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瑟士慢跑鞋虎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瑟士慢跑鞋虎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瑟士慢跑鞋虎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瑟士慢跑鞋虎走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趙天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運動筆記投稿 #超馬立委趙天麟南橫百K完賽記錄 https://reurl.cc/zb5Wp6 印象中我未曾認真地記錄過跑過的賽事過程,但好不容易第二次完成100公里超馬,且讓我憑印象留下這難忘的過程。 04:00幫選手鳴槍後,回到選手行列起跑,手錶顯示04:02出發。出發時的氣溫約15度,...

  • 亞瑟士慢跑鞋虎走 在 趙天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17:29:07
    有 1,259 人按讚

    #運動筆記投稿
    #超馬立委趙天麟南橫百K完賽記錄

    https://reurl.cc/zb5Wp6

    印象中我未曾認真地記錄過跑過的賽事過程,但好不容易第二次完成100公里超馬,且讓我憑印象留下這難忘的過程。

    04:00幫選手鳴槍後,回到選手行列起跑,手錶顯示04:02出發。出發時的氣溫約15度,微微的毛毛雨,是非常舒適的路跑天氣。紅藜馬後練習量遽減,2月只跑了57.8公里,賽前的3月份則完全沒有跑步⋯。用身體已得到「充分休息」來鼓(欺)勵(騙)自己,展開我南橫百K的序幕!

    前20公里幾乎都在黑暗中進行,我雖然沒有帶頭燈,但由於120K及100K同時起跑,數百人中不少跑友的頭燈點綴成足堪進行的賽道。

    出了關山、過了海端市區,細雨中我的愛迪達跑鞋前端已濕、地面略為溼滑,右腳第二根腳趾頭有刺刺感,擔心會起水泡,過了代表10K的台20線199K不久,我就從私補車上換上亞瑟士虎走跑鞋。

    第10K到20K沿著海拔300左右新武呂溪邊山腰跑,天已微亮,雖有高低起伏,但尚稱平緩;雨已停,雲層仍厚,非常舒服的一段。

    20K到30K開始爬坡,經過滴水、彩霞、嘉寶等等隧道到達海拔712公尺的天龍飯店,再往前跑近2公里,就達到折返點(原訂向陽、儷園的折返點因道路施工而改路線),第一個30公里用了3小時22分鐘。天龍飯店對面設有鹹粥的熱食補給(我超愛那豆腐乳,中午則改為滷肉飯),我吃了兩碗,帶著口腹的滿足下山。

    下坡是我的強項,第一次折返的下坡用5分速開,發現雲漸散去,太陽露臉了!回到199K的折返點,代表已完成50公里,不過心情放鬆不起來,因為還得再上山一趟!我這兩個月跑量不足的壓力浮現,加上日頭完全展現它的熱力,接下來的50K到70K,跑跑走走,用了近3小時。感謝陪跑的Michael及國書大哥鼓勵我「跑完這一段,百K就等於到手了,而且前面跑得很好,我們賺了很多時間起來,用8分速慢慢跑就好,一定可以破PB的,加油!」再加上沿途豐富的補給,還有數不清的跑友們為我打氣,我終於熬到最後一個折返點了。

    最後30K,心情確實輕鬆不少,但是新的麻煩到來-「我好睏!」吃完滷肉飯差不多是快下午一點的時間,前一晚只睡不到5小時的我,身心疲憊,好像快強迫關機了。我坐在私補車的後車廂稍事休息,才發現我已經連續9小時沒坐下來了,腰部好痠啊,想放棄破PB、關門前回終點就好的自暴自棄心理油然而生!

    這時候,因雙腳抽筋而暫時徒步的國書大哥竟趕上我了,Michael說:「師傅(國書的綽號)都這麼拚了,我們無論如何要撐下去,時間很充裕,不要放棄!」我告訴我自己,現在,就是召喚意志力的關鍵時刻了!一旦跑起來,不僅大腦感動到重新給力,炙熱的太陽也去睡午覺了,接下來的30K都在多雲涼快的天氣中進行!

    話雖如此,啟動的備用體力畢竟有限,擅長的下坡掉到6、7分速,上坡甚至經常得用走的。過了199K,就剩最後10K,雨又開始落下來。撐完在海端的5K,進入關山鎮的最後5K,沒想到橋樑、丘陵,帶來的是無窮盡般的長上坡⋯雨水與汗水彷彿是我的淚水,紀念著進入終點前,舉步維艱的每一步。

    12小時13分鐘10秒,人生第二次完成百K超馬,比上次的南橫百K成績進步36分鐘。這是南橫超馬的十週年,很開心可以用行動支持這項優質的賽事。

    撰寫本文是比賽的隔天,全身上下都很「鐵」;有人問我會不會再報名類似的極限運動?我直覺會告訴大家:「不會!」然而,馬拉松跑者都知道,「推坑與被推坑」將成為一輩子的日常,哈哈,拭目以待囉!

    #感謝私補車的後勤夥伴
    #感謝高雄十大美食小葉牛肉麵牛肉湯
    #感謝南橫超馬主辦單位與辛苦的志工
    #感謝運動筆記賽前與賽後的鼓勵
    #感謝跟著私補車沿途加油的家人

  • 亞瑟士慢跑鞋虎走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15 06:08:35
    有 1,160 人按讚


    最近還有一些主題想談,不過我今天最想講這一篇。

    Adidas Adizero Adios Boost 3.0

    這雙鞋是 Adidas Adizero 系列中的旗艦鞋款,訂價是美元 $120 (最近好像漲到 $140?) 不過我幾乎沒買過原價,這雙鞋在美國購物網站上常打折,我的平均購入價大約是 $100,最便宜有買過 $68 的。

    Adios 是西文的「訣別」的意思,而穿上這雙鞋,就是時候跟你的對手說再見了。在 Kipchoge 穿著 Vaporfly 4% 創下紀錄以前,全馬的世界紀錄其實是屬於 Dennis Kimetto 以及 Adios Boost (2.0) 的。 在這裡我沒有比較的意思,這兩雙都是絕對的好鞋,而且能破世界紀錄 Kipchoge 與 Kimetto 本身的因素肯定遠大於鞋子,應該沒有人不服吧?

    在那之後一年多 Adidas 也推出了 Adios Boost 3.0, 而且預計在今年年底 Adios 4.0 會上市。關於 4.0 網路上已經有一些介紹影片,看來是除了 Upper Sole 有點小更動以外,鞋身跟鞋底基本是一致的。這並不是壞事,有時候一雙好鞋我真的寧可你不要輕易動它。當然我也很期待 Adidas 的其他產品線例如 Boston 7, Takumi 以及 SUB2 的研發能量,尤其是用了 Boost Light 的 SUB2 我真心覺得還不錯,但是駕馭得了的人可能比較少,就有點可惜 (這雙下次再聊)

    在 Adidas 贊助我訓練用品之前 (詳見前文),我已經穿了整整 8 雙 Adios Boost (2.0 與 3.0 合計),我幾乎可以篤定要找一個比我穿過更多 Adios 的台灣跑者應該不太容易。我在這款鞋的累積里程,兩代合計已經超過 5000 公里,因此我來寫這篇文,應該比什麼跑 50 公里的鞋測文有說服力。

    ---

    大家都知道 Boost 發泡材質是前幾年 Adidas 主打的避震材料,而在 Adios Boost 這雙鞋上有了很好的發揮。它的特性是透過泡綿般的質地(也就是俗稱的保麗龍)發揮出吸震以及回彈的效果。

    我在穿 Adios 之前的全馬戰鞋是亞瑟士的虎走、之後穿過虎走 Japan. 虎走對我來說是一雙很硬派的鞋子,腳底緩衝偏少,配合超薄的前腳掌,非常貼合而且跟腳,跑 10K 到半馬非常適合。不過對我來說如果當成全馬戰鞋,在 30~35 公里之後,因為缺乏避震造成的腳底衝擊,累積成的不舒服感就會油然而生。虎走 Japan 因為後跟有亞瑟膠的關係,重量雖然增加了,但是避震也大幅提升,這個問題就比較小。

    而 Adios 跟虎走 Japan 的腳感比較相近,但我個人覺得在反應速度上又更出色一點。我跑步的時候滿追求「路感」,也就是不同的平面上我希望能有不同的回饋,這點在 Adios 就做得滿好。全腳掌 Boost 無論是跑在沙土地、瀝青柏油、還是濕滑的木棧道,都可以明顯感覺到不同的回饋。中底的 Torsion 基本上是銜接了前後腳掌分離的配置,加上比較低的重心,這種鞋款相較起來穩定性會比較高,在過彎的時候就有明顯差距。

    以 Men Size US 9 來看,單腳重約 223 克,對全馬競賽鞋來說並不是極致輕量。然而我覺得有一些重量,對於全馬賽事其實是必須。輕量化做到一個程度其實就是在支撐性跟避震上動手腳,而頂尖高手穿得動的,你不一定可以。(例如 Adidas Sub2 單腳只有 155 克,我覺得就不是人人能穿)

    一般來說這雙鞋是推薦給全馬 3.5~3 小時以下的人穿,而比這更慢的推薦比它更重一點、但保護更好的 Adizero Boston 系列。不過我覺得這並非硬限制,就是在穿之前要明白鞋子越輕、所需要的肌力就越高,能先試穿一下還是滿重要的。

    缺點呢?

    很多人說它的中足比較窄,不適合亞洲人的腳型。我個人是習慣鞋子拿大半號然後鞋帶採取 heel lock, 所以這問題對我來說比較不明顯。不過如果真的不適合,可以考慮日本能買到的 Japan Boost 寬楦板,台灣目前還沒有,希望未來有機會在市面上看到。

    另外 Boost 就跟所有的避震系統一樣,衰退問題也的確存在。我個人習慣在 300~400 公里之後,就會把 Adios 從一線比賽鞋退到二線訓練鞋。在 600 公里之後會更進一步只拿來當長跑鞋穿。

    Boost 衰退之後會變硬,如果你覺得回饋已經越來越差、甚至腳掌感到強烈的衝擊感,那就不要考慮了、直接換鞋。一雙 Adios 我平均能穿 800~1000 公里,對於競賽鞋來說已經沒什麼好挑剔了。而一般在賽季中我會同時穿兩雙:一雙比較新、跟一雙比較舊的做輪替。等到舊的需要淘汰的時候就再買一雙新的,不斷循環。

    最後這雙鞋最大的問題,大概是在台灣路跑市場的能見度非常低。我曾經穿著 Adios Boost 3.0 去逛台北 Adidas 直營店 (Don't judge me...我回台灣就帶一雙鞋),結果店員完全認不出來然後推薦我 Ultraboost...當下真的只有沮喪。

    我相信在台灣這雙鞋的潛在市場其實很大,就像很多人 (不下十個!) 跟我推薦去日本樂天買,運來台灣加運費還比台灣訂價低個 30%. 如果有一個更好的入手管道以及合理的價位,相信在台灣路跑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是遲早的事。

    ---

    以上是來自一位剛獲得 Adidas Taiwan 贊助裝備,不過擁有完全自主發文權的小編誠心發文。這雙鞋資料已經多到無可計數,要發之前我還考慮了一下有沒有必要。不過我知道再不發就要被 #adidasrunners 的 hashtags 洗板,那還不如被淹沒之前先喊先贏。

    我一個人的聲音很小,也沒有撼動經營策略的力量。不過我就是真的很喜歡這雙鞋,喜歡到如果能夠發點聲音,趁這個機會讓 Adidas Taiwan 看見台灣跑者的需求,也許他們會對慢跑市場的營銷策略做一些討論。

    台北馬拉松就在眼前了 adidas_tw IG上放了楊俊瀚的照片,搭配上 Slogan: 「我不是在破紀錄,就是在破紀錄的路上。」

    我相信這是一件很正面的事。不過在大家 #有種跟上 以前,如果可以考慮成為跑者們的後勤,讓他們能夠 #有本錢跟上

    那不也很重要嗎?

    (我是不是明天就會被取消贊助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