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互動式行銷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互動式行銷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互動式行銷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互動式行銷例子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中衛產業行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衛中心X台大全球品牌與行銷研究中心 【解構大數據 掌握行銷最核心】 「大數據」是現在最熱門的議題,如何運用大數據與商業連結,才是最難的部份。中衛發展中心菁英學院舉辦第4場「中衛綜效講堂」,邀請台灣行銷科學學會秘書長、台大全球品牌與行銷研究中心主任任立中教授以「解構大數據謎團、透視消費者行...

  • 互動式行銷例子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8-18 12:30:01
    有 23 人按讚


    中衛中心X台大全球品牌與行銷研究中心 
    【解構大數據 掌握行銷最核心】 
    「大數據」是現在最熱門的議題,如何運用大數據與商業連結,才是最難的部份。中衛發展中心菁英學院舉辦第4場「中衛綜效講堂」,邀請台灣行銷科學學會秘書長、台大全球品牌與行銷研究中心主任任立中教授以「解構大數據謎團、透視消費者行為」為題演講,並與中衛中心董事長佘日新對談,解密大數據運用於商業企管的幫助。 
     
    任立中是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台灣行銷科學會秘書長,專長在行銷與統計,特別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行為並予以預測,從20年前就在美國最大的西爾斯百貨公司(Sears)當顧問,就開始分析大數據。他說:「由於網路累積的資料庫,比起實體更多更巨大,統計數據之外,最重要的是解讀。」
     
    《行銷進步 思維也要進化》 
    任立中說明「行銷管理」演進的歷程,從實體配送通路學派,講究數理分析(mathematic);消費者行為學派,重視心理分析(psychology);行銷策略學派,訴求競爭分析(economics);行銷決策模式學派,主打統計分析(statistics)。這是行銷管理的演進歷程,也是現代行銷必備的思維模式。
     
    行銷、統計與決策的相關性,任立中用一個簡明的例子說明:「以上下兩排各10瓶飲料的販賣機為例,要放置什麼飲料,就關係著20個決策,如果有100台機器,一天就要做2000個決策,加上每一台地點的不同,變因就會不同,人腦無法做出這麼多決策,於是靠著大數據幫忙,做出最正確的分析與決策。」
     
    《行銷4.0 物聯網建立資料庫》 
    任立中也特別介紹「行銷從1.0到4.0」的發展及思維,1.0是被動式行銷:先去看消費者在做些什麼,看到需求再去提供行銷;2.0是主動式行銷:塑造消費者需求,也就是常見的藍海策略;3.0是互動式行銷:與消費者建立互動關係,不再只看單次交易的完成,而是與客戶建立關係;4.0連鎖式行銷:在物聯網時代,在機器產生數據後上傳雲端,就可以研究機器生產效率,以後所產生的資料庫是可以賣錢的,就像中衛中心「綜效講堂」提供1+1大於1的效果。
     
    消費行為是具有極強的「動態性」,要如何精準判定進行行銷,任立中提醒,所有的資料一定要匯整集結成模組,然後進行結構化分析,沒有結構化的資料,就是無法應用、無法預測,對於行銷是很大傷害,一定要建構完整資料庫,才是「大數據」的思維。 

  • 互動式行銷例子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5-01 22:35:32
    有 160 人按讚


    《我是公民,也是媒體》出版了。昨天下午我們舉行了新書發表會。這本書由台大新聞所策劃,十二位作者採訪、撰文,洪貞玲主編,徐元春審訂,前後也接近一年了。看到準備了這麼久的作品終於面世,大家都很開心。有圖為證。:)

    此書的副標是「太陽花與新媒體實踐」,但我認為太陽花的意義還不只在新媒體上,所以我也寫了一篇序文<一場知識改革的起點>:

    2014年3月底,太陽花學運開始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我注意到一則新聞,說是有文創廣告業 200人連署聲援學生,並推派代表到立院議場向學生表達支持。參與者有網路基因、奇禾互動行銷、奧美廣告、智威湯遜、不來梅網路、DDB廣告、電通國華、雅虎奇摩、樂奇數位等,許多知名廣告、行銷公司的總監、創意指導等人士。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包括一些國際廣告公司的高階主管都在其中,很讓我好奇。所以我就聯絡他們,約他們一見。

    我們見面那天是4月1日。當天白狼號召反反服貿遊行,很多人都擔心萬一有流血衝突、場面失控。那天有七位廣告、行銷,尤其在數位方面的高手出席。會議的結論,是他們回去想一下有什麼可以協助學生的地方,提一個方案。而會快要開完的時候,上網一看,才知道現場沒有見紅,倒是紅了來來哥。大家都很開心。

    大約一個星期後,到了續談的日子,來的人只有一位,是網路基因的總經理施俊宇。他跟我解釋,一方面是當時太陽花已經宣佈退場日期,學運即將告一段落,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告訴我:他們發現所有他們想到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學生都做了。包括「割䦨尾」。他說:「他們差的,只是執行的精細程度而已。」

    由於我在出版業,所以一直很關心知識如何取得與應用。
    近年來,許多領域的知識都在網路和數位的發動,或者推波助瀾下,快速變化與更新。各種舊有的典範、方法、標準和程序,都在顛覆、重新定義。

    我從資深音樂人倪重華那裡聽到他們產業一個例子。過去動輒幾十萬張,暢銷的甚至可以百萬張賣的CD,今天的銷量通常只能以幾百張計。音樂工作者的收入轉為以現場演唱會為主。
    倪重華跟我說,這使得歌手必須面對兩個課題:一是鍛練身體,可以讓自己在舞台上打開身體來演唱;二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紀律,讓自己可以適應表演時間在晚上,卻又能長時間奔波各地轉場的工作節奏。

    我又因為和軟體工作者唐鳳的合作,實際體會到另一個例子。
    軟體工作也有兩個新課題。第一,軟體過去需要針對電腦系統的不同而寫不同的版本,然而今天卻有些新的方法可以打破這些框架的限制;第二,過去你擁有一些軟體的元件當珍貴的資產看,然而今天卻往往要當負債看,因為各種應用的載體太多,你想要獨自負擔這些軟體元件相對應的更新,在時間和金錢成本上都成了不可負擔之重。

    以唐鳳為代表的許多人之推動「開放源碼」,正是基因於此。「開放源碼」鼓勵大家把自己寫的軟體元件公開,彼此使用,我本來以為只適用於一些公益活動的領域,卻發現也是追求各自商業利潤的好解答:你付出把自己軟體元件開放的代價,卻可以換得全世界為你軟體元件進行更新、持續開發的好處。所謂「協作」、「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和收穫,在「開放源碼」做了很好的體現。

    因為社會上各種工作典範、方法、標準和程序,都在顛覆、重新定義,所以從學校裡取得的知識有相當大的侷限。

    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天的學校教育把知識領域切分得十分細碎,對應不了社會上許許多多原來不相干、不同領域的工作,日益發生互動和連帶影響的現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知識變化的速度和幅度太快太大,學校教育的更新往往追趕不上。

    這使得任何一個進入社會的人,都不可能只是倚賴從學校或課堂上得來的知識。
    這也使得沈從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更加真切。沈從文說:他喜愛看一本小書,也愛看一本大書。他說的大書,就是指社會這個大環境。
    人生的知識從來都不是只來自書本,今天尤然。台灣尤然。
    太陽花學運裡發生的事情,正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例證。

    我們都知道台灣應試教育的一個害處。
    學生即使進了大學,所進的課系大部份都是成績和分數落點的結果,與自己的志趣關聯不大。更嚴重的是,(至少)中學六年被各種考試壓得難以呼吸之後,一旦終於進了大學,對很多學生來說,「由你玩四年」是最重要的享受。

    當學生進入的科系和自己志趣沒有關係,又因為長期考試壓力的後遺症而對吸收知識這件事情所產生的排斥,你再怎麼想要刺激他產生興趣與動力,都可能事倍功半。也因此,大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成為許多人討論的焦點。

    太陽花運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
    許多年輕人被考試教育所破壞(如果我可以不用「摧毀」這兩個字)的對知識吸收的興趣,因為他們對自己關心的社會議題的熱情,而重新點燃了。
    不說太陽花運動期間那麼多學生熱中於在街頭吸取他們對「服貿」議題、各種民主議題的知識。以台大新聞所e論壇為例,全台灣大量學生展現了他們參與「即時協作」(Hackpad, UStream)、社群媒體經營、群眾募資、互動式視覺圖表報導的知識創造和分享。

    社會參與成為追求知識最大的動力。
    社會參與成為獲取與實踐知識的場域。

    這兩個知識「協作」的精神和重點,透過太陽花運動,在台灣得到實證。許多帶著自己的專業與誠意想要支持他們的廣告、行銷專家,結果發現他們所有想到的事情都被學生做了,只是差一點執行的精細度而已,正是太陽花學生透過社會參與,獲取並實踐知識的實證。

    太陽花運動,是台灣許多事務改革的起點。
    台灣人,尤其年輕人,因為社會參與而重拾他們追求知識的熱情,因為社會參與而實踐他們的知識,是關鍵的一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