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當斯密主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當斯密主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當斯密主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當斯密主張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亞當斯密主張 在 辰榛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4 19:13:36

【從社會學理論家看自由】 ⠀ 「甚麼是自由?」也許最近很多人這樣反問自己,自由是甚麼呢?壓迫是甚麼呢?不巧這裡有一個去年某堂課口試以此為題念到哭出來的人哈哈哈(浮出) ⠀ 如果沒辦法一下子提出自己的見解,那麼就來看看理論家怎麼說的吧!(注意:這裡是忠於理論家文本的解釋喔) ⠀ 以下摘自口試講稿的剪裁...

亞當斯密主張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8:48:55

#八百回合經濟談 〔向左走?向右走?#經濟上的左右派〕  大家是否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左派」、「右派」這兩個名詞,尤其是討論到歐洲各國政黨或政策時,左右派之爭一定是不能被忽略的。事實上,政治和經濟的左右派判別標準是不同的,媒體常敘述到的左右派是否有被正確引用呢?本周的政經八百就要帶大家一窺「經...

亞當斯密主張 在 辰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21:31:16

【從社會學理論家看自由】 ⠀ 「甚麼是自由?」也許最近很多人這樣反問自己,自由是甚麼呢?不巧這裡有一個某堂(快被當的??)課期末口試以「自由」為題的人🤔 ⠀ 如果沒辦法一下子提出自己的見解,那麼就來看看理論家怎麼說的吧!(注意:這裡是忠於理論家文本的解釋喔) ⠀ 以下摘自口試講稿的剪裁再剪裁、濃縮再...

  • 亞當斯密主張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亞當斯密主張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6 07:00:24
    有 1,033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1)川普民調分析
    CBS民調顯示,今年很多人決定去投票的理由是因為討厭川普總統,占50%。而不是因為支持拜登(支持拜登僅27%)。

    NBC民調分析(與2016年比較)
    拜登全國民調現在是51%,NBC/WSJ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贏川普11%(拜登51%/川普40%)。其他眾多全國性大民調也都顯示拜登民調贏,而且差距相當大。當2016年我們說希拉蕊民調一路贏的時候,她都只是小贏2%-8%,而現在拜登和川普是差很多,一個個民調顯示,甚至有差到兩位數。NBC用一張圖表告訴你,拜登拿下這四州有多麼重要。這是2016年選舉結果,川普得到306張選舉人票,希拉蕊232票。現在最簡單的,如果拜登拿下中西部這三州(賓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辛州),拜登只要多贏這三州,其他和上次結果不變,拜登加起來就拿到278張選舉人票,就贏了這場大選。

    2)川普推文說想延後選舉(不過後來改口說他沒有要延後)
    民調落後的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延遲十一月大選的可能性,但實際上他無權這樣做,他所屬共和黨的多名國會議員已表明反對延後大選。美國憲法規定,總統選舉日期、地點和方式的權力,歸國會參眾兩院所有,國會有權修改,總統並無這些權力。

    3)札卡利亞觀點
    我們不應該被川普在接受Chris Wallace專訪時,說可能不會接受選舉結果的答案嚇到,畢竟他2016年也是這麼回答的。不過這一次情況比2016年危險的多,長達數個月來,川普一直灌輸一個觀念,他不斷的告訴美國人民,就是11月的大選會被操弄。現在,有些人樂觀的看到拜登的民調,以為只要拜登能在11月大選狂勝,就能讓這些謊言弭於無形,或許吧。但是也有一個可能,是情況到11月,會變得極為難看。札卡利亞評論:就算川普1月離開白宮,無論自願或非自願,他留下的政治氛圍,將美國逼到了近乎內戰狀態。

    {內文}
    (Fox News Sunday主持人/Chris Wallace/2020.7.17)
    離2020總統大選剩100天,在這個時間點,你民調輸了

    (美國總統/川普/2020.7.17)
    首先我要澄清我沒有輸,因為這些都是假民調

    選戰倒數不到一百天,從CNN到ABC,川普的民調都輸了。

    (《華盛頓郵報》新聞片段)
    近來眾多民調,包括華郵與ABC的共同民調,都顯示拜登(55%)贏川普(40%)達兩位數,不過拜登民調增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川普總統在新冠疫情上處置失當

    (CBS記者/ Ed O'Keefe)
    今年很多人決定去投票的理由,是因為討厭川普總統(50%),而不是因為支持拜登(27%),川普的支持者比較是因為喜歡川普(68%),高出拜登支持者對他的喜愛(17%)

    (NBC記者/ Steve Kornacki)
    拜登全國民調現在超過50%(現在是51%),重要的是兩人的差距,無論是我們NBC/WSJ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贏川普11%,還是其他眾多全國性大民調,都顯示拜登民調贏且差距相當大,當2016年我們說希拉蕊民調一路贏的時候,她都只是小贏2%-8%,大約這上下,而現在拜登和川普是差很多,一個個民調顯示,甚至有差到兩位數。我們馬上來看重要的這三大州民調密西根州 賓州和威斯康辛州,川普在2016年以極小差距,翻轉了民主黨在這三個中西部州的選情,這是30年來共和黨首度拿下這三州,現在這三州的民調都是拜登持續領先,而且領先幅度很大(領先6%-8%),另外再看到佛州,川普的老家,2016年川普以1%的差距拿下了佛州,現在拜登在佛州贏了川普8%,大家驚訝的不是拜登民調贏了,而是居然(在佛州)贏8%那麼多

    NBC用一張圖告訴你,拜登拿下這四州有多麼重要。

    (NBC記者/ Steve Kornacki)
    這是2016年選舉結果,川普得到306張選舉人票希拉蕊232票,民主黨的人是這麼說的,你看,最簡單的,如果拜登拿下中西部這三州賓州,再贏密西根州 贏威斯康辛州,拜登只要多贏這三州,其他和上次不變,拜登就贏了這場大選。讓我們再來講佛州選舉人票,如果拜登在佛州勝出,佛州有29張選舉人票,拜登就遠遠超過270張當選門檻,在這情況下,即使拜登輸掉密西根州,拜登的選舉人票還是超過當選必須的270張,也就是只要拜登翻轉拿下佛州,再在中西部贏個一州,川普就麻煩大了

    問題是,選情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川普會接受選舉結果嗎?他是這麼說的。

    (Fox News Sunday主持人/Chris Wallace/2020.7.17)
    我現在問這個問題,不單指11月大選,您是一個輸得起的人嗎

    (美國總統/川普/2020.7.17)
    我不是一個好的輸家,我不喜歡輸的感覺,我也很少輸,接不接受選舉結果要看情況,我認為郵寄選票可以作掉這樣選舉,我打從心裡這麼相信,(您的意思是說您可能不接受選舉結果嗎),到時候再說,你看,希拉蕊也問過我這個問題,(不 問你這個問題的是我在辯論會裡)

    (Fox主持人/Chris Wallace/2016.10.19)
    (您的意思是說您可能不接受選舉結果嗎)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2016.10.19)
    我的說法是到時候我會告訴你答案,現在先賣個關子 OK?

    (美國總統/川普/2020.7.17)
    你看看結果是她(希拉蕊)一直不認輸,(我同意),她一直不認輸像個笨蛋似的,(但您能不能直接回答我),(您會接受選舉結果嗎),這要看情況,你看,要看情況,不,我不會就這麼說"我接受",我也不會說"我不接受",我上次也沒有承諾

    (CNN主播兼華郵專欄作家/Fareed Zakaria)
    我們不應該被川普的答案嚇到,在接受Chris Wallace專訪時,他說他可能不會接受11月選舉結果,畢竟他2016年也是這麼回答的,不過這一次情況比2016年危險的多,長達數個月來,川普一直灌輸一個觀念,他不斷的告訴美國人民,就是11月的大選會被操弄

    (美國眾議員/Cedric Richmond)
    請問您是否認為,這場2020總統大選會被操弄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
    我沒有理由認為選舉會被操控

    (CNN主播兼華郵專欄作家/Fareed Zakaria)
    川普他本身就是狂熱的陰謀論愛好者,他政治生涯的開端,就是四處宣揚歐巴馬在肯亞出生的陰謀論,川普是極右派陰謀論者Alex Jones的信者,川普和他的幕僚助長「匿名者Q」運動,相信有個龐大的官僚機構,正密謀各種針對川普的邪惡計劃,
    還有一群深層政府(Deep State)高官,自由派菁英暗地虐待孩童崇拜撒旦,是的,你沒聽錯,所有這些論點都是為了一個主張,一個巨大的陰謀論,也就是「11月的選舉將被操弄」,他先前已經多次聲稱,有數以百萬的非法移民,以及死人投給了民主黨,這些話也都沒有證據

    最近川普又堅稱,郵寄選票只會造成舞弊,因為投票箱可能被搶走,選票可能造假
    川普還說數以百萬的選票會從國外寄回。

    (美國總統/川普)
    你們寄幾億張選票到世界各地幾億張,都寄到哪裡去了?都寄給誰了?你們一直在講俄羅斯 俄羅斯 俄羅斯,在講中國,講很多國家,都在說這些國家會介入我們美國選舉,這很容易,你可以偽造選票,這在國外就更容易了

    (CNN主播兼華郵專欄作家/Fareed Zakaria)
    以上說法全都拿不出證據,現在有些人樂觀的看到民調,以為只要拜登能在11月大選狂勝,就能讓這些謊言弭於無形或許吧,但是也有一個可能,是情況到11月會變得極為難看,因為屆時美國疫情可能還沒有過去,所有50州可能會祭出新的方式,因應疫情下的投票,要求保持社交距離投票或者採取通訊投票

    這些正好給了陰謀論者,作文章的空間。在7月30日的推文裡,川普聲稱假如以郵遞進行投票,將會造成"史上最不准確及最舞弊的選舉",川普反問"是否應該推遲選舉","直至可以適當 萬全及安全進行投票"。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納)
    在美國歷史上,無論是在戰時在大蕭條時,甚至內戰時,我們都沒有更動過聯邦選舉的日期,我們一定會找到方法,確保這次也如期在11月3日舉行

    美國憲法規定,修改總統選舉日期、地點和方式,歸國會參眾兩院所有,現在連共和黨國會議員也發聲反對,於是川普只好改口了。

    (美國總統/川普)
    不,你問我想不想延期嗎 不,但是我不想看到被扭曲的選舉,這將會是歷史上被操弄最嚴重的選舉,如果真的發生的話

    延後選舉,黨內外同志都不挺,川普還能怎麼做呢?《紐約時報》說,川普可以削弱郵政系統,導致郵件交付速度變慢。只要讓多年來財務陷於困境的郵政總局收不到緊急資金,大量的郵寄選票可能會使郵差不知所措,拖慢郵件交付速度。德國明鏡周刊看壞川普選情,以新冠疫情如何打醒民粹總統川普為題,直言他的連任需要奇蹟。在川普不斷灌輸的「選民詐欺陰謀論」下,選後美國的和解,也需要奇蹟。

    (CNN主播兼華郵專欄作家/Fareed Zakaria)
    就算川普1月離開白宮,自願或非自願,他留下的政治氛圍,將美國逼到了近乎內戰狀態

    川普能否在11月逆轉勝,取決於美國疫情能否放緩,人民生活能否回復正常。然而更重要的,是川普能否在美國陷入危機之際,展現對人民生命的重視,與一份同理心。CBS一項新的民調顯示,經濟 健保和新冠疫情,已成為美國選民首要關注的議題,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在拚經濟上都沒有優勢,不過川普總統在對抗疫情上
    表現差強人意。

    (美國總統/川普/2020.7.17)
    我們來看美國死亡率,我覺得和你說的是相反的,我認為我們擁有全球最低的死亡率

    (Fox News Sunday主持人/Chris Wallace/2020.7.17)
    這不是事實 我們 我們 我們,我們一天死了900人

    (美國總統/川普/2020.7.17)
    我可以給你看,(才一個星期...),是這樣嗎(您可以查查),誰能拿死亡率數據給我,Kayleigh(白宮發言人)在,我知道的是我們死亡率是最低的,應該是全球最低,你們誰有數據 麻煩一下,因為我聽說我們有全球最優的低死亡率,你看,世界最低的死亡率

    (CNN主播兼華郵專欄作家/Fareed Zakaria)
    2020總統大選兩位候選人,存在一個非常重大的差異,川普是陰謀論的信者,而拜登不是,美國一項引以自豪的優良傳統,就是選舉後政權都將和平轉移,自從1801年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離開白宮,把政權交給繼任者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創下了近代歷史首例,在選戰中激烈交鋒的敵對陣營,和平政權輪替的典範,這個珍貴的價值,正被川普所散布的選舉造假陰謀論危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_kcv18rxH4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02《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634GN7AUkU

  • 亞當斯密主張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9:00:43
    有 35 人按讚

    【#早安好分享】
      
    ✨ 城邦讀書花園五月選書:《激進市場》
      
    21世紀的今天,經濟停滯不前、貧富差距嚴重、失業人口增加,甚至帶來政治社會的動盪不安。許多人將這些問題怪罪於自由市場。要解決經濟政治的困境,真的要以強制手段壓制市場的自由發展嗎?
      
    面對當前危機,韋爾和波斯納兩位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積極擴展市場」!本書主張從更積極、根本(激進)的角度切入,運用以賽局理論為基礎的「機制設計」,藉由釋放資產流動性、突破集體決策困境,以及處理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等等問題,達到由真正自由、競爭與開放的市場。
      
    在《激進市場》一書中,作者除了復興激進傳統,將19世紀以來由亞當.斯密、康多瑟、邊沁、彌爾、亨利.喬治、瓦爾拉斯與碧雅翠.韋伯等自封為「激進份子」的經濟學家思想精髓,作為概念,更重新展示了這些傳統能如何解決自由秩序的危機。也難怪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期許本書能創造更多思辨和討論,讓「二十一世紀的古典價值」,成為「大同世界」新的篇章。
      
    📗《激進市場》https://bit.ly/2ShYeMS
    ▸ 限時活動價 422元起 (原價600元)
     
    📗 看其他五月選書:https://bit.ly/3f3fGOI
      
    買《激進市場》就升級「超級VIP」
    >>> https://bit.ly/39bA7oE
    ▸ 尊榮更勝VIP:享2年尊榮、生日紅利2倍送
    ▸ 消費滿$899折100/$1500折200 (累折無上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