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Anita Chen 陳巧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

  • 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1:00:33
    有 153 人按讚

    【芬蘭「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 不只是在家上網課這麼簡單 】

    #文長慎入

    這篇文章近8千字,有點長,發表於《上海教育》雜誌5月刊。本身我的全職工作是在教育現場,中文寫作其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想分享芬蘭教育現場經驗。一個月前的邀稿,幾次的視訊討論和政策解析,我大部分用口語敘述,文丹主筆,竟然有八千字,我也驚嘆文丹強大的文字力量。

    寫作此文時,正值芬蘭中小學開展遠程教育的第四周。我們梳理了這四周內芬蘭如何起步做在線教育的戰略部署,從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展開。希望這一套「起步動作」能對中國教育者有借鑒義。

    2020年3月16日,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 )宣佈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關閉所有公共場所,關閉邊境,關閉學校。

    消息一出,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運作模式。就教育而言,從孩子到大學生,全部需要在線上課,這對哪怕是全球素質最高的芬蘭教師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對芬蘭基礎教育而言,傳統網課與它背道而馳。」赫爾辛基大學附屬學校的教師首先站出來質疑,讓小學生天天在家上網課的荒謬。

    為什麼芬蘭教師是這個反應?

    因為傳統網課,特別是教師一言堂式的網課,它的核心是知識傳授。它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地位,是主導者;把學生放在聽從的地位,是被動接受者。

    而芬蘭基礎教育之所以在21世紀領跑全球,是它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是知識的創造者和體驗者,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個過程不僅看重知識學習,同樣看重學習過程、學習體驗以及在過程中發展出來的軟實力。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要走傳統網課的路線,那它就變成只看重知識傳播的網上課程。與其他國家的教育無異。

    如果芬蘭遠程教育,走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路線,那它仍然保留了自己的優勢和本質。堅持自己的本色,或許在未來的遠程教育領域,仍然能夠獨樹一幟。

    疫情之下,芬蘭學校和教師被逼到了選擇的十字路口。

    到底怎麼走?本文兩位作者作為芬蘭教育界的親歷者,試從芬蘭「停課不停學」政策的頂層設計、具體措施、線上教學現場、家校協作這四個方面逐一分析,揭開芬蘭給遠程教育下了怎樣的定義。

    【分層部署的頂層設計】

    隨著芬蘭國家總理桑娜·馬林對全國防疫措施的部署,作為教育政策執行者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3月16日當天就發文部署全國教師如何開展遠程教育。可謂非常及時。

    一起來看這些措施:

    1)3月18日起,關閉所有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全部進行遠程教育;
    2)幼兒園和學前班繼續開放,但鼓勵家長能在家帶娃就不要送去;
    3)1-3年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4)義務教育十年級學生可以正常上課;
    5)特殊教育的孩子可以正常上課;
    6)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可以上課。

    可以看出,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不是一刀切,不是整齊劃一僅一個動作。他們依然是把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長遠利益放在首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應對。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套「組合拳」如何解決不同群體的需求:

    第一大群體:要畢業的高三學生,政府緊急處理春季高考。芬蘭之所以選在3月16號這個時間點官宣,是因為此時芬蘭春季高考已經提前被壓縮進入尾聲,不提前進入停課、封城、封國,是不能讓疫情耽誤這屆高三學生畢業和今年大學錄取。

    芬蘭一年有兩次高考:一次是3月份的春季高考,一次是9月份的秋季高考。歷年,每到二月初的時候,芬蘭高三學生已經結課,接下來是長長的假期,同時也是長長的備考期,所有學生回家自學、備考。他們可以參加3月份的春季高考,如果覺得自己沒準備好,可以參加9月份的秋季高考。

    與中國高考不同,芬蘭考生一次只考一門,但是一門要持續考6個小時。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3點。考生帶著午飯坐在考場里,可以在考場吃飯,邊吃邊考,度過「漫長」的一天。

    另外一點與中國不同的是,芬蘭高考一共四門。除了母語(芬蘭官方語言是芬蘭和瑞典語)必考之外,其餘三門,學生可以自由挑選。其餘三門的選擇,非常豐富:有第二官方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倫理學、生理衛生、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20多門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預期的大學專業方向,選擇高考的考試科目。

    定下考試科目後,並不像中國那樣一天考兩門,集中三天完成。芬蘭的做法是:這20多門課,每天只安排一個科目。這樣學生是隔幾天考一門,每個人結束高考的時間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芬蘭高考一考就是一個多月的原因。

    疫情之下,芬蘭政府果斷決策,將高考流程壓縮。由之前的一個月左右壓縮到2周內完成。

    第二大群體: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遠程教育,要讓他們可以繼續上學。從國家層面看,芬蘭政府在做決策時真的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於是安排不適合遠程教育的孩子可以繼續上課。這些群體包括:1)幼兒園和學前班的孩子;2)小學1-3年級的孩子;3)特殊教育的孩子;4)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以及5)義務教育的十年級的孩子。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一天的屏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那幼兒園可以照常上課,這樣醫護人員的孩子也有地方可以上學。同時也給家長自主權、選擇權,幼兒園照開,來不來讓家長決定。這背後還有一個考慮,是芬蘭幼兒園內是按小組分班,0-3歲師生配比是1:4,3-5歲師生配比是1:8,教室內人員聚集人數相對較少。

    再看小學1-3年的孩子。他們平時只上半天課,每天基本12點、1點左右放學,下午半天要麼是學校托管,要麼去興趣班。平時他們上課可能連課本都沒有,因為一些芬蘭學校不給低年級的孩子發課本,他們覺得這一學段的重點是學生習慣和品格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鼓勵孩子社會化學習,而課本不是學習的必需品。這些孩子很難適應一夜之間所有科目都搬上了屏幕。

    再比如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是那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對資源的要求很高,在家裡很難操作。也可能是需要芬蘭語課程的移民孩子,他們剛來芬蘭,平時所在學校會給這些孩子安排特殊的語言班,幫助他們融入。現在他們連芬蘭語都聽不懂,怎麼讓芬蘭教師給他們在線上課。

    需要指出的是,芬蘭政府讓這些孩子可以正常去上學,並不是鼓勵家長這麼做。為了安全和健康,當局是希望家長有條件的話就讓孩子在家學習,沒條件的話也讓孩子有學校可去。這無疑給了家長很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

    芬蘭政府在做的,是在維護每個孩子受教育權前提下,站在好的教育視角下做決策。至於家長在健康權和教育權中間怎麼選,政府完全是把這個決策權給了家長。

    第三大群體:讓適合遠程教育的學生「雲上學」。這樣從四年級起,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全部「停課不停學」。

    可貴的是,芬蘭教育領導者給一線教師和學生兩天時間準備。政策出來後,不是立即執行,而是讓教師和孩子有個過渡,比如給學生配備電子設備,讓學生把學校里的課本、學習用品帶回來;也讓老師有一定時間熟悉線上操作,並跟學生當面講清楚遠程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項。

    下面,具體介紹芬蘭如何部署遠程教育措施。

    【芬蘭遠程教育的部署措施】

    相較於學校教育,遠程只是物理空間上的轉變。這是芬蘭開展遠程教育的核心原則。

    如果芬蘭在遠程教育中丟失了自己的教育優勢——比如教育公平、學生的自主權、學會學習、關注學生幸福感、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等要素,而僅僅是一股腦兒學習大量知識,那「所謂第一」的頭銜便保不住。

    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芬蘭教育就是從以上這幾方面著手,確保孩子在家上網課不只是聽聽知識點這麼簡單,而是更看重非知識性教學的部署和支持,以確保基礎教育繼續在線上做到公平、高質、關注弱勢學生及學生的整體發展。以下幾個角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芬蘭政府的著手點:

    首先,學習材料。芬蘭政府第一時間規定所有基礎教育的教科書、其他學習材料和工具必須對學生免費。因為基礎教育是免費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無論學生在哪裡,必須讓學生公平獲得學習資源。比如出版社提供免費的電子課本、科技公司提供免費的學習平台和內容。

    其次,教學設備。相對於其他國家,芬蘭在遠程教育方面有一定優勢。比如全國性的硬件設備完善,網絡普及率很高。在2010年7月1日,芬蘭已經將上網列為基本人權,明文規定最低上網速度。芬蘭已有約95%人口可以上網,屬全球互聯網最普及的國家之一。

    「雲上學」同樣給芬蘭教育帶來挑戰。這麼多年來,芬蘭教育一直在做的努力是不問學生出身,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到一樣高質量的教育。現在孩子要呆在家裡上課,勢必強化家庭經濟背景對孩子學業成績的作用。比如,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沒有設備可用。據2018年的調查,平均每個芬蘭家庭里有3個以上可以連結網絡的電子設備。由於爸媽也要在家「雲辦公」,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設備遠遠不夠用。

    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平等的「停課不停學」,芬蘭政府帶頭解決孩子的電子設備:

    先是要求學校的電子設備外借,允許學生帶回家用。芬蘭一決定停課,學校立即和家長聯繫,調查多少家庭需要電子設備,學校馬上出借電子設備和充電器。

    芬蘭總統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呼籲科技公司捐出不用的電子設備,給基礎教育的孩子用。

    緊接著,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官方發文:請求公司將不必要的計算機捐贈給青少年進行遠程學習。

    目標只有一個:所有芬蘭孩子可以平等接受在線教育。

    此外,對於孩子是否可以使用手機上課,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也做了規定。15歲以下的孩子,由監護人決定孩子是使用他們的移動設備還是家中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15歲以上的人基本上可以自己決定,是使用移動設備還是家用其他設備進行遠程學習。

    學習材料和設備都有了,接下來就是教師在線怎麼教。所幸,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芬蘭的另一大優勢,他們能相對快速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第三,在線教學方法。如上所述,在應對遠程教育的教學時,芬蘭的定位並不是將教師轉變為18線的「播主」,因為那樣更多是在傳播知識。在芬蘭教育政策者看來,屏幕之外的學生能力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因而,在應對遠程教育時,芬蘭這邊更像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從給學生自主權、組織小組合作、強化學生評估方式等等各個方面入手。出台的政策指導具體如下——

    用小組合作開展在線教育,培養學生技能。芬蘭學生在一天和一周中,所在的在線小組可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教師用異質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結隊:一方面鼓勵學生開展同伴學習,在群組中雲互動、共享信息、實時通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溝通、協作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用差異化教學開展在線個性教育和輔導。芬蘭教育部門繼續鼓勵教師在可能情況下,把學生的特殊需求放在日常交流、工作安排和遠程教學中。比如在線個性化輔導、獨立的作業等等。

    用獨立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權。在進入遠程教育的前兩周內,芬蘭並沒有急著讓教師成為「18線主播」,而是通過家校互通系統(Wilma)用文字、語音方式給學生佈置作業,讓學生適應在家獨立學習,這其實是在保護學生在學校培養出來的自主權。老師把任務發給學生,至於學生什麼時間做、用什麼方法做,學生自己可以選擇,並不是讓所有學生統一時間盯著屏幕。

    用反饋和評估帶動在線教學。在芬蘭學校有個說法:「反饋是給孩子的禮物。」意思是說,在日常教學中芬蘭教師很喜歡給孩子及時反饋和過程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挑戰困難、給出改進意見。用反饋代替考試,用評估學習過程代替評價學生,這是芬蘭教育的閃光點,即使轉移線上也沒有丟掉。

    另外,芬蘭政府考慮到在特殊情況面前,在線教育可能偏離《基礎教育法》中規定的課時數和教學量。所以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給出的指導意見是:教學量和課時數可以減化,但是教學、學習和評估必須以課綱中設定的橫貫能力目標為導向。知識可以少學,但能力培養不能停。

    以上這些做法,是要打破遠程教育「以資源為中心」開展教學,停留在蒐集、閱讀各種資料或是在不同平台切換的模式,芬蘭要做的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讓學生的聲音被聽到、讓學生主導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和能力。

    不過,從頂層設計到一線教學,中間還有一道鴻溝要走。並不是所有芬蘭教師都能一開始就得心應手去應對。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芬蘭現象教學第一人科斯蒂·龍卡提醒:「芬蘭一線教師有自身優勢,也面臨挑戰。」

    那我們就把鏡頭投放在芬蘭教師身上,看他們真實的線上教學。

    【一線教師的在線教學現場】

    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的科技資訊總監陳巧茵講述:「遠程學習很難以相同的方式重建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自然發生的、寶貴的、及時的社會互動。老師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來提供及時的、具體的反饋意見,以支持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照顧學生的差異是我們教學重點之一,同時也是難點之一。要解決這些問題,遠程學習的平台選擇甚為重要。」

    這個過程也是有方法的。

    一是分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開展。

    回到觀察芬蘭公立學校第一周停課,教師和學校還是處於一個慌亂的狀態,學校忙於確認所有家長的電子郵件和電話,保持資訊傳達。芬蘭教育系統獨有的全國性家校互通平台Wilma,這個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它變成一個家校聯繫、學生學習進度溝通、作業指派、反饋學習情況等一站式平台。

    此時,芬蘭教師們一方面要確定手邊有所有的教學資源,能夠在家工作的電子設備,也要確定每一個孩子在家是否有安靜的學習環境,穩定的網絡,所需的電子設備和家長支援。

    停課第一周,基本停留在指配任務階段。芬蘭老師們透過和家長聯繫分配閱讀、數學、工作表和學習網站,也有指定戶外活動時間,美術、音樂創作、體育課都持續進行。

    停課第二周,老師們各自透過個人熟悉的在線平台(比如Skype,FaceTime,Google Classroom)開始和孩子們做一對一或是小組互動。這個階段,芬蘭教師希望能更多地和學生連結,開始制定《遠程學習規範》——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和制定線上學習禮儀,準時上線,穿著合宜,準備好學習所需紙筆課本等。一連線,芬蘭老師是先開視頻但不開音頻,讓彼此可以看見。

    停課第三周,芬蘭老師開始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為學生提供新的機會,讓學生以真實、有意義的方式學習。比如:

    如何幫助學生處理由於緊急情況/危機而產生的煩惱、恐懼或孤立感?

    作為教師,我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是什麼?該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理解力?

    這次緊急事件/危機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真正的學習機會?這種情況給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動力是否帶來其他新的可能性?

    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需要不同的支持和指導,該如何設計滿足他們需求的學習體驗?

    教師如何以有意義的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終,芬蘭老師們在熟悉學生需求和參考各大學習平台後,鎖定Teams和Zoom這兩個平台的分組功能能讓他們照顧差異,給不同小組指派不同任務、不同的討論和對話、或是大班教學。

    二是抓重點,教學內容可以減半。

    芬蘭老師們在制定課表時有許多考量。孩子上線時間、互動時間、思考時間、做研究時間和創作時間,統統都得考慮。教師之間達成一個共識:知識傳授部分,老師可以事先做好筆記或是短視頻,實際上線時間則鼓勵參與、社交互動和反饋。

    於是在芬蘭學校內出現了兩種在線教學方案:

    第一種,有些學校按照原本的課表時間上課,只是上線時間為一半,剩下一半讓孩子獨立學習。比如一節數學課45分鐘,線上學習只有20分鐘,另外2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種,有些學校將所有學習移到早上,下午讓孩子和家庭自由安排。這種做法同樣是一節課只用一半時間在線教學,另外一半時間用來上另外一門課,最終實現半天上完全天的課,下午讓孩子自主學習。

    各種不同做法,但是共通點是:芬蘭教育者理解遠程學習不能簡單地複製和平時一樣的學習體驗和跟隨原本的課表。老師同樣理解在家學習必然少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幫助和反饋,效率會低於學校,所以所有作業和任務都做調整、簡化。

    即使一半時間線上教學,教師在線時也要盡量做到簡單、清晰,給學生時間和篇幅限制。例如,製作兩分鐘的音頻和筆記,讓學生學習自主管理時間。如果需要詳細解說,老師們通常就錄視屏解釋或是線上溝通。課表減半的另一個作用是,多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讓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和解答。

    這樣屏幕兩端,一邊是學生在家上學,一邊是教師遠程辦公。那芬蘭學校管理層在抓什麼?答案是師生幸福感。

    三是關注屏幕背後師生的幸福感。

    教育管理者希望在動態中追蹤師生的在線教學感受和能力,進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一些芬蘭學校每週末會做問卷調查。請學生、家長、老師們反饋他們的工作量、情緒起伏、學習偏好和個人進度。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幸福感、情感起伏和社交需求得到了極大關注。

    比如關注教師幸福感。芬蘭很多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星期五在線咖啡(Friday Online Coffee)。忙碌了一周的教師,可以打開視頻,端起一杯咖啡,在線和同事們聊聊這一周的艱辛、挑戰或收穫,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比如學生的社交情感化技能得到發展。在線學習無疑挑戰學校存在的必要性。為什麼要去學校?因為學習具有強烈的社交性。所以,芬蘭在線教育強調要有人、有臉,有人際互動。把學生分組,也是鼓勵他們可以在團隊中加強溝通技能、互動技能和情感化能力。

    即使是不同步的學習 (asynchronous) ,老師在設計上也鼓勵互動。例如對於一個課題回答,學生除了自己作答,也要去看其他同學的解答、去評論、去給反饋。

    老師在佈置作業時也要賦予同理心。合理的份量,鼓勵學生平衡螢幕前時間和線下時間,創造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和家人相處和對話。

    同時,芬蘭學校繼續開展主題性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增強遠程教育的豐富性。比如家庭經濟課、手工課、音樂課、戲劇表演、體育課等繼續開展,只不過場景變成了家裡。這也表明芬蘭的遠程教育遠遠不止是上網課,對芬蘭孩子而言,在生活環境中學習、在大自然中學習早已習慣。

    當然,這需要家長的支持。

    【家校合作:父母不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師】

    3月26日,芬蘭「停課不停學」的第二周,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人奧利·佩卡·海諾寧(Olli-Pekka Heinonen)公開表示:「沒錯,孩子遠程教育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家長們請注意:遠程教育不是在家上學(Home school/teaching)。希望你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二位教師,教學和給孩子輔導仍然是教師的職責。希望你們能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這便給全芬蘭的家長定調。

    難道說芬蘭家長只能作為旁觀者,眼看著孩子掙扎、混亂嗎?自然不是。

    芬蘭萬塔市教師撒寧·維塔寧(Sanni Virtanen)在芬蘭權威媒體《赫爾辛基日報》的文章受到了芬蘭教師和家長的廣泛認同:「遠程教育不同於家庭學校。家長們不需要懂數學、物理、英語,孩子遇到學習問題,請第一時間找教師輔導。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是在生活方面提供支持,比如跟孩子一起製作日程表,幫助他們飲食、休息、運動。」

    芬蘭家長協會會長(Ulla Siimes)同樣提醒家長在新模式下千萬不要忘了身份:「教師和家長的角色劃分需要明確。組織教學的責任在老師,給孩子安全、舒適學習環境的責任在家長。」

    給孩子提供健康飲食和舒適學習環境、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以及督促孩子每天運動和戶外活動。這些就是芬蘭家長目前在做的。

    相較於亞洲文化里鼓勵家長多參與孩子學習、多輔導孩子功課。芬蘭在做的其實是「少」,讓家長少插手教學、少插手孩子的功課管理。

    芬蘭相信這種「少」一樣能收穫「多」的效果,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學習動機。

    說到底,芬蘭中央政府「停課不停學」政策一出來後,芬蘭教育部負責頂層設計,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負責部署遠程教育的具體措施,一線教師在摸索中開展線上教學,加上家長從旁協助。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各方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的過程。

    以上也只是芬蘭中小學遠程教育的起步動作。至於最終能形成怎樣的格局,還得交給時間判定。

  • 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 在 阿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7-04 10:05:22
    有 144 人按讚

    很少開的編曲課,即將開始。
    這就是把創作變成收入的職業工具。


    阿樂-暑期編曲速成班開課!共4堂(堂/180分鐘)。

    讓你4堂課有系統有觀念的生產出數位編曲。並且回家後還能有明確編曲經驗,幫助你持續運用編曲工具創作屬於你心中的聲音。

    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滿三人即開班授課,上限為四人。
    報名截止至:7/18日為止
    報名: 私訊。
    報名費用:每人12,000元整(課前繳)
    上課時間:7/20。7/27。8/3。8/10。週日早上09:30-12:30

    前言:
    指令的理解是您從事電腦編曲的開始。每套軟體的說明書,輕易就能找得到,但是把指令真正應用上,實際生產出一首曲子,往往卻又是高不可攀的一件事情。

    教學範例:
    台中葳格中學 皓云 2014年已考取 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入學資格。去年買了MAC BOOK後,開始接觸數位編曲,一兩個月後他的創作變成了這樣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lf-Acd4E0


    1,課表內容:
    第一週
    編曲軟體指令介紹及實作。從設備設定到輸出成品必用指令。 基礎樂理

    第二週
    編曲配器模組實作。梅花配器,弦樂四重奏,樂團配器。和聲學。

    第三週
    實用和聲對位學及譜記。 流行音樂範例樂理解析(梅花配器一首,弦樂四重奏一首,樂團配器一首)。實用和聲學對位學

    第四週
    實用效果器運用,影片配樂實作。混音。配樂概念


    2,授課使用系統:Logic pro & MAC
    http://www.apple.com/tw/logic-pro/


    3,建議有Mac book學員直接安裝好Logic Pro 攜帶上課,或新購買學員直接選購Mac book 及Logic Pro 使用。若既有其他編曲軟體者(包含:pro tools. Cubase. Nuendo. Cakewalk甚至Garage Band.)皆可。此課程指令內容及編曲概念皆可應用在各套編曲軟體上。不需太擔心軟體異同問題。


    4,編曲及音樂創作只能用聽來判別,外行人一聽也能感受好聽與不好聽的聲響差別。業界,真正具備編曲接案經驗的教師,極少數願意從事教學工作。推廣文創經驗,希望更多人真正進入創作領域,時間及名額有限!

    5,授課教師
    阿樂:
    環球音樂國際,如是我聞唱片,亞洲唱片 製作人。職業唱片編曲。
    2013年江蕙 合作過最年輕的音樂製作人(遠走高飛-囝仔),吳伸梅,任賢齊等,專輯音樂製作人。滾石唱片錦雯-陪伴幸福 唱片製作人。 曾入圍第18,23,24屆金曲獎作者。合作過專輯及藝人除了江蕙,任賢齊,錦雯,吳申梅,韓培娟...等還有許多廣告,電影配樂,及影像作品。澎湖七美微電影,金門白萬大軍微電影,台鈴機車廣告,Nuskin微電影配樂,公視電視劇限乘一人,流行唱片專輯編曲。

    行政院中區職訓局 樂音班老師。

    評審:全台各大專院校及歌唱大賽評審。東南科大,玄奘大學,致理,台中教育大學,弘光科大,朝陽科大,彰師大,大葉大學,建國科大,台中科技大學,虎尾科大,雲林科大,彰中,彰女,彰商,財政部租稅歌唱大賽,文興中學...。


    6.試算:
    電腦:MAC BOOK air 11吋:28900 NT http://store.apple.com/tw/buy-mac/macbook-air

    LOGIC PRO X: app store 5990 NT

    課程:12000NT/共需4週

    最節儉預算 共:46890NT

  • 亞洲大學視光系課表 在 眼鏡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6-04 13:12:12
    有 359 人按讚


    排球界

    應該不會有人不認識牛姐 吧!!!!!

    One's Dream
    Volleyball Dream

    Taiwan 鄧衍敏

    對於排球,有著甚麼樣的堅持與想法。
    ===============================
    1984,對台灣體壇來說,
    是個重要而且值得振臂歡呼的一年,

    先是台灣以「中華台北」之名重返奧運殿堂之外,
    舉重選手蔡溫義更在睽違十六年後,在洛杉磯奧運為台灣舉出銅牌的好成績,

    也是繼楊傳廣和紀政之後,第三位在奧運奪牌的台灣運動選手。

    不僅如此,當年由郭泰源、趙士強、楊清瓏等人組成,被譽為「史上最強中華隊」的中華成棒代表隊,也在該屆的奧運會上,一路過關斬將,榮獲第三名的佳績,即使當年棒球項目只是示範表演賽,但這面獎牌卻已足夠讓守在電視機前為中華隊加油吶喊的國人為之動容、振奮人心。

    雖然當年的中華女排最終並沒有踏上奧運會的賽場,但前一年在東京舉辦的第三屆亞錦賽,同時也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的資格賽,中華女排展現了高水準的戰鬥力,連連擊倒對手搶進決賽,最後才敗在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手下,但中華女排努力不懈的堅強韌性,還是贏得了滿場觀眾的喝采與肯定,也因為這群女將的奉獻,那一年中華女排的實力,排在亞洲的第四位。1984年也多虧了這群中華小將的精采演出,替台灣正在起飛的體育,注入了一劑充滿未來光明的強心針。

    在這一批中華女排創造屬於她們輝煌歷史的年代,有一位將在二十年後接下這份榮耀的排球能手也悄悄來到這個世界。鄧衍敏,一位與生俱來的運動好手,雖然比同齡的選手更晚接觸排球運動,但身上流得血液和乘載得靈魂,再再說明了她是為排球而生。從小就展現了過人運動天賦的鄧衍敏,一直都是運動場上閃耀的焦點,就讀小學時期,她便是位羽籃雙棲的運動員,而且在不服輸的個性驅使,以及優異的運動能力加持下,總是能在球場上展現強大的主宰力,這也讓她在國小的時候,就獲選了羽球項目的明星球員。


    鄧衍敏

    國中,第一次和排球運動接觸,因為父母長年在國外,小時候的鄧衍敏就在外婆的拉拔下長大,父親為了讓她在生活上有更好、更健全的成長,於是將她送去打排球,因為在球隊裡,她的課業、飲食都有專人照料,下了課後便前往球場訓練,直到練習結束再由外婆接送回家,如此規律的生活模式,讓父親不必擔心正處叛逆時期的鄧衍敏,會因此結交壞朋友而導致行為有所偏差。父親的這項決定,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會因此造就了一位國內女排近十年來最具份量的球員。

    高中,鄧衍敏加入了HVL的傳統勁旅華僑高中,在這之前,她的球齡僅僅只有兩年,加上國中所屬的球隊階層位居乙級,所以來到高中後,對她來說某些層面上才是真正接受了正規的排球教育。在華僑高中的訓練課表當中,基本動作的練習比重非常的高,但面對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動作時,鄧衍敏不但沒有顯現疲態,反而更積極的去完成教練所交代的每一項訓練,因為過去在羽球場和籃球場的經驗告訴她,所有高超的技術本身都基於紮實的基本動作與良好的體能上,而這兩點也是她高中球技大躍進的最主要原因。天分對鄧衍敏來說,固然是老天爺給得最好禮物,但她並沒有因此荒廢訓練,揮霍上帝的厚愛,而是懂得透過苦練將這份厚禮的效用發揮到極大值,這個時期的她,已經可以立定起跳抓住籃框,這驚人的爆發力,在女性運動員裡,實屬難得不易。而鄧衍敏在高一下學期開始便入選高中明星隊,甚至在高三就被納入中華隊的麾下,期間多次入選中華隊更不需冗述,因為這些成就不過只是她努力過後的應證罷了。

    大學,鄧衍敏沒有像其他選手一樣選擇師範體系的學校就讀,而是選擇了台北體院,理由只有兩個,第一點就是選擇北體她的學習環境可以更多元,不必侷限在師範體系規定的課程中,而不需住校的規定,讓她可以在練球過後的時間去選擇打工,或者是有的更多時間去陪伴家人,這讓她有個更豐富的大學生活。而球技正值顛峰的她,不但入選了釜山亞運代表隊,還在該年受到台電女排的青睞,希望將這位天生好手招募至陣中,第二個則是因為當時的教練鄭芳梵老師讓她覺得充滿信任,教練的話語也在她的成長歷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選擇就讀北體,我知道這跟知名漫畫《灌籃高手》的劇情一模一樣,但這卻真的在鄧衍敏的人生中上演。這些令人羨慕的光彩,原本是正值人生起飛階段最美麗的伴手禮,無奈這時傷病找上了她,原本左腳脛骨的疲勞性骨折,在鄧衍敏長年咬牙苦撐的情況下斷裂了,這一斷,也讓她原本規劃好的美好人生瞬間破碎,留給她的,是一條遙遙無期的復健之路。

    從天堂跌進地獄,是鄧衍敏最貼切的心情寫照,看著隊友在球場上奔馳,自己卻只能拄著拐杖坐在場邊,心中的無力感像頭飢餓的猛獸啃食著自己偽裝的堅強,好幾次都趁著四下無人的時候,躲起來默默數著眼淚,只是這場夢靨似乎任憑她流下多少太平洋般容量的淚水,也無法驚醒重來,身心俱疲的她,最後選擇了離開,離開讓它發光發熱的排球,離開這個曾是她夢想寄託的舞台,當起了排球逃兵。

    栗原惠,日本女排陣中的主力選手,有著美女球星稱號的她,是鄧衍敏十幾年的好友,兩人在當年日本所舉行的青少年錦標賽中結識,回國後彼此以書信的方式聯絡,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切磋球技上的心得,對栗原惠來說,鄧衍敏不只是位多年好友,更是位值得學習的夥伴,她坦言,鄧衍敏在球場上有股令人難以抗拒的氣質與魅力,這也是為什麼她會如此喜歡看她打球的原因。知道鄧衍敏離開球場後,栗原惠不斷鼓勵她重回球場,在栗原惠的鼓勵之下,研究所這一年,鄧衍敏重拾球鞋回到了她夢想的起點─排球場,而栗原惠更在當年的永信杯,千里迢迢來到鐵砧山,沒有其他的目的,就是坐在場邊幫摯友加油、拍照,全心全意的當起鄧衍敏的小球迷。

    人生的際遇就是如此,雖然上天在鄧衍敏的巔峰時期開了她一個天大的玩笑,但卻沒有忘記替她開闢另一條重返光榮的道路。2008年中華亞青女子代表隊在國人面前奪下了史上最佳的亞軍席次後,再次讓世人看見國內女排的實力,本來想以這批青少女國手作為培訓,希望假以時日能替台灣贏得更多的榮耀,只是因為球員組成的關係,這個想法並沒有實現,最後中華隊只能迫於重組。重組一支新的中華隊,對當時的教練坂口憲政來說,是個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屬於能攻擅守全方位球風的鄧衍敏,自然是坂口教練眼中這支新中華隊的核心人物,即使鄧衍敏傷癒復出後,爆發力一直沒能回到最巔峰的時候,但她優異的技巧和豐富的國際賽經驗,卻是這支中華隊不可或缺的戰力,而她全面的進攻手段,也一直是中華隊攻城掠地最重要的火力來源。
    回到球場後的鄧衍敏更加珍惜還能打球的時光,「我沒有想過我還能夠跳躍」,鄧衍敏笑著說。既然還打得動、還跳得起來,她告訴自己,接下來除了要為胸口那面五環的奧運會旗奮鬥外,她更要為了自己而戰。這次回到中華隊的她,不再是當年那個菜鳥,在這支新的中華隊裡,她不僅資歷最深,而且還擔綱隊長一職,也因為這樣的原因,她從生活到訓練都親自以身作則,充分詮釋了教練賦予她的角色,而之後她帶領這支中華隊南征北討榮獲無數功勳的故事,你我都再清楚不過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用這段話來形容鄧衍敏的排球路,我想是再適合不過的了,現在回頭來看,在最黃金的時期因傷離開球場,也許是老天爺刻意要磨練鄧衍敏的心志,希望她在經過沉澱之後,交負她更為重要的使命。在這一連串的人生體驗之後,

    鄧衍敏在訪問的最後堅定的說:
    「成功,不是擁有多少財富,和建立多好的名聲,而是努力堅持追求實踐夢想的勇氣,財富和名聲不過只是附帶的價值罷了,不管是排球還是其他領域,請千萬別忘了你的初衷。」,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覺得鄧衍敏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吧?!

    1984,一個台灣體壇綻放光芒的年代,一個讓許多父執輩留下深刻印象、情緒激昂的年代,八零年代末期出生的我來不及參與上一代的光輝,但

    一位1984年出生的女娃,在20年後依舊帶給了我不亞於1984的感動。



    收錄在《 Volleyball Magazine 排球雜誌 》第四期 2013 2月

    相關消息請洽 FB: 台灣排球運動協會
    雜誌訂購單:http://goo.gl/AqeBn
    銷售據點:http://minus.com/lg0rgerOckLZN

    One's Dream
    https://www.facebook.com/OnesDrea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