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信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歷史上的今天 #魯迅140歲冥誕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後改字豫才,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 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 魯迅的主要成就...

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5:43:35

【#至理明言】102年前的今天,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受青年學生推動,知識分子、商人、農工都有廣泛參與。其時,以1915年《新青年》創刊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已啟動數年,可視為思想上的鋪墊。兩場運動相輔相成,發展成「五四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各領域影響深遠。 中國現代文學名家...

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 在 Gi Gi Wong王老太愛吃愛旅行Samsung手機隨手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04:32:43

#綠萼梅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

  • 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5 14:06:42
    有 9 人按讚

    #歷史上的今天
    #魯迅140歲冥誕

    魯迅本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亭,後改字豫才,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

    中國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開山巨匠,亦是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近代文學家、思想家。

    魯迅的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學術著作、自然科學著作、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詩、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和木刻版畫的研究,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蜚聲海外,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界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韓國文學評論家金良守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與日本著名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齊名。

    魯迅更被譽為中國的「民族魂」,最廣為人知的著作有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24年,魯迅、周作人、林語堂、錢玄同等人創辦同人周刊《語絲》。

    #魯迅 #周樹人 #狂人日記 #新文化運動 #民族魂
    ---------------------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憂綁2022投票率低 民進黨內部浮現延到2024修憲投票聲音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9962

  • 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4:00:00
    有 102 人按讚

    【#至理明言】102年前的今天,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受青年學生推動,知識分子、商人、農工都有廣泛參與。其時,以1915年《新青年》創刊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已啟動數年,可視為思想上的鋪墊。兩場運動相輔相成,發展成「五四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各領域影響深遠。

    中國現代文學名家── #魯迅,亦有在《新青年》刊文。最為人熟知的,當為中國史上第一篇用白話寫成的〈狂人日記〉,該短篇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1924年,他與其弟周作人、林語同、錢玄同等,創辦文學周刊《語絲》,所刊文風大多潑辣幽默,「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1926年,北京學生運動領袖之一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被槍殺,年僅22歲。魯迅曾在其就讀的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講師,懷抱悲憤,寫下〈記念劉和珍君〉追憶學生,讚揚她至死擁有「幹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慨」。
    ---
    延伸閱讀:
    【文化後浪】用寫作留住香港 本地作者蔣曉薇:寫香港的故事,是脈絡傳承
    https://youtu.be/p6lJ5571ikg
    不測與苦難當前的漫長修行 《流雲抄》李日康:年年月月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地痛苦
    https://bit.ly/3sfuwH7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五四 #五四運動 #社會運動 #學生運動 #新文化運動 #中國文化 #文學 #思想 #民主 #科學 #新青年 #語絲 #狂人日記 #吃人 #阿Q #阿Q正傳 #吶喊 #野草 #周樹人 #劉和珍 #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 #追憶 #我就是我

  • 五四新文化運動領袖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1 21:43:04
    有 659 人按讚

    舊作選篇(之36)
    世間再無蔡元培

    (2014年和2018年,我寫過兩篇談蔡元培的文章。)

    (2014年)課可以少上幾天,但對社會關懷、對不公表達抗議的活動卻最好不要缺席。即使抗爭無效,這也是塑造一生人格和人生追求的機會。五四運動的學生總指揮是傅斯年,起草《宣言》的是學生領袖羅家倫。傅斯年後來創立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任台灣大學校長。羅家倫後來任清華大學校長。五四運動的參與學生還有鄭振鐸、聞一多、瞿秋白、張國燾、羅隆基等對中國現代文化卓有貢獻的名人。支持及聲援的文化人則有胡適、陳獨秀、朱家驊、梁啟超、魯迅等,都非等閒之輩。北大校長蔡元培為了營救學生,不惜發動全國工商界罷工罷市。這些中國現代史上的殿堂人物,沒有人說罷課耽誤學習,沒有人說罷課不會令政府態度改變,沒有人指火燒趙家樓行為激進,沒有人說學生受人唆擺。人生的青春要靠理想指引。蔡元培墓就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多年前曾有過把蔡元培墓遷葬北大之議,但蔡先生後人反對。蔡墓留在香港,是香港人的福份和對港人的策勵。

    (2018年)1919年,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到中國,目睹了五四運動全過程,瞭解北大的角色後,他感慨地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以一個校長身份,能領導一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個人。」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他在就職演說中說:「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他「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使北大自然而然地成為新思潮旋風中心。在這裡,有胡適、錢玄同等提倡白話文學,也有黃侃、劉師培等維護文言文學;胡適與梁漱溟對孔子的看法不同,可以各開一課;王寵惠信奉三民主義,李大釗、陳獨秀信奉共產主義,李石曾信奉無政府主義,蔡元培也毫不干涉。當時社會有多少學派,北大師生中就有多少學派。

    蔡元培塑造了北大精神:相容並包,思想自由。於是北大人才輩出,學術碩果累累。北大也成為全國新文化運動陣地和學術之中心。如杜威所說:「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

    蔡元培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大學應該是科學發展的火車頭,文化創新的發源地,思想碰撞的自由港,社會良知的大本營。儘管不少成功人士沒有完成大學課程,但大學在思想自由和創新方面,引領社會和時代。

    蔡元培之後,民國時期將西方的大學模式傳入中國,還有八位為中國近代教育奠定基礎的大學校長,包括蔣夢麟、胡適、張伯苓、梅貽琦等,他們的文章、教育理念,他們的人格、見識、學養,引領社會,留下典範。可惜,這一切,在中共建政後,都一掃而空。北大紅樓今猶在,世間再無蔡元培。大學已非育人而是制器——製造黨的特別工具。北大校長公開發文貶低焦慮與質疑的價值、扼殺批判思維。若說大學仍是社會思潮引領者的話,那是引向假話時代,引向絕對服從的奴隸社會。香港現時是亦步亦趨。

    1905 年,孫中山在倫敦拜訪晚清的西學先驅者嚴復。嚴復說:「以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於甲者將見於乙,泯於丙者將發之於丁。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庶幾逐漸更新乎!」對此,孫中山的回應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實行家也。」

    經百多年革命實踐,害之存於甲者竟百倍見於乙,世人應該認識到:還是嚴復有道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