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五月天 勇敢 專輯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五月天 勇敢 專輯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lice910265 (Alice玲子)看板MayDay標題[心得] 五月天 - 勇敢時間Tu...
五月天 勇敢 專輯 在 鼓鼓 呂思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6 22:26:39
還記得這首“愛的方法”誕生在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期間, 長這麼大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會發生。 寫完蟲洞這張專輯後我轉變蠻大的, 我不會定義為進化,我覺得比較像一種學習和探索自我, 讓我對很多事情容易調整觀點, 實際上是挺不錯的。 小時候家裡發生變故, 加上個性使然,一直以來利用負面的能量在成長...
上一篇回文都是談五月天唱台語歌這件事。
回到《勇敢》本身。
初聽印象「很五月天」、「這是國語歌的曲調吧?」。主要是五月天不
常寫台語歌,一方面用字不夠地道,另外詞曲兩人在填詞後微調的旋律
也不足夠把台語八音的語氣表現好。比如入聲用附點、去聲旋律走下行
等等。雖然如此,阿信的詞意仍然幫這首中規中矩的曲加了一些分數。
王識賢的演唱當然比阿信多了點台語味道,除了阿信本身不擅長講台語
,另一方面是他現在的唱腔。主唱的咬字大概國台語都會有人不滿意吧
?會有「以前的咬字比較標準」的錯覺,我認為只是單純主唱現在這個
發聲位置,低音輕唱時多用氣音、表達樂句易連黏而已(我覺得很溫柔
、很萌欸XD)。不過《勇敢》副歌,包含最後的「喔~」,需要有力道
的高音,還是搖滾主唱比較合拍。
《勇敢》從旋律到編曲都是一首中規中矩的歌。弦樂編的相當好,也分
別留了地方讓每個團員發揮。與五月天的前一首台語作品《出頭天》放
在一起聽,明顯感受到音訊工程(錄混音/母帶後期)的質感提高了不
少。主歌vocal有些音比較乾,工程師留下了未修飾的痕跡……我很喜
歡這種自然樸實的感覺。
相信音樂官方公開的完整錄音室版本只有五月天的《勇敢》(王識賢超
犀利趴的版本是抽了live的音軌,再和錄音室Vocal音軌重新混音,因
此器樂演奏具有較大的空間感。)不過怪獸吉他solo的部分,live版本
的混音感覺比較自然。以耳機聆聽錄音室版本,副歌人聲結束後,左聲
道的EG銜接solo,拾音器切換同時立體聲切到中間的部分還算自然;直
到solo段落結束,最後一個長音再次切拾音器同時推回左聲道,卻顯得
落差大、有點突兀……可若改以開放式的音響聆聽,又覺得還好。
2016.3.1
我先問了之前認識的日本樂迷大哥,覺得混音突兀是我自己的問題嗎?
還是那樣處理很正常,只是為了公放出來的效果?他沒有正面回答我,
只說可能是網路音源壓縮的關係,音訊工程的部分要等CD音源來才能再
討論。
當然我們還有多聊一下這段EG solo加上後面的D段。大哥誇讚了一下弦
樂進來的時間點很巧妙,也提到D段前vocal選擇後半拍進來是為了讓EG
收尾;但他覺得怪獸EG solo進D段之後延續太長,晚了兩秒收掉接近弦
樂,顯得後面的編曲有點雜亂。(不過樂迷大哥又說目前空耳聽是這樣
,還是要等到CD音源來拆了再聽才準←這位先生、迷妹我只有空耳欸!)
後來想想,這個立體聲的處理也有可能是母帶後期做的,於是開始查找
這次的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Brad Blackwood……
媽呀!!!!應該很貴!(喂)
上網研究了一下大師的經歷,Brad Blackwood參與製作的專輯入圍葛萊
美獎十幾次,也曾得過2012葛萊美的最佳非古典專輯策劃(Best
Engineered Album, Non-Classical),是2014第一屆Pensado Awards
的「Master of Mastering」得主。找了一下Brad Blackwood入圍及得
獎的作品,曲風蠻廣的,基本上不太Heavy,前述得過葛萊美專輯策劃
的作品就是當年藍草音樂的最佳專輯。
Brad Blackwood工作室網站:http://www.euphonicmasters.com/
難怪覺得音訊品質和平衡怎麼好像level up(呆)而且前幾張的單曲網
路公佈都沒寫母帶後期處理,偏偏《勇敢》有寫,該不會新專輯…(彷
彿看到鈔票滾滾的流走,為了作品好,幾位老闆真是燒錢不手軟啊~~)
2016.3.8補充
p.s.我覺得認識日本樂迷大哥有一點比較不好(?)的地方,就是會注
意錄音、混音和母帶後期處理是誰,嚴重增加迷妹我的宅度XD
--
Nel nome del Padre, e del Figlio, e dello Spirito Santo. Amen.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阿們。(Itali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3.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yDay/M.1457440388.A.E02.html
※ 編輯: alice910265 (223.139.3.253), 03/08/2016 20:38:21
有種被機材欺負的感覺(喂)
※ 編輯: alice910265 (223.139.3.253), 03/08/2016 20:49:55
欸,器樂的部分(除了人聲之外)是在南港展覽館收的的音源
所以空間感比較大....倒反的意思是?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啦XD
直接翻譯說重點好了(爆)
1.曲子基本旋律和結構四平八穩很無聊,編曲水準之上但沒有驚艷
2.台語詞的語感有點卡,但整首詞意很好
3.弦樂的部分是亮點
4.主音的收錄很自然,整體錄音室作品的平衡很好
日本樂迷大哥12/31首發時的聆聽心得:←又出賣他XD
1.編曲粗聽不錯,細聽不耐
2.吉他分配很有心,但太好猜不好玩(?)
3.貝斯是真的好聽,但少了一點
4.鼓的律動是水流式
5.主唱明顯修不多,中低音運用不錯,每個字的尾音音量有維持住
6.EG的交錯應該有小mix,光拆出來聽也好聽
7.弦樂幫忙襯出副節奏(?),發揮和使用的很好
我習慣聽一陣子後用空耳分開聽樂器、
然後注意樂器人聲之間的交互關係、收錄音訊品質及效果器的部分那些....
說心得,其實比較像是個人聆聽經驗分享
後面則是為了解開疑惑才去翻製作名單、找資料啦←宅(掩面)
p.s.附帶一提這首歌很好找貝斯,
因為第一段主歌只有主音、鋼琴、貝斯三種元素而已
※ 編輯: alice910265 (223.139.96.87), 03/11/2016 23: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