對話,到底出了哪些問題?
.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由占卜師所說的「蓋亞理論」,似乎也是本片的核心概念所在。這個於1972年由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所提出的環境理論,主張地球是一個能夠自我調節的有機體: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能夠達到一種永續平衡的發展。所以當人類破壞環境,導致氣候變遷,地球蓋亞就會利用自己的方式來達到環境平衡。
.
新海誠巧妙地將蓋亞理論結合都市傳說的「晴女」,進而從環境的角度切入人類社會議題,來重新看待這些我們生活周遭不斷發生的事:換個角度思考,所謂的「世代衝突」其實也和環境污染一樣,不也是一種逐漸失控的過程呢?透過蓋亞理論的觀點來看,我們或許無法預料最後會有什麼樣的災難發生,但這場「未知的災難」或許也只是一種「蓋亞」自我平衡的手段呢?
.
電影的最後,人類還是適應了極端氣候,用另一種「新型態」的方式來維持原本的生活。社會的規範依舊存在,世代與世代間的改變依舊存在,各個角色依舊回歸到他們原本的生活運轉模式。「世界依舊持續轉動」:或許我們對抗體制並不是想要打破原本的體制,而是希望我們能夠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去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
也或許認識到我們的渺小,讓我們用更謙卑的態度看待這世間的萬事萬物,才是《天氣之子》背後真正想要傳達的價值觀。
.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12
交互作用回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柯市長應多照顧台北的台灣石虎和流浪動物】
.
昨天,自稱「科學家」的柯市長說「要善待動物」、「不可任意處置動物生命」。這些話就像心靈小語一樣,絕對不會有人反對,但作為政策完全無用。
.
任期做了7年自稱「務實科學」的柯市長,應該知道走私貓咪案件涉及動保、本土動物、傳染病防治的複雜程度。
.
而法律的「處置」通常必須具備要件,不傾向空白授權行政機關恣意行事。中央的農委會依照《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法律要件行事,柯市長卻直接使用「任意處置」來描述這個走私案件,很明顯沒打算提出自己的法律政策意見,發言只有網民程度,實在不太像一個首都市長。
.
柯市長說要善待動物,但今年4月、5月我們台北市都還有動物相關問題待解決,請柯市長應該尊重台北市自己的動物。
.
其一,我們文山木柵的台北市立動物園,在今年4月誕生了三隻可愛的小石虎,被直接名為「貓雄」、「貓纜」、「貓控」。台灣本土珍貴動物直接被冠上中國動物學名諧音,請問這有尊重我們台灣自己的特有種嗎?「圓寶」都有網路票選活動,我們台灣石虎卻活生生被變成中國貓熊,實在荒謬至極。
.
其二,台北市動保處公務員很辛苦,有心照顧動物卻還要擔心被市長罵。台北市動物之家改建,柯市長只在乎工程很貴,忽視流浪動物容留數量早已爆表,壓迫動物生存。今年5月,台北市動保處為了怕被柯市長罵,大幅縮減700坪的替代方案,遭楊靜宇和戴錫欽議員痛罵「可鄙至極」、「動保處別被市長嚇到」。
.
這些都是台北在地紮紮實實的動物議題,柯市長不要老是忙著講心靈小語玩政治了好嗎?
.
—
最後,COVID-19肆虐的今日,未知疾病所造成的巨大衝擊,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感觸。
.
人類科學對大自然認知始終有限。傳染病在已發現、未發現、可控、不可控各種排列組合下,除了狂犬病或貓愛滋等等,從外(中)國來的走私貓咪有沒有可能帶有未知以致暫且檢測不出的疾病?沒人能100%保證絕對沒有。
.
我很喜歡貓咪,看見走私貓咪被安樂死,和大家一樣不捨,但感性過後,仔細思考外來未知疾病引起台灣物種生態失衡問題,回歸理性,真的很難說敢冒任何一絲一毫的風險。
.
例如石虎,牠們是台灣僅存野生的貓科動物,僅剩下400~600隻,活動範圍部分與人類重疊。
.
若為了保護走私貓咪,開放檢測隔離後大眾領養,若真有不幸萬一,有不可測的貓科未知流行疾病,台灣禁不禁得起石虎受到外來疾病身亡的風險?
.
又例如疾病,曾經在台灣肆虐的SARS,就是由蝙蝠經靈貓科的果子狸為中介,而傳染給人類引起災難。萬一走私動物的未知疾病可以跨科目傳染、或進入台灣本土後在自然界發生交互作用突變,台灣禁得起這個風險嗎?
.
法律與政策,需要顧及各種面向,兩權相衡取其輕,到底怎麼做才會讓損害最低,都是挑戰。
.
我個人還是認為,要以保護台灣動物與生態為最大優先利益,而如今罪魁禍首就是走私商,應加重嚴懲嚴罰。
.
俗話說「賠錢生意沒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做」,有買賣才有走私。台北市還有很多貓貓狗狗需要大家認養,有心陪伴動物的朋友,請領養代替購買,就算真的要購買也一定要找合法業者,才能杜絕這些黑心走私商!
交互作用回歸 在 新北市議員鄭宇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6/27疫情報告
#呼籲新北市政府防疫記者會回歸防疫作為宣達
今天市府的記者會上,劉和然副市長花了長達5分鐘的時間,左批中央一年半以來的防疫措施,右捧侯友宜市長是未卜先知,但實際上卻是各種顛三倒四誤導視聽的內容,讓新北防疫記者會的防疫專業全失,更 #詆毀全國及新北一線同仁這段時間防疫的辛勞。
指揮中心今天有提到,所有加強措施都不排除,防疫措施加嚴是好方法,但還是需要專家來討論。防疫中,強度若沒有拿捏好,容易形成更多防疫疲乏、甚至防疫的對抗,對防疫的效果不見得最好。
請新北從落實防疫基本功開始,#分流、#疫調、#匡列、#隔離;呼籲市民戴口罩、不群聚,也從市府本身做起少口水、多做事,齊心防疫。
#網傳消息多查證_疫苗品質安全有把關 請安心接種
針對網傳COVID-19 mRNA疫苗恐傷害人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澄清,疫苗中的mRNA並不會進入細胞核,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人體的DNA,或與DNA產生交互作用。而政府也會嚴格把關疫苗安全,民眾可安心接種。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8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8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例死亡。
#以新北市41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3例、臺南市8例、桃園市3例,屏東縣、南投縣及新竹市各1例
#新北累積確診人數6410人
新北市今日新增本土病例41人,其中感染源來自職場為大宗,有23人,其中2人為北農相關;其次為家戶有11人。
今日淡水、八里、三芝、石門均無新增個案。
交互作用回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夜鋒面逐步影響 周二三各地有顯著雨勢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天文類的節氣,今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今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下兩個節氣是小暑和大暑,統計上才是台灣最熱的時候,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有代表性的意義,尤其在農民生活上,不過有意思的,很多節氣都和吃有關係,夏至反而比較少,頂多北方人有吃麵的習俗,因為這時候新麥已經收成,吃麵有嘗鮮的意味。在台灣常常有夏至關燈的活動,鼓勵大家重視我們和環境的關係。
台灣的天氣在這兩天在西半部的雨勢頗大,西南風旺盛的水氣,配合海陸風環流,配合上地形,中南部都持續有顯著雨勢發展,今天已經接近到新竹苗栗附近,有伴隨閃電雷擊,不只有沿海區域,更擴展到內陸及靠山區,西南風旺盛水氣也和地形產生交互作用,降雨時間也提早到凌晨,延續到午後陣雨。提醒您要特別提防,尤其是高雄屏東,強降雨及累積的雨勢,西半部各地也都要小心留意局部的大雨。
昨天到今天,台南市的南化區雨勢已經超過三百毫米,也讓南化水庫的水位滿出來而溢流,南投嘉義以南到高雄屏東,很多地方也累績突破兩百毫米,也建議您務必要提高警覺,如果已經有淹水情形,務必要盡快找出方法,做好防災應變,因為接下來今天深夜鋒面再度開始接近,另一波雨勢再來。
北部東半部過去幾天到今天白天,在穩定偏強的西南風背風側,反而更加炎熱,不過今天深夜鋒面雲系開始南下接近,會先轉為不穩定,預計周二到周三是這波鋒面影響台灣最不穩定的時間,北部會先有雨勢,中南部仍受到西南風影響,也有降雨,這段期間南風和北風就在台灣上空交會,容易會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會,尤其不排除在台灣海峽會發展出中小尺度的強對流雲系,也會伴隨閃電雷擊級強陣風,提醒您要特別注意,不是只有颱風才要防災,這類的梅雨鋒面常常會有釀災的機會,常常有短延時前降雨機會,特別容易積淹水造成很大損失,您的居家、鄰里社區或企業環境都是,務必要提高警覺。
周四到周五期間,峰面會慢慢減弱,也再度北抬,仍有雨勢,但是逐步緩和的趨勢,不過西南風環境仍是持續,中南部又再度回到類似前幾天的情境,清晨容易有雨勢發展,北部及東半部會轉為晴朗炎熱高溫。這波梅雨鋒面很有機會是今年最後一波,接下來就要看太平洋高壓何時重新延伸到西太平洋陸地,轉為典型的夏季天氣,目前來看還需要等一下。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https://youtu.be/QrcWSupdcZo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超強抗風傘,風吹不怕壞
📌反光條滾邊,夜歸好安全
📌超輕薄傘布,收納真方便
五種顏色任你挑,購買傳送門: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 需要查詢過去的氣象資料?有任何氣象服務的需求?
➡️ https://www.weatherrisk.com/
💡 專屬於對方的生日禮物:【生日天氣圖】!
➡️ https://www.weatherrisk.com/birthday 顯示較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