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斯伯格症暴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斯伯格症暴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斯伯格症暴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斯伯格症暴怒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12的網紅小熊麻麻愛分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閃一閃亮晶晶》 原文出處👉https://reurl.cc/DgQn9m #我家的小亞哥哥 #亞斯柏格 每個小孩都是星空中一顆顆小星星,看起來一樣,但仔細看又都不一樣 相同的是,他們都會發出自己的光芒,只是有些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需要你細心觀察才能欣賞他們「獨一無二」光芒。 以前,一直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青少年的情緒風暴:孩子,你的情緒我讀懂了」介紹 訪問作者:莫茲婷 內容簡介: 當孩子成為青少年,你是否發現……性情變得冷漠、不願意溝通? 原本成績優異的孩子,突然變了樣?親子之間,只要一開口就是吵架…… 其實,孩子變得暴躁,可能是心裡充滿悲傷或恐懼。 孩子心...

亞斯伯格症暴怒 在 輕煙飄過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10:01:03

##蘿莉破壞王## 2020年9月11日在台上映德國電影《蘿莉破壞王》--- 天涯何處是兒家?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29823546 乖巧的時候,她聰明體貼,她的最愛是媽媽, 因病無法與媽媽同住,是她心中最大的遺憾; 幼...

  • 亞斯伯格症暴怒 在 小熊麻麻愛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1 22:22:49
    有 137 人按讚

    《一閃一閃亮晶晶》
    原文出處👉https://reurl.cc/DgQn9m

    #我家的小亞哥哥
    #亞斯柏格

    每個小孩都是星空中一顆顆小星星,看起來一樣,但仔細看又都不一樣

    相同的是,他們都會發出自己的光芒,只是有些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需要你細心觀察才能欣賞他們「獨一無二」光芒。

    以前,一直不了解
    「小熊哥哥為何常常暴怒❓」
    無法控制自己情緒 , 老師建議去醫院諮詢,才知道原來小熊是 #亞斯柏格症

    #亞斯特質簡單自我檢測

    👉特質1、 社交困難 欠缺交友能力

    小熊的確不會主動找其他小孩玩甚至喜歡自己在旁邊玩沙玩石頭 除非很熟的朋友

    👉特質2、溝通困難

    小熊到快3歲講話才比較流利,比人家晚會說話 聲音語調也比較尖銳像女孩子

    👉特質3、固執

    小熊從小到大真的很固執答應他的事沒做到或是更改行程他就崩潰大哭沒有辦法溝通

    👉特質4、缺少同理心

    跟他說: 應該要替誰著想,或是說媽媽真的工作很累了,他無法體會只會照自己的方式去想

    👉特質5、天真、不恰當的行為、單向的反應

    小熊邏輯真的比較轉不過來,想法天真直接

    👉特質6、對特定事物有強烈的興趣

    他喜歡一樣東西就會努力去鑽研
    例如:我不知道的車子名稱、恐龍名稱 、釣魚趣事 ,他都記得一清二楚

    👉特質7、感覺統合不協調、行動笨拙、姿勢怪異

    之前小熊幼稚園一直慢大家很多拍

    甚至同手同腳無法跟上大家
    我們還以為只是動作比較慢
    原來這也是他們的特質

    👉特質8 、嗅覺聽覺敏感

    難怪小熊常常喊很吵他很不舒服
    甚至一點點味道(我明明沒聞到)他就哀哀叫

    如果剛好家里孩子有以上特質
    小熊麻建議去醫院的(#兒童心理科)諮詢看看

    ⚠️越早發現,對孩子越好😊

    建議6歲以前諮詢,早療有更多政府補助

    雖然小熊常常情緒無法控制 ,有時候一哭可以1-2小時

    但...他是個善良的孩子 ,就算被欺負也不會還手

    在愛的關懷下,現在漸漸的學會貼心、幫忙👏 真的很感動😊

    ♥️感謝中國復建科 #林千琳醫生
    第一次看診就發現發現小熊的狀況
    讓我們沒有延誤弱療時機

    ♥️謝謝中國兒童心理科 #林秀蔓醫生
    對孩子細心看診安排一系列檢查
    讓我們知道孩子的狀況

    雖然7歲才發現 ,錯過黃金早療時期
    但我相信只要用心陪伴一切都不晚😘

    媽媽們 我們一起加油💪

    📍更多 《亞斯伯格歷程》原文👉
    https://reurl.cc/DgQn9m

    #亞斯柏格補助
    #亞斯柏格特質分享
    #我的小亞孩子
    #如何跟亞斯相處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
    #我愛兩兄弟
    #推薦中國復建科林千琳醫生
    #推薦中國兒童心理科林秀蔓醫生

  • 亞斯伯格症暴怒 在 小資夫妻的精省好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2 18:00:18
    有 15 人按讚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重點摘要與心得
    #百分之10的人有亞斯特質
    #你知道什麼是亞斯特質嗎
    #防疫期間多讀書

    這本書是第一本由台灣人以「成人亞斯特質」為主題所撰寫的書,擺在書店的架上,隱隱地發著光。

    從小我就是一個安靜不多話的女生,玩著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的遊戲;由於很會讀書,一路讀到研究所畢業之後,步入一個循規蹈矩的工作場合中,似乎也沒有很大的障礙。
    只是成年之後,在某些關係上受到傷害,在某些場合中總感到不自在,有時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或者留下傷痕。看了這本書之後,對於認識自我有很大的幫助。
    這本書不僅提供覺得自身或身邊親密的人有亞斯特質者了解與覺醒,更可以促進社會對亞斯特質的理解,唯有透過理解,彼此才能更友善的相對。

    【如果百分之十的人有亞斯特質】
    本書作者是精神科醫師,在46歲的時候發現自己具有亞斯特質。
    目前,廣為人知的是「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然而如同人格特質,作者根據研究提出的名詞為「自閉症光譜」,對於濃度比較淡、語言和智力發展正常、未達到醫學上的診斷標準者,定義上就是「亞斯特質」,學術上的名稱叫做「廣泛自閉症表現型(Board Autism Phenotype,簡稱BAP)。(這些具有亞斯特質的成人,書中會簡稱為亞斯人)
    亞斯人可能造成親密伴侶困擾,這些伴侶則會出現「卡珊德拉症候群」,也就是在外人眼中這些亞斯人很正常、形象良好,伴侶卻承受很大壓力而訴苦,外界無人相信,反而還被責怪是否自己有哪裡做得不好。

    常見的亞斯特質包括社交能力平庸、講話有時有點白目、喜歡享受孤獨、已排好的常規不喜歡更動等,不過每個亞斯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特質,不能一概而論。亞斯特質多是基因遺傳,基因組合多變,加上後天環境差異,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學習和偽裝,所以呈現風貌非常多元。

    據研究推估,約有10%的人有亞斯特質(這個10%已包含中低功能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通常從被診斷出自閉症的孩子,其近親也會出現明顯的亞斯特質。具亞斯特質的人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一些,只是濃度淡的亞斯人通常能夠掩飾得不錯,使得不輕易被區辨出來。

    【從人類演化來看跟亞斯人交往的好處】
    亞斯特質是基於基因,也就證明在人類演化的漫長過程中,亞斯特質一直沒有被淘汰。

    據研究指出,社交困窘的亞斯人,社交性驅力通常比較低。所以,如果你想找一位會乖乖待在家裡,不會四處招惹人或被招惹的對象,亞斯人會是不錯選擇。亞斯特質強烈的人,較願意維持長期的伴侶關係,對一夜情、短期伴侶興趣缺缺,也沒有太多力氣同時維繫多位情人,對家庭和下一代也較願意長期投注精力。或許在這樣的特質上,更可以提供關係的安全感,使得女人親澤成為優勢,基因持續流傳下來。
    不過,亞斯人並非不會外遇,倘若遇到興趣相投、能夠深入溝通和探討興趣與工作的對象,也很有可能會產生外遇。

    另外,亞斯人的大腦,在需要運用系統性思考和分析的學科與工作上,表現常比有其他相同智商的人好。重視細節、規則、秩序的專注能力、對重複工作不會厭煩,因此在這類工作上佔有優勢。

    【社交大腦就是不同,別再說我們的EQ不好】
    在所有自閉症光譜的人而言,「社交大腦」功能不彰,幾乎是一定具備的條件。
    社交大腦的迴路跟多數人有些不一樣,導致社交方式跟主流世界的規則不同,這是許多亞斯人終身要面對的困境。
    例如,亞斯人無法符合「社交假面假說」,沒有辦法圓融的表現和說話、不太會看狀況、不會看場合說話、或一直講別人沒興趣的話題、說話過於直接白目、相信別人說的「字面意思」(無法聽懂弦外之音)等,都會造成人際互動上的困擾,因此有些亞斯人也會變得比較沉默。

    一般認為亞斯人的同理心比較差。實際上亞斯人「情感的同理心」是好的,很敏感於對方的情緒和反應,但「認知的同理心」會讓他做出錯誤的判斷,無法貼近你內心的想法,有時說出來的話反而帶來反效果。

    亞斯大腦不喜歡社交,所以在社交上會耗費很多大腦資源,相較於外向者擁有高的EQ,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鬆與人交談、交新朋友,亞斯人則需要在腦中寫出各種情狀的「劇本」或「範本」來套用,而且時間不能太長,需要休息。
    不一樣的特質和專長,各有優劣,理解之後,就能互相尊重和欣賞。

    【被忽略的亞斯女性】
    其實大家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你我身邊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大部分是男孩。
    這類症狀一開始被當作男童的疾病,所以對症狀的觀察、紀錄、診斷標準,都偏向了男孩觀點。
    由於性別天生的差異,同樣有亞斯特質,女童往往會比男童聰明、有創意,知道如何應對各種社會情境,等到被察覺有社交困窘問題時,已經上高中或大學,錯過早期介入、改善憂鬱和低自尊的時機。
    大體上說來,女孩的社交能力普遍優於男孩,在社交能力的表現上,亞斯女孩大約等同於一般男孩,所以必須更嚴重才會有機會被診斷出來。

    女亞斯特質的核心是:obsession執念。擁有一些強迫性格的完美主義、高度嚴苛的自我要求、對整齊排列和美感的要求、對情感(伴侶)的過度執著等,這些都可能影響人際關係、伴侶關係,或打不進小團體的核心而讓人挫折、感到孤獨,此外,擔心自己不夠好也會造成焦慮。

    【多種亞斯人常見的行為模式】
    一、 亞斯的暴怒:70%的亞斯人會有情緒控制的問題。他們對於秩序很執著,希望按部就班,或者照著規劃好的藍圖行事,如有超過這個圖像或邏輯的事情發生(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就會突然暴怒,但平靜下來之後又恍若無事。
    二、 亞斯的白目:直率、純真的表現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人或惹惱人。他們的大腦重視邏輯性、系統性思考,常忽略別人的各種暗示與內心感受,或者是過度的「自我關注」而忽略其他人。
    三、 亞斯的淡漠:他們不擅長無主題的閒聊、不太會接話、常是句點王,喜歡適度的孤獨。也或者由於人際互動的負面經驗,造成習得的淡漠,以及過度自我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與之無關的事情就顯得淡漠。
    四、 亞斯的孤獨:他們需要一個人的時刻,可以降低焦慮、穩定心情,但還是需要朋友。當他們因不善社交或表達而累積誤會和怨懟時,會導致被排除在小團體之外,這類被迫的孤獨,也是亞斯人生的大問題。
    五、 亞斯的天真:有些亞斯人很容易相信別人,太快相信別人而遭致到被利用或傷害,部分的女性容易成為男性霸凌的目標。
    六、 其他常見特質:臉盲、喃喃自語、拖延(想太多)。
    七、 亞斯的堅持:固執、掌控、正義、一板一眼(沒有灰色地帶)、傲氣、單向聊天、特殊興趣。

    【附記─如何讓亞斯「不再假裝」?】
    憂慮和焦慮是亞斯特質人的常見症狀,這是因為不適應社會使然。
    目前「神經多樣性運動」有兩種聲音:一是協助「少數」適應「多數」,二是「少數」不需要為「多數」改變。兩種都有價值。因此,神經多樣性運動主張去醫療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書作者閱讀大量的研究文獻之後,整理出成人亞斯特質的成因與表現,能夠作為社會大眾對於亞斯人的理解,也能夠幫助具有亞斯特質的人自我探索和認識。
    是否有一天,亞斯人可以不用再假裝?身為有亞斯特質的人,透過了解自己來加強自己的適應與融入,這是我認為個人層面可以努力的方向。
    就算改變不了社會,至少更認識自己,並幫助和自己互動的周邊他人,減少和自己相處的困難,自己盡力去營造對自己較為友善的環境,相信這樣做能夠活得更快樂、更自在。

  • 亞斯伯格症暴怒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1 18:15:54
    有 1 人按讚

    2020年9月11日在台上映德國電影《蘿莉破壞王》--- 天涯何處是兒家?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29823546

    <一分鐘影評>

    乖巧的時候,她聰明體貼,她的最愛是媽媽, 因病無法與媽媽同住,是她心中最大的遺憾;

    幼時的創傷,臉,成了她的罩門,不能讓任何人碰到,否則,就是一連串失控的言行!

    發作的時候不分日夜,小自尖叫、吐口水、説慌、尿床、隨地小便、逃家,大至爆怒破口大罵羞辱他人、暴力攻擊、自我傷害與情緒勒索,

    像一顆無從拆解的不定時炸彈,隨時能引爆; 周邊親人、老師、醫生與專業再多的關心、愛與安撫全都束手無策, 無法讓她脫離苦海!

    過動兒的她,對外在的環境變遷極度敏感,對外人的防衛心強, 不輕易向外人展露脆弱孤寂的內心,

    只有當碰到讓她信任,卸下心防的人,才會坦然,但卻又轉為過度將全部的愛與依賴,貫注在特定的人身上,

    形成對方莫大的身心的負擔,上學、輟學、轉發臨時收容所、團體家屋,甚至考量遷居國外機構,無解的重複循環,讓人心痛又心疼!
    「對於這些無法馴服的孩子,我深為著迷,因為他們充滿了生命力。」--- 導演諾拉‧芬沙伊德(Nora Fingscheidt)


    一句話就點出了導演諾拉‧芬沙伊德(Nora Fingscheidt)拍攝本片的初衷,2020年9月11日在台上映的德國電影《蘿莉破壞王》(System Crasher),是一部深入刻畫探討罹患過動症狀的問題兒童教養與治療議題的電影,故事主角圍繞在一位9歲無法管控自己情緒,容易暴怒傷人的過動兒班妮身上,透過片中發生在家庭、學校、大大小小不斷的衝突中,引領觀眾跟著鏡頭,去了解過動兒童患者本身,與家人、學校師長同學、醫療教化管理人員,共同面對的生命困境與社會議題。因為像片中主角班妮這樣的過動症孩子,對外在事物的感受,比一般的小孩更加敏感脆弱,他們的言行看在外人的眼裡,好像是十分難纏完全不受教的惡魔,但如果願意進一步去探索傾聽,你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常常飽受同儕的排擠,社會的孤立,內心只能獨自徘徊在瀕臨崩潰的世界邊緣。


    關於過動兒童治療與教養管理的問題,解決方式絕對不會,也不可能只仰賴單一機構的力量,每一個來到這世界的生命,不管是以甚麼樣的面貌與姿態呈現,都有其活下來生存的基本權利,這需要整個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醫療管理機構,從不同層面盡一份心力,然後要有整合這些修護資源的專責機構,從兒童出生後就開始有計畫地進行輔導教化,或許才能減低這些病童成長過程,因不了解所遭受的不當管教與同儕霸凌! 而家庭,特別是過動兒的親人,更扮演牽一髮動全身的靈魂角色,片中班妮的母親,是一位除了班尼外,還要獨力撫養兩位小小孩的單親媽媽,婚姻、愛情、工作皆不順遂的她,即使有愛,也無力讓情緒不穩,有暴力傾向的班妮同住,因為擔心獨佔欲極強的班妮,會傷害到無辜的弟妹;但遲遲無法兌現要將班妮帶回家同住的承諾,又成了一道催怒符,讓極度期待轉為極度失望的班妮,又再一次陷入了暴怒傷人與自傷的惡性循環,當家庭、學校、醫院、輔導機構、寄宿家庭的專業人員都感受疲乏束手無策時,班妮恐怕也只能仰天長嘯 : 「天涯何處是兒家?」

    蘿莉破壞王 System Crasher
    出 品 國:德國
    語 言:德語
    電影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0-09-11
    片 長:2時5分
    IMDb評分:7.8
    台灣發行:鴻聯國際
    編 導:諾拉‧芬沙伊德(Nora Fingscheidt)
    演 員:
    海倫娜‧澤格爾(Helena Zengel)飾演班妮‧克拉斯(Bernadette “Benni” Klaaß)
    亞伯拉罕·舒赫(Albrecht Schuch)飾演青少年情緒控管管理員/陪讀員米查‧海勒(Michael” Micha” Heller, Anti-Gewalt-Trainer)嘉布麗拉·瑪莉亞·施梅(Gabriela Maria Schmeide)飾演瑪麗‧巴凡女士(Frau Bafané, Jugendamtmitbeiterin)
    莉莎‧哈根邁斯特(Lisa Hagmeister)飾演班妮的母親碧安卡‧克拉斯(Bianca Klaaß)
    FB粉絲頁:鴻聯國際

  • 亞斯伯格症暴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24 13:00:12

    本集主題:「青少年的情緒風暴:孩子,你的情緒我讀懂了」介紹
           
    訪問作者:莫茲婷
       
    內容簡介:
    當孩子成為青少年,你是否發現……性情變得冷漠、不願意溝通?
    原本成績優異的孩子,突然變了樣?親子之間,只要一開口就是吵架……
      
    其實,孩子變得暴躁,可能是心裡充滿悲傷或恐懼。
    孩子心理期盼的是……有人可以來拯救他,為他梳理心裡的糾結。
      
    面對青少年,爸爸媽媽也該開始學習,如何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真正想說的話。
      
    這本書能獻給所有父母,讓你帶著愛與方法,
           
    作者簡介:莫茲婷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經歷:
      「愛+好醫生」顧問團、Stars RADIO 星蹤之愛廣播網《新獵人本色》主持人、社團法人陪伴者兒少生涯教育協會-常務理事、聯合報好讀周報「同理力」專欄作家
      
    著作:《小心青春禁區:31則諮商室裡的故事》
      
    專長:
    1.兒童:情緒暴怒、對立反抗、強迫症、自信心低落、某特定事物恐懼症、分離焦慮、父母離婚後創傷、手足衝突、人際問題、特殊族群之適應問題諮商:亞斯伯格、過動症。
      
    2.青少年:人際困擾、霸凌問題、情緒低落、焦慮症、親子衝突、生涯迷惘、情感議題、特殊族群之適應問題諮商:亞斯伯格、過動症。

    3. 團體課程:兒童青少年人際&情緒技能團體、父母親職訓練、成人自我成長、輔導志工培訓、教師輔導課程進修、機構心理衛生教育推廣及演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