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亞歷山大東征影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歷山大東征影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歷山大東征影響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73的網紅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事求世 15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內姆魯特山(1987年) 土耳其面積是台灣27倍大,到土耳其旅遊的人雖不少,但多半都是在土西,土東鮮少人去,一來夏天炎熱,二來冬天寒冷,再加上居住在這邊的庫德族人被土耳其政府視為叛亂恐怖組織,也讓此地籠罩不確定的陰影。 土東是幼發拉底及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的發源地...
亞歷山大東征影響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1 23:15:05
【是禍躲不過?】 武肺疫情肆虐,但科學家眼中的另一種「疫症」同樣威脅全球,受害者正正是我們常見的香蕉。這種廣受歡迎的水果,究竟能否渡過難關、躲過滅絕厄運? 香蕉最初見於公元前 8000 至 5000 年的巴布亞島。直到公元前 327 年,四出征戰的亞歷山大大帝,將其從印度帶回希臘,才正式...
亞歷山大東征影響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求世 15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內姆魯特山(1987年)
土耳其面積是台灣27倍大,到土耳其旅遊的人雖不少,但多半都是在土西,土東鮮少人去,一來夏天炎熱,二來冬天寒冷,再加上居住在這邊的庫德族人被土耳其政府視為叛亂恐怖組織,也讓此地籠罩不確定的陰影。
土東是幼發拉底及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的發源地,傳說中伊甸園所在地。在亞歷山大東征建立橫跨歐亞非大帝國過世後,帝國一裂為三,歐洲巴爾幹半島是馬其頓王國,埃及是托勒密王朝,亞洲是塞流古斯王朝,雖然地處亞洲,但源自於希臘的文化與在地的文化互相融合,使得歷史邁入希臘化時期。但也因為塞流古斯王朝疆域太廣,文化差異太大,實在很難有效管理國家,在東面,波斯建立安息帝國以及同為希臘人在中亞建立巴克特里亞王國,西面又面臨羅馬的擴張,許多諸侯紛紛獨立。有趣的是,巴克特里亞王國應該就是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所遇見的大夏國,東西文化在此相連。
從塞流古斯王國獨立出來的科馬基尼(Commagene)(西元前163~西元72年),建國者托勒密厄斯據說是波斯大流士一世的後裔,其實從地緣關係來看是有可能,但是不是真的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他也有希臘的血統,對於掌權者來說,血統或繼承的純正才是政權穩固與否的關鍵,所以說是神的後代,說是聖君的後代,這些都不足為奇,反正那個年代又沒有DNA鑑定,一切都是誰掌權誰說了算,著毋庸議,能夠左右逢源更佳。在選舉的時候,許多候選人不也是說自己是客家女婿、台北媳婦,射後不理的渣人一堆。科馬基尼王國在歷史上地位並不重要,但因為國王安條克一世為自己興建了墳墓,而這墳墓又被列為世界遺產,當真是死了比活著更出名。
內姆魯特山海拔2,134公尺,在山頂就是安條克一世為自己修造的陵墓,他在世時,結合了波斯和希臘的信仰,為自己創立一套王室膜拜儀式,從他留下的銘文中,說明他的宗教觀點及解釋作為的目的。他在其中一篇銘文中提到,他的陵墓豎立在高而神聖之地,要遠離同人而應接近眾天神,且與天神並列,他果然做到了。
到目前尚未發現進入墓室的入口,陵墓用石頭壘成,外表看來與山形合而為一,也就是這樣,看起來像是大型疊疊樂,若不小心抽動下層,上層砂石的重力也許會導致整個墓室損毀。東、西、北三面有類似台階式空間,矮牆上有一尊高8公尺安條克的雕像,分側兩邊的有海克力斯(希臘大力士)、宙斯、堤克(Tyche,希臘神話中的幸運女神)、阿波羅、密特拉(古老的雅利安人神明,波斯是雅利安人種),神像衣服、頭飾和龐大外形受波斯影響,而塑像則受希臘影響,具有希臘特色與風格,只不過頭部與身體早已分離。兩側各有獅子和鷹的雕像,同樣倒塌散落,神像底座有刻有神的名稱,和有關宗教儀式、法律、敕令等銘文。
要到內姆魯特山並不容易,從靠近敘利亞的大城桑尼烏法(Sanliurfa)出發必須包車,抵達內姆魯特山需要四個小時車程,可選兩個時段:一是中午12點出發,抵達看古蹟看夕陽,回到桑尼烏法晚上10點;二是半夜12點出發,抵達看日出看古蹟,中午左右回到桑尼烏法,到內姆魯特山還得爬來回一小時的路程,一般旅行社很少排,因為要從土西來到內姆魯特山,至少得安排三天時間,中間雖然有小景點,但極易引來抱怨,若沒有極大熱誠,奉勸好好考慮清楚,我是自作自受,當然甘之如飴。
亞歷山大東征影響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錢包裡的世界史】
亞歷山大將硬幣作為宣傳權力轉移的工具,得到了很大的功效,其影響力擴及至當代,現今仍有許多人喜愛他帥氣的模樣。
英文稱錢為「money」,也是起源於羅馬。
➡️〈#樂讀周報〉 訂閱美好新生活:
https://bit.ly/37mhIWY
▌工商書房 閱讀新識力:bit.ly/2XZGHJm
#工商書房 #錢包裡的世界史
亞歷山大東征影響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傲嬌狩獵靜物畫】
法國靜物畫和風俗畫流派向來以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最為著名,然而在夏丹之前,還有一位前輩-亞歷山大・法蘭索瓦・德斯波特斯(Alexandre-François Desportes,1661-1743年)也曾創作出精彩詳實的成果。
比起夏丹溫潤樸實的樣貌,德斯波特斯下筆顯然細節更為講究,風格更加華麗。換句話說,若是夏丹的作品屬於平實動人一流,那麼德斯波特斯則是貴氣逼人光芒四射。
從《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靜物》(Still Life with Dressed Game, Meat, and Fruit,1734),就可以見到德斯波特斯有多大能耐。
----------------
畫家除了藉由靜物畫渲染色彩、表現物體質感,藉以展現自己技藝多高超,比起ㄧ般靜物畫,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狩獵靜物畫(hunting still-life genre)則更強調貴族的傲嬌品味與階級優越感。
說來都跟狩獵這項〝高尚運動〞有關。
進行狩獵活動需要結合技能、人力和運動等元素,相對成本高昂,非尋常百姓所能負擔。在歐洲百千年來的傳統裡,狩獵都是權貴專屬,無論配備器具、坐騎僕傭,或是狩獵後的餐宴擺設,都各有講究自有規矩,絕不像一般村野人家捕捉獵物之後,吃乾抹盡飽腹一頓便了事那樣隨便。
因此狩獵靜物畫不僅用來滿足上層階級男性征服野生動物的自嗨自滿,更象徵其專有的特權。更何況對於野禽滋味的偏好,最早自古埃及直到羅馬時期,便已經深植於上層階級的飲食文化裡了。
----------------
縱樂享受的古羅馬對於禽鳥類的美味甚為執著,就連孔雀🦚也列入食用之類。但是羅馬人偏愛柔軟口感,因此肉類多先進行水煮再炙烤,然後使用香料調味。中世紀的封建領主餐桌上也要有禽鳥如鵝肉和其他肉類撐場面,此時料理方式則採燒烤為主。
待到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人從非洲進口珠雞,以及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火雞🦃也來到歐洲,都讓歐洲人又多出些選擇。尤其18世紀啟蒙時代時,人工圈養的雞或鵝,正如野外捕獲的雉雞和山鶉一樣受到歡迎,再加上園藝技術提升、海外貿易發達,餐桌上菜色已經熱鬧許多。
然而光吃喝不警世就不是凡事都要有宗教寓意的基督教世界了。在宗教圖像學裡,禽鳥普遍象徵耶穌為人類所做出的犧牲。因此品嘗時要懷抱虔誠感恩的心情,但若是已經醉得一蹋糊塗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千百年來,上層階級男性依舊無法捨棄狩獵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尤其做為展現個人地位的附加價值,當然要好好發揮高人一等的機會。直到近代因為環保意識抬頭,才或多或少壓抑了這股風氣。
----------------
以德斯波特斯的精工細描來看,確實是將狩獵活動的階級區別展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他年輕時師從法蘭德斯傳統,更是以描繪細節見長,使得德斯波特斯在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兩任國王的宮廷中,成為最受歡迎的靜物畫家。甚至有幸陪伴國王狩獵,過程中隨時用素描本畫下獵物,事後再由國王欽點,要讓哪些獵物上場,放入畫面組合成完整的作品。
《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的靜物》也是如此而來,以宏偉浮誇方式展現獵物和精製餐具的組合,也成功營造皇家尊貴氣息。
----------------
《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的靜物》畫面裡,木桌邊緣放了把短刀,一籃橘子連著枝葉橙中帶綠🍊,下方有個紅銅鍋,盛裝野禽的大銅盤也是精心製作。
從這些器物和充滿整個畫面的豐沛食材,就可以看出背景絕非尋常百姓家,而是一派富貴。
已經被拔除羽毛的野禽,被成片豬油包裹著置放於一塊白布上,野禽身上的雞皮疙瘩和沒拔乾淨的殘毛也被仔細描繪;上方懸掛的羊肋排和羊腿部分帶著內臟,羊肉的半透明質感對照出骨頭的堅硬實在。前方的梨子同時以形狀和色彩呼應後方的橘子,讓構圖更完整。
不同於羅馬人主要食用橄欖油,豬油和奶油則是北方民族的最愛。
若是拿豬油和奶油相較,中世紀的富貴人家首選豬油,而貧苦人家才食用奶油。豬油出現在宗教畫或道德寓意畫裡,通常與豬肉的涵義相同,都代表貪食和罪惡🐖。不過這類狩獵靜物畫主要是為了彰顯地位和財富,警世內涵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
德斯波特斯以近乎外科醫師鑽研解剖學的精準要求,完美呈現諸多細節與物體的不同質感,也讓畫中各式靜物精緻耀眼不同凡響。
能夠把獵物屍體畫得這般富麗華美,完全發揮狩獵靜物畫必需滿足權貴虛榮心與優越感的傲嬌審美功能,難怪德斯波特斯可以在法國宮廷大受歡迎。畢竟我們老百姓眼中的狩獵大餐從來不只是大餐,而是貴族們用來炫富炫血統的工具之一啊~✌️
----------------
無論古羅馬、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烹調食物時總是豪不客氣加入大量香料,如荳蔻、肉桂、胡椒和丁香等,一來香料價高,大量使用才能顯擺主人家的資產雄厚,二來古時食材保鮮不易,香料正好可以掩蓋某些不夠宜人的氣味。
另外一直要到18世紀,歐洲各國在新大陸殖民地的蔗糖產量才會來到高點,在此之前,無論糖或是另一種甜味劑-蜂蜜都要價不斐。為了有意無意強調身分,導致許多菜餚,尤其是宴會餐點,都得加入甜味聊表心意,包含各式肉類。
17世紀中,法國出版了第一本具備現代意義的食譜《法國廚師》(Le Cuisinier françois,1651)。隨著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統治之下國勢擴張,法國烹飪的改革力道與影響也逐步拓展至全歐洲。
新式法菜裡捨棄東方情調香料,只留下胡椒和巴西利(parsley)、百里香(thyme)、蝦夷蔥(chives)等歐洲本土香料;自古羅馬時興的甜鹹混雜風味不再,而是以鹽和胡椒為主導,甜味則純然安放於主餐之後。然後,奶油終於壓過豬油,扮演起重要角色。這才是我們熟悉的法式料理風味。
----------------
德斯波特斯繪製《有精心裝扮的獵物、肉類和水果的靜物》時,為路易十五(Louis XV,1710-1774)統治期間,法國烹飪早已發展得如火如荼,在歐洲居於領導地位。
我們可以想像,此時國王的御廚不再撒上大把香料和蜂蜜為畫面裡的羊肋排和禽鳥類調味,而是使用奶油、鹽和黑胡椒創造出一道道佳餚。這些濃郁豐厚滋味,與如今嘗到的模樣已經相去不遠。
這麼說起來,即使是18世紀初期的狩獵靜物畫,其實跟現代生活也會有所聯結。
要是德斯波特斯把國王餐桌上的菜色如此認真仔細畫下來,那就更好了(擦口水~🤤🤤🤤
======================
《名畫裡的盛宴》台北兩場講座〝主題和內容相同,地點不同〞
◆05/15(六)下午,已額滿
購票:https://fb.me/e/AzTpNlKx
◆05/19(三)晚上,最後卡位倒數
購票:https://fb.me/e/4Z0n68egs
票務相關事項聯繫,請洽 #livart禮雅特國際 粉專私訊留言
#2021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盛宴
#Livart禮雅特國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