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拉岡膚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拉岡膚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拉岡膚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拉岡膚色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時候會發覺,某些事情冥冥中都會有關聯,最近在讀 John Howard Griffin 於 1969 年出版的著作《#像我一樣黑》(https://pse.is/3bswt7),上個月才問世繁體中文版,關於美國民權運動前夕,一位白人作家透過藥物、曝曬與藥物將自己變成黑色皮膚,冒險展開一場史無前例的...

亞拉岡膚色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3:27:19

狂賀!我們很喜歡的《幸福綠皮書》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雖然亞拉岡沒能獲得最佳男主角,但還是不影響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我們的影評已經上線了,歡迎大家去看喔! YouTube影評:https://lessons.pse.is/DTF9C 另外整理本屆奧斯卡得...

亞拉岡膚色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8 05:32:46

《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 ⠀⠀⠀⠀⠀ ⠀⠀⠀ 「光有才華還不夠,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 ⠀⠀⠀⠀⠀ ⠀⠀⠀ Being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 ⠀⠀⠀ 民權運動之前,南...

  • 亞拉岡膚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2 10:03:53
    有 823 人按讚

    有時候會發覺,某些事情冥冥中都會有關聯,最近在讀 John Howard Griffin 於 1969 年出版的著作《#像我一樣黑》(https://pse.is/3bswt7),上個月才問世繁體中文版,關於美國民權運動前夕,一位白人作家透過藥物、曝曬與藥物將自己變成黑色皮膚,冒險展開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實驗,為的就是深入美國南方了解黑人真實的處境,並將這一路來的所見所聞撰寫成書,五十多年後的今天讀來仍深刻而警世。好巧不巧,奪下第九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原創劇本的《#幸福綠皮書》,也將在三月上架 Netflix,它有些許目的性,也有過於政治正確的部分,但它確實有其誕生的必要性,且流暢飽滿、生動有趣、笑淚交織,個人相當喜歡這部電影,因此先行提前回顧,由衷推薦大家可以將上述提及的二者共同搭配服用。
    ⠀⠀⠀⠀⠀
    故事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民權運動之前,南部各州對有色人種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一位紐約曼哈頓的黑人郵差 Victor Hugo Green 為了讓自己族群的旅客出外遊玩時避開陌生地區的潛在危險,因此 1936 年到 1966 年間每年都會編篡一本黑人旅遊指南「綠皮書」,標示出所有對黑人友善的機構與場所,曾經在 1949 年版封面引述馬克吐溫相當著名的一句話「Travel is fatal to prejudice 旅行是消除偏見最好的方法」,從一開始的紐約最後擴散到全美,還成立專門服務非裔族群的旅行社,為的就是讓有色人種能避免遭到歧視與霸凌,很多地方至今依然適用。
    ⠀⠀⠀⠀⠀
    而 1956 年爵士鋼琴家 Nat King Cole 於家鄉阿拉巴馬蒙哥馬利表演時,在台下四千名白人觀眾面前受到三 K 黨成員衝上舞台的攻擊,然而當時的 Nat King Cole 已經創下百萬唱片銷售量,並即將成為史上第一位國際節目的黑人主持人,但蒙哥馬利的家鄉觀眾卻對此事漠不關心。Nat King Cole 當下感到既震驚又困惑,離開醫院之前,對著人群說,「我只是來這裡娛樂你們,我以為這是你們要的」,自此之後,他拒絕在美國南部展開任何一場表演。
    ⠀⠀⠀⠀⠀
    說長不長的六年過去,出身於佛羅里達,同為黑人音樂家的 Don Shirley 準備前往南方展開巡迴演出,因為聽聞太多前車之鑑,因此事先做足萬全準備。Don Shirley 是一位從兩歲就開始接觸鋼琴的音樂神童,十歲時已經參與過多場正規表演,18 歲便成功舉辦生涯首場個人獨奏會,但在他還未拿到兩個榮譽學位與住進卡內基音樂廳樓上的公寓之前,經理告訴他,美國觀眾還沒準備好接受一位有色鋼琴家,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斷上演,因此 Don Shirley 決心帶著自身對音樂的熱情,融合熱愛的古典樂與新興音樂類型如爵士樂等,流轉於各個他曾不屑一顧的庸俗夜店巡迴表演。即使事隔二十年,Don Shirley 對於自己音樂生涯與理念因為膚色而被迫受限、妥協感到相當憤怒。
    ⠀⠀⠀⠀⠀
    「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又不夠像個男人,那麼請你告訴我,我到底算什麼?」
    ⠀⠀⠀⠀⠀
    只見多數主人笑著端出特製菜色,回頭便只准許黑人使用室外洗手間,口口聲聲當你座上賓,卻只願提供一間儲藏室,打死不肯接受黑人與白人於同一個空間進食,警察先入為主認定有色人種就是作奸犯科,走到最後,這一趟旅程成了自我認同之路。文明是一種包裝,社會底層的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缺乏文化的無知樣貌,上流階級的附庸風雅又不願暴露真實面,為的是展現受過教育的自己與多數庸俗大眾天差帝遠,這也為一開始 Tony lip 與 Don Shirley 言詞處處針鋒相對的原因,既然如此,那為什麼要千里迢迢從紐約南下自找這些必然的羞辱?
    ⠀⠀⠀⠀⠀
    Don Shirley 早已預見這種光景,教育不只帶來氣度,也培養了判斷力,他慧眼看出 Tony Lip 真誠、熱情、忠心也富有同理心和責任感的人格特質,因此不惜加碼也要聘請自己認可的人選,而後來更證實他從未看走眼。故事走到後來終於發現,自命不凡的 Don Shirley 有其封閉孤傲不善與人相處之處,骨子裡的自卑感卻源於膚色與同性戀身分;然而世道永遠都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天賦和資質得來不易,那屬於上天的禮物,而勇氣才是最珍貴稀罕的,因為必須仰賴我們給予自己,即使花上無數倍的力氣也並非徒勞,只要堅持抬頭挺胸,贏來的尊嚴自然能夠戰勝一切。
    ⠀⠀⠀⠀⠀
    在這一趟旅程結束之後,1971 年 Don Shirley 終於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表演,1974 年與頗負盛名的 Hamilt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管弦樂團一同演出獻給艾靈頓公爵,之後 Don Shirley 的音樂被死忠樂迷不停流傳下去,2000 年時他意外發現網路上竟然存在自己的大批支持者,因此極為感動。而 Tony Lip 則返回原本的夜店繼續擔任保全,意外被星探發掘,陸續參與《教父》、《四海好傢伙》、《蠻牛》、《驚天爆》、《黑道家族》等經典電影的演出,他的兒子告訴媒體,即使到了晚年,兩人仍常常相約共進午餐,Don Shirley 只要有任何生活上的疑難雜症都打電話給自己的父親求助,爸爸也會想盡辦法協助他解決問題。
    ⠀⠀⠀⠀⠀
    Mahershala Ali 曾表示,劇中一顆綠色幸運石應該就是 Viggo Mortensen 慧眼拾起的,他在電影拍攝當下,一直不停注意周遭地上有沒有外觀特殊的小石子,見到滿意的就趕緊撿給導演,更為了演出《幸福綠皮書》,不惜增重 20 公斤左右,導演說,Viggo Mortensen 在成為一位偉大演員之前,早就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了。
    ⠀⠀⠀⠀⠀
    若說誰真正為這部種族喜劇電影撐起深度、增添厚度,絕對莫屬依然清晰保有當年那對湛藍雙眸的亞拉岡。他可以透過肢體眼神就成為隱隱散發不凡氣魄的落魄王族,也足以於三言兩語之際瞬間化身毫無文化素養的粗俗司機,唯妙唯肖複製出所有 Tony Lip 的細微動作,對於偷竊行賄等小惡蠻不在乎,邊開車邊滿手油亮啃食炸雞,整片披薩索性對折就塞入口中,挖鼻孔、菸不離手、吐出口中食物各種不修邊幅的行徑頻頻出現,卻仍將隱藏在吊嘎與大肚腩背後的赤膽忠心、仗義執言、人性本善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
    ⠀⠀⠀⠀⠀
    其實歧視者裡往往有好人和壞人,被歧視者裡也有好人和壞人,更常見到的是,我們往往同時身為歧視者和被歧視者,無論膚色、地區、教育、貧富、階級都是偏見的標籤之一,所有歧視說穿了就是為了區隔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而存在。
    ⠀⠀⠀⠀⠀
    即使時間倒流,人類現況面臨的問題依然會再次出現,因為種族歧視並非歷史過失,而是人性必然,Don Shirley 某種程度而言看不起這位司機的油腔滑調與粗鄙行徑,Tony Lip 更不是多麽願意接納黑人的思想獨立份子,畢竟美國社會裡的義大利移民本身也是被壓迫的一群,但這些都難掩他們本性良善,人與人相處久了自會產生理解,理解後衍生信任,信任帶來陪伴與溫暖。
    ⠀⠀⠀⠀⠀
    這世上有太多不敢踏出第一步的寂寞人,假使想打破惡性循環,以直報怨往往不夠,當你不願屏棄成見、放寬心胸,逼迫自己走入人群,隔閡將永遠存在,站在世界的外面是找不到自我歸屬、也無法改變身處的環境。一冷一熱,一雅一俗,一退一進,一居高位,一接地氣,兩人終於磨盡銳氣調和出最完美的相處模式,從獨善其身邁向兼善天下,是否真正活在這個社會裡才是改變的關鍵,《幸福綠皮書》即使政治正確,也以別出心裁的細膩火花和溫暖人性真正打動了觀眾。
    ⠀⠀⠀⠀⠀
    我們無從選擇自己的膚色、出身與資質,也有太多困境無力改變,但是人都希望被愛、接納與得到幸福,因此,首先得認識自己而不敢到惶恐,至於那些殺不死生命的都將使生命更加茁壯堅強,在自卑與自信相互撞擊出的感同身受之下,學會拒絕怨天尤人,永遠銘記自己是誰,或早或晚都將體悟到路是人走出來的,權益是雙手爭取來的,而夢想也是必須仰賴勇氣、智慧、柔軟與膽識才能贏得的。

  • 亞拉岡膚色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6 18:30:00
    有 613 人按讚

    【今天,你對山神不敬了嗎?】
    這年頭許多雞毛蒜皮的事都能吵,最近戰火竟然延燒到了「那些年,我在山頂做的事」。我一開始以為自己也只是旁觀看熱鬧的人,但仔細一想,不對不對,這麼說我似乎也在無意間冒犯過山神?😅😅

    這讓我想起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在2012年接受訪談時所說的經典名言:「我在14歲的時候超級中二。但你看看,我14歲的時候沒有Twitter跟Facebook,所以我只有私底下中二啦。」

    是吧,不管14歲、28歲或42歲,這年代只要上傳任何東西到網路都不安全,就一群人看來稀鬆平常的照片,給另外一群人看卻可以掀起軒然大波,但我這一篇想討論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被民眾和媒體濫用的「山神」兩字。

    比如說,有些人在山頂做了一些行徑,竟然常成為網路上的話題,最常看到的就是有批評者認為某些舉動「對山神不敬」。

    .

    【山神山神知多少】

    我知道世界上有些地區之中,存在著傳統信仰與登山健行活動的衝突與互動,特別整理如下,讓大家在看臺灣之前有個參考基準。

    ⛰️〈喜馬拉雅山脈諸國與西藏〉
    位於不丹的岡嘎本孫峰(Gangkhar Puensum, 7570 公尺),就因為政府從1994年出於尊重信仰的理由,禁止攀登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隨後,更在2003年再因環保因素完全禁止登山活動 (應該是看到了鄰國尼泊爾的慘況),據信使之成為現在世界上最高的未登峰。

    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 8586公尺)於1955年英國首登之時,兩位登山者由於尊重當地錫金人(Sikkimese)的信仰,刻意在離山頂數公尺的地方打住,保持極頂處不受凡人侵犯,這不只流為後世佳話,也成了日後攀登這座山峰的默契 (至於其他隊伍有沒有嚴格遵守,就不知道了)。類似的情況也可見於1957年的魚尾峰(Machhapuchhre, 6993公尺)英國遠征隊,在距離峰點150公尺處刻意折返,但此後就禁止攀登了。

    著名的西藏健行行程「轉山」所繞的岡仁波齊峰(Mount Kailash, 6638公尺),同時是四個宗教的聖山,又鄰近幾條亞洲大河的發源地,一來尊重信仰,二來保護水源,所以禁止任何登山活動。8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曾發給傳奇登山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攀登許可,但這位義大利人拒絕了;2001年曾有謠言指出一支西班牙隊伍申請到了許可證,引發國際輿論沸騰,當時梅斯納就表示:「如果我們登上了這座山,就等於是攻取了人們靈魂的一部分。岡仁波齊峰既不高又不難,我會建議他們去尋找別的挑戰。」隨著中國政府出面闢謠,此事不了了之。

    ‧ 岡嘎本孫的原意:神靈三兄弟的雪白之峰(white Peak of the Three Spiritual Brothers)
    ‧ 干城章嘉的原意:高山白雪的五個寶藏(the five treasures of the high snow),當地信仰中女神尤瑪‧三芒(Yuma Sammang)的居所。
    ‧ 岡仁波齊的原意:雪之珍寶(precious jewel of snows),印度教中是濕婆神一家的住所、佛教中他是宇宙的中心須彌山,等等 ...

    ※照片正是岡仁波齊峰喔!一座超美的聖山。

    .

    🗻〈日本的山岳信仰〉

    日本有著獨特的山岳信仰,從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富士山和紀伊山地即可見一斑。自中國大陸傳入的佛教與本土神道教結合之後,僧侶不只開始將山林當成靈修的場所,足跡還進入深山蠻荒地帶,認為此舉可增進修行的效果。素有東方馬特洪峰之稱的槍岳,即是由播隆上人首度登臨,甚至為了保障信眾的安全建立了山小屋和鐵鍊。由此可知,宗教信仰並不一定會封山,反而還可能是個開山的力量。

    .

    🌄〈馬來西亞的神山〉

    看玉山裸照的新聞中,玉管處副處長說2015年曾有外國遊客在馬來西亞神山山頂拍裸照,然後發生了大地震,就被當地居民認為是觸怒了神靈。無獨有偶,我今年去神山健行的時候,就和帶攀岩徑道活動的當地嚮導聊到此事,結果那位膚色黝黑的大哥笑著說:「這兩件事情之間從科學上來看毫無關聯啊!地震怎麼會跟山神有關哩?大概只有村裡的老人會碎碎念吧!」

    整體而言,可能是年輕一輩的緣故,擁有不同的觀念與知識,讓他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再說,神山是一座徹底觀光化的山,也是當地社群的重要收入來源,怎樣對山才是不敬,他們解釋上自然會有很高的靈活性。

    ‧ 神山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個的意思是受尊敬的亡者之地(the revered place of the dead)。

    .

    🧗〈美國的魔鬼塔案例〉

    美國的情況可能是另一個極端,身為一個原住民沒什麼地位的自由國度,幾乎無人在乎他們的傳統信仰。在懷俄明州東北的魔鬼塔(Devils Tower)是個國家紀念區(national monument),同時也是個攀岩勝地,曾帶領美國隊遠征K2未果的登山家弗利茲‧威斯納(Fritz Wiessner)就在1937年以現代攀岩技術首登其高達265公尺的火成岩石壁,而且全程只用了一個岩釘。

    然而,這個地標同時也是周圍數個平原部族的聖地,所以近年興盛的攀岩活動引來了原住民領袖的批評。那攀岩的人回覆是啥?答案是「誰管你」,這個地方是國有地,我們有權這麼做。(但如果是在印地安領地的話,情況就對原住民有利)

    最終經過協調,攀岩群體才同意在每年6月,也就是部族舉行儀式的時候暫停活動,但這充其量也只是個無強制力的君子協議,少數人認為政府不該因宗教信仰妨礙自由,甚至對國家公園發起訴訟呢。

    綜上所述,大家應該初步瞭解了山岳信仰的多元背景,以及與現代登山活動、體制文化的衝突。然後我們就可以繼續往下看臺灣的情況。

    .

    【那麼,我們有山岳信仰嗎?】

    讓我們將目光移回臺灣,面對一個事實:在台漢人的山岳信仰十分淺薄,或者極端一點說,還留著漢人先民對原住民的偏見殘跡。

    許多人連山岳信仰都解釋不清楚,倒是很懂魔神仔、紅衣小女孩、黃色小飛俠、嘉明湖外星人。血淋淋的事實就是:沒人知道山神是什麼,鬼故事懂得還比神多,大家操持著「老佛爺要放在心裡尊敬」概念,道聽塗說、人云亦云。

    相較之下,世居此地的原住民擁有與山林緊密結合的泛靈信仰,跟人們口中的山神較有關連,但將其名號掛在嘴邊的傢伙,又瞭解原住民的信仰系統嗎?多半不是,或根本99%不是,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版本的山神,才是真相。看到別人的行為不順眼,看到人人都在罵,就也跟風抬出神的名號,搏扶搖而直上到一個空虛的道德制高點。

    所以說,在山上發生了何事,就以公共場合的禮儀與公德心面相視之,所謂的「山神」對在台的漢文化圈來說,只是個虛無飄渺的概念,不似他國的聖山,是真的有個完整的信仰系統在其後撐腰。

    三角點的基石亦同,比起大肆宣稱踩上去會觸怒山神,不如就單純當成一個公物或遺跡來看待。莫忘了,在日、台政府接力搬運各式石柱上山之前,那裡什麼都沒有喔。

    .

    【凡事講個尊重】

    在我的觀念中,我們入山就只是講究個「尊重」兩字,尊重彼此、尊重環境、尊重他人信仰。山下應是如此,山上也無不同。

    我本身無宗教信仰,先祖更不住在臺灣,但我知道這是原住民的老家,我願意跟著你一起在香菸、米酒之前默禱,向祖靈打聲招呼,助我們行程順利;我知道你的獵場也是我所關懷的環境,所以願意付出一份心力共同守護他。

    公共場合講究的是禮貌,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行為模式,尤其是玉山這種熙來攘往的健行熱點,想要赤身露體拍照留念,就必須考慮到社會觀感如何。很麻煩我知道,但在公共場合就是如此。

    當然,信仰是個人自由,但假如信仰只是建立在以一己好惡為準的口舌之快,那麼還有值得尊重的價值嗎?見仁見智。或者哪一天,我們的社會真會出現個「拜山教」或「基石派」宗教團體,發展屬於漢人的山岳信仰,統數十萬教眾號令江湖,那我想倒是值得 ... 期待?

    🤔🤔

    -------

    Photo Credit: wallpapercave.com. Original author unknown. No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s intended

  • 亞拉岡膚色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Lessons from Movi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25 12:30:00
    有 2,631 人按讚


    狂賀!我們很喜歡的《幸福綠皮書》榮獲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項大獎!雖然亞拉岡沒能獲得最佳男主角,但還是不影響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

    我們的影評已經上線了,歡迎大家去看喔!
    YouTube影評:https://lessons.pse.is/DTF9C

    另外整理本屆奧斯卡得獎名單如下:

    【2019奧斯卡得獎名單】
    最佳影片: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
    最佳導演:Alfonso Cuaron(羅馬)
    最佳女主角:Olivia Colman(真寵)
    最佳男主角:Rami Malek(波希米亞狂想曲)
    最佳女配角:Regina King(藍色比爾街的沉默)
    最佳男配角:Mahershala Ali(幸福綠皮書)
    最佳原創歌曲:Shallow(一個巨星的誕生)
    最佳外語片:羅馬
    最佳原創劇本:幸福綠皮書
    最佳動畫片:蜘蛛人:新宇宙
    最佳紀錄片:赤手登峰
    最佳服裝設計:黑豹
    最佳藝術指導:黑豹
    最佳攝影:羅馬
    最佳音效剪輯:波希米亞狂想曲
    最佳混音:波希米亞狂想曲
    最佳剪輯:波希米亞狂想曲
    最佳動畫短片:包子
    最佳紀錄短片:月事革命
    最佳視覺特效:登月先鋒
    最佳實景短片:膚色
    最佳改編劇本:黑色黨徒
    最佳原創配樂:黑豹
    最佳妝髮:為副不仁

    再次恭喜所有得獎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