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尼克老闆被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尼克老闆被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尼克老闆被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尼克老闆被告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如何改變一個人》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困擾:每次叫小孩子吃青菜他都不吃?每次提案給老闆的企劃都被退件?每次跟客戶推銷新產品都被婉拒?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想要對方「改變」一點心意卻這麼困難?問題出在於人類的本性,你愈是推得用力,對方就愈是反抗。真正的訣竅不是增加推...

  • 亞尼克老闆被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21:27:14
    有 354 人按讚

    好書推薦《#如何改變一個人》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困擾:每次叫小孩子吃青菜他都不吃?每次提案給老闆的企劃都被退件?每次跟客戶推銷新產品都被婉拒?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想要對方「改變」一點心意卻這麼困難?問題出在於人類的本性,你愈是推得用力,對方就愈是反抗。真正的訣竅不是增加推力,而是「減少阻力」。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catalys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他專門在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和點子之所以會流行的原因。他在這本書裡介紹了五種會妨礙和阻止改變的關鍵障礙,並且教我們具體的技巧和策略來減少這些阻礙。

    他提出了「催化劑」(Catalyst,同為英文書名)的概念,認為我們要促進任何人做出改變時,不要只想著用外力和壓力的方式去逼迫,那只會得到反效果。反而要轉換念頭,思考和聆聽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擋著對方不願意做出改變,然後像個催化劑一樣去消滅這些阻礙,讓改變更好發生。

    這本書提供了五個方法,分別是減少抗拒(Reactance)、減輕敝帚自珍現象(Endowment)、縮減距離(Distance)、降低不確定性(Uncertainty)、提出佐證(Corroborating Evidence),五個英文字首合在一起就是「減少」(REDUCE)的意思。催化劑就是用來減少改變的阻力,讓人轉換心態,最後促成行動的方法。
    .
    1.#減少抗拒心理
    你可能也有同樣的經驗,當我們被逼迫改變的時候,會在內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理。例如,每當我們感受到師長、老闆、父母、或任何其他人試圖要說服自己、命令自己,這種抗拒的衝動就會自然產生。催化劑的效果就是減少這種本能的抗拒,反其道而行,用方法去「鼓勵人們自己說服自己」。

    我們來看這個「如何讓青少年不再抽菸」的故事。1990年代美國的青少年抽菸比率創下十九年來的新高,政府祭出禁打香菸廣告、在香菸包裝加上健康警語、花大錢勸退年輕人,結果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奏效。這個困難的任務落到了查克.沃夫(Chuck Wolfe)的頭上,他出了一個奇招。

    他邀請眾多青少年進行一場「菸草高峰會」,指陳列出一些事實讓青少年自己主持和討論,這些事實包含:菸草業者如何操弄年輕群眾來推銷香菸、企業如何操弄媒體來讓抽菸看起很酷。青少年們討論出一個名為「真相廣告」的活動,透過影片告訴大家香菸公司和媒體正在試圖影響人們的感受。結果大獲成功,在活動推廣期間,青少年吸菸比率下降75%。菸草公司甚至提起訴訟,要求中止這項計畫。與其叫青少年「不要」抽菸,不如讓他們「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如同研究指出,人需要自由與自主權,感到掌控感,而且不喜歡任由他人擺布。把這個道理應用到生活當中也可以,例如你要叫小孩子吃菜時,不要說:「給我吃這個!」而要改說:「你想吃花椰菜還是胡蘿蔔?」提案給老闆的時候也不要只有一個選項,而是列出兩到三個選項,搭配優劣比較給他選擇,

    2.#減輕敝帚自珍現象
    如果事情還沒有到非常糟糕的程度,我們往往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會有想要主動改變的念頭。我們也會因為持有某樣東西的時間越長,那些事物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就越高,例如屋主眼中的自住宅價格總比市場價格高出許多。研究指出人們不喜歡改變,也不容易太快接受新東西。催化劑就是要讓人感覺到「如果現在不改變,損失的只會更多」,凸顯出不改變的缺點,藉此破除敝帚自珍的效應。

    最經典的案例來自「英國脫歐公投」。公投是把決定權交予全民的決策方式,但數據說明了大部分公投會以失敗收場,要改變成千上萬民眾的想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英國脫歐的提案出來之後,由於英國的食物、燃料、藥品都仰賴進口,社會上普遍不被看好這個提議,續留歐盟的預估勝率一度達到八成。

    要解釋現況顯得容易得多,人們有守舊、不願嘗試新事物的心理,留歐派只要叫人民堅守原狀就好。但是,脫歐派出了一個奇招,他們要讓脫歐看起來反倒像是「現況」。他們把口號改成「奪回掌控感」,巧妙替整個辯論重新定調,提醒民眾英國以前並不是歐盟的一部份,離開並不危險,反而是導正航線、重回正軌的選擇。最後的結果令人跌破眼鏡,英國人用自己的選票脫離了歐盟。

    因此,為了讓人不再守舊、願意嘗試新的選項,就必須「讓不採取行動的成本現形」。無論是脫歐的「奪回掌控感」,或者是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都巧妙傳達了不採取行動的下場會比較糟糕。我們常聽到理財專員說「要投資,否則錢會被通膨吃掉」也是類似的道理。
    .
    3.#縮短距離
    我們對資訊的接受程度分成兩種:「接受區」和「拒絕區」。如果一個新的資訊落在我們的接受區,我們就聽得進去。但是,如果落在拒絕區,我們會打從心底抗拒和忽略這個資訊。催化劑的用途就是減少這段「面對一個新資訊,人們接受和拒絕之間的距離」,找出彼此共通點,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

    作者舉2008年美國加州的「八號提案:禁止州內同性戀結婚」為例,起初正反兩方的距離很遙遠,意見也非常偏激。支持同婚的團體無論推出多少遊行、文宣、演講,都難以改變對方的想法。最後他們試著不要當「開口」的那一方,而是開始「聆聽」。傾聽了一萬五千場反對同婚人士的訪談後,他們終於找到滿意的對話腳本,稱為「深度遊說」。

    不同於傳統遊說只丟下資訊就射後不理,深度遊說的方法需要更多時間用來對談。維吉妮亞是同婚團體的遊說者,他拜訪了反對者古斯塔夫,對方開頭就說:「我們南美洲人不喜歡死娘炮。上帝讓你生下來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自作主張。」維吉妮亞和緩的回覆:「我生下來就是同性戀,這是天生的,而非一種選擇。」

    接著維吉妮亞談到她對另一半的愛,並且邀請古斯塔夫也聊聊他的伴侶。對方說自己平日幫失能的太太洗澡,願意為她做一切的事情,他接著坦承:「是上帝讓我有能力愛一個失能的人。到頭來,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維吉妮亞表示深有同感,在找到共通點、建立深層連結後,她最後才聊法律如何保障婚姻,給予伴侶雙方都受到尊重和保護的安全感。

    最後,古斯塔夫改變了立場,他願意投票反對原本的反同婚法案。深度遊說的影響力不斷擴散,最後改變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態度。

    我們可以發現,「深度遊說」是鼓勵投票者從自身經驗找出類似的情境,不要求對方想像「當別人」的感覺,而是回想自己「有類似感受」的時刻。催化劑不會向所有人發送一樣的主張,而是瞄準與人們自身目標最相關的議題。改從共通點出發,而不是從爭議點,對方轉向的可能性會比較高,還可能拉著別人一起改變。
    .
    4.#降低不確定性
    當我們要做出一個改變,通常會伴隨著不確定性,我們會懷疑改變之後真的比較好嗎?當我們內心產生猶豫,就會阻礙我們採取改變。催化劑就是要瞭解人們心中的猶豫,讓改變可以被試用、被體驗、可以被復原,然後進一步去降低「人們對於改變之後的不確定性」,消除人們內心的猶豫。

    時光倒轉到1998年,當時網路購物還不盛行,但是有遠見的尼克.史文莫恩(Nick Swinmurn)已經有了用「網路電商賣鞋」的點子,他架設了名為 Shoesite 的網站開始做起生意。但是人們並不買單,生意奇慘無比,後來他發現「人們並不放心在網路上面買鞋」,與其買了才知道合不合腳,不如開車去賣場購物比較實際。

    面臨資金即將燒盡之際,他們腦力激盪出了一個方法:「提供免運費」。當時所有電商都把運費當成獲利來源,這麼做無疑是在賠錢。但是令人驚喜的是,業績反而開始扶搖直上。人們開始一次購買兩到三種不同尺寸的鞋子,留下合腳的,退回不合的。消費者就像在實體店試穿一樣,不用替試穿的機會付費,購物方式從此改變。免運費的策略消除了人們網路買鞋的最大障礙:不確定性。對了,這家公司後來改名叫做 Zappos。

    我們內心對改變和新方案的不確定性,總會阻止我們採取行動。書中除了介紹 Zappos 用免運費降低前期成本的故事,還介紹了 DropBox 免費增值的應用、Acura 豪華汽車讓人有機會認識的主動出擊策略、以及蔚為流行的後悔也沒關係的無條件退貨、退錢策略。降低不確定性,將有助於人們接納改變。
    .
    5.#提供佐證
    有時候要促成一個改變,還是有可能會遭遇到對方要求「更多」證據佐證的情況。我們常常會在心裡質疑,別人願意採取某個改變的理由,跟我自己會不會喜歡有關係嗎?所以催化劑會「善用具有影響力的佐證來當援軍」,利用社群、親友、社會的影響力來弭平對方的質疑。

    澳洲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人們如何回應音效的實驗」,他們邀請大學生戴上耳機聆聽單口喜劇的錄音,A組單純聽喜劇,沒有其他的音效;B組則會聽見預錄的罐頭笑聲。實驗結果發現B組的學生更容易笑出來,如果聽見別人也在笑,人們就更容易發笑。那麼,這個「別人」是誰會有影響嗎?

    研究人員做了第二種實驗,這一次都會加入一模一樣的罐頭笑聲。A組的學生被提前告知,待會聽到的笑聲是來自於跟你「同一個」大學的人。B組的學生則被告知,發出笑聲的那些人來自和你支持「不同」球隊的人。實驗結果發現,A組一樣笑得很開心,但是B組以為發出笑聲的人是非我族類,笑的程度和完全不播放罐頭笑聲時幾乎一樣。

    所以,無論是餐廳的評論、旅館的評價、對於一個產品或服務的看法,我們會比較在乎「情況和我們一樣的人」是怎麼說的。當對方的境況跟我們愈像,他們所提供的佐證就愈會得到我們的信任。催化劑的做法就是找出能夠讓人們「套用在自己身上」的佐證,來克服和轉換原本的問題。
    .
    【後記:任何人都可成為催化劑】
    我第一次讀 《如何改變一個人》 是聽 Audible 英文版的有聲書,後來發現有中文版又再回味了一次。這是一本非常好閱讀、重點清晰、故事生動的實用書籍,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認識那些阻礙人們改變的因素,並且設法採取不同的策略去消除那些障礙。與其怪罪別人為什麼不改變,不如去瞭解是什麼因素阻礙了他們,並且自己「主動出擊」,成為減少阻力的「催化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作者的前一本著作《瘋潮行銷》似乎有著更高的評價,因此我也入手了那本書,很期待接下來的閱讀體驗,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同樣類型的書籍,還有談判和說服力專家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博士的《影響力》,他用紮實的研究和案例說明「讓人們改變行為的原因」,這本經典也非常值得一讀。

    讀了許多這類型的書籍,我認為可以用一句寧靜禱文的美好詩句來做總結,這句話是這麼說的:「神啊,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請賜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我們無法直接改變別人、更別說改變世界,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因此,我們必須懂得分辨這兩種差異,把心力放在你能改變的事情上,成為催化劑去減少阻礙,外界人事物隨之而來的改變將讓你感到驚喜。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CHANGE
    使用期限:8/29~9/4
    .
    感謝 時報出版 提供贈獎抽書

  • 亞尼克老闆被告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30 19:44:34
    有 266 人按讚


    虛偽的左派深層政府最害怕真相,它們利用媒體與學界掩飾一切、愚弄人民。當你表現出一點不同意他們觀點的跡象,種族歧視、反移民人權、反女權、反性別平權、反福利政策、反環保綠能的帽子馬上扣下。當然,我說的是現今的美國;而台灣,支持民主黨「進步價值」的左派青年、知識份子,甚至是媒體,在21世紀初也開始有這種傾向。

    挑這篇已不是「新聞」的報導其實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是美國主流左媒竟然可以無下限到連一名頭戴 MAGA 帽子的青少年都要啟動戰爭機器聯合瘋狂追殺;然後被「取消」的青少年在媒體和網路霸凌下毫不退縮,悍然提告,讓多達13家媒體露出其反基督、反傳統價值、反川普的原形,而跳得最歡的《CNN》最早對假新聞以鉅額賠償和解。再來是這名青少年提到左派以政治正確「取消」美國人民的存在感,只因違反「進步價值」且拒絕保持沉默就會被媒體與網路聯合壓制、封殺。許多人因而被解僱、被羞辱甚至被威脅。

    這就是所謂的「取消文化」,請參考︰https://www.storm.mg/article/2842201

    還有一點,是媒體慣用且十分有效的方式:「洗新聞」。當發生對媒體與其背景不利的事件後,媒體不是淡化處理就是不斷製造「新聞」以沖淡影響,進而讓該事件在民眾記憶中消失。

    屬於時代華納集團,也是以負面新聞攻擊川普最多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26日同意肯塔基州考文頓天主教學生尼克·桑德曼(Nick Sandmann)提出的訴訟中,以「未披露」的2.75億美元金額達成「假新聞」和解,起因是該媒體以虛假新聞「報導」了他與一位老年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的遭遇,而導致假新聞病毒式傳播,使這名學生遭受網路霸凌,俗稱被「取消」。

    桑德曼的律師托德·麥克默特里(Todd McMurtry)和林木(Lin Wood)去年3月對《CNN》提起了2.75億美元的訴訟,原因是1月在華盛頓特區考文頓天主教高中學生在「為生命遊行」的事件錄影顯示,桑德曼和參加印地安原住民遊行的內森-菲利普斯對峙中以微笑相迎。《CNN》和其它全國性媒體以假新聞誤導的方式播放了這段影片,暗示桑德曼和幾個戴著 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的學生在嘲諷菲利普斯。

    桑德曼的家庭律師指責該網媒欺負這位戴著紅色「讓美國再次偉大」球帽的考文頓天主教高中生,以推動其政治目的,《CNN》對此予以否認。與它的「事實第一」公關策略相反,《CNN》無視事實,將其反川普行動放在首位,對桑德曼發動了為期7天的媒體霸凌,對他進行虛假、惡毒的攻擊,而他的「罪過」不過是戴了一頂 MAGA 的紀念帽。根據3月提起的58頁訴訟說。

    托德·麥克默特里告訴《Fox News 福斯新聞網》,針對多達13家其它被告的訴訟將在30到40天內提出。其中包括:《ABC 迪士尼》、《CBS 哥倫比亞》、《The Guardian 衛報》、《The Huffington Post 赫芬頓郵報》、《NPR 國家公共廣播電台》、《Slate 板岩》《The Hill 山丘》、《Cincinnati Inquirer 辛辛那提詢問者》、《North Jersey Media 北澤西媒體》等。他補充說,針對《WP 華盛頓郵報》和《NBC環球》的單獨訴訟已經提告。

    《News Break》CNN settles $275M “FAKE NEWS” lawsuit with Covington Catholic student Nick Sandmann

    https://www.newsbreak.com/…/cnn-settles-275m-fake-news-laws…

    弄虛作假的美國主流左媒,終於踢到鐵板。但比起川普動了它們大老闆們的乳酪,擋了每年至少數千億美元財路來說,幾億美元的賠償還不算什麼。預料這些主流左媒不會學到教訓,對川普的負面報導仍將持續。

    如果看過週五晚介紹《絕望者之歌》的讀者網友,應該可以猜出尼克·桑德曼就是來自鐵鏽地區的貧窮藍領白人階級「鄉巴佬、紅脖子老粗」後裔,是川普啟動製造業回流美國,讓「鄉巴佬」們有了工作,桑德曼才有機會就讀大學。也正是「鄉巴佬」文化,讓他擁有強烈愛國心並保有傳統價值觀;而且對媒體與網路的聯合追殺,他不但沒逃避,還對所有製造假新聞霸凌的媒體提告,這正是「鄉巴佬」們信奉的行事方式。

    桑德曼參加「為生命遊行」而引發此一事件,原因在於他支持《心跳法案》。根據美國最高法院「Roe vs. Wade」(同時也是墮胎合法化的關鍵法令)中,允許在24週以內墮胎。之所以會有24週這個決定,是因為醫界認定24週的寶寶可以在體外生存下來,形成獨立的生命。實行《心跳法案》的州則是將這個時間點提前到8週左右,除非胎兒或母體有醫學上的問題,不能合法墮胎(要不然就要去美國其他州進行手術)。

    再談到左膠,他們似乎忘記這個專頁只是個人閱讀後的寫作平台,而不是媒體。竟然要求有評論就必須要雙方各打50大板的假中立,如果提到拜登戀童癖就要談川普風流史;好比你批判國民黨貪腐、親中、舔共,也必須同時罵民進黨墮落一頓才行。既然左膠連翻譯的修飾與註釋也要挑三揀四,本文以下就對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的這篇報導完全直譯。其實即使完全直譯,他們同樣會批評《Daily Mail》不中立,說得好像《CNN》、《NYT》、《WP》、《WSJ》、《NBC》、《ABC》、《CBS》、《BBC》、《VOA》都很中立一樣。

    《Daily Mail》26 August 2020

    【標題】

    不服輸的考文頓天主教青少年尼克·桑德曼戴上了讓他「聲名狼藉」的 MAGA 帽子,他抨擊激進左派媒體,說他拒絕被「取消」。

    【前言】

    17歲的尼古拉斯·桑德曼(Nicholas Sandmann,又名 Nick 尼克)週二在共和黨大會第二晚演講時戴上了他的「 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

    他說媒體試圖「取消」他,只因為他戴著一頂 MAGA 的帽子。

    「我的生活在那一刻永遠改變了,主流媒體的全面戰爭機器進入攻擊模式」,桑德曼在第二晚說。桑德曼在林肯紀念堂的台階上與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內森·菲利普斯(Nathan Phillips)對峙時的影片引發了病毒式傳播。

    他在1月份與《CNN》達成了秘密和解,在起訴索賠2.75億美元後,他聲稱媒體的報導是誹謗。訴訟指稱草率的新聞報導錯誤地將他描述為種族主義的煽動者;事件的完整鏡頭顯示,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首先逼近他;和解金額仍然保密,但在法庭上卻奇怪的險些被披露。

    【內文】

    一名肯塔基州的少年因去年在林肯紀念堂與一名美國原住民互動的視頻而聞名,他週二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第二天發表講話時表示,他不會屈服於「取消文化」。

    17歲的尼古拉斯·桑德曼在大會上表示,他認為新聞機構在報導這一事件時受到「反基督教、反保守主義、反唐納德·川普」偏見的驅使,因為他戴著一頂紅色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

    「如果他們推進的敘事毀了一個來自肯塔基州考文頓少年的名譽和未來,那就這樣吧」,桑德曼在林肯紀念堂--讓他成名的事件發生地--預先錄製的消息中說 「這將教會他不要戴 MAGA 帽子」!

    這位考文頓天主教高中學生與《CNN》達成了和解,他以誹謗罪起訴《CNN》。由於法院規則的怪異,這筆金額幾乎被披露,但現在將「維持保密」,因為大流行病將預定聽證會推遲到他18歲生日之後。

    2019年1月遭遇的錄影顯示,桑德曼和美國原住民權益運動者內森·菲利普斯站得很近。桑德曼看著對方,不時還微笑著;菲利普斯則唱著歌、敲著鼓。

    桑德曼說,媒體在報導他們的對峙時,試圖「取消」他。

    「我的生活在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流媒體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進入攻擊模式」,桑德曼聲稱。「他們這樣做,沒有調閱事件的完整錄影,沒有調查菲利普斯先生的動機,也沒有詢問我的說法。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真相並不重要」。

    「我知道了發生在我身上的遭遇是有名字,它叫做被取消」,他繼續說「被取消就是發生在這個國家各地人們拒絕保持沉默而被極左派壓制的事。許多人被解僱、被羞辱甚至被威脅。通常,媒體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

    桑德曼堅持說:「但我不會被取消,我努力反擊,揭露媒體對我的所作所為,贏得了個人的勝利」。

    「雖然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但我期待有一天,媒體能恢復提供平衡、負責和承擔責任的新聞報導。我知道川普總統也希望如此」,桑德曼最後說。

    他還稱川普是「'媒體不公平報導的最大受害者」。

    桑德曼週二在大會上詳細介紹說,他在華盛頓特區上學時買了這頂 MAGA 帽子,參加支持生命的「為生命遊行」年度抗議活動時穿過首都。

    「2019年1月,我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生命遊行活動,在那裡我為捍衛未出生的生命而示威」,桑德曼在他預先錄製的演講中詳細介紹了這一活動。「當天晚些時候,我買了一頂『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因為我們的總統唐納德·川普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支持生命的總統,我也想表達對他的支持」。

    旅途中,菲利普斯走到這名戴著新的紅色 MAGA 帽子學生面前在,在離他臉部幾英寸的地方敲了敲鼓後,桑德曼引起了病毒式傳播。這名少年因為在對峙中的一臉笑容而受到媒體指責。

    桑德曼週二解釋說,「尷尬的微笑」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想法,避免讓自己尷尬或進一步刺激菲利普斯。

    桑德曼在1月份與 CNN 達成了秘密和解,此前他起訴該網媒索賠2.75億美元,並稱該網媒在去年一段病毒傳播影片的報導中誹謗他。

    據《辛辛那提問詢報 Cincinnati Enquirer》報導,和解金額似乎是通過肯塔基州肯頓縣的遺囑案件披露的,因為當時桑德曼還是未成年人,不能直接索要這筆錢。

    由於法院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中的拖延,根據法院文件,桑德曼最近年滿18歲,不再是未成年人,可以自己索要這筆錢。

    桑德曼是來自肯塔基州帕克希爾的考文頓天主教高中的學生之一,他們於2019年1月在華盛頓特區參加「為生命而戰」反墮胎集會。

    他與內森·菲利普斯面對面的鏡頭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後者當時正在參加一場單獨團體支持美國原住民權利的示威活動。

    戴著一頂紅色「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的桑德曼和菲利普斯後來都說,他們正試圖化解參加各種示威活動的三個不同團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其中包括顯然是為了反抗議美國原住民而到來的希伯來以色列黑人。

    遭遇的錄影顯示,菲利普斯走到桑德曼身邊,並站在離他很近的地方,桑德曼注視著他,有時還微笑著,菲利普斯在他臉旁唱歌和敲鼓。

    桑德曼後來解決了對《CNN》和其他媒體的訴訟,稱他們斷章取義,誣陷他和其他考文頓學生嘲諷和恐嚇菲利普斯。

    這位肯塔基州的少年是週二(8月26日)在虛擬的共和黨全國大會上預定的發言人之一。

    桑德曼安排在集會的第二天晚上發表演講,敦促選民再次選舉唐納德·川普總統,當時的主題是「機會之地」'。

    桑德曼現在在推特上自稱是特蘭西瓦尼亞大學學院(the Transylvania University College,源於拉丁語,意指「在森林那邊」)共和黨人的發言人,他在推特上說,他無法表達「我對能參加今年的 RNC(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是多麼興奮」!

    他將與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川普(Melania Trump)和國務卿邁克·龐佩奧(Mike Pompeo)一起出現在大會上,因為大會關注許多熱門議題,包括墮胎和中東政策,並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描繪成過於極端,無法贏得11月的選舉。

    「我們需要繼續談論喬·拜登的激進政策」,川普連任競選經理比爾·斯蒂芬(Bill Stepien)週二接受《政治家 Politico》在線採訪時說。「我們越是談論喬·拜登及其黨內激進派推行的民主黨政策,我們的情況就越好,我們在這場比賽中的勝算就越高」。

    上個月,桑德曼的律師發誓要對《CNN》和《華盛頓郵報》採取額外的法律行動,因為他們涉嫌違反了他們在最初訴訟中達成的和解協議中的保密協議。林木(Lin Wood)律師將這兩家媒體再次置於他的訴訟範圍內,他指責《CNN》主播布萊恩·施泰特勒(Brian Stetler)和一名郵報記者在推特上炒作和解協議,違反了保密協議。

    【NICK SANDMANN 在 RNC 的演講全文】

    大家晚上好,我是尼克·桑德曼。我的名字是尼克·桑德曼,我就是去年在林肯紀念堂台階上與一群抗議者相遇後被媒體誹謗的少年。

    在開始之前,我要感謝川普總統給我機會分享我的一些故事,以及為什麼它對今年11月的選舉如此重要。

    2019年1月,我參加了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為生命遊行」,在那裡我為捍衛未出生的生命進行了示威。當天晚些時候,我買了一頂「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因為我們的總統唐納德·川普是我國歷史上最支持生命的總統,我也想表達對他的支持。現在回想起來,我怎麼可能想到,戴上那頂紅帽子的簡單舉動,就會釋放出左派的仇恨,讓自己成為全國各地網路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目標?

    作為來自肯塔基州,亞伯拉罕·林肯的出生地,我和同學們參觀了林肯紀念堂。我發現自己與內森·菲利普斯和其他職業抗議者面對面,希望把我變成最新的海報孩子,顯示為什麼川朗普是壞的。雖然媒體把我描繪成臉上帶著「無情笑容」的侵略者,但實際上,錄影證實我是背著手站著,臉上帶著尷尬的笑容,隱藏著兩個想法。一、不要做任何可能進一步激怒在我臉上敲鼓的人的事情;二、想聽從家人朋友的建議,千萬不要做任何讓家人、學校、社區難堪的事情。

    在我知道發生了什麼之前,一切都結束了。菲利普斯先生的一個煽動者同伴大喊「我們抓住他了」!「這一切都在錄影上」,「我們贏得了爺爺」!我以為是一次奇怪的遭遇,但很快就發展成了一個包含影片的重大新聞。

    我的生活在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流媒體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進入攻擊模式。他們這樣做,沒有調閱事件的完整影片,沒有調查菲利普斯先生的動機,也沒有詢問我的說法。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推進他們反基督教、反保守主義、反唐納德·川普的敘事方式。如果他們推進的敘事毀了一個來自肯塔基州考文頓少年的名譽和未來,那就這樣吧,這將教他不要戴 MAGA 的帽子!

    我了解到,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有一個名字。它稱為被「取消」,就像在廢止、如同被撤銷、如同作廢的意思。

    被取消就是發生在這個國家各地人們拒絕保持沉默而被極左派壓制的事;許多人被解僱、被羞辱甚至被威脅。通常,媒體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

    但我不會被取消,我奮力反擊,揭露媒體對我的所作所為,贏得了個人的勝利。雖然必須做更多的工作,但我期待有一天,媒體能恢復提供平衡、負責和承擔責任的新聞報導。

    我知道川普總統也希望如此。我很自豪地說,在我的媒體噩夢中,我一直得到川普總統堅定不移的支持。我知道你會同意我的說法,當我說這個國家沒有人比唐納德·川普總統更是不公平媒體報導的受害者。

    在11月,我相信這個國家必須團結在一個總統身邊,他呼籲媒體,拒絕讓他們創造一個敘事而不是報導事實。

    我相信,我們必須與一位將挑戰媒體回歸客觀新聞的總統一起。

    我相信,我們必須一起擁抱我們的第一修正案的權利,而不是躲在對媒體的恐懼中,也不是躲在科技公司或憤怒的暴徒中。

    這值得我們為之奮鬥!這是值得投票支持的!這就是唐納德·川普總統所代表的。

    謝謝大家今晚聽我講話,還有一件事...讓我們...讓美國再次偉大!

    《Daily Mail》26 August 2020
    Defiant Covington Catholic teen Nick Sandmann puts on the MAGA hat which made him notorious as he rails against 'the radical left media' saying he REFUSES to be 'canceled'.(內有影片)

    https://www.dailymail.co.uk/…/Covington-Catholic-teen-Nick-…

  • 亞尼克老闆被告 在 i.PK 電影情報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2-23 18:03:29
    有 18 人按讚


    《郵報:密戰》:爭取自由的奮不顧身

    史帝芬史匹伯導演拍歷史題材的片向來沒有一次失手,這次也不例外,劇本優秀、演員表現亮眼、攝影一流、節奏掌握得宜、議題發揮了當,甚至議題的闡述能將觀眾的情緒推向慷慨激昂的巔峰!看到最後好感動、好熱血,目前奧斯卡片看下來私心先給這部最佳影片,奧斯卡兩項提名皆實至名歸,史匹伯沒提名最佳導演可惜了,這是屬於他的版本的《驚爆焦點》,比兩年前獲得最佳影片的《驚爆焦點》還精彩,新聞業工作的朋友都該看這部,非常推薦一看。

    本片的故事背景設在越戰尚未停歇的1971年,講述五角大廈機密文件被盜取,地方報社「紐約時報」率先將關於越戰的部份機密文件揭發給人民,因而被美國政府強制要求停刊,停止追查任何有關越戰的消息,並且告上法庭。地方報社「華盛頓郵報」也透過同行的管道拿到部份的機密文件拷貝檔,但刊登的話等於是跟美國政府為敵,不刊登的話有違身為媒體業者的職業準則,法律的限制與職責的矛盾促使這些新聞業者對於是否刊登政府不堪的事實處於矛盾的膠著戰。

    為了敘述這段故事,本片聚焦在兩位角色,一位是由梅莉史翠普飾演的華盛頓郵報老闆凱瑟琳葛蘭姆,她是當時第一位女性報社老闆,在保守的1970年代男性社會裡,是非常罕見的,電影雖然著重在鋪陳醜聞被揭發的過程,但史匹伯也花了篇幅鋪陳凱瑟琳的日常生活,像是在男性社會裡一個女人要扛起一間報社的兩難,同時也對比出在男性社會裡,女性的意見是多麼的渺小;令一位則是由湯姆漢克斯飾演的華盛頓報社總編輯班萊德利,脾氣直來直往,為了刊登新聞可以不顧一切後果的行動派主義者。

    本片的開頭人物關係建立有點複雜,對白非常多,有點急於想要觀眾進入狀況的既是感,稍有閃神就會錯過一些細節,不過史匹伯向來就是個只有文戲也可以拍出戲劇張力的導演,所以搞清楚人物關係後,中半段漸入佳境,大量的對白、明確的故事方向、演員們老練的演技、史匹伯御用攝影師亞努斯·卡明斯基拿捏精準的長鏡頭運鏡、走位,以及老班底約翰威廉斯扣人心弦的配樂,依然讓人看的十分入迷。

    過去曾拍出《辛德勒名單》、《慕尼黑》、《戰馬》、《林肯》、《間諜橋》…等歷史片的史匹伯,這次的執導功力依然不在話下,很難想像這部片是去年二月才開始前製作業,5月底火速開拍,最後還成功趕上奧斯卡獎季時段上映,史匹伯只花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拍出了一部精彩絕倫的佳作,而且當時開拍的時候,《一級玩家》鐵定才開始後製沒多久,實在對這位年過70的導演的拍片速度敬佩不已,沒能提名最佳導演實在可惜。

    史匹伯拍的歷史片每次快到結尾,都不知不覺的會感動到我,而本片也不例外,快尾聲的地方既熱血又感動,越戰發生的同時,美國內部也在打一場人民對上政府的自由權之戰。《驚爆焦點》揭發了牧師們不堪的性侵醜聞,本片則揭發了美國政府掩蓋越戰不堪的事實,同時將新聞業者的職責、媒體的第四權、人民的被告知權,以及最常被忽視的「女權」闡述的淋漓盡致,尤其在女權方面,梅莉史翠普自然又富有層次的演出,最令我感動,很有正向鼓舞人心的力量,終於瞭解為何這個角色一定要找梅姨演不可了,梅姨的演出值得提名一座奧斯卡。

    #梅姨全片一枝獨秀
    #老戲精無誤
    #女權的伸張自然毫不刻意
    #最後搞的我好感動
    #媒體是為人民服務不是服務政府
    #湯姆漢克斯也演的非常好
    #但他跟甘迺迪也太有緣了
    #只要提到甘迺迪的電影就一定要找湯姆漢克
    #都是勞伯辛密克斯害的
    #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名單裡最愛這部
    #尼克森真的是遺臭萬年的美國總統

    我的評分:8.4/10 By puff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