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亞利桑那號艦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利桑那號艦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利桑那號艦長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Emmy追劇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篇文章滿有趣的,講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時西方是強制戴口罩的,而且台灣變成這次抗疫的正面例子在西方媒體中出現,CNN現在不太敢舉中國為成功例子了(事實上也真的很慘痛,付出了民眾生命和國際形象為代價)。 其實中國現在還在嚴厲的隔離管理中,不戴口罩上街會被公安訓斥,只是現在講中國太爭議,CNN在第一...
亞利桑那號艦長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文章滿有趣的,講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時西方是強制戴口罩的,而且台灣變成這次抗疫的正面例子在西方媒體中出現,CNN現在不太敢舉中國為成功例子了(事實上也真的很慘痛,付出了民眾生命和國際形象為代價)。
其實中國現在還在嚴厲的隔離管理中,不戴口罩上街會被公安訓斥,只是現在講中國太爭議,CNN在第一段用台灣和菲律賓為例子,台灣還有專文報導連結。
-----------------
當亞洲受到病毒衝擊,他們很快戴上口罩,一些地方甚至在某些場合強制規定戴口罩,例如台灣、菲律賓。然而西方的反應非常慢,英國的首席醫療官甚至宣稱戴口罩沒有必要。
一戰時,西班牙流感造成五億人感染,五千萬人死亡,其中五十萬美國人死亡。當時是各國士兵從第一次大戰的戰場把病毒帶回家,現在則是大型遊輪到處傳播。那場流感從1918年一月到1920年十二月。(天哪竟然有三年!)
不同的是,當時是美國帶領全世界戴上口罩的。
在1918年十月,舊金山出現第二波感染,患者數字上升時,他們就通過了「流感口罩令」,當時舊金山市長、衛生局長站出來呼籲「戴口罩救你命,一片口罩擋掉99%流感」,還有關於戴口罩的宣導歌曲。如果你在戶外被發現沒戴口罩會被罰款,甚至進監牢。
加州其他城市也跟進,洛杉磯、聖塔克魯茲,然後其他州也跟進。歐洲於是在1918年十一月開始推廣,巴黎醫學院委員會、英國曼徹斯特衛生長官也開始這麼做。在一百年後的這次大感染中,直到這週,洛杉磯市長才開始要求民眾在購物時戴口罩。
但公布口罩令後,生產無法跟上需求,結果在戰爭中製作瓦斯防毒面具的工廠,在一戰結束後(1918年11月11日結束,天哪,竟然在雙11結束),轉而製作病毒口罩。
口罩令當時是獲得強烈民意支持的,亞利桑那州土桑市發佈口罩令時,只有傳教士、戲院歌手、學校老師可以不戴,但當時警察局長還跑出來說,如果參加者沒戴口罩,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很fashionable。
還有很多誇張的宣傳,例如舊金山記事報(哇,就是這個報紙在一百年後刊登了羅斯福號艦長的MEMO)刊登了高階法官和警察首長戴口罩的照片,所有進到美國西岸的火車,都會遭到「鼓勵口罩委員會」的迎接,戴口罩的女性志願者會熱心教導沒戴口罩的乘客。在加州一場拳擊賽的報導中,有50%的觀眾沒戴口罩,警察就拿著照片一個一個辨認是誰違規。
當時有一艘遊輪從紐約開到英格蘭時,遭到嚴重感染,但是返航時,船長要求船員和乘客戴口罩,竟然回到舊金山時是零感染。其實當時東岸的感染比西岸嚴重很多,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口罩的效果,但反正這則新聞吸引了很多民眾注意。
1910-1911曾經發生「大滿州瘟疫」(就是著名的馬來西亞華僑伍連德作總指揮官的那次瘟疫,伍連德請求朝廷下令允許燒屍,因為中國人傳統是土葬,當地民眾不願),當時中、俄、日、蒙的醫生一起開會,他們認為戴口罩有效。日本因此在1918時戴口罩,防止了西班牙流感在日本大流行。
一百年來亞洲還不斷在面對流行病,例如霍亂、傷寒、SARS、禽流感,因此有豐富的處理經驗,幫助他們理解戴口罩的重要性,但歐美已經不再有這種敏感度。或許這次冠狀病毒會改變現狀。
https://edition.cnn.com/2020/04/03/americas/flu-america-1918-masks-intl-hnk/index.html
亞利桑那號艦長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期的航海家帶為了探險與侵略,有意無意的常經過赤道;自從航海學大肆發展以來,人們知道"大圈航法"才是球形上兩點間最近的距離,因此除了一些定期班輪一定要經過赤道,或是郵輪增加賣點而航經赤道之外,一般商船基於"航程之經濟"觀點鮮有經過赤道.也因此一些"穿越赤道儀式"漸漸為人們所淡忘.
"穿越赤道”儀式是16世紀法國水手的發明。在那個航海的黃金年代,海上航路開始向全球拓展,歐洲的船隻不時要穿越赤道。赤道是南與北的分界,意義重大。當時有個流行的迷信:任何種族的人只要越過赤道,就會變成黑人。所以早期的“穿越赤道”儀式是一種宗教儀式與世俗狂歡的結合。水手們首先感謝上帝讓自己安然穿過了赤道,之後就把自己全身塗黑,穿上奇裝異服開始慶祝。對從未經過赤道的新水手(Pollywog)而言,這種儀式也是對他們的一次考驗。老水手(shellback)們會把新人丟在海裡(美其名曰“洗禮”),試試他們有沒有膽識和毅力。
這個儀式很快傳到了其他歐洲國家,英國人與美國人對此尤其熱衷。在他們的改造下,儀式越來越“腐”雜,其原有的意義也完全改變了。尤其是全男性的船上,這種"儀式"漸漸演化成"性鬧劇"的捉弄日.
美國海軍驅逐艦升"海盜旗"來源於1942年下水的第一代弗萊切級驅逐艦"傑森•基德"號(DD-661),該艦原本以戰死在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BB -39)艦長"艾薩克•坎貝爾•基德"來命名,但在從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駛往紐約港命名儀式的路上,一群熱愛塗鴉的水兵在煙囪上塗了一個海盜像,還在桅杆上真的升起了一面海盜旗。這並不是要侮辱基德上將,而是在紀念同名的海盜基德船長。幸運的是,這個標誌得到了基德上將的遺孀的認可和讚同,而美國海軍也認可了這樣的做法,並宣布"傑森•基德"號成為當時美國海軍唯一一艘可懸掛海盜旗幟的驅逐艦。時至今日,現役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DDG-100號依然保留了這個傳統。 2006年11月,印度尼西亞海軍"德瓦希"號訓練艦在對中國訪問期間,在舯桅杆的上方,懸掛著一面印有骷髏頭的海盜旗。隨艦的印尼海軍學院的學員領隊赫魯中校就表示,懸掛海盜旗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文化習俗的不同。一方面是警醒艦員,作為長期在海上航行處處面臨挑戰和危險;另一方面,懸掛海盜旗目的是激勵艦員們勇於面對挑戰和困難。
今日郵輪盛行,多數的郵輪在穿越赤道時會舉辦些"Line-Crossing Ceremony",基於文化之不同及性別尊重,狂歡儀式口味淡了許多,噱頭則多了許多,並發給每位旅客一張"穿越赤道"證書.比起航空公司上僅僅機長不痛不癢的廣播,還是比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