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洲大學宿舍介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洲大學宿舍介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洲大學宿舍介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洲大學宿舍介紹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請到一位在LMU唸書的朋友跟我介紹一下他們學校啦!雖然沒有逛到全部的校區,但光這兩個逛起來就真的很夠了!加上他正好要搬家,所以就拍下他的學生宿舍咯!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

亞洲大學宿舍介紹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00:37:17

聽講Carousell放緊$250,$1000成交添.... 咪幫襯呀傻豬🙃 得到嘅朋友請好好保存,大家真係用咗好多心血,特別係急急子,差啲做到又生蛇😛我又分享我負責寫嘅派台歌先,文筆差到一個點 hehe #叱咤場刋 #叱咤2018 —————— #DLGH(跌落個海) ~ 孫耀威 #係跌落個海...

亞洲大學宿舍介紹 在 ᴋ ᴀ ʏ ‘ s 心靈雞湯 丨語錄丨 星座分享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4:30:54

#ksdiaryinuk_英國留學 今日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居住的城市 Coventry,相信近年開始coventry這個地方對大家已經不陌生,因為近2年coventry,不斷大力發展。🔧⛏⚒🔨 大學為了吸納oversea students,更致力地賣廣告,我在香港的地鐵站看過一幅超大廣告,香港朋友...

  • 亞洲大學宿舍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19:19:25
    有 238 人按讚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你看團時很近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為了避免開始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因為我錯過命運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 亞洲大學宿舍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08:55:00
    有 45 人按讚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 亞洲大學宿舍介紹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3 18:00:05
    有 114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18161-Q18180)

    Q18161:

    龔Sir 你好,小弟今年29歲

    近來才開始有心研究一下投資,以前都有買股票的經驗,不過普遍都是很快就放 見帳面賺一萬幾千就放,完全做不到你一直以來教人 「投資是買一間企業」,而不是短炒的方法。

    因此近日買了你2本書籍
    不過想請教一下

    如果想預參考你的書籍,會有一個順序的排列嗎?

    因為我看了 財務自由行,但當中好像有一些比較深奧的層面,不太適合我這種初學者。

    因此想請教一下老師,我應該從那一本書籍開始,適合我這一種,連巿盈率還未搞清楚是什麼東西的新手嗎?

    萬分感謝你無私的分享

    龔成老師:

    你可首先順次序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80後2百萬富翁》
    《80後3百萬富翁》
    《50優質潛力股》
    《大富翁致富藍圖》

    之後再睇其他。

    書本在三聯、商務、誠品都有得賣。由於部分書在一些書店已斷,所以若你見唔到,問下職員就得(又或向職員訂都可以)。

    以下是我的12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8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6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4版)
    《50優質潛力股》(第3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1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1版)

    ------------------------------------------------

    Q18162:

    你好啊,龔成老師。
    我係一個投資新手,好想請教你

    我27歲,月入35k, 現有70萬saving. 想用一年滾大一倍。

    早前小試牛刀,賺過8000,後來炒作一傳媒同中芯,倒虧18000。

    而家想希望可以儘快賺翻輸既錢。
    你覺得我應該怎麼部署?

    龔成老師:

    一般來說,我會建議長線投資,因為短炒反而無高回報,所以持有3年以上,都是基本的。

    好多散戶都會認為,中短線不斷投資,會否快賺到錢,我過往做了10年銀行、證券行,見有大量客都係咁樣想,但結果是,佢地絕大部分(係絕大部分),都係輸錢,唔好講咩回報。

    你想1年賺一倍,但就算全球投資賺最多錢的人,巴菲特,一年都只是20%。

    即是說,如果你強行要有極高回報,背後就一定要承受風險。

    你要從基本知識開始,建議你睇《股票知識》,同時明白「買股票就是買入企業,長線持有」,要小心分析才可入市。

    ------------------------------------------------

    Q18163:

    龔成老師你好啊,我係啱啱先開始認識你 同埋開始對投資有概念嘅人,今年21歲,讀緊大學,仲有兩年先畢業。

    琴日去書局 有睇到你兩本80後百萬富翁嘅書,可能因為我只係啱啱先認識投資(以前中學經濟最差),所以好多野都唔係好清楚。最近就係因為睇左你嘅FB,身邊嘅同學又開始研究,所以我先對投資有少少研究,想好似你本書咁,係越年輕嘅時間 越快投資。

    我本身自己有大概7萬資產,想攞一半用黎做投資,有同屋企人討論過,想參考你建議,月供盈富基金,希望係大學畢業出黎之後,都會有少少錢(雖然月供好似係要擺得越耐 先會越多錢)

    屋企人唔識股票投資,爺爺之前有買股票,但佢成日係高價買,以前買匯控,但蝕左好多,自己都唔敢買股票。

    媽媽就攞埋我啲錢,一齊去內地買樓,但因為依家社會狀況,黎近呢幾年去內地買磚頭 我都信唔過 同埋想自己啲錢,比自己話翻事。

    因為我仲係啱啱先開始對投資有少少了解,本金唔多,有冇啲比較好嘅建議?或者老師有冇啲班或者書 適合新手參考?

    唔好意思。問嘅內容比較長,因為我想係越年輕就越快做投資。

    知道自己將來做果份工作嘅人工不多,都係得二萬五左右。

    自己一早已經有寫帳簿,紀錄低每日嘅支出,
    自己平時都好少買嘢,每個月都有三千兼職錢左右,將來做果份工,已經預左 每個月都要草一萬。

    因為知道自己嘅背景唔太好,所以好想靠努力,賺錢養老一輩

    希望老師可以解答一下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你可以睇《股票勝經》《財務自由行》,打好基礎。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盈富,當你過半年,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你現時已行在正確的方向,保持記賬,每月要自己儲$1萬以上,同時開始月供股票,保持知識增長。

    ------------------------------------------------

    Q18164:

    老師你好,小弟自上年年底開始留意你既專欄,本人40歲已婚,月薪約10萬,現有三層物業,其中兩層自住,一層收租

    貸款總額餘下$500萬左右,月供$2萬,租金收入每月$2萬已可抵銷供樓開支,因早年追求高風險投資失利,現流動資金只餘$50萬

    另有一筆非流動現金$80萬三年後才可取回。

    扣除每月開支(包括車貸月供$1.4萬餘32期)每月大約可儲蓄$4萬,最近開始買股票現有股票如下:

    9988 500股 買入價$250
    1177 4000股 買入價 $9.12
    823 100股 買入價 $59
    788 2000股 買入價 1.44

    本人現在有點迷惘,應該朝着那方向出發,到底應該部署股票投資還是物業投資,因家中還有一個首置名額可單稅購買物業,但又擔心現時風險太高

    如考慮股票投資應該購買那些股票才合適,請老師指點迷津,謝謝。

    龔成老師:

    你現時的財富比例較集中在物業,因此之後應加強股票方面的投資,令組合更加平衡。

    因此,你暫時的方向,都應該著重「股票」,物業可持有但不要再加。

    你現時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你可長線。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如果你不懂股,就集中供盈富$5000。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8165:

    Hello ! sorry it's a long message!

    今年開始睇你書 睇左80後百萬同50優質潛力股,由0知識到開始試買,而家廿九歲 月入 35K

    一畢業唔識就比人說左買月供3000 人壽連儲蓄計劃,要供25年。有D後悔因為好唔flexible

    但我而家每個月都at least 望一次做成點,又真係好似賺緊錢,所以我當儲一個真係好長年期一定唔郁的錢,其實你覺得呢D計劃點?

    另外,因為初試所以 budget 用十萬 (唔計月供股)

    睇完你D嘢就買左
    金沙 (1928) @30.6 (3手)
    太古地產 (1972) @18 (5手)
    中國鐵塔 (2手)@1.47

    月供緊 2000 盈富 3000 中電
    想問下以上的做法方向正確嗎?

    但因為未用晒個十萬 想買多隻潛力股
    睇中左必瘦站 但而家 係咪仲係貴左D定係買住一手先其實都可以?

    定係有其他更抵買的潛力股?

    另外股票勝經同選股勝經應該睇邊本先?

    (而家睇緊《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Warren Buffett's Ground Rules: Words of Wisdom from the Partnership Letter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覺得選股心態 心理質素可以唔只用在投資上,對做人目標的實踐好有幫助。我個人鍾意聽podcast/ documentary 有無你睇過嘅好嘢推介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Thanks a million!

    龔成老師:

    你持有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可長線。

    至於月供,盈富(2800)無問題,但中電(0002)只是收息股,未必適合你。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小注好了。做月供股票,每月$5000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2000。

    另外再加1、2隻(每隻$15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如果你不懂股,就集中供盈富$5000。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必瘦站(1830)之前派左大額股息,所以合理價都要減翻這數,現時只是合理區中上部。

    你可以睇《雪球》、《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

    Q18166:

    老師,早幾日見到你出有關「困在死胡同的中產」的post與我家經濟相似,都是工作穩定,收入高但支出多,雖有物業,但是負債率高。想請教你,我們現時的理財方向正確嗎?

    本人33歲,月入8萬,太太29歲,月入5萬。現時居住公司宿舍,但4年後要交還,而4年後,可領10年居住津貼,每月4萬x12x10=480萬。

    本人8年前買入物業,現升值至850萬,未償還貸款餘350萬,每月租金收入$1.6萬 。太太剛買入物業,市值700萬,貸款600萬,仍未出租,收樓後會放租,現時同區相約條件的單位租值約$1.6萬。

    另有現金$20萬
    黃金現值$25萬

    因一直以來買股票都賺少輸多,就算收息股,都係賺息蝕價,所以不敢再買。

    除了物業外,現時以銀行保費融資形式買了兩份大保額的短期儲蓄保險,有槓桿成分。

    一份是5年期,首筆投放42萬+每月還息約$5.5k(浮息), 5年後保單到期,領取的保證金額扣除銀行貸款後,可取回105萬。

    一份是3年期,首筆投放40萬+每月還息$5.5(浮息), 3年後保單到期,可領取的保證金額扣除還給銀行貸款後,可取回73萬。而兩份保單都會在交還宿舍前到期,到時會有178萬現金。

    每月開支:
    家用 $1.3萬
    稅 $14萬/12=$1.2萬
    供樓 $3.7萬
    保費融資利息 $1.1萬
    其他生活開支$4.5萬
    共:$11.8萬

    -短期目標:希望5-10年後自住一間大一點的屋連車位(視乎樓價走勢,估計需要1500-2000萬)

    -長期目標:財務自由,希望50歲能提早退休

    問題:
    1)<住屋> 4年後不能再住宿舍,而持有的兩個單位都不夠大:

    (a) 到時我們應該賣出兩個物業換目標的大單位嗎?但賣出兩個投資單位變一個自住單位後,就會少了一個投資工具去賺錢完成長期目標;

    (b)還是繼續出租兩個小單位,自己租別人的大單位,等待合適時機才換樓,但這樣增加交稅負擔;

    (c)還是只賣掉其中一個已升值(850-350=500萬)+儲蓄保險取回的178萬=678萬+呢4年另外儲的錢做首期,換一個目標大單位(1500萬),則可保留太太的單位繼續出租及等候樓價升值。但這樣會進一步增加我們的負債比率。

    2)現時的收入支出財產分配恰當嗎?會否太進取?餘下的錢,你有何建議,我們該怎樣分配才能達到短期及長期目標?

    感謝你實貴的建議

    龔成老師:

    A)持有較多物業始終有著數,建議你其中一個物業作永遠的投資,另一個就得換大屋之用。

    B)這樣長遠無乜著數,因此,你可以這刻好好累積財富,以其中一個單位換大屋作方向。

    C)這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擔心負債太高,建議你延遲少少計劃,等你地可以有較多的儲蓄作首期,減少風險。

    同時,你應該善用這段時間的財富增值,就算你之前投資虧損,也不要怕投資。你要從知識著手。

    第一,你要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

    第二,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ETF是好適合你的,盈富(2800)、VOO都得。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2)如果可以的話,這幾年減少支出,每月儲多少少錢,對你之後換大屋好有用。

    ------------------------------------------------

    Q18167:

    龔sir, 我目前手上有3手建行 (6.9入) 同 6手農行 (3.7入), 係好耐以前買, 一直到而家都上唔返原價賣左去.

    我平時好少留意股市, 最近想認真整理下portfolio, 唔知你有無建議應該放唔放好?

    我另外1000 股小米 (16.74入) 同 HSBC (48入)
    謝謝指教

    龔成老師:

    你的組合太多銀行股。

    第一,銀行業的賺錢能力比過往弱左。第二,銀行業本身是較高風險的行業。第三,任何行業都不能過度集中。

    因此,你最好調整翻自己的持股,建立一個更平衡的組合,慢慢減持銀行股。

    至於小米(1810),有發展,可長線持有。

    ------------------------------------------------

    Q18168:

    你好,龔老師,請教一下收息股
    1長和現價51.x
    同941中國移動58.x

    呢2個現價入,長揸收息合理嗎?
    麻煩你

    龔成老師:

    可以,都是有質素的股票。

    不過,你預佢地增長力唔算強,只是收息,現價合理,分注可以,只要同時留現金就得。

    ------------------------------------------------

    Q18169:

    Hi老師,2400點睇
    2382現價算平嗎,是否依然優質

    龔成老師:

    心動公司(2400)集團主要於中國、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及澳大利亞開發和營運網上遊戲,網絡遊戲都為免費,收入主要來自銷售遊戲內的虛擬物品所產生。

    集團同時也開發及營運付費遊戲,以及與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合作發行及營運授權遊戲。

    業務上,有吸引地方。不過,我一向都新股半新股都無興趣,因為真實面要過一段時間先見到真章。所以新股估值困難,只建議你小注,同時你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舜宇光學科技(2382)只是合理價,未平,這股有質素,可長線,不過中短期相信會較波動。

    ------------------------------------------------

    Q18170:

    龔老師你好丫,我係你的忠實粉絲,我有問題想請教你丫

    我現時27歲,剛買樓,供$20000,供30年,現在還有大約120萬儲蓄。諗住大約用100萬左右去投資。用來幫輕供樓,想請你俾一些建議。
    我諗住買

    0002—$110000
    0003—$220000
    0066—$190000
    0270—$65000
    0435—$35000
    0778—$130000
    0823—$120000
    1212—$63000
    2388—$43000

    餘下10-20萬做現金

    求龔老師指點

    龔成老師:

    如果你要供樓,建議你留有一定的現金,唔好絕用資金,加上現時的大市只是處合理區,不算特別平,因此,唔建議你用太多,暫時動用$60萬已足夠,慢慢分注投資,餘下就等機會先用。

    另外,上述股票雖然有一定的質素,但不少的增長力都不強,以你27歲,未必適合。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因此,建議你重新選股。你可以投資「平穩增長股」,加少少「潛力股」,「收息股」則不用投資。

    ------------------------------------------------

    Q18171:

    龔成老師 你好 見到你開post 都有啲成功例子 所以都想請教你

    我啱啱大學畢業 搵到野做 2萬一個月 扣除家用交通費日常開支 一個月都應該儲到12000 我自己都有買過股票 但全部都仲坐緊 買左303 (平均62蚊)861 (平均6.5) 386 (4.08)

    原本啱啱畢業都儲左9萬蚊左右 5萬蚊買左以上3隻股票 有打算短炒和月供股票 個人希望5-6年後有100萬結婚買樓 如果係呢個目標 月供股票做唔做得到

    諗住供媒氣同盈富

    同埋想問 2588 現價可唔可以入

    所以想請教下你

    龔成老師:

    要留意3樣野。

    第一,唔好再短炒,我之前做銀行、證券行多年,見證大量客短炒全部都蝕錢,只有長線才能有錢賺。

    第二,你在選股上要提高能力,選一些更優質的股。

    第三,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你現時持有的偉易達(0303)、中國石油化工(0386)標算供的煤氣(0003)都只是收息股,你年輕,唔太適合投資這些股。

    盈富(2800)可投資,而神州控股(0861)中銀航空租賃
    (2588)小注都可以。

    你要再選一些優質股,長期月供及投資,要「建立」一個增長優質的組合。

    ------------------------------------------------

    Q18172:

    龔成老師你好,我已經留意左你專頁好耐,但一直唔知點開始

    我完全冇投資經驗,不過有儲開錢,最近公司裁員,而家手上可用的資金有20萬,想嘗試一下投資

    我應該試月供股票,定係用呢20萬黎投資其他股票?

    因為暫時都應該唔會有但穩定收入,所以想聽下老師意見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

    建議你盡快睇《股票勝經》。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初階投資者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絕大部分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盈富,當你過半年,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如果你真的唔想月供,就自行慢慢,分注投資盈富(2800)。總之,現金唔好用得太快。

    ------------------------------------------------

    Q18173:

    老師你好,有問題想請教下,我今年48歲,計劃明年退休,另一半做生意的,已不用供樓,打算兩百萬投資股票

    現在沒有持有任何股票,如果每月做到收息一萬作為生活費,請問投資組合應如何配置,同時現在市況可以開始吸納嗎?非常感謝

    龔成老師: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你48歲,其實財富仍然有增長力,但就不能太進取,應該要以「平穩增長」作為核心。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

    另外再加: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上述股,你可以分注去入,慢慢將資金,轉為優質股的組合,例如每個月入一次,分注去人,將買入價平均。盈富可較多。

    你可以將$100萬,分開1、2年去入。餘下資金,就等機會先入。

    當然,如果你目標是「現金流」,唔打算增長,只求收息,就可以這刻集中投資收息股。

    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如果你能承受到風險,有些更有超過8%、10%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要自己衡量,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只能小注)。

    ------------------------------------------------

    Q18174:

    龔老師你好,有投資問題想請教一下

    小弟今年29歲 月入大概24k 資產有120k 之前冇投資股票經驗,而家想試下月供 扣除所有開支暫時有5k可以投資

    盈富(2800)@3000
    銀娛(0027)@1000
    港鐵(0066)@1000

    請問咁樣可以嗎?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可以。

    這些都是有質素的股票,都可以長期進行月供,已經可以開始。

    餘下的資金可以持有現金先,慢慢等機會先入市,暫時可以做左月供先。

    月供要長期進行先有效果,唔好理中短期股價,保持進行就得。

    ------------------------------------------------

    Q18175:

    本人現年37歲,已婚有兩小朋友,家庭月入100K,正供兩層物業,月供30K及均已租出,租金足夠供樓,現金有300萬。

    本人投資股票經驗少,若然想用200萬買股票作長遠收息,請問有哪些組合及什麼價位可以入市介紹?謝謝

    龔成老師:

    以你的年齡,財富仍有增長力,其實應集中「增值」多少少。

    因為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不過,如果你本身怕風險,可以建立一個「平穩增長股」+「收息股」的組合。

    平穩增長股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投資收息股,可以同時作為財富分配的一部分,但不建議將全部資金都投資,因為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現金作防守,以備不時之需,以及若大市下跌,可以買平貨之用。

    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的組合,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都可以。

    如果你能承受到風險,有些更有超過8%、10%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要自己衡量,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只能小注)。

    但要留意,現時股價只是合理,未到平宜,因此買入時宜分注,同時不能用盡現金。

    我暫時建議你先用$100萬,在一年內,慢慢分注投資上述股票,同時增加投資知識。等你有知識及經驗後,之後才動用餘下的資金。

    ------------------------------------------------

    Q18176:

    Hello~ 龔成先生

    見你會解答投資疑難,冒昧試下問你

    我5月初死蠢誤墮投資騙局,買入(1701),隨後急瀉。

    我對股票投資係零概念,近年生咗兩個小朋友就做全職主婦。諗住自己暫時無能力返工搵錢就試下買股票,點知💔
    (1701)急瀉後,一直唔敢沽貨,仲蠢到再低追,宜家唔知點算?

    1701買入
    @2.71 ( 20000股)
    @0.475 (40000股)
    @0.4 (40000股)

    另外想問下你,我手頭上有30萬積蓄(可動用) ,有咩股票值得投資增值?因為平日要照顧小朋友,無乜時間研究股票,請賜教

    另外,聽完你啱啱講解嘅【98%散戶會犯的錯】, 我消化完係咪即係我宜家持有嘅1701根本係無質素嘅股,係咪唔應該期望佢會升返少少(e.g 0.8)。寧願現價沽出去投資優質股?

    龔成老師: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途屹控股(1701)本身質素不佳,如果你有睇佢的業務情況,生意大跌,同時出現虧損,就算現時已大跌了很多,這刻仍未是平。

    首先,長遠一定要賣出這股,絕對唔好再加注,問題是怎樣賣出。

    佢係中國的出境旅遊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如果全球疫情過後,有機會升翻少少,你可以等一年時間,但你預好難上到$1以上。最多見佢升翻D,就要賣出。另外,如果這股現時佔你財富已有一定的數量,最好減少少先,以平衡風險。

    至於投資其他股票,我反而希望你唔好心急,有時間學下投資先。最多動用小部分資金好了。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以及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

    Q18177:

    龔成老師,看過你facebook 的post 之後就著迷的買了你好幾本著作並一口氣看完,獲益良多,並增強了我本身的自信,由不相信自己有可能發達,變為想嘗試一步步向著擁有豐盛生活的一天努力

    不過,看完80後百萬富翁和股票勝經,我都有一個疑惑,就係,書中一直強調只要買入的股票只要是優質股就不用怕佢短中期的波幅變動

    無論如何它都會保持上升,但如果大圍因素有變,比如美國大選(只是一個例子,可以是將來其他因素),結果導致股票大瀉,而如果已有這個預期結果

    就算是持有優質股,都要繼續持貨?還是先放光,再從低位再入?

    再一次多謝你將在投資路上的經驗作無私的分享,多謝!

    龔成老師:

    在大方向來說,只要是優質股,我地會偏向長線持有的,因為這是最有效令財富增值的。

    當然,不少受散戶都有你的想法,就是在某些時候,先賣出,之後等跌再入,正如你上述講「結果導致股票大瀉,而如果已有這個預期結果」。

    如果真的能預期這情況,當然可以這樣做。

    但我可以好肯定同你講,散戶的預測,錯的機會一定比正確的機會大!

    4年前美國大選,民調一直都話特朗普輸,最後佢贏,同時,當時的股市,一直都預期特朗普如果真的贏左大選,股市會暴跌,但最後佢當選後,股市連升6個月。

    所以,表面上「預期會跌,先賣出等跌再入」,是正確,但要估升跌,難度遠遠比你想象中高,如果你認為自己估到,這反而更危險。

    ------------------------------------------------

    Q18178:

    龔老師 我係絕對新手 大學未畢業 亦無修讀經濟 知道您推薦2800 比無能力選股嘅人 所以我都開始咗3000月供 但想請問如果我想更進一步

    開始研究潛力股作長線投資 應該如何開始學習? 有冇邊本書介紹?

    我睇了你的少年百萬富翁 知道你當年在圖書館搜集資訊,咁現 又有冇咩渠道能收集到研究股票嘅所需資料?

    我認真希望能跟你學習 謝謝

    龔成老師:

    你睇《股票勝經》《選股勝經》《年報勝經》《50優質潛力股》,之後,你上港交所坡露易的網站,下載企業年報去研究,這是最好了解企業的方法。

    https://www.hkexnews.hk/index_c.htm

    ------------------------------------------------

    Q18179:

    老師你好!本人一直有買賣股票,不過短炒為主,所以本金沒有大上落,輸小贏小。

    之前9.x買入868,但10.x已放,現在後悔不已。想問老師投資策略,希望可以一年內倍增。現手持:

    200股3690
    300股9618

    另有15萬現金留作投資用途

    龔成老師:

    你唔好再進行短炒,這根本無法贏錢,之後要以價值投資作為核心。

    現時你持有的,都是有質素的股票,長遠有發展力,可長線投資。

    不過,你唔好太過集中持有這些新經濟股,你應該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長線投資。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8180:

    你好, 一直有睇開你既fb學習投資, 當中獲益良多, 現有一問題想請教下

    我同男友今年都42歲, 大家都無物業, 兩人合共5萬蚊收入, 已儲有首期, 現各自和屋企人住公屋, 我地應否買樓呢? 始終年齡唔細, 而家先供樓好似太遲

    龔成老師:

    現時仍可買樓的,你地的年齡仍然可以做長年期的按揭。

    你地先計算一些首期、每月供款金額、目標物業樓價,最重要是「供得起」原則。

    香港樓市中短期會波動,但長遠仍是向上,雖然現時樓價唔算平,但從自住角度,仍是可以的,你地可以討論下相關計劃的可能性。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