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洲有多少個國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洲有多少個國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洲有多少個國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產品中有14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089的網紅桃園市議員 簡智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9/28)】 #亞洲矽谷工程與招商 「亞洲·矽谷計畫」是執政黨當前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也是鄭文燦市長每年都會向市民報告的政大市政主軸之一,但最基本的建設,位於青埔的創新研發中心統包工程卻七度流標,於是拆開重新招標,先招設計標,雖然案子以航空城公司負責,但...

 同時也有8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9/28)】 #亞洲矽谷工程與招商 「亞洲·矽谷計畫」是執政黨當前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也是鄭文燦市長每年都會向市民報告的政大市政主軸之一,但最基本的建設,位於青埔的創新研發中心統包工程卻七度流標,於是拆開重新招標,先招設計標,雖然案子以航空城公司負責,但...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8:34:56

美國11月開始放寬對歐洲和他國的旅遊禁令 這是美國對合作夥伴最低限度的尊重 但是開始轉向個人,限制 #未完整接種疫苗 的旅客 #入境 詳細辦法還待這段期間討論,因為有非常多執行面的問題 倒是我們可以超前思考制定疫苗護照時,會遇到所有的問題 因為我們勢必也會遇上這一天 在國際關係平衡上站上一個恰當...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每天德意一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19:03

【#凱派聊德國】 💡這次選戰初期,外交議題卻比平時更邊緣,直至8月份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權,使各國人民更重視自身國家的外交政策,德國也不例外。除了中東及非洲國家外,另一個潛在衝突點就在我們身邊-中國與台灣的關係。大家也多少常聽到,『共機繞台』的新聞,近年來更是頻繁。 📑今天凱派簡短講述台德關係以...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Sis.vintag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1:29:43

New arrivals- #印度製刺繡多用途磁扣 #附贈棉質口罩! 第二彈出發😌 謝謝大家努力的投票跟催票(笑) 這次我們還搶到了新色淺灰喔~ 三種顏色一次滿足! 另外磁扣也有新作品 用途非常廣是她最棒的優點 上次沒有搶到的朋友快快回來呀。 · · · 今天上架這個小可愛 我已經等好久了...

  •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桃園市議員 簡智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17:00:24
    有 53 人按讚

    【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9/28)】

    #亞洲矽谷工程與招商

    「亞洲·矽谷計畫」是執政黨當前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也是鄭文燦市長每年都會向市民報告的政大市政主軸之一,但最基本的建設,位於青埔的創新研發中心統包工程卻七度流標,於是拆開重新招標,先招設計標,雖然案子以航空城公司負責,但面對工程進度延宕,遑論是招商進度?經發局亞洲矽谷計畫的未來有何想法?

    局長說明,台灣的產業對於現代化的科技聚落是有需求的,但規劃、執行難度高,加上近年營建成本上升,都是延宕原因。經費部分,原預算40億的工程經費,在追加預算方面都要經議會審議。

    招商方面,施政報告中列出有七百萬的經費,花在了國內與國外的招商業務,智翔也不希望這些預算花下去,卻只能一再以MOU打腫臉充胖子,今天聽到經發局長解釋這筆預算的招商不僅用於亞洲矽谷與航空城計畫,那就再請會後提出整理報告,詳細說明招商的狀況為何。

    #高雄亞洲新灣區對桃園亞洲矽谷的影響

    關心完亞洲矽谷當下的難題,其次是政策願景的大餅被分食的擔憂,身為桃園的代議士,看到近來中央層級屢次對高雄新灣區發展的宣示,決定挹注大筆預算協助發展,加上中華電信等廠商進駐欲發展5G產業,都不由得對進度緩慢,且產業發展重疊的亞洲矽谷捏把冷汗。

    面對中央宣示挹注110億發展高雄亞洲新灣區,經發局長雖說雞蛋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智翔擔憂的是產業的需求面、地域性、資源分配等考量,同一家企業若要投資5G產業,勢必會在亞洲新灣區與亞洲矽谷中去評估抉擇。

    若亞洲矽谷與亞洲新灣區面臨不可避免的競爭,未來在發展上,有沒有轉型的可能?局長則重申,產業鏈的移轉不是一蹴可幾,仍對桃園亞洲矽谷的發展有信心,智翔只能再次提醒,國家資源有限,在國家重大發展的路徑上,面對產業發展相同的對手,亞洲矽谷的建設實在沒有本錢一拖再拖,即使一再延宕,也要及早準備轉型備案,否則亞洲矽谷終淪為南柯一夢。

    #桃園囤房稅是否重啟提案修正

    近來的熱門議題,為台南市政府終於願意提案修正房屋稅,採分級課徵,一改過去統一對非自用住宅以最低1.5%課徵,預計修正為持有5戶以下,每戶按2.4%課徵;6戶以上,每戶按3.6%課徵。

    討論問題前,我們再檢視一項事實數據,根據經濟日報最新的六都空屋率排行,台南13.8%、桃園13.29%,分佔六都前兩名。過去地方稅務局也曾表態,以桃園非自住房屋多屋族(4戶以上)非自住僅有17,640戶(比率為1.68%)為由,稱囤房現象不明顯。

    但智翔認為,多屋族的比例不應作為囤房現象的唯一依據,否則就跟空屋率兜不起來,數據並陳的結果顯示,多屋族比例不高,卻可能擁有大量的非自住空屋,針對真正的囤房大戶來修正分級稅率,也是智翔與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主張。

    智翔在此除了建議地方稅務局,在檢視囤房問題時應在參考更多客觀資訊外,也能再次討論是否針對囤房大戶來修正房屋稅率,將現行的非自住2.4%改採分級課徵,當然戶數、%數要提高多少可以再討論;同時智翔也再次主張,對出租者課以輕稅,且積極售屋的建商可給予寬限期,希望能藉由這次台南市政府的積極作為,也帶動桃園再次省思居住正義的問題。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xSS-LEyY9bE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9:27:07
    有 187 人按讚

    譚新強:不要誤信金融危機是好事!
    文章日期:2021年9月24日

    【明報專訊】約5年前,我已開始提醒中國經濟有「四大危企」,都是萬億債務級企業,且大膽直接說出了名字:萬達、安邦、海航、恒大。其實增長太快,且債台高築的企業當然遠不止此四家,但這些都是較多海外投資者熟悉的民企,幾位老闆(和家人)都曾叱咤一時,甚至曾位列首富,經常穿梭於金融和娛樂版新聞。

    提出「四大危企」後不久,其中三家就陸續出現問題。萬達的問題最輕鬆,只需減肥瘦身,賣出大量資產(但累了富力),即能勉強活存下來。安邦可能是四家中最虛的,所以下場亦最慘,整家企業幾乎完全消失(包括老闆),剩下來的業務,收歸國有;最厲害的是安邦一案,可說間接使保監與銀監會重新合併起來。海航的結局,可算在安邦與萬達之間,接近全面破產,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但部分核心業務如海南航空,仍在正常運作。

    料恒大結局接近海航安邦

    從前我每月回內地公幹,在不少公開場合我都提到此「四大危企」論。我一般都會「自嘲」預視能力有限,四家只能猜中三家,非常佩服恒大,竟能一直屹立不倒!但要來的始終是要來的,近日中國經濟正頗急速放緩,同時銀行正在收緊按揭,導致恒大財務狀况急速惡化。估計恒大總債務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單是海外美元債已200多億美元,佔整個亞洲企業高息債約10%,所以近日引起全球投資者關注,連美國股市都受到些微影響。

    恒大絕非大到不能倒,反而是大到必須倒。國際傳媒不斷以雷曼與LTCM作比喻,雷曼當然代表嚴重性足可引發全球金融海嘯,LTCM稍為好一點,只導致短暫恐懼,但無長期傷害。其實LTCM危機反而迫退了索羅斯等對亞洲經濟的襲擊,間接幫了整個亞洲。

    恒大是一家純粹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除海外債之外,與國際金融系統的關連極少,怎能與雷曼以至LTCM相比。較適當的比較,應該是其他三家中國危企。恒大情况肯定遠比萬達嚴重,我相信結局將較接近海航和安邦。近日已有傳聞政府將介入處理恒大重組,必將出售大量資產,跟債權人展開談判,拆為數家公司,最後甚至收歸國有。

    我非常贊成處理恒大和其他槓桿過高的企業,打破財富產品剛兌的道德風險問題,更是我多年來一直呼籲的正確行動。但我仍然非常擔心兩件事,第一,我已多次苦口婆心提醒過,即使很多過去一年出台的政策,包括處理華融、恒大等這些高危企業,整頓教育、遊戲、電商,以及所有互聯綱平台企業的所謂壟斷性和數據權利問題,都有一定道理,共同富裕更當然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美好目標。但關鍵問題是時間點和速度,是否與因防疫封關,加上受到過去幾年美國針對中國的無理霸道政策,因而不幸墮入圍城受困心態?有否足夠周詳考慮這些幾乎同一時間出台的政策,對中國經濟和未來發展的影響。只恒大一事,按高盛分析,最差情况已可拖慢中國GDP的4.1%!我相信不會出現最壞情况,但即使只拖慢1%,已非常嚴重。除此之外,當然也必須全面考慮到這些種種政策,對國際投資、貿易、外交、國家形象,以至世界安全等的影響。

    「去英語教育」反智 對中國極大傷害

    我擔心的第二件事,亦是受到西方民粹和甚至種族主義抬頭所影響,受到無理欺壓,無可避免地令到中國的民粹也高漲起來,導致某些思想變得情緒化,甚至開始非理性。

    近日留意到中國有人推崇「去英語教育」,如落實,此舉極度反智,可為中國帶來極大傷害。中國當然應該繼續推廣中文成為一種國際語言(也應推廣人民幣),但絕不可放棄提升中國人的英語水平。當然接受英語教育會對思想有一定影響,但這是值得的,因為喜歡與否,英文已經是國際溝通的最主要語言,包括科學界、商界和外交界等等,是一件不需爭拗的事實。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中國需要的是更了解全世界,也更需要世界各國和人民了解中國,而英文就是必須的溝通工具!

    此外,我亦發現不少中國人,詫異地和危險地,竟然極端到歡迎爆發股災(已出現),甚至歡迎金融危機(幸而尚未出現),認為這些是好事!我嘗試理解他們的歪理,然後解釋一下謬誤之處。

    「自我刺破股市泡沫」說法 令人啼笑皆非

    1. 有此類人天真地以為美國股市只是一個巨型泡沫,即將全面爆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所以中國應提早自行刺破股市泡沫,逆方向收緊貨幣政策,並關緊外管和資本帳窗戶,實為最明智之舉!

    不幸此想法幾乎全部錯誤,美國股市雖不算便宜,即將開始Taper QE亦是真的,但美國經濟仍然強勁,Delta wave亦已逐漸過去,過度性通脹也上升了不少,但10年國債息率仍處極低水平,徘徊在1.3厘至1.5厘之間。美國企業盈利增長仍非常強勁(部分受惠於中國科技龍頭已幾已放棄全球競爭,Tiktok或是唯一例外),今年標指的巿盈率更將由約24倍降至頗合理的21倍。

    自我剌破中國股市泡沫之說更令人啼笑皆非。在今次股災前,恒指的巿盈率已是可憐的13倍不到,經此一役,愈來愈多國際投資者真的認為中國已變為「uninvestable」,現在巿盈率更跌至悲哀的10倍!過去20年,中國經濟以雙位數的名義GDP高速發展,但奇蹟地中國的A、B、H等所有股市,竟全部遠遠落後。

    2. 亦有不少人錯誤地以為金融代表所謂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無關,所以可能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甚至可能對實體經濟有點幫助!這是瘋狂,完全不懂經濟的想法,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當然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如出現金融危機,必帶來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反之,如資本市場有較佳長期表現,中國企業融資成本必將較低,當然對中國發展有幫助,更有利於分散過度集中於銀行的風險。

    除此之外,中國也有過億股民(如市場較好,當然更多),這亦是一個達到共同富裕的好方法!

    某程度上,我贊同美國經濟走往另一極端,確有點過度金融化,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不止財富集中於華爾街,太多的學霸精英亦被金融行業吸引。但全球金融危機後,大量人才摒棄金融,改投高科技,最有錢的富豪都已變為高科技的創業家。再次提醒一句,各種互聯網服務,既包含商業模式創新,但即使只是突然被貶低的「賣白菜」電商和物流企業,都需要複雜的雲端、軟件技術和linear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高級數學,絕對是如假包換的高科技!

    3. 更驚人的是有些人竟然以為中國股災,摧毁了過萬億美元的財富,尤其針對海外上市的所謂「中概股」,是天大好事,因為不少蒙受損失的是「邪惡」、不安好心,企圖傷害中國的國際投資者!這種想法完全暴露出病態式paranoia(偏執狂),非常錯誤和危險。

    首先,這做法是經典的「cut off the nose to spite the face」(害人終害己),即使中國市場有不少國際投資者,但大部分仍是中國人的錢啊!况且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國際投資者,包括那些PE和VC,投資目的都是純粹賺錢,而非干預中國內政。

    我明白中國永遠相信本土工程,過去40年,即使建造了不少鬼城和大白象工程,不少投資者焦頭爛額,但那些樓房、電廠和鐵路是拿不走的,一切損失,都只是金融遊戲,中國仍是最大贏家。但千萬不可以此歪理為國策,因為如蓄意這樣做,豈不是變成騙局,有辱中國泱泱大國之國體!此做法不止損害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給予本來已偏頗的西方傳媒更多攻擊中國的彈藥,更大大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最終甚至提升戰爭的風險!

    4. 部分人的另一誤解是金融危機幾乎是一種「贖罪」的清洗過程。尤其QE氾濫十多年,確造成各種嚴重不良和不公後果,包括拉濶貧富懸殊,和間接引致全球各地的社會動亂,包括香港和美國!此說法不無道理,但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過度印鈔固然有很多後遺症,但如像亞洲金融風暴後,按照當年IMF代表西方列強的說法,問題源於各國過度揮霍和貪腐,所以必須勒緊褲頭,以緊縮財政開支來「贖罪」。但緊縮政策的後遺症比QE更嚴重,帶來6年多的通縮和經濟衰退,多個政府倒台,無數企業和個人破產,甚至不少人走上自殺的悲哀絕路!

    須創完整經濟發展理論 政策應續實務為先

    QE確令到很多人憤怒,上街示威甚或暴動,但似乎至今沒有一個政府倒台,可能因為沒有多少人真的肚餓和感覺真正的絕望。當然QE這個遊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的,先決條件是貨幣的話語權,和更重要的接近全面傳媒控制權。這才是數據年代的最重要殺手鐧。

    總括來說,批評西方經濟制度容易,我也同意最適合未來全人類和地球的經濟制度,極可能較接近社會主義,但定必仍需配合大量更新的科學知識,尤其氣候變化,以及運用更多最新資訊科技。在中國仍未創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經濟發展理論前(包括一些方程式和模型),所有政策必須繼續以實務為先!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07:37:15
    有 236 人按讚

    美國11月開始放寬對歐洲和他國的旅遊禁令
    這是美國對合作夥伴最低限度的尊重
    但是開始轉向個人,限制 #未完整接種疫苗 的旅客 #入境
    詳細辦法還待這段期間討論,因為有非常多執行面的問題

    倒是我們可以超前思考制定疫苗護照時,會遇到所有的問題

    因為我們勢必也會遇上這一天
    在國際關係平衡上站上一個恰當的回應位置

    當每個國家國內二劑施打率達到差不多檔次時
    零星案例(假設不會有新變異株讓疫苗徹底失效)進入社區傳播效果有限
    代表我們會來考期末考,讓社區承受一定風險

    我們不可能再讓入境者一率隔離檢疫
    犧牲旅遊經濟以及長期耗費大量追蹤檢疫的醫護人員
    終有會讓完整接種者直接入境的一天
    而且這不會是未來太久之後的事

    另外就是太多狀況,我們要怎麼應對
    像是不在境內許可疫苗名單
    美國有這問題,我們當然也有
    (AZ我想應該沒有問題,連白宮顧問佛奇醫師都發言將會允許)

    在台灣主流有疑義的疫苗,我們會怎麼處理?
    科興國藥等滅活疫苗按照原國家完整接種者
    據說在美國泰國會要求補打mRNA疫苗
    但是科興國藥也受到WHO認證,我們要怎麼處理?

    國際政治壓力的疫苗
    像是俄羅斯人造衛星五號完整接種者
    但是通過俄羅斯人造衛星五號,會不會引起像是美國的反感?

    還有一些依照該國規定不能完整接種之族群
    依照英國只接種一劑之青少年
    或依照許多國家可能未能接種之孩童
    或是已經註記有免疫缺陷,不管打多少抗體都不夠的族群
    他們要入境旅遊要怎麼辦?

    以及非典型的完整接種者
    像是混打,又要怎麼認定

    還有一些互相的問題
    有些國家還不認識高端的
    他們如果有經過溝通仍擋到高端接種者
    我們該怎麼來回應?
    這不會只有台灣的問題
    如果是施打日本鹽野義疫苗、印度國產疫苗
    日本印度也都會遇上這些問題
    我們到時候就會像是設各國經濟文化辦事處一樣
    需要帶著資料去各個國家一個個談出來

    還有最重要的問題是,不像之前抗體護照的概念
    現在並不鼓勵施打疫苗後採檢抗體
    因為我們所驗到的SARS-CoV-2-IgG,本身是IgG抗體的集合體
    但是是不是被認為真的有效的中和抗體
    或是不能有效評估出額外的細胞免疫,而低估受試者當下的保護力
    也目前未有客觀抗體閥值可以當參考
    (AZ和mRNA疫苗閥值明顯不同,相同保護力所需抗體濃度不同,無法一概而論)
    抗體護照作為額外解決方案,可能還要保守一點

    這是未來都會遇上的問題
    美國大概會為這些以上問題
    光光只是來回旅客旅遊(單程入境像是求學者,會有補打疫苗措施)
    內部專家會吵了一整整10月
    困難程度就會相當高,大家都在看美國會怎麼做

    我們也應該要先想想我們會怎麼做,達到對個人公允與恢復亞洲旅遊節點的定位

    圖取自美國專欄媒體Atlantic

  •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7:00:14

    【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地方稅務局(9/28)】

    #亞洲矽谷工程與招商

    「亞洲·矽谷計畫」是執政黨當前的重大國家發展政策,也是鄭文燦市長每年都會向市民報告的政大市政主軸之一,但最基本的建設,位於青埔的創新研發中心統包工程卻七度流標,於是拆開重新招標,先招設計標,雖然案子以航空城公司負責,但面對工程進度延宕,遑論是招商進度?經發局亞洲矽谷計畫的未來有何想法?

    局長說明,台灣的產業對於現代化的科技聚落是有需求的,但規劃、執行難度高,加上近年營建成本上升,都是延宕原因。經費部分,原預算40億的工程經費,在追加預算方面都要經議會審議。

    招商方面,施政報告中列出有七百萬的經費,花在了國內與國外的招商業務,智翔也不希望這些預算花下去,卻只能一再以MOU打腫臉充胖子,今天聽到經發局長解釋這筆預算的招商不僅用於亞洲矽谷與航空城計畫,那就再請會後提出整理報告,詳細說明招商的狀況為何。

    #高雄亞洲新灣區對桃園亞洲矽谷的影響

    關心完亞洲矽谷當下的難題,其次是政策願景的大餅被分食的擔憂,身為桃園的代議士,看到近來中央層級屢次對高雄新灣區發展的宣示,決定挹注大筆預算協助發展,加上中華電信等廠商進駐欲發展5G產業,都不由得對進度緩慢,且產業發展重疊的亞洲矽谷捏把冷汗。

    面對中央宣示挹注110億發展高雄亞洲新灣區,經發局長雖說雞蛋不會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智翔擔憂的是產業的需求面、地域性、資源分配等考量,同一家企業若要投資5G產業,勢必會在亞洲新灣區與亞洲矽谷中去評估抉擇。

    若亞洲矽谷與亞洲新灣區面臨不可避免的競爭,未來在發展上,有沒有轉型的可能?局長則重申,產業鏈的移轉不是一蹴可幾,仍對桃園亞洲矽谷的發展有信心,智翔只能再次提醒,國家資源有限,在國家重大發展的路徑上,面對產業發展相同的對手,亞洲矽谷的建設實在沒有本錢一拖再拖,即使一再延宕,也要及早準備轉型備案,否則亞洲矽谷終淪為南柯一夢。

    #桃園囤房稅是否重啟提案修正

    近來的熱門議題,為台南市政府終於願意提案修正房屋稅,採分級課徵,一改過去統一對非自用住宅以最低1.5%課徵,預計修正為持有5戶以下,每戶按2.4%課徵;6戶以上,每戶按3.6%課徵。

    討論問題前,我們再檢視一項事實數據,根據經濟日報最新的六都空屋率排行,台南13.8%、桃園13.29%,分佔六都前兩名。過去地方稅務局也曾表態,以桃園非自住房屋多屋族(4戶以上)非自住僅有17,640戶(比率為1.68%)為由,稱囤房現象不明顯。

    但智翔認為,多屋族的比例不應作為囤房現象的唯一依據,否則就跟空屋率兜不起來,數據並陳的結果顯示,多屋族比例不高,卻可能擁有大量的非自住空屋,針對真正的囤房大戶來修正分級稅率,也是智翔與時代力量一直以來的主張。

    智翔在此除了建議地方稅務局,在檢視囤房問題時應在參考更多客觀資訊外,也能再次討論是否針對囤房大戶來修正房屋稅率,將現行的非自住2.4%改採分級課徵,當然戶數、%數要提高多少可以再討論;同時智翔也再次主張,對出租者課以輕稅,且積極售屋的建商可給予寬限期,希望能藉由這次台南市政府的積極作為,也帶動桃園再次省思居住正義的問題。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xSS-LEyY9bE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23 20:30:04

    #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轉世 #外星人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上兩集我們有提到前兩集我們講到類人族外星人,
    以及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這兩種。
    其實還有另外幾種,只是如果前兩集就提到,怕你們無法吸收。
    如果大家還沒看過前兩集,
    可以點擊你的右上角先去看了再來看這集
    今天我們將會提到「半人族外星人」與「透明人」,
    完整的名稱為「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
    首先,我們回顧有哪些種族,以及對應的天體。

    人族—地球人
    類人族外星人—金星人、火星人、太陽人、昴宿星人、大角星人、
    天琴星人、天狼星人、仙女星人
    爬蟲族外星人—獵戶星人、天龍星人、澤塔星人、月球人

    接著,我們講「半人族外星人」。
    這個就會把大家帶入歐洲神話與中國神話的世界了。
    在中國神話裡,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以下這些神話人物:
    女媧—女媧是類人族的上半身,以及大蛇(蟒蛇)的下半身。
    她就是其中一個「半人族外星人」。

    女媧造人、女媧補天,這些都是有關她的神話故事。
    上一集提過,地球、金星、火星是星球;
    昴宿星、大角星、天琴星、天狼星則是星團;
    仙女星則是星系,是最大的天體。
    而仙女星人處於7~9次元的狀態。
    雖然上一集講到仙女星人是「類人族外星人」,
    但是仙女星系這麼龐大,其實也居住著不少「半人族外星人」。
    其中,女媧就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關於造人,天琴星人是最擅長以超高科技基因工程
    「創造」人族的光明勢力外星人。
    然而女媧所居住的仙女星系,這些光明勢力外星人
    一樣能使用超高科技基因工程「創造」中國遠古時代的人族,
    當時的地球人有8成是處於4次元的狀態,有2成是處於5次元的狀態。
    這裡留個伏筆,其實當時的中國遠古時代的人族,
    是「雷姆利亞文明」當中,雷姆利亞人的後代。
    Lemuria 雷姆利亞 Lemuria意思是:
    他們來自火星,昴宿星和天狼星,是傳說中的史前超文明大陸,
    雷姆利亞也稱之為Mo,就是motherland的mo,
    據說是人類的起源地,島上充滿美麗的現在已絕種的動植物。
    那為何一夜之間消失呢?
    它可能是發生某種天災(例如海嘯)或是地塊變動而淹沒了,
    或是分散到整個太平洋區,其中可能就是復活島,大溪地,
    夏威夷和薩摩亞等等的島嶼。
    但是很多考古學家堅信它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是和亞特蘭提斯有很多類似的超文明。

    簡單來說,現在的亞洲人,
    有9成就是雷姆利亞人轉世的,當然也有1成例外。
    相對的,現在的歐洲人、美洲人、澳洲人,
    有9成就是亞特蘭提斯人轉世的。
    所以你們可以看見,東方人的長相、輪廓、外觀、性格、習性,
    與西方人的長相、輪廓、外觀、性格、習性,兩者相差很大;
    其實就是因為兩方人前前世來自不同的古文明,在不同的文明大陸上生存。
    伏羲—伏羲是類人族的上半身,以及大蛇(蟒蛇)的下半身。
    華人世界常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在中國古書《尚書·序》、《帝王世紀》裡
    記載著5000年以前,三皇五帝開創了中國的最初文明
    (被歷史書籍歸類為夏朝之前的『傳說時代』)
    伏羲、神農與黃帝,就是三皇,各自在中國不同地帶,
    建立了不同文化和文明。
    在中國古書中,記載著,伏羲是女媧的哥哥,他倆是兄妹關係。
    所以,伏羲跟女媧一樣,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神農—神農是類人族外星人,
    特別的是,他能「透視」自己的「身體各器官」。
    這就是他擁有的「超感知能力」(超能力)。
    他以這個特異功能,嚐了百草,所以對各種藥草、植物,
    非常熟悉它們的功能、用處、五行屬性與副作用。
    不僅如此,由於熟悉各種植物,他帶領著人們開始了「農耕」的文明。
    神農也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

    黃帝—黃帝是類人族外星人,
    他與炎帝一同斬殺了蚩尤,開創了華夏文明。
    蚩尤是「半人族外星人」,上半身是人族,雙腳是牛蹄;
    特別的是,牠有四隻眼睛、六雙手臂、八根手指。
    因此,黃帝也是處於8次元的狀態,屬於光明勢力。
    而蚩尤則是處於7次元的狀態,屬於黑暗勢力。
    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在其他國家的傳說中,
    都有出現過牛頭牛身的怪物呢?例如好像在希臘神話裡面的,
    或是更早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也有出現過。
    大家有沒有看過三眼神童這本漫畫嗎?
    裡面有個很大膽的假設,就是遠古的神話裡面出現的都是外星人,
    在很多神話裡面的神,都有三隻眼睛或多只眼睛,
    其實只要是擁有三隻眼睛或更多眼睛的「遠古外星人」,
    都是100萬年前,「根達那文明」的後代或轉世的。
    「根達那文明」是100萬年前存在於地球上的古文明;
    當時根達那大陸的國王,非常有智慧,花了1000年的時間,
    終於將「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原動力」提取出來,變成令全國各地,
    通通都佈滿了「藤蔓」樣式的「遠古超高科技」,
    這些「藤蔓」能將「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原動力」
    變成類似「亞特蘭提斯水晶的效力」一般,
    能夠令超高科技遍佈全國各地各戶。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當時的科技,
    比「亞特蘭提斯文明」的科技還要先進相當多。
    根達那文明的男性,每一個人都擁有三隻眼;
    每個族群的男性,具有的「超感知能力」都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族群擅於用第三隻眼「透視」,
    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預知未來」,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醫療」
    有的族群用第三隻眼「射出雷射」(擅於戰鬥),
    有的族群擅於用第三隻眼「設立結界和防護罩」(擅於防禦)……。

    下一集我們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的介紹。
    是不是看到很過癮呢?如果大家喜歡這些主題,
    記得訂閱賢賢的奇異世界,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裡面尋找答案,Bye Bye

  • 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05 16:30:00

    |工作時數|香港人每周平均工作42小時全球第7高 邊度打工最血汗邊度最嘆 即看各國工時排行榜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9年發表的全球調查報告中,每位僱員全年平均工時為1,726小時,即每周平均工時約33小時。疫情衍生居家工作,不分晝夜的工作訊息,你每天的工時又有多少?

    歐洲人最Work-life Balance
    頭5位全球最佳Work-life Balance的國家,全位於歐洲:丹麥、挪威、德國、荷蘭及瑞典。而丹麥人民更是每周工作26.5小時,每天睡眠時間有7小時25分鐘,數據沒有包括工餘的時間,實在令人羨慕;而全球勞動過度的頭5個國家,全位於亞洲,香港榜上有名,香港人平均每周工時42小時,還有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當中日本人平均只得6小時18分鐘睡眠,卻每周工作上31.6小時。

    多勞未必多得
    資料顯示新加坡全年工作2,324小時,人均GDP(國家生產值)達102.74K美元;瑞士全年工時1,557小時,其人均GDP就可達至75.88K美元,看似工作時數與人均GDP成正比關係。不過以日本為例全年工作長達1,644小時、睡眠時間少,人均GDP就只有44.59K美元。香港人較日本多38分鐘睡眠時間,人均GDP亦比日本多18.25K美元,但與歐洲人比較,我們還是多勞少得的一群。而且亞洲地區更面對不少工時過長的社會問題,如日本一年可近1,500單「過勞死」過案,南韓亦因為過度勞動而影響出生人口。

    放假非理所當然
    如果你曾經跟外國公司合作,就會發現歐洲公司特別多假期,當地大部份國家都立法,公司必須提供不少於20天年假,部份更提高至25天,甚至超過30天,實在令香港人又羨又妒;不過美國勞工情況不比香港好,沒有有關年假、帶薪休假的法例,更沒為每周最長工時的立法,平均23%美國人沒有帶薪假期,遠低於世界其他富裕經濟體的標準。

    工時少,世界更進步
    疫情中,人人工作大受影響,按統計全球平均工時少了8%,或許是時候深思工時跟經濟的關係。法國就為保障僱員,近年再次更新勞工法,包括僱員於辦工時間以外,不用處理工作上的電郵、電話等等,部份企業更會截斷電郵網絡。各國都期待疫後經濟重啟,實在要深思方向,非多勞多得,應尋求一個更佳的生活工作環境。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工作時數 #歐洲 #南韓 #法國 #新加坡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